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的权威及正典
作者:黄旭荣
旧约概论下
旧约概论下(一):先知书入门、俄巴底亚书、约珥书、约拿书 旧约概论下(二):阿摩司书、何西阿书、以赛亚书、弥迦书 旧约概论下(三):杰里迈亚书、杰里迈亚哀歌、那鸿书、西番雅书、哈巴谷书 旧约概论下(四):以西结书、但以理书
旧约概论下(五):哈该书、撒迦利亚书、玛拉基书 旧约概论下(六):智慧书入门、诗篇 旧约概论下(七):乔布记、箴言 旧约概论下(八):传道书、雅歌
旧约概论下 旧约概论下(一):先知书入门、俄巴底亚书、约珥书、约拿书
    一、先知书入门

    1.先知书分类法:三种分类法

    a.按篇幅长短分:

    (1)大先知书:赛、耶、哀、结、但

    (2)小先知书:何、珥、摩、俄、拿、弥、鸿、哈、番、该、亚、玛。

    b.按对象分:

    (1)对北方以色列国:何、摩。

    (2)对南方犹大国:

    (a)被掳前的百姓:珥、赛、弥、番、哈。

    (b)被掳中的百姓:耶、哀、结、但。

    (c)归回的百姓:该、亚、玛。

    (3)对外邦列国:

    (a)对以东:俄、

    (b)对尼尼微:拿、鸿。

    c.按历史时期分:

    (1)**王国前期:俄巴底亚书、约珥书、约拿书。

    (2)**王国中、末期:阿摩司书、何西阿书、以赛亚书、弥迦书。

    (3)独存王国时期:杰里迈亚书、杰里迈亚哀歌、那鸿书、西番雅书、哈巴谷书。

    (4)被掳中:以西结书、但以理书。

    (5)归回时:哈该书、撒迦利亚书、玛拉基书。

    2.先知与先知的信息

    a.先知职份的性质

    (1)先知:一个神所呼召,以天廷使者的身份,宣告神要传递给人的信息(代言人)。

    (2)神人:用于早期先知身上,暗示先知首先必须是一个属神的人,必须全人投身于祂的目标,并享受与祂个人的团契。

    (3)先见:从神的角度正视问题的真相,足以避免纠缠在自己的思想或见解中,只注目在神具体指示他的事上。

    (4)见异象者:得见异象是经历的一部份,而异象本身就是一篇向百姓传递的信息。

    b.先知的功能

    (1)鼓励神的百姓专一信靠神的慈爱和拯救的能力。

    (2)提醒百姓,说明获得平静与祝福的条件,在于他们忠心遵行所立之约。

    (3)要从未来的角度鼓励以色列,在面对所有矛盾的外界因素和敌对的环境时,仍要坚持信靠祂。

    (4)要客观地指证预言的应验,藉以彰显神信息的权威性。

    c.先知的信息

    (1)宣告性

    (a)对当代道德和宗教状况的剖释。

    (b)宣判神的指责和刑罚。

    (c)劝勉悔改并应许安慰。

    (2)预告性

    (a)关于以色列的命运:短期内、远期内应验,应验于旧约史录外的:新约、近代、末期。

    (b)关于外邦列国的命运:单卷预言某一国、短篇简论多国命运。

    (c)关于弥赛亚的预言:与救恩的成就者耶稣基督有关。

    二、俄巴底亚书

    (一)简介:

    1.作者:俄巴底亚(神的仆人、崇拜者)

    2.日期:840B.C.

    3.地点:耶路撒冷

    4.主旨:指出以东趁火打劫,必招神惩罚,旨在安慰受苦选民。

    5.主题:以东之报应。

    (二)内容:

    1.大纲:以东灭亡之预言(1-9)、以东灭亡之原因(10-14)、以东与以色列之将来(15-21)

    a.以东灭亡之预言(1-9)

    b.以东灭亡之原因(10-14)

    c.以东与以色列之将来(15-21)三不可靠五主要因

    (1)以东的(15-16)

    (2)以色列的(17-21)虚假的保障(1-9)永远持久的国度(10-21)IwillThoushouldestnotThereshallbe我岂不(8)你不当(12)(它)也必(17)

    2.背景:犹大王约兰(848-841B.C.)。

    (三)特点、要点:

    1.旧约中最短的一卷书,只有二十一节。

    2.专论以东(那鸿书专论亚述)。

    3.耶和华的”日子”在10-15节出现9次。

    4.以东的地势:在巴勒斯坦极南端之西珥山区,以「彼特拉」为首都,有高山屏石为天然保障。

    5.三大倚靠:地理之优越、邦国之结盟、自身的力量(智慧聪明人、勇士)。

    6.重罚五因:与敌同伙(11)、见死不救(12a)、幸灾乐祸(12b)、趁火打劫(13)、剪除难民(14)。

    (四)信息:

    1.骄傲与败坏。

    2.公义的审判。

    3.消极不作的罪(我岂是看顾我弟兄的:创四9)。

    4.以东代表:犹大有时用以东隐设指出巴比伦,或泛指一切神的仇敌;以色列指上帝的选民,以东指上帝的仇敌。

    5.归回:应许得产业。

    6.以东受刑罚为例,神公义的审判必临。

    (五)难题:写作日期,俄10-14发生于何时?大部份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初叶的福音派学者,倾向认为是在犹大王约兰治下。王下八20-22、历代志下二十一8-20,约兰曾率领军队攻打以东,因而以东人反犹大的情绪高昂;在非利士人和亚拉伯人攻击约兰时(代下二十一16-17),以东人趁机来掠夺、泄愤,他们这种态度使神愤怒,便透过俄巴底亚责备他们。

    三、约珥书

    (一)简介:

    1.作者:约珥(耶和华是神)

    2.日期:835-795B.C.

    3.地点:耶路撒冷

    4.主旨:藉蝗灾指出悔改的重要及其结果。

    5.主题:耶和华的日子

    (二)内容:

    1.大纲一:天灾的警告(一1-二11)、悔改的呼吁(二12-17)、复兴的远景(二18-三11)

    a.天灾的警告(一1-二11)

    b.悔改的呼吁(二12-17)

    c.复兴的远景(二18-三11)

    2.大纲二:蝗灾的日子(1)、审判的日子(2-3)

    a.蝗灾的日子(1)历史事迹

    (1)毁坏(1a)

    (2)荒凉(1b)

    b.审判的日子(2-3)预言讲道

    (1)对以色列(2)

    (2)对外邦国(3)

    3.背景:犹大王约阿施,恶后亚他利雅。

    (三)特点、要点:

    1.因珥二28-32的预言,在五旬节日圣灵降临时应验(徒二16-21),故被称为「五旬节先知」。他是较早期的先知,长住在耶路撒冷,对圣殿与祭祀之律颇详。

    2.第一位提到圣灵浇灌万民的先知。

    3.描述蝗虫之灾有四期,描述长期性与严重性,但神会补还(二25)。

    4.得救的途径(二32):罗十13

    5.五旬节圣灵降临(二28-32):徒二16-21

    6.主的再临(三12)约沙法谷:启十四17-20、十九11-16

    7.要节:(二28-32)。

    (四)信息:

    1.信仰包括内在态度与外在表现:内心悔改、外表行动。

    2.悔改是蒙福的途径。

    3.灾难的目的,除了刑罚外,也是要叫人回转:人的悔改,会转变神的审判。

    4.圣灵的恩赐是赐给凡有血气的。

    5.求告主名的,才能得救。

    (五)难题:本书未记年代:根据内证的推理,是大祭司耶何耶大摄政,约阿施作王的时期,因未曾提及君王,长老和祭司似乎承担领导国家的重任。而当时犹大的敌人是腓尼基人、非利士人、埃及人、以东人(三4,19),不是亚述人、迦勒底人,故背景是较早期。珥三6所提的希腊人,可以是奴隶贩子,从近东掳人到希腊当奴隶,而不一定指希腊人走上历史舞台时(较晚期)。

    四、约拿书

    (一)简介:

    1.作者:乔纳(鸽子)

    2.日期:755B.C.

    3.地点:尼尼微

    4.主旨:神慈爱远及外邦尼尼微,教训以色列人排外之偏见。

    5.主题:尼尼微的悔改

    (二)内容:

    1.大纲:第一次蒙召(1-2)、第二次蒙召(3-4)

    a.第一次蒙召(1-2)

    (1)违命(1)

    (2)受罚(2)

    b.第二次蒙召(3-4)

    (1)顺命(3)

    (2)受责(4)

    2.背景:北国耶罗波安二世王朝时期(782-753B.C.)

    (三)特点、要点:

    1.逃跑之因:a.偏见,b.害怕,c.嫉妒,d.无爱心,e.不尽责,f.爱国心。

    2.躲避耶和华是离弃他先知之职,故不仅是逃跑而已。

    3.耶和华安排了一条大鱼,是保守而非处罚。

    4.乔纳在鱼腹中的祷告,包括思想、认罪、奉献,而不只是求救。

    5.乔纳在尼尼微城传讲的信息,不会只是:「再等四十日,尼尼微必倾覆了」,这只是记载重点。

    6.约拿书的结束感到有点突兀,但这正是作者的本意,使以色列人能自省自悟。

    7.章题:大鱼(大海)(1)、大海(大鱼)(2)、大城(3)、大怒(4)。

    (四)信息:

    1.神的心意:顾念失丧与微小的。

    2.神的拣选:神拣选以色列人,不是放弃万国,而是藉以色列赐恩典。

    3.神的道路:神的道路最美好,若不顺服,则会遭遇苦境。

    4.神的安排:神爱乔纳,不放他任意而行,失败也不能因此而免除我们的责任。

    5.神的权能:神掌管风、鱼等。

    6.人的背逆:每况愈下-下约帕、下船、下船舱、下海、下鱼腹、下深渊。

    7.人的悔改:审判前夕,神总是留下悔改的机会给人。

    8.人的冷酷:失职的传道人,无怜悯的心肠(不断面对要求,而产生无怜悯的心肠),唯有祷告,才能维持服事的正确态度。

    9.人的转变:乔纳的他施,彼得的约帕,保罗的大马色。

    10.神的爱心:神的爱心临及神的仆人(百姓)乔纳、外邦人(无论大、小),甚至临及牲畜。小结:神对叛逆先知的忍耐及对罪恶之城的爱,言两者勾画出美丽的画面,是约三16的先声与缩影。

    (五)难题:

    1.乔纳是否真有其人:耶稣在新约曾引用(太十二39-40),是以历史来证明历史,这是最强有力的根基。而在旧约正典中,很早就将约拿书列入正典,早期教父及宗教改革家均承认其正典的地位。历史学家也接受乔纳所述的事件为历史事件。而王下十四25也提起乔纳此人。

    2.大鱼是否真有此种动物:作者所用的字是指一般的大鱼,并不一定是指一条鲸鱼。若我们相信神及圣经正典,则神话性的记载是可能实现的,正如我们接受神迹是真实事件一般。
旧约概论下 旧约概论下(二):阿摩司书、何西阿书、以赛亚书、弥迦书
    一、阿摩司书

    (一)简介:

    1.作者:阿摩司(默示)

    2.日期:765-755B.C.

