作者:文集内注
经文:创2:18,21;太l:18-25
神在创造宇宙万物之后,造了第一个人亚当,神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创2:18)。于是,趁他熟睡之际,取了他的一条肋骨,就造成了女人夏娃。神为亚当设立配偶,因此人类历史上第一对婚姻关系的家庭就产生了。神设立婚姻的目的是要人彼此相爱、彼此相悦、彼此帮助,在平等的基础和地位上共肩责任和担子,共同“修理和看守”神所为他们安设的家园。可是,这个家庭没有完全体现神设立婚姻的目的和意义,在疏忽和悖逆中失落了家庭所在的美境。
新约圣经所记载的第一个家庭,承载了人类历史的责任,这个家庭使得神在创世以来的救恩计划得以顺利的实施。他们就是约瑟和马利亚——新约历史上所记载的第一对夫妇。新约圣经记述这个家庭是通过主耶稣的诞降和成长过程来记述的。他们互爱互敬,互信互助,一同承载着人类历史上在被救赎方面的责任和重担,他们的婚姻家庭体现了神设立婚姻的美意,是人类婚姻的典范。
一个神所设立的家庭
马利亚是一位美丽善良、娴静温柔、果敢坚韧的女子。她深爱自己的民族国家和自己所敬奉的神。因此,在天使向她传达神旨意之时,她不顾自己的荣辱生死、毅然回应“我是主的使女,情愿照你的话成就在我身上”。她以智慧、勇气和顺服的侍奉,回应了神对人类的救赎计划。在马利亚被普世颂赞的同时,不由得令我们想到马利亚的伴侣——她的丈夫约瑟,《马太福音》中称:“…约瑟是个义人”(太1:19),圣经中称为“义人”的人屈指可数。那么,约瑟的“义”是怎样体现出来的?据《圣经》记载,约瑟是亚伯拉罕……大卫的后裔,是以色列历史上两位着名的古圣先贤的后代。依犹太人的传统,父母有责任将信仰和律法的知识传教下一代,约瑟在这样一个蒙应许、成就救恩之族系的家庭中长大,他一定熟知律法,过着敬虔的生活。马利亚和约瑟身处一个特殊时代,国土被罗马帝国侵占,同胞遭受欺凌涂炭,因此,他们有着浓厚的爱国思想和深厚的民族感情,他们和众百姓一道热切的盼望和等待以色列的拯救者——弥赛亚的降临。
当约瑟得知马利亚怀孕的消息时,他内心感到苦闷和彷徨,既不想做公开羞辱马利亚的事情,又不想使马利亚遭受律法的审判和裁决,以至于使她遭受丧失性命之危。这样,他就想在暗地里解除与马利亚的婚约关系。约瑟行事的方式体现了他内心深处那种善良的心性,难怪在圣经中称他为义人。当他得到神的使者所传的信息后,终于明白马利亚忍辱冒死承载着为以色列诞降一位拯救者——弥赛亚的重任。这事在约瑟看来也是一件能为以色列民族和百姓奉献自我的美事,当时,他或许没有意识到耶稣基督是普世的救主,他只能依照传统的观念来接受这位弥赛亚——以色列的拯救者,他愿意为自己的民族和百姓完全接纳与这件圣工相关的一切事情,于是,就立刻娶过马利亚做自己的妻,开始尽心尽意履行为丈夫的责任。他们的婚姻生活伴随着以色列民族和人类历史掀开了一个救恩的、新的篇章。
一个以顺服侍奉神的家庭
在约瑟和马利亚夫妇身上,有许多相同的特质,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顺服神。表面上来看,顺服仿佛是一个人的性情使然,事实上是体现了他们与神之间的关系。正因他们爱神敬神乐于侍奉神,他们才肯放下或放弃自我,完全依神的心意而行。他们的顺服体现了敬虔的深度和爱神所能献出的全部。因爱神而顺服注定了他们与神的美好关系,也注定了他们夫妻间能拥有共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样这对夫妻因怀有共同的人生信念和理想,就铸造了美好和谐的婚姻关系和相知相爱的夫妻关系。约瑟担负起为夫照顾妻子马利亚和为父保护圣婴孩的责任,无论严冬或酷署、白日与黑夜,只要听到神使者的呼召,就马上应召行动,毫不耽延。马利亚和约瑟顺服神特别的选召,于是,他们二人所组成的普普通通的家庭有份于这件极不普通的、惊天动地的大事——救恩的来临和实现。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家庭失落了,没能充分体现家庭的意义;而这一个家庭因着爱神之心的顺服、无我的顺服迎来了人类救恩的曙光。
一个内外反差巨大的家庭
表面上看,这桩婚姻不是“金玉良缘”。马利亚因未婚先孕忍爱着世人的误解和嘲笑;约瑟的家庭亦因着妻子的未婚先孕而变得不完美,或被视为是破损的。这个家庭是动荡不安、流离失所的。他们不能在自己民族的本土上、在自己的家乡建立家室、生儿育女,而是在追杀和**中逃亡他乡、客居埃及。因此,在他人眼中,这桩婚姻和家庭生活似乎是艰辛的、苦涩的。其实,这个家庭充满了神的恩眷,夫妻恩爱、婚姻美满。他们二人尽管颠沛流离,但饱享神的恩惠和荫庇;虽逃亡他乡,但常有神的启示和引导。同时,他们心中充满了对圣婴孩的期望和热爱,因这个婴孩是人类和世界的救主。可见,这个家庭外在表象和内在的实质反差巨大、截然不同。
马利亚和约瑟极珍视他们的婚姻和家庭生活,既或他们忍辱负重、历尽千辛万苦,但因着彼此的体恤和关爱;因着在世事艰难的旅途中彼此间的相濡以沫、互相体恤;因着内心对救恩所怀的希望和憧憬,这桩婚姻就显得非常特别和宝贵。他们的婚姻和家庭体现了神设立婚姻家庭的目的和意义。这个家庭是属神的,婚姻生活是美好的,亦是值得人们羡慕的。
一个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家庭
约瑟和马利亚为救主的诞降和成长预备了一个合适的家庭。约瑟和马利亚尽管在当时背井离乡、贫寒卑微,可他们富有爱、温暖、期望,因此就满了平安和喜乐。他们肯以自己的性命服事神,肯舍自己的生命来参与神的救恩计划,肯舍弃自己的生命保护圣婴孩耶稣的成长,所以救主耶稣就诞降和成长于这样一个父神所看为最合适的家庭之中。约瑟和马利亚之家成了小小耶稣安舒的摇篮,是救主耶稣生活和成长中最合适的背景和环境。
约瑟在当时的社会中是一位“位卑未敢忘忧国”之人,作为皇族大卫的后裔,他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热爱民族的深厚感情,他在养育圣婴孩耶稣的日子里,尽到了一个养父方方面面所应尽的责任。他是一位木匠,心灵手巧,靠自己的技术和勤劳建造家室、养育儿女。同时他也负起教养婴孩耶稣的责任。约瑟以他那浓厚的民族感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照犹太民族律法的规定,依次做每件当行的事,尽每项当尽的义务,如:婴孩耶稣第八天领受割礼;抱着小耶稣到耶路撒冷的圣殿去,将小耶稣奉献给主,因为“头胎的男孩都要奉献给主”(路2:23);从小教导婴孩耶稣学习律法,并在犹太民族的节期期间带小耶稣到圣殿去守节;教授耶稣自小学习和掌握一门谋生的手艺——木匠(可6:3)。圣经记录了耶稣的成长状况:“孩子渐渐长大,强健起来,充满智慧;又有神的恩在他身上”(路2:40),“……耶稣的知慧和身量,并神和人喜爱他的心都一齐增长”(路2:52)。
婴孩耶稣在这样一个质朴善良、充满亲情,又拥有深厚民族感情和社会责任感的家中长大,就越了解自己的民族和爱怜社会中这些普通的劳苦大众,同时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可见在神为婴孩耶稣所拣选和预备的家庭里,约瑟的确尽到了一个父亲应尽的本分和责任,为救主耶稣的成长预备了一个相当合适的家庭和社会环境。
人类婚姻家庭的典范
家庭是神为人所安设的、在人世间最小的社会单位,是夫妻间与子女间维系亲情和共同生活的乐园,是人在劳作之后栖息和重新得力的场所,是人心灵和肉体所需的一个避风港湾。当我们这样描述家庭的时候,并不意味着我们拥有一个尽如人意、十全十美的家。其实,每一个家庭都或多或少的患有疾病,轻者会影响家庭中和睦愉悦的氛围;重者会导致家庭中的婚姻关系和父母与子女关系的破裂。许多家庭问题出现的比率越来越高,因而也就成了社会问题。
基督徒活在世间,常常会因着神所赐予人类的婚姻和家庭生活而感恩,尽管他们的婚姻、家庭生活也会出现问题,但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家庭常有一种向往和追求,那就是要使家中成员成为共同侍奉神和荣耀神的团契。就像约瑟和马利亚一样,他们拥有共同的人生价值观念,因此,夫妻间得以共同参与神伟大的救恩事工,在承载人类本身的这份责任和担子的过程中,他们相濡以沫、休戚与共;互相体恤、彼此帮扶,充分体现了神设立婚姻和家庭的目的和意义。在教养孩童耶稣方面,他们尽到了为父为母的责任和义务,付出了一对勇敢善良、深明大义、爱神敬虔、有着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的父母当付出的一切。在孩童耶稣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受到约瑟和马利亚可贵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影响。由约瑟和马利亚的婚姻和家庭的侍奉,联想到基督徒的婚姻和家庭生活,愿我们能以侍奉神和荣耀神为家庭之首要责任,满怀对社会的责任感,对民族的使命感;并在对儿女的教养过程中,遵行主旨,以便可以造福人间,荣神益人。
经文:太22:34-40;路10:25-28
