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集内注
1、神的形像
我们追求属灵不是要追求一种神奇经历,而是要我们重生之后,得到基督属灵的生命,还要将这个生命从我们身上活出来。
人是照着神的形像造的,但神是灵,灵不属于物质怎么会有什么形像呢?“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西1:15);“他是神荣耀所发的光辉,是神本体的真像”(来1:3);“从来没有人看见神,只有父怀里的独生子将他表明出来”(约1:18)。这不是说,道成肉身之后,肉身生的模样就是神的样子,而是因为“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地居住在基督里面”(西2:9),他借着他的爱,他的公义、信实、圣洁、良善,将神的本性从自己身上表现出来。基督实在是最完美的人子。
其实,人照着神的形像被造,也并不是不完美的,“亚当乃是那以后要来之人的预像”(罗5:14),这以后要来之人是指基督。只因罪的缘故,神的形像从人身上失落,世上再没有完全人,所谓没有完全人不是指人——身体有缺陷,而是指道德上不完全。“因为世人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罗3:23)。
神拯救人类,就是要将人从罪恶中救出来,并叫我们这已经得救的人进入他的完全。叫我们在基督里得到神本性一切的丰盛(西2:10)。让他的形像也从我们身上表现出来。
2、“主就是那灵”(林后3:17)
人的身体不过是以地上的尘土受造,神将生气吹入人的鼻孔,人才成了有灵的活人(创2:7)。因为神是灵;人因为“有灵”,所以有神的形像。所以说,人有神的形像不在肉身,而在于灵。
人因为“有灵”,所以需要与神有交通;人因为“有灵”,所以有道德性情和观念。所谓“人为万物之灵”,在万物中,人的尊贵地位和价值也不在于人的肉身,而在于人的灵性。动物没有灵性,所以不会有属灵的追求。人却不应该置心灵的需求而不顾,好像除了肉体的生命别无其他,只追求今世肉体在物质上的满足。
耶稣说:“那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约4:28)。心灵和诚实的敬拜是指敬拜的两个方面。心灵的敬拜,是指与神亲密的灵性生活;诚实的敬拜是指内外一致的灵性实践。真正属灵的人所追求的,不是要追求从个人属灵的感觉和恩赐上得满足,而是要让人从自己身上得着应得到的我们从主而来的爱,让主的心意得着应得的满足。
“首先的人是亚当,成了有灵的活人;末后的亚当成了叫人活的灵”(林前15:45)。人成了有灵的活人在于那叫人活的灵。“主就是那灵”(林后3:17),主就是生命,人追求属灵,就要追求活出基督。
3、蒙恩与得主喜悦
人被神所爱,并不等于得神喜悦。比如做父亲的对每个儿女都爱,但不等于他的每个儿女都使他喜悦。爱儿女是父亲的天性,但是否叫父亲喜悦全在于儿女是怎样说话怎样行事的。神爱普世的人,他更要我们做他所喜悦的事,我们不要因自己多有恩典的经历就以为自己比别人强,至于自己灵性景况到底如何,要看自己是否有神不喜悦的事,敬畏神的心到底是怎样的。
“弟兄们,我不愿意你们不晓得,我们的祖宗都在云下,都从海中经过,都在云里、海里受洗归了摩西,并且都吃了一样的灵食,也都喝了一样的灵水;所喝的,是出于随着他们的灵盘石,那盘石就是基督,但他们中间多半是神不喜欢的人,所以在旷野倒毙”(林前10:1-5)。以上经文说明以色列人的经历虽然属灵,所行的却不属灵;他们经历神特别的恩典,却没有成为神所喜欢的人。因为他们贪恋恶事,拜偶像、行**、试探主、发怨言,使神厌烦,所以倒毙旷野。他们蒙神所爱,得以从埃及出来,却因神不喜欢,不能进迦南。这都是我们的鉴戒,我们因蒙神的恩典得救,如果我们不遵行神的旨意,就不能进天国(太7:21)。“所以自己以为站得稳的,须要谨慎,免得跌倒”(林前10:12)。真正的属灵不在于有神奇的经历,而在于自己本身所行的得神喜悦。
4、恩赐与属灵
属灵的恩赐并不证明人的灵性情况,因为恩赐和灵命不是一回事。哥林多教会很有恩赐(林前1:57),他们的灵命却非常幼稚。因而保罗说他们是属肉体的(林前3:3)。这不是说他们没有重生得救,而是他们本身没有受到圣灵的管理,是受到肉体的支配。他们虽然有恩赐,却同时有着嫉妒纷争等神不喜欢的事。
属灵的恩赐是建立教会的工具,必须以属灵的原则来使用,才能使大家以各人所得不同的恩赐互相服事和造就,使教会整体在基督里长进。这个原则就是有爱,爱是从属灵的生命来的。任何恩赐若没有爱,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一切属灵价值(林前13:1-3)。但哥林多人的恩赐,因没有相应的灵命相配,不但不能以爱的原则相互为用,反起到破坏性的作用。
我们不要忘记,主说将来有许多人曾奉主的名传道、赶鬼,行许多异能,他们却遭到主的拒绝(参太:22-23)。扫罗**大卫的时候,他还列在先知中受感说话(撒上19:24);甚至神也曾使用最坏的先知巴兰,说出极属灵的宝贵预言(参民22:-24)。他们都有恩赐,但行为却不属灵,而行为是人灵性实践和灵命的表现。
我不是说人有了恩赐反而不好,而是说恩赐并不代表灵命,也不能代替灵命。所以我们不要因为有恩赐而自我欣赏,而要问问自己的本人到底被主得着了多少。人无论得了多大的恩赐,若不是谦卑顺服在神的手下,也不能算为属灵。
尤其对一些超然性的恩赐,我们更要分辨是否出于神,因为“一切的灵,你们不可都信”(约壹4:1)。撒旦能装做光明的天使,也能以神迹大奇事迷惑人。所以我们对一些似乎神奇的东西,因为了避免受邪灵的欺骗,我们对于一些似乎是超然恩赐的现象,千万不要不加分析地盲目接受,无论它多么“神奇”,我们一定掌握这样一个态度——如果对教会没有什么造就,对信徒灵命长进没有什么帮助,就只好像保罗所说的:“不知道别的,只知道耶稣基督并他钉十字架”(林前2:2)。
5、“但我们是有基督的心了”(林前2:16)
旧约的诫命是写在石版上。难道神的心意是要把他的话写在石头上吗?不是的,神要把他的话铭刻在每个属他之人的心里。但是,不经过圣灵感化的心真是石头。所以“圣灵有话说:你们今日若听他的话,就不可硬着心”(来3:7-8)。石头的心就是硬的、冷的,没有感情,所以对主的话没有感动,对主的爱没有回应。主说他要“从你们的肉体中除掉石头,赐给你们肉心。我必将我的灵放在你们里面,使你们顺从我的律例,谨守我的典章”(结36:26-27)。肉心是指有感情的心,所谓“人心都是肉长的”,正是说人的心应该是可以被爱所感化的。圣经中所说的,被圣灵感化的心,对主的话有感动,对主的爱有回应,甘愿遵从主的一切吩咐。所以,追求属灵,就是要“今日听他的话”。耶稣说:“我对你们所说的话就是灵,就是生命”(约6:63)。人的话语都是要表达自己的心意,神的话语也是表达神的心意的。每当我们听主的话,总是对照自己的心意与主的心意是否相同。这时,如果神的道对于我们不是“将种撒在土浅石头地上的”(参太13:5),如果我们不是“硬着心”坚持自己与神的心意不同的东西,我们听神话的过程就是“心意更新而变化”的过程。体贴自己变为体贴圣灵,从而弃绝自己的私意,以主的心意为自己的心意。
人的心意更新,人也要更新,人拥有一种怎样的心,他就会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人有了基督的心,就要成为一个表现基督的人。
“除了在人里头的灵,谁能知道人的事?象这样,除了神的灵,也没有人知道神的事”(林前2:11)。人有许多隐秘事是不为人所知的,只有人自己的心灵最清楚;照样,关于神的事,除了神的灵没有人能知道。而且圣灵能参透万事。我们能领悟神的事情,明白神的心意都是因为领受了从神来的灵。“属灵的人能参透万事,却没有一人能看透了他,谁曾知道主的心去教导他呢?但我们是有基督的心了”(林前2:15-16)。
6、道路和荣耀
“字句叫人死,精意使人生,只要爱救主,就有活圣经。凡事灭己性,必被主引领;有了基督心,才是真属灵”。这几句话在一次培训班上,同学请我为他写留言,我写的几句互勉的话。
是的,圣灵引导我们进入一切的真理(约16:13),他本身就是圣经的精意(林后3:6),也是住在我们心里的一部活的“圣经”。他引导人就是要叫人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因为属肉体的人是体贴肉体的,属灵的人体贴圣灵的事(参罗8:5-9)。“情欲和圣灵相争,圣灵和情欲相争,这两个是彼此相敌,使我们不能作所愿意作的”(加5:17)。所以人若懂得如何不随从肉体,只随从圣灵,就是在圣灵在引导之下,就不必仅仅靠人的教导,凡事都知道当怎样行。就如圣经所说:“谁曾知道主的心去教导他呢?但我们是有基督的心了”。(林前2:16)
“凡被神的灵引导的,都是神的儿子”(罗8:14)。“我们现在是神的儿女,将来如何,还未显明;但我们知道,主若显现,我们必要像他,因为必得见他的真体”(约壹3:2)。是的,我们现在有血气的身体,将来也必有灵性的身体(林前15:44),因为主来要“将我们这卑贱的身体改变形状,和他自己荣耀的身体相似”(3:21)。“我们众人既然敞着脸得见主的荣光,好像从镜子返照,就变成主的形状,荣上加荣,如同从主的灵变成的”(林后3:18)。
我想,我们现在生活的像他,将来主显现的时候才会改变的像他;我们现在从自己这卑贱的肉身上活出属灵的样式来。将来才会有属灵的形体。但愿我们随从圣灵,活出主的形像来,人只有追求生活行为举动言行活出基督的荣耀,才是真正的属灵。
经文:提前2:1-3
祷告是基督徒一生必修的功课。读经、祷告常被比喻为鸟的双翼,缺一不能上达天庭,而且祷告也是侍奉的一种(与有形的侍奉一样重要),所以保罗透过圣经告诉我们当怎样来祷告:
一、为万人祷告(代求)
每年3月份第一个星期五是世界公祷日(由世界基督教妇女联合会发起的),普天下有许多人在这一时刻或以敬拜会或以祷告会等各种方式来为全人类献上代祷,尤其纪念那些深受歧视、战争、恐怖威胁、饥荒中的人群,我想这正是基督教所提倡的肢体相顾的真实体现。
保罗在此说第一要为万人代求,没有说第二、第三为谁为代求,是因为保罗认为为万人代求是最重要的、首先的。保罗认为没有为万人祷告的代求,而单为自己的事代求是不完全的祷告。圣经中记载耶稣彻夜祷告,我想耶稣肯定不会是只为两三件事或两三个人代求。
圣经记载了亚伯拉罕为所多玛、蛾摩拉代求(创18:)。当神听到所多玛、蛾摩拉两城中罪恶甚大时,就亲自要去探个究竟,但觉着瞒过亚伯拉罕不好,故将此事告诉了亚伯拉罕。亚伯拉罕知道自己的侄子罗得一家住在所多玛城中,所以就站出来向神祈求,不单单为自己的侄儿,也是为这两座城中的众人。从开始的50个义人不灭这两城,一直到后来的10个义人,亚伯拉罕为万人的代求给我们留下美好的榜样。
圣经中同样记载了摩西在西奈山上为以色列百姓的代求(出32:32)。当摩西登上西乃山领受神的诫命时,山下的百姓因等不见摩西而让亚伦给他们造一个金牛犊,他们拜金牛犊且坐下吃喝,起来玩耍。于是神对摩西说:“这些百姓都是硬着颈颈的百姓,你且由着我,我要向他们发烈怒将他们灭绝,使你的后裔成为大国”。但摩西却恳求上帝,求神纪念这些是神亲自拯救的群体,更求神纪念与亚伯拉罕、以撒、雅各所立之约。最后摩西来到神面前代求说:“倘或你肯赦免他们的罪……不然,求你从你所写的册上涂抹我的名”。摩西之赤子之心显露无遗,其代求之切感人至深。
旧约圣经中祭司的职责就是代百姓向神祷告献祭(出39:)。祭司所穿戴的以弗得上,在胞前佩带着胸牌,胸牌上刻着以色列十二个支派的名字,其中的含意就是让祭司不要忘记为这十二个支派向神献上代求。
二、为君王祷告(国家)
我们生在这个国家,许多基督徒认为执政者是无神的,所以没有为他们代求的必要。但实际上,执政者对待周围事物的态度,会直接影响你能否平安无事的度日。
旧约中的但以理遭匪类陷害,却安然脱离狮子口,原因就是他在神、在王面前无辜,未行有亏之事(但6:)。但以理并没有因为巴比伦王或玛代人大利乌是不认识上帝的人就不服侍他们,相反,他更加兢兢业业的去做自己手中的工作,以致于无人能找出他工作中的纰漏。“害人终害己”,陷害但以理的人最终灭亡。但以理为所在国家尽心竭力的服侍却传为佳话。
我国最近所发生的几件大事:申奥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和平解决国际间矛盾等等,都和基督徒的祷告分不开。
三、代求所带来的果效
1、肢体相爱之心更热切
一个会为别人代求的人,肯定是一位受人尊重、爱戴的人。一个人陷在软弱无助当中,正面临绝望与丧志,如果此时知道还有人在关心着他,我想一定会给这个人注入一剂强心针,使他对生活重新充满希望!这个受帮助者也会加倍的感激这位帮助者,而且会去帮助别人。记得中学课文中有这样一篇课文,两位游客在丛林中迷失了方向,走了一天的路也没有找到一户人家,正当他们绝望之时,他们发现前面有一间茅屋。屋中没有人却有米有柴有水,两个饥肠辘辘的游客借着这些米得以充饥,饭后他们才发现有人在屋内留了纸条,内容大致是说他当日怎样借着前人留下的米而存活下来,所以他又拿来了水和米供后来之人充饥。我想,基督教中就有这种肢体相爱的精神。
2、更加坚信神的帮助
新约圣经《使徒行传》中就记载了门徒们为彼得代求而使其被主的使者释放的事。许多时候当我们对自己的祷告充满信心时,我们会看到我们祷告的果效,从而使我们对神更加有坚信的心,坚信上帝一定会帮助我们,坚信上帝的应许不会落空。
通过上面我们讲到的事例,你打算怎么做?是否愿意做一个为别人代求的人呢?如果照着圣经所说的话去做,神一定会加倍赐福你!