    3.地点:提哥亚

    4.主旨:解释以色列在恩典中堕落,必招惹神之审判。

    5.主题:神公义的审判。

    (二)内容:

    1.大纲:八祸灾(1-2)、三信息(3-6)、五异象(7-9)

    a.八祸灾(1-2)

    (1)对外邦国宣判(1-2a)

    (2)对选民国宣判(2b)

    (3)哀叹审判(将来)(5-6)

    b.三信息(3-6)

    (1)辜负主恩(现今)(3)

    (2)对选民国宣判(2b)

    c.五异象(7-9)

    (1)蝗虫异象(7a)

    (2)火烧异象(7b)

    (3)准绳异象(7c)

    (4)夏果异象(8)

    (5)祭坛异象(9)

    2.背景:北国耶罗波安二世(782-753B.C.)与南国乌西雅(767-746B.C.),因阿摩司是南国犹大人,却成为北国先知,故在摩一1提南国与北国君王。

    (三)特点、要点:

    1.阿摩司虽是南国犹大人,但他主要的对象为北国以色列人。阿摩司是大众化先知,具乡村背景。

    2.宣判八祸灾的格式是「--三番四次的犯罪,我必不免去他的刑罚。因为他--,我却要--,我必--,这是耶和华所说的。」受宣判的邦国有亚兰(大马色)、非利士(迦萨、亚实突、亚实基伦、以革伦)、推罗、以东、亚扪、摩押、犹大、以色列。

    3.以七个「岂能」引证以色列受审是「有因必有果」。

    4.以五个「你们仍不归向我」宣告以色列过去的罪。

    5.以四个「寻求」为劝勉语,指出神在审判之先,给人机会悔改。

    6.新约引用二次:五25-27(徒七42-43)、九11-15(徒十五16-18)。

    7.阿摩司是以色列国最早的先知,是模范工人。

    8.九11-15为末世论(徒十五16-18),是指以色列戴维家。

    (四)信息:

    1.神的选召临到有预备、有行动的人。

    2.神能使用每一背景的人。

    3.罪恶的咒诅,有如船航录错误,可能导致船沈。

    4.恩典有相对的责任,富庶与责任。

    5.神的刑罚不会有无限的警告。

    6.模范工人:谦卑、观察自然、聪明、忠心。

    7.四12:你当预备迎见你的神;人生严肃是因要面对永恒。

    8.八11:饥饿非因无饼,干渴非因无水,乃因不听耶和华的话。

    (五)难题:摩八11-12中「耶和华的话」是指圣经吗?阿摩司发出警告信息时,北国以色列已到日暮途穷的地步,政府官员、先知及百姓都渴望神引导,希望从神得特别的指引。故此处「耶和华的话」非指圣经,而是指神特别的指引。对以后的世代而言,若不留意圣经的话(教训),就无从获得神的恩慈与怜悯,变故临到时,亦得不着神的拯救与安慰。

    二、何西阿书

    (一)简介:

    1.作者:何西阿(救恩)

    2.日期:715-710B.C.

    3.地点:撒玛利亚与耶路撒冷

    4.主旨:耶和华对以色列死心榻地救赎之爱,以慈绳爱索牵引。

    5.主题:以色列的悖逆(以色列神救赎之慈爱)。

    (二)内容:

    1.大纲:以色列之不贞(1-3)、以色列的败落(4-10)、以色列之复兴(11-14)

    a.以色列之不贞(1-3)

    (1)无知(1)

    (2)惰落(2)

    (3)被赎(3)

    b.以色列的败落(4-10)

    (1)败落情形(4-5)

    (2)悔改的呼声(6:1-3)

    (3)创伤的描述(6-10)

    c.以色列之复兴(11-14)

    (1)以色列的过去(11)

    (2)以色列的现在(12-13)

    (3)以色列的未来(14)

    2.背景:北国耶罗波安二世至北国亡于亚述帝国,转至南国事奉。

    (三)特点、要点:

    1.何西阿与阿摩司(北国)、以赛亚、弥迦(南国),为同时代的人,被誉为四金喉(黄金四合唱)。何西阿是爱的先知,也被称为「北国的杰里迈亚」。

    2.何西阿显出神的慈爱,阿摩司显出神的公义;何西阿的信息深而不广,阿摩司的信息广而不深。

    3.何西阿书是论悔改的书,是为悔改者而写的;一至三章为散文,其它为有韵的诗体文。

    4.传道方式的特点是为儿女取名有属灵含意;另一特点是坦白告诉人,自己不幸的家庭生活。

    5.何西阿显出父性(fatherhood),表达神的慈爱。

    6.对罪恶的譬喻:**(三1)、醉酒(四1)、母牛(四16)、强盗(六9)、行淫的(七4)、热如火炉(七7)、没有翻过的饼(七8)、愚蠢鸽子(七11)、翻背的弓(七16)、人不喜悦的器皿(八8)、野驴(八9)。

    7.强调对耶和华的知识。

    (四)信息:

    1.何西阿书教义的经纬为神对选民的爱与以色列的忠孝:神对选民的恩爱有如夫妇,但以色列却对神不忠贞;神对选民的慈爱有如父子,但以色列却对神不孝。

    2.神与选民的关系,有盟约的基础(六7),而选民有三大天职(四1):

    a.faithfulness忠诚、诚实。

    b.kindness仁慈、爱、忠爱、良善。

    c.knowledgeofGod追求认识神。

    3.亚述是神使用来刑罚以色列的工具。

    4.以色列人有如没有翻过的饼、翻背的弓;神则如狮子,要撕裂夺去(五14),但最终神要用慈绳爱索牵引(十一4)。

    5.婚姻的关系能解说人与神的关系。

    6.要学习去爱一个有伤害性的人,需要付代价。

    7.国家的安全感是否建立在军事力量上(七11)?服事的安全感非奠基在恩赐、才干、制度、经验上。

    小结:神的恩典医治疮伤,但我们虽得医治,却留下罪恶的疤痕。

    (五)难题:神命何西阿娶**为妻:歌篾可能婚前是贞洁的,也可能已有坏名声;何西阿记述这段不愉快的经历,以娶**为妻来表达。神以何西阿的家庭生活为象征,表达神与以色列的关系。

    三、以赛亚书

    (一)简介:

    1.作者:以赛亚(耶和华的救恩)

    2.日期:680B.C.

    3.地点:耶路撒冷

    4.主旨:责以色列离弃真神,崇拜偶像,并预言将来神的眷顾。

    5.主题:神的救恩。

    (二)内容:

    1.大纲:责备(1-35)、历史(36-39)、安慰(40-66)

    a.责备(1-35)信息

    (1)责备犹大(1-12)

    (2)责备列邦(13-23)

    (3)责备犹大(24-35)希西家危、求、病、愚

    b.历史(36-39)

    (1)被亚述围攻与解救(36-37)

    (2)向巴比伦自骄遭罚(38-39)

    (3)复兴的应许(58-66)

    c.安慰(40-66)预言

    (1)归回的应许(40-48)

    (2)拯救的应许(49-57)

    2.背景:南国乌西雅逝世时蒙召,直至玛拿西王当权,被锯为两半而死。经历乌西雅、约坦、亚哈斯、希西家、玛拿西五王,是犹大国的黑暗时期,其工作对希西家有大影响。

    (三)特点、要点:

    1.最强调救恩,新约引用有58次;对耶稣的预言有248次。

    2.以赛亚书有如一本袖珍圣经:一至三十九章是责备以色列及其历史,有如旧约犯罪的仆人,而四十至六十六章则是安慰的信息,有如新约受苦的仆人。

    3.以赛亚书被称为第五福音书、旧约的罗马书。

    4.以赛亚书中的葡萄园之歌(五1-7)是先知文学的代表作,几乎囊括旧约先知全部信息的主题:恩典、审判与复兴。

    5.赛7-12以马内利之书:童女怀孕生子(7)、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9)、耶西的枝子(11);弥赛亚救恩的特性,就是神与人同在。

    6.仆人之诗:赛42、赛49、赛50:4-9、赛52:13-53全、赛61:3;神将使命托付祂的仆人,就是将公义带给普世的人。

    7.要章:以赛亚蒙召(6)、神的仆人弥赛亚(53)。

    (四)信息:

    1.事奉的呼召(6):「我可以差遣谁呢?谁肯为我们去呢?」;「我在这里,请差遣我!」。

    2.按神属性生活:过与神属性相符的生活。

    3.神审判的方式之一是任其硬心、刚硬(审判式刚硬),如罗一28、徒二十八23-29。飞机飞越了回航点,无法归回,罪也是如此使人恶化。

    4.以赛亚用火来象征神的审判(1:31、30:33),可以炼净杂质、罪恶。

    5.古列是神拯救以色列脱离巴比伦的器皿(41:2、拉1:1-4),但要拯救人类脱离罪的桎梏者乃是基督(仆人之诗52:13-53:12)。这位仆人成了「外邦人的光」(42:6),使所有要面临审判的列邦得到救恩(55:4-5)。

    (五)难题:

    1.历史插曲中(36-39)的时序是颠倒的:按年代论,38-39章应在36-37章之前,但因36-37章的背景是亚述,而1-35章的背景也是亚述;40-66章的背景是巴比伦,38-39章的背景也是巴比伦,故调换年代,以显主题之一贯。

    2.赛十四12:明亮之星、早晨之子所指是谁?按原文(希腊文)直译即「那照耀者-带来晨光者」(七十士译本),但按拉丁文则译为「路西非尔」(武加大译本)。因早晨之子说的话,不可能出于世上作王的统治者,也无历史背景符合,故路西非尔必定等同于撒但,是堕落了的天使。而巴比伦是撒但的走狗,是那恶者供给力量,并使巴比伦兴起。

    四、弥迦书

    (一)简介:

    1.作者:弥迦(谁像耶和华)

    2.日期:700B.C.

    3.地点:耶路撒冷

    4.主旨:在黑暗的社会中,指出何谓真宗教(属灵人)。

    5.主题:以色列的真信仰。

    (二)内容:

    1.大纲一:第一次听审(1-2)、第二次听审(3-5)、第三次听审(6-7)

    a.听审一:神对选民国(1-2)

    b.听审二:神对国家领袖(3-5)

    c.听审三:神对选民国(6-7)暴行(1-2)胜利(3-5)辩护(6-7)责难(1-2)安慰(3-5)冲突(6-7)

    2.大纲二:

    a.前言:被掳是确定的(一1-二11)

    b.被掳正来临:道德伦丧(二12-13)

    c.被掳正来临:缺乏领袖(三)

    d.被掳正来临:没有信心(四-六)

    e.神必保守,以色列借着信必得复兴(七)

    3.背景:南国约坦到希西家。

    (三)特点、要点:

    1.弥迦为乡野先知,来自摩利沙(耶26:18),大概就是在犹大南部的摩利设迦特(一14)。

    2.弥赛亚预言:降生地(五2a)、工作(二12-13)、得胜(五3-9)、国度(四1-5)、永恒(五2b)。

    3.弥迦是讲到希望的先知。俄巴底亚是讲到定罪的先知。乔纳是讲到悔改的先知。

    4.如果阿摩司被称为「义」的先知、何西阿被称为「爱」的先知、以赛亚被称为「圣」的先知,那么弥迦综合他们各人的特点,诚挚地劝导神的选民。

    5.弥一8-16是一段带着眼泪的信息,不仅有诗韵的美,而且每一个地名的字音,都成为哀语勉词:迦特-报告、伯亚弗拉-蒙尘之家、沙斐-羞耻、撒南-出来、玛律-忧急、拉吉-那队、亚革悉-诡诈、玛利沙-夺取者。

    (四)信息:

    1.弥迦书的祸音:

    a.离弃神。

    b.没有默示。

    c.看不见自己的需要。

    d.用偶像代替神。

    e.忽视神。

    2.弥迦细心观察与分析当代的局势,他发觉犹大国真正的危险不是外患的侵略,而是社会内部的腐败,人们在宗教与道德上失败了。

    3.坚持着重社会道德,弥六8:「行公义、好怜悯、存谦卑的心,与你的神同行」是旧约先知伦理的总纲。

    (五)难题:弥六6-8是排斥外在仪文式宗教或是指宗教行为主要集中在公义、怜悯和谦卑上?这两种立场都是走向极端,这段经文非道德或礼仪的代替品,故不是取代福音,叫人可以透过公平和怜恤的善行自救;也不是一种对会幕或圣殿中的礼仪形式的攻击。反而是向那些真诚悔改的男女发出的呼召,要求他们在公开场合活出信仰的实际。
旧约概论下 旧约概论下(三):杰里迈亚书、杰里迈亚哀歌、那鸿书、西番雅书、哈巴谷书
    一、杰里迈亚书

    (一)简介:

    1.作者:杰里迈亚(神必掷出)、文书巴录代书

    2.日期:620-560B.C.

