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亚述的衰落
曾经不可一世的亚述帝国正摇摇欲坠。亚述的兴起始于公元前九世纪,(AshurnasirpalII,公元前884-859年)和撒缦以色三世(ShalmaneserIII,公元前859-824年)等国王的统治时期。这些国王一直攻打到亚兰的中部,但没能长久地控制住那些地方。撒缦以色曾论及他与亚兰联盟的战斗,以色列的亚哈伯王也参与了这一联盟。耶户曾向这位亚述国王进贡,他"有幸"出现在撒缦以色的黑色石碑上,脸朝地向后者深深鞠躬。
提革拉毗列色三世(在圣经中为Pul)以及他以后的亚述国王攻占了大片的土地。他们攻占了亚兰和巴勒斯坦,以及其他的许多地方,在那里发动了许多次战争。这些国王包括撒缦以色五世(公元前727-722年),他开始放逐撒玛利亚人;撒珥根二世(SargonII,公元前722-705年),他完成了放逐撒玛利亚人。西拿基立(Sennacherib,公元前704-681年),他进攻希西家,并声称"我把犹太人希西家像笼中的小鸟一样围困起来;以及以撒哈顿(Esarhaddon),他发动了几次对埃及的战争,攻占了三角洲地区以及古老的都城孟菲斯。
亚述帝国扩张的最后一个目标,即征服埃及,很快就破产了。以撒哈顿的儿子亚述巴尼拔(Ashurbanipal)继承了他的王位,他确实曾经包围了上埃及的都城第比斯;但是,在他的统治期间,进军埃及的军事行动很快就结束了,亚述帝国可能从此就开始衰落了。
II.巴比伦的兴起(公元前625-609年)
约西亚的祖父希西家曾款待过野心勃勃的迦勒底人米罗达巴拉但(MerodachBaladan)的使者(赛39章;王下20:12-19)。迦勒底人很早就定居在波斯湾的源头美索不达米南部(有关他们的最早的历史记载出现于公元初前后)。米罗达的部落住在BitYakin,因为他是迦勒底人,他最着名的后裔有拿波帕拉撒尔(Nabopolassar)和尼布甲尼撒。所以他创立的帝国及其语言被称作是迦勒底(语)(Chardilian)。然而亚述人所使用的外交语言(王下18:26)是亚兰文。这是位于底格里斯河东岸的某一与迦勒底人有一定关系的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迦勒底人显然不受巴比伦人的欢迎,但经过几十年与亚述之间持续的冲突,他们成功地划地称王。最后,由于亚述的逐渐衰落,拿波帕拉撒尔得以趁机独立,并开始进攻亚述。
曾受亚述统治的埃及人此时已经独立,他们发觉保护已衰落的亚述以抵御正在兴起的巴比伦对自己有利。西古提人(Scythians)因此支持亚述人,但由于某种原因(可能是掠夺财富的诱惑)他们被说服与玛代人和迦勒底人一起在公元前612年攻占了亚述的都城尼尼微。只有少部分亚述人得以逃脱,他们在哈兰(Haran)拥立Ashur-uballit为国王,他据守哈兰,等待巴比伦人的进攻。
公元前609年,拿波帕拉撒尔进攻亚述。亚述人显然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最终巴比伦人占领了哈兰。尼哥二世(NechoII)统治期间,埃及与亚述联合,但巴比伦及其同盟击败了他们。这些冲突必定又持续了五年,最终巴比伦人在迦基米施(Carchemish)击败了埃及人,牢牢地控制了亚兰。
约西亚王一直奉行他祖父的中立政策,他试图在米吉多(Megiddo)拦截尼哥(Necho),不让他进入亚述的领土。(钦定本,王下23:29记载尼哥上到幼发拉底河攻击亚述王。"攻击"的希伯来文为al,一般是指"抵御",但也可以指"毗邻"。这里的这个词的意思一定是"到……那一边",NASB)。结果约西亚被杀,他的儿子约哈斯接替他的王位。这件事发生在公元前609年。法老尼哥在约哈斯继位三个月之后就废黜并放逐了他,扶植他的哥哥约雅敬登基。但以理曾谈到,尼布甲尼撒在约雅敬作王的第三年攻占耶路撒冷城,并掳掠了其中的居民。耶25:1表明,尼布甲尼撒王元年正是约雅敬作王第四年。但因为当时流行的记载年代的方法不太明确,我们现在很难彻底搞清楚这些年代的问题,
约雅敬在投降尼布甲尼撒三年后(王下24:1)开始反叛。代下36:6记载了尼布甲尼撒给约雅敬带上锁链,把他带到巴比伦;这是尼布甲尼撒第一次掠夺耶路撒冷。他要么没有执行他要放逐以利亚的威胁,要么他把约雅敬带到巴比伦之后又把他送回了耶路撒冷,而前者的可能性更大,因为没有证据表明在约雅敬回到耶路撒冷之前曾有人代他执政。怀斯曼(D.J.Wiseman)认为,"作为一个被征服的、附属国的国王(代下36:6),约雅敬可能被要求亲自去巴比伦参加亚述庆祝胜利的典礼(代下36:6),这和以撒哈顿期间玛拿西(Manasseh)的情况一样(代下33:11)。"耶和华派遣当地的军队进攻约雅敬,惩罚他。尼布甲尼撒无疑是上帝的工具,被用来激励他们,因为约雅敬还不能自己料理事务。等到尼布甲尼撒打到耶路撒冷时,约雅敬已经去世,他刚继位的十八岁的儿子约雅斤向巴比伦投降。这发生在公元前597年。
西底家摄政十一年(尽管约雅斤被掳,他可能还被当作以色列王。他可能是被扣为人质,以确保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忠于巴比伦。)。他不听从耶利米的建议(耶27章),在公元前588年反叛巴比伦(王下25:1)。
《列王纪》记载了以未米罗达(Evil-Merodch,即EwalMarduk)在他继位十二月二十七日提升了被掳三十七年的约雅斤(王下25:27)。这一年是公元前560年。约雅斤被提升一事也在两块记载帝国行政事务的石碑中有记载。
巴比伦帝国的统治持续了不到一年。公元前539年,居鲁士进入巴比伦;他事实上没有遭到百姓的抵抗,因为他们已经不再拥戴拿波尼度王及其副手伯沙撒(Belshazzar)。波斯人对俘虏的政策比较宽容;公元前538年,波斯王发布谕令,允许战俘带着他们的神祗回到故乡。犹太人则被允许带着圣殿中的器具回耶路撒冷。
公元前七——六世纪的先知和当时的世界格局
http://localhost/shuku/showimg.php?140
耶利米比其他的先知们更为人熟知,因为《耶利米书》包括了许多自传性的章节,我们因此可以比《旧约》中的其他先知更多地了解他的个性、他的奋斗以及他如何委身于呼召他的上帝。
耶利米出身于耶路撒冷北面的亚拿突(Anathoth)村,是祭司希勒家(Hilkiah)的儿子。这一祭司家庭可能是亚比亚他(Abiathar)的子孙,他因为支持亚多尼雅而被所罗门赶回了老家亚拿突(王上2:26)。耶利米在被呼召的时候显然很年轻(1:6)。他的事工持续了四十年,从约西亚十三年一直到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被毁之后。
上面所描述的就是耶利米开展他的事工的历史处境。他在给西亚执政第十三年开始其事工,因此他也参与了早期的改期。约丁亚死后,耶利米的事工日益艰难,因为他不再得到国王的支持。尽管他早期的预言被证明是正确的,但当他试图使首领、祭司和百姓们转向上帝,劝说他们面对不可避免的现实,向尼布甲尼撒投降时,他仍受到粗暴的排斥。
圣经七十子译本的《耶利米书》比希伯来文的《耶利米书》要短八分之一,英语译本就是基于后者而翻译的。此外,两者在经文的编排方面也有所不同(如针对各国的预言的位置在两者中是不同的);昆兰残片所显示的经文又不同于七十子译本,因而人们推测,《旧约》希腊文译本的希伯来原文包括一篇前言(或题注)。但我们应该强调,这只是一种推测,因为我们所有证据只是一些残片(AQJer)。我认为,我们应该对这些不同之处进行文本考据的研究(有人想根据正典的发展史来解释这些问题,但对正典的研究只限于已经形成的书卷,而文本考据则是关注经文所发生的变化)。
要列出《耶利米书》的大纲并不容易,因为本书并不是按年代顺序编写的。因此,本书中的事件并不是按发生顺序排列的。可参考佩恩(J.B.Payne)对本书编排的分析。到耶利米最后的信息为止,他的信息形成了一个连续的整体。在三十几年中他于不同时间不同处境中的教训和宣讲被收集成这一最终的形式,表达了这样一个信息:犹大受到惩罚是她该得的;如果她在早些时候悔改,她就可能不受到惩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百姓的心越来越刚硬,被掳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事实了。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耶利米书》是对上帝的作为的辩护:上帝惩罚他的子民,然而这是为了使他们能得益处。从第1章耶利米被召到43章他的信息遭到排斥后百姓迁居到埃及,本书的观点逐步展开。
A.这些年代不详的预言和事件表明,犹大受到足够多的警告,要她悔改。
1:1-17:27
1.耶利米被召开始他的先知事工,并且被派向以色列传讲上帝给他的信息。1:1-19
从本书的记载我们可以了解一些有关耶利米的祖先的情况,以及他是在约西亚十三年(公元前627年)直到西底家十一年(公元前586年)期间宣讲预言的。我们也知道,他在耶路撒冷沦陷之后也宣讲预言,并被带到了埃及(1:1-3)。
上帝以其权能在耶利米出生以前就选召他估先知。耶利米感到自己太年轻,为此,上帝应许要与他同在。虽然上帝这样应许了他,耶利米仍遭受了巨大的苦难;然而在他的种种磨难中,上帝一直与他同在。
耶利米的信息在9-19节中有明确的记载。他要“施行拨出、拆毁、毁坏、倾覆,又要建立、栽植”。其中有四个否定性、两个肯定性的动作。这些动作在经文中将不断出现,值得我们特别注意(1:9-10)。
通过两个象征,上帝预言要惩罚犹大。第一个象征是杏树枝(Shked)。借助双关语,耶和华说:“我留意保守(shoked)我的话,使得成就。”第二个象征是朝向北方的烧开的锅。这表明上帝要召北方各国来攻击犹大。(1:11-16)
至此,上帝告诉耶利米要束上腰,开始宣讲预言。他将受到君王、首领、祭司和众百姓的反对,但上帝应许要保守他不受到他们的伤害(1:17-19)。
2.耶利米向悖离上帝的犹大呼吁,要她悔改革者2:1-37
上帝让犹大回想最初她在旷野中的经历,提醒她上帝对她是如此慈爱。以色列就像是应归于主耶和华的初熟的果子,凡干犯她吞吃她的都算为有罪(2:1-3)。
耶和华质问以色列,他到底做了什么使得他们不听从他的话。他指出,祭司们不再问“耶和华在哪里”,传讲律法的人也不认识他;官员们违背他;而先知们借助异教的神祗巴力说预言(2:4-8)。
耶和华再次与他们争辩。他让其他国家作证,到底有没有人像犹大悖离她的上帝一样悖离他们的神祗。犹大人不仅离弃了他这活水的泉源,更是为自己凿了池子(2:9-13)。
这里的“以色列”是指北国,在耶利米开始宣讲预言后不久,以色列就沦陷了(公元前722年)。“你”是指犹大,她曾在埃及的统治下受苦(这肯定是在约雅敬统治期间的某一时期,而不是约西亚时期)。犹大转向埃及和亚述(寻求他们的神祗),悖弃了他们的主耶和华(2:14-19)。