耶稣基督道成肉身来到世界,三十三年的时间,成为人的样式,即有人样子,也同样受到人们所受的各种各样的试探,但是他在每一次试探中凡事以上帝的旨意为中心,从不为自己的肉体打算。从以上经文我们得知,当主耶稣行了许多神迹,又医治病人、使死人复活,宣讲天国福音的时候,就引起律法师、文士、撒都该等人的嫉妒,因他们不相信神迹,不相信复活。这些人要想抓住耶稣的把柄就来试探他、他们所提出的关于得永生的问题,并不是出于虚心的请教,而是出于恶意、陷害的目的。至于耶稣回答得是否适当,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倘若回答得不当,这不但会招致杀身之祸,甚而会将福音的信仰加以歪曲,使基督教真理的信仰和教义受到极大的摧残和破坏,基督教自然无法存留到今日。
主耶稣对那些明知故问的律法师的问题的回答是:“律法上写的是什么,你们念的是怎样呢?”他们回答说:“你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你的上帝,又要爱邻舍如同自已”。耶稣说:“你回答的是,你这样行就必得永生”(路10:25-28)。主耶稣在马太福音22:37-39把他归纳为二条,一是爱神,并称为这是诫命中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二条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
圣经自始至终所贯穿、所启示于人的就是神的爱。“神即在古时借着众先知多次多方地晓谕列祖,就在这末世,借着他儿子晓谕我们”……“他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像”(来1:1-2),他为了拯救世人道成肉身,住在我们中间,使我们藉着他能认识神,恢复神人和好的关系。他为了顺服神的旨意,完成救赎的使命,甘心受苦,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为人类开通了一条通往至圣所的又新又活的路。神爱世人的心就在此显明了。
那些律法师、文士、法利赛人等,他们自以为是熟读圣经,并拥有圣经解释权的宗教上层领袖们,只知道死守律法的条文,却忽略了“神就是爱”的真实含义。
耶稣对他们的问题回答以后,就给他们讲了一个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来启发他们,使他们爱神的心能落实到实处,同时也责备他们的假冒伪善。
中国基督教协会名誉会长丁光训主教曾讲过“神就是爱”,爱不是上帝时有时无的属性,爱不但是上帝许多属性中的一个,爱是上帝许多属性中第一属性,这才是福音,如果没有神的爱,那么神的圣洁、公义等等,其他属性都无从谈起。如果只讲神的圣洁,不讲神的爱,那就是把上帝看为一位独善其身的上帝。我们即明白“神就是爱”,就当竭尽全力的去爱神、爱人。
一、要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我们的神。
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让我们用全部的心志、情感、理智和毅力爱主我们的神。因为他曾为我们而死。“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作活祭,是圣洁的,是神所喜悦的,你们如此事奉,乃是理所当然的。不要效法这个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变化,叫你们察验何为神的善良、纯全、可喜悦的旨意”(罗12:1-2)。这两节经文告诉我们爱神的具体要求。
1、要献己为活祭
这是保罗在圣经中所要求“尽心、尽性、心力、尽意爱神”的最好解释,人欲事奉上帝,必须先将自己献给主。若不先献上自己,无论你献上什么身外之物,都不能蒙神悦纳。因为我们是神重价买来的,要在我们的身子上荣耀神(林前6:20)。只有完全的献上,放在祭坛上,才不再暴出自我的本来面目。所以所有基督徒蒙恩以后都应把自己完完全全的,毫无保留的归主而用。主耶稣说:“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和自己的性命,就不配做我的门徒”(路14:26)。
2、要遵行神的旨意
主耶稣爱上帝的心,从小就给我们作了美好的榜样,他十二岁时随父母到圣城去过逾越节,会后众人都散去了,他仍留在殿中,过了三天他的父母才发现他在圣殿里坐在教师中间一边听一边问,当他父母责备他时,他说:“岂不知我应当以我父的事为念吗?”(路2:49)。
当他面临要被捕,上十字架之前,在客西马尼园祷告的时候说:“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太26:39)。主耶稣在面临肉体将要受极大痛苦的时候,没有把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仍顺从神的旨意。
当一个基督徒完全献于主之后,就当竭力的追求明白神的旨意,顺服神的旨意,“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上15:22)。知道神要求我们所作的是什么。在灵性与道德上不断长进,凡事讨他喜悦,才是一个真正敬畏神的信徒,一个真正爱神的人。
二、要爱人如己
主耶稣把律法的总纲归纳为两条:一是爱神,二是爱人。这对基督徒来说,爱神是表示对永恒的渴慕和追求。爱邻舍则属于今世当尽的本分,也是爱神的具体表现。主曾经说“无论什么时候,你们在我弟兄一个最小的身上所做的事,就是做在我身上”。又说,“拒绝帮助一个最小的,就是拒绝我”。所以神和邻舍乃是一个真理的两面,是不可分割的。耶稣在世上时对某些法利赛人所说:“若有人把奉养父母之物,用作献给神的供物,就不必奉养父母”的谬论,痛加斥责,因为这些人等于藉口爱上帝来逃避对家庭或社会的责任。
“主为我们舍命,我们从此就知道何为爱,我们也当为弟兄舍命”(约一3:16)。“凡有世上财物的,看见弟兄穷乏,却塞住怜恤的心,爱神的心怎能存在他里面呢?”(约一3:17)。那些自以为虔诚的利未人祭司看见一个被打了半死、又抢去了衣服、丢在路旁的人,一个一个都绕道而去无人管问。唯有一个好撒玛利亚人从那里经过,看见被打伤的人就动了怜恤的心。从驴子上下来,为他包扎伤口,又把他扶上自己的驴子,送到店里去照应他。第二天留下两钱银子交给店主说:“你且照应他,此外所费用的,我回来必还你”(路10:27-37)。耶稣讲的这个好撒玛利亚人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有一个财主穿着紫色袍和细麻布衣服,天天奢华宴乐,又有一个讨饭的名叫拉撒路,浑身生疮,被人放在财主门口,要得财主桌子上掉下来的零碎充饥。并且狗来舔他的疮,后来那讨饭的死了,被接到亚伯拉罕的怀里,财主也死了,并且埋葬了,他在阴间受痛苦(路16:19-3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财主**间的原因是因为没有按耶和华的命令去爱人如己,他对一个浑身生疮、无自理能力的同胞没有丝毫怜恤的心,甚至连狗都不如,因为狗还来舔他的疮。因为他违背了爱人如己的诫命,受到神的惩罚,下在阴间是罪有应得。
“耶和华己指示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6:8)。
《圣经》告诉我们:“人若说,我爱神,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的,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爱神的也当爱弟兄,这是我们从神领受的命令”(约一4:20-21)。
弟兄姊妹,爱既然是神的属性,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又是主的命令,我们就应当照着去遵行,因为主在这条道路上已经走过,他的道路就是我们的道路,我们必须紧跟他的脚踪。“为义人死,是少有的,为仁人死或者有敢作的,唯有基督在我们还作罪人的时候,为我们而死,神的爱就在此向我们显明了(罗5:7一8)。今天还有许多在困难当中的弟兄姊妹,还有许多未悔改信主的人,让我们遵照主所给的使命,背起十字架立志跟主行。用我们以爱神、爱人的好行为光照在我们的周围,使神的名字被高举,得荣耀。
经文:路6:46-49
路加福音六章所记载的这段话,在《马太福音》7章24到27节有同样的记载,只是在文学的修饰上略有区别,但阐明的道理是一样的,就是两种根基。
从整个《路加福音》六章看耶稣说这段话的背景;耶稣刚刚设立了12个门徒(13节),并对他们进行培训,告诉门徒要有“饶恕”、“要爱仇敌”、“不要论断人”、“为什么只看到弟兄眼中有刺,却不见自己眼中有梁木”,最重要的是要门徒在跟随主的道路上要立好根基。
从这里看到耶稣基督是一位教育家,他拣选了门徒之后,给他们上的第一课,就是立好根基,而没有要求他们去为主殉道,因为主晓得如果一个人在主的道路上没有立好根基,会发生“瞎子领瞎子”的悲剧。
这让我想起在神学毕业典礼上,丁光训主教对即将奔赴牧场的神学生的勉励:“你们到教会工作,首先要站稳脚根”,这实在是立好根基的注解。
根基非常重要。所有的植物都要有根,无根便不能生存。
人也是如此,人的一生无论是自身、事业、家庭、工作,都需要有一个好的基础,有了好的基础,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作为一个基督徒,首先要立好信仰的根基,然后要在这根基上建造我们的工程。那么信仰的根基是什么呢?