经文:但1:18-20,5:12
但以理是犹太国被掳巴比伦时期的一位先知,是一位以美好灵性和智慧着称的先知。他不仅在当时时代中为神做美好的见证,同样也给今天的我们作了很好的榜样。
被掳时期的犹大百姓,流离失所、背井离乡,生活在忧伤和凄惨之中,对于年轻的一代来说,前途更为渺茫。然而但以理却是一个有特别心志的人,他不仅目睹了民族的衰亡,更思想认识到衰亡的原因就是犯罪远离神。既然民族被掳不是个人所能选择和改变的,那但以理将怎样面对漫长艰难的被掳岁月,又将如何在被掳岁月中荣耀耶和华神的名,并传扬、安慰、激励被掳百姓的预言和信息。因此但以理美好的灵性、过人的智慧使这一切成为现实。虽然他没有能够在有生之年重归故土,却在外邦国王身边侍立,做重要的工作并受到高度的信任和赞誉。让我们从年轻有为的但以理身上学习两方面重要的素质,以激励今天我们的事奉和工作。
一、美好的灵性
但以理美好的灵性表现在他在艰难、危险面前的勇气和信心,以及在神面前的谦卑。
1、信心
在大流士做王的时期,因他有美好的灵性,所以显然超乎其余的总长和总督。但以理治理通国,这使但以理受到总长和总督的嫉妒,寻找但以理误国的把柄,为要参他,并设计谋求王立一条禁令“三十日内不拘何人,若在王以外或向神、或向人求什么,就必扔在狮子坑中”。当但以理知道这禁令盖了玉玺,就到自己家里,一日三次,曲膝跪在他神面前,祷告感谢,与素常一样。可见但以理不仅素常敬畏、祷告神,就是在危险时刻也不曾有任何改变,即使这种危险是来自他的信仰。其实这个禁令根本就不是大流士王自己所愿意的,而是总长和总督的诡计。在正直与诡计、邪恶之间,神必然与正直人同在。所以但以理虽被扔进狮子坑,却丝毫未受伤害,最后反倒是那些陷害但以理的人连同他们的妻子、儿子都被扔进狮子坑,当他们还没有到坑底,狮子就抓住他们,咬碎他们的骨头。这件事情让我们看见的不仅是但以理的信心,而且他行为上的不同,使但以理与总长们结局的不同,行义的必然蒙福,行恶的必然灭亡。所以我们要成为蒙福的基督徒,就要效法但以理的信心,同时也要效法他美好的行为。经常有许多基督徒一味地看重人和人之间信与不信的不同,强调信耶稣上天堂,不信耶稣下地狱,却忽视了基督徒应有的好行为。这样不仅不能使人心服口服的信主,反而给人放下了绊脚的石头,使神的名受羞辱。今天做教牧工作更是如此,我们不能只讲爱却没有爱,不能只讲信心却满了愁烦。也就是说,我们教牧人员首先要学习但以理信心和行为相结合的作工方式。
2、谦卑
但以理大有尊荣和智慧,但在他的身上我们没有看到一丝一毫的骄傲和自大。当尼布甲尼撒王作了梦心烦意乱吩咐迦勒底的术士来,却没有人能解。于是王大怒要杀所有的哲士,当但以理知道后,就在神面前祷告,神启示给但以理尼布甲尼撒忘记的梦中情节。但以理立刻在神面前感恩说:“神的名是应当称颂的,从亘古直到永远,因为智慧能力都属乎他”(但2:20)。但以理两次为巴比伦王解梦,一次解异象,四次见异象,的确是大有属灵智慧的人。所以我们看见,越是谦卑的人越是神所大大赐福的人。我们要学会作一个在荣誉面前不骄傲的人,因为“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箴3:34)。作为神的仆人,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骄傲,信徒对我们的称赞和信任越是强烈,我们谦卑的功课也越深。如果神使用我们,我们却偷窃神的荣耀,神同样会把我们原来的恩赐拿掉。所以,当我们象但以理那样深深感受到一切智慧能力都属神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谦卑,更好地为神所用。
但以理美好的灵性成了他生命中的一大素质和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扪心自问我们的特点和给别人留下的印象又是什么呢?我们的读经和祷告是否因为事务的繁忙而被忽视?有一位神的仆人他非常注重祷告,经常在礼拜堂祷告到很晚,甚至有时通宵祷告。他的妻子不理解,埋怨他说:“教堂有什么好的?值得你整晚不回家”。他回答妻子说:“因为弟兄姊妹喜欢看见他们的牧师是一个勤于祷告的人”,这句话一直让我很受感动。求神怜悯我们这一代的传道人,成为有美好灵性的人,否则我们就不配做神的圣工。
二、过人的智慧
但以理被掳到巴比伦是尼布甲尼撒的太监长奉王命在犹大国中挑选的“年少没有残疾、相貌俊美、通达各样学问、知识聪明具备”的少年人。三年学习之中,他学习了迦勒底的数学、哲学、天文学、文字等等。神赐福给他,使他在王考问时智慧聪明过人十倍。然而但以理不仅是知识、学问上的智慧,他的智慧还表现在属灵的智慧和行事的智慧两方面:
1、属灵的智慧
属灵的智慧使但以理通过祷告观察和思考看到当时犹大百姓信仰上的混乱,看到巴比伦王的心灵光景,并能够借着解梦、解异象给予帮助和提醒。他及时的提醒和卓越的智慧,使王大为折服,以至于称颂耶和华神的名。
今天的时代当中,虽然神启示我们不是借异梦、异象,但并不是说我们就不需要属灵的智慧,而是让我们学习作时代的守望者,看清今天教会当中的属灵光景和需要。今天基督徒当中有的对“三自”不了解,误认为三自教会是政府办的教会。有的误认为礼拜堂信徒的奉献都给了政府。这些误解使他们远离教会,不愿意到礼拜堂聚会。也有的基督徒受异端邪说的影响,背离主的真道,走上错误的道路。也有的基督徒信仰偏激,甚至把信仰和迷信混杂在一起。这些都是现今中国教会当中存在的问题,在教会内、外造成不良的影响。面对这些,我们要求神赐给我们属灵的智慧去分辨,及时纠正发生在信徒中的误解,及时在讲台上供应时代的信息和亮光,提高信徒的信仰素质,固本强身、抵制异端,防御外来渗透。让我们成为站在教会破口上祷告的人,象当年但以理为犹大百姓认罪祷告一样,求神保守今天中国的教会。
2、行事的智慧
但以理虽六十年侍立在外邦的王宫之中,但他身体里流淌的是以色列的血液。他心里相信,倚靠的是耶和华神。六十年中他没有因为自己的民族和信仰上的差异使工作受损。相反他所到之处做的超乎其他的臣仆,并且和尼布甲尼撒王,还与大流士王之间有深厚的友情。当大流士王的总长陷害但以理时,大流士王一心要救但以理,当大流士王看见但以理在狮子坑中安然无恙时就甚喜乐。可见但以理把自己的爱心和智慧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这片外邦的国土和人民,神不仅在耶路撒冷祝福他,也在巴比伦的王宫中祝福他。神是无所不在、无所不知的神。所以这也是旧约圣经中普世救恩的信息。对于今天的中国基督徒来说,重要的不是我们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中,重要的是我们能否用基督徒的爱心、品德去帮助和感动我们周围那不信的和有需要的人,以至于众人看见我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于我们在天上的父。
感谢主,今天我们所在的环境和时代比但以理要优越得多,让我们不徒受神给我们的恩典和好处,效法但以理,做一个有美好灵性和过人智慧的基督徒。
经文:约10:10下;罗12:1;诗101:2;箴3:34
前一段时间,我看到了一句广告,某某企业,先做人,后做事。还有一个广告公司给自己这样做的广告词:先做人,后做广告,今天我就以“先做人,后做事”来与大家共勉。
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儒家大师孟轲曾提出过怎样做人、以及做人的标准,他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谓大丈夫也。在孟子的心目之中,“大丈夫”是一个做人的标准。此外,诗人王维有“一片冰心在玉壶”,民族英雄文天祥留下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些诗句所刻画描绘的人性光辉无不振撼着人们的心灵。
如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象腐蚀剂一样的侵蚀着青少年的心灵,人们的道德水准滑坡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据报载:一位老人在公交车上坐了一名男青年为女朋友抢上的座位,竟遭这对男女青年的谩骂和欧打,两名等候公交车的小学生相继被挤车底而受伤。这些事情从另一方面反映了国人的道德精神面貌,从而一些有识之士呼吁加强道德素质教育已刻不容缓。
东方时空曾经有一个报导:谈到他们所采访的一位省长是“讲人话,而不是讲官话”,的确一个连人都做不好的人,也不会做好官。
从以上看,做人非常重要,不仅社会上是这样强调,在《圣经》上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在《圣经》中提到该隐和亚伯的献祭,神之所以悦纳了亚伯所献的,而没有看中该隐的供物,主要的原因乃是神对该隐所说的:“你若行得好,岂不蒙悦纳?”(创4:7上)。还有祭司以利的两个儿子,祭司何弗尼、非尼哈,虽身为祭司,但抢夺神的祭物,又与会幕门前伺候的妇人苟合,耶和华想要杀他们(撒上2:25)。最后,在与非利士的战争中不仅神的约柜被掳去,他们也兵败被杀。
记得一位牧师前几年说过:如今教会中缺得不是钱而是人,教会中不能有钱,没有钱时,教会之中还有嫉妒分争,如果有了钱,还不知要闹到什么地步去呢?故最要紧的是人。我很赞同这位牧师的卓识远见,教会中如果没有能管钱、使用钱的人,还不如没有钱。在神的眼中,做人远大于做事。
大家最熟悉的摩西,虽有四十年的王宫教育,圣经上说他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徒7:22),可是还没有造就好,又经历了四十年旷野生活的砥砺,使他能够谦卑,直到这个时候,他才为神所用,承担起引领以色列人出埃及的伟大使命。
保罗,主耶稣所拣选的一个器皿,在大马色路上见异象之前,师从名师迦玛列门下,可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在大马色路上蒙光照之后,还是去阿拉伯旷野有三年的时间,才去传扬主的话语。
主耶稣基督来到这个世界,三年传道,预备的时间30年。《圣经》上记载,12岁上耶路撒冷,一面听一面问,耶稣的智慧和身量,并神和人喜爱他的心却一齐增长(路2:52)。
今天我们在做事、承担起神的使命之前,一定要先做好人,成为神所用的人。
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一、重生得救而又有丰盛生命的人(约10:10下)
我们对神的事奉乃是生命的事奉,不是仅靠口才、学识就能够作好的,如果你仅凭这些:很快就会感到不能胜任。面对一个丰衣足食物质富足、唯独生命贫乏的人,只有给予其生命教导、生命的传递才能解决他根本的问题。试想,作为一个事奉主的人,如果没有重生得救、丰盛的生命如何能够承担起服侍主的重任。因此,我们要来到主的面前,因为主耶稣说:“他来了是让人得生命,并且得的更丰盛”(约10:10下)。
二、身心奉献的人(罗12:1)
作为一个基督徒、一个服侍主的人,应该是一个身心奉献的人。很多人身体献上了,但心却没有,“身在曹营心在汉”,表面上是读神学、做传道人、做神的工作,而实际上心不在焉,不是专心的服侍。有的人说自己的心献上了,但却没有具体的行动表明出来。我们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办法算计一下,在我们的一天中、一个礼拜中、一个月甚至一年中,我们又有多少时间是为主而摆上的,为主而用的。我喜欢看一些体育节目,在体育比赛中,特别是在颁奖仪式上,人人都羡慕胸前挂着金牌的运动员。我想如果你是一个运动员,一定会心中暗暗地使劲,要把所有的时间用上,勤奋苦练来取得奖牌。而今天我们呢?一个服侍主的人,一个基督的精兵,只有将心归主,再加上具体的行动,二者统一起来才是一种完全的事奉,一种讨神喜悦的事奉。
三、做一个谦卑而顺服的人(诗147:6)
谦卑不是自卑,自己轻看自己。所有的自高、自大、自卑、自怜,是出自与别人的比较,与别人比较就降低了自己追求的目标,这样就是以人为标竿,而不是向着主的标竿前行。“看自己、靠自己,只能使你的工作为自己”,真正的谦卑是俯就卑微的人,是各人看别人比已强。