犹大的背叛在不愿服轭的牛的比喻中反映出来;他又被比作不结果子的葡萄园、无论如何也无法洗净的污秽的人、以及起性的野驴(2:20-25)。
上帝说,犹太人大应感到羞愧,因为她敬拜偶像。“羞愧”一词又有“尴尬、进退两难的困境”的含义,也就是说,偶像在犹大无助的时候不能帮助她。上帝说,如果犹大真的相信偶像能帮助她,那她就可以向这些偶像求助。当时在犹大境内有许许多多偶像,各犹太人大的城的数目一样多(2:26-28)。
上帝坚持要犹大人说明为什么他们与他争辩,他已责罚了他们,但他们并不以此为诫。众百姓本不应忘记他们的上帝,但他们却真的忘记了。他们的罪恶,在一个世纪以前为阿摩司、何西阿和以赛亚所谴责,但他们仍旧顽梗不化继续犯罪。经文的历史背景似乎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09年的亚述,当时约西亚正试图帮助亚述,但后者被巴比伦所击败。现在,犹大人想向埃及求援来抵御巴比伦(2:29-37)。
3.上帝向他**的妻子呼吁,要她悔改。3:1-4:4
NASB分析了第3章的文学结构,表明这章经文是由诗歌(1-5,11-14,19-23)和散文(6-10,15-18,24-25)组成的。有评论家坚持认为,这些散文部分属于后期的“申典”,加在耶利米诗体的宣讲之后。而汤普森(Thompson)认为,耶利米和莎士比亚一样,既能写散文,也能写诗。经文风格的不同表明,耶利米在不同时间传讲了这些段落的内容,后来他把这些内容编辑成为了一个连贯的篇章。本章的统一性表现在“离婚”(3:1,8)、“归回”或“回转”(3:1,1,7,7,10,12,14,14,19,22,22),以及称上帝为“父”(3:4,19)等观念中。
耶和华根据《申命记》中的律法,反对一个男人休妻之后以将她领回的作法(申4:1-4)。因为律法已经有了明确规定,所以耶和华在以色列犯**之后再把她领回的作法是否合适呢?“还可以归向我”这句话引起了许多争议。这是否像NASB中所暗示的,应把这经文理解为“你行**,你还可以归向我吗?”还是把这句话理解成一个命令,即,“(虽然如此)你不应归向我!”上帝肯定会使犹大归向他,从而显明他的恩典(参何1-3,赛50:1);但这只有在犹大真正地悔改的前提下,而不是本章中所描绘的表面的回应。如果犹大真的诚心悔改,上帝就会越过《申命记》中的律法,接纳犹大(3:1)。
耶利米谴责犹大在各个地方敬拜偶像。他们坐在路边,好像阿拉伯人一样。他们的行为导致了耶和华不再降下早雨(秋雨,十、十一月)和晚雨(春雨,三、四月)。虽然如此,犹大仍旧像**一样厚颜无耻,不感到羞愧。但是在他们遭受压力的时候,他们曾经呼叫上帝为“父”和“恩主”;他们也曾祈求他不要永远怀怒。但是,他们仍然放纵自己,行各样的恶行(3:2-5)。
耶和华将犹大和她的姐姐以色列相比较,认为以色列相比之下要好一些。他大声呼吁以色列要归回他,因为他满有恩慈。耶和华应许要带他们回锡安(3:6-14)。
宣告了以色列人归回锡安的应许之后,耶利米宣告了上帝要为以色列兴起牧者(参23章)。耶和华提到他要立的新约,这约不再需要约柜;他称耶路撒冷为“耶和华的宝座”;最后,他宣告犹大和以色列将和谐相处(3:15-18)。
耶利米继续用诗化的语言向以色列呼吁,这时以色列已经受到了上帝的惩罚,被外邦人所被掳。上帝愿意把以色列当作儿女安置在他所赐的肥美的土地上,但他们像背离丈夫的妻子一样离弃了耶和华。这样的行为的结果就是以色列被掳,因而“哭泣恳求”。“小山、大山”(其他国家)不能帮助他们,只有耶和华能拯救以色列。24-25节在BHS中被认作是诗体形式,而汤普森在NASB中认为,这两节经文为散文体。这些经文组成了一篇以色列的认罪文。有人坚持认为,这些经文是针对约西亚试图将改革推广到北部(王下23:15-20)。不管怎样,这反映了耶利米内心对北国的深深挂虑,以及他对北国与犹大重归于好的企盼(3:19-25)。
耶和华呼吁以色列归向他,他应许,亚伯拉罕的约带来的福份仍将赐予他们(列国要因以色列称自己为有福的)。对于犹大和耶路撒冷,耶和华呼吁他们悔改。通过撒种和割礼的比喻,耶和华催促他们悔改,这样耶和华就可能不向他们发怒。(4:1-4)
4.耶和华预言毁灭犹大。4:5-6:30
耶和华告诉犹大要进入坚固的城堡准备迎接战争,因为他要“使大毁灭从北方来到”(这当然是指巴比伦),犹大因而要成为废墟。那时,君王、首领、祭司和先知们都将感到震惊(4:5-9)。
耶利米在4:10中所说的话令人吃惊。他向上帝直接而尖锐的问话听起来像亵渎上帝,除非我们理解耶利米,知道他和上帝的关系是多么深切和紧密。他好几次都这样倾诉心中的焦虑。是谁说犹大会有平安?只有假先知才不顾耶利米的预言不断地传讲虚假的信息(6:14;23:16-17)“性命“(英语为Throat,即咽喉)的原文是Nepesh,通常是指“灵魂”(soul)和“生命”(life)。乌加里特文献(Ugaritic)证实了“性命”的这一意义(4:5-10)。
虽然假先知传讲虚假的信息,上帝仍预言要责罚犹大。这段话是以第一人称说出,但先知又加上了第三人称的话,说上帝的战车要像旋风一样降临攻击犹大(4:11-13)。
耶和华再次呼吁犹大悔改,并预言从北方来惩罚她所犯的罪(4:14-18)。
耶利米以“流泪的先知“着称,这些经文正好证明了这一点。耶利米为他的同胞遭受毁灭而伤痛;不管他的同胞怎样待他,他从未看到他们受苦而幸灾乐祸。在耶利米为同胞担忧时,上帝指明他的子民是多么愚蠢。这或许是上帝责备耶利米,告诉他犹大遭受这样的责罚是该得的(4:19-22)。
接着是耶利米一系列以“我观看“开头的叙述,向人展示被上帝惩罚的大地的景象。(4:23-26)。
耶和华回答道,他确实要毁灭犹大,但他又应许犹大不会被彻底毁灭。而且,上帝也不会减轻他的惩罚。犹大将被她所爱的鄙视,在痛苦中哭号(4:27-37)。
犹大遭到上帝惩罚的原因和所多玛、蛾摩拉一样。如果耶和华发现在耶路撒冷有一个人是真正虔信的,他就不会惩罚耶路撒冷。但是众百姓中没有一人愿意悔改(5:1-5)。
耶利米为百姓向耶和华求情。他说,这些贫穷的人不晓得耶和华的作为。他希望尊大的人(首领)会有所反应,但他们却不愿顺服耶和华。这样,上帝的惩罚就必然临到他们(5:4-6)。
耶和华声言,因为百姓拒绝悔改,仍旧崇拜偶像,所以他无法赦免他们(5:7-9)。
上帝说,那犯罪的枝子要从葡萄园中清除干净。以色列家和犹大家都撒谎,不承认上帝会因他们犯罪而惩罚他们。这样,当耶利米预言将有强大而残暴的国家来毁灭他们时,他的话就会像火一样。耶和华以补充说道,他的这要惩罚并不是最后的惩罚;百姓仍有得救的盼望,但这只能是在他们在外邦的土地而不是自己的土地上待奉外邦人之后(5:10-19)。
耶和华再次向人说话,他所说的在其他先知书中曾出现过:他是创造主,确定海洋的边界;降下雨露,设立节令等等;表明他是掌管万有的上帝。即使这样,以色列还是悖逆他,不愿意按公义生活,所以他们要受到惩罚。为了掩盖他们深重的罪恶,先知说假预言,祭司不敬畏上帝,而百姓也喜欢这样的事(5:20-31)。
号角的主题再次出现(参4:5以下)。耶和华再次预言北方的强国要来毁灭以色列:犹大要被夷为平地,牧人因此可以在那里放牧。耶路撒冷被围困是因为她一直犯罪,不愿离弃恶行(6:1-8)。
上帝借用摘葡萄的人的比喻告诉以色列,以色列余民将会被掳。6:7中的命令可能是针对耶利米的说的。上帝要他向剩下的人再次宣讲预言,以防漏掉一些人没有听到耶利米的宣讲。而耶利米向上帝抱怨道,已经没有剩下什么人听他的宣讲了。本段经文中的以色列泛指所有上帝的子民,不是单指北国以色列。耶利米在他宣讲上帝的信息遭到排斥后变得很消沉,他请求上帝惩罚众百姓。上帝对此的反反应穿插在耶利米的宣讲中。耶和华说,他将惩罚百姓,因为他们生活邪恶。假先知也要受到惩罚,因为他们在审判即将降临时仍宣告“平安了“(6:9-15)。
上帝大声呼吁百姓悔改,但他们不愿意。他设立守望者(先知),但他们不愿听从;他吹响号角,但他们不听,因此上帝要责罚他们。像阿摩司和以赛亚一样,耶利米指出,空洞的宗教礼仪无法让上帝喜悦;百姓的献祭不能让上帝悦纳(6:16-21)。
毁灭要从北方来临的凶信再次出现。这里的经文所描绘的性情残忍的国民可以指当时的许多民族,因为战争可能为所有有能力发动战争的国家所发动(6:22-26)。
这一部分的经文的结尾是上帝借用试验人或检验金属的人的比喻向耶利米说的话。耶利米的使命是要试验百姓的品性,看看他们如何回应上帝并且他要把金属和废渣分离开来(6:27-30)。
5.耶利米在圣殿门口的着名的宣讲。7:1-8:3
耶利米指责百姓虚伪的宗教行为,他们可能因为约西亚强令所有人敬拜上帝而假装敬虔。他们敬拜耶和华上帝又敬拜巴力和其他神祗。“耶利米不但得反对他们的罪恶,他还得反对他们的自以为义。”
a.犹大错误的信心7:1-7
这一散文体的宣讲使得解经者们争论它是否符合先知特有的宣讲信息的方式。但这有什么要紧呢?他们最多可以断定,在耶利米宣讲之后,他的信息被编辑(我认为是耶利米)成这种形式。百姓来到圣殿敬拜耶和华,耶利米教训他们,因为他们以为物质的圣殿(他们说,这些是耶和华的殿,是耶和华的殿,是耶和华的殿)能够使他们免遭上帝的责罚。然而,上帝告诉他们,只有悔改才能使他们免于受罚。
b.犹大行事虚伪7:8-16
耶和华说,犹大违背了十诫中的第八、六、七、九条诫命,尤其严重的是他们还违背了第一条诫命,而且还敢于来到圣殿自称耶和华已经拯救了犹大。他们应该到耶和华最初设立会幕的示罗去看看那里所发生的事。示罗显然是被非利士人所灭,约柜也被他们所缴获。如果示罗没有因会幕而免受上帝的怒责,耶路撒冷又怎能因为圣殿的存在而高枕无忧呢?上帝要因他们的罪而惩罚他们。
c.犹大敬拜偶像7:16-20
这一部分不是耶利米在圣殿门口的教训,这是因为百姓不愿听从上帝的话,并且敬拜偶像;上帝甚至不让耶利米为这些百姓祈求。耶和华让耶利米注意犹大人在耶路撒冷的街上所做的事:整个家庭都参与了崇敬天后的对天体的崇拜。汤普森的话可能会帮助我们理解这些事:在耶路撒冷在的城中,耶路撒冷的街道上,人们举行崇拜天后的仪式。这里指的是亚述-巴比伦的伊施他尔(Assyro-BabylonianAstarte,即Ishtar,参见4:17)。对伊施他尔以及其他美索不达米的神祗的崇拜在玛拿西(王下21;23:4-14)时期盛行于犹大各地。在美索不达米,这一女神被称作天后(QueenofHeaven,即sarratsame)或者天女(MistressofHeaven,即belitsame)。源于Elephantine的犹大聚居点的亚兰文纸莎草抄本表明,这一名称在公元前5世纪的埃及仍被使用。伊施他尔是代表天体的神祗,对她的崇拜一般在露天举行(19:13;32:29;参王下23:12,番1:5)。在美索不达米、迦南和埃及,她有不同的名称。可能伊施他尔被人与一些迦南的女神等同起来。
d.上帝论及他真正的启示7:21-28
上帝最初向以色列民讲话时,他给他们十诫,以色列民同意接受并遵行十诫。那时上帝并未提到礼仪――这是后来的事。所以犹大应该认识到,对于上帝真正所要求于人的――顺服来说,礼仪是次要的。但恰恰相反,他们从一开始就悖逆上帝。现在上帝告诉他们,他将不会听他们的祷告。