彼得在《马太福音》16章13到20节中给了我们一个完整的答案。耶稣到了该撒利亚腓立比的境内,就问门徒说:“人说人子是谁?”他们说,有人说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又有人说是耶利米,或是先知里的一位。耶稣说“你们说我是谁”,西门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耶稣对他说“西门巴约拿,你是有福的……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盘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
认识“耶稣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这就是信仰的基础。保罗在林前3章10至11节中说:“因那已经立好的根基就是耶稣基督,此外没有人能立别的根基”。新编《赞美诗》122首<教会根基歌>中写道:“教会唯一的根基,是主耶稣基督;圣水圣言所造成,是主的新创作,主从上天来求她,为主圣洁新妇;舍身流血求得她,建立万年基础”。
这就是信仰的根基,也是教会的根基,历代的基督徒都是在这样的根基上建造自己的大厦,等待着耶稣基督二次再来验收。
很奇怪,正象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出现的假冒伪劣产品一样,在基督教的信仰根基上也有假冒伪劣,就象马太形象地比喻:把房子盖到沙土上的那种。这种假的根基在信仰生活中至少有如下几种表现:
1.把信仰建立在个人的功利主义思想上,利我者信,不利我者则否。
2.把信仰建立在医病赶鬼,神迹、异能上。
3.把信仰建立在吃饼得饱上。
4.把信仰建立在赶时髦上。
5.把信仰建立在异端邪教上。
以上种种都是基督徒信仰中的劣基,或说是假根基,这种根基经不起考验。
怎样才能立好根基呢?我们仍然回到《路加福音》6章47节,这里面有几个字我们要特别注意:
1.“到我这里来”。来到主面前是立好根基的前提,一个基督徒要追求与主同在,更要经历与主同在;只有这样,信仰的根基才能牢固。
2.“听见我的话就去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信心与行为并行,基督徒不仅要听主的话,更重要的要把道行出来,很多人知道中国有位着名的神学家叫贾玉铭,他在《神道学》中有这样一句话:“我所信皆我所知,我所知亦我所信,亦见于实行,有了经验,则知我所信,行我所知,不但信仰成为明白的信仰,也是有经验的信仰”。耶稣基督告诉我们说:“听了我的话去行的人有福了”。
3.“深深地挖地”。耶稣用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就是盖房子需要挖很深的地基。这里面至少包括这几方面的意义。(l)要深深地挖地,要有奉献精神,要付出代价,因为没有毫不费力就能挖好根基的,这说明在主的教会中,要建立好教会,就必须有奉献精神,这样才能把教会办好。(2)要有团结精神,在古代盖房打地基没有现代化的工具,而是十几个人用绳子齐心协力举起一块特制石头,让石头自然落下来完成打地基的工作。这是一个群体的协作,参与的人必须同心协力,才能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团结,没有团结,办好教会是句空话。(3)要有智慧。要立好根基并非是蛮干、有力气就能作好的事情,而需要有智慧。正象保罗所说的是一个“聪明的工头”。保罗还说:“我所祷告的,就是要你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的见识上多而又多,使你们能分辨是非,作诚实无过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腓1:9-10)。
今天,我们建立主的教会,要把根基立好,象主耶稣说的那样“把根基安在盘石上,到发大水的时候,水撞着那房子,房子总不倒塌,因为根基立在盘石上”。
经文:太:5:13-16
耶稣基督的《登山宝训》是基督徒的人生指南,是我们信靠他的人应当认真学习的,这节经文带领我们许多的信徒走在人生的道路上,为基督做出了美好的见证,做光做盐成了基督徒的信念。
你们:“你们”代表那些跟从耶稣基督的人,既是指每一个单个的人,又是指跟从基督的群体,就是今天的教会。跟从耶稣基督的个人是表示已经认识了“救主”,把自己和主耶稣联系在一起的人们,就是基督徒。教会是基督徒组成的团体,是以信奉上帝为宗旨的。是整体的跟随者,教会更要和上帝面对面的。所以基督称我们为“你们”。他要和我们面对面的对话。他不把我们看成“第三者”。
是:是肯定的意思,含有“只能如此”、“必须如此”的意思。同时它又排除了“已经如此”的意思,有的人根据这节经文说,当一个人信奉了基督教之后,就自然而然的成了世上的盐和光,那样,似乎只要受了洗礼,基督**就一劳永逸的成了圣者,这样理解是不确切的,因为这里的“是”是永恒的意思,它是面向任何的世代和时代的,既不仅仅表示过去,也不仅仅表示未来。它是永远现在进行式的。
世上的:世上就是世界,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上帝所创造的,是非常丰富的,上帝让我们生活于其中,让我们在其中感受上帝的同在。具体的说来就是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每个人都在上帝创造的世界之中占有一个位置,这是上帝的恩典,我们也都在领受上帝创造的恩典,我们生活的周围环境使我们联想到我们的物质生活坏境,又让我们联想到我们灵性生活的环境,我们有人与人之间的生活环境,家庭生活环境,工作生活环境,还有我们的文化环境,我们的心理环境,既有人与人,又有人与事务之间联系的环境等等。
盐和光:盐和光自然都是象征意义的,用盐和光表示基督**应有的品行和为人,盐就是我们日常所用的盐,没有什么奇特之处,普通的很;光则是指灯光的光,也是普通的事物。虽然普通,但却是每日之必须。耶稣正是用这些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来说明基督徒在生活中的必须,对我们说来这就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了。我们应该晓得普通的事物看起来平常,却是生活中非常重要的,说是不可缺少的也可以。许多平常的事物在一些人看来似乎没有什么重要之处,但却是日常的生活中的必须,我们衡量某个事物的价值,不必仅仅看它的商品价值,还要看它的实用价值。有些贵重的东西并不是实用的,它和我们实际的生活有相当的距离,盐和钻石的颗粒是非常接近的,美丽的钻石自然是好的,但是盐不应因其的商业价值低于钻石就被束之高阁,人可以不必用上钻石,但人却不能离开日用的食盐,离不开每日的普通光照。世界上有许多的小事情,非常的普通,有的人不喜欢作小事情,好高鹜远的人大有人在,但基督**却可以从这节经文中思想到自己所要做的,恰恰是从小的事情上见证主耶稣的,遵从主耶稣的。所谓的细微之处见精神,也是这个意思。
第二,这节经文还让我们想到盐和光要进入世界,首先要认识这个世界的各样不同“事”和“物”,只有认识了,才会为进入世界作好准备,新约圣经常常的告诉我们要察验,其实就是认识,就是学习。当我们对世界的事物有了正确的认识,盐和光的作用才会发挥出来,认识是开始,生活的实践紧跟其后。
第三,“盐”要进入世界,它首先是“融化自己”。不首先“融化自己”就没办法成为世上的盐,“融化”是很有些意义的,它可以使我们想到自我的牺牲精神;那是我们基督徒的奉献意识,又可以包括我们的反省意识,就是在融化自己的同时,去掉自己的不足,在融化之中保持纯净。融化还表明了和普通事务的结合,我们所说的活出基督来,就是让基督在我们的社会实践中体现出来。
“灯光”,是燃烧后的结果,不燃烧就不会有光的生成。燃烧也是牺牲,也是自我牺牲的精神,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正是实在的写照。从直观上看似乎“光”的燃烧不同于“盐”的融化,其实无论是“融化”还是“燃烧”都是其进入世界的过程。都是可以指向基督徒的社会实践、生活实践,这些实践既具体又实在。
“盐”若失了味:“盐”失味可能不仅仅指没有了味道,它更可能指出了“盐”成了别的味道。例如:“盐”被污染了,就失去了本来的味道。结果只能丢掉了事。这其实就是警戒我们的话,基督徒要成为世上的盐,不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他是可能被污染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就需要时常的保持警醒,在心里有恒切祷告,免得我们象入了迷惑一样。入了迷惑和受到污染一样,让人们失去本来的意义。
斗底下和灯台上:如果灯没有点着,是可以放在斗底下的,那地方可以储存器物,但是灯一经点着就要从斗底下取出来,放在适当的地方,就是灯台,灯台就是具体的位置。有它,灯的光亮才可以发挥的更大;基督徒要有自己适当位置的,那可以使“灯光”发挥更大的作用,适当的位置是我们的社会工作、社会义务、社会责任等等。所以耶稣基督说这就是好行为了。
就照亮一家的人:一家人是很温馨的词语,温馨的家庭也需要照亮。耶稣基督来到这个世界上,它首先来到一个家庭之中,他的光第一次照亮的就是这个家庭;基督徒在家庭中的责任是非常的重要,主耶稣特别的指出在家庭中基督徒的任务,我们常常的说基督**的社会责任,社会责任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家庭之中。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要照亮一家人,对我们来说应该是提醒的话,而不是说明。
荣耀归给天上的父:成了世上的盐和光,盐和光似乎消失了。其实是普遍了,是在不见中体现自我,是新形式下的再现自我。在普遍中“众人看见了好的行为”,感受到好行为的益处,也与我们一起沐浴了上帝的恩典,于是自然将极大的荣耀归给天上的父。基督**用自己的好行为荣耀了天上的父,基督**的人生观本来就是如此。