一个缺少谦卑的人,神不会使用。自傲、自负、依仗自己在某一方面的特长,而鹤立鸡群者,神是不会使用的。《圣经》上告诉我们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箴3:34),耶和华扶持谦卑人(诗147:6),神藉着先知弥迦说:“世人哪,耶和华已指使你何为善,他向你所要的是什么呢?只要你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弥6:8)。神告诉我们:“从来是位份大的给位份小的祝福,这是驳不倒的理”(来7:7)。你若真是位份大的,就应该谦卑下来,用各种办法,以成为教会及其它人祝福的管道。主耶稣心里心里柔和谦卑,今日我们以谦卑束腰(彼前5:5)。
顺服同样很重要,《撒母耳记上》15章22节提到,耶和华喜悦燔祭和平安祭,岂如喜悦人听从他的话呢?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扫罗厌弃耶和华的命令,不顺从神,最终也被耶和华厌弃做王(参撒上15:23)。听命与顺服,远胜于献祭和祭物。顺从神比工作重要的多,先知耶利米的一生似乎是一事无成,但是他顺从神。主耶稣的一生也给我们留下了佳美的榜样,顺从谦卑。
四、做一个正直、存完全的(忠)心的人(诗101:2)
每一个事奉主的人,他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地位,我们是神的管家、神的仆人。“所求于管家的,是要他的忠心”(林前4:2),在《马太福音》24章提到忠心有见识的仆人。不管是管家还是仆人,都要忠于主的托付,这是事奉主最重要的条件。主所吩咐我们的一切都要去做,不管是大事、小事。人在小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路16:10)。
一个事奉主的人,不仅有忠心,还要存着完全的心行在神的家中。我个人认为存完全的心乃是指:用最大努力的以关心自己的家的方式去爱神的家。在圣洁、完美无缺神的眼中,我们有限的人不可能做得尽善尽美,但是当我们竭尽全力的去做的时候,就会讨神的喜悦了。
中国有一句谚语:磨刀不误砍柴工。做人就好比磨刀一样,只有先努力提升自己素质,才能更好的为神所用,在做事的时候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中国教会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神学思想建设,而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果每一位参与神学思想建设的人都认识到这一点,自己首先要做一个有基督丰盛生命的人、身心奉献、谦卑顺服、正直忠心的人,那么我们的神学思想建设在开展的过程中必定更有深度、也会更深入人心得到多人的拥护支持。最后让我们每个人都切记:上帝所使用人的一个原则——先做人,后做事。
经文:出2:1-3:12
威斯敏斯特要理问答在论到人时,这样说:“人最高而主要的目的为何?其简短而意义深远的回答是:荣耀神并完全以他为荣,直到永远”。荣耀神,这对于基督徒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但如何更好地荣耀神呢?最起码做的就是应该尽力把上帝在创造我们时所赋予的潜力发挥出来,然后躬其毕生的努力来荣耀他。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等人的理论认为:人类具有巨大的潜在能力。一个正常人所发挥出来的能力,只占他全部潜能的百分之九。心理学家詹姆土也曾经说过:“与我们应该取得的成就相比,我们只不过是半醒着,我们只利用了身心资源一部分”。这些话对基督徒来说应是极大的鼓舞,因为我们是上帝按照他自己的形像和样式造成的,并且赋予了我们巨大的潜能。上帝在造人之后圣经如此记到:“上帝看着一切所造的甚好”。上帝在造人之后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因为我们是上帝创造之最,是上帝的杰作。由于人类误用了上帝所赋予的自由,或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以致于难以发挥自己的潜能,或难以唤醒内心的巨人,以致于辜负了上帝的恩典,并且也没有能更好地荣耀上帝。圣经中记载了一位伟人摩西,他到达人生的终点时证明了他的一生是成功的,也显明了他已唤醒了内心的巨人,为主成就了大事,使神得到了极大的荣耀。但摩西并不是一开始就成功了,他也走过弯路,也有过使上帝所赋予的潜能隐藏和被遮盖的时候。所以我特别想与大家分享摩西人生的三个阶段,使我们能够从他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从他的成功中得到启发,从而使我们不重蹈覆辙,能够在一生中更好地归荣耀于上帝。
摩西的一生是一百二十岁,如申命记所记;“摩西死的时候年一百二十岁,眼目没有昏花,精神没有衰败”(申34:7)。根据他所经历的重大转折,使我们可以把他的一生分为三个阶段,并且每一个阶段正好是四十年。第一个阶段主要是在埃及王宫中的四十年,转折点是被埃及公主收养;第二个四十年,是在米甸旷野度过的,其转折点是他杀死了那个欺负希伯来人的埃及人;第三个阶段是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行旷野的四十年,其转折点是在西乃山见火烧荆棘的异象。
一、王宫中的四十年——“自以为我能”
摩西本为希伯来人,是希伯来人所生的希伯来人。按照当时埃及法老所推行的种族灭绝政策,摩西生下来就该被除掉,但他的母亲见他俊美,就把他藏了三个月。实在是藏不住了,便藉着智慧使摩西被法老的女儿收养,使摩西从一个几乎被除灭的希伯来人变成了入住埃及王宫的宠儿。这一切都可看到上帝奇妙之手的带领与恩佑。
不仅如此,圣经还记载到:“摩西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说话行事都有才能”(徒7:22)。摩西不仅非常聪慧,也非常勤奋,尽可能地博览群书,学习在埃及王宫中能学到的一切学问。时光如梭,光阴似箭,一晃几十年过去了,经过勤学苦练的摩西也确实掌握了当时埃及一切的学问。
此时的摩西已年富力强,又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因此便觉得自己羽翼己丰满了,完全可以推行自己的计划了。觉得自己凭着个人的聪明才智,凭着所掌握的当时埃及一切的学问,准能实践自己的计划。当摩西把目光盯在自己已经所拥有的一切之上时,或许他母亲早先所培养他的对神的敬虔,以及有关以色列民族之神的观念在摩西的心中已淡漠了,或许他会觉得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或靠着自己所能解决的事为什么还要麻烦上帝呢?此时在摩西的内心深处一直涌动着这样一个意念:我能解决希伯来人的痛苦,我能使埃及人改变他们的做法,我能做一切,我能……,这种观念充斥在摩西的思想里,或占据着摩西的整个心思意念。
根据圣经的记载,“后来摩西长大(司提反认为此时的摩西是将到四十岁,徒7:23),他出去到他弟兄那里,看到他们的重担,见一个埃及人打希伯来人的一个兄弟;他左右观看,见没有人,就把埃及人打死了,藏在沙土里。第二天他出去,见有两个希伯来人争斗,就对那欺负人的说:‘你为什么打你同族的人呢?’那人说:‘谁立你作我们的首领和审判官呢?难道你要杀死我,像杀死那埃及人吗?’”当“我能做一切”这样的观念占据一个人的整个思想时,他所推行的个人计划或目标无非是在实践自己的野心,无非是在显示自己的血气之勇。此时人的心眼被一个硕大无比的自我所遮蔽,根本无法对自己作合乎中道的认识,觉得自己已经完全了,不会意识到要提升自我,超越自我。这样又何谈发挥自己的潜能呢?
这种“我能”之观念占据整个人的思想时,很容易会被别人看出来,这种弃上帝之不顾的人,所暴露出来人性的劣根性或许就是尼布尔指出:“骄傲之罪乃万恶之源,它典型体现出人之罪恶的根本性和普遍性”。他指出人的骄傲包括其在权力、知识、道德和灵性这几个层面上都会表现出来。在权力上,骄傲指人“企图使自己成为上帝”,把自己视为本身存在和命运的支配者和价值的裁判者。在知识上,骄傲指人以自己的知识为终极的真理,恃才傲物,自感其理论见识“毫无谬误”,知识上的骄傲令人自以为是,无自知之明,结果在人类文化取得成就的同时亦使人易于产生“新的虚妄”。在道德上,骄傲指人自以为善,自我称义,往往以自身的标准为绝对标准,把自我价值判断奉为圭臬;道德上的骄傲使人追求自我的虚荣,以为自己拥有绝对的道德价值而当仁不让,对外持咄咄逼人和排斥异己的之态。在灵性上,骄傲则指人自比神明,以“最”正确、高贵和圣洁自居,即利用宗教等信仰形式来声称自己已与上帝结成“独特联盟”或“唯一团契”,藉此反对其现实存在中的对手和竞争者;灵性上骄傲实际上会引诱人以追求无限,绝对为幌子来达其有限、相对的人生目的。
正是因为这种“我能”、“自以为是、自我称义”的思想遮蔽了摩西的心眼,使他冒然做事,所带来的结果是:“法老想杀摩西,摩西躲避法老逃往米甸地居住”(出2:15)。这正如智慧人所说的:“败坏之先,人心骄傲”(箴18:12上);又说道:“骄傲在败坏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箴16:18)。这种骄傲遮住了自己的心眼,使人不仅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不仅不能唤醒心中的巨人,反倒使自己落荒而逃,所带来的是败坏和跌倒。所以这里可以用一句话总结摩西人生的第一个阶段“败坏多于建树”。
二、米甸旷野的四十年——认识到“我不能”
由于法老杀摩西,摩西便逃到米甸旷野,作了一个寄居的人。当他逃到米甸时,遇到了米甸祭司叶忒罗的女儿在牧羊过程中受欺,他帮助她们解决了难处,从而成了叶忒罗家中的牧羊人,后也成了叶忒罗的女婿,正式成了寄居的人。
在这寄居米甸的日子里,摩西整日以羊群为伴。在旷野牧羊的日子中,他经历了无数次的风霜与严寒,并且风餐露宿也是常有的。这一切使摩西感到人生的艰辛,似乎是每一天都得为了生存而辛勤劳作。一切都是为了生存的劳作,根本谈不上为了生活,或为了更高的价值。更甚之,当他面对突如其来的风暴、自然灾变,羊群、牛群所出现的瘟疫时,摩西更多的是感到人生的无常与无助。当面对这一切时更多的是认识到自己的无能为力。此时的摩西或许也能常常听闻同胞在埃及因受压制而发出的哀号之声,或许也能知晓埃及人对同胞的奴役越来越重,看到或听到以色列人不断地在重压之下死去。但此时的摩西回过头来再看看自己,自己如今都朝不保夕,生存都如此艰难和困苦,哪还有能力去管别人的瓦上霜呢?此时的摩西只能是眼望着埃及而心里哀叹。
在旷野牧羊的艰辛,以及面对变幻莫测的大自然的无能为力,这在摩西的心里滋生了一种悲观失望的情绪。这些经历已渐渐的磨损了摩西人生的锋芒,使他看到人自己的无能。此时的他似乎也觉知到他的智慧与才能已经引他到了一个死胡同去。从两件事中就可以见证到此时的摩西有些悲观。他在这寄居的日子里,娶了叶忒罗的女儿为妻,并且也生了孩子。他给他的长子取名为革舜(出2:22),这表明了此时他的价值观。“革舜”通常被译作“寄居的”,就是指侨居在外。虽然是法律上被允许居住,但对于一个东方人来说,居住在他人之地总觉得不是一种滋味。并且作一个寄居者,会有更多的艰辛,会遇到更多的麻烦与不适应。正是这艰辛的现实生活,便得摩西在给儿子取名时表明出来,也显示了此时的他有一种悲观的情绪。另一件事也可以作这种思想的佐证,就是当上帝在荆棘的火焰中来呼召摩西,并差他去见法老,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摩西的回答却是:“我是什么人,竟能去见法老,将以色列人从埃及领出来呢?”(出3:11)。摩西的这种回答,“我是什么人?”或“我是谁?”既是显出他对上帝谦卑,也是他所承认的一个事实。此时的摩西回想自己所有的一切,回想他在米甸旷野的这一切经历,实在是感到为自己人生定位都是一件极其难的事。我是谁?我是什么人?这种问题不仅一次折磨着摩西,我想在这几十年当中曾多次出现在摩西的脑海里。他越想这问题,可能会越使摩西灰心,越使他悲观失望,真的是难以定位自己了。连自己是谁都成了难以定位的事,这难道不是显出摩西的悲观吗?