e.上帝最后一次预言责罚7:29-8:3
上帝告诉人要举哀,因为他要责罚他的子民。陀斐特(Tepheth)位于欣嫩子谷(ValleyofHinnom),犹大人在那里杀害儿童献祭。当上帝责罚犹大时,他要将那地方变为“杀戮谷”(valleyofslaughter)。尸体没有人掩埋,尸骨被人乱抛,这对于死者来说是极为羞辱的事。当上帝责罚犹大时,那些首领的尸骨被抛散在各处,到那时人们都宁愿死去也不愿再活下去。
6.耶和华通过一系列的“第一人称的论述指责犹大的罪恶。8:4-9:20
犹大的所有行为都违背自然规律。人跌倒后就会站起来;鹳知道季节的交替;等等。但以色列却不知道耶和华的法则(8:5-7)。
犹大自视聪明,但耶和华说,智慧人必因拒绝耶和华的话而羞愧。他们这样的行为必招致耶和华的责罚。人人贪得无厌,甚至先知和祭司也如此。他们只喊叫“平安了”,而事实上没有平安。所以,他们要被上帝惩罚(8:8-13)。
接着是为犹大而写的认罪文:我们应准备接受上帝的审判,因为我们得罪了耶和华(8:14-17)。
耶利米为犹大的百姓而悲伤,因为上帝的责罚要临到他们;他诉说自己的伤痛,甚至代替耶和华诉说他的责问。上帝将不怜悯众百姓(8:18-22)。
耶利米悲伤的诉说延续到第九章。他再次诉说出自己以及耶和华的悲伤。他希望自己能远离百姓犯罪的百姓。耶和华为百姓不认识他而感到伤痛(9:1-6)。
因为百姓的罪恶,上帝要像熔炼金属一样熬炼他们(参6:27-30)。然而他所看到的是百姓诡诈如同毒药;他不得不责罚他们的恶行(9:7-9)。
耶和华要对耶路撒冷施行可怕的毁灭。耶路撒冷及其周围的地方将变成一片荒凉。当人问起,这样的事何以发生?耶和华要回答他,因为耶和华责罚了他的子民(9:10-16)。
紧接着的经文戏剧性地展现了善唱哀歌的妇女被召来为耶路撒冷的毁灭而举哀(9:17-22)。
耶和华最后向“智慧人”发问。真正的智慧是认识并知道施行慈爱(hesed)、公平和公义的耶和华。这些是耶和华所喜悦的事。并且,耶和华在将来要审判以色列(受割礼的人)和外邦人(没有受割礼的人)。然而以色列确实是心里没有受割礼的(9:23-26)。
7.耶和华指出偶像崇拜是徒劳无益的。10:1-16
耶和华警告以色列不要效法列国的行为。他们不应和外邦人一样害怕天象。偶像只是些木头和石块;害怕这些东西是极其愚蠢的(10:1-5)。
耶利米颂扬至大配得人的敬畏的耶和华。和上帝相比,最智慧的人也会是愚昧的。他们随从没有生命的偶像,更加表明他们的愚昧。只有耶和华是真上帝,他以权能掌管列国(10:6-10)。
第11节是用亚兰文写成,在经文中间显得很突兀。大多数解经家认为这是一句注释。汤普森说:“这肯定是句人人皆知的话。虽然它是用亚兰文写成的,但这不一定能说明它是较晚的时候出现的,因为亚兰文在当时的西亚以及以色列周边的居民中通行。虽然如此,它可能是一个说亚兰文的人在后来的时候加上去的一个边注。这句话的意思无法和耶利米书的整体结构协调起来。”除了是注释,我们很难解释这句话为什么出现在这里。这节经文也出现在七十士译本和昆兰残片中。
耶利米再次诉说上帝的伟大。应该注意这段经文中“独一上帝“和“偶像“交替出现的叙述形式(偶像:1-5;上帝:6-7;偶像:8-9;上帝:10;上帝:12-13;偶像:14-15;上帝:16);同时应该注意,11节预言偶像的覆灭正好补充了最后两处有关上帝的经文。
8.耶利米形象地预告被掳。10:17-25
很难解释这部分经文和本章其他经文有什么关联。除非耶利米是在说预言,或者戏剧化地说明将要发生的事,否则经文是表明当时许多人被掳掠。所以,这可能和公元前597年约雅斤被俘有关。因而这些事不可能发生在约西亚在位期间;但这段经文太短,不足以独立成章。
耶路撒冷被围困,耶利米告诉百姓收拾行装,因为他们就要离开他们的故乡。然而他们背井离乡并不是偶然发生,而是上帝亲自将他们“甩”出去(10:17-18)。
接着,耶利米和百姓一样为他们的苦难而哭泣。耶利米从未对百姓遭受惩罚而幸灾乐祸。他把一切都归咎于愚昧的敌人(首领),指责他们没有寻求上帝;因此上帝的惩罚降临了(10:19-22)。
本章的最后,耶利米作了一个简单的见证。他承认人的罪恶;他看到上帝惩治人是必要的;但他祈求上帝减轻对他子民的惩罚,并惩罚那些毁灭犹大的国家(10:23-25)。
9.耶利米宣告上帝的约。11:1-17
这宣告强调耶和华带领以色列人出埃及时在何烈山上与他们所立的约。当时,上帝起誓要赐给他们流奶与蜜之地;上帝曾也以色列立过几个约(亚伯拉罕、西乃、巴勒斯坦之约),但这里所强调的约是记载在《出埃及记》20章开始的经文中。耶利米回答道:“耶和华啊,阿门!”(11:1-5)
上帝让耶利米在犹大各地宣告这些话。百姓应该知道,耶和华责罚以色列民是因为他们违背了与他所立的约。现在,那些不顺服他的人也将同样受到处罚(11:6-8)。
耶和华看到犹大正在密谋背叛他。他们违背他与他们先祖所立的约,和他们的先祖一样敬拜偶像。耶和华告诉他们,当他们遭遇灾难时他们可以向偶像求告;但那些偶像无法帮助他们。他们的偶像和他们的城市一样多。因为他们违背上帝的约,所以上帝要惩罚他们。这样,耶利米祈求上帝不要降灾给百姓是毫无意义的(11:9-14)。
以下的两节经文不易理解。它们是以诗体的形式出现,可能是耶利米其他时候的宣讲的内容。13节中提到了以色列的偶像,这里表明他们敬拜偶像,但同时也到圣殿敬拜上帝。耶和华曾称他们为青橄榄枝,现在上帝要烧毁他们这些无用的枝子(11:15-16)。
10.耶利米受到威胁,他向耶和华抱怨。11:17-12:6
耶和华指示耶利米,有人要杀害他。耶利米因为自己毫无保护、不知道别人密谋害他而悲伤。他呼吁上帝考察他的处境,报应他的敌人(11:17-20)。
耶和华告诉耶利米,是他亚拿突的同乡要密谋害他。因为他们反对耶利米,所以他应许要惩罚这些人(11:21-23)。
十二章中的诗歌表达了耶利米向上帝抱怨为何恶人享通,它因而被放在开头。他说,上帝栽培了恶人并使他们一切顺利。恶人虽然内心虚伪却能凡事顺利,而且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耶利米指出,上帝了解他,知道他对上帝的态度;他的敌人犯罪从而导致了全地都受责罚,所以耶和华应该惩罚他们(12:1-4)。耶和华却责备耶利米不忍耐。“你若与步行的人(假先知)同跑,尚且觉累,怎能与马克巴比伦人入侵)赛跑?”这里,“平安之地”和“约旦河边的丛林”形成对比。约旦河边的丛林是指每年河水泛滥后在河两岸形成的肥沃的土壤。两岸的小灌木十分茂盛,成为狮子极好的藏身地,因而是极危险的地方。耶和华接着告诉耶利米,他自己家里的人以奸诈待他,所以不管他们向他怎么说好话,也不要理睬他们。因为这些经文提到了耶利米里以及同村的人(11:21;12:6),所以这些情况肯定是在耶利米生前的同一时期发生的(12:5-6)。
11.耶和华为他不得不降下的灾难而悲伤。12:7-17
我们的视线自然而然地转向耶和华为他的百姓而发出的悲叹。他已撇弃了以色列,她将受到敌人的严厉的残害。敌人(10节)是指那些攻击以色列,将她夷为平地的外邦首领。经文没有说明这些事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有可能是指王下4:1-2所记载的,即在公元前597年尼布甲尼撒进攻耶路撒冷之前,耶和华使一群人攻击约雅敬,掠夺犹大(12:7-13)。
接着是一段散文体的经文,告诉人那些抢掠上帝子民的“牧人”必将受到同样的对待。上帝应许要将犹大人从被掳之地领回,并复兴那些掳掠犹大的外邦国家。这只可能是指将来外邦人归回耶和华的弥赛亚时代(12:14-17)。
12.耶和华用腰带的比喻和一句谚语,说明他所预言的对犹大的责罚。13:1-27
首先是腰带的比喻。耶和华告诉耶利米把腰带藏到伯拉河(Perath)。这河通常是指六、七百哩以外的幼发拉底河。耶利米可能去了幼发拉底河,或是到了一条各叫WadiFarah的溪边,或者他只是看见了一个异象。我倾向于第二种看法。腰带逐渐变坏,预表上帝毁灭他的子民。幼发拉底河,或者发音和这河相似的小溪表明上帝使他们被掳到巴比伦逐渐“变坏”(13:1-11)。
接着上帝引用了一句谚语:“各坛(jug、wineskin)都要盛满了酒”,也就是说,坛是用来装酒的。当百姓嘲讽地回答说:“我们岂不知道这话呢?”耶利米要对他们说:“你们必喝其中的酒,并且喝醉。”喝醉表明耶和华对他的子民的责罚。在第13节中,耶利米特别提到了那些统治阶层的人(13:12-14)。
接下来的经文论及犹太人被掳。因为这些经文是有关犹大王及其太后的被俘。尽管经文的时态可能是“预言性的完成时”,它仍可能是指公元前597年约雅斤的被俘。上帝为自作自受的百姓深深地感到伤痛,他的怜悯显而易见。但百姓遭受苦难是该得的,因为他们似乎完全不能停止犯罪(古实人/豹)(13:15-27)。
13.面对干旱和上帝惩罚,耶利米和百姓一起承受苦难。14:1-22
这部分经文(1-9节)和接下来的经文在时间上并不是先后相连的,因为假先知预言不会发生灾荒,只有平安(13节)。干旱发生了,随之而来的是饥荒。耶利米代表众百姓承认他的罪,大声祈求上帝的赦免和眷顾。上帝虽然没有听他的祈求,但他在百姓中间,并且能够拯救他们(14:1-9)。
耶和华告诉耶利米,不要为以色列祈求,因为他们罪孽深重,他要让他们自己承担所有的后果。耶利米为了百姓的缘故向上帝祈求:一切责任在于假先知,因为他们告诉百姓以色列有平安,并将会兴旺发达。耶和华回答道,假先知因为宣讲根本还会发生的事将受到惩罚;然而百姓也应对他们的行为负责,因而也将为他们所犯的罪而受到惩罚(14:10-16)。
和13:15之后的经文一样,紧接着的经文是指某次战争。百姓被屠杀、或遭受灾荒和瘟疫,先知和祭司被人掳掠。耶和华给耶利米的命令很有意思:他让耶利米告诉百姓的话就是他们要说的。众百姓呼求上帝,求问他是否完全撇弃了犹大。他们承认他们所犯的罪,祈求他纪念他的约。他们也表示他们要等候他施恩(14:17-22)。
14.耶利米宣告上帝的审判,又向上帝诉苦。15:1-21
耶和华告诉耶利米,既使有摩西和撒母耳两位代求者向他祈求,他仍要把百姓赶走。他们将要受到的惩罚有四样:死亡、刀剑、饥荒和被掳。将有四样害他们的东西:刀剑、恶狗、飞鸟和野兽。所有这一切都是因为希西家的儿子玛拿西犯罪,将犹大引入罪恶之中(15:5-9)。
耶和华沉痛地说到犹大将要遭受的惩罚,这惩罚极其严厉,以至于会使他们失去怜悯之心。没有人能想象他们那时的绝望(15:5-9)。
耶利米抱怨他为何出生,因为他成了一个到处与人争竞的人。这两个词是法律用语,意思是耶利米总是指责人。耶和华回答不很明确;他似乎是应许耶利米在他受到敌人攻击时保护他。耶和华后来的确这样做了(参耶39:11-14)(15:10-11)。
犹大想要抵抗敌人的进攻完全是徒劳的,耶和华的问题指明了这点:人岂能将铜与铁,就是北方的铁,折断呢?上帝的惩罚是不可阻止的(15:12-14)。
耶利米再次向上帝抱怨,祈求上帝报复他的敌人。尽管他遭受苦难,但他的事工还是给他带来喜悦,他有关吃上帝的话的那段叙述说明了这点。而且,虽然他的同胞对他不公,他也没有因他们受苦而幸灾乐祸(15:15-18)。