经文:太15:21-28;可7:24-30
这两段经文记载的是同一件事,就是耶稣为迦南妇人的女儿赶出身上的污鬼。如果单从耶稣行神迹这个角度来看,这个神迹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如果我们了解当时的圣经背景,就可以看到这件神迹的特别意义了。
这件事情的特别之处是在于这个妇人的身份。马可福音对她的身份介绍的比较详细。她是希腊人,属于叙利亚的非尼基族。马太又称她是迦南妇人,可能是因为她住在迦南。也就是说这个妇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外邦人。在犹太人的思想中,外邦人是不配蒙受神恩典的人,保罗也告诉我们神的祝福是有顺序的,先是犹太人,后是希腊人(罗2:10)。而且,当时主耶稣的工作对象主要是针对犹太人,福音要先传给犹太人,因为他们是神的选民。正是在这种背景下,迦南妇人——一个彻头彻尾的外邦人蒙恩才显得更有意义。从这个妇人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四方面的信德,作为我们学习的榜样。
1、有信心与所听的道调和
这个妇女来求耶稣并不是出于偶然。在《马可福音》7章25节说她“听见耶稣的事,就来俯伏在他脚前”。她听说过耶稣医病、赶鬼、讲说天国的信息。今天耶稣经过这里,她就凭着信心来求耶稣。这就是她有信心与所听的道相调和。今天人听见耶稣的事情是一回事,但能相信并付之于行动却是另一回事。包括一些基督徒在内,虽然平时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是全能的神,但是当自己真正遇到事情的时候,却不知道向耶稣祈求祷告。他们在那里寻求人的帮助,寻求世界的能力,他们从来不知道仰望天上的父。因此,有许多基督徒仍旧生活在困苦当中,自己仍旧背负着生活的重担,他们里面没有喜乐,他们的生活没有任何的改变。久而久之,他们会对自己的信仰产生怀疑,渐渐地冷淡,停止聚会,以至于放弃或改变了信仰,他们从神的恩典中坠落了。是主耶稣不肯帮助他们吗?不是,是他们根本没有信心把所听的道在自己的生活中体现出来。他们的耶稣只是在教堂里,而不是在他们的实际生活当中。这就是《雅各书》中所说的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雅2:17),如果这位迦南妇从前单是听过耶稣的事,而不去求他,她的妇儿会得着医治吗?所以,我们不仅要听道,还要行道,用信心与所听的道相调和。
2、知道所信的是谁
迦南妇人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所求所信的耶稣是谁。她向耶稣说“主啊,大卫的子孙”。感谢主,她承认耶稣是主,是大卫的子孙,是从神那里来的,是独一的救主。而当时许多人不承认耶稣为主,不承认他是大卫的子孙,更不接受他是弥赛亚。所以使徒马太在福音书中一开始就见证耶稣基督是大卫的后裔,是神所应许设立的那一位救主。而当时的犹太人只看到耶稣的外表,他是拿撒勒人,是木匠的儿子。当耶稣向众人宣告自己是神的儿子的时候,众人就说他是疯狂了,说狂妄的话,以至于他们用这个罪名来控告他。他们并不真正认识耶稣。而这个迦南妇人就不同,她承认耶稣是主,是大卫的子孙,这是从圣灵而来的感动。保罗告诉我们,若不是被圣灵感动的,没有人能说耶稣是主,真是归荣耀于神。这个外邦女子竟能有如此的经历,竟比那些熟悉神律法的犹太人更认识耶稣。这实在看出神不偏待人。
今天我们这些相信耶稣的人,是不是也象这迦南妇人一样对主有清楚地认识?在圣经当中,“认识”这个词,不仅仅是指对一个人外表的了解与知道,更是指对他内里的了解,比如知道这个人的脾气、爱好、习惯等。这就要求你和这个人非常熟悉。同样,我们对耶稣的认识不能只停留在耶稣是神的儿子,是三位一体神当中的第二位等这样的神学术语当中,而是应当用自己的生命去体认。你不能光从传道人那里知道耶稣爱你,你还要在实际生活中知道耶稣真是爱你,以及他怎么爱你,他爱你都表现在哪里;你不仅要知道耶稣是全能的神,你还要知道他在哪些方面表现出了他的全能,尤其是在你的生活中,在哪一些事上表现出来了他是无所不能的神?这就要求你在实际生活中来体会、来认识。只有当你在实际生活中真正体会到了耶稣的爱、耶稣的能力,你才会发自内心地说:主啊,大卫的子孙,这是出于圣灵的感动,只有你自己亲身经历了。才能更好地向别人传福音、作见证。
3、合神心意的祷告
这个迦南妇人向耶稣祷告什么?她说“可怜我,我女儿被鬼附得甚苦”。多么简短的祷告,可是却把内心的要求都说出来了。主耶稣曾经警告门徒,祷告的时候,不要以为话多了就必蒙垂听。其实不然,神要我们向他祷告,是要我们把内心最重要的说出来就可以了,不要像那些文士和法利赛人,假意作很长的祷告,结果空话、废话连篇,或是自以为义,在祷告中表述自己的功劳。就如同耶稣所讲的税吏和法利赛人祷告的比喻那样。法利赛人站在圣殿大声祷告,其实不是祷告,而是向人表示他是多么敬虔,多么遵守律法,而那个税吏却远远站着不敢望天,只能说主啊可怜我这个罪人,结果神听税吏的祷告而责备法利赛人。从这个比喻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合神心意的祷告就是要把你内心中最需要的向主讲出来,对神祷告千万不要象对人说话那样讲客套话。尤其是在你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正如同彼得在海面上行走,因着信心的软弱而掉在水里,这个时候他就向主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在中文是四个字,“主啊,救我”。在英文中是三个字华“LORD,SAVEME”。我们今天在急难的时候是不是也能这样?记住,合神心意的祷告并不是很长的祷告,而是把内心中最需要的说出来的祷告。
4、恒久忍耐的信心
迦南妇人向主祈求,耶稣并没有回答她,她并没有失望,而是继续求告主。耶稣为什么不回答她呢,就是要看她是不是真的有信心,是不是真的依靠主。今天有很多的时候,我们向主祷告,主并没有马上回答我们,并没有马上照我们所求的给我们成就,为什么?因为主要我们的信心经过考验,要我们在主面前有恒心。主的恩典不是廉价的商品,主要得到恩典的人珍惜它,所以他常常不会马上答应我们的祈求,而是让我们多等一会,愈发显得这恩典的珍贵,来之不易,从而更好地跟随主,而不会半途而废。有的人轻易地得到主的恩典,他们却不会珍惜。耶稣曾经医治了十个长大麻疯的人,而只有一个回来感谢主并跟从他,那九个呢?他们太轻视主的恩典了,他们的眼光太短浅了,只看重眼前的利益,而失去了永远的祝福。所以,我们应当向这妇人学习,虽然有的时候会有拦阻,甚至主都不回答我们,但只要我们清楚所求的是符合神旨意的事,那么你只管去祷告,今天不行,就明天,终究有一天你会看到主回应了你的祷告,而此时,你的信心既经过了考验,就会更加宝贵,正如彼得所说的“叫你们的信心既被试验,就比那被火试验,仍然能坏的金子更显宝贵,可以在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得着称赞、荣耀、尊贵”(彼前l:7)。
所以,今天我们来读这迦南妇人的事迹,并不是着重在神迹本身,而是看这个妇人是如何经历了这个神迹,她是如何得到了主的祝福。从她身上我们所看到的四样美德,正是我们今天的基督徒所应当效法的。
圣诞节是基督教最大的节日,是纪念耶稣基督的降生。耶稣基督的降生开辟了人类的新纪元。给我们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快乐。正如天使报信说:“我报给你们大喜的信息,是关乎万民的”。因此,圣诞节是一个普世欢腾、普天同庆的日子。耶稣为我们降生不仅仅带来了欢乐,希望,而且让我们思考怎样过一个有意义的圣诞节,对我们非常重要。
一、基督教是一个讲救恩的宗教
这是基督教独有的。主“耶稣”名字的含义就是“将他的百姓从罪恶中救赎出来”。上帝将他的救赎计划在主耶稣身上加以落实,《圣经》从旧约到新约看到一条主线就是神人和好的信息。从上帝创造人类的历史,可以看到一部拯救的历史。因耶稣的降生修复了上帝与人的关系,也修复了人与人的关系。上帝的救恩向世人宣告一个信息,在他里面有拯救,有希望;同时,向世人传达一个信息,要脱离罪恶,过一个有新生命的生活,得胜与成圣的生活。
二、基督教是一个和平的宗教
上帝是和平的君王,主耶稣是和平之君,上帝来并不是要人动刀兵,乃是和睦,主耶稣在登山宝训中讲到“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因他必成为上帝的儿子。”十字架本身的含义不仅仅是救恩之标志,也是和平的标志,十字架的竖行表明上帝与人的关系修复了,横行表明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好了。基督教是向往和平、崇尚和平的。
三、基督教是伦理道德的宗教、服务的宗教
在《圣经》教义中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就是基督教是讲伦理的,道德的,服务的。不仅讲而且是大讲特讲的。丁光训主教在倡导和推进神学思想建设的同时,并提出基督教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宗教,也就意味着,中国的基督教应该是一个伦理、道德、服务的宗教才有他的价值,也能突出他的价值。圣经的伦理道德涉及面很广,有国与国之间伦理,社会间的,家庭中的,邻舍间的,朋友间的等等。以基督教的伦理道德来建设我们的人生会大有裨益。会提高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确立我们的价值论。基督教又是一个服务的宗教。主耶稣讲:“我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舍命做多人的赎价”,耶稣的一生是服务的一生;道成肉身到世上来,为有病的、瞎眼的、瘸腿的、长大麻疯的病人解除痛苦,并且为被鬼附着的、赶去他身上的痛苦,同时主耶稣也为门徒洗脚,最后为世人的罪被钉在十字架上。在神学上关于主耶稣有两种状态,一是降卑的状态,一是升高的状态。主耶稣降卑的状态足以体现他的服侍。为此,我们的教会应当成为服务型的教会。青岛教会在过去一年中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回报社会的工作:为抗非典、下岗职工、老弱病残慰问,支持菏泽灾区、以琳自闭中心、神学教育、建堂基金、捐款达到40-50万元,为贵州灾区捐衣、物达2万余件,体现了教会的性质与价值。