可见,这个阶段的摩西,也就是第二个四十年的摩西,由于对自己,对人生过于悲观、灰心了,如神人摩西的祈祷所表现的:“我们经过的日子,都在你的震怒之下;我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诗90:9-10)。有人解释这首诗就是摩西在八十岁的时候所作的。但不管是什么时候作的,当我们读这首诗时,所留的第一印象未必不是太苍凉和悲怆,对人生未免不是留下灰心,悲观的看法。
对人生,对自己作过于悲观的看法,同样也是未摆正人的位置,同样是没有把人看的合乎中道。这种做法同样不能发挥自己的潜能,也不能唤醒内心的巨人。一个美国心理学家海姆斯瑞克说:“在20年里我曾跟一万名年轻人谈话,做试验给他们职业辅导,他们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低估自己的倾向。我们不用担心那些饱学之士,因为他们并不普遍,但我们最忧心的是那众多低估自己的年轻人,若有四分之三的年轻人轻看自己,我们的社会就得承担因他们忽视本身潜力以致对生命不满的后果”。罗素也曾经说过:“那些在困厄中仍能活的崇高积极的人不用惧怕会活的徒然,他们生命的光辉充满了四周的亲友邻舍,甚至影响以后更远的时代。我发觉今日有很多人仍被无能为力的观念所压制,他们认为现今的社会变的太快,以致没有任何事情值得去做”。
在这里引述两段话为的是说明,我们无限的贬低人性,或悲观失望,不仅无益于为主作见证,不仅无益于荣耀上帝,反而会增加社会的负担,会成为信仰的拦阻,会给上帝的工作带来麻烦。因为这种认识同样只定睛在自己的身上,只看到自己,并没有专注在上帝的身上。摩西的经历说明了这一点。
三、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行旷野的四十年——“与上帝同工”
从人的角度来看,摩西人生中的确走了弯路,并且使人生的三分之二已走过了。由于太专注于自己,不仅没有超越自我,甚至迷失了自我,没法给自己定位了。但仁慈的主并没有因人的失败而弃绝人,也没有因人的软弱而不怜恤人,他反倒是忍耐等候人,主动寻找人。我们所信靠的这位仁慈信实的上帝就主动寻找摩西,主动藉着荆棘里的火焰的异象向摩西显现,呼召他,差派他。
正是这何烈山的异象使摩西的人生发生了重大的转折,使摩西找到了人生的方向,也使他摆正了自己的位置;并且在上帝亲手的导引下,使摩西超越了自我,从而找到了真正的自我;并在上帝的恩佑中发挥了巨大的潜能,为上帝作了美好的见证,使上帝的名大得荣耀,从而也成了世人所敬仰的伟人。
摩西为什么能在最后找准自己的位置,能够超越自我达到真正的自我?是因为摩西进行视觉转换,把专注在自己身上的目光转移到专注在上帝的身上,这就是对上帝委身,这就是真正的信仰。真正的基督教信仰并不是贬斥人性或否定人性。而是把人置于与上帝的关系中来认识人,把人置于上帝的关系中来提升人,使人得以超越自我,进入真正的自我,进入真我的境界。正如希伯来书作者所说的:“但有人在经上某处记明说,‘人算什么,你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你竟眷顾他?你叫他比天使微小一点,赐他荣耀尊贵为冠冕,并将你手所造的都派他管理;叫万物都服在他的脚下’。既叫万物都服他,就没有剩下一样不服他的。只是如今还不见万物都服他”(来2:6-8)。
真正的信仰,就是使整个人生有一种质的改变,是全人的改变。使人能够超越狭隘的视域,看到上帝极大的丰富。真正的信仰能够使人唤出人性中的超越能力。祈克果把真正的信仰称作是“人生的一种飞跃”。从摩西的身上我们就能看到这种变化,他原注视着自己,以自己为中心,想超越自我并未成功。但经过何烈山的异象,上帝引导他,他对上帝发生了一种实质性的关系,就是“上帝应许他,要与他同在,摩西愿与上帝同工”。这使得摩西的人生有了极大的变化,可以说摩西真正地超越了自我。因为圣经中关于摩西的事迹的记载,几乎全部都是关于他这最后四十年所经历的。
信仰能够使我们超越自我,发挥潜能,但并不是说信仰要否定人生的当下意义,而更是以信仰的价值来肯定人生的价值。因为人生的价值不仅要用现实生活的价值来肯定,而且要用信仰的价值来肯定。不仅如此,更是透过信仰的眼光来认识生命的价值既在于当下,又在于未来;既体现在有限中,又体现在无限中。因而,人生的追求并不能够囿于个人现实生活的有限时空范围内,即他不仅要为自己的存在寻找出依据,而且要为个人的现实生活寻找出超越的价值,从而把自己置于“过去”和“将来”之间的合理位置。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生存探求支撑点,就是要对自己所以存在的“过去”,现实存在的意义,即“将来”的价值,提出明确的解答。这就是信仰。因而,人对信仰的执着的追求,是出于一种“终极价值”的需要,而不是局限于对当下实际利益关系的体验和调节,是超越个人有限存在关系的追求。这种追求倾注了终极意义的热忱。摩西正是在信仰中摆正了人生的位置,确立了人生的终极价值。
这种与上帝所建立的关系,使摩西人生的目的也发生了变化。从而也使他超越了自我。在见到何烈山上帝荆棘火焰的异象之先,摩西或许有信仰,但只是从他父母那里承袭而来的一种信仰,但摩西并未对上帝有明确的认识,至少是没有明确的建立一种实质性的关系。从他询问上帝的名这件事上就可以看出来。正如我们上面所看到的,由于在这种状况下,他人生的目的,无非是想藉着自己的行动来超越自己,或想藉着自己的努力来荣耀自己。所以,他听到同胞的哀声,见到他们所受的欺压,就单枪匹马地替他们解决,要以此来显扬自己的能力,但这条路是行不通的,人生的这种目的必然会受到限制的,以这种目的人生也不能超越自我,因为是建立在虚假的基础之上。而他在与上帝有了实质性的关系之后,他的人生目的就发生了改变,虽然见到的还是当时那一群受苦、受欺压的同胞,听到依然是他们的哀声,但现在不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而是从上帝旨意出发来解救他们,服事他们。正是以与上帝同工的心来服事这一群需要拯救的以色列人,摩西的人生得到了超越,从而也发挥了生命中巨大的潜能,也唤醒了生命中的巨人,使上帝的名得到了极大的荣耀。
结语
我们可能都不大有机会以像摩西一样活到一百二十岁,但我们像摩西一样都是上帝按照自己形像和样式造成的,也就是说我们都是一个有限而具有超越能力的人。希望我们能从摩西的失败中吸取教训,使我们不要太专注自己,若是这样就是一种自我中心,自我的骄傲,是不能超越自我,不能够唤醒心中的巨人,也就不能尽可能的荣耀上帝。我们唯有在与上帝发生实质性的关系中,以追求终极意义的热忱来使我们的人生发生转变,使我们在与上帝同工中,在服事众人的过程中,使人生得以超越,超越自我,进入真我,发挥潜能从而以整个人生来荣耀上帝。
经文:太6:34;赛22:13
随着政府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退耕还林、绿色环保、防污治污等等。我们居住的环境不断改善,荒山不断地变绿了,河流湖泊水变清了,天空的颜色更蓝了,祖国明天会更好!对明天充满盼望是美好的,能够善待明天的人,是懂得生活及人生意义的人,今从圣经查考几种与明天有关的人生观。
一、面对明天,忧愁挂虑;(太6:34)
“杞人忧天”这个成语是说周代杞国有一个人天天害怕天塌下来,今用来表示不必要的忧虑。耶稣告诉我们说,不要为明天忧虑,明天自有明天的忧虑,一天的难处一天当就够了。忧虑并不能改变现实,徒然给我们增加些额外的负担;正如彼得所说忧虑是一种重担,并嘱咐我们“要将一切的忧虑卸给神、因神顾念你们”(彼前5;7)。我们不但不能用思虑使寿数多加一刻,而且忧虑会夺走我们的寿数。传说有一个天文学家,他计算着不久的将来有一颗星要与地球相撞,人类将大遭不幸。为此他唯恐死无完尸,就提前自杀了。虽然我不知这件事的真实程度有多少,但我却看到有许多人为儿女、吃喝、住行、思虑烦恼,以至于成了疾病。保罗曾劝戒我们说“你们要靠主常常喜乐,我再说你们要喜乐……应当一无挂虑”(腓4;4)。
二、看重明天、狂妄自夸;(箴27:1)
憧憬美好的未来,这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的希望,但依仗自己的积蓄和财富而骄傲自夸的是另一种人的人生观。耶稣曾经说过一个比喻:“有一个财主田产丰盛,自己心里思想说:……然后对我的灵魂说;灵魂哪、你有许多财物积蓄,可作多年的费用,只管安安逸逸地吃喝快乐吧!”神却对他说:“无知的人哪,今夜必要你的灵魂,你所预备的要归给谁呢”(路12:16-21)。生命在神的手中,因他是生命的主,看重明天的人,还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明天,如果我们把许多事都推到明天,把明天装饰的绚丽多彩、而不珍惜今天,那所谓的希望会变成失望,只不过是象肥皂泡一样很快就破灭了。古人有《今日诗》、《明日歌》我们若为明日自夸,依靠明日,“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主的弟弟使徒雅各曾警告看重明天的人说:“你们有话说:‘今天明天我们要往某城里去,在那里住一年,作买卖得利。’其实明天如何,你们还不知道。你们的生命是什么呢?你们原来是一片云雾,出现少时就不见了”(雅4:13-14)。
三、不顾明天,吃喝快乐、犯罪作恶;(赛22:13)
神借先知以赛亚的警告临到人的时候,人不觉恐惧反而更加变本加厉,“我们吃喝吧!因为明天要死了”。有许多公司、厂矿、不顾子孙后代,污染空气、河流、江海、乱砍乱伐树木森林。许多官员贪污受贿、吃喝嫖赌,许多人一生犯罪作恶肆无忌惮。因为他们不顾明天,今朝有酒今朝醉。岂不知有一位审判的主,按公义断定是非,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保罗在论到复活的事时曾说:“若死人不复活,我们就吃喝快乐吧!因为明天要死了”。但保罗又说:这是自欺,人种什么、收什么,当审判的日子神要照着各人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一个不顾明天的人,他的明天必定是可怕的明天。
四、善待明天、趁机工作;(约9:4)
我忘记从哪里曾经看到的,说一个人只有三天,昨天、今天、明天;青年人向往明天,老年人缅怀昨天,而只有抓住今天的人才是成功的人。我们不知明天的道路,我们不借明天的太阳,但我们知道谁管着明天。作为神的儿女我们的信仰不只表现出寄托,更应该正视现实,实实在在将神的话活出来。用我们的信仰解释现实、解决现实。马大、马利亚“末日复活式”的信仰,没有给她们解决现实的痛苦。她们有寄托相信末日复活,却想不到今日就会复活。有许多不信耶稣的人,对我们的信仰片面地说是“精神寄托”,那么我们就应该趁机工作。用实际的行动去面对未来,总要趁着还有今日殷勤事奉,不要认为主人来的日子迟就懒惰,耶稣说:“趁着白日我们必须做那差我来者的工,黑夜将到,就没有人能作工了”。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却无工作。因此,只有那在今天努力的、才是一个善待明天的人。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为了祖国的未来,为了子孙后代,为了自己的明天更美更好,抓住今天的大好时机,不怨天忧人、不骄傲自夸、坦荡正直、脚踏实地,不空想不气馁,尽心、尽性、尽意、尽力奉献上自己,这样才不愧对明天,明天也不后悔。象保罗一样,“那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
经文:王上19:1-21
以利亚是以色列国着名的先知,他所行的神迹是有口皆碑。他疾恶如仇的性情如同烈火,他所讲信息也如火灼人,他热心如火,能力如火,他在迦密山叫火从天而降,烧尽祭物,又用火烧灭亚哈谢的使臣,最后,又乘火车火马而去,是《圣经》中记载的两位没有经过死而被神接去的人之一(另一位是以诺)(参王上17:-19:;王下1:2-2:)。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被称为“烈火的先知”,却也有极其软弱、灰心丧志之时,王上19章记载的就是以利亚的软弱。以利亚的软弱并非缺乏神的同在,乃是缺乏人的帮助,他所需要的是与他结伴同行的同工、帮手。下面我们思考以利亚的需要,也是今天教会的需要。
一、需要同工
先知以利亚有神的同在,神的呼召,神的话语,神的能力,同时,他本人也有信心、忠心和胆识。他的预言使三年半无雨,以至于地上闹饥荒,然而他却靠乌鸦叼食和寡妇家一把面一点油安然度过,并使寡妇的儿子复活;他以勇气迎亚哈,并以一人之力敌四百五十个巴力先知,在迦密山战胜他们;他一祷告,久旱的天就降雨在地上。然而,在遭耶洗别追杀时,以利亚也会胆怯逃避,最后躲在一棵罗藤树下求死。此时,他向神发怨言:其一,神对他不公。他如此大发热心,止恶扬善,最后却要搭上自己的性命;其二,人对他无益。全以色列居然无一人与他同心,背约的背约,被杀的被杀,只剩下他一个人。此时的以利亚,真是“怨天尤人”。
