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史哈拿師母
就大體而論,一般基督徒所過的生活都不是全然快樂的;在有思想的人看來,並不會覺得奇怪。曾有一個留意觀察的人對我說︰「你們基督徒,似乎是信上了一種使人變成可憐的宗教。你們好象是個患頭痛的人,要把頭割掉既不情願,把它留著又吃不消。你們怎能希望有多少教外的人肯大發熱心去追求那樣叫人不舒服的事呢!」時我突然想起,基督教對于它的信徒,應該是、而且它的原旨就是一種為要叫人不愁煩而有快樂的宗教。從那時起,我就開始求主把信論快樂的秘訣指示我。
本書的內容,就是我自己所學得,並且為要介紹給各位讀者而寫出來的秘訣。
我確實相信,所有神的兒女們在初蒙光照的時候,都會自然而然地覺得那種內心有安息而外面能得勝的生活,就是他們重生以後所應有的福分。你記得,當你初認識主耶穌,稍微瞥見他拯救的大能時,你心里如何發出勝利的歡呼!當時你覺得對于得勝是多麼有把握的!靠著愛你的主得勝有余是何等容易的!你在一位常勝元帥率領之下,何曾做過打敗仗的夢?然而,許多人都知道,實際的經歷又是何等的不同!得勝的時候少,所獲的利輕;失敗的時候多,所受的害重。你覺得並沒有享受那種信徒所應有的生活。你也許清楚明白道理的真義,卻未曾得著道理的生命和能力。你能因明白聖經所啟示的知識而歡喜,卻不能在心靈里顯然地感覺到自己已經體驗過這事實。基督,你相信他、傳講他、事奉他;可是你不覺得他是你自己靈魂的真生命,不覺得他恆常與你同在,也不覺得他不住地在他的榮耀里向你顯現。你已經因脫離罪惡而知道耶穌是你的救主,卻尚未在他拯救的大能里認識他本身。你曾用心查考聖經,從其中搜集許多寶貴的真理;那些真理,你也相信,並有用來滋養你的靈性。可是,雖然如此,你的靈魂卻在你里面餓得要死!你也曾暗中一再求告,渴望得著聖經上所應許給見信的人的生命餅和生命水。在你心靈的深處,你知道自己的經歷和聖經所指示的不相符合;正如一位老作家所說︰「你們現在的宗教,比起初期基督徒所享受、所得著和所活出來的生活,只是『空談』而已。」你的意志,一天比一天薄弱,一年比一年消沉。初時得勝的幻想,越來越覺黯淡,使你不得不承認,你對于宗教的熱烈期望,充其極也不過是一種勝敗交替——有時犯罪,有時悔改;悔改了又犯罪,犯罪了又悔改——的一種生活罷了。
然而,就是這樣嗎?主耶穌舍去了他寶貴的生命,救你脫離罪的痛苦和它殘酷的捆綁,難道是只要你享受這樣的生活麼?難道是只要作成部分的拯救麼?難道是存心叫你在失敗沮喪的疲勞情況之下掙扎麼?難道是怕你常常得勝了倒不榮耀他並會叫他的名受辱麼?先知豫言他要來和他必作成的一切,難道是只要你活出這樣的生活來麼?神所有的應許,難道有一樣是要部分保留而不讓它完全應驗麼?「拯救我們脫離仇敵,和一切恨我們之人的手」(路一月),難道有再讓那些敵人掌權以轄制我們的余地麼?「常帥領我們在基督里夸勝」(林後二14),難道是說我們只能有時得勝麼?使我們「靠著愛我們的主……得勝有余」(羅人對),難道包含有叫我們屢屢失敗的意思麼?「拯救到底」(來七25),難道就是今日在我們中間所能看見的一點救恩麼?我們敢幻想「為我們的過犯受害,為我們的罪孽壓傷」的救主(賽五十三5),能在今日教會的信徒這樣的生活上「看見自己勞苦的功效,便心滿意足」麼(賽五十三11)?聖經告訴我們說︰「神的兒子顯現出來,為要除滅魔鬼的作為」(約壹三8),難道我們敢說他作不來,他覺得自己顯現出來所要作的作不成功麼?