四、基督教是一个讲爱的宗教
基督教是爱的宗教,因为上帝爱世人(约3:16)。爱是永恒不变的主题。从旧约到新约《圣经》始终有一个重要的信息就是上帝的爱。旧约中提到对以色列人“是用他的慈绳爱索牵引着我们”。主耶稣是实践爱的一生,他告诉我们,要爱人如己,爱别人象爱自己一样,尊重别人象尊重他一样。要爱你的邻舍,爱众人,爱弟兄,爱仇敌。还教导我们要彼此相爱。所谓彼此相爱的含义就是个体与整体的关系,是个体融与整体当中。上帝最大的属性是爱,最高的属性是爱。丁光训主教在他的神学思想中也提出爱的神学含义和框架,对于建设中国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所不愿的,不要给别人,耶稣说:“你愿意别人怎样待你,你首先要怎样待别人”。倡导应当是一个积极的、主动地去爱别人。在教会、在社会中实践主耶稣的教训,爱的教导是一个很好的实践。基督教应当是一个不断实践爱、彰显爱的宗教。上帝的秩序就是爱的秩序。
五、基督教是实践的宗教,是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宗教
圣经中的雅各告诉我们:“信徒有双重生活,信心与行为双重的生活”,作为信徒不仅要注意信心的实质,信心的操练,而且还需要有良好的行为规范。要不断地实践主耶稣的教训。同时,主耶稣也教导我们:要作光作盐,也要求我们:“你们是世上的光,是世上的盐”。本身就是递进的要求,“光”的含义很广泛,圣经中的启示录讲到“教会是金灯台”,金灯台就是发光的作用,因此,光不仅能驱逐黑暗,亦带给光明、黎明、喜乐、平安、温暖、幸福。盐亦有很好的作用,如调和、消毒、保鲜。当我们充分地认识、理解、领悟“光和盐”的作用时,也就告知我们要去努力地实践、落实以体现基督教的价值。
经文:可12:41-44;14:3-9;约12:1-11;太26:6-13;路7:36-50
主耶稣在世为人子期间,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事令他感怀,在此我单以福音书中所记载的妇女中的几位来分享主的感动和赞许。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着蓄奴现象,更存在着歧视妇女的观念。在这样一个男权的世界里,主耶稣没有歧视妇女。他视那些遵行天父旨意的妇女、年长者为母亲;年轻者为姐妹(太12:50)。主的所言所行无疑是对当时男性歧视妇女这种不平等的和扭曲的社会现状的一种匡正,主耶稣怀天父之心,以平等、尊敬的态度来看待神所创造的人类的另一半——女性,在当时来说具有超时代的意义,且令人感动和欣慰。
在传道事工中,主耶稣周围除了男性之外,亦有许多爱主的妇女,这些妇女不但得到主的同情、关爱、鼓励和医治……,也得到主所传的宝贝福音,并有份于神的国和神国的事工,同时,她们的所言所行亦感动着救主耶稣,使得主耶稣看到人坠落之后的漫长历史中,人性仍然有着神所赋予的光辉,这愈发令主耶稣能体谅并乐于体谅人类的软弱,并为人类不住的献上代祷。
一个贫弱的寡妇
这是主在圣殿里所见的一幕景况,那是一个安息日或一个节期的日子,圣殿里银库(捐献箱)的周围,奉献的人很多,一个可怜的贫穷的寡妇,拖着疲备羸弱的身子走向捐献箱,她从自己的衣袋里摸出两个小钱,投在里头。主耶稣看到了,就叫他的门徒过来,告诉他们:“这穷寡妇投入库里的,比众人所投的更多,因为他们都是自己有余……,但这寡妇是自己不足,把她一切养生的都投上了”。主耶稣的这段话中表明他被生活中的这一幕感动了。感动他的不是络绎不断的往库里投钱的商人、财主,或是某个大人物、大英雄,而是一位极贫极弱的、孑(jié)然一身的,寡居在世的“小女子”。她没有丈夫供养日常生活的所需,也不知她如何为生度日。她的身世本身就令人同情,而她那一颗爱神敬神的心,又令人产生敬佩。她没有因着命运多舛(chuǎn)而远离神,倒是在生活中靠着爱神和事奉神度日。但是,主耶稣知道这位寡妇的难处和苦境,知道她向神献上的是其所有的、微小的一切,主耶稣更知道她是以最大的能力来爱和尊敬所事奉的神。
一个有罪的女人
当主耶稣应邀在一位法利赛人的家里坐席之际,那城里一个有罪的女人携着一玉瓶香膏去了。她“站在耶稣背后,摸着他的脚哭,眼泪湿了耶稣的脚,就用自己的头发擦干,又用嘴连连亲他的脚,把香膏抹上”。这个女人是怎样的人,很多人都说她是个**,是一个不正经的坏女人,在这样的男权世界里,她受欺凌、卑视,也不被良家妇女所认可、接纳。她被排斥到社会的最边缘、最底层,她仿佛是没有什么生存价值的人。耶稣知道她,不但知道众人对她的判断,更知道她的内心世界,洞察人心肺腑的主知道她内心深处强烈地渴望罪得赦免,从而过一种新的生活。
她来到这座城中一个“高贵的”法利赛人之家,她不畏惧遭到鄙视或唾弃,她见到了耶稣。她见主的方式是这样的独特,这并非是她想营造这样一种氛围,而是当她面对这位仁慈的主耶稣时,羞愧、委屈、悔恨和对新生的渴望交织在一起,这一切化作倾盆的泪水涌出来,泪水为主的双脚洗去纤尘,秀发当作毛巾擦拭主的脚,以亲朋好友会面时的亲吻礼节来吻耶稣的脚,再用家庭迎接贵宾时以香膏膏头的礼仪来膏抹主的脚。此时此地,耶稣成为她心目中至尊至贵的人,她发自于爱心的迎接主的礼仪感动了救主耶稣,主说:“……她许多的罪都赦免了,因她的爱多……”(路7:47)。又对这女人说:“你的信救了你,平平安安地回去吧!”(路7:50)。
打破玉瓶的马利亚
“耶稣素来爱马大和她妹子(马利亚)并拉撒路”(约11:5)。这姐弟三人之家与主多有交往,主曾因他所爱的人拉撒路的死而哭泣且行神迹令死后三天的拉撒路从死里复活(约11:35;43;44)。耶稣在世间为期三年的传道旅途中,多次往返耶路撒冷与加利利之间,而这姐弟三人之家就成为主食宿休息的地方,也是主传讲天国信息的场所。
马太、马可和约翰分别在其福音书中记载了马利亚用香膏膏主这件事。三本福音书对此事件的记载大体上是相一致的,尽管有个别细节不同,但并不影响我们对当时情景的认知。这是主耶稣临上十字架之前最后的一次公开活动。当时主耶稣是在伯大尼长大麻疯的西门家里坐席,马大帮忙伺候,拉撒路亦在坐席的人中。席间马利亚拿出了一玉瓶一斤装的极贵的真哪哒香膏,打破玉瓶浇在主的头上(太26:7;可14:3),抹在主的脚上(约12;3)。顿时,屋里就满了香气。马利亚的所做所行引起少数门徒的不满,特别是犹大,他责备马利亚“这香膏为什么不卖三十两银子周济穷人呢?”其实,这几个门徒焉能理解马利亚的兰心惠质?马利亚向来善知主心,善解主意,她爱主爱得最深切,她愿意为主献上一切,更何惜她所拥有的被世人视为是“极珍贵的真哪哒香膏”。主耶稣不能为马利亚保持缄默,他说:“由她吧!为什么难为她呢?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她所做的,是尽她所能的;她是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预先浇在我身上。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这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做的,以为记念”(可14:6-9)。
耶稣被她们感动……,穷寡妇、有罪的女人、伯大尼的马利亚只是她们之中的几位代表。道成肉身的主并非是因“两个小钱”、“一瓶极贵重的真哪哒香膏”和特别的欢迎宾客的礼仪而感动。主是天地万物,宇宙穹苍的主,天地中的一切皆是属主的,他是配受尊贵、荣耀和赞美的。他真正感念的是她们敬神、爱神和事奉神的心。
有罪的女人将她对罪的无奈和痛悔带到耶稣前面,这正符合主耶稣找寻罪人的心意。她用发自内心的身体语言,感动了耶稣。乐于宽恕和赦免人罪愆的主耶稣亦赐予她赦罪的平安。从此,软弱卑污的她得到了更新且有份于永恒的神的国。在地上一个罪人悔改,在天上就有大喜乐,可见这是一项多么伟大的善工。穷寡妇“两个小钱”的奉献,显明她为了爱神而不顾自己的生计,正是为了神美善的旨意施行、美善的国度降临的盼望而达到了忘我的境地。伯大尼的马利亚这沉静、智慧的姑娘恰是体会到了耶稣的心意,在主耶稣即将走向十字架的前夕,预先参与了这位十字架的救主安葬前的膏抹圣身的事工,这怎能不令主耶稣感怀和赞许。她们用自己的行动参与神的事工,尽管她们所呈现的面貌不尽相同,可以说,她们的共同之处是以主耶稣为心中的至尊至贵和至爱。她们如此接纳和侍奉主,表明了内心对真善美的神的渴慕;同时因着参与服侍这位永生之主,她们也就参与和分享了永恒。
在这个世界上,我们相信仍然有许多源自于人性中的美善的事会令主耶稣感动,因为主耶稣在世的时候特别关注社会中那些微弱、渺小的人,耶稣关注她们的手所成的每件在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善事,耶稣关注她们内心中许许多多积极、向善的意念。从她们身上,耶稣体察到她们那颗源自于神的真善美的心性。二十世纪末,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女性特丽莎修女蒙召主怀,而她生前的事迹极令人感动,并激励着当代人投身于服事神的伟大事工中去。在此单从她所喜欢的一首诗文就能体会她的心愿。这首诗文被放大、镶框,悬挂在印度的加尔加达、她所创办的一间孤儿院的门厅前,题为《无论如何》。这幅镶挂的诗文显明特丽莎生前所喜爱和持守的为人处世的原则和态度,在此我愿将它的英文诗稿译为中文:
若有人专心为己/蛮横无理/……无论如何要爱他们
若你行善/却有人谴责你另有企图……无论如何要行善
若你事业有成/虚假的朋友和真正的敌人围绕你/……无论如何做成功的人
或许今天你做的好事/到明天就被忘记/……无论如何要做好事