由此可见,此时的以利亚极需同工,在他软弱、疲惫、打盹之时,能够帮扶。主耶稣差派门徒出去,总是两个人结伴同行。今天,我们同样需要同工,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教会迅速发展,更多的事工需要开展,庄稼多,做工的人少,需要各种恩赐和才干的同工同道彼此联络,彼此相助,各按其职,各尽本分,各尽所能,在爱中建立基督的身体。
二、发现同工
以利亚需要同工,但是他却找不到同工,他认为只有自己一个人为耶和华神大发热心,全以色列的人都背叛神,神的先知都被杀了。事实并非如此,王上18:3-4记载,亚哈的家宰俄巴底就是一个敬畏耶和华的人,当耶洗别杀耶和华众先知的时候,俄巴底冒着生命危险将一百个先知藏了,每五十人藏在一个洞里,拿饼和水供养他们。
俄巴底虽然贵为亚哈王的家宰,深得王的信任,但他并没有为虎作伥,反而在虎口救人,相信在国中仍有不少的人不齿亚哈和耶洗别所为,虽然他们不能像以利亚那样明着作战,但在暗地里却做了不少的工作,只是各人身份不同、恩赐不同、托付不同而已,所以耶和华神对以利亚说:我在以色列中为自己留下七千人,是未曾向巴力屈膝的,未曾与巴力亲嘴的”。只是以利亚未发现而已。今天在教会中,有不少人在默默工作,不求名利,不计报酬,他们虽然不被发现,不受重视,然而教会离不开他们的奉献。哪怕只是最卑微的工作,也有人去做,就像身上的肢体,哪一部分也不能缺少,都有用处都很重要,都不能忽视。所以,我们要在教会中发现同工,寻找同工,使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作用,并且按着各体的功用彼此相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益。
三、接纳同工
以利亚得到神的重用,他的性情也如烈火般刚直,这对于敌人来说是对的,但对于同工,可能就缺少一些温柔和谦卑。“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常常是一个自视太高的人往往缺乏朋友的原因。有道是“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因此,无论什么时候,我们也不能忽视别人,“若是能行,总要尽力与众人和睦”,“看哪!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的善!何等的美!”我们要学会接纳别人,包括别人的缺点。当我们挑别人眼中刺的时候,往往自己眼中就有梁木,所以当我们不能接纳同工时,也就是我们该自我省察的时候。因此,无论在教会上,还是在社会、家庭中,我们需要接纳别人,才能被别人所接纳,肯定别人才能被别人所肯定。“你要人怎样待你,你就要怎样待人”,这是圣经中留下的黄金律。《圣经》中也有一些典型的例子告诉我们该怎样接纳人,虽然以色列民对本民族自视甚高,对外邦人却很鄙视,但他们却接纳了喇合、路得成为大卫王家谱上极为重要的成员。在新约圣经中,如果不是彼得受到神的启示,福音的种子也不会向外邦人传播使哥尼流一家的得救打开了外邦人蒙恩的大门。由此,让我们看到接纳别人是多么重要,尤其是接纳同工,对教会的事工尤其重要,使徒保罗教导我们:“凡事谦卑、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用和平彼此联络,竭力保守圣灵所赐合而为一的心”(弗4:2-3)。
四、培养接班人
以利亚虽然是受神重用的先知,但总有一天他也会人老体衰,总有一天他要离开世界,所以神要他培养接班人,就象摩西培养约书亚一样。以利沙是神给以利亚预备的接班人,他的蒙召,《圣经》记载非常简单,王上19:19-21,短短三节经文,却蕴含了丰富的内容和宝贵的教训,以利沙本是约旦河畔的农夫,家业颇丰,以利亚遇见以利沙时,他正赶着十二对牛在耕地,以利亚将外衣搭在他身上,一句话也没说,以利沙就接受了呼召,外衣代表了人的身份,中国有句古话“衣钵传人”,以利亚的外衣也是先知职分的象征,他把外衣搭在以利沙身上,表示呼召他作先知的接班人。以利沙当时就接受了呼召,但他是一个有责任心和孝心之人,他没有扔下一切就走了,而是先回家与父母和乡邻告别,并且杀了一对牛,用套牛的器具煮肉给他们吃,这种“杀牛焚轭”的坚决行动有如我国的“破釜沉舟”,表示了他跟随以利亚的决心。以当年以利亚的处境,是被王和王后所追杀,并且做耶和华神的先知,是一件很危险的事,但是以利沙甘愿放弃富裕的、安定的生活,跟随以利亚住在旷野,居无定所,食无裹腹,衣无遮体,真所谓“上无片瓦,下无片土”的情况,并且他还要服事以利亚,一直到以利亚被接升天。
以利沙后来求“愿感动你的灵加倍的感动我”成为神仆人的典范。他所行的神迹在《圣经》中记载确实比以利亚还多。正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是时代的需要,社会在发展,教会要适应时代的需要,必须在上一代人的基础上有所开拓和创新,这也是我们进行神学思想建设的原因。因此,培养新人必须有宽阔的胸怀,不能固守自封,不能嫉妒人才,而要放开手脚,展望未来,为教会的前景着想,象保罗培养提摩太,如大卫为所罗门建造圣殿预备一切需要,打下坚定的基础,才能有金、银、宝石的工程。教会有各种各样的圣工,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也需要培养一批又一批的新人,这是对教会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
经文:约5:33-36
主耶稣曾经称赞施洗约翰是“点着的明灯”(约5:35)。查考新约圣经,我们看到施洗约翰的确配得主耶稣这样的称赞,约翰一生的事迹也给我们今天信靠主耶稣的人一些宝贵的教训,我认为约翰一生的见证归纳为以下几点。
l、顺从圣灵,见证主名
一个神生的人必定认识神,他也必是一个顺从圣灵引导的人,他也必定有能力为真道作见证,约翰就是这样一个人。圣经是这样提到他的:“有一个人,是从上帝那里差来的,名叫约翰”(约1:6)。他来到世上的使命是“作见证,为光作见证”。“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主耶稣就是那光,要叫一切信靠他的人都得永生”(参约1:7,9;3:15)。约翰在圣灵的引导下为主作见证说:“我曾看见圣灵,仿佛鸽子从天降下,住在他(耶稣)的身上”,“我看见了,就证明这是上帝的儿子”(约1:32-34)。这就是约翰所作的见证,服从圣灵的诚实无伪的见证,毫无个人的思想意念掺杂其中,完全是照圣灵的指示作见证。因他所作的见证也显明他的确是一个从神那里差来的人。
今天,我们每一个主耶稣所拣选的人既然蒙召,行事为人就当与蒙召的恩相称,特别是我们所做的见证,应当像约翰那样顺从圣灵的引导作诚实无伪的见证,处处彰显神的大能,彰显主耶稣的荣耀,见证基督是我们的救主,也见证我们是从神生的。
2、高举基督,谦卑自己
约翰照神的旨意在约旦河施悔改的洗礼,犹太人从耶路撒冷差遣祭司和利未人到约翰那里问他说:“你是谁?”他回答说:“我不是基督”。在人看来他是答非所问,然而他的回答却是在引导那些提问的人——我是谁不重要,你当知道基督是谁。当那些无知的人一再追问“你倒底是谁”的时候,约翰的回答又一次隐藏自己,将话题引向基督:“我就是那在旷野有人声喊着说‘修直主的道路’,正如先知以赛亚所说的”(约1:20,23)。他告诉犹太人:我只是旷野的一个呼喊的声音,一个为基督铺路的仆人,你们当寻求先知以赛亚所预言的基督。约翰这种谦卑自己高举基督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信靠主耶稣的人效法。
3、敬虔生活,先知典范
“这约翰身穿骆驼毛的衣服,腰束皮带,吃的是蝗虫野蜜”(太3:4)。约翰身穿未经加工的动物毛皮,一如旧约时代伟大的先知以利亚(王下1:8),他的确也有以利亚的心志,主耶稣说:“凡妇人所生的没有一个兴起来大过施洗约翰的”,“众先知和律法说预言到约翰为止,你们若肯领受,这人就是那应当来的以利亚”(太11:11,13-14)。约翰的心志更表现在不沾染世上的污秽,在旷野中吃蝗虫野蜜过圣洁的生活,经过多年这样的敬虔操练之后他出到约旦河施悔改的洗礼,为主耶稣预备人心,为主铺平道路。
今天,一个跟随主,事奉神的人更当有这样的心志,甘愿为主受苦的心志,与世无争分别过圣洁生活的心志。上帝所重用的正是有这样心志的人。
4、心地无私,引人归主
约翰的心地无私表现在他将自己的门徒介绍给主耶稣。约翰在当时犹太人中是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先知,跟随他的人很多,他也得到民众的拥戴,但他没有把这一切看成是自己的荣耀,他清楚自己到世上来的使命,乃是为主作先锋,预备主的道,修直主的路(路3:4),所以他自己作见证说:“他(耶稣)必兴旺,我必衰微(约3:30)。约翰清楚自己只是一盏点着明灯,在发光的同时也将耗尽自己,而主耶稣是真光,要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当主耶稣来到他那里的时候,约翰将门徒引向耶稣:“看啊!上帝的羔羊,除去世人罪孽的,这就是我曾说有一位在我以后来的反成了在我以前的,因他本来在我以前(约1:29)。因着约翰的引领一些原本跟随他的门徒如彼得、安德烈等人就跟随了主耶稣,最终成为主耶稣所重用的忠心的使徒。约翰的见证也给我们今天跟随主的人重要的启示:我们传福音不是要把人聚拢在自己周围,而是要将人引到主前,使信主的人知道所信的是谁,并仰望我们所信靠的救主耶稣基督。
5、不畏权势,仗义直言
当时,希律王娶了他兄弟的妻子希罗底,对这种违背婚姻制度、违背上帝诫命的**行为,约翰直言不讳地责备希律王说:“你娶这妇人是不合理的”。约翰没有顾忌希律王的身份地位权势,在大是大非面前仗义直言,敢于说“不”,表现出一个先知当有的品格。主耶稣教训我们说:“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太5:37),在“是”与“不是”面前约翰给我们立下了光辉的榜样。
约翰早已离开了这个世界,这盏“点着的明灯”燃烧了自己却照亮了别人,他以自己的一生见证了基督,见证了神美好的旨意,见证了他是一个从神那里来的人,一个从神生的人。
今天,我们信靠主耶稣基督的人是有福的,因我们的名字记在天国的生命册上,主耶稣说“天国里最小的比他(约翰)还大”,从属灵的意义上讲是如此,然而,对照约翰“这盏点着的明灯”我们里头的光是否还亮着呢?主耶稣教导我们说“你们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隐藏的,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太5:14,16),求主加给我们力量,使我们效法施洗约翰,为主发光,以自己的美好见证来荣耀我们在天上的父神。
经文:提前4:12
保罗在这里教导提摩太怎样可以叫人不小看他年轻,就是他自己要有这样的心态,人如果不自重就不能得人的尊重,别人为什么小看你呢?因为你的作为让人家小看你。
怎样可以叫人不小看你?就是要有一些实际的品德表现出来。这并不是在人面前为自己宣传,说自己的成就和长进,为要在人面前活出基督徒应有的品德和生活样式,以在灵性上作信徒的榜样。这样,人家就自然不敢小看你年轻了。
保罗在此告诉提摩太,怎样可以不叫人小看他年轻,就是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傍样,这五件事情虽然不能包括信徒灵性生活的全部,但却已包括整个灵性生活的主要部分。如果能在这五件事上作信徒的榜样,就已足够叫我们得到人家的尊重了。
一、我们的言语榜样
这五件事情的头一件事是言语,为何保罗会把言语放在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之前呢?通常我们总以为行为、爱心、信心、清洁等会比言语更重。但是保罗却把言语放在第一,因为事实上,在我们的生活中说话比做事多;所以我们能够在言语上作信徒的榜样,也就能在其它的事上作信徒的榜样。言语应该在生活上占重要的地位,本书第三章保罗曾告诉提摩太,那些作执事的不要一口两舌,执事的妻子也不要说谗言。执事夫妇消极方面应该在言语上没有错失,但保罗还从积极方面提醒提摩太,因为作主仆人的不但不一口两舌,而且要在言语上作信徒的榜样,以在积极方面成为人的模范,意思就是不但不说不诚实的话,恶毒的话,世俗的言语、咒骂人的言语,同时更是要说诚实的话,温柔的话,谨慎的话,能在言语上叫人觉得我们所说的是可信的,是实在的,叫人得益的。
我们要十分小心,有时我们为要争取别人替我们做事,便很容易随便许下诺言,但等到事情过了之后,却把它完全忘记了。这样的结果,会叫人觉得我们所说是不可信的。
作传道的人,有时难免有信徒会把他和别人的事告诉你,或是把他所看到关于第三者的事告诉你,这些事如果我们自己不谨慎,随便听来就随便说出去,往往无意中极容易成为搬弄是非的人,所以不但说话要小心,听话也要小心。雅各书告诉我们,一个人若能在言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我们的舌头虽然是身体上一个最小的肢体,但这却能说大话。如同火一样能点着最大的树林,同时也能象火一样把冷淡的心燃烧起来。它能破坏,也能建立,能叫人受激励,被建立,也能叫人灰心退后,所以保罗要提摩太第一要在言语上作信徒的榜样。