耶和华鼓励耶利米。耶利米肯定愿意归回(这是否暗示,耶利米曾一度离开?)。上帝要耶利米传讲他的话,但没有人会愿意听从。耶和华要保护他:百姓会粗暴地反对他,但他们无法胜过他(15:19-21)。
15.耶利米通过他的生活传达上帝责罚百姓的信息。16:1-21
上帝不让耶利米结婚,因为当上帝的责罚来临时,拖家带口的人将面临可怕的结局(16:1-4)。
耶利米也不得进入有人死去的家庭。这是因为上帝要惩罚人,夺去许多人的生命,并且没有人会为他们悲伤(16:5-7)。
耶利米也不能参加欢宴,因为上帝使犹大百姓不再有欢乐(16:8-9)。
百姓要为自己叫屈:我们有什么罪孽呢?耶利米告诉他们,因为他们的先祖犯罪,并且他们也同样犯罪。因此上帝要将他们赶出他们的家园(16:10-13)。
虽然上帝预言了惩罚,但他宣告他将来会把他的子民领回他们的故土。但他又说,他将召渔夫和猎人抓住陷在罪中的百姓,惩罚他们。最后的经文是和所有人相关:当人因看到上帝的伟大而放弃对偶像的崇拜时,上帝要接纳他们(16:14-21)。
16.本章包括好几种信息,可能是耶利米在不同的时候宣讲的。17:1-27
犹大的罪恶深深地印刻在他们心上,就像是用铁笔雕刻上去的一样无法抹掉。他们因此要被上帝所责罚(17:1-4)。
接下来是一首训诲诗,把依靠自己的人和依靠耶和华的人作了对比(17:5-8)。
9-18节是一首优美的诗歌,表达了耶利米对上帝的信靠,他祈求上帝保护他,使他免遭周围敌人的**(17:9-18)。
本章的结束部分有点不同寻常,因为在这里耶利米告诫百姓要遵守安息日。他不再用尖锐的话语指责他们徒有其表的礼仪。然而,耶利米可能是借用安息日这一件事来说明所有的问题。因为他们不守安息日,因此不荣耀上帝,从而他们是完全不荣耀上帝。
B.陶匠和陶器-从有机会悔改到必然被掳。18:1-23:40
18-20章组成了有关陶器的“三部曲”。18章表明上帝对他的子民的绝对主权――但他们仍有机会可以悔改;19章通过打碎瓦瓶表明惩罚百姓的必要性;20章描写了耶利米因为预言上帝的惩罚而受到**;21-23章指出:主要是首领们导致了上帝降下惩罚。
1.耶和华用窑匠的比喻表明他如何掌管犹太人,说明他们有机会悔改。(18:1-2)。
耶和华让耶利米到窑匠家去。可能有一大群人跟着耶利米,看他如何说明他的信息。窑匠正用转轮做一个器皿;当他发现所做的器皿有问题,就把它弄碎从新做一个(8:1-4)。
耶和华告诉耶利米,窑匠表明了他的权能。如果他预言要降灾或赐福给某个国家,他们他们改变了他们的态度,他就会改变他的旨意。这就是说,以色列应该认识到,是耶和华“造出”灾祸攻击他们。因此,他们应该悔改。“造出”原文是yatsar;;而窑匠的原文是yotser。前者也出现在创2:7中用来描述创造的过程。这些词语以及比喻是用来警告犹大要悔改。然而他却回答说,这是枉然!(18:5-12)
耶和华谴责犹大背离上帝是愚蠢的行为。他说,人无论怎样寻找,也找不出这样悖逆的百姓。他们远离古道,不再认识真理。所以上帝要责罚他们(18:13-17)。
18节直接说明了百姓耶利米的信息的反应。他们要一致认为,“祭司讲律法,智慧人设谋略,先知说预言,都不能断绝”,而耶利米就像是闹事的人一样处处与他们作对。这样,他们要想办法陷害他(18:18)。
因为他们的这种悖逆的态度,耶利米对反对他的人进行最尖锐的驳斥。他呼吁上帝报应他的敌人。耶利米通常并不是这样,他总是和他的同胞相认同;这可能是由于百姓一直拒绝他的信息,一直认为一切都平安并且因为他们遵守各样的礼仪,所以上帝不可能惩罚他们;他们的态度引起了耶利米强烈的情绪反应(18:19-27)。
2.有关惩罚犹大的信息(被打碎的瓦瓶――悔改的机会已经失去了)。19:1-15
上帝让耶利米向人说明他将要施行的对犹大百姓的惩罚。在18章中(可能是早在约雅敬时期)犹大仍有机会悔改。在19章中,这种机会已经没有了――只留下惩罚。其中的比喻包括以下几部分:窑匠的瓦瓶,几个长老和一些祭司中和长老,欣嫩子谷(ben-Hinnom),以及哈珥西(potsherd)门。在耶路撒冷旁边有三个山谷:东边是汲沦谷(Kidronvalley),中间是泰罗波恩(Tyropoean,做奶酪的人)谷;西边是欣嫩子谷。三个山谷都座落在这大卫之城的南边,并连在一起。山谷的希伯来原文是gai。所以西边的山谷有时被称作GaiHinnom(欣嫩子谷),或GaibeneHinnom(欣嫩的儿子之谷)。希腊文Gehenna就是从这个名字演化而来的。欣嫩子谷是臭名昭着的犹大人(包括亚哈斯王)焚烧他们的儿女献给摩洛(王下16:3;23:10;耶路撒冷9:4-5)的地方。这个地方因而成了邪恶和焚烧的象征。在新约时期,它象征永远的惩罚;耶稣曾这样引用过(太5:22)。
耶利米警告众人,耶和华要降下灾祸。这灾祸极其严重,听到这一宣告的人都必耳鸣(19:3)。
上帝之所以要惩罚他们,是因为他们敬拜偶像。他们离弃耶和华,使圣殿成为一个“外邦神的地方”;他们敬拜其他的神,“使这地方满了无辜人的血,以建立巴力的邱坛,好在火中焚烧他们的儿女,作为燔祭献给巴力”(19:4-5)。
耶和华借助一连串的双关语,宣告了他要施行的惩罚。山谷的名字不再是陀斐特或欣嫩子谷,而将是杀戮谷。陀斐特的意思不容易理解,它可能是指一个献燔祭的地方。耶和华接着宣告,他要使犹大和耶路撒冷的计谋落空;这就是说,他要阻止她的计划。耶利米所拿的瓦瓶的原文是baqbuq。这是一个形声词,词本身就是所发出的声音;在这里,就是倒空瓶子的声音。耶利米拿着瓦瓶(baqbup)说:“我要使犹大和耶路撒冷的计谋落空(baqpthi)”。在那里将发生可怕的屠杀;在城市被围困的时候,父母要吃他们的儿女的肉。这些事记载在王下6章中(19:6-9)。
耶利米打碎瓦瓶,以此来教导众人。打碎瓦瓶象征上帝将打破犹大。房屋将像陀斐特一样被**。约西亚曾破坏了陀斐特,以防止再有人把儿童当燔祭焚烧。这几节经文的确切含义不是很清楚。这是否是指他把那地方当作垃圾场,这样那里的垃圾一天到晚在燃烧,以致没有人愿意在那里献祭?不管怎样,在上帝降下灾祸之后,耶路撒冷城会像陀斐特一样(19:10-13)。
然后耶利米回到耶路撒冷,站在圣殿的院子中向百姓详细说明这一信息的内容(19:14-15)。
3.耶利米因为所传讲的信息而受到**。20:1-18
在耶利米宣讲完他的信息后,他被圣殿的总管音麦的儿子巴施户珥(PasshurbenImmer)扣押。52:24表明这巴施户珥的地位仅次于在祭司。他让人打了耶利米(40鞭,申25:3?)并把他用枷铐了起来。枷的原文的意思是翻转,这可能是说耶利米被人折磨(20:1-2)。
耶利米第二天被释放时对巴施户珥说,他的名字巴施户珥要被改为玛歌珥米撒毕(Magor-missabib),意思是“四面惊吓”;这可能是一个常见的词(6:25;19:3,4;46:5;47:29;哀2:22)。巴施户珥将和耶路撒冷城一样受到责罚;他将被掳到外邦,死在那里。这里我们看到了真假预言之间的激烈冲突(20:3-6)。
接下来的经文表现了耶利米对他自己被**在私下里的反应。他在公众面前的反应很勇敢,无人能比;私下里,他却感到痛苦。他说上帝使他成为先知是欺骗了他;他每天受人讥讽,因而感到痛苦,以至于他不再愿意奉耶和华的名宣讲。然而,上帝的话充满在他的心里,使他不能不讲(20:7-9)。
耶利米听说有人想要陷害他;他似乎暗示这人是玛玛歌珥米撒毕。但他仍相信耶和华像一位大能的勇士(原文为两个词,前一个词是指独裁者、暴君;后一个是指战士。这些词表现了上帝拯救的大能。),并且他歌颂上帝的拯救作为(20:10-13)。
紧接着的是耶利米诅咒自己出生的日子,这和《约伯记》的诗歌的顺序是一样的。基尔(Keil)坚持认为,人在心理上经历从13节到14节的变化是可能的,但很有可能耶利米是在另一时间写了这段经文,并把它加在这里表现他在受**时与上帝之间的
(20:14-18)。
4.耶和华斥责犹大的首领,说明他降灾的最大的一个原因。21:21-23:40
这一部分经文所记载的事件和信息完全不是按时间顺序编排的。经文在两个在位时间最长的王(约雅敬和西底家)之间来回穿插,又包括了有关约哈斯和约雅斤情况。这些信息表明,犹大被掳是无法避免的事;而正是那些败坏的首领使犹大落到这样的地步。此时,犹大不得不为她所犯的罪而接受惩罚。
这一系列的信息由耶利米的几次宣讲组成,包括他对犹大首领的谴责,以及将来必有遵行上帝旨意的首领的应许。这些信息分别用散文体或诗体的形式写成;此外,经文所表明的时间也说明它们是耶利米在一段时间内分别传讲的。
a.希西家在被巴比伦围困是求告耶和华。21:1-10
本章展现了犹大王朝的最后一位国王的情况。希西家是在他的侄儿约雅斤被掳到巴比伦后,在公元前597年被扶持上台的。那时他刚21岁,他执政一直到公元前586年。公元前588年他反叛巴比伦,尼布甲尼撒包围了耶路撒冷(王下4:18-25:3)。21章所记载的事就是发生在这个时候,即他执政的后期。
王派人让耶利米求问耶和华。这里所提到的巴施户珥和20章中的巴施户珥并不是同一个人(后者在38章中再次出现),但这常见的名字在论述中被用到。前一个巴施户珥不听上帝将要降灾的信息,而后者在上帝的这一预言应验过程中起了作用。王派的人请耶利米为耶路撒冷求问耶和华(toseekGod’smind,“寻求上帝的看法”)。他们希望上帝能为了使圣城脱离巴比伦而施行神迹(就像士6:13中基旬问耶和华的使者,他们列祖告诉他们的神迹在哪里)。十年以前,他们还有机会悔改,但巴施户珥拒绝了这个机会。现在,等待他们的只有惩罚(21:1-2)。
耶利米从实告诉人上帝对王的要求的回答。上帝将帮助犹大的敌人;他要攻击耶路撒冷。“伸出的手和大能的膀臂”是代表胜利的说法,上帝通常在论及他击打他的子民时使用这词。他最后预言要把王和百姓交到尼布甲尼撒的手中(21:3-7)。
接着上帝让百姓选择:要么他们可以向巴比伦投降从而活下去,要么他们准备抵抗巴比伦的进攻并最后被杀。上帝已经决意要毁灭耶路撒冷(21:8-10)。
b.针对政治及宗教首领的信息。21:11-23:40
耶利米传讲耶和华对犹大王室的谴责。这部分经文是以诗体的形式出现,因而可能是在另一个时间的宣讲,但它被放在这里是因为它所涉及的主题与前面的经文一样。耶和华警诫王室,要公正地对待百姓,以免上帝的震怒。“往山谷和平原盘石上的居民”是指耶路撒冷(21:11-14)。
这几章经文包括了对约西亚以后所有的王(除了西底家)的严厉谴责。约雅敬受到了耶利米的最激烈的谴责。在谴责了这些王的罪行之后,耶利米传讲了上帝的应许:上帝将要差遣弥赛亚,以公义治理世界。最后,耶利米讽刺了那些同为百姓的首领的假先知。无疑,这些信息是分别在这些王在世时传讲的;它们分别以散文体和诗体的形式写成,因涉及相似的主题而被收集在一起。
根据代上3:14-15,这些犹大王的先后顺序如下:
除了《历代志》,《圣经》其他地方没有记载约哈难的情况。他要么是很年轻时就死了,要么就是不太重要。约哈斯(沙龙)比约雅敬年轻,但由于某些原因他替代他的哥哥被立为王。在《历代志》的记载中,他是排行第四,这是因为他和西底家同母异父。他应该是比西底家年长,因而能一直当政到公元前609年。