    3.地点:耶路撒冷(埃及、巴比伦)

    4.主旨:犹大拜偶像,若不悔改,必招惹神的审判。

    5.主题:以色列的败亡。

    (二)内容:

    1.大纲一:杰里迈亚的蒙召(1)、警诫犹大的预言(2-33)、历史插段(34-44)巴录的蒙召(45)、警诫列国的预言(46-51)、历史插段(52)

    2.大纲二:选召(1)、圣工(2-51)、回顾(52)

    a.选召(1)

    b.圣工(2-51)

    c.回顾(52)杰里迈亚蒙召与受命

    (1)耶京陷落前在犹大(2-38)犹大被掳

    (2)耶京失陷(39)

    (3)被掳后与遗民谐居(40-42)

    (4)在埃及(43-51)

    3.结构:

    a.哀痛与鞭痕(1-25)

    b.个人生活(26-45)

    c.外邦列国(46-51)

    d.历史附录(52)

    4.背景:杰里迈亚出生于玛拿西王,服事于约西亚、约哈斯、约雅敬、约雅斤、西底家等五王,直到犹大国灭亡,基大利任犹大省长。其后杰里迈亚也被强带到埃及去,在埃及的犹大余民中事奉神。

    (三)特点、要点:

    1.杰里迈亚被称为流泪的先知,常为耶路撒冷心痛流泪。杰里迈亚书也为杰里迈亚的传记。

    2.杰里迈亚书中的譬喻:杏树枝(1)、烧开的锅(1)、不能存水的池子(2)、糜烂的腰带(13)、盛满酒的坛(13)、干旱之灾(14)、陶人制器(18)、打碎了的瓦器(19)、两筐无花果(24)、绳索与轭(27)、购地(32)、将书沈于大河(51)。杰里迈亚书中充满了实物教材。

    3.杰里迈亚书中的基督:活水的泉源(2:13)、医生(8:22)、公义的苗裔(23:5)、耶和华我们的义(23:6)、戴维王(30:9)、好牧人(31:10)、救赎主(50:34)。

    4.杰里迈亚服事的君王及敌国:

    a.杰里迈亚服事第一位君王为约西亚,敌国为埃及。

    b.杰里迈亚服事第二位君王为约西亚次子约哈斯,敌国为埃及。

    c.杰里迈亚服事第三位君王为约西亚长子约雅敬,敌国为巴比伦和埃及。

    d.杰里迈亚服事第四位君王为约雅敬之子约雅斤,敌国为巴比伦。

    e.杰里迈亚服事第五位君王为约西亚幼子西底家,敌国为巴比伦。

    5.金句:(6:16、13:23、)15:16、17:7-8、17:9(、18:4、18:6、23:6)。

    6.要章:新约(31)。

    (四)信息:

    1.神的选召,人的挣扎:神有时拣选一些不太合适的人,如杰里迈亚自认是年幼、胆怯的,但神勉励、交托使命。

    2.杰里迈亚四十年流泪的事奉,在人看来是失败的,但在神的眼光中是成功的。杰里迈亚的事奉是要宣告国家的败亡,心中是怀着作大事的抱负,但又知所要传达的是失败之事,是很不容易的事奉。

    3.神的作为是要拔出、拆毁,建立、栽植(1:10)。

    4.犹大的罪:洗罪仍显(2:22)、记罪铭刻(17:1)。耶和华是忌邪的神、是公义的神。

    5.神是窑匠,我们是泥土(18:5-10);主权在神,但神的心意是美善的(29:11-13)。

    6.生命的路和死亡的路,摆在你们面前(21:8),我们的抉择是甚么?

    7.文士之刀将圣灵的剑破坏(36:20-26)都不惧怕,且要捉拿文士巴录和先知杰里迈亚;罪恶使君王、臣仆,甚至是抄写圣经的文士都心蒙脂油。

    (五)难题:新约(31:31)预言的成就:这预言的成就是多重性的,在圣城重建时,杰里迈亚的预言基本上是成就了。在五旬节教会建立时,又是预言的应验,但到了末后的日子,全部的犹太人将会醒悟过来,承认耶稣是真正的弥赛亚(救世主)(亚12:10)。

    二、杰里迈亚哀歌

    (一)简介:

    1.作者:杰里迈亚(神必掷出、神必建立)

    2.日期:586-585B.C.

    3.地点:耶路撒冷

    4.主旨:哀悼遭神管教之苦,且向神求赦罪及复原之恩。

    5.主题:以色列的受罚。

    (二)内容:

    1.大纲:哀(1)、叹(2)、求(3)、喻(4)、祷(5)

    a.为圣城之民

    哀悼(1)

    困苦、哀哭

    b.为圣城之城

    感叹(2)

    哀叹、叹息

    c.为圣城之遇

    求恩(3)

    指望、求恩

    d.为圣城之遇

    设喻(4)

    认罪、比喻

    e.为圣城之福

    祈祷(5)

    祈求、祷告

    2.背景:犹大国灭于巴比伦帝国,耶路撒冷城倾覆,巴比伦王残杀王族,百姓任人鱼肉。

    (三)特点、要点:

    1.全书为五首哀歌,每章一首。前四首为字母诗(离合体)。这是以色列的「国葬曲」,是耶路撒冷的挽歌。

    注:旧约共有十五首离合体诗歌:除了哀一至四章外,另有诗9、10、25、34、35、110、112、119、145篇,箴言31:1-31,鸿1:2-8。

    2.杰里迈亚哀歌是特殊节期-圣城被毁周年纪念(七月九日)时,在崇拜礼仪中吟唱:

    a.五旬节-路得记

    b.普珥节-以斯帖记

    c.住棚节-传道书

    d.逾越节-雅歌书

    3.诗歌的体裁帮助记忆与朗诵。

    4.要节(金句):a.3:22-25。b.3:26-27。c.5:21。

    (四)信息:

    1.哀描述、表达了罪所带来的痛苦和灾祸。

    2.同哀共苦是先知的态度,与神的选民、百姓一同经历苦难,在同胞之中训诲、鉴戒。

    3.先知学习节哀的功课。

    4.苦难的意义:神的管教是其中一因素,但这些是神学的解释,重要的是这背后所显出神的爱,及所激发出人光明面的爱心。

    (五)难题:哀3:38-39祸福不都出于至高者的口么?活人因自己的罪受罚,为何发怨言呢?神为要彰显祂的公正,甚至利用亚述的军队刑罚以色列的罪恶,这是很难解释的事,却是神一个重要的启示,是公义道德的安排。当时亚述与以色列均崇尚属世政治的权力,而亚述必须首先得胜,然后必将败亡,以致以色列在属世的权力下失败以后,重新回到神的面前,使公义实现。

    三、那鸿书

    (一)简介:

    1.作者:那鸿(安慰)

    2.日期:615B.C.

    3.地点:耶路撒冷

    4.主旨:尼尼微罪恶满盈,受神所灭,旨在安慰受苦百姓。

    5.主题:尼尼微之灭亡。

    (二)内容:

    1.大纲:全盘性的(1)、永远性(2)、神的预令(3)

    a.尼尼微的毁灭是全盘性(1)

    b.尼尼微的毁灭是全盘性(2)

    c.尼尼微的毁灭是神的预令(3)

    a.尼尼微灭亡之宣告(1)

    b.尼尼微灭亡之描绘(2)

    c.尼尼微灭亡之因由(3)

    2.背景:亚述国从撒曼以色三世(858-824B.C.)至艾萨克哈顿(680-669B.C.)是全盛时期,其后国势渐衰,至612B.C.亡于新兴的玛代及波斯人手中。

    (三)特点、要点:

    1.那鸿书完全集中在尼尼微倾覆的预言,有详尽的描绘,是一幅十分凄惨的图画,也是最逼真的图画诗。

    2.那鸿书显出神的公义,以审判的主开始,而到主的审判。

    3.要节(金句):鸿一7:耶和华本为善,在患难的日子为人的保障,并且认得那些投靠他的人。「认得」与诗一6:耶和华「知道」义人的道路、创四1:亚当和他妻子夏娃「同房」是同一个字,表明一种眷顾、关怀,而非仅是知识、理性的认识。

    (四)信息:

    1.神的属性包括公义与慈爱。那鸿书显出神的公义,而约拿书显出神的慈爱、恩典,这两卷书均是论尼尼微的。

    2.神使人所夸的保障,变成其致命伤。尼尼微是亚述的京城,城墙高达100呎,墙厚四十呎,圆周一哩半,城墙上可有三辆战车同时奔驰,有1200座保障(城楼监视)。

    3.在约130年前,乔纳传道使尼尼微全城(全国)的人悔改。本书使我们知道神对世局的掌握。

    4.神在施报上,有时用以毒攻毒的方式(”种的是甚么,收的是甚么”的原则)。

    5.鸿一15与鸿二1是一对比,分别指出犹大与尼尼微的结局。犹大可守节、守愿;尼尼微要守保障、防道路。传道人的职责是要打岔那些安逸的人,而安慰那些被打岔的人。

    (五)难题:耶和华是忌邪施报的神,耶和华施报大有能力?(鸿一2-3)耶和华、耶和华是有怜悯,有恩典的神,不轻易发怒,并有丰盛的慈爱和诚实(出三十四6)。那一经文才正确?我们要怎样了解神?这是一种拟人法的悲情描述(用人类的词汇形容神的情绪),神确实有与人类雷同的情绪,只是这些情绪没有被罪污染。圣经往往将神的忌邪与祂的愤怒相提并论,这是神圣洁的一种表态:「我……又为我的圣名发热心(忌邪)」(结三十九25),反映出一种彻底一致的性情,容纳不下罪的存在。神施报的方式,基本上有二种:1.祂成为那些受敌逼迫之人的主使者(复仇者)(诗94);2.祂刑罚那些破坏与祂所立之约的人(利26:24-25)。

    四、西番雅书

    (一)简介:

    1.作者:西番雅(神所隐藏的)

    2.日期:621B.C.