所以我們一開始就得先確定這一點︰耶穌來,是要救我現在就脫離罪的權勢,使**著他的能力得勝有余。倘若你懷疑,就請你查考聖經,搜集所有關于他死在十字架上的一切宣告,你就一定會覺得這些宣告多得使你驚奇!各處都一樣地說他的工作是要救我們脫離罪、脫離捆綁、脫離污穢;沒有一處曾暗示說救恩只是有限度的,不完全的,象一般信徒所自認為足的那樣。
讓我指出聖經里面關于這問題的一些教訓︰
當主的使者向約瑟夢中顯現,宣告救主要降生時,對他說︰「你要給他起名叫耶穌,因他要將自己的百姓從罪惡里救出來。」(太一21)
撒迦利亞的兒子出世,他「被聖靈充滿了」說「豫言J時,他宣告神眷顧他的百姓,為要應驗他向他們祖宗所起的誓,「叫我們從仇敵手中被救出來,就可以終身在他面前,坦然無懼的用聖潔公義事奉他」(路一74-75)。
彼得在聖殿廊下向滿覺希奇的猶太人講道時,他說︰「神既興起他的僕人(兒子),就先差他到你們這里來,賜福給你們,叫你們各人回轉,離開罪惡。」(徒三26)
保羅向以弗所教會講基督愛教會,和他為教會舍己的奧妙真理時,他接著宣告他這樣作的目的,是為要「用水借著道,把教會洗淨,成為聖潔,可以獻給自己作個榮耀的教會,毫無**皺紋等類的病,乃是聖潔沒有暇疵的」(弗五26-27)。
保羅寫信給在「共信之道」作他真兒子的提多,指示他關于神恩典的事,他說神施恩的目的是為要「教訓我們除去不敬虔的心,和世俗的情欲,在今世自守、公義、敬虔度日」;為了這個緣故,他又說基督「為我們舍了自己,要贖我們脫離一切罪惡,又潔淨我們,特作自己的子民,熱心為善」(多二12-14)。
彼得寫信勸信徒要聖潔,並要行事效法基督,告訴他們說︰「你們蒙召原是為此;因基督也為你們受過苦,給你們留下榜樣,叫你們跟隨他的腳蹤行;他並沒有犯罪,口里也沒有詭詐」;而且,「他被掛在木頭上,親身擔當了我們的罪,使我們既然在罪上死,就得以在義上活;因他受的鞭傷,你們便得了醫治」(彼前二21、22、24)。
保羅在以弗所七里把信徒的行為和不信的人相比,給他們指出學耶穌真理的人,「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欲迷惑,漸漸變壞的;又要將你們的心志改換一新;並且穿上新入;這新人是照著神的形象造的,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弗四22-24)。
在羅馬書六章開頭幾節,保羅論神的兒女可否仍在罪中的問題,指出活在罪中是完全和耶穌的救恩相背的。他強調我們與基督同死同活,是我們在得救的事上不能置辯的事實。他說︰「斷乎不可;我們在罪上死了的人,豈可仍在罪中活著呢?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受洗歸入他的死麼?所以我們借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象基督借著父的榮耀,從死里復活一樣。」又說︰「因為知道我們的舊人,和他同釘十字架,使罪身滅絕,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
聖經關乎基督受死目的之宣告,有一件有時被人忽略了的事,就是論基督救人現在脫離罪,遠比論他救人將來上天堂為多。這就清楚地顯明神對于這兩件事的相對重要性的看法了。
親愛的弟兄妹妹,你肯不肯接受聖經對于這件事的見證?當保羅在世的時候教會所踫到的難題,現在也一樣地使人困惑︰第一、「我們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顯多麼」(羅六1)?第二、「這樣,我們因信廢了律法麼」(羅三31)?我們應當學保羅那樣著重地回答說︰「斷手不可!」也當學他那樣意氣揚揚地斷言︰「斷乎不是,更是堅固律法。」並且「律法既因肉體軟弱,有所不能行的,神就差遣自己的兒子,成為罪身的形狀,作了贖罪祭,在肉體中定了罪案;使律法的義成就在我們這不隨從肉體,只隨從聖靈的人身上」(羅八3-4)。
難道有人竟以為聖潔的神既然恨罪人的罪了,又肯容許信徒有罪麼?他既預備這樣的教恩了,又會叫得救脫離罪的人得不著救恩的效力麼?