第一部分经文不是针对某一具体的国王,这部分可能是耶利米在约雅敬当政早期所宣讲的,即在他暴露出不敬畏上帝的态度以前。不管怎样,作为国王,他是应该公正地对待他的臣民,尤其是那些弱者。上帝应许犹大人,如果他们遵行公平和公义,王的王位就必稳固;但如果不这样,圣殿就将被毁。24-29章记载了犹大诸王没有遵行上帝的话所导致的后果――犹大被掳掠(22:1-5)。
第二部分同样也不是针对某一具体的王,但其中的言辞激烈。尽管大卫的后裔在上帝的计划中有特殊的地位,上帝仍会因为他们背离上帝的约以及敬拜偶像而废弃他们,责罚他们(22:6-9)。
第三部分开始针对具体的人,有可能是写于公元前609年,就在约哈斯被废、被带到埃及之后。在本章中“死人”是指约西亚,“离家出走的人”是指约哈斯。接着耶利米宣告了令人忧伤的预言:沙龙将永远不能回到故土。沙龙(Shallum)一词与报应、回报有关。如果是Shelemiah,其意思就是“耶和华回报”(煲义)。从《历代志》可以知道,沙龙是约哈斯的本名,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会出现在这里。另一方面,耶利米可能借用他的名字讽刺“他提到了他将得的”(22:10-12)。
针对约雅敬的信息篇幅最长,是诗体的形式,言辞尖锐。为了向埃及进贡,约雅敬在国内加重了税赋以至民不聊生;他显然还不顾百姓的困苦修建新的宫殿,并用香柏木作护墙板。他的父亲作为他应当效法榜样被提出来(15节);他被告知他将悲惨地死去(22:13-23)。
最后一部分是针对约雅敬的小儿子约雅斤,他在位三个月――他有足够的时间向尼布甲尼撒投降。其中的第一段是散文体,是在被掳之前写成的。这里,上帝把他比作是带印的戒指(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它虽然贵重,上帝仍要抛弃它。他和太后要被赶到其他国家,并且要死在那里。第二段经文是诗体形式,在被掳后写成。约雅斤(哥尼雅)是受人轻看、破碎的器皿。“上帝要写明这人算为无子”,但这不是说他将没有儿女(我们知道他有),而是指他的后裔没有一个会作王(22:28-30)。
以色列的牧人在23章中受到谴责。羊和牧人的比喻在《旧约》中很常见,当然这在《新约》也一样:基督是好牧人。牧人受到指责,因为他们不履行他们的职责,他们因而要受到惩罚。同时,上帝应许要召聚他的羊群,带他们到草场(家乡),并且要兴起好牧人来(23:1-4)。
以色列从被掳之地归回以及兴起好牧人的应许引出了紧接着的诗体形式的经文。上帝应许要兴起“苗裔”(Branch)。从耶西的本发出的“枝条”(shoot)的观念最初出现在《以赛亚书》(11章),赛53章描绘了出于干地的根。在被掳后时期,这一观念在《撒迦利亚书》中(3,6章)得到发展,希伯来圣经(Targum)甚至直接把它翻译成弥赛亚。这“苗裔”将实行这部分经文所描绘的所有理想的王的行为。这样,他将被称作“耶和华我们的义”(Yahweh,ourrighteousness);这显然是运用西底家这名字的双关语(耶和华是公义的)。与本文相似的一段经文出现在33:16中(23:5-6)。
以色列将来的复兴极为荣耀,以至以色列人出埃及也显得不再重要。他们将不再口称“领我们出埃及的耶和华”,而要说“领我们出北方之地的耶和华”(23:7-8)。
在谈到因为假先知和祭司的罪而导致的灾难时,耶利米把自己的感受融进了上帝的感受中。上帝预言要责罚假先知和祭司(23:9-12)。
耶和华对比犹大的先知和撒玛利亚的先知,其含义显而易见:巴力的假先知将北国引入岐途,使他们遭受掳掠;犹大也会如此。假先知的罪恶深重,必然招致上帝的惩罚(23:13-15)。
假先知的信息可以从对他们平安与亨通的宣讲的谴责中看出来。这些先知不知道上帝的旨意:他已发生旋风,不再收回。而且,上帝离人很近,不是遥不可及;没有人能躲过他(23:16-24)。
耶和华谴责得梦的先知,他们的梦如同糠秕(与麦子相对)一样毫无价值。上帝因此要攻击这些先知(23:25-32)。
他告诉耶利米,当他被人问及“耶和华有什么默示呢?”时,他就应回答他们,没有默示(什么默示啊?)。耶和华要说,“我要撇弃你们。”先知和众百姓要被耶和华所撇弃(23:33-40)。
这部分从大卫的家族开始,谴责约哈斯、约雅敬、和约雅斤,最后斥责宗教领袖,特别是先知们。在所有这些否定性的经文都是有关弥赛亚的奇妙预言。
C.向亚述投降的必要性的信息。24:1-29:32
1.公元前597年,耶哥尼雅被俘,耶利米以好、坏无花果的比喻传讲信息。24:1-10
耶利米看到无花果的异象是放在圣殿前的两筐无花果。一筐是极好的,另一筐是极坏的无花果(24:1-3)。
一筐好的无花果代表被掳。耶利米说,那些被带到巴比伦的人比那些留下来的人的境况要好,因为上帝将来要把他们领回故土,与他们建立美好的属灵关系(注意,“他们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他们的神”)(24:4-7)。
而一筐坏的无花果代表那些留在城里的和那些逃往埃及(以免被巴比伦所俘虏)的人。他们将遭受刀剑、饥荒和瘟疫。“无花果”的信息的目的是要告诉人,犹大被掳是上帝为其子民所安排的。事实上,这一安排的实现将会有好的结果,尽管在短期内它带给人痛苦。本章应和23:39-40连起来理解(24:8-10)。
耶利米的信息遭人蔑视是不足为奇的。犹大被巴比伦所掳在人看来是可怕的,甚至有先知预言两年内犹大人要回到故土。相反,耶利米告诉众人,到巴比伦比留在耶路撒冷强,并预言要被摧毁。
2.耶利米预言犹大被掳七十年。这是在约雅敬四年,即尼布甲尼撒六年。25:1-38
这段经文的时间很重要。法老尼哥在公元前609年扶植约雅敬继位。现在,尼布甲尼撒迫使约雅敬臣服于他的统治。这发生在尼布甲尼撒元年(公元前605年),即约雅敬四年;但以理记载为约雅敬三年(25:1-2)。
耶利米的信息是说:他已经向犹大人传讲预言达二十三年之久;上帝不断地差遣先知向他们说预言,但他们置若罔闻。25章被放在这里,似乎是为了用来加强24章的信息,即,将来临到的灾祸是耶和华所降下的,要惩罚他们的悖逆(25:3-7)。
犹大的悖逆表现为偶像崇拜,其后果是上帝使尼布甲尼撒(注意9节中“我的仆人”一词)攻打耶路撒冷,掳走其中的居民长达70年之久(25:8-11)。
接着,耶和华应许在七十年之后他要拯救犹大。巴比伦人也将因为虐待上帝的子民而受到应有的惩罚(25:12-14)。
喝忿怒的酒是一个常用的比喻,耶利米借此告诉周围的国家,上帝要像惩罚犹大要惩罚他们:埃及、杂族的人民、乌斯、非利士、以东、摩押、亚扪、推罗、西顿、诸海岛、底但、提玛、布斯、阿拉伯、(旷野中)杂族的人民、心利、以拦、玛代、北方和地上所有人。最后示沙克也要喝这杯。这最后一个名字被称作“athbash”,也可把字母倒过来(a=t[a=z],b=sh[b=y],这样sh=b,sh=b,ch=l或Babel)。大家会感到奇怪,各国的使者是否真的可能会集于耶路撒冷,接受耶利米给他们的酒?但如果他们拒绝,耶利米将告诉他们,不管他们接受与否,他们都必喝这酒(25:15-29)。(有关70年的附注:
这一预言(在29章重复出现)对于研究《旧约》极为重要。以下的假设是分析这一预言的基础,但其中有不少问题有待解决。在迦基米施战役和尼布甲尼撒撤兵回巴比伦登基之间,耶路撒冷可能已经被迫臣服尼布甲尼撒(预先被称为“主”)。许多俘虏,其中包括但以理被带到巴比伦。我们很难确定70年这段时间是在哪一年结束的。公元前605年,(第一次进攻和被掳)到539年报巴比伦被灭只有65年。因为70年的结束和犹太人的归回有关(29:10),其结果可能是公元前536年,那年所罗巴伯回到耶路撒冷建立圣殿的地基。或许我们应该以360天为一年,就像《但以理书》中的计算方法一样。但不管怎样变化,“七十年”是始于公元前605年的第一次被掳,终于公元前538年犹太人归回故土和/或者公元前536年兴建第二圣殿。
《撒迦利亚书》七章表明,犹太人为被毁的圣殿而禁食七二年。当这一切快结束时(公元前516年),他们询问是否停止禁食。对于撒迦利亚那时候的犹太人来说,上帝对圣殿所必的震怒延续了七十年,并且似乎还将继续。这些经文可能和耶利米的预言没有关系:这可能只表明,众人公元前586年就开始为圣殿而禁食,即总共七十年。
王下36:21表明犹大被掳的原因之一,是没有遵行土地安息年的规定(参见申36:33-35)。这样,被掳一年就代表没有遵守安息年的七年时间。因此,共有490年土地没有得到休耕。
但以理(9:1以下)读到有关耶利米的书,发现从他公元前605年被掳起已经有七十年了,这样,对于但以理为以色列向上帝祈求、认罪我们就不会感到太奇怪。他因此看到有关以色列的未来的异象,其中是以七年或heptad来计算年代。正如被掳七十年是代表490年的悖逆,这也是代表将来490年,期间上帝要实施他为以色列所计划的事。
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605年<―――>公元前538/6年,445年――>
(490年土地没有休耕)——(被掳70年)——(为以色列定下的490年)
参见特劳斯(Wm.A.Troth):《70年被掳的结束问题》(神学硕士论文集,达拉斯神学院)。)
上帝对各国所发的震怒被描绘为上帝“从高天吼叫,与列国相争”;他要重重地惩罚各国。最后,耶和华借用狮子的比喻,斥责群羊的牧人(君王和官员),预言毁灭他们(25:30-38)。
3.耶利米再次在圣殿宣讲,几乎被害。26:1-24
这一信息是在约雅敬当政初期宣讲的,在他向巴比伦投降之前。布赖特说,这是针对约雅敬执政前的时期,即公元前609年9月到公元前608年4月的比较委婉的信息。
我们不太知道作者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把本章放在这里。可能像25章一样,这是为了说明从公元前609年开始,耶利米的信息一直受到恶意的排斥。这样,因为王和百姓强硬地拒绝接受要他们悔改的信息,发生在公元前586年的灾祸是不可避免的。这里所记载的宣讲是七章中的宣讲的缩写:众人不顺服上帝,从而导致圣殿像示罗一样,圣城被咒诅(就是“愿你如耶路撒冷”之类的话)(26:2-9)。
因为耶利米传讲不利于耶路撒冷城的预言,祭司、先知和众百姓企图处死他,但几个长老站出来干预,调解冲突。耶利米为自己的事工向长老辩护,并呼吁众人悔改;他愿意任由他们处理,但同时警告他们,他们必须为此向上帝负责(26:10-15)。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一些首领站在耶利米一边反对祭司和先知。他们举例说,当弥迦预言耶路撒冷将被毁时,希西家愿意听取弥迦的预言(26:16-19)。
有人把接下来的部分当作是首领为耶利米辩护的延续,但它更像是另一个约雅敬傲慢地反对上帝的先知的例证,它在这里是起到突出众人悖逆上帝的效果。乌利亚的预言和耶利米的相似,他被人杀害,而耶利米得到保护免于一死。这就是上帝的作为(26:20-24)!