    3.地点:耶路撒冷

    4.主旨:指出犹大罪行,若不悔改必招惹神的审判。

    5.主题:耶和华的日子。

    (二)内容:

    1.大纲:耶和华日子的审判(1-2)、耶和华日子的安慰(3)

    a.耶和华日子的审判(1-2)

    b.耶和华日子的安慰(3)(1)审判犹大国(1)(1)为耶路撒冷未来的灾难担忧(3a)(2)审判外邦人(2)(2)向敬虔的人说安慰的话(3b)

    2.背景:南国犹大王约西亚时期。虽玛拿西、亚们都是恶王,但约西亚却行眼中看为正的事,约西亚王所进行的宗教改革,可与1517A.D.马丁路德先后媲美。

    (三)特点、要点:

    1.西番雅是演说家。哈巴谷是思想家。那鸿是诗人。

    2.西番雅乃希西家之玄孙(番一1),当时的约西亚王乃他的堂叔。他长期住在耶路撒冷,对社会上层阶级很憎恶,但他并未特别维护穷人,对贫苦大众深切的关怀与同情(阿摩司、弥迦),可能因他在安乐的环境中,不足体会贫穷的疾苦。

    3.西番雅宣告神严厉的审判,被称为旧约「最严词的先知」。

    4.西番雅论「耶和华的日子」是a.耶和华献祭的日子(1:8),b.惩罚的日子(1:9,12),c.悲哀的日子(1:10),d.耶和华大日子(1:14),e.忿怒的日子(1:15a),f.急难困苦的日子(1:15b),g.荒废凄凉的日子(1:15c),h.黑暗幽冥密云乌黑的日子(1:15d),i.吹角吶喊的日子(1:16),j.耶和华发怒的日子(1:18,2:2-3),k.掳掠的日子(3:8),l.万口颂神的日子(3:9-10),m.清尽罪恶的日子(3:11-13),n.默然施行拯救的日子(3:16-19),o.归回的日子(3:20)。西番雅对「耶和华的日子」有双重意义,一是审判性的(1-2),一是洁净性(3),清除罪污。

    5.西番雅的信息激烈、凌厉,他体会神对世人的心是公义与怜爱的混合,故能在神的烈怒中觅得神默然的爱。

    6.要节(金句):a.番二1-3:寻求耶和华。b.番三17:默然爱你。

    (四)信息:

    1.番二1-3与诗三十二6-7均表达寻求神的人,在患难之日,神将其隐藏起来。

    2.西番雅指出许多罪恶,表达罪恶使人心刚硬,无法返回。有如个性的固执带来不良的后果。

    3.番三17:在重建的城中,百姓得享欢欣;神在他们中间。在忙碌、没有默想时,会失去神同在的恩典,所以我们要画夜思想耶和华的律法(诗一),使我们产生动能,常在神同在的景况中,早早饱得神的慈爱,一生一世欢呼喜乐(诗90:14)。

    4.西番雅书第三章解说耶和华的日子,从审判到安慰;这有如启21:1-5的新天新地,是不再见罪恶的日子。

    (五)难题:「那时,我必使万民用清洁的言语……,同心合意的事奉我。」(番三9)所指的景况是甚么?清洁的言语(嘴唇)可指纯一的言语,在创世记巴别塔变乱口音,在使徒行传五旬节言语同一。同心合意事奉,有同一肩膀之意。在神国度,言语与事奉同一。

    五、哈巴谷书

    (一)简介:

    1.作者:哈巴谷(被怀抱者)

    2.日期:606B.C.

    3.地点:耶路撒冷

    4.主旨:预言巴比伦将受神审判,以警诫与安慰受苦的百姓。

    5.主题:巴比伦之灭亡。

    (二)内容:

    1.大纲一:先知的疑问(1)、先知的受教(2)、先知的凯歌(3)

    a.先知的疑问(1)

    (1)疑问

    (2)答复

    (3)再问

    b.先知的受教(2)

    (1)等候

    (2)受教

    c.先知的凯歌(3)

    (1)祈求

    (2)赞美

    2.大纲二:问题(Question)(1)、保证(Answer)(2)、赞美(Praise)(3)

    a.双重的问题(1)

    b.双重的保证(2)

    c.双重的赞美(3)

    3.大纲三:叹息(1)、看见(2)、歌唱(3)

    a.信心的叹息(1)

    b.信心的看见(2)

    c.信心的歌唱(3)

    4.背景:南国犹大王约雅敬。巴比伦初兴,先灭亚述帝国(612B.C.),再败埃及(609B.C.),也把犹大国改为其傀儡国,立约雅敬为藩王。三年后约雅敬背叛,巴比伦王复临耶京,怒灭犹大(606B.C.)。

    (三)特点、要点:

    1.哈巴谷书乃一本先知与神对话的书,也是哈巴谷先知信心的经历。

    2.哈巴谷书第一章有五次「为何」的质疑。

    3.哈巴谷书第二章有五次「祸灾」:a.谋财害命(2:6-8),b.贪财不义(2:9-11),c.残暴不仁(2:12-14),d.醉酒放荡(2:15-17),e.制像崇邪(2:18-20)。

    4.要节(金句):a.哈二4b。b.哈二14。c.哈三2。d.哈三17-19。

    (四)信息:

    1.神会不会听我们的抱怨,是否会听我们任何的抱怨﹖

    2.怀疑有时会导致何罪﹖

    3.圣经教导忍耐的功课(罗五3-5);神为何迟缓来完成其工作﹖长期的苦难、疾病如何去面对﹖

    4.哈三17-19是终极的试验,当环境一切都不对劲时,操练信心的功课。

    5.旧约对救恩意义的了解是解救困难,在新约耶稣所成救的救恩则是层次提高。

    6.惟义人因信得生(哈二4b):

    a.「义」:敬虔(非行为上的完全),罗一17:与神有正确关系的状态。

    b.「信」:持久恒常的忠信。

    c.「生」:生命的安顺幸福。

    d.加三11,来十38:得生与得以称义相同。(五)难题:虽然无花果树不发旺,仍因耶和华欢欣?在一切富庶的记号(无花果树、葡萄树、橄榄树、羊群、牛群)都不再拥有时,甚至我们体内每一种直觉都在吶喊时,我们怎么能因耶和华欢欣?有时候,人类历史似乎失控了,没有人知道它会在那里终结,但神最终掌管历史的轨迹,祂控制一切,而且祂也知道历史的结局。这些事物就是比短暂的世界更长存,更重要。我们若能对神有如此的信心,则能因耶和华欢欣,以神为乐了;这是哈巴谷先知信心的经历。
旧约概论下 旧约概论下(四):以西结书、但以理书
    一、以西结书

    (一)简介:

    1.作者:以西结(神是我的力量)

    2.日期:593-570B.C.

    3.地点:巴比伦

    4.主旨:指出以色列败亡之因与预言将来之复兴。

    5.主题:以色列的复兴、神的荣耀。

    (二)内容:

    1.大纲一:以西结的蒙召、警诫犹大的预言、责备列国的预言、将来复兴的预言

    a.以西结的蒙召(1-3)

    b.警诫犹大的预言(4-24)

    c.责备列国的预言(25-32)

    d.将来复兴的预言(33-48)

    2.大纲二:

    a.预言耶路撒冷的毁灭(1-24)

    b.预言外邦的毁灭(25-32)

    c.盼望以色列将来的福份(33-39)

    d.弥赛亚国度的圣殿与献祭(40-48)

    3.大纲三:

    a.荣耀主宰选民的被掳(1)

    b.荣耀把审判带给以色列(2-24)

    c.荣耀把审判带给列国(25-32)

    d.荣耀使以色列民归回(33-48)

    4.背景:以西结是祭司的后代,在国家第二次败亡时(597B.C.),与约雅斤王同时被掳至巴比伦去,在犹大掳民中事奉神。事奉时期(597-560B.C.)。

    注:尼布甲尼撒首犯耶京(606B.C.),二侵耶京(597B.C.),三临耶京(586B.C.)南国亡。

    (三)特点、要点:

    1.「他们就知道我是耶和华」出现70次。

    2.以赛亚论主的救恩,杰里迈亚论主的审判,但以理预言主的国度,以西结论主的荣耀。

    3.以西结特别强调宇宙是在神的管治之下,神是圣洁的,必以公义统治世界,神要在历史里彰显祂的荣耀。

    4.本书的文体,多用表象与寓意来说明,用许多象征行为(4:1-3、4:9-15、5:1-4、3:25-26、4:4-6,8,13、12:3-7,17-20、21:11-12、24:3-5,15-24、37:15-17)

    5.先知属灵的感受极深:他将自己关闭在家中(3:24-25)、有一时期,舌头贴住上膛,以致哑口不能言(3:26)、受命向左侧卧390日,向右侧卧40日(3:4-6)。

    6.以西结书反映以西结先知与祭司双重身份。

    7.要章:结37-枯骨复活,结34-牧人的责任,结33-守望者之职。

    8.要节(金句):

    a.结11:19。

    b.结34:23-24。

    c.结36:26-27。

    (四)信息:

    1.以西结在运河流域地带迦巴鲁河边,看见四活物的异象(结1),这异象是耶和华的荣耀。在活物边都有转轮,表明神无所不在;轮上有眼,表明神无所不知;;转动运行,表明神无所不能。

    2.以西结生动的描述神荣耀的离去:从施恩座上升,到殿门,再出门,再出城,停在东边的山上,终于离去(9:3,10:18-19,11:22-25),表达了神不愿离开以色列,然而以色列一再拒绝神的恩典,最后神只有放弃。

    3.当以色列的领袖失败了,但神没有失败,祂自己作牧人,牧养以色列人。

    4.结40-48有启示文学的特性,不是纯先知预言。在解释方面多取表征的方法,以千禧年的国度为观念,指遥远的将来。圣殿的构造与特色(40:1-42:20),在于它完善的比例,以说明神对祂选民的心意-以色列人不仅恢复虔诚敬拜的宗教生活,也要在神完善的保守看顾下恢复他们民族的尊贵。

    5.从圣殿与圣城的描述中,以西结显然注意三个要点:神超越的荣耀、神完善的公义、神绝对的圣洁。

    6.以西结的三大异象:

    a.第一异象(1-3):神的管理(全能的统治)祂的荣耀超越。

    b.第二异象(8-11):神的干预(公义的审判)祂的荣耀离去。

    c.第三异象(40-48):神的完成(恩慈的复兴)祂的荣耀归回。

    (五)难题:以西结预言中的圣殿(40-44)有何重要性?又为何要重申动物献祭?以西结预言中的圣殿是千禧年的圣殿,有胜利凯旋的含义,是敬美赞美的中心,为弥赛亚荣耀世代的所有国民而设。献祭的功能则与主餐相等,因基督的血,已成就了赎罪,不需再有赎罪祭;主餐是使新约教会的成员透过主餐合而为一。在千禧年的圣殿中,本以酒和饼的主餐所代表的信徒合一,以流血的献祭取代,但不带有旧约时期的救赎意味。

    二、但以理书

    (一)简介:

    1.作者:但以理(神是我的审判者)

    2.日期:606-536B.C.