查麥士博士說得好︰「罪,就是在神所喜悅的屬靈大家庭里必須連根拔除的恥辱。……神既然這樣恨罪,甚至把所有犯罪的人都定了死的刑罰,那末對于已經得永生的人,倘若仍然可以讓他有罪的話,豈非怪事!從前決定要消滅的東西,現在豈能加以保留而寬容它麼?現在刑罰已經除掉了,你想那永不改變的神可能再不恨罪,反倒叫那從敗壞中救出來的人依然沉溺于從前要毀滅他的罪中麼?六千年前既然是愛公義、恨罪惡的神,難道現在競會改變了麼?……我現在呼吸著從天而來的慈愛空氣,生活在神面前的平安恩惠中,難道還可以再嘗試把兩個全然對立的原則聯合起來,一面想要討神的喜悅,一面又想要活在罪中麼?我們既然從那樣可怕的災禍中被救拔出來了,難道還可以再跳進去麼?基督的十字架既然用大能和決定性的打擊替我們除去了罪的咒詛,也必為我們除去罪的權勢和愛罪的心。」
不只查麥士博士,從古至今還有其它許多聖徒,大家都異口同聲宣告說,我們的主耶穌基督在各各他十字架上為我們所成就的救贖,不但能救我們脫離罪,也能故我們脫離罪的權勢,並且「凡靠著他進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來七25)。
十七世紀有一位貴格會的老聖徒說︰「與神相敵的,沒有甚麼比罪更凶。人是神的杰作,所以神決不讓人永遠被罪轄制。當我們認為神的大能足以毀滅所有的仇敵時,難道有誰肯信魔鬼還能抵擋。還能得勢麼?照我看,有真信心的基督徒,既然相信永生神的兒子基督已經得著天上地下所有的權柄了,若又以為他肯讓罪和魔鬼來轄制他的信徒,那就簡直是再予盾不過的事了!」
但你或說︰「沒有人能用自己一切的能力來救贖自己,也沒有人能不犯罪」;對你這話我們要說聲「阿們」。然而若有人說︰神運行大能幫助我們,要贖我們出罪,可是作不成功;那道理卻非我們所能領教的,但願你也不能。
倘若我告訴你,神運行大能作事,卻被魔鬼擋住了;或說神不能作那事,因為魔鬼不高興;或說沒有人能從罪中得著釋放,因為有魔鬼在其中掌權,神不能把他趕走。這些話你能贊同麼?這是可悲的道理!然而不幸,事實上果真有人還要這樣想。這就是明明地說神雖施行大能,卻徒然無效;因為魔鬼已經深深地把罪種在人性里頭。其實人既是神造的,神豈不能把人重新改造而叫他作個無罪的新人麼?倘若你說罪在人里面扎了很深的根,我也同情這話;但罪根卻決不能扎得深過耶穌所能進入的地步,因為耶穌取了人的性情,了解人的心意,也得了權柄來敗壞魔鬼和他的作為,把人救贖出來成為公義聖潔的。否則「凡靠著他進到神面前的人,他都能拯救到底」,便是沒有意義的假話了。所以我們若說神不能救人脫離罪,就倒不如痛快地把聖經燒掉!
「我們曉得,」他接著說︰「比如有一個朋友被擄,我們要出錢贖他;倘若知道了他被贖以後還得受鎖鏈的痛苦,我們就決不肯把錢交出。若出了錢又贖不回人,豈非一個騙局嗎?交錢了還要受捆綁,贖過了還要帶刑具,那是一輩子也吃不消的痛苦。肉身如此,靈魂亦然。你若問︰『基督必須作我的贖價,並救我脫離捆綁;但我到底是不是個俘虜呢?」不錯,正正是的!因為基督說︰『所有犯罪的,就是罪的奴僕』(約八34)。你既然犯了罪,你就是罪的奴僕,是個必須付出代價才能脫離捆綁的俘虜。「誰替我出代價呢?我貧窮!毫無所有!我不能自贖;誰替我辦呢?」『哦!幸虧有一位替我出代價的人來了,這是個好消息;我有脫離捆綁的希望了!』『他是誰?是不是叫做救贖主的?好啦!我就要得救贖了!快要脫離捆綁了!』倘若忽然有人告訴你說︰『不,你必須一輩子活在罪中!』你要怎樣呢?『怎麼!我永遠不能得救嗎?我這個彎曲的心和悖謬的意志,難道始終不能改換麼?我是不是注定要作個沒有信心可以達到成聖、永遠不能過聖潔生活的基督徒?我是不是注定要一輩子讓罪得勢?這是甚麼救贖主呀!我的得救于我一生有甚麼益處呢?』你能不這樣怪怨嗎?」
此外從馬歇爾、羅孟尼和許多別人的講道中,都可以找到同樣的解釋來證明這道理。這道理不管現代的信徒怎樣看不見,在教會中卻不是一種新教訓。這是不變的老故事,曾叫各時代的許多聖徒在他們日常生活上唱出了得勝之歌,今日也還一樣地使無數窮苦擔重擔的人得著說不出的喜樂。