二、我们的行为榜样
说了话如果不行,就是等于谎话,所以言语之后总要有行为。保罗在这里所提的行为,似乎范围很大,是指整个人的生活、为人。如果我们在小事上给人好的印象,我们就会在人的脑海中有个总括的概念,觉得我们所作的是能叫他佩服的。年轻的提摩太,并不一定在学问上能作多人的师傅,或在属世的地位上作叫人羡慕的对象。但保罗劝勉他在行为上作信徒的傍样。许多时候,我们不能在行为作人的榜样,而常常在作事时没有责任心、马虎、随便、不可靠,一般来说,年轻人的行为总容易流于轻浮,不够庄重,但作主的仆人就应该在行为上与一般人有分别。最少在两件事上显出主儿女的样式:1、我们的行为要光明。不要偷偷摸摸,鬼鬼崇崇。如果我们所作的事能对人都问心无愧,且能在任何人面前说明,那么我们所作的事,就不该有什么给人毁谤的地方。凡是黑暗的事都是带着罪恶的成分,所有光明的事都带着清洁的成分,我们既是光明的子女,就应该有光明行为,离开各样暗昧的事。2、我们的行为要诚实。传道人如果不诚实,那是不可原谅的。我们替人办事,与人来往,总不要用弯曲的手段,而要诚诚实实地做人。许多传道人以为,用一点聪明,并一点弯曲的手段来应付人,就可以把事情解决了,其实他却为自己增加了困难。因为当你用诡诈弯曲来对待人的时候,人也一定会用诡诈弯曲来对待你,你如果用神的诚实和厚道对待人,人家会从心里知道你是一个诚实忠厚的人。教会所需要的正是这样的人,能作信徒的榜样。
三、我们的爱心榜样
我们所需要的行为,是爱心的行为,一个人如果能在爱心上作信徒的榜样,也就是在爱心上比普通的信徒更愿意牺牲,更愿意为别人劳苦,更愿意为别人服务,他能为着爱主的缘故而伺候别人,体贴人的需要,扶助软弱的人。主耶稣曾查验彼得的爱心,然后叫他喂养他的小羊,可见所有喂养主羊群的牧人都需要爱心,如果主也查问我们的爱心,我们能够象彼得那样说:“主啊,你知道我爱你吗?”在爱心上作信徒榜样的,就是在灵性上做大人。小孩子是需要大人疼爱的,提摩太虽然年轻,但是他在灵性上或爱心上比信徒更长大,那么他在灵性上就好象父母一般,年轻的提摩太可以在爱心上像父母对儿女一样来爱护那些比他年老的信徒,这实在是一件奇妙的经验。这种经验,也是今天事奉主的一些年轻人所能够经验的到的。
四、我们的信心榜样
信心是一切属灵生活的起点,基督徒与非基督徒的分别,就是在于我们对主的话有信心。信心也是各种属灵美德的根基,有了信心之后,才能生出各样属灵的品德。在彼得的信中曾提到信徒的八种品德,信心就占头一样:“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有了德行,又要加上知识;有了知识,又要加上节制;有了节制,又要加上忍耐;有了忍耐,又要加上虔敬;有了虔敬,又要加上爱弟兄的心;有了爱弟兄的心,又要加上爱众人的心”。这许多的品德都是从信心的基础加上去的,因所有基督徒的品德,都应是出于信心,出于信心的才有属灵价值。若不是出于信心的,是我们从天然的旧生命而来的,则这种品德不会是真正的品德。在我们真正依靠神的时候,由于知道自己是一无所有,是贫穷瞎眼的,是没有一样可在神面前称义的,也因着这缘故,所以我们来依靠主,接受他的救赎,接受他住在我们里面,然后在我们这个罪魁的身上才会有属神的美德,可见信心是一切美德的根基。“信心”也是在属灵工作的争战上胜过仇敌的重要秘诀。保罗在以弗所书六章提到属灵的军装时,说“信心”好象藤牌,可以灭尽那恶者一切的火箭,而教会既然是一个事奉神的团体,因此在属灵的争战上也是非常需要“信心”的。一个传道人若不能在信心上作信徒的榜样,自然不能得到信徒的尊敬。如摩西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当他们到了红海边,而法老的追兵就在后头追赶,摩西却满有信心地回答以色列人说:“不要惧怕,只管站住,看耶和华今天向你们所要施行的救恩,因为你们今天所看见的埃及人,必永远不再看见了。耶和华必为你们争战,你们只管静默,不要作声”(出十四13-14)。假如摩西自己没有信心,他怎能在这危急之时安慰、鼓励这些以色列人呢?甚至,他自己也可能退后软弱,这样就不能争战了。但是摩西的信心却实在可以作为以色列人的榜样。
提到“信心的生活”的时候,我们常会想到经济方面,因为我们在生活上离不开钱财物质的需要,而在钱财物质上倚靠神,是要随时运用信心的。传道人如何在信心上作信徒的榜样呢?并不是依靠信徒的爱心,也不应处处向人表示自己是过信心生活,暗示人家要为他奉献。许多人以为,自己既过信心的生活,就可以占别人的便宜,叫别人因他吃亏。有些过信心生活的团体,也常有这毛病,认为自己既是凭信心的,就可以少给多取,其实这都是错误的信心生活观念。真正的信心生活之意义不是要求别人过信心的生活,乃因自己依靠神是信实的、是可靠的、是供应自己需要的,所以虽在自己缺乏当中,还是愿意凭着爱心供应别人的需要,凭信心努力奉献,凭信心接待缺乏的人。比方教会是一个凭信心事奉神的团体,如果我们需要雇人来修理礼拜堂,合理的费用是一百块钱,但我们却给五十块钱,理由是教会是一个凭信心的团体无力多给,所以只付一半,这是不合理的。信心的原则:虽然我们是缺乏的,如果我们付足一百元钱,在实际方面可能就不够应用,但我们凭着信心,相信神必会供应我们,故我们不愿辜负那些为我们作工的人,而愿意付足一百元钱。至于其余的需要则仍然仰望神。这才是“信心”。“信心”是不占人便宜的。所以“信心生活”并不是一种合法的借口,以随便剥削人家应得的工价及应享的权利。我们不能以自己过信心生活为理由,而强迫别人也凭信心忍受损失;因为他是不是依靠神是他的事情。我们应按着爱心待人,用信心仰望神,这样才能在信心上作信徒的榜样。有些传道人说自己是凭信心生活,但在信心的事上,不但没有成为人的榜样,而且还叫许多人绊倒,而让别人错以为所指过信心生活的人是专门喜欢占别人便宜的。
五、我们的清洁榜样
所谓“清洁”即生活上圣洁、清清楚楚、没有亏欠人的地方,丝毫不含糊取巧。大卫说:“谁能登耶和华的山,谁能站在他的圣所,就是手洁心清、不向虚妄、起誓不怀诡诈的人”(诗24:3-4)。可见青年传道人男女关系上应该圣洁,关系清楚,在钱财上与人交往更应该很清楚。我们托人办事不叫人吃亏,替别人办事也不占别人的好处,就是“清洁”。亚伯拉罕为其妻安葬时,买赫人麦比拉洞的一块地,在手续上是非常清楚的,是照卖主所要的付足价钱,而且有人在旁作见证,创23章说到他们交易的经过是“定准”给予亚伯拉罕。这位信心的伟人给我们留下的榜样,实在是今天教会中每一个事奉神的人应该效法的。许多人不是不知道手续应该清楚,乃是不愿意清楚,因为他的心不清洁,想得到一些的好处,因此便故意在手续上含糊,这不是神的仆人应有的行动,所以我们惟有以清洁的存心做事,才可以作信徒的榜样。
保罗要求提摩太在这五件事上作信徒的榜样,这是说除了年轻的提摩太以外,那些年轻的信徒和站在重要地位的长老执事们,更要做信徒的榜样。
经文:代上29:1-20
以色列王国时期,大卫王是神所拣选的一位敬畏神的仆人,神自己为大卫作见证说:“我寻得耶西的儿子大卫,他是合我心意的,凡事要遵行我的旨意”(徒13:22)。大卫虽然作国王,但他却谦卑在神的面前,尊神为大,以神的事为念。他因住在王宫,神的约柜仍在帐幕里,就心里不安,要为耶和华神建造圣殿。因他经历战争流血,神拦阻他亲手为神建殿,却吩咐他的儿子所罗门将为神建造圣殿,大卫明白了神的旨意,就着手为神的殿预备材料,在困难之中,预备了许多金、银、铜铁、木头和石头(代上22:13-15)。又将自己积蓄的许多金、银和各样宝石献给神,为建殿之用。大卫的奉献带动了全民族的奉献,也给后世的人留下榜样,今天我们从上述经文来分享大卫的奉献。
一、这殿不为人、乃是为神建造
大卫为耶和华建殿不是为人,乃是为神的荣耀(代上22:4)。大卫为建殿而奉献,动机是纯正的,他不是为着个人的利益,也不是为着君王的荣耀,单单地只为神的荣耀,要使神的名传遍万国(代上22:4)。所罗门所建造的圣殿气势雄伟、金碧辉煌,彰显了神的荣耀,也充满了神的荣耀,大卫和百姓的奉献,为这荣耀的建殿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使神的荣耀得以彰显。今天神的荣耀在教会中彰显,在传福音圣工上显明,在神儿女中间被称颂,这是教会众弟兄姊妹和神的仆人们奉献自己、奉献钱财为主作工的结果。
亲爱的弟兄姊妹,在神的荣耀里面,有没有你我的一份奉献呢?今天我们应该非常注意的一点就是:奉献是为着神、神的殿、神的荣耀,不要为着个人的目的,为着人得荣耀。要叫你的奉献作在暗中,左手所作不让右手知道,叫天父得荣耀。
二、我心中爱慕我神的殿
大卫将自己宝贵的积蓄奉献给神,不只是为着神的荣耀,更是因为他心中爱慕神的殿。神的殿,代表神自己和人的同在,大卫爱慕神,如他在诗篇所言:神啊,我的心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我的心渴想神,就是永生神……(诗42:1-2)。
奉献在大卫不是一件痛苦或勉强的事情,乃是一件喜乐的事情,因为爱神,大卫将他毕生的积蓄拿出来奉献给神。当他与百姓这样奉献的时候,“百姓就欢喜,大卫王也大大欢喜”(代上29:9)。
弟兄姊妹,有关奉献的事,圣经告诉我们:“不要作难,不要勉强,因为捐得乐意的人是神所喜爱的”(林后9:7)。乐意的奉献是出于人对神的爱慕,若没有爱,舍己身叫人焚烧也是无益的。我们效法大卫的奉献,更当效法他的爱神。
三、从神而得的献给神
大卫和百姓诚心乐意地奉献给神,大卫没有因为这么多的金银财宝而自夸和骄傲,反而在神面前自卑,把颂赞和荣耀献给神,说:“我算什么,我的民算什么,竟能如此乐意奉献,因为万物都从你而来,我们把从你而得的献给你……”。大卫和百姓奉献的金银财物是一个不小的数目,从大卫的祷告就看出大卫对奉献的认识,奉献不是人拿出财物给神,相反,是人把从神而得的财物献给神。这一切本来就是神的,人再奉献给神是理所当然的。正如《罗马书》12章1至2节说:所以弟兄们,我以神的慈悲劝你们,将身体献上,当做活祭,……是理所当然的。
当你奉献的时候,除了向神感恩以外,人自己毫无可夸之处。好多基督徒把奉献看成是和神的一笔交易,我奉献,神应该祝福我,神祝福我,我才奉献;不然,就不奉献,或向神发怨言。其实,一个真正奉献爱神的人必蒙神的祝福。而一个只要祝福不爱耶稣的人,很难得神的真祝福。
四、我以正直的心乐意献上
大卫的奉献心存正直,心里清洁,没有任何私心、虚假,不讲条件、不计代价。神是察验人内心肺腑的神,悦纳了大卫的奉献。神说大卫一生存诚实正直的心行在神面前(王上9:4)。大卫的奉献,是今天基督徒的榜样,今日许多基督徒热心奉献,献上自己和自己的财物为主作工,为主使用,教会日益兴旺。但我们也看见,这其中也有少数信徒甚至传道人的奉献掺杂了私心、人意。有的人窃取了神的荣耀,有的人窃取了教会权利,以致混乱现象时有发生,神的名蒙受羞辱。今天的教会需要正直的心乐意地奉献,神的家呼唤正直而乐意地奉献。
五、今日有谁乐意将自己献给神呢
大卫的奉献看起来是够多的金银宝石,其实他的奉献已超过这一切财物,他是先将自己献给神,把他的生命、他的所有、他的家都献上了。当一个人把最宝贵的生命献给主,还有什么是属于他自己的呢?他不但自己献上,还呼吁他的弟兄、他的百姓,“今日有谁乐意将自己献给耶和华呢?”以色列百姓响应大卫的号召,首先是族长、首领和各阶层的官长。众百姓甘心乐意地奉献,大卫的表率作用可谓大矣!
所罗门所建的圣殿已不复存在,大卫家所建的殿没有一块石头留在石头上。但今日耶和华的殿——教会的工程正在建造。亲爱的弟兄姊妹,我们今日有谁乐意将自己献给神呢?主今日向我们所要的不单是地上的金银宝石,而是将我们自己的身体献上当作活祭。起来为耶稣而活,让主耶稣成为你的生命和生活的中心,让主耶稣真正成为你生命的主!起来,为着神的荣耀,奉献建殿的材料,这材料不是草木禾秸,乃是金银宝石的工程!起来,把从神而得的恩赐、钱财、精力、时间献给神,为神所用!
今天,在神的家作神仆人的,应当首先奉献自己。当你教导人奉献的时候,自己先舍已,甘心牺牲自己,摆上自己的生命为活祭,最后我以一位神仆人奉献的见证结束这篇信息。
他是一位忠心爱主的神的仆人。他蒙召奉献自己为主传道,当他神学毕业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一面传道,一面种地,除了种地,他没有工资待遇和其他经济来源,他负责牧养本乡聚会点的弟兄姊妹,另外,还时常到其它教会牧养及办培训班、培灵会等,他殷勤为主作工,几年过来,他所负责牧养的教会:信徒人数增多,聚会时非常拥挤,他与父母商议,让父母与自己一家三口同住一个院子里的一所旧房子,将原来父母住的房子拆掉,自己拿出家里全部积蓄,要建一所新教堂,弟兄姊妹被他的奉献感动,纷纷捐钱、捐物、出工出力,与这位神的仆人同心合意,建起了一座高大明亮的水泥砖瓦结构的教堂,弟兄姊妹在这所新教堂里欢喜快乐地赞美神,但当来到后院这位弟兄的住所时,土坎小院、破旧房屋,便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这位弟兄爱神的家过于他和他自己的家。弟兄不仅将自己奉献给神,更将家庭和一切所有的献给了神,愿神在天上记念他的仆人和他的家,正如记念大卫和他的家。阿们!