    3.地点:巴比伦(波斯)

    4.主旨:指出外邦国度之兴衰与神国度之建立。

    5.主题:以色列之荣耀国度。

    (二)内容:

    1.大纲一:历史(1-6)、预言(7-12)

    a.历史(1-6)

    (1)个人历史(1)

    (2)外邦历史(2-6)

    b.预言(7-12)

    (1)预言外邦史(7)

    (2)预言本国史(8-12)

    2.大纲二:历史(1-6)、预言(7-12)

    a.历史(1-6)

    (1)尼布甲尼撒(1-4)

    (2)伯沙撒(5)

    (3)大利乌(6)

    b.预言(7-12)

    (1)伯沙撒(7-8)

    (2)大利乌(9)

    (3)古列(10-12)

    3.背景:生于约西亚王年间,在巴比伦首次灭耶路撒冷时(606B.C.),被掳至巴比伦,在外邦国蒙召,事奉神七十多年之久。亲历自己国家之灭亡(586B.C.)、巴比伦国之灭亡(539B.C.),及波斯国之兴起。事奉时期(606-530B.C.)。

    (三)特点、要点:

    1.但以理是专论「神权政治」之书。

    2.但以理书2-7章用亚兰文(迦勒底文、外邦文),1及8-12是用希伯来文。

    3.第二章为全书之钥,表显外邦人日期一切的经过,即尼布甲尼撒作的异梦(大像梦)。

    4.全书有二异梦及四异象,为启示性文学,是旧约中最完整的,因而成为解经的战场。在旧约中有启示文学特性的篇章,是在赛13-14、24-27,结1、28-39,珥2-3,亚9-14。

    5.章标题:大像梦(2),火窑(3),大树梦(4),手指写字于墙异象(5),狮坑(6),四巨兽异象(7),双羊异象(8),七十个七异象(9)。

    6.全书的二异梦及四异象,均是指「外邦人的日子」,从巴比伦王国起,至历史的终结。从巴比伦帝国(金头、狮)、波斯玛代帝国(银胸、熊)、希腊帝国(铜腰、豹)至罗马帝国(铁泥脚指、铁牙十角兽)(但2、7)。十角在历史上未指明实际的权势(但7)。公绵羊是波斯玛代帝国,绵羊是波斯玛代的国号;公山羊是指希腊帝国,有一非常的角指亚历山大(但8)。

    7.要节(金句):

    a.但1:8。

    b.但三18。

    (四)信息:

    1.但以理与其朋友,分别为圣的生活;立志不吃王的膳食。巴比伦的计划是要他们澈底接受巴比伦文化,完全同化后,才供王族驱使,名字也须改为带有异教意味的巴比伦化的名字(但1:7),这是环境的挑战,但以理与其朋友坚时信仰,持信心的原则决不妥协;他们虽不能改变环境,却绝不让环境左右他们,尤其不能向异教低头。

    2.金像高90呎,宽9呎(这比例是按照巴比伦吉利的数字6:60肘与6肘),是权力为达统治者野心的要求。但恶者的狂语,对真实的信心是亳无作用;任何考虑都是懦弱的逃避,顺服神是不计较后果的。罪恶常应许人立即的安全与方便,良善的结果可能导致艰危与损害,然而这就是信心﹣信心不求神迹,只求能力。

    3.「神已经数算你国的年日到此完毕……,你被称在天平里显出你的亏欠」(但5:26-27),巴比伦(伯沙撒王)的末日被宣布了,人的一切须以神的公义来数算与称量。数算的称量,可谓集预言的大成。「称量」是先知文学的特性,因为先知以神的公义为标准,衡量人的一切行为。「数算」是启示文学的性质,着重年日的计算,专为预言末事。

    4.大利乌王为新王,恶者的爪牙唯一陷害但以理的方法,就是对付他与异教冲突的信仰;一个人能否经受考验,不是在于他的行动(Action),而是他的反应(Reaction),反应才是真正的行动。但以理的反应是「与素常一样」(但6:10),决不妥协、决不改变、决不顺应。但以理经历在危险中,看出神的保护,神的使者封住狮子的口。果敢的承受、稳健的摆脱,是信心生活的两方面。

    5.有效的祷告:人的祷告,可以搅动灵界。摩西:呼天唤地;乔舒亚:日月停止(书十12-14)。

    6.信心四等级:

    a.假若﹣雅各布(创二十八20-22)。

    b.因为﹣但(1-6)。

    c.然而﹣哈巴谷(3)。

    d.即或不然﹣但(三18)。

    7.神的主权。(五)难题:但以理七十个七的预言,有何含意?但9:24-27的「七十个七」是长期,且有丰富含意的预言。这是预言基督降临、再来,以及祂再来之前,人类将落入的悲惨境地。七十个七指七十个七年,分为三组,即七个七年(49),六十二个七年(434),一个七年(7)。但以理在538B.C.获得此异象,即古列王诏命归回,但以斯拉于457B.C.接受谕旨归回,其后49年,耶路撒冷重建,包括城墙、护城河、街道及其它建筑物才都建成(但9:25b),这是七个七年。从以斯拉归回算六十九个七年,则为27A.D.,即基督受洗开始传道之年(直到有受膏君的时候,但9:25a)。最后一个七与前面的六十九个七,并非接连着发生的,乃是指基督再来前的灾难,世界各地都有战祸、灾难。
旧约概论下 旧约概论下(五):哈该书、撒迦利亚书、玛拉基书
    一、哈该书

    (一)简介:

    1.作者:哈该(神的筵席)

    2.日期:520B.C.

    3.地点:耶路撒冷

    4.主旨:鼓励归回之余民,重建圣殿,完成归回之使命。

    5.主题:圣殿的重建。

    (二)内容:

    1.大纲:信息一(1a)、信息二(1b)、信息三(2a)、信息四(2b)、信息五(2c)

    a.信息一(1a)

    责备、自省

    大利乌王二年6/1(520B.C.)

    该一1-11

    b.信息二(1b)

    应敨、保证

    大利乌王二年6/24(520B.C.)

    该一12-15

    c.信息三(2a)

    激励、鼓舞

    大利乌王二年7/21(520B.C.)

    该二1-9

    d.信息四(2b)

    安慰、洁净9/24(520B.C.)

    大利乌王二年

    该二10-19

    e.信息五(2c)

    预言、胜利9/24(520B.C.)

    大利乌王二年

    该二20-23

    2.背景:波斯王古列恩准犹大人归回(536B.C.),重建圣殿(拉3),但因撒玛利亚人的拦阻(拉4),圣殿工程怠工16年;至哈该、撒迦利亚蒙召(520B.C.、拉五1),圣殿才又复工,于四年后(516B.C.)大工告成(拉六14-15)。

    (三)特点、要点:

    1.哈该可能在犹大出生,见过耶路撒冷圣殿的宏伟。在犹大灭国后,被掳到巴比伦(586B.C.),而于波斯王古列恩准归回时(536B.C.),应是六十余岁的老人。在他蒙召作先知的职事时(520B.C.),必是八十多岁了。他可以体会老人们伤感的情形,而给予切实的安慰,并属灵的鼓励。

    2.哈该的工作时间并不长,本书所记载的信息前后只三、四个月,但实效却十分巨大,因哈该完全高举神,他的口头语是「耶和华如此说」,他不只传道,也切实行道,他能说能行(拉五1-2),劝导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让神居首位。

    3.第一篇信息的要旨:你们要省察自己的行为(一5、7)。先知指责一般人冷漠的态度、自私的居心,没有真正关切圣殿重建的事。

    4.第二篇信息的要旨:神与你们同在(一13)。并且说明他们顺服的心是神所激动的。

    5.第三篇信息的要旨:你们都当刚强作工(二4)。哈该遵照神的意思向他们解释圣殿重建的价值:圣殿可说是神圣约的象征,当以色列人重建圣殿,是继续信靠圣约的神,神的恩惠必继续与他们同在。物质的条件虽不如前,但神所供给的是属灵的丰富(二8),还有属灵的福份即平安(二9)。

    6.第四篇信息的要旨:你们要追想(二15、18)。着重礼仪的圣洁,重申祭司宗教的重要性。圣物绝不可沾染污秽,保持祭坛的圣洁是敬拜的首要条件。圣洁是物质与属灵福份的要诀。哈该要他们追想,注意历史的教训。

    7.第五篇信息的要旨:神必震动天地(二21)。提到万邦的覆亡及以色列的复兴;以所罗巴伯这位戴维的后裔作为弥赛亚的预表。

    (四)信息:

    1.对待神至少要与自己同水平(一4)。圣殿对以色列民而言,是团结的中心、敬拜的中心。

    2.神有时收回物质的丰盛,为要赐下灵性的丰硕(一6)。

    3.圣洁不会传染,但污秽却会感染(二12-13)。

    (五)难题:

    该二6-7:「万国的珍宝必都运来」所指为何?「珍宝」在原文有「所羡慕的事」之意,有版本译为财富。作珍宝或财富之意是取向物质,但「羡慕」是指大受尊敬和德高望重的人,依此则应为「他们要来朝见这位万国所羡慕的基督」。

    二、撒迦利亚书

    (一)简介:

    1.作者:撒迦利亚(神必纪念)

    2.日期:520-475B.C.

    3.地点:耶路撒冷

    4.主旨:指出耶路撒冷在将来的荣美,鼓励百姓热心建殿。而神也必亲自粉碎敌人的侵扰,建立永久性的国度。

    5.主题:重建圣民。

    (二)内容:

    1.大纲一:八异象(1-6)、四信息(7-8)、二默示(9-14)

    a.八异象(1-6)

    (1)乘马者(1:7-17)

    (2)四角四匠(1:18-21)

    (3)持准绳者(2)

    (4)撒但敌乔舒亚(3)

    (5)金灯台与橄榄树(4)

    (6)飞行书卷(5:1-4)

    (7)量器中妇人(5:5-11)

    (8)四车(6:1-4)

    b.四信息(7-8)

    (1)禁食悲哀非乃真诚(7a)

    (2)民散异邦因多行恶(7b)

    (3)耶路撒冷必得复兴(8a)

    (4)忧伤必将变为欢欣(8b)

    c.二默示(9-14)

    (1)弥赛亚王之预言(9-11)

    (2)弥赛亚国之预言(12-14)

    2.大纲二:复兴的异象(1-8)、前途的展望(9-14)

    3.背景:波斯王古列恩准犹大人归回(536B.C.),重建圣殿(拉3),但因撒玛利亚人的拦阻(拉4),圣殿工程怠工16年;至哈该、撒迦利亚蒙召(520B.C.、拉五1),圣殿才又复工,于四年后(516B.C.)大工告成(拉六14-15)。

    (三)特点、要点:

    1.撒迦利亚被称为「异象先知」,在书中有最详尽的弥赛亚预言,不仅提及祂第一次降世受弃绝,也预见祂再来时的尊荣。

    2.撒迦利亚在巴比伦出生,在忧患中成长。出身于祭司家庭,他的父亲易多可能是祭司组织的领袖(尼十二4)。他与哈该同时在归回的人群中传神的信息,哈该着重圣殿的重建,而撒迦利亚注意信仰的重整,都是引人走向复兴之途。

    3.每一个异象单独的意义,与当时的背景有关。

    4.第一至八章为散文体裁,而第九至十四章为诗文(尤其以12、14章最秀丽)。

    5.弥赛亚预言:

    a.亚三8:基督为戴维的苗裔。

    b.亚三8:基督为神的仆人。

    c.亚九9:基督骑驴驹进入耶路撒冷。

    d.亚十一7:基督为好牧人(亚九16)。

    e.亚十一12-13:基督被卖三十块钱。

    f.亚十二10:他们必仰望我,就是他们所扎的-基督被扎。

    g.亚十三1:基督的百姓罪恶与污秽被洗除(亚十二10)。

    h.亚十三6:基督在祂朋友家中受伤。

    i.亚十四8:基督再临在橄榄山上。

    j.亚十四:基督的再来与作王。

    6.要节(金句):亚四6。

    (四)信息:

    1.第一异象:乘马者(1:7-17)巡逻者。神是在历史之中,祂差遣使者在地上巡行,为要施行审判,保障以色列民安全。

    2.第二异象:四角四匠(1:18-21)匠人。列邦仍以属世的权势攻击神的选民,然而神的匠人必打破侵略者的力量。

    3.第三异象:持准绳者(2)量城。先知呼吁被掳归回的人们振作起来,齐心努力于重建的任务。

    4.第四异象:撒但敌乔舒亚(3)法庭。说明并强调以色列民的身份及使命。大祭司乔舒亚被撒但控告,但神赐他洁净的衣袍,宣判无罪。

    5.第五异象:金灯台与橄榄树(4)灯台。说明并强调以色列民的身份及使命。以色列民有如黑夜里的金灯台,成为众民的中保、外邦人的光(赛四十二6);两棵橄榄树在历史上,可说是指所罗巴伯与乔舒亚;从预表的涵意,则指基督的君王与祭司双重的身分。

    6.第六异象:飞行书卷(5:1-4)飞卷,论外邦的罪恶与审判,飞卷里写着宣判的罪状。

    7.第七异象:量器中妇人(5:5-11),论外邦的罪恶与审判,外邦的罪恶以妇人来表征,商业的罪恶与不义,以量器表明,圆铅是象征罪恶的权势。

    8.第八异象:四车(6:1-4)战车。战车从两山中间的断定谷(珥三2)出来,有神的智慧与能力,好似铜山。重申神的公义。

    9.第九章专论以色列在耶和华的保护下得着胜利。第十章描述在经过战争与和平,在弥赛亚的治权下必有多方祝福。

    10.第十一章,先知论述现实的处境,民族的苦难继续着,因为以色列群羊没有牧人照顾;先知以两根杖牧养群羊,一根称为荣美,指神的应许地﹣荣美之地,强调神的圣约;一根称为联索,指神的选民是整体的,不应**。但真正的好牧人见弃(三十块钱卖主)(十一13),两根杖均被折断。

    11.第十二、十三章再论犹大悲哀的原因,在历史浩劫后,复兴始终无法真正实现;但普世的救恩仍是神所要成就的。

    12.第十三、十四章的战争,是以西结书38、39章的重述,列邦必须得着洁净,以色列才有最后的胜利。「归耶和华为圣」成为全地的情况。

    13.撒迦利亚论弥赛亚,可说是综合其它先知的重点:

    a.以赛亚与杰里迈亚均以枝条苗裔来喻弥赛亚,指祂生命的繁茂,影响久远。

    b.以石头来表喻,解释弥赛亚的稳健与荣美。

    c.采用以西结「牧人」的意象,指弥赛亚君王的职责。

    (五)难题:亚六11-13:那名称为戴维苗裔的,掌王权,又必在位上作祭司?苗裔是弥赛亚用字,而弥赛亚是源于戴维谱系,但冠冕载在大祭司乔舒亚头上(利末支派)?从弥赛亚的品格与统治中的四种特性:(1)祂必在位上作祭司,(2)祂要建造耶和华的殿,(3)担负尊荣,坐在位上,掌王权,(4)远方的人也要来建造耶和华的殿;我们很容易在耶稣的唈格与使命中,辨认这些特征。因此在耶和华的殿中给大祭司加冕,实在是对于王和祭司要在弥赛亚身上契合的一种提醒。

    三、玛拉基书

    (一)简介:

    1.作者:玛拉基(神的使者)

    2.日期:425B.C.

    3.地点:耶路撒冷

    4.主旨:严责耶路撒冷之宗教与道德败坏,宣告神的审判,劝告悔改。

    5.主题:以色列的堕落。

    (二)内容:

    1.大纲一:神的控告(1-3)、神的警告(4)

    a.神的控告(1-3):因罪恶众多

    b.神的警告(4):因审判来临(1)神是控官(1-2a)(1)耶和华的日子、公义的日头(2)先知是控官(2b-3)(2)摩西的律法、伊莱贾的来临

    2.大纲二:祭司的罪(一1-二9)、百姓的罪(二10-三18)、将来的事(三-四)

    3.背景:圣殿于516B.C.大工告成。而尼赫迈亚445B.C.归回重建耶路撒冷城墙,于433B.C.回到波斯,在这段时间,尼赫迈亚任省长,与以斯拉进行双重宗教改革,以色列民有所复兴;但尼赫迈亚回波斯后,一切的社会问题又重复发生,敬拜落入只是外表的形式,社会道德低落,离婚事件日增。玛拉基于425B.C.蒙召事奉,正是面对此种光景。

    (三)特点、要点:

    1.玛拉基是旧约最后的一位先知,被称为「先知之印」,因为他特别印证先知的信仰,深信神的公义护卫义人。

    2.玛拉基用问答、谈话式写作,简明而有力地说出斥责的信息。「在何事上」七次。

    3.着重教义的论述,也强调信仰的要义。他认为违反律法就是叛逆神,违背神的旨意。律法是生活唯一的标准,人人都必须尊重,而且遵行。

    4.要节(金句):

    a.二15。

    b.三10。

    (四)信息:

    1.属灵的眼瞎:罪使以色列人眼瞎

    a.不属灵而仅有仪表的敬拜(1:6-8):不忠。

    b.与恶人为友(2:10-12):不洁。

    c.疑惑神是否公平(2:17-3:6):不信。

    d.夺取神之物(3:7-12):不诚。

    e.不肯忍耐等候(3:17-4:3):不信。

    2.玛拉基斥责以色列多方面的罪,并且用辩论的方式,常用语是:「你们却说」。责备他们不忠-献祭敷衍、不诚-夺取神物(信仰生活);不洁-家庭生活失败(二10-16);不信-怀疑而发怨言。

    3.玛拉基斥责祭司、领袖否认神爱(一1-5)、藐视神名(一6)、污秽神坛(一7-14)、违背神约(二1-8)。玛拉基斥责百姓背约虐妻(二10-16)、滥造谎言(二17-三7)、夺取供物(三8-12)、不肯事主(三13-15)。

    4.形式主义有如新约的法利赛人。怀疑主义有如新约的撒都该人。

    5.你们要转向我,我就转向你们(三7)。

    6.旧约的结束:免得我来咒诅遍地(玛四6)。新约的结束:主耶稣阿,我愿你来(启二十二20)。旧约与新约的衔接:立约的主和祂的使者(玛三1)。

    7.玛拉基以四方面的警告,唤民悔改:耶和华的日子、公义的日头、摩西的律法、伊莱贾的来临。

    (五)难题:玛一2-3:我却爱雅各布,恶以扫?爱与恨这一组反义词在圣经的用法中,有特殊的意义,那个被恨恶的,就是那个较少被爱的。而且神的爱与恨(指祂决定拣选某一个担任某种蒙福的事工),不因这些人本身或其所作所为影响。
旧约概论下 旧约概论下(六):智慧书入门、诗篇
    一、智慧书入门

    1.智慧书的经卷:伯(乔布记)、诗(诗篇)、箴(箴言)、传(传道书)、歌(雅歌)。

    2.智慧书的特质:

    a.智慧书(诗歌书)的名称缘由:应复称为「诗歌智慧书」,因为在文学形式取诗歌的体裁,而主题内容则重思想生命的意义,是属于一种人生哲学的探讨。

    b.希伯来智慧文学的特色:

    (1)希伯来智慧文学,纯论个人灵性之经历,毫无历史叙事。

    (2)希伯来智慧文学是「实践的智慧」,是根据精明观察人性,和在社会、贸易,及政治生涯中成功的法则,其最高理念是竭力寻求神的真理的本质,并且紧握那些赋予以色列信仰实体,塑造它成为一种世界性之宗教的一般思想。

    (3)希伯来人的智者,指一个巧于将事情办好的人,而常人只有平凡或失败的表现。故智者尤其是归给那些在关键性时刻,提供正确答案的人。

    3.希伯来诗歌的特色:

    a.希伯来诗重思想的平行(或对称),我们要辨识同一组的平行句,才不致于中断诗人的思想,削弱他的语气,或错解他的原意。

    b.希伯来诗平行句的种类:最基本的平行句有同义、相对、综合;另有高潮式及象征式平行句。

    (1)同义平行句(SynonymousParallelism)

    (a)相同(相似)式:第二行重复第一行的意思,在思想上没有任何增减。例:诗一一七1、诗十九2。

    (b)不完整式:第一行各单元,不完全在第二行,但通常有补充解释。例:诗一一四1。

    (2)相对平行句(AntitheticParallelism):第二行和第一行思想相反。例:诗一6、箴十五1。

    (3)综合平行句(SyntheticParallelism):诗篇中最常用的笔法。

    (a)完成式:第二行补完第一行的思想。例:诗二6、诗二十七6a。

    (b)理由式:第二行提出一个理由答复第一行。例:箴二十六4。

    (c)比较式:举例比较说明一个真理。箴十五17。

    (d)概念式:利用一主题来发挥。例:诗一1。

    (4)高潮式平行句(ClimacticParallelism):第二行(或第三行)重复部份第一行,然后补完整个思想。例:诗二十九1、诗九十二9、诗一一八15-16、诗九十三3。

    (5)象征式平行句(EmblemacticParallelism):第二行通常用一个明喻或暗喻说明第一行的意思,两行松懈地相连,两思想松弛地并列。例:诗二十四1、箴言十一22、箴言二十五25。

    二、诗篇

    (一)简介:

    1.作者:戴维73首为主(其它包括摩西1首、所罗门2首、亚萨12首、可拉的后裔11首、希幔1首、以探1首、及数位姓名不详49首)。最后是由以斯拉搜集完成。

    2.日期:大部份在联合王国时期,远至摩西时代,近在被掳时代。1500-450B.C。

    3.地点:在不同的场合与地点。

    4.主旨:指出历代圣徒与神密交之经历、赞美。

    5.主题:信徒对神的感受、赞美。

    (二)内容:

    1.大纲一:卷一(1-41)、卷二(42-72)、卷三(73-89)、卷四(90-106)、卷五(107-150)

    a.卷一(1-41)论人

    b.卷二(42-72)论信徒得赎

    c.卷三(73-89)论神殿

    d.卷四(90-106)论信徒得救后生活

    e.卷五(107-150)论神的话

    编者:戴维、所罗门希西家、约西亚希西家、约西亚以斯拉、尼西米以斯拉、尼西米五经: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末记民数记申命记

    2.大纲二:卷一(1-41)、卷二(42-72)、卷三(73-89)、卷四(90-106)、卷五(107-150)

    a.卷一(1-41)-b.卷二(42-72)-c.卷三(73-89)d.卷四(90-106)-e.卷五(107-150)

    世人的失败——世人的得赎——世人的敬拜——世人的安息——世人的灵粮

    蒙福的人——得救的人——世人的敬拜——世人的安息——传道的人

    3.背景:

    a.戴维为有名善歌者,曾编有诗歌(撒下1,22,23),且创立诗班(代上六31、十六7、二十五1)。

    b.所罗门作诗歌超越千首(王上四32)。

    c.可拉为哥辖(利未三子革顺、哥辖、米拉利)的后裔;希幔为可拉的后裔,亚萨为革顺的后裔,以探是米拉利的后裔,他们都有人在圣殿供唱歌之职(出六16)。

    d.许多亚萨后裔从巴比伦回国,参与所罗巴伯之献殿礼(拉三10)。

    (三)特点、要点:

    1.诗篇是一集「人向神」的感想集,而圣经其它各卷均是「神向人」的记录。诗篇与圣经其它各卷一样,均是神与人合作写成,一般的诗,则完全是人的作品。特点为作者多、收集久、内容多、篇幅多、阅者多、居中心、调可唱。