親愛的讀者,你存著虔誠的心查考聖經時,在你還不明白這些事是否屬實之前,願你不要加以拒絕。求神借著聖靈「照明你們心中的眼楮,使你們知道……他向我們這信的人所顯的能力是何等浩大,就是照他在基督身上,所運行的大能大力,使他從死里復活,叫他在天上坐在自己的右邊」(弗一18-20)。你既然稍微瞥見他這種能力了,就不必顧到自己的軟弱,將自己交托在他手里,倚靠他拯救你。
「你出去與仇敵爭戰的時候,看見馬匹、車輛,並有比你多的人民,不要怕他們,因為領你出埃及地的耶和華你神與你同在。你們將要上陣的時候,祭司要到百姓面前宣告,說︰以色列人哪,你們當听,你們今日將要與仇敵爭戰,不要膽怯,不要懼怕戰兢,也不要因他們驚恐;因為耶和華你們的神與你們同去,要為你們與仇敵爭戰,拯救你們。」(申二十1-4)
基督徒的生活是憑信心而行事為人的。在研究這生活的動態時,常因沒有看透事實上神和人兩方面的關系而發生了不少的誤解。人們慣常認為這問題只屬一面;既然只從他們所看得最清楚的一方面加以推論,毫不顧及此外是否還有其它,難怪牽強附會的意見便要成為整個問題的結論了。
信心生活的動態有絕對分明的兩方面。要研究這問題,正如研究別的問題一樣,除非同時兩面兼顧,便不能獲致完全的了解。這里所論的是神的一方面和人的一方面;換句話說,就是在成聖的事工上,有屬神的一部分,也有屬人的一部分。這兩方面是判然分立的,甚且彼此相對;在粗心人看來兩者雖然好象互相抵觸,但其實卻是相輔相成的。
對這問題,我有一次听過十分明顯的解釋。兩位講員同在一個地方開會,輪流講論這個高超生活的題目。一位專講這題目屬神那方面的事,另一位卻只講屬人這方面的事。他們二人分工合作,和諧一致;雖然各講各的,卻是彼此呼應,共同針對著一個題目的重要真理。听眾大都能夠領會,但也有幾個人明白不來。其中有一個婦人很覺困惑,對我說︰「我完全不懂。兩位先生雖然同講一個道理,但在我听來他們卻簡直是彼此相反的。」我當時听見她這樣說了,就想起她所感覺的疑惑,也一定會常常叫許多其它協已追求這真理的人發生同樣的難處。
比方有兩個朋友同去看一座有名的房子,然後回來報告他們所看見的。一個只看房子的北面,一個只看南面。第一個說︰「房子的構造和每層的裝飾是如此如此的。」第二個搶著說︰「不對,你完全錯了;我所看見的卻和你所說的大不相同;各層的裝飾是這樣這樣的呢。」那末,他們兩人可能因所說的事實發生激烈的爭辯,但到各人明白了彼此所看見的原來是房子不同的一面時,便會立刻互相了解了。
我要力求詳盡地說明我對于這問題所看見兩方面不同的地方,給讀者明白若只看一面而忽略其它,就一定會造成對這真理錯誤的印象和見解。
簡而言之,照我所看見的,人的一面是倚靠,神的一面是動工;這兩方面,我們一看就知道是彼此對照而不相抵觸的。我的意思是︰有一件必須作成的事工,即是神要救我們脫離罪的權勢,「在各樣事上成全」我們,叫我們「遵行他的旨意」(來十三21),「得以看見主的榮光,好象從鏡子里返照」,我們就要實實在在地「變成主的形狀,榮上加萊,如同從主的靈變成的」(林後三18)。我們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我們「察驗何為神的善良、純全、可喜悅的旨意」(羅十二2)。這件大事必須在我們心里並在我們身上作成。許多纏累我們的罪必須克服;各樣不好的脾氣必須改變;一切劣性惡念必須根除;聖潔的氣質和性情必須養成。總之,必須有確然的改變,這就是聖經的教訓。這事必須有人去作︰或由我們自己作,或由別人替我們作。我們大多數人都曾自己先嘗試過,可是慘重地失敗了;然後我們就從經訓和自己的經歷上,發覺了這事是我們自己所作不來的,也知道了主基督耶穌降也就是特別為要來替我們作成這事,凡將自己完全交托在他手里而毫不保留地倚靠他的,他都肯替他們作。然則信徒一方面的事是甚麼?主一方面的事是甚麼?信徒這方面顯然是甚麼都不能作的,只能倚靠;同時他所倚靠的主就會作成他所交托他的了。「倚靠」和「動工」,誠然是彼此對照的兩件事,而且確實是時常相反的;然而在這里會不會互相抵觸呢?顯然是不會的,因為這是有關兩方面的事。我們若論一件單屬一方面的事,比方我們說有一個人將他的事情托別人辦,又說他自己去作;我們所說的便是自相矛盾而不通的話。但我們若論一件屬于兩方面的事,說有一個人將事情托別人辦了,別人就照著去作;我們所說的便是極其簡單而不相抵觸的話了。所以,我們論這高超生活的動態時,說人的一方面是倚靠,而神的一方面是動工以作成人所交托他的,我們所講的就一定不是甚麼困難或令人不解的問題了。