经文:诗119:33-40
诗篇119篇是经典篇、智慧篇、字母篇,也是一篇默想神话语的灵修佳作。相传作者是大能敏捷的文士以斯拉,从他对神话语的爱慕,可作我们寻求神话语的表率,这段经文是他的祈祷,可建立我们完整的祈祷观。本段有八节圣经,每节有一个求字,因此以八求为题与大家分享。
一、求神指教律例
“耶和华啊,求你将你的律例指教我,我必遵守到底”(33节)。一是:求神指教律例。律例即神的话,本诗里共用了23次,诗人在信仰中有一个困惑,也是我们的困惑,即不明白神的话,是请教祭司、文士,还是找律法师、查考典籍呢?这些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寻求神的教导、启示、以神为师。上帝借着自然界向我们启示他的存在和作为,借着圣经,通过祷告,神教导我们明白他的话,以达到认识神,与神交通,遵守律例的目的。
在诗人的八求中,是先求明白神的话,而不是先求悟性、能力、怜悯,他把认识神的律例,放在首要位置,说明理解律例非常重要。听到不少信徒,祷告时常说:“神啊!求你怜恤我,可怜我,赦免我,医治我,看顾我……”。这样的求告都是以自我为中心,都是关乎身体的,只有索取,没有奉献,没有把求教神的话放在首位,而是把个人的需要放在首位,一个不明白神话语的人,怎能与神交通?理解神的话语才能与神有好的交通。
要恳切的求告主,将他的话教导我们,诗人约伯说:“神行事有高大的能力,教训人的有谁象他呢?”(伯36:22)。腓利受圣灵的启示,问埃提阿伯的太监说:“你所念的你们明白吗?”他说:“没有人指教,怎能明白呢?”表面上是腓利指教太监,其实是圣灵的工作,神是我们真正的导师,他指教、教训我们准确无误。
诗人追求的真道,解读神律例的目的是遵守和实行,正象他自己说的:“我必遵守到底”。不管是牧者还是教友,一旦明白神的话,就要遵守,绝不可把这事作为张扬自己的特权。在某些教会中,个别传道人,有几本罕见的解经书,或比其他的人多信几年,多学一点,就常常显示自己,骄傲自大,实在是亏欠。我们受教于神,施之于人,白白的得来,白白的舍去,没有可夸的,应谦卑顺从,一心遵行,才能蒙福。
二、求神赐给悟性
“求你赐我悟性,我便遵守你的律法,且要一心遵守”(34节)。二是求赐悟性。人有心性、理性、灵性、悟性等,但悟性居上,悟性是指人对事物分析和理解的能力。从信仰的角度上说,悟性是一种理解神话语、明白、洞察神话语的能力。有些信徒信主多年,却不明白神的话,因为没有属神的悟性,求神给我们悟性明白他的话。在本诗篇中,诗人一连五次求神赐他悟性,说明悟性的重要,非求得不罢休。诗人说:“你的法度永远是公义的,求你赐我悟性,我就活了”(诗119:144)。这是诗人得到悟性的体验,有悟性者就是活人,没神赐的悟性,就如死人。使徒保罗认为悟性超过方言,悟性和灵性同样重要。“但在教会中宁可用悟性说五句教导人的话,强如说万句方言”(林前14:19)。“这却怎么样呢?我要用灵祷告,也要用悟性祷告,我要用灵歌唱,也要用悟性歌唱”(林前14:15)。求神赐给悟性,一心遵守神话,成为时代的工人和信徒。对神的话和事物的认识由理性升到悟性,由心性升到灵性,认识到神学思想建设,是中国神学的必由之路,神学思想建设是中国教会与时俱进,与社会相适应的重要体现。
三、求神赐与能力
“求你叫我遵守你的命令,因为这是我所喜乐的”(35节)。三是求神赐给他遵行他话语的能力。基督徒跟从基督后,常有许多难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行善无力、拒恶无能。常常活在罪中,满了亏欠,没有喜乐,关键是没有求神赐给我们一种胜罪行善的能力,遵行神律例、诫命的能力。我们求主赐与这样的能力,使我们拒恶有能、行善有力,乐于守道。
世界上有许多宗教,只劝人行善,却没有给人行善的能力,岂不是纸上谈兵吗?而基督教不但叫人行善,且给人行善之力。在今日的教会中,有许多拒恶无能、行善无力、能说不能行的瘫子,求主赐给他们能力吧!
“那时彼得进来对耶稣说:‘主啊,我弟兄得罪我,我当饶恕他几次呢?到七次可以吗?’耶稣说:‘我对你说不是七次,乃是七十个七次”’(太18:21-22)。七次是犹太人的限度,而七十个七次是完全的、永远的赦免,这种饶恕的能力是神所赐,凭人自己很难做到。我们越饶恕人,神就越赦免我们,越蒙神宽恕就越喜乐,所以当人得罪你时,不应记恨人,应感谢他才是,因他给你一个蒙赦的机会。基督教的爱人之道、施舍之道,都需要神赐能力,凭你自己只想叫人爱你,你不想爱人,只要索取,不想奉献;有了这能力就会大不一样,你就会生命丰盛、舍己爱人,在神道路中自乐。
四、不贪不义之财
“求你使我的心趋向你的法度,不趋向非义之财”(36节)。四是不贪不义之财。现代中文译本将这节译为“求你使我乐意遵守你的律例胜过贪慕钱财”。诗人有安贫乐道的思想,一个乐守神道的人,一定是个不贪非义之财的人。在《论语》中有这样的话,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不以其值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于是,颠沛必于是”。孔子是说,富贵是人所向往的,不用仁道得来则不受;贫贱是人所厌恶的,不用仁道摆脱则不离。君子一旦离了仁道,则无好的名声,君子任何时候都不能离开仁道,那怕是吃饭时,匆忙间或颠沛流离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道就是仁道,合法之道,不义之财是盗道、邪道、恶道而得。“那不按正道得财的,好象鹧鸪抱不是自己下的蛋;到了中年那财必离开他,他终久成为愚顽人”(耶17:11)。耶利米所说的正道,即孔子所说的仁道,从正道得财,为神所喜悦,那不按正道得财,乃为贪不义之财,为神所恶。
一个姊妹因贪不义之财,使自己被骗了五千元钱,使家庭不和,使神伤心。基哈西因贪财,得了大麻疯;犹大因贪不义之财,而肚腹崩裂死亡。因此正道取财,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贪不义之财是神人共厌的。爱财是人的天性,但正道取才不为贪,多挣钱、多奉献、多蒙福,奉献社会、教会是神人所喜悦的。
五、不看虚假
“求你叫我转眼不看虚假,又叫我在你的道中生活”(37节)。五求有两个内容,先不看虚假,后活在神的道中。四求里说到心,五求里说到眼,先把心交给神,再把眼交给主,我们的眼若被主洁净,被主管理、使用、就不会看虚假。“参孙下到亭拿,在那里看见一个女子,是非利士人的女儿……就要娶她为妻”(士14:1-2)。参孙一看见就要娶那女子,这是导致他婚姻悲剧的原因,参孙看的只是女子的美貌。大卫犯罪是看拔示巴沐浴,容貌甚美(撒下11:2)。利慕伊勒王说:“艳丽是虚假的,美容是虚浮的,惟有敬畏耶和华的妇女,必得着称赞”(箴31:30)。
“你的眼目,要向前正看;你的眼睛当向前直观”(箴4:25)。我们要谨慎眼目,不要看轻浮放荡的青年男女,不要爱慕虚浮的金钱,不要看争名夺利之事,这些都是没有价值的、虚假的。一个不看虚假的人就必寻求真、善、美、基督的圣爱。只追求这些还不够,还要求神,叫我们活在他的道中,活在神道中的人是多么有福啊!
人一活在神道中,就有伟大的改变和不朽贡献。有人认为信仰对人没有帮助,信的人只是些无知的人,没有学问的小民,这是偏见。基督教已成为普世性的宗教,世界上的基督徒不少于20亿,美国科学家盖洛普曾调查,最近300年间,世界有着名的科学家300位,其中242位信有神,超级科学家牛顿、爱因斯坦、哥白尼、电报之父莫尔斯、火箭之父范伯郎、居里夫人、X光的发明者伦琴、康熙大帝、国父孙中山先生、少帅张学良将军都是基督徒,愿活在神的道中。来吧!让我们和诗人一起说:“求你叫我转眼不看虚假,又叫我在你的道中生活”。
六、求神坚定所立的约
“你象敬畏你的人所应许的话,求你坚定”(38节)。所应许的话就是神与人的所立的约,今日的世界是一个立约的世界,也有许多人违约,有人违背盟约、公约、声明、合同、契约、婚约,更有人违犯神人之约。亚当夏娃首先背约,以色列人背约,犹太人违约,我们也背约,我们纵然失信,神却是信实的,基督徒要做一个守信、守约的人,要言必信,行必果。
“求你坚定”,不是神忘记所应许的话,而是把这约实现在仆人身上,成全他的作为,叫人认识神,敬畏神。大卫祈祷说:“耶和华啊!你所应许仆人和仆人家的话,求你坚定直到永远,照你所说的而行”(撒下7:22)。“但在你有赦免之恩,要叫人敬畏你”(诗130:4)。
在基督徒的生活中,也经常有背愿、违约的事。一位教友生气犯罪后,求神赦免说:“神啊!我不再犯同样的罪,求你饶恕我”。而下次又犯了,并且多次犯,这位教友很是苦恼。所以我们不但求神坚定他在我们身上所应许的话,也求神坚定我们向他所许的愿。基督徒在社会里是光是盐、光照人群、和睦邻里、诚实无伪、忠信守约,在教会活出基督、高擎十架、同心合意、兴旺福音。
七、求羞辱远离我
“求你使我所怕的羞辱远离我,因你的典章本为美”(39节)。诗人所怕的羞辱不是贫病之苦,也不是被掳在异国为奴,而是轻看神的一切话,诗人告诫自己说:“我看重你的命令,就不至于羞愧”(诗119:6)。若轻视神的话,就会犯罪,使神的名受羞辱。大卫犯罪,使神的名受辱,先知拿单说:“只是你行这事,叫耶和华的仇敌大得亵渎的机会……”(撒下12:14)。我每天晨祷时说:“求主不要叫我遇见试探,免得落在试探里失败,使你的名受辱。求你给我胜过试探的能力,求你使我看重你的话,使你的名得荣耀”。
诗人是一个以神话为他生命盼望的人(诗119:42),所以他说:“因你的典章本为美”。弟兄姐妹,我们所怕的羞辱是什么呢?如果神的教会和时代脱节,不能和今天的社会相适应,讲台信息不能与时俱进,那才是今日牧者的羞辱,讲台所传的信息,不但要传时代的信息,也要传超时代的信息,教会要走在时代的前面,人群才能被她的光所照耀。一个传道人的羞辱是,知之太少,不求上进,要有美好的灵性,渊博的学识,才是时代的工人。一个基督徒的羞辱是说谎、不忠心、为利相争、背后论断等,应当去掉这些可怕的羞辱,过圣洁的生活,有美好的行为,人们从我们的行为上就能认出是主的门徒,为社会作贡献,为教会作见证,看重主的一切命令。
八、活在神的公义上
求你使我在你的公义上生活,现代中文译本为“我要谨守你的命令,求你借着你的公义,赐我新的生命”。当我们去行神的公义时,就是活在神的公义上了,因此神就赐给我们新的生命,使我们得以存活,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公义是神的21种属性之一,“因为耶和华是公义的,他喜爱公义,正直人必得见他的面”(诗11:7)。“公义和公平是你宝座的根基,慈爱和诚实行在你面前”(诗89.14)。因神是公义的,所以信靠他的人,一定要行公义,才能活出神的义来,在神的公义上生活。因为义人要发旺如棕树,生长如黎巴嫩的香柏树。他们栽种于耶和华的殿中,发旺在我们神的院里,他年老时仍要结果子,要满了汁浆而常发青”(诗92:12-14)。义人的生命多么旺盛啊!约瑟是多结果子的葡萄树,他的一生行在神的公义上,他凡事不看人意,不看环境,只看成就这事的神,所以约瑟说:“从前你们的意思是害我,但神的意思是好的……”(创50:20)。先知阿摩司是在神的公义上生活的人,被称为公义的先知,他说:“惟愿公平如大水滚滚,使公义如江河滔滔”(摩5:24)。使徒保罗也是活在神公义上的属灵伟人,他高举因信称义的大旗,他信心百倍的说:“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就是按着公义审判的主,到了那日赐给我的,不但赐给我,也赐给凡爱慕他显现的人”(提后4:8)。活在神的公义上多么有福啊!