4.耶利米以轭为象征,预言犹大臣服于巴比伦。27:1-28:17
西底家执政早期,许多国家就开始密谋反抗巴比伦。当耶利米宣讲这一信息时,有来自各国的许多使者正聚集在耶路撒冷和西底家协商。这里的象征是耶利米在脖子上戴上轭和绳子(27:1-2)。
根据传达给各国(以东、摩押、亚扪、推罗、西顿)的信息,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耶利米的神学思想,即上帝使用巴比伦来完成他的旨意。人们首先应该认识到上帝的权能(5节),其次是他有权把世界交由他拣选的人来管理(6节)。尼布甲尼撒是耶和华的仆人。这些国家拒绝臣服于巴比伦,他们要受耶和华的责罚。他们也不应听从他们的宗教领袖的话,因为正是这些人导致了他们的被掳(27:3-11)。
耶利米亲自劝说年轻的西底家王、祭司和众百姓。他告诉他们,尼布甲尼撒第一次掠夺留下来的圣殿中的器皿最终将被带到巴比伦。他们也要留在巴比伦,直到耶和华凭其恩典把他们领回耶路撒冷(27:12-22)。
接下来的是真假先知之间的一次重要冲突。基遍人哈拿尼雅自称是先知。他在圣殿中向一大群人说,在二年之内,圣殿的器皿、耶哥尼雅和所有被掳的人都要回到耶路撒冷;而且上帝要折断巴比伦王的轭(耶利米象征性地背着的轭)(28:1-4)。
耶利米的反应表现出他多少有点被迷惑住了。他对哈拿尼雅所说的预言说“阿们”。但他同时提醒哈拿尼雅,只有预言的应验才能证明预言的真假。哈拿尼雅就把耶利米背着的轭折断,又重复说了一遍二年内尼布甲尼撒被击败的预言(28:5-11)。
耶和华打发耶利米回去告诉哈拿尼雅,因为他已经让尼布甲尼撒来统管世界,折断的木轭将会变成铁轭。接着耶利米指出哈拿尼雅是假先知;他预言哈拿尼雅当年就要死去,证明他才是真正的先知。那年七月,哈拿尼雅果真死了(28:12-17)。
5.耶利米写信告诉被掳的犹太人准备长期定居,强调他所宣讲的,即上帝通过巴比伦施行审判的信息。29:1-32
耶利米通过外交邮件寄信给住在巴比伦的被掳犹太人的首领(长老、祭司、先知和众百姓)。西底家曾派沙番的儿子以利亚萨送信给巴比伦王(29:1-3)。
信的大致意思是,耶利米劝他们定居下来,建造房屋、嫁娶成家、为所在的城市祈求平安;如果有先知告诉他们不要定居下来,就不要受他们的欺骗(29:4-8)。
耶利米又在信中报告了好消息:被掳的时间会很长,但只是七十年;在这之后,按耶和华美善的计划是要领他们归回,在他与他的子民这之间重建和谐的关系(29:9-14)。
本章收集了不止一封信的内容以及对这些信的回复。耶利米和被掳的犹太人有过几次通信:1-23节是其中第一封信,24-32是示玛雅的回复;第二封信引用了示玛雅的话,并说明了人们对耶利米的信的反应(29:15-32)。
巴比伦的先知。这些先知显然又在预言被掳的人很快就会归回故土,因为耶利米说,那些留下来的人要比已经被掳的人遭受更严重的苦难(29:15-20)。
哥赖雅的儿子亚哈和玛西雅的儿子西底家。这两个是说假预言的先知。他们要被抓去送到巴比伦王那里被火烧死(哥赖雅,Kolaiah,发音和烤麦子相似;“[在火中]烧”的发音也与此相似)。他们所犯的罪有两方面:他们说假预言,犯**。怀斯曼分析了发生在公元前595年前后的一次反对尼布甲尼撒的叛乱,说,“有证据表明,一些在巴比伦的犹大战俘参与了这些事。因为尼布甲尼撒把哥赖雅的儿子亚哈(AhabbenKolaiyah)和玛西雅的儿子西底家(ZedekiahbenMaaseyah)用火刑处死。这两个预言犹大人被掳不会超过两年,而不是耶利米所预言的七十年”(29:21-23)。
尼希兰人示玛雅。尼希兰(Nehelamite)的意思是“做梦的人”,可能他们自称从梦中得到启示(参23:25)。示玛雅写信给西番雅的信是回复本章第一部分的那封信。他催促西番雅把耶利米关押起来,因为他的话使人消沉丧志。西番雅把信念给耶利米听(他们是否因此感到可笑),耶利米然后写信给所有被掳的人,驳斥示玛雅的预言,并预言示玛雅将没有后裔(29:24-32)。
D.耶利米传讲一些有关以色列未来的盼望的信息(安慰之书)。30:1-33:26
1-3节似乎是有关盼望部分的开头。耶利米的信息中包括了令人绝望的预言(包括29章中被掳七十年的预言)。现在,犹大开始关注其未来。她确实因为犯罪而受苦,但耶和华不会忘记与她所立的约。本书前面提到的弥赛亚的主题在《旧约》中的几个优美的预言中都有较详细地论述(30:1-3)。
在以色列得蒙上帝最终的赐福以前,她必须忍受痛苦。“雅各遭难的时候”应是指以色列遭受苦难的日子;而上帝已经应许要拯救他们脱离这些苦难。当拯救开始时,他们所负的轭要被折断。他们要侍奉耶和华他们的上帝以及他们的王大卫。这是指千禧年的时候。大卫真的会在千禧年作王吗(参结37:25)?我相信这里的大卫是指他所预表的弥赛亚(30:4-9)。
接下来的信息(诗体)使人想起以赛亚的“仆人之歌”。这是上帝在以色列受责罚之后复兴以色列的应许。责罚是必要的,因为“她的损伤无法医治”。(30:9-17)。
随后是一首优美的有关以色列复兴的诗歌,描绘了圣城的重建。此外,他们的首领将成为他们中的一员,一起亲近上帝。他们要“作我的子民,我要作他们的上帝”(30:18-24)。
盼望的信息继续描绘了上帝永远的爱。在说到重建以色列时,上帝借用了耶利米的呼吁“起来吧,我们可以上锡安,到耶和华我们的上帝那里去。”(31:1-6)
涉及以色列的经文可能是在耶利米事工早期、约西亚向北扩展他的势力时对北国所传讲的信息,其中特别讲到了以色列回到故土重建北国。这将是何等奇妙伟大的事!这不像是现代的“锡安主义”运动,只有少数犹太人回到以色列。这是全世界的犹太人的归回,准备迎接千禧年的来到(31:7-9)。
耶和华召各国和海岛来见证他复兴以色列、使她重得欢乐和满足的奇妙作为(31:10-14)。
这一田园景观被打断,耶和华提醒他们在复兴以前他们要经历苦难。拉结为她在掳掠中死去的儿女哭泣(马太借用这一经文描绘希律屠杀婴儿后以色列人的痛苦景象);上帝为他子民的痛苦而伤心(31:15-20)。
接着是一系列放在一起的有关以色列的归回的信息。“女子护卫男子”是最难理解的一节经文。这似乎是一句谚语,表示某件异乎寻常的事(“耶和华在地上造了一件新事”);可能是指以色列(女子)将回转拥抱耶和华(男子),即她悔改了。另外,经文又简略地谈及了犹大的复兴(31:21-26)。
在《旧约》中,唯一提到《新约》的地方就是这段经文。上帝再次应许复兴以色列,但他指出,他要和以色列立一新约,这要使她发生内在的转变。这约将和西乃之约不同,那时,他们都清楚地认识耶和华,以至不需要人再教导他们;他们的罪要被赦免。这一段经文预先指明了本章的内容,被全部引用在来8章中。基督在各各他山上所成就的是上帝的新约和教会的基础,是复兴以色列的新的约的基础(31:27-34)。
上帝以天空中的天体相比,说明他对以色列的信实。如果宇宙中不变的规律不再存在,那他可能抛弃以色列;但因为这样的的事不可能发生,他更不可能抛弃他的子民(31:35-38)。
上帝列举了耶路撒冷城的具体特点,应许要复兴和保守以色列。
对耶路撒冷的围困快要结束;一切似乎不可挽回,从人的角度来看的确这样。耶利米因为发表“煽动性的观点”而遭到囚禁。他曾预言耶路撒冷要沦陷,西底家被掳到巴比伦以及抵抗巴比伦是毫无意义的(32:1-5)。
耶和华告诉耶利米等待他叔叔要他赎买土地的不寻常的要求。上帝安排这一插曲的目的是让百姓不至绝望。这一赎买土地的行动是根据未25:25中有关对贫穷的亲戚的义务的规定。哈拿蔑请耶利米买下他在家乡亚拿突的地产。这是一项极其糟糕的投资:那里已被巴比伦人包围;所有人的土地马上就不是属于自己的了;一切都将一文不值。尽管如此,哈拿蔑还让耶利米买他的地。但因为耶利米知道这是出于耶和华,他就买下了那块地。他找了见证人,写好契约,付了十七舍客勒银子,并且让巴录把契约放在瓦器里以便保存。其中的关键经文是“将来在这地必有人再买房屋、田地和葡萄园”(32:6-15)。
耶利米按照希伯来人一般的祈祷方式为以色列向上帝代求:赞美上帝的伟大、恩慈、公义和他拯救以色列,最后承认百姓的罪。“在你没有难成的事”也曾出现在创18:14。耶利米相信上帝能够拯救他的子民。并且,他请求上帝赐下他曾经向人所施行的慈爱、回想他的公义和救赎。同时,他承认以色列没有顺服上帝。在他祷告的最后,他向上帝说明早已是事实的事:牧人筑垒进攻耶路撒冷,上帝所说的话都成就了。但使耶利米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上帝要他在这种毫无希望的时候买那块地(32:16-23)。
上帝反问耶利米(回应耶利米引用的创18:14),指出以色列不断地犯罪,背离他。然而,尽管以色列因为她自己犯罪违背耶和华必须受到惩罚,他仍为以色列预备了美好的未来。上帝要把他们从世界各地召聚起来,“他们要作他的子民,他要作他们的上帝。”上帝要与他们立永远的约,他们将心存敬畏(参31:32)。最终,当上帝复兴以色列时,“在这境内必有人置买田地”(32:24-44)。
在被围期间耶利米遭囚禁的时候,上帝鼓励他。上帝再次提醒耶利米,他掌管着万有。他造大地,作成并设立大地。这段话表明,无论环境怎样恶劣,人可以相信上帝会成就他的旨意。他然后告诉耶利米要向他祈告,这样他就会指示耶利米又大又难成的事。“难成”(mighty)通常是指坚固的城垒(如书14:12),在这里,这是指难以实现的想法。上帝要让耶利米看到他的信实(33:1-3)。
在那种形势下,一切似乎都没有希望了。迦勒底人正在进攻以色列,他们带来了上帝的惩罚,众百姓都在等死。虽然人们明显没有任何指望了,上帝还是应许复兴犹大,使以色列人重享福乐。“建立”(重建,rebuild)一词再次出现。上帝也以同样的语言应许要洁净赦免他们。并且各国都要见证上帝的恩典(33:4-9)。