單論人一方面的講員,除了順服倚靠之外,不能涉及別的;因為人所能作的,的確就是這麼多。這是我們都承認的。可是講這道的人,時常被人批評說他的意思是不再有另一方面,叫人除了倚靠之外不用作什麼;也有人說他所講這種信心的道理完全不合實際,光是倚靠不作別的,是叫人坐上宗教的安樂椅,從此舒舒服服地去做沒出息的夢。這種誤解之所以發生,可能是因為講員沒有提起另外的一方面,或是听者沒有听見的緣故。那就是人一倚靠了,主就動工;並且許多事的作成,都不是我們作的,乃是主作的,是他負責作成我們所交托他的。不是我們作了甚麼,乃是他作了,而且因此作得更完備。明白了這點,問題的難處就不存在了。
同時單論神那方面的人也受到另一種批評。他不講倚靠;因為主一方面不是倚靠,乃是動工。他是要作成人所交托他的。他借著我們內心的操練和外面的事物來管教造就我們。他用一切智慧和愛來提煉潔淨我們。他使我們生活環境的各樣事物互相效力,向著一個重要目標叫我們在恩典里長進,越久越象基督的形象。他按著各人個別的情形,運用或長或短的時間,領導我們經過改變的步驟,使我們所突托他的結出實際的果子來。我們要憑著信心,依照羅馬書六章十一節的指示向罪「當看自己是死的」。主必使這經節應驗,借著無數的小苦難和十字架把我們屬血氣的己治死。只有神這樣動工了,我們才能看自己是死的。然而,講員因為只論這一方面的事,說神怎樣動工以成就我們的信心,人就批評他反駁信心的道理,只講借著行為逐漸成聖的步驟,叫人去作不可能和沒有希望的工作。
成聖是信心的一步突進,也是造就的一個過程。突進是我們一方面的降服倚靠,過程是神一方面的逐漸鍛煉。借著信心的突進,我們一步就投到基督的懷抱里;借著造就的過程,我們要逐漸地「凡事長進,連于元首基督」(弗四15)。借著信心,我們一步就把自己交在天上陶人的手中;借著逐漸的鍛煉,他要將我們作成「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豫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二21)。
要向完全不懂這問題的人詳細解釋,可用一塊泥土作成一件美麗的器皿為比方。一塊泥土始終也是一塊泥土;只有交在陶人的手中,毫無抵抗地由他隨意去摶、去弄。泥土一方面沒有什麼事情好論的。但听者會不會因我說泥土所能作的就是這麼多,便說沒有別的什麼好論了嗎?听者若是一個稍有頭腦的人,就決不會這樣想的。他要說︰「我明白了;泥土就是這樣。但陶人怎樣作呢?」「是的,我們現在就來論到重要的那一方面了。陶人拿了一塊泥土動工,照著他的心意去作模型。他摶來摶去;有時擘開,或再搓成一團;加水潤濕,或把它曬干;有時整天摶弄,有時幾天擱在一邊。等到把這塊泥土逐步弄得柔順了,他就照著自己的意思作成器皿。他把它放在輪上去轉,擦抹光滑之後,擺在太陽里去曬,又放進窯里去燒,最後才作成了『貴重合用的器皿』。」
我剛才說過泥土用不著作什麼,只要毫無抵抗地放在陶人的手中,現在又說必須對這個本身不能作什麼並且始終也作不出什麼的泥土,作許多工夫來使它成為有用的器皿;我這樣說會不會自相矛盾呢?當然不會的。因為誰也明白我先說的是泥土一方面的事,而後說的是陶人一方面的事;這兩方面的事雖然確是相對照,但一點也不會相抵觸;因為我們不要泥土去作陶人的事,只要它讓陶人去動工就夠了。
據我看來,沒有別樣的解釋能比這兩件好象互相矛盾而其實又完全一致的教訓來得更為清楚。