在诗人的八求中,有七项祈求与神的话都有密切的关系,都是为要遵行神话爱慕律例而求。只有第五求是为活在神的道中而求,第八求是对上述求告内容的总结,也就是说,只有拥有悟性、明白神的话、遵守主的命、远离虚假、不贪财、才能活在神的公义上。诗人的求告没有自私,只有神旨,个人利益在后,遵守神命在先。我们要效法诗人的祷告,去掉我们祷告里的自私,加上神的公义,活在神的公义里,去掉已意,加上神义,遵守神的旨意。我们要祷告,为中国的教会祷告,使她在这块好土里,结实百倍。收成百倍,为国家祷告,实现十六大的宏伟目标,国富民强,百倍收成。
经文:赛30:20-21
正路:就是合乎神真理的路。当年亚述大军南下逼近耶路撒冷城时,犹大王希西家求助埃及,结果不得帮助、徒劳无益。耶和华神借先知以赛亚指出:远离神离弃正直的将被打碎;应当平静安稳,归回安息,来等候神,重新回到正路上,才能蒙恩惠得祝福。今日,中国教会的基督徒,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如何摆正爱国与爱教、爱神与爱人、属灵与属世、信心与行为的关系,使自己行在神真理的正路上,不偏离左右,尤其重要。
一、爱国与爱教(路19:41,耶哀3:48-49)
一个基督徒在世上有双重的身份,既是天国的子民,又是地上国家的公民。国家与教会并非是对立的,乃是完全统一的。热爱教会是所有基督徒天经地义的事,热爱生于斯、养于斯的祖国,也是如此。中国教会正沿着“三自”爱国的道路前进,中国基督徒可以在爱国爱教中求得统一。
1、教会与国家的关系
教会虽有属灵的一面,但教会也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国家与教会的关系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没有国家、民族独立,就没有中国教会的独立;没有国家、民族的主权,就没有中国教会办教的主权。基督徒爱国的内涵是办好教会,若是只谈爱国,不重视办好教会,爱国就成了空洞的表态,若是谈爱教,却免谈爱国,爱教就会迷失方向。教会中有—部分人认为:“基督徒是超社会、超现实、超政治、超文化的特殊群体”;“只要关心天上的事,不要关心地上的事;听神的不要听人的”等,这些奇谈怪论的思想违背圣经,是严重错误的。
2、爱国爱教的具体体现:既是好基督徒,又是好公民。
基督徒是上帝的儿女,是神的子民(彼前2:9),又是地上国家的公民。作为一个好公民,不一定是一个好基督徒,或不一定是基督徒,但作为一个好基督徒则必须是一个好公民。耶稣是一位爱国的好公民,他是犹太人,从小就热爱自己的国家,熟悉本国的律法,遵守一切的制度,他照常规足额交纳税费(太17:24-27)。当他知道耶路撒冷不久将要遭受外族侵略,他“看见城,就为它哀哭”(路19:41-44节)。先知耶利米看到国家沦陷,同胞被掳,他痛心疾首,常常流泪祷告,被称为“流泪的先知”。他说:“因我众民遭的毁灭,我就眼泪下流如河,我的眼多多流泪,总不止息”(耶哀3:48-49)。一个基督徒必定是一个爱国者,这是经训,是旧约先知与新约使徒们所宣扬的,更是教会发展的实践告诉我们的,无可非议。
二、爱神与爱人(太22:35-39,约一4:19-21)
圣经告诉我们:“神就是爱”(约一4:6)。神因着爱创造了世界和人类,又因爱给人预备了救恩。“上帝爱世人,甚至将他的独生子赐给我们……”(约3:16)。丁光训主教把爱总结为上帝最根本、最重要、最本质的属性。他说:“什么是神的最重要最根本的属性?是他的爱,在基督身上看到的那种爱,在痛苦面前也不回头的那种爱,使他为他的朋友舍命的那种爱”(丁光训文集56页)。正因为上帝是爱,所以他也要求基督徒要有爱,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认识这位爱的上帝。“没有爱心的,就不认识上帝,因为上帝就是爱”(约一4:8)。
1、爱神爱人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太22.35-39)
当年耶稣传道时,有一个律法师要试探耶稣,就问他说:“夫子,律法上的诫命,哪一条是最大的?”耶稣对他说:“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知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太22:37-40)。主耶稣在受难前对门徒说:“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约3:34)。爱神爱人都是上帝对我们的要求,是圣经真理,也是我们基督徒当尽的本分。保罗劝告我们说:“若有人不爱主,这人可诅可咒,主必要来”(林前16:22)。所以我们每一个被神所爱的人,也应该追求爱神爱人之道。
2、爱人即是爱神(约一4:19-21)
使徒约翰说:“我们爱,因为神先爱我们。人若说,‘我爱神’,却恨他的弟兄,就是说谎话的,不爱他所看见的弟兄,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约一4:19)。神是个灵(约4:23),肉眼看不见,人却是清楚可见的,人如果不爱所看见的人,就不能爱没有看见的神。一个真正爱神的人,就应当在爱人的态度上,实实在在表现出来。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这些事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25:40)。作为一个基督徒要为国家、为人民及各种正义的事业作出爱心的举动,这种举动不但不与爱神的心相冲突,恰恰是爱神的心对我们所要求的。去年,当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与“非典”作斗争时,全国基督徒也积极参与,踊跃奉献大量钱物,为主作了美好的见证。但有极少数人却说:“非典是神的刑罚,为抗击非典捐钱是违背神的旨意”。这是歪曲圣经真理,违背了“神爱世人”的原则。我们应以爱神的心去爱人,以爱人的行动彰显爱神的心。
三、属灵与属世(罗8:9,约一2:15-18)
在教会中,常听到有些信徒谈论“属灵与属世”之类的话,甚至有些传道人也说:“某信徒属灵,某信徒属世”。“属灵与属世”的问题是两千年来古今中外教会一直在思考讨论的神学问题。
1、属灵与属世的含义
“世界”一词在圣经的不同地方有不同的含义,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第一,指上帝所创造的物质世界(创1:31);第二,指世人(约3:16);第三,指人类历史的各个时代(太24:21,28;20);第四,专指世人的罪恶(约一2:16)。由此可见,世界即指美好的事物,有时也指罪恶的表现。
那么什么是属灵呢?使徒保罗说:“如果神的灵住在你们心里,你们就不属肉体,乃属圣灵了”(罗8:9)。这里关键的一个字是“住”,是神的灵住在我们心中。根据圣经真理,我们知道一个属灵的人表现在:“能看透万事”(林前2:15);“顺从圣灵”(加5:16);“结出圣灵的果子”(加5:22);“明白真理”(约16:13);“得着能力”(徒1:8)等方面。
2、属灵与属世不是对立的,乃是统一的
上帝创造世界,创造万有。“地和其中所充满的,世界和住在其间的,都属耶和华”(诗24:1)。既然神看他所造的是美好的,那么一个属灵的基督徒也应当以同样的眼光来看待观察,认识神所造的物质世界,因这是天父的世界。属灵不是脱离世界,而是分别为圣,脱离世上的罪恶权势。耶稣向父祷告说:“我不求你叫他们离开世界,只求你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约17:15)。在圣经中有的经文也实在告诫我们不要爱世界(约一2:15),但我们读经一定要联系上下文,《约翰壹书》2章15节的下文是:“因为凡世界上的事,就象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如此看来,神要我们不要爱的世界,是专有所指,并非有的人所说的整个物质世界。所以,我们基督徒当面对时代适应时代,传时代信息,打破旧的传统观念,坚守圣经真理,与时俱进。
四、信心与行动(雅2:14-26)
在新约圣经中,罗马书重信,雅各书重行。有人认为二者予盾。古代教会,在新约圣经正典形成过程中,也有人认为雅各书是与罗书马唱反调,因而主张不要把雅各书列入正典。那么,信心与行为在基督教教义中,在基督徒的灵性生活中,各占什么地位?怎样才能把它们的位置摆平,各得其所?
1、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
在讲台上,有些传道人强调信心,说:“人是因信称义,赖恩得救,而不问行为如何”。雅各说:“我的弟兄们,若有人说自己有信心,却没有行为,有什么益处呢?……这样,信心若没有行为就是死的”(雅2:14-17)。信心是看不见的,它是人里面的事情,行为则是看得见的,是人里面信心的具体表现。一个自称有信心,却没有德行的人,那个信心就是死的,不真实的,不起作用的。保罗强调因信称义和雅各强调基督徒要有行为,并不予盾,二人从不同层面、角度教导,引领信徒要在信与行两方面荣耀神。当时接受耶稣基督福音的犹太人,好似一个个从牢狱中刚被释的人,他们为脱离律法的捆绑而欢呼激动,大有一番将往日失去自由的遗憾进行弥补、夺回的味道。其中有些人还误以为在基督的恩典里,彻底释放了、自由了,因此则不再受任何约束了。以至在生活中,也无需有节制了。对此,雅各给他们当头棒喝,斥责在道德行为上的错误,指出了基督教不单要求人相信,更要求人活出信仰。
2、真信心必借行为彰显
“行为”乃是测验一个人“信心”的标尺,要知信心,须看德行。我们绝不能说这个人有信心,那个人有行为,是各有长短。信心与行为是紧密不可分割的,二者一起产生,一起长大,一起前进,信心发展到什么地步,行为也会跟到什么地步;里头的信心处于什么光景,人外头的德行也会呈现什么光景。雅各用“亚伯拉罕献以撒”,“**喇合得救”和“身体与灵魂”三个实例来证明信心与行为密不可分的关系。由此可见,信与行不是对立、矛盾、排斥的,而是和谐、统一的。信使我们认识神、属于神、归入神,从而有了成圣的生活;而人有这生活,就必活出信的生活,即属神的生活,超世入世的生活,盐与光的生活,爱国爱教、荣神益人的生活。当这种信与行在我们身上同时体现时,正是我们听见后边有声音说:“这是正路,要行在其间”(赛30:21)。
经文:约9:1-11
这段经文记载耶稣医治了一个生来瞎眼的人,这人非常可怜——因他从未看见过阳光与色彩,但他的不幸并非因他本人或其父母犯罪而得的报应,依圣经所说乃是命运的乖孑(生来就是瞽者)。但主耶稣看见这人就怜悯他,且医治了他,使他得以重见天日。这神迹向我们见证了耶稣是全能的神,他能突破命运的捉弄。
一、耶稣能突破“命运”的限制(约9:11,38)
这生来瞎眼者不只蒙主医治“肉眼”,得以重见光明;且连“心灵的眼睛”也明亮认识了救主,灵魂得着拯救,真可说是因祸得福。
人生在世难免会遭遇不幸或疾病,但基督徒应信靠、仰望这位能突破命运限制的主。中国人的民族性是将生命中很多无可奈何、与生俱来、不可抗拒的事端或横祸,委之于命运,并以为这是无法挣脱与逃避的劫数,因而默默的忍受与承担,并自我解嘲说:“运气不好嘛!”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由耶稣所行的神迹可知,靠着主,命运是可以突破超越的。
伟大的音乐家FannyJ-Crosby是一位年少时就瞎眼的基督徒。依人看来,她的命运不好,然而在她那漫长黑暗的年日里,意志并不消沉,反而为主谱写八千多首的诗歌,其中如:荣耀归于真神、靠近十架、亲近主等教会名歌,皆出于她手之杰作。更由于她对主的依靠,神改变了她的命运,使她一生在音乐界的成就比眼明的音乐家更多、更大。
弟兄姊妹们!人生中有许多我们无法掌握的事物,似乎只能听凭命运的摆布,但别忘了!我们的主是能突破命运限制的神,因此不要向命运低头,只要你愿意投靠他,他的大能必要彰显在你身上,并帮助你突破那似乎限制你的“命运”。
二、“苦难”的来源
约9章1至3节这是福音书中所记载唯一生来就残障的事例,此人一定相当出名,门徒才会都认识他。他们看到他的时候就利用此机会请教耶稣一个哲学并神学的大问题——人为什么要受苦?犹太人习惯把犯罪和受苦联想在一起,且有因果关系,一个人受苦必然是因犯罪的结果。
1、自作自受论
在耶稣时代,有些犹太人相信生来就残障,即可能他出生前犯罪所带来的结果(灵魂在人出生前就已经存在——创25:22,诗51:5)
2、因果报应论
犹太人在旧约时代即有子女承袭父母的罪之思想,故若一个人生来就瞎眼,必是其父母犯罪的结果(出20:5,诗109:14;赛65:6-7)
3、彰显神荣耀论
耶稣不把犯罪与受苦连在一起讲,也不打算解释犯罪与受苦的关系。他认为人的受苦可以显出上帝的作为,也是显明上帝的恩典和荣耀的良机。
有爱心的人和没有爱心的人,对同一件事或同一个人,常会有完全不同的看法。当主耶稣看见这瞎子时就怜悯他,并要医治他以彰显神的荣耀;但门徒看到这个人时,不是想到他的可怜而同情他,立刻以批判的眼光去论断他。由门徒对耶稣的问话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是冷酷无情的,人与人之间也缺少爱和同情心,多少时候我们看见别人遭遇不幸,并不是先同情,而是先批评、讥诮,或在往坏方面作种种的猜测。愿当日门徒的论断作为今天你我的鉴戒!
三、把握现在——趁白日作主工
约9章4节——耶稣接着说:他和门徒必须趁着有机会的时候多做主工,上帝让人白天做工,晚上休息,故白天结束之际,就是停止工作之时。耶稣赶紧利用白日多做上帝的工作,因他知道被钉十字架的黑夜就要来临,那时就不能做工了。
其实,上帝给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有限制,因此,我们必须在此有限的时间里完成我们的工作。我们不应该把现在当做的事留在以后才做,因为以后你可能永远没有机会去做它了!基督徒的责任就是充分利用神所给的时间来服事上帝和同胞。因没有人能知他一生的岁月究竟有多少,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有些应做的事没有做,但到发现时已没有时间做了。耶稣明知那日是安息日(约9:14),医治这瞎子必会遭人攻击,但他仍在安息日行他所当行的。
四、一种特殊的神迹方法
约9章6节——你是否注意:耶稣医治这瞎子,不是由于他本人的请求,而是主自己要医治他,而且在此神迹中耶稣是用唾沫医治他。依人看来,用唾沫医病是奇怪,又使人厌恶,而且不卫生的。但在古时却是十分寻常的治疗方法,当时的人相信一个人的唾液,尤其是伟人的唾液是具有医疗功用的。
耶稣使用唾沫医病不只是顺应当时的习俗,更是要赢得病人的信心,因用唾沫医病是病人对医生的期望,他这样做可以取信于病人。耶稣并不是相信唾沫的功能,他乃是相信无论哪一个时代,一个病人能被治愈,药的本身和病人的信心是两个很重要的因素。
故此,我们当仰望主,我们就能“突破”命运的限制。
——(全书完)
基督教书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