耶和华又宣告了一系列的信息,涉及重建耶路撒冷城和犹大。有关以色列的复兴已包括在其他的章节中,所以没有出现在这里。经文强调耶路撒冷是因为她已经危在旦夕。这一应许是特别指耶路撒冷,其中在23:6是专门指弥赛亚的“耶和华我们的义”也被用来称呼她。耶路撒冷在本章中被这样称呼,是因为耶路撒冷是“公义的枝子”所带来的公义的接受者。在这里大卫的约显得尤其突出(33:10-18)。
上帝应许耶利米,这应许和31章中的类似。由于上帝设立的自然规律不能废除,大卫的子孙也不能被废弃。尽管大卫的后裔没有一直作王,但上帝应许他的后裔不会断绝(33:19-22)。
最后的结束语和前面的经文一样:二族(以色列和犹大)显然已遭毁灭。然而,耶和华他不会弃绝大卫的后裔和雅各的后裔(33:23-26)。
E.说明灾难的来由事件。34:1-38:28
1.耶路撒冷被围时发生的两件事:给西底家的话,以及虐待奴隶(违约不顺服的行为)(34:1-22)。
当尼布甲尼撒围困耶路撒冷以及拉吉和亚加时,耶利米向西底家传达耶和华的话。耶和华应许西底家:尽管他将被俘,但他不会被杀(34:1-7)。
第二个信息是针对耶路撒冷城中的人不按律法(出21:2)释放奴隶的伪善作法。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取悦于耶和华;他们似乎真的取悦了上帝,因为巴比伦在埃及军队的干预下撤退时(参37:11)。然而当威胁消除之后,首领们感到可以为所欲为,就又强迫原来的奴隶回来。耶利米谴责他们的这种自私行为,预言他们要得到他们拒绝给予奴隶的“自由”。这“自由”将是刀剑、饥荒和瘟疫。并且,已经撤退的巴比伦人会卷土重来,围困耶路撒冷,最后毁灭犹大(34:8-22)。
2.耶利米用利甲族的例子告诉犹大,她本应顺服上帝。35:1-19
本章所记载的事发生在约雅敬当政后期。王下24:1-2告诉我们,约雅敬于公元前602/1年反抗巴比伦。尼布甲尼撒因为不能直接干预,就派亚兰等部落的军队袭击犹大。利甲族的军队也因同样的原因进入耶路撒冷(35:1)。
耶利米把利甲族的代表请到圣殿外的一间特殊的屋子内。可能有很多人看见了他们。耶利米倒酒给他们喝,他们婉言谢绝并说明了原因:“他们的先祖约拿达曾吩咐他们永不喝酒、耕种,不住固定的房屋。只在他们受到前面提到过的许多部落的进攻和掠夺后,他们才被迫放弃遵行先祖的吩咐(35:2-11)。
在代上2:55中,利甲族人被当作是基尼人。基尼人很久以前就和以色列有关系,似乎曾皈依犹太教。士1:16表明摩西的内兄是基尼人;曾杀死以色列的牧人西希拉(Sisera)的雅亿(Jael)也是基尼人;扫罗对他们比较宽容(撒上15:6)。另外,在《耶利米书》中提到的利甲族的先祖在铲除巴力的争战和耶户共同作战(王下10:15-16),在耶35章记载的事发生前300多年,约拿达曾自己起誓,并让他的后代也遵守他的誓言。
接着耶和华告诉耶利米让他见利甲族的用意。尽管耶和华一再派遣人传讲他的信息,以色列一直顽梗不化,不愿听从他的警告;而利甲族人却能遵守他们300多年前的祖先的吩咐。所以,上帝明言要降灾给耶路撒冷城。当时,耶路撒冷正受到许多部落的人的进攻,上帝的话无疑是雪上加霜(35:12-17)。
因为利甲人忠心不二,上帝应许他们,约拿达的后裔永远能待立在上帝的面前(待奉他)。基尔记载道,在十五世纪有位犹太教的传教士曾在美索不大米遇见过自称是利甲族的人(35:12-17)。
3.耶和华让耶利米记录他的话语,约雅敬藐视上帝的话(另一完全悖逆的例证)36:1-32(见45:1-5)
本章所记载的事早于35章所记载的事。尼布甲尼撒为了迫使约雅敬臣服于他而发动了战争,这些事情就是发生在这次可怕的战争开始后的第四年。这是充满恐惧和惊吓的日子。36章被放在这部分经文中是为了表明,犹大的首领如何蔑视上帝的话语,他们因而要受到惩罚。
在本章中,我们可以对圣经经卷是如何产生的有所了解。耶和华告诉耶利米取一书卷,记下他从公元前627年到那时为止(公元前605年)针对以色列和犹大所发的信息。这一经卷的目的是为了让所有犹大人悔改,好使上帝赦免他们的罪(36:2-3)。
耶利米叫来他的助手巴录,把上帝告诉他的话转述给巴录,让他记录下来。因为耶利米不能到圣殿中去宣讲,所以他让巴录在众人禁食期间把这些话读给他们听(36:4-8)。
巴录第一次向众人读这书卷是在约雅敬王五年的一个禁食的日子。当时许多人来到耶路撒冷一起禁食,祈求耶和华拯救他们,巴录就在所有人面前诵读耶和华的话(36:9-10)。
我们可以把这书卷和约西亚发现的书卷(王下22章)作个比较。约西亚时候的文士名叫沙番。耶利米的书卷是由巴录在沙番的儿子基玛利雅的屋内诵读的。而把巴录所念的报告给首领的是沙番的孙子米该亚。在这些首领中有一个名叫以利拿单(12节)的人;他是亚革波(可能是王下22:12的来革波)的儿子。以前,上帝的话被保存在圣殿中,从而引发了一场改革;现在上帝的话语也在圣殿中念给众人听,为要使人知罪悔改。
首领们让巴录把书卷念给他们听,又盘问他这书卷是如何写成的。他们决定将这些情况上报给国王,但同时警告巴录和耶利米,要他们藏起来(36:11:19)。
王命令人把书卷念给他听;尽管几个虔敬的官员极力劝阻,约雅敬还是把书卷割成碎片,扔进火里烧毁。接着他下令逮捕耶利米和巴录,但上帝将他们隐藏起来(36:20-26)。
不管人的地位高下,没有人能毁掉上帝的话语。上帝又命令耶利米再去写一本书卷,重新记录以前的信息,并且又加上一些话。他以特别提到约雅敬;他的后裔将没有人再作王(约雅斤不算在内,因为他只是作为首领交出耶路撒冷),而他将悲惨地死去(36:27-32)。
45章应该与本章联系起来,那是巴录显然因为王任意对待上帝的话语而感到失望时上帝对他说的话。(关于本章中书卷的附注:许多人花了很多笔墨试图搞清楚《耶利米书中提到的他在公元前605年所写的书卷的具体情况。大多数人(如Bright)推测,这书卷包括在《耶利米书》的前25章中。它有可能已经被耶利米、巴录增添、更新,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所读到的文本。我们是否可以设想,这书卷有可能流传开来,被人当作权威的(真正的)是上帝的话语诵读(就像保罗没有归入正典的书信一样)?我们知道,除了36章以外,耶利米曾给被掳的犹太人写过其他的信(27章)。同样,在30章中,耶和华告诉耶利米,要记下“我对你说过的一切话”。耶利米的这几个书面作品是否和我们现在所看到的LXX的《耶利米书》有关系呢?一般说来,我们把希伯来圣经中的《耶利米书》看作是正典的《耶利米书》(也是他的手稿)。而短一点的文本则被看作是正典形成以前的文本。它是耶利米所传的信息,同样也是上帝的话;但它有自己形式,且不是正典。)
4.在耶路撒冷被围时,耶利米受到恶官员的虐待(又是拒绝上帝的话语和信息的例子)
37:1-38:28
因为35-36章所记载的有关约雅敬的事是一段插叙的内容,所以37章开头两节经文的介绍是很有必要的。这样编排经文是为了表明众人悖逆上帝愈演愈烈,到约雅敬烧毁书卷而达到高潮,这一切将以西底家被击败告终。
虽然王不顺服上帝,他仍尊敬耶利米,知道他是宣讲上帝的话的。所以,当巴比伦军队因为埃及的出兵而撤除对耶路撒冷的围困时,他派人请耶利米为他祷告,他也知道耶利米会向他提出建议。耶利米回答王说,巴比伦军队将再回来围攻耶路撒冷,全城要被烧毁(37:3-10)。
在巴比伦军队撤退的时候,耶利米决定出城去看上帝所赐作为盼望的象征的那块他买进的土地。耶利米肯定是到亚拿突去看他从叔叔手中买下的土地。伊利雅为了找借口耶利米,就控告他是投降勒底人的。他们打了耶利米,并把他临时囚禁在一间屋子里(37:11-16)。
西底家秘密地招见耶利米,询问耶和华是否有话语临到他;西底家这样做显示了他软弱的性格。耶利米坚持他以前告诉过西底家的信息:西底家要被巴比伦王所俘虏。他向王抗议,质问王他做了什么使得他受到这样的对待。他甚至直接了当地质问西底家,那些被证明是传讲假预言的先知到哪儿去了。最后耶利米请求王不要把他关在那个临时的监狱中。很明显,耶利米的处境很不妙,以至他担心自己的安全。西底家就把耶利米安置在另一较好的地方(37:17-21)。
一些官员决定不让耶利米再开口讲预言。人们要么听从耶利米针对被围困的耶路撒冷所讲的信息,要么除掉他。而此时,那些守卫耶路撒冷的人的斗志开始有所动摇,官员们因而想除掉任何宣讲动摇人心的言论的人。软弱国王同意了他们的要求,把耶利米扔了一个都是淤泥的监狱中(38:1-6)。
一个很普通的(王的仆人)古实太监(徒8章也有一个古实太监)同情耶利米。只有一个外国人完全相信耶利米,敢于冒着生命危险去救他;这真让人感到痛心。他去见国王,请求他免耶利米一死。王答应了他的请求,派他(以伯米勒)将耶利米从监狱中拉上来;耶利米仍被关在卫兵的院中;在39:15以后记载了以伯米勒得到了回报(38:7-13)。
西底家再次秘密召见耶利米,希望知道耶和华的旨意。耶利米告诉他,上帝的旨意没有改变,他将被巴比伦人所俘虏;他唯一的出路在于向尼布甲尼撒投降。西底家借口他害怕已经投降迦勒底人的犹太人,他软弱的性格再次表现了出来。耶利米应许他不会发生任何不利于他的事,但西底家仍不愿听从耶利米的建议。为保护耶利米,西底家告诉耶利米,如果那些官员来试探他,他就可以告诉他们,他见王是为了恳求王不要把他送回约拿单死于其中的那间牢房。这并不是撒谎,因为耶利米确实曾请求王把他从那个牢房中转移出来(37:20),他无疑是请求王不要把他送回到那里去(38:14-28)。
F.耶路撒冷被尼布甲尼撒攻占39:1-18
正如上帝的使者耶利米所预言的,为悖逆的王及其百姓所准备的灾难就要临到了。在围困耶路撒冷十八个月后,尼布甲尼撒的军队攻破了耶路撒冷的外围防线,他的将领逐渐控制了该城。西底家及其谋士试图趁着夜晚的时候向南逃跑。39:4并非是说西底家在城墙被攻破之后才逃跑。他们在靠近耶利哥的被抓住,并被带到哈马(北方)的利比亚,在那里尼布甲尼撒判定他为叛乱分子。他当着西底家的面杀死了他的儿子以及犹大的贵胄,又剜出西底家的眼睛,把他带回了巴比伦(39:1-10)。