在這件重大的事工上,論人的一方面,除了必須把自己完全支出並始終倚靠之外,還有什麼好說的呢?但論神的一方面,他用許多奇妙的方法來作成人所交托他的,卻不是口舌所能說得足的。長進就是這樣成功。一塊泥土若仍在泥坑里,就是經過千萬年也沒有作成美麗器皿的可能;但若放在陶人技巧的手中,就會很快地照著他的意思變成他所要作成的器皿。人也是這樣,把自己交給天上的陶人,讓他去動工,就能變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提後二21)。
所以,你既然借著信心一步就將自己完全無條件地交在主的手中,你便得期待他就在動工了。為要作成你所交托他的,他所用的辦法可能完全與你所想的兩樣,可是他知道要怎樣作,你也必能得著滿足。
我從前認識一位已經進入這種信心生活的姊妹,她充滿聖靈,得著許多亮光,滿有快樂。她當然以為這是一種要她進行重大工作的準備,盼望立刻被派到工場里去收割主的莊稼。可是,她丈夫的生意忽然賠了本,她自己不再有錢來幫助福音的工作,只好整天在家里作各種家庭的雜務。然而她接受管教,屈身在家里作打掃、燒飯、縫紉等瑣事,作得正如她為主傳講、禱告、寫作等一樣地熱心。經過這鍛煉的結果,主就使她成為一件「合乎主用,豫備行各樣的善事」的器皿。
還有一位姊妹,她也進入了這種信心的生活,同樣地得著了奇妙的祝福,也同樣地準備要被派出去作重要的工作。不料因兩個躁急的小孩子害了病,她不得不整天在家里照顧他們,與他們嬉笑玩耍。與上面那位姊妹不同的,就是這位姊妹不肯接受管教,反倒動怒、埋怨,最後甚至反叛,因而失去了一切的祝福,落到悲苦、冷淡、可憐的地步。她初時知道自己應該倚靠主,卻不明白神要成就她所交托他的所用的步驟;她把自己從天上陶人的手中奪回,器皿便因此在輪上弄壞了。
我相信許許多多的器皿都是因為不明白這道理而弄壞的,信徒經歷的成熟並非一下就能達到,乃是由于神的聖靈動工的結果;他要借著活潑改造的大能使我們長進,在各樣事上都象基督。除非我們願意把自己完全交出由他動工,便一定沒有成熟的可能。但聖經勸所有的信徒現在就當有的成聖經歷,並不是在乎長進的成熟,乃是在乎內心的潔淨;這可能在我們早期的經歷上就完成,正如在後期的經歷上一樣。
泥土一到陶人的手,在每時每刻的制造過程中,只要能照著陶人的意思而變成該時該刻所應有的樣子,便可以得著陶人的喜悅;但它在制造過程中,卻還遠遠說不上就是陶人所要它將來變成的完備器皿。
嬰孩至多不過是個頂乖的好嬰孩,這就足以叫做母親的十分喜歡了,但若與母親心里所期望他長成之後當作的人相比,卻還差得遠呢!
六月的隻果就是六月可以上市的隻果,至多也不過是六月所出頂好的隻果;然而比較十月完全成熟的隻果,卻差得很多。
神的工作,在長進的每一個階段中都是完美的。人的工作,未到各方面都作成功時,卻不能算為完全的。
所以我們今生在成聖的事上所需要的,就是借著信心一步把自己交給主,任憑他照著他的美意在我們里面動工,然後憑著篤信不渝的心把自己留在他手里,這就是我們一方面的事。我們這樣作的時候,根據經訓的意義,就是討神的喜悅了,雖則神或者還得用多年的工夫來訓練管教我們,使我們在各方面都成為一個貴重的器皿,合乎各樣的善工。
我們這方面的事是倚靠;他那方面的事是成就。我們盡了我們的本分,他也必盡他的;因為沒有倚靠主的人會蒙羞愧。所以不要害怕,你若倚靠,他必給你作成。倚靠是信心的開始和持續的根基;但我們一倚靠,主就動工;他的工作才是整個問題的重要部分。這也就澄清了那使許多人疑惑的似非而實是的言論。他們說︰「你一下叫我們不用作什麼,只要倚靠;一下又叫我們作所不能作的事。你這樣矛盾的話怎能和諧呢?」其實是和諧的,正如我們論木匠的鋸,我們可以說木頭是鋸把它鋸開的,也可以說是木匠把它鋸開的;這兩句話會不會互相矛盾呢?鋸是鋸木頭所用的工具,而用鋸的力卻是木匠的。所以我們若肯「將自己獻給神,並將肢體作義的器具獻給神」(羅六13),就會覺得我們的「立志行事,都是神在我們心里運行,為要成就他的美意」(腓二13);我們也可以和保羅一同說︰「我比眾使徒格外勞苦;這原不是我,乃是神的恩與我同在」(林前十五10)。