    2.诗篇译为赞美之书(希伯来文)及诗歌(希腊文)。其要旨为两方面:基督是我们的诗歌及圣徒的一生是一首诗歌;开始是论一个有福的人,末了是论一个唱诗的人。其效用为敬拜的启迪、心灵的伴侣、祈祷的良助及基督的见证。

    3.诗篇意为咏唱的诗歌伴以乐器,以「诗篇」标题者共57首。

    4.诗篇的重要性为信徒灵力宝库、赞美的教科书、人类阴暗面的跳板、有福音的信息、新约引用多。其性质以信仰为中心,有宗教情调;希伯来人的心理是以神为中心,从自然的观察至内心的感受,都集中于对神的仰慕;也有启示与灵感,使天与地连结。

    5.诗篇的标题说明:

    a.指曲调:

    (1)交与仱长(诗4等55首):给仱长之指导或交其保存。

    (2)调用女音(诗46、68):女高音或歌女唱出,意为童女、闺女。

    (3)慕拉便(诗9):伟大之死,给女音唱,为哀调。

    (4)休要毁坏(诗57等4首):危急时的呼叫,意为不要破毁,是希伯来的一种流行曲,由摩西时代传下来。

    (5)百合花(诗45等4首):指春来了,是幽雅之曲,与逾越节期有关;又是爱歌或婚礼进行曲。

    (6)远方无鸽声(诗56):意为远处橡树上之鸽,为哀怨的曲调。

    (7)调用第八(诗6、12):男低音的调子。

    (8)朝鹿(诗22):意为旭日,是一种民谣,是清晨的鼓励与帮助。

    (9)麻哈拉(麻哈拉利暗俄)(诗53、88):意为大舞蹈,是一种跳舞的曲子。

    (10)流离歌(诗7):意为赞美或大叫,是一种短调。

    (11)爱慕歌(诗45):意为爱歌,表达爱意。

    (12)耶杜顿(诗39、62、77):仱长之一,歌唱的利未人。

    (13)金诗(诗16等6首):意为铸造,表永久性,指个人之默想与祷告。

    b.指乐器:丝弦乐器(诗4等7首)如琴瑟,吹的乐器(诗5),迦特乐器(诗8等3首)为非利士人乐器。

    c.指性质(用途):

    (1)训诲诗(诗32等13首):是供学校中教导用之诗。

    (2)祈祷诗(诗17、86等)。

    (3)安息日的诗歌(诗92)。

    (4)赞美诗(诗145)。

    (5)献殿诗(诗30)。

    (6)记念诗(诗38、70)为献素祭时所唱。

    (7)称谢诗(诗100)为感谢献祭时所唱。

    (8)上行之诗(诗120-134共15篇)是各地以色列人每年上耶路撒冷的圣殿朝见神时所唱之诗。出门启行时唱诗120,行抵橄榄山遥见耶路撒冷时唱诗125,当全家抵耶路撒冷时唱诗128,祭司夜间守更时唱诗134。上行之诗共分五组,每组三首,各组按顺序重复一串连贯思想。

    (a)以色列之痛苦:120、123、126、129、132

    (b)耶和华之帮助:121、124、127、130、133

    (c)锡安平安蒙福:122、125、128、131、134

    d.细拉:诗篇中的专用名词,有插段、终曲、分段、强声、特调、拖长六个意义。

    6.诗篇分类可分为赞美诗、哀歌、上行之诗、咏史诗、悔罪诗、圣言诗、弥赛亚诗、咒诅诗等。

    (四)信息:

    1.祸福自取,两种人生、两种道路;两个世界(诗1、2序诗)。决定人祸福的因素,不是由于命运,也不是由于个人本身的天赋,更不是由于环境的促成,乃在于人生态度和方向所造成的后果。诗1注重个人的经历,详论福,凸显律法;诗2注重世界的经历,详论祸,凸显预言。

    2.诗篇每一篇均有独立的信息。诗篇的信息是积极与乐观的、诗篇的中心是赞美与感谢的、诗篇的导向是光明与盼望的、诗篇的依归是见证与祷愿的。

    (五)难题:咒诅诗(诗35、69、109、137等19首):无论是标题或内容都容易引人非议,读者要先了解诗人的前提,才能接受且欣赏。诗人是站在神的立场,表达神对罪的审判。诗139:21是解释咒诅诗的钥匙。
旧约概论下 旧约概论下(七):乔布记、箴言
    一、乔布记(一)简介:1-作者:乔布或摩西2-日期:1500B-C-3-地点:以东地之乌斯4-主旨:指出为何义人要受苦难,及在苦难中应有的态度。5-主题:义人的悔悟(义人为何受苦﹖)。(二)内容:1-大纲:序幕引言(1-2)、辩论(3-41)、闭幕结语(42)a-序幕引言(1-2)b-辩论(3-41)c-闭幕结语(42)撒但的控告A-乔布与三友(3-31)真神的祝福B-乔布与以利户(32-37)C-乔布与神(38-41)2-背景:乔布的祖父雅各布下埃及去的时候,他父亲以萨迦年为四十岁,乔布则约二十岁左右。(三)特点、要点:1-乔布乃以萨迦之第三子(创46:13)。2-乔布的三个朋友皆是以扫之后裔:a-以利法乃提幔人,提幔为以扫之子(创36:10-11)。年纪最长、最有经历、最有同情心。b-比勒达乃书亚人,书亚是亚伯拉罕与基土拉之第六子(创25:2)。是拘谨守旧的保守派。c-琐法乃拿玛人,拿玛为犹太地南部一小村落。为人骄傲自是。3-以利法注重经历,比勒达注重古人,琐法注重自己。4-引言与结论是散文,其余是诗文。5-乔布记是讲话的书、古老的书,有丰富人生经历的解释、连环式的主题,包含广泛的知识,体裁非常广泛、文辞壮丽。6-乔布记是智慧书的前导;受苦使我们回到神面前,赞美神而得真理、智慧,认识日光下之虚空,得基督的满足。且得知舞台后控制的力量。7-雅五11是乔布记解经之钥:乔布的忍耐,结局是双倍的福份,是神的怜悯、慈悲。(四)信息:1-乔布的三个朋友,坚持「因果报应」的说法,苦难必定与罪有关,是出于神的公义;但苦难有时可能出于神特别的许可,为要使爱祂的人蒙恩(林前十13)。乔布为自己无辜受苦,心情激动的争辩,也是受苦难与罪有关之影响。乔布三个朋友苦劝乔布必须及早悔改,才能从苦境转回;他们劝乔布认罪的基本动机,是要建立自身的安全感,因为如此一位德高望重的人,遭遇这么重大的不幸,他们本身的安全也被危及了,可能同样的事情会临到他们身上。2-神造人的目的是要人荣耀神,旧约对人的要求是敬畏神,而苦难使人完全、正直、敬畏神,远离恶事,这就是苦难的奥秘。3-我们要对付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命,学习舍己跟随主。4-撒但虽有能力作弄世界,但其能力是有限的,要向神负责,且受神的管治。5-神藉苦难来塑造人、建造人,使人可以长大成熟。6-理性是有限的,有其盲点。神未直接向乔布说明苦难的原因,而是要乔布了解祂创造万物的智慧,维持万物的大能,要乔布思想他的神究竟是怎样的一位神﹖而有谁可与全能者争辩﹖使乔布觉悟自己的无知、无能、不义与卑微。乔布的心灵因而有了无上的能力与安息,因他更深的认识了神的真理、旨意与神本身,也更深的认识了自己;进而为他的朋友祈祷,终可从专注自己的困境中挣脱,也从苦境中转回了。7-小结:义人为何受苦?答案是三角度的:a-即使在祂所赐的祝福之外,神仍是值得我们爱的。b-神可能容许苦难,作为洁净和坚固灵魂敬虔的工具。c-神的思想和方法是广大繁复的,是人这个微小的脑袋无法理解的;神具体知道,甚么对祂自己的荣耀和我们至终的益处是最好的。(五)难题:我必在肉体之中得见神(inmyfleshIwillseeGod)(伯十九26)。和合本译为肉体之外?乔布盼望看见神,可以还他清白;乔布肯定「知道我的救赎主活着」,以致期盼一种身体的复活。这在古代文化中,就有以诺身体被提到天上之事(创五24),而埃及文化也盼望身体的复活。因此乔布这种盼望是有文化背景的,也是出于对神的信心。二、箴言(一)简介:1-作者:所罗门2-日期:940B-C-(所罗门中兴时期、中年时期)3-地点:耶路撒冷皇宫4-主旨:指出一切智慧的源头在乎认识耶和华。5-主题:敬畏神是智慧的开端。(二)内容:1-大纲:序言(1a)、箴言(1b-29)、附言(30-31)a-序言(1a)b-箴言(1b-29)c-附言(30-31)A-第一集(1b-9)A-亚古珥之言(30)B-第二集(10-22b)B-利慕伊勒之言(31)C-第三集(22b-24)D-第四集(25-26)E-第五集(27-29)2-背景:a-所罗门:箴言大部份为所罗门记下老师传授的格言,及自己灵感所触及而着成其它格言之杂锦。b-智慧人:是一组智慧人,职务为君主之咨询者及教导民众。c-亚古珥及利慕伊勒王,其人身份无从稽考。(三)特点、要点:1-用箴言训诲人是古时的一种教学法,即是在日常生活小节上「比喻」真理之奥秘。「箴言」的字根作「比喻」之意。箴言是实际生活应有的规矩,但这规矩包括心灵、道德、理智各方面在生活上的指导。「箴言」的字根另作「统治」之意,显示乃有权威之格言,即规劝信徒如何在日常生活里表现有智慧(敬畏神)的行为。2-箴言的内容、结构:a-第一集:十五篇训诲-智慧的真善美;以「我儿」为对象;给所罗门的箴言。b-第二集:各类训诲-劝修德行善,爱好和平;以「你」、「他」为对象;所罗门的箴言。c-第三集:六篇训诲-生活行为之节制(责任法则);以「我儿」为始;给所罗门的箴言。d-第四集:各类训诲-智慧与愚昧的对比;希西家的文士誊录;所罗门的箴言。e-第五集:各类训诲-智慧与愚昧的对比;以「我儿」为对象;给所罗门的箴言。3-亚古珥之言是颂神箴言,论全能神之奇妙。4-利慕伊勒王之言是贤母词与贤妻颂,论君王之公义与聪明妇之美德(良母贤妻)。5-箴言第一集总论圣洁的生活:敬畏神的人均需要行为上、灵性上、信仰上的圣洁a-智慧的呼声(1:7-2:15)--勿近外邦妇(2:16-22)。b-智慧的呼声(3:1-4:27)--勿近外邦妇(5:1-23)。c-智慧的呼声(6:1-23)--勿近外邦妇(6:24-35)。d-智慧的呼声(7:1-4)--勿近外邦妇(7:5-27)。e-智慧的呼声(8:1-9:12)--勿近外邦妇(9:13-18)。6-箴言属神、针对个人、注重因果、注重实行、杂参幽默、语调乐观,融合外邦文献但本色化。律法书及先知书是命令式,但箴言是邀请式的,反应出申命记的祸福。7-箴言引导人生方向、信仰实践,帮助获真智慧、知所先后,是属灵伦理学,积极教导、消极规劝。箴言好比一个聚宝箱,充满五光十色、价值连城的珍宝;不会祷告读诗篇,不会做人读箴言。(四)信息:1-敬畏神是智慧的开端。开端可译为首要,故敬畏神是最首要的智慧。智慧含有谦卑、顺从、诚实、仁慈与勇敢,是生活中最崇高的目标;智慧是神所赐的,所以要得着智慧,唯一的途径是敬畏神。2-箴八将智慧拟人化,因以色列圣贤认为智慧有位格,是神启示的媒介,甚至是神与人之间的中保。智慧也是神的道,是先存的,故不属时间,而属永恒。神会恩慈地将智慧赋与人,听从并遵守主道的,必蒙这样的福。这是生命的智慧,是指主耶稣。3-人对神(智慧)的态度(箴四23):a-当保守的心:追求的心(四1-9)、慈爱诚实的心(三3-4)、殷勤的心(21:5,22:29)、喜乐的心(17:22)。b-当弃绝的心:骄傲、嫉妒、怒气、贪心、胆怯、纷争。4-言语﹣说话的艺术a-当少言(10:19,14:23):非闭口不言,要言所当言b-当实言:不泄密、不说闲话(17:9,18:8)c-当良言:柔和(15:1)、知识(15:2)、合时(25:11)、恩惠(22:11)、正直(27:5-6)、道歉之言(12:18)(五)难题:「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离」(箴22:6)?教养孩童,使他走当行的道,这指献上某人或某物为神所用,包括预备一个孩童服事,奉献一个孩童给神,或训练一个孩童进入成年期。这指训练、教训应该顺应青年人的性情,按生命的各阶段加以调整,配合神对这孩子独特的呼召,及神特别为那孩子而设的生活的方式。训练须兼顾多元性及独特性,是顺应神在这孩子的本性与全人身上作为的训练,是深入、内植、惯性,几乎成了第二天性。但这经文仍是一句箴言,而不是一项应许,是一般性的原则,仍可能有例外的。
旧约概论下 旧约概论下(八):传道书、雅歌
    一、传道书