或许你的诚实坦白/令你易受责难和攻击/……无论如何做诚实坦白的人
即或人们同情处于劣势的人/却喜欢追随处高位的人/……无论如何别离弃他们
即或你多年来的经营/倾刻间毁于一旦/……无论如何要建造
即或有人确需帮助/当你去帮助时却遭受攻击/……无论如何要帮助
若将你最好的东西给予世人/或许你为此受埋怨和反对/……无论如何要奉献……无论如何
当我们读这首诗文的时候,会被其中那种人性的高贵品质所感动、震撼。这种境界也是神的儿女所崇尚所追求的。我们相信耶稣会为这种谦卑、服务、进取、奉献的人生,这种追求坦诚、良善的人生精神和所达至的人生境界所感动。
今天,中国教会已有两千万信徒,其中女信徒约占百分之七十,女牧师三百七十八人,女长老四百一十五位,未领受圣职的女性教职人员有一千二百三十九人。现今,中国教会产生了首位女会长。在中国教会的今天,可以说:“传好信息的妇女成了大群”,中国教会女性教牧人员积极投身到教会的各项事工中去。尽管她们身兼为人妻、人母、人女、人媳的多重身份,担负着沉重的牧养工作的担子,承载着家务或田间的劳动以及教养孩子的重任,可是她们甘心做女传道人、女长老、女牧师,乐意享受辛苦劳作之后,主所赐予她们的充实、安慰和喜乐,她们将才干和力量供奉给主的教会,与主同工、使教会成长。她们深知:“那流泪撒种的,必欢呼收割”;“那流泪带种出去的,必欢欢喜喜地带禾捆回来。”主耶稣知道她们的心志和期望及所付出的爱心和劳苦,我相信中国教会妇女的奉献和侍奉定会令我们的主耶稣为之动容和感到欣慰。
经文:腓4:8;提前6:11;弥6:8
我们的神是公义圣洁的神,是信实、满有慈悲怜悯的神,他的爱完全而又彻底。作为神的儿女,神要求我们效法他,学他的圣洁、公义,学他谦卑、正直,学他的信实,他的爱和温柔,他也要求我们以他的公义、信实去和人来往,彰显他的爱和他的大能,活出基督的样式,使更多的人进到神面前,得到永生,弥迦先知告诉我们,耶和华所喜悦的是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保罗让腓立比教会的弟兄姐妹“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什么德行、若有什么可称赞的,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保罗也教导属神的人要追求敬虔、信心、爱心、忍耐、温柔、为真道打那美好的仗、持定永生(提前6:11)。可见保罗是非常注重要人追求属灵的美德,这是神所喜悦的,因为神愿意我们有分于他的性情和美德。神的话语教训我们,当如何行事为人,为主做美好的见证。
一、公义(正义)
神是公义的、圣洁的,他就要求他的子民一切属他的人也要公义、圣洁,这是神向我们所定的旨意,也是圣灵在我们身上工作的目的。旧约先知阿摩司要算为最早倡导公义的先锋,“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公义如江河滔滔”,先知弥迦也指出“神向人所要的就是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上帝同行。”
如何将神的公义之德彰显出来,就需要藉着我们这些作神儿女的。公义之德要求我们以公正的态度对待别人,凡事合乎正义,在评判别人的言行时,要消除成见,不情感用事,不要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人,如此,所看见的永远不是真实的,作为基督徒要设法让凡事都依公道进行。按照公义,每一个人都应当有充分发展各人才能的机会,照样,每一个人都有为众人服务的义务。现今在社会中,教会中有很多不合公道的事正向正义提出挑战,基督徒面对这些挑战的时候,应当在神面前省察我们所行所言,是否符合神的要求。今天我们所讲的不仅是信心言语上的,更是行动中的,只有在实际的行动中,才看得出我们有否神的公义。现今的社会有许多的不公义,分配不均、机会不均、弄虚作假等问题,同样也在挑战着我们的教会,我们在说话做事,对待人是否公义,有没有公公正正的按着正义来做呢?这是我们当思考的事,我们在凡事上做到公平、公正了吗?
正义是一种主要的社交德行,柏拉图把正义看为团结社会的水泥,一种社会秩序总要有相当的正义存在其间,不然,便不能长远的存在。同样一个人也是这样,没有了正义,弄虚作假,没有诚信,长此以往,就失去了威信和号召力。
社会需要正义,每一个人都要培养一种正义的品格,基督徒当在所处的环境中,见有不合正义的事,宁愿舍弃自己,使正义实现,使**消除,我们需要时刻提防以明哲保身的理论,来掩饰自己的怯弱,“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也就是不多事,不管闲事,还有一些人永远都是“老好人”,左右逢源,谁也不得罪,没有正义感,以自我为中心。我们是神的儿女,当在凡事上求取公义,使不公义的事消除。让我们在神面前,做一个公义正直的人,神“给正直的人存留智慧,给行为纯正的人作盾牌。”
二、恩慈
恩慈乃是一种悲悯友助的精神,要搭救那些贫穷的、怜悯那些受苦的,宽恕那些得罪我们的,怀抱一种仁爱善意对待一切的人,这种德行自然是由爱发出的。爱神就产生出爱人的行动,心中受了感动,不要塞住怜恤的心,让心中的爱用行动表现出来。
登山宝训,主耶稣说:“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必蒙怜恤”,主耶稣说:“我喜爱怜恤”,在《马太福音》18章25至28节中记载了那个仆人,主人免了他所欠的所有的债务,他却不能免去欠他十两银子的同伴,所以主人就大怒把他交给掌刑的,等他还清了所欠的债务。我们今天是神用重价买来的,我们是神的儿女,神的儿女当然就得有神的性情,行公义,好怜恤,存谦卑的心与神同行。看到贫穷的人,我们当伸出手来帮助他们。当我们伸手帮助时,也许就会因此而改变他们的生命,不要塞住怜恤人的心,要怜恤那些受苦的,帮助、安慰他们,解决他们所需要的,各人不要单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把别人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去做。宽恕那些得罪我们的,主耶稣教导我们要爱仇敌,为他们祷告,不得“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无论别人对我们如何,我们都当效法主耶稣,以耶稣基督心为心,用主舍己为人的爱去爱周围的每一个。当我们如此做的时候,神必赦免我们在他面的过犯,我们也要凡事力求完全,像我们天父完全一样。
恩慈也包含柔和。所谓柔和就是关心别人情绪的态度,如善与礼貌,都是与这种态度相连带的。有时我们对人不得不讲些逆耳忠言,但若有恩慈和柔和之德,就不至于出言直率到粗暴的地步。
有恩慈便待人优厚,基督教就是教人把自己得的好处与人分享。新约特别的看重这种德行,这是表现基督徒的一种特殊的德行。这种优厚待人之德,也在世间显出强大的力量,由于它发出来的力量,建了许多的医院、敬老院、孤儿院等,基督徒蒙召就是要发扬这种美德,去寻找拯救那些真无依靠的流浪者,帮助那些无家可归的人。曾从电视报导看到一个小孩子到城里去找父亲,遇到车祸,在没有治愈和家人不知的情况下,被人遗弃,孩子为了回家,在冰天雪地的城市大街上爬行,却没有人伸出援助之手,结果孩子被严重冻伤,后来,双脚在遇热以后自然脱落,永远失去了双脚。媒体在谴责人们没有怜恤之心的同时,也刺痛了我们的心。我想那个城市会有成千上万的基督徒,为什么没有一个伸出手来帮助那个孩子呢?假如有人给他一口饭吃,给他一件保暖的衣服,帮助他联系到家人,或许孩子的命运就会因此改变了。“你手若有行善的力量,不可推辞,就当向那应得的人施行”(箴3:27)。求神来帮助我们,给我们行善的力量,让我们效法耶稣,满有慈悲怜悯的心,乐意帮助那些孤寂无助的人,主说“你们即做在我这弟兄中最小的身上,就是做在我身上了”(太25:35)。我们怜恤了别人,也必蒙神的怜恤。让我们每一个基督徒都象“好撒玛利亚人”一样,虽然所帮助的对象一无回报,还要费财费力,动了慈心,就着手帮助并且是帮助到底,不顾一切的困难、不计任何代价,见证主的恩慈。
三、真诚(真实)
真诚与真理是人与人交往所不可缺少的基本条件。说谎、诱惑、欺骗、诡诈在哪里占优势,在那里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就不可能存在。在福音中要求我们无条件的真诚。一方面是对神,一方面是对人。主耶稣严厉斥责文士和法赛人,因为他们假装为善,他们献上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不行公义、怜悯、信实。一个为了给人看而假装出来的虔诚崇拜是毁坏的。主耶稣教导人“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为善的人,爱站在会堂和十字路口祷告,故意叫人看见,我实在告诉你们,他们已经得了他们的赏赐。你们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室,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你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太6:5-6)。圣经给我们看到有许多人,尤其是宗教领袖,希望别人视自己“属灵”,用这种祈祷的方式吸引别人注意,主耶稣看穿了他们自义虚伪的行动。一个为了换取别人的赞美而作的施舍也是一样的,“你们要小心,不可将善事行在人的面前,故意叫他们看见,若是这样,就不能得你们天父的赏赐了”(太6:l)。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一个不自欺和面对真理的态度。许多时候我们在做事时希望得别人的赞美,要得从人而来的荣耀,却忘记我们为谁而做,做给谁看,圣经上告诉我们,施舍的时候要行在暗中,父在暗中查看,必然报答你。在马太福音23章,主耶稣严厉斥责文士法利赛人,称他们为假冒为善的,称他们像粉饰的坟墓,外面好看,里面却装满了死人的骨头和一切的污秽,主耶稣称他们为毒蛇的种类,怎能逃脱地狱的刑罚呢?