以屬神的事論,神的動工要看我們如何合作。關于主的生平,聖經里有他在某些地方不能多作工的記載,因為人不信他。不是他不肯作,乃是沒有機會讓他作。我知道我們時常以為是神不肯作的,實際上卻是人不讓他作。恰如陶人一樣,不管他多麼技巧,泥土若不落到他的手中,他就完全沒有辦法把它作成美麗的器皿。在我得救的事上,神一方面少不了我一方面的關連作用;神那方面既然一定能作得好,我的緊要事情就是應當查出我這方面的本分,明白了就照著行。
在這本書里,我當然多論人方面的事,因為我寫這本書,是盼望幫助讀者明白在這個重要的事工上我們應當如何盡我們的本分。不過我要讀者清楚知道,我自己若不是全心相信神在他那方面必然切實動工的話,我就絕對不願費心費力來寫這本書了。
第一章所詳論的是符合經訓的生活,有人叫這作高超的基督徒生活,那才是真正的基督徒生活;我心中以為描寫得最好的詞句,是我們的生命「與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西三3)所過的生活。第二章所論的是關于這生活的動態有神和人兩方面的事工,彼此的性質雖然不同,而效用卻是一致的。因此,在這第三章里我便要提出確定的論據,以證明聖經確實有向主耶穌的信徒指出一種恆常安息和繼續得勝的生活,這種生活是比一般基督徒所經歷的更為高超的;我們也從經訓里明白了我們有一位救主,不但能救我們脫離罪,也能救我們脫離罪的權勢。
我們接著必須研究的事,就是這種與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的生活有什麼主要的特點,這生活的表現與普通信徒的經歷有多大的差別。
這生活的主要特點,就是完全交托主並完全倚靠他,因而能勝過罪並有內在的安息;這生活的表現與普通信徒經歷的不同處,就是它會使我們讓主擔當我們的擔,辦我們的事,而不由我們自己去嘗試。
大多數的信徒都好象是一個擔著重擔在路上辛苦掙扎的可憐人,有一輛車趕上了他,司機樂意幫他的忙載他一同走。他很高興地上了車,卻仍然把擔子留在自己的肩上。好心的司機問他為什麼不把擔子放下。「多謝你,」他回答說︰「難得你肯讓我坐你的車,這已經叫我感激不盡了。我怎樣還好再把我的擔子麻煩你呢?」許多基督徒就是這樣,他們既把自己交托主耶穌照顧保護了,卻仍然被壓在自己的重擔之下;常有些人一輩子疲勞地背負重累,到死都不肯放下。
我所說的擔子是指著各樣叫我們困惱的事情,或是屬靈方面的,或是屬世方面的,一律包括在內。
首先論我們的「己」。我們一生最大的重擔就是這個己。這個己也是我們所最難對付的家伙。我們的日常生活,我們的氣質感覺,我們的軟弱試探,我們的特殊性情,以及我們里面各樣的心思--這些事情比其它一切都更使我們困惑、更使我們煩惱,並且時常使我們陷入捆綁黑暗中。因此,你要放下你的重擔的話,就必須先擺脫你的己。你必須將你的己連你的試探、性情、感覺,以及你內心和外面一切的事物,都交托給你的神去照顧管理,一點也不要保留。你是他造的,他了解你、知道怎樣管理你;你必須依靠他,向他求告說︰「主阿,我從此把我自己交托你。我曾想盡辦法來管理它,要使它成為我所當作的一個人,可是完全不能成功。現在我把它交托你,求你把我整個接過去。照著你的美意在我里面動工。把我塑成合你使用的器皿。我把我自己留在你手中,相信你必照著你的應許把我作個『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二21)。」既然把自己這樣交托他了,你就必須繼續絕對地安靜等候。
其次,你必須放下其它一切的擔子——你的性命、名譽、家庭、兒女、事業、教會工作等等;總而言之,就是把你所關心的一切,無論是內心或外面的,都交托主。
我們把自己將來的事交托主大都比較容易,但要把現在的事交托他卻很困難。因為我們對于將來曉得自己沒有把握,可是對于現在卻總是覺得自己很有辦法似的,所以我們要自己負責去擔;很多人有一種沒有明白說出來的心意,以為求主負責我們自己就很夠了,怎樣還可以再把我們的擔子也求他擔呢!