    (一)简介:

    1.作者:所罗门

    2.日期:930B.C.(所罗门老年时期)

    3.地点:耶路撒冷皇宫

    4.主旨:指出凡日光之下的劳碌皆虚空,靠神才是人生的满足。

    5.主题:人生之虚空。

    (二)内容:

    1.大纲一:引论(1a)、辩论(1b-11a)、结论(11b-12)

    a.引论(1a)——|b.辩论(1b-11a)——|c.结论(11b-12)

    A.主题——|A.辩证(1b-2)——|A.劝勉(青年人)(11b-12a)

    B.主旨——|B.释明(3-11a)——|B.劝勉(众人)(12b)

    2.大纲二:享受生命-神所赐的礼物(1-2)、了解神的计划(3-5)、实践神的计划(6-8a)、除去沮丧,应用神的计划于生活上(8b-12)

    3.背景:所罗门早年敬畏神;中年因「饱暖思淫欲」,离开真神;晚年痛定思痛,悔悟前非,以「传道者」的身份,写下「传道书」,劝诫下代的青年趁早信靠神。

    (三)特点、要点:

    1.拉比的教导常是先讲反面,再讲正面。传道书1-11章是先讲反言,叙述人离开神,以人的方法探寻,有错误的,有正确但无结果的,因此都不通。传道书12章则讲直言(正言),表达唯有信靠神,才有真正人生的满足。

    2.传道书是人生之鉴戒,也是信徒人生的课本。

    3.传道书认定神自己是最高的价值,而有意义的人生是一个为祂的事工而活的人生。只有神的工作才能永远长存,而唯有祂才能赐予人的生命和行动永恒的价值。本书是要证明,在神和祂神圣的旨意之外,生命缺乏任何最终的意义,而它的总和不外乎虚空。

    4.作者自称为「传道者」,这个称谓原是指聚会的主领人或主讲者。

    (四)信息:

    1.人离开神,一切空虚。

    2.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一2):

    a.智慧的虚空(二15、16)智与愚均难逃一死。

    b.劳碌的虚空(二19-21)勤劳与懒惰的命运,没有不同。

    c.目标的虚空(二26)谋事在人,成事在神。

    d.竞争的虚空(四4)成功只带来更多的嫉妒。

    e.贪婪的虚空(四7、8)物欲无底深渊,填之不满。

    f.名誉的虚空(四16)只像过眼烟云,转眼即逝。

    g.金钱的虚空(五10)财富增加,平安减少。

    h.妄想的虚空(六9、六1-2)多赚不能多享,徒增烦恼。

    i.无聊的虚空(七6)只能带来无可避免的悲惨结局。

    j.报偿的虚空(八10、14)行恶得奖,善恶没有不同。

    传道者是从「日光之下」、从人的角度来看事物,从而引导人寻找、认识日光之上的神。

    3.多少时候,我们为了许多虚空的事(如下所列举)在奔波追逐,这是应当反省思考的,我们应如何面对这些「虚空」,传道者有些小结论:「人莫强如吃喝,且在劳碌中享福,我看这也是出于神的手。」(二24、五18、八15)(三12-13、三22);现代中文译本译为:一个人能够吃喝,享受他劳碌的成果,便算是幸福的了,可是,我看这也是出于上帝的旨意。这是神所赐的礼物。

    4.面对虚空应有的生活态度:

    a.仍悬而未解的隐秘不应减低人的喜乐(八16-九9):神创造一切,让人享用。

    b.仍悬而未解的隐秘不应拦阻人努力工作(九10-十一7):不应灰心,因工作对象是神。

    c.儆醒交帐,记念造你的主(十一7-十二8):每日提醒自己快要面临死亡,并要朝见创造主、审判主,这应能激励我们有神的喜乐与服事。

    (1)享受现在,展望将来(十一7-10)。

    (2)紧记被死亡抓住以前,先为创造你的主而活(十二1-8)。

    5.传十二2-6是传道者用诗歌方式,详细表达日渐衰退的现象:

    a.描写巴勒斯坦风暴来临,一切要做的事都会停顿,所有人战栗失色。

    b.用一间日久失修的房子,来比喻身体各部份日渐衰败。

    (五)难题:不要行义过分,也不要过于自逞智慧……,不要行恶过分,也不要为人愚昧……(传七16-18),似乎意为:不必太过神圣,也不要做罪魁祸首;只要适度的犯罪?传道者认为的危险在于自己对自己的看法,个人会被自己众多虚假的宗教行为所迷惑。人最好持守来自敬畏神的真正智慧,而不是来自夸大的自我膨胀,也不要紧抓愚昧人的愚行。愚昧与夸大自义,都不足以成为指标或伪装,遮蔽内心真正的需要,真正的智慧只能在敬畏神的行为中经验得到。

    二、雅歌

    (一)简介:

    1.作者:所罗门

    2.日期:970B.C.(所罗门年青时期)

    3.地点:耶路撒冷皇宫

    4.主旨:指出男女真诚爱情的楷模。

    5.主题:以色列的爱情。

    (二)内容:

    1.大纲一:相恋(1:1-2:7)、相访(2:8-3:5)、相悦(3:6-5:1)、相寻(5:2-6:3)、相亲(6:4-8:14)

    a.相恋(1:1-2:7):追求、自辩、密谈

    b.相访(2:8-3:5):良人到访、邀游、遭拒、乡女找寻

    c.相悦(3:6-5:1):良人真相、表露爱慕、表露婚意

    d.相寻(5:2-6:3):良人到访不遇、乡女起来寻找、找不到因思成病

    e.相亲(6:4-8:14):良人之思慕、婚夜之思慕、乡女之真相

    2.大纲二:愿望(1:1-2:7)、期待(2:8-3:5)、追求(3:6-5:1)、寻觅(5:2-8)、相会(5:9-8:4)、结合(8:5-14)

    3.背景:所罗门早年时期的一段「罗曼史」。所罗门早年曾熟读埃及之爱情书,也曾在乡间有追求一书拉密女的一段爱情,故以埃及情歌之风格写成「雅歌」。

    (三)特点、要点:

    1.本书的解释法:

    a.寓意法:故事是虚构的,喻耶和华与以色列的爱情。这是大部份犹太学者的看法。

    b.预表法:故事是真实的,暗指基督与教会的爱情;教会如基督的新妇。这是多数保守派学者的看法。

    c.戏剧法:故事为一出演剧,书中的牧人不是所罗门,而是书拉密女的爱人;书拉密女坚守她的贞洁,严拒所罗门之引诱,后重回她爱人的怀抱。这是新派学者的看法。

    d.字面法:本书为一段历史故事,显出男女爱情之真挚与忠贞。这是保守派内以正意分解圣经者的看法。

    2.雅歌意为「歌中之歌」、「最美之歌」。

    3.雅歌描写人类内在的感情-爱,使两人结合在一起,将两个灵魂连结为配偶。夫妻之爱亦反映了神对祂儿女的爱,更表达出基督对祂所拣选的新妇-教会-的爱情。雅歌是有关爱情的一卷书,特别提及丈夫与妻子之间的爱情,正好成了救主与被祂救赎的人之间的爱的典范。

    4.所罗门没有依照事实发生的先后次序或合乎逻辑地写雅歌,反之,他照自己感情的流露来写,有如倒叙、反述的笔法。

    (四)信息:

    1.爱的礼赞:雅歌是人性之本质的礼赞,男性与女性都是按神的形像而受造,为要互相扶持与享受。

    2.雅歌宣告爱是占有性的(良人属我,我也属他。二16)、爱情必须是自发的(不要惊动,不要叫醒我所亲爱的,等他自己情愿。二7)、而且爱的力量胜过一切(八6-7),可与死亡相配敌,爱情燃烧如烈焰,众水不能息灭、淹没;爱情可贵非财宝可换。

    3.深爱所罗门的女子,是神的杰作,她的身体充满美感(四1-5、七1-9)。虽这些美丽都是外在的,但也彰显出我们的身体是圣灵(神)的殿(林前六19)、圣灵的居所。

    4.神喜悦祂自己手所作的工,祂使祂所造的一切都美丽悦目,使人赞叹不已;祂使人类喜悦于与配偶的爱情,这是我们可以敬拜、赞美神的,我们应将荣耀与崇敬的心归于创造万物的神。

    5.性是神所赐宝贵的礼物,是人在婚姻关系中的享受,是男女在婚姻中完全的献身与永久的责任。我们对婚姻中性的认知,应是可因性的享受而带出对神的敬拜;夫妻的性享受应可邀请神来欣赏,这是祂所创造的性之美好,这才是健康、正确的心态。在男女交往过程,或婚外男女的关系,都要圣洁,使在婚姻中,男女彼此的献身是完全的,又可在神及人面前,亳无愧疚,不会脸红。

    (五)难题:书拉密女是谁?良人是谁?牧人是谁?在所罗门统治以色列的初期,他极可能放下公务到郊外渡假,而遇到书拉密女这漂亮的女孩就一见钟情;书拉密女则在发觉所罗门真正身份之前,已坠入情网。两人缔结婚约后,所罗门带书拉密女到耶路撒冷皇宫,在那里,她要面对所罗门的六十个妻子和八十个妃嫔。书拉密女因多年郊野生活,使她的皮肤变黑而自觉比不上其它妃嫔,而也亦曾遭到嘲笑(一6)。所罗门与书拉密女的一段恋情,使他对爱情有深入的洞见,但亦因他的愚昧而不能保持。若此史料为真,则书拉密女为乡女(女牧人)(一6、8),良人是书拉密女对所罗门的称呼(二3),牧人也是指所罗门(一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