我们今天讲真诚,不仅在乎讲述真理,更在乎以诚实去交易、工作、思想、服务,真诚也在于尊重别人的信用,一切夸大、欺骗、虚伪都与它相反,一个缺少真诚德行的人格,随在都要表现道德上的缺点。假装虚饰足以摧残人格之完整,在一切罪中唯有伪善的罪受耶稣无情的斥责,有人说伪善乃是恶行向善行致敬,因为假冒为善的人设法要使别人相信也是有德之士。
真实是基督徒的一种德行,但并不是要我们把一切所想到都说出来,隐而不发也是一种德行,直率粗鲁,一点不顾及别人的情绪和感受,口无遮掩,也不算有德。如果我们有时需要直言不讳,让人觉得难堪,要设法医治这种伤痕,要说诚实话,但要用爱心说出来,“惟用爱心说诚实话,凡事长进,连于元首”(弗4:15),真实的心是赤露敞开的,富于诚意,不以自己的私利而转移。神厌恶虚谎、喜爱真诚,让我们从生活中见证神的美德,作一个诚实无伪、讨神喜悦的人。
公义、恩慈、真诚,这三样是我们与人交往中应当表现出的。用公义的态度对待周围的每一人、每一件事。不以私利为重,在生活中活出主的样式,怀抱一颗慈悲、怜悯的心去爱人,以诚相待,作光作盐,荣神益人。
经文:提前3:4-5,5:8;弗5:22-23,28
2003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最让我心动的一首歌就是“让爱住在我家里”,这首歌唱出了我的心声,相信也唱出了千万个家庭的心声,我好羡慕……是的,一个有爱的家庭,它是老人的天堂,孩子们的乐园,更是夫妻间同甘共苦的避风港湾,世上有谁不渴慕有这样的家呢?“家”是什么?希腊文翻出来就是父的,意思是一脉相传的血统关系,从圣经上看,神按着他们的形象造亚当,看亚当独居不好,又造夏娃,并且二人配合成一体,成为人类第一个家,后来他们生儿育女,有子有孙成了名副其实的众生之父,众生之母,正如《以弗所书》3章15节“天上地上各家都是从他得名”。看:夫妻结合生儿育女,成为一家人有着神命定的缘份,怎样才能使我们家成为一个美满和睦的家呢?下面让我们一同来关注两个问题。
一、爱父母
《以弗所书》6章1至,3节说:你们作儿女的要在主里面听从父母,这里理所当然的,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这是第一条带应许的诫命。看:这几节经文道出了敬畏神的儿女的必须听从父母,孝敬父母应当尽的本份:
1、听从父母
在现代社会中,有许多作儿女的不愿听从父母的意见和看法,认为老人观念守旧,跟不上时代的节奏,有的面对老人的建议一笑了之,有的干脆不理、我行我素,我们在主里面的儿女要尊重老人,毕竟他们见识多,人生阅历丰富,即使老人的意见让人难以接受,我们也要用爱心加以解释,千万不要与父母争吵,更不能咒骂父母,“咒骂父母的他的灯必熄灭,变为漆黑的黑暗”(箴20:20)。这节经文告诉我们骂父母已经丧失作人的尊严,不再被人尊重了。在启导本《圣经》解释“灯”代表生命,意思要进入死亡。
2、孝敬父母
作儿女要孝敬父母,首先要知道老人最喜欢什么?最怕的是什么?老人最喜欢儿女象橄榄栽子围着他们转(诗128:3)。也就是喜欢儿女尊重他们、爱戴他们、理解他们,与他们心灵沟通,最怕的就是孤独。为此作儿女不仅生活供养他们,让他们吃好穿好,而且时常探望老人和关爱他们,住在远方儿女多在电话中问声好,也是对父母心灵极大的安慰。因为《箴言》23章25节说:你要使父母欢喜,使生你的快乐。也许你有一百个理由、一万个理由说你父母不值得你爱,因为他曾伤害过你,但是神的命令就是让我们孝敬父母,神没说你父母好,你才孝敬;你的父母不好,就可以不孝敬。因为有一天我们也会变老,我们也会有过失,我们愿意儿女怎样待我们呢?我们今天就给儿女作榜样孝敬父母、尽本份。
二、夫妻相爱
夫妻是一对恋人经办合法手续,在热闹的婚礼和许多见证人中一对新人的结合。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联合二人成为一体(创2:24),这就是夫妻,怎样才能成为一对恩爱夫妻,建立美好家园呢?
1、妻子是丈夫的陪伴和帮助
《创世记》2章18节,耶和华说那人独居不好;我要为他造一个配偶帮助他。看到神造女人是丈夫的陪伴,《传道书》4章9节提到两个人总比一个人好,两个人劳碌同得美好果效,若是跌倒,这人可以扶起他的同伴,再者,二人同睡就都暖和,彼此扶持,彼此牵挂,夫妻间共同分享日光之下劳碌所得丰收的喜悦。在生命路上,坚固的一方要担待不坚固一方的软弱,彼此扶持,彼此安慰,彼此勉励,携手并肩跑天路。妻子作好丈夫的助手,因为神造女人的目的是帮助男人,在现代社会中,女人当家说算的多,在主里姊妹应当尊重顺服自己的丈夫,毕竟丈夫在肉体方面比妻子刚强,有主见,看事有远见,理应注重丈夫的意见,当丈夫意见不合理时,作助手的妻子要帮助丈夫把事情处理的更妥切,不要动不动就发脾气,妻子争吵如雨连连滴漏(箴19:13)。我们想屋漏又遇连阴雨,真让人心烦,本来丈夫在外工作量大,外界压力也大,令人心烦事够多。比方看到同龄人升职发财,事业有成,心里已经不是滋味,回到家里妻子不要火上浇油,无休止的埋怨,要用爱心给丈夫安慰和勉励,因为才德的妇人是丈夫心里的倚靠。作妻子更不要因自己丈夫职位低,挣钱少,或曾经犯过罪,就轻看自己的丈夫。在《以斯帖记》漂亮美貌的瓦实提皇后为什么被废,就是她藐视国王不听从国王的吩咐。并且国王因此下旨:“无论丈夫贵贱都必尊敬他”。我们学会尊重丈夫,在事业上作好丈夫助手。“才德妇人她一生使丈夫有益无损”(箴3:12)。这样即有不信的丈夫,丈夫也会因你的好行为归向神。
2、丈夫爱妻子
神从亚当身上抽了一根肋骨,造了一个女人领到亚当面前,亚当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可以称她为女人(创2)。我们从神创造上看到,妻子是丈夫生命的一部分,妻子与丈夫乃为一体,丈夫也当爱妻子如同爱自己的身子,爱妻子便是爱自己了(弗5:28)。在主里面弟兄要爱妻子,体恤妻子,在肉身方面,妻子比丈夫软弱,心眼小眼泪多,爱唠叨,作丈夫要理解妻子,不要暴躁无耐,粗鲁无礼,不要张口就骂,举手就打,这样你得不着妻子的心。在这里我要说弟兄要算对帐,爱妻子就是爱自己,或许你要说,明明是爱妻子怎么是爱自己呢?爱妻子的,你就会得着妻子的心,妻子更加敬重丈夫,二人共同分享生活的重担,共同享受生活的乐趣,正如《传道书》9章9节提到的:在日光之下同你所爱的妻子快活度日。
弟兄姊妹爱是婚姻最稳固的基础,夫妻间难免有磕磕绊绊,但有爱就有互相信赖,有爱就互相谦让,有爱就有相互尊重,因有爱的婚姻是最幸福的婚姻。
三、爱儿女
你们作父母的不要惹儿女的气,只要照着主的教训和警戒养育他们(弗6:4)。在现今时代中,独生子女多,作父母不能溺爱孩子由着他们性子来,要让儿女从小认识神,多讲一些圣经故事,让小孩学会祷告,学会依靠神,学生期间做父母关心孩子学习,让孩子依靠神聪明,努力学好文化知识,孩子在年轻时,做父母要用主的教训教导儿女热心行善,爱岗敬业,披戴基督荣耀主名。
最后,愿每个弟兄姊妹都能把神的爱带给我们的家人,使我们的家成为充满主爱的家。
经文:得1-4章