我認識一位姊妹,她有一個很重的屬世擔子,叫她飲食俱廢、坐臥不安,幾乎有性命發生問題的危險。有一天,她正感覺到擔子特別沉重時,瞥見旁邊的桌子上面擺著一張單張,叫做「哈拿的信心」。那題目引起了她的注意,便隨手拿過來看,一點也想不到那單張竟會使她整個的生活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單張上面的故事是敘述一個貧窮的婦人怎樣因蒙主帶領而得勝地度過了非常艱難的生活。有一次她向一位來看望她的客人述說她自己的身世,客人听完了很受感動地說︰「暖唷!哈拿,我不知道你怎樣能夠擔這麼大的苦擔呀!」「我並沒有自己擔,」她安詳地回答︰「是主替我擔的。」「不錯,」客人說︰「那是對的,我們應當把自己的難處交托主。」「是的,」哈拿說︰「然而,我們只把難處交給主是不夠的,還必須把它留在他的手里才行。大多數人把自己的擔子交給主之後,又拿回來自己擔,以致仍然象從前一樣地思慮、愁煩。但我把我的擔子交給主了,就留在他的手里,自己不再去管。倘若愁煩回來,我又拿出交給他;我一再這樣作,直到最後把我所有的難處都忘記了,我就得著完全的安息。」
這位姊妹讀了這故事大受感動,因而決意試著這法子是否行得通。她沒有辦法改換她的生活環境,但她能照樣地把各事交托主,由他去負責;她相信主有接受她所交托他的,以後就把一切的負擔、思慮、困難,都交托主。愁煩一回來,她又立刻交出去,結果她的環境雖然沒有改換,她的心靈卻在苦難之中得蒙保守,十分平安。她覺得她發現了一個實用的秘訣;從那時開始,她就不再擔自己的擔子,也不掛心自己的事務,只隨時把所發生的事故立刻變托天上的挑夫。
她所發現這個對于外面的事有效的秘訣,證明了應用于內心的事更為有效;因為內心的事比較外面的事實在更難對付。她把整個的己交托主——無論自己是怎樣,無論自己有什麼,都完全交出,相信主有收下她所托付他的,自己不再操心、不再煩惱;因為她明白了自己是屬于主的,她的生活變成非常愉快。她所發現的是很簡單的秘訣;惟獨如此,才能順從神在聖經里所吩咐我們的話︰「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借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腓四6);既然順從了,結果必然照著應許得著「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耶穌基督里,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四7)。
關于這個與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的新生活,還有許多要說的話;主對于凡把自己交托他的人,也有許多要作的事。但這整個問題的關鍵就在這里;若發現了這單純信心的秘訣,就是得著開神寶庫的鑰匙了。
我確信這本書必能落到一些渴慕這種生活的信徒手里。親愛的讀者,你多麼渴望擺脫你的重擔!你當然樂意把你不容易管理的己交在一位能管理者的手中,你覺得疲勞困乏,我所說的那種安息,對于你真是非言可喻的甜蜜。
你能想起你有時一天辛苦疲勞之後,夜晚上床睡覺時的滋味是何等爽快的!各部肌肉得以松弛,整個身體躺在舒適的床上,那種歇息真是多麼輕松的!一天的辛苦勞碌,最少在這幾個鐘頭內得以歇息了。工作放下了;你用不著再抬起沉重的頭,挺直酸痛的腰。你絕對放心地把自己靠在床上;它會支持你,無需你用力、掙扎或掛心。你只管安睡就是了!
可是倘若你心里懷疑床是否牢靠,老是怕它一坍下去便會叫你跌傷;你能不能安睡呢?那末你想要用力把自己的身體支持著免致跌下去;有沒有用呢?豈非索性不要上床倒好嗎?但願這比喻會教你明白在主里安息的意義。讓你的心靈躺在他甘美的旨意中,如你的身子在夜晚躺在床上一樣。松弛各樣的緊張,撇下一切的重累。把你自己放在全然安逸舒適的狀態中,確信主在托住你,你自己可以十分放心。你一面的事是簡單地安息,他一面的事是扶持著你;他是斷不會誤事的。
再提一個比喻,那是我們的主自己完全認可的——就是小孩子的生活。「耶穌叫一個小孩子來,使他站在他們當中,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若不回轉,變成小孩子的樣式,斷不得進天國。」(太十八23)
小孩子有甚麼特點呢?他如何生活呢?他是靠信心生活的;他的特點是沒有思慮。他一年到頭都是倚靠人過活。他倚靠父母、監護人或導師;有時連完全靠不住的人他也敢倚靠。這樣的倚靠就得著了充分的報答。小孩子不為自己預備甚麼,而各事都有人替他預備。他不思慮明天的事,不籌謀什麼計劃,卻有人替他打算、替他安排,每天樣樣隨時齊備。他在父親的家里出出入入毫無顧忌;享用一切的好東西不花分文。街市可能有瘟疫流行,他卻可以毫不介意;四處可能有厲害的饑荒、火災、戰事,他卻有爸爸的憐愛、照顧,平安無事。一天過一天,自自然然地從父親手里隨時接受一切的需用。
我有一次到一個富翁家里去玩。他們自己沒有兒女,但養了一個小孩子;凡人心所