52章重新叙述了这些事,并加上了其他细节,从中我们了解到王的宫殿是如何被焚,城墙是如何被推倒,以及百姓是如何被掳掠。其中所记载的数字与王下的记载有所出入;正如汤普森所认为的,这是因为《耶利米书》只包括了男子的数目。第三次被掳出于某些原因不得而知;这可能是基大利被暗杀后发生的一次小规模的袭击。
本章也提到了圣殿的器具被掠夺一空,在城中被俘的祭司和普通官员被带到利比拉,按尼布甲尼撒的命令处死。
尼布甲尼撒曾听说过耶利米所宣讲的预言,这当然对他有利。这样他命令手下人好好地对待耶利米;他们把他从卫兵的院子中带出来,交给基大利看管,后者被任命为犹大的总督(39:11-14)。
39章的附录记载了上帝启示耶利米对以伯米勒所讲的信息:耶路撒冷行将被毁灭,而他将被拯救。因为他信靠耶和华,所以他虽将被俘却不至于死(39:15-18)。
G.耶路撒冷陷落之后的预言和所发生的事40:1-44:30
1.基大利被委认为总督40:1-16
开头的“耶和华的话临到耶利米”不是指本章的内容,因为本章中并没有记载耶和华的话语。这肯定是这整部分经文的开头,其中包括了耶利米在埃及宣讲的预言(40:1)。
本章记载了39章以外的更多的有关耶利米获释的情况。前面记载他被带出卫兵的院子,这里则记载他在拉玛获释,并且遇到了一些对他比较友好的人。40章的记载比较详尽,记录了事件的前因后果;而39章较简略,省掉了到拉玛去的整个过程。从本章的内容来看,耶利米被巴比伦官员直接在审判时带走,没有经过审判。他们让耶利米选择,是去巴比伦,
还是留下来和基大利在一起。但没等他作任何选择,巴比伦的官员就自作主张,把他送到了基大利那里(40:2-6)。
基大利的父亲曾保护过耶利米(26:24)。当那些本来可以逃跑的犹大官员们听说了基大利后,就都到了他那里。这些人中包括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基大利极力劝说他们接受被巴比伦打败的现实,想办法继续活下去。另外一些已经逃往摩押、亚扪和以东的犹太人也回来,接受基大利的管理(40:7-12)。
一些犹太的官员获悉尼探雅的儿子以实玛利密谋要害死基大利。以实玛利出生贵族家庭,可能是某一不愿承认失败的反对巴比伦的团体的成员。他是被亚扪人巴力斯所利用,或许后者想要借此干预犹大的事务。基大利不相信别人透露给他的消息,不愿意接受约哈难杀死以实玛利的建议(40:13-16)。
2.基大利被害41:1-18
以实玛利在米斯巴和基大利一同吃饭,席间将他杀死。他同时也杀死了和基大利一起的犹太人,以及在那里守卫的巴比伦的卫兵(41:1-3)。
后来有八十个往耶路撒冷去要在已经废弃的祭坛上献祭的人恰巧路过那里,以实玛利杀了其中的七十个人;这充分显露了他的本性。其余十个人得以逃脱是因为他们告诉他,他们在田里藏了许多宝物。这样,以实玛利把在米斯巴的人带走,往亚扪去(41:4-10)。
约哈难和其余的官员们追杀以实玛利,他们在一个大水池边遇见了他。被俘的那些人逃脱以实玛利的控制,跑到约哈难这一边,但以实玛利和他手下的人成功地逃往亚扪。约哈难则带领人到了伯特利附近的一个地方,准备逃往埃及。他们猜想,因为基大利被杀,他们可能受到巴比伦人的报复(41:11-18)。
3.众人向耶利米求问上帝的旨意,但他们却不听从。42:1-43:7
约哈难和其他的官员以及所有百姓到耶利米那里,请他求问耶和华:他们是否可以进入埃及。他们很郑重地表示,不管耶和华怎样回答――不管结果让人高兴与否――他们都愿意服从(42:1-6)。
不到十天,耶利米就回来传达上帝给他的话语;这信息是,如果他们选择留下来,上帝就来栽种他们并不拨出,他们不必害怕巴比伦人,因为上帝与他们同在。另一方面,如果他们坚持逃往埃及,那他们就不能指望耶和华保护他们。相反,如果他们到埃及去,他还要审判他们。上帝为了保护他们的计划就是让他们向巴比伦投降,他没有给他们其他的选择(42:7-22)。
耶利米的预言应验了,他却被这些悖逆上帝、亵渎上帝的人称为是骗子,这真是极大的讽刺。从这里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巴录的具体地位,因为耶利米被指责是听从巴录的唆使。然后,约哈难和从官员带着所有人,包括耶利米和巴录,逃往埃及(43:1-7)。
4.耶利米在埃及的预言。43:8-44:30
然耶利米在埃及孤立无援,他仍坚定地坚持上帝通过尼布甲尼撒来处罚这些悖逆的百姓。耶利米把几块石头藏在灰泥中,象征尼布甲尼撒要征服埃及,把他的宝座安放在那里。我们知道,在公元前567年,尼布甲尼撒入侵埃及,“……(在)第37年,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进(军)埃及(Mi-sir),发动了战争。”耶利米预言尼布甲尼撒将入侵赫流坡利(Heliopolis,在开罗以北),摧毁柱像,焚烧庙宇。
耶利米再次面对犹大剩余的百姓,向他们列举犹太人极为悖逆的历史事实。犹太人不断地悖逆上帝,其后果就是被迫逃往埃及。他同时告诉他们,上帝要惩罚剩余的逃到埃及的犹太人(44:1-15)。
众人非常恼怒,他们不愿听从耶利米所传达的耶和华的信息。他们决意做他们所选择的事情,因为他们相信如果他们不再敬拜天后,他们就会灾祸不断,永无宁日。并且,并不是只有妇女才参与敬拜天后――他们的丈夫们也一起参与(44:16-19)。
耶利米最后的有文字记录的宣讲就是其中一次对这些顽梗的百姓所发的斥责。他告诉他们,他们完全可以继续他们的掺杂的宗教生活,但上帝的惩罚要降临;最终,只有他们中的一小部分才会侥幸回到上帝赐给亚伯拉罕的土地。这些剩下的人将不再说:“我指着永生的耶和华起誓。”因为上帝惩罚了他们,他们将不再敬拜他。就像西底家一样,法老合弗拉将被尼布甲尼撒打败,这将证明耶利米的预言(44:20-30)。
H.上帝单独给耶利米的文书巴录的信息(附录I)。45:1-6
这一章的内容发生在38章所记载的约雅敬焚烧耶利米的书卷的时候,即记载耶利米预言惩罚将要来临,除非众人悔改的那书卷。本章被安排在这里,可能是为了说明那书卷中记载的预言都应验了。巴录做事忠心耿耿但时常灰心失望,他被上帝应许他到埃及所鼓舞。耶路撒冷沦陷的记载就这样结束了:所有记录下来的上帝的预言和应许都应验了。
I.耶利米传讲耶和华论各国的话(附录II)。46-51
正如以前所讲到过的,这部分有关各国的经文在LXX中是被编排在26章之后,其内部的顺序也有所不同。这部分经文无疑是一个整体,它被按不同于玛所拉抄本(MT)中的顺序编排起来。在玛所拉抄本(MT)中,它是作为一个附录,扩展了26章中篇幅较短的预言。两者都首先论及周围各国,最后才是巴比伦(Sheshach)。
1.埃及
第一个预言埃及而发,这发生在尼布甲尼撒在迦基米施(Carchemish)击败埃及之。经文生动地描绘了埃及的败落(46:1-12)。
第二个预言是在尼布甲尼撒回国加冕后再次进军埃及时宣讲的。埃及被告知要像犹大那样准备好被掳(46:13-26)。
和埃及不同,上帝应许犹大/以色列要拯救他们。这段经文源于30:10-11,这很符合当时的上下文,它被放在这里是为了在对埃及受到的惩罚和犹大的盼望之间作个对比(46:27-28)。
2.非利士
我们不太清楚这一预言针对尼布甲尼撒成功地向西进军过程中的哪些具体事件。它预言了非利士及其盟友将被击败(47:1-7)。
3.摩押
作者把好几个针对摩押的预言安排在一起,其中提到了许多摩押地区的小城镇,预言了摩押的被毁。同时,经文也预言在末世的时候摩押将被复兴(48:1-47)。
4.亚扪
亚扪被上帝斥责,因为她侵占属于上帝的领土。她的神是玛勒堪(Malcom),上帝要惩罚他们。上帝又应许将来复兴亚扪(49:1-6)。
5.以东
这一针对以东的信息包括许多不同的预言,其中有些可能在耶利米和时代以前就出现了。它们被收集在一起表明上帝要惩罚这一总是与以色列有冲突的小国家。其中的几部分上帝所启示的话语和《俄巴底书》中的内容一致,我想这些内容是在耶利米之后写(编辑)的(参见《俄巴底书》笔记)(49:7-22)。
6.大马士革
亚兰的都城也将被尼布甲尼撒所攻占(49:23-27)。
7.基达/夏琐
这两个名字是指生活在巴勒斯坦东部的一些阿拉伯部落。夏琐不是加利利海北部着名的城市。它可能是指一些不设城墙的村庄(49:28-33)。
8.以拦
以拦一个在巴比伦东部的印欧国家。《圣经》预言了她的被毁,但上帝也应许在末后的日子复兴她(49:34-39)。
9.巴比伦
针对巴比伦的预言长达一百节经文。在51章最后部分有一系列耶利米所传讲的上帝针对巴比伦所讲的话语,预言犹大人被掳到巴比伦,并应许他们将来会得到上帝的拯救。这些预言是在某一时期内的不同处境中产生的。耶利米把它们收集起来,在公元前586年耶路撒冷沦陷之后送给被掳到巴比伦的犹太人。最后的一段话(耶利米的话到此为止)表明耶利米的预言在这时就结束了(50:1――51:64)。(参见我对52章的这一结尾部分的分析。)
J.结尾部分,说明犹大此后的历史。52:1-34
1.重述耶路撒冷的陷落并说明其原因。52:1-30
本章的目的是在这一大段的预言之后最后说明这一国家的命运,对此耶利米已经预言了许多年;这个国家长期以来一直拒绝接受这些对他们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信息。52章表明上帝施行了他惩罚他自己的子民的预言。
2.有关被掳的约雅斤的被提升的后记。52:31-34
这一部分的内容也出现在王下25章中。以未米罗达决定释放约雅斤,供给他所需的食物,给他一定的地位。因为这发生在犹大被掳第三十七年,因而应是公元前560年。“……(对)于Ia-u-kin……之王,10(对)于……(Ia)kin,Ia(……)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