这里的经文很清楚地告诉我们路得生于士师时代。当时以色列国仍未有国家的组织与体制,在宗教、道德和政治上都混乱一片,各人都随己意而行。当时的饥荒迫使以利米勒举家迁移。全家寄居摩押地约有十年之久。期间,以利米勒离世,玛伦和基连各自娶妻,不久他们也死了。真是人生际遇变幻,无人能测。他们由逃避饥荒而死于异邦。在这种父死子亡的状况下,拿俄米生起回乡之念,因她听说耶和华眷顾他的百姓,赐粮食与他们。拿俄米起意之先,爱言相劝两儿妇各回娘家。一方面她深知自己已不可能再生子做他们丈夫而立后,另一方面她也不愿儿妇再经历别井离乡之苦。于是,俄珥巴与拿俄米亲嘴而别,归回娘家。拿俄米自嘲为玛拉(苦的意思)。可见她饱历沧桑和凄凉,但说话中她两次称神为“全能者”,并说:全能者使她受苦,大大受苦。她相信祸福都出自于至高者的口。然而,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是否确信神是万事万物的主宰呢?我们靠圣灵的引导再看路得的选择。她对婆婆所付出的爱和对真神的信赖与选择。她对婆婆所付出的爱和她对真神的信赖与跟随。
一、路得的追求——舍己的爱(得1:17-18)
路得说:你在哪里死,我也在哪里死,也葬在那里。除非死能使你我相离,不然,愿耶和华连连地降罚与我(得1:17)。
经上说:爱是不求自己的益处,爱里没有惧怕,所以爱就完全了律法(林前13:5;约一4:18;罗3:10)。当时路得背负种族的差异,面对的很可能是种种羞辱与逼迫,但是她为了忠于夫家,为了婆婆不顾个人安危,宁守清贫跟随婆婆归回伯利恒。
我们是否甘心舍弃眼前的财利享受来跟随侍奉主呢?是否愿意舍己来帮助人呢?笔者曾在03年第七期《天风》上见证了龙口教会的冯敬芳老姊妹全家。在寒冷的季节,七十天如一日送衣送饭,无私的照顾一位流离失所又精神失常妇女。并还常年累月送饭照顾一邻村84岁的孤寡老人,在周围村庄传为佳话。为主做了美好的见证。第九期的《天风》上也报道了我们的姊妹在今年的“非典”时期勇于参战,爱国爱民,甚至在染上“非典”以后还能真切地向神感恩,为神的拯救而赞美。这都是难能可贵的。特雷莎修女说过一句话:得救的喜乐是从舍弃开始的。她的一生也的确奉献给了别人,令我们十分感动。路得因舍弃了个人的安危,孝敬婆婆得到伯利恒合城人的称赞,使婆婆的心大得安慰,为自己蒙福留下了伏笔……
二、蒙福之源——相信跟随(得1:16,3:10)
路得说:不要催我回去……你的神就是我的神。路得作此决定表明她不只愿意和自己的民族信仰割断关系,且决心成为以色列民的一员来侍奉耶和华神。这是她一生的决定。虽艰难却十分重要。从(2:11)看当时她父母尚在,有可以投靠的人,而拿俄米则是一贫如洗,前途渺茫,但她却能指着耶和华起誓说:除非死能使我们分离。这种忠心与爱心既完全也坚定。因为她有如此坚定的选择和对耶和华神的信赖,成为她蒙福之源。十条诫命唯一一条带应许的诫命——当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长寿。中国有句谚语: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路得对婆婆的孝敬蒙神赐福,为她预备了心地善良的至近亲属波阿斯。这决不是巧合,而是神的计划安排,波阿斯指神名为她祝福。波阿斯用母鸟以翅覆荫雏鸟来比喻神的看顾和保护。大卫也曾祈祷说:神啊,求你保护我,如同保护眼中的瞳人,将我隐藏在你的翅膀底下(诗17:8)。主耶稣也曾为耶路撒冷圣城而叹息说……我多次愿意聚集你的儿女,好象母鸡把小鸡集在翅膀底下,只是你不愿意。主用母鸡眷顾小鸡来比喻他对我们的爱何等贴近。据说:在一次森林大火中,许多动物被烧死,却从一只烧焦了的母鸡翅膀下发现一群活小鸡,母鸡舍命救小鸡儿女在它翅膀下得以活命。连一个小动物都知道爱是付出,爱就是给。神爱世人,他叫日头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给义人也给不义的人(太5:45)。爱到极处,连他的独生子都赐给我们,并且为全人类的罪钉死十字架,使信他的人罪得赦免,享受永生,何等奇妙的爱。愿圣灵把神的爱浇灌在我们的心里,使我们能作一个不自私的人。路得有舍己的爱,她忍受跋涉之苦去到明知会受欺侮的异乡,在烈日下拾麦穗养活婆婆,完全置自己的安危于不顾。也让我们看到,在天父的手中,饥荒、贫苦、绝望都能用来完成他更高的旨意。神的爱往往表现在我们这些平凡之人的生活中,人进他的国度,享受他的恩典,不靠地位、名望、血统,而是靠着对神的信赖和对人的爱心。后来路得从波阿斯生子叫俄备得,俄备得生耶西,耶西生大卫,以色列最出色的王大卫就是从这位外帮女子而出,那位比大卫更大的基督也是出于大卫的根。耶稣家谱中有三名妇人的名字,其中一名就是路得,可见路得是特别蒙福,为以色列人所接纳的,她身为一个外邦女子成为王族的祖先,使我们明白,神的爱是不分种族、性别和背景的,旨意是在寻找合他心意的人,来完成他的使命,路得对夫家至死不渝的爱和对天父忠诚的信仰成了她蒙福的根源。她本来一无所有,后来却丰富无比。正如波阿斯说:女儿啊,愿你蒙耶和华赐福!你末后的恩,比先前更大……我本城的人都知道你是个贤慧的女子(得3:10-11)。本来路得孤单绝望,后来生命里满了欢笑。神在这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断地在寻找信守真理,乐意遵行神旨意的人,天父说:“我可以差遣谁呢?”(赛6:8)。我们也听到、看到有多少古圣先贤回应了天父的呼召,甚至舍命至死为主忠心,为我们留下了美好脚踪,保罗也说:你们在我身上所学习的,所领受的,所听见的,所看见的这些事你们都要去行,赐平安的神就必与你们同在(腓4:9)。
亲爱的弟兄姊妹,透过路得的经历使我们看到她后来的蒙福,是先有舍己付出,先舍后得,这是天国不变的原则,我们的救主耶稣他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既有人的样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且死在十字架上。所以神将他升为至高,又赐给他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无不口称耶稣基督为主,使荣耀归与天父(腓2:6-11)。
有一个见证:一位姊妹遭受了第三者插足家庭的痛苦。心中长存不平的心,怨恨别人。一次在祷告之后神启示她读《以赛亚书》58章9节……你若从你中间除掉重扼和指摘人的指头、并发恶言的事……你的幽暗必变如正午,你的公义必如光发出。神的话实实在是我们生命的粮。这位姊妹被神灵光照,从此改变心境。放下重担交托给主,不在指摘论断别人,甘心乐意为主而活着。心灵充满主的喜乐和平安。经上说:你们中间的争战、斗殴,是从哪里来的呢?不是从你们百体中战斗之私欲来的吗?你们贪恋,还是得不着;你们杀害嫉妒、又斗殴争战,也不能得,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雅4:1-3)。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来4:12)。每个人都愿意被人爱,你要知道,当你舍己爱人的时候,也是人爱你的时候。真诚的爱也是发自内心,逼爱不是爱,有一位敬虔爱主的姊妹,过春节时候她全天禁食:为那些孤寡老人,妻离子散破碎的家庭向神恳切祈祷,求神赐下安慰和平安的灵与他们同在。天人之间,人与人之间这种真诚的爱不是金钱能买到的。基督耶稣舍命流血的爱更是白白赏赐给我们的,只要我们相信,愿意接受,肯听主的话爱神爱人,神就未尝留下一样好处不给我们,神会让我们的福杯满溢。巴不得藉路得的经历和追求,让神开我们属灵眼睛,赐我们坚固的信心和爱心,能放下从前放不下的人和事,肯舍弃从前不肯舍弃的东西,顺服神,仰望神,等候神去掉我们的“自己”。在主里面,使神因我们多得荣耀,我们得祝福,让他人也蒙福。
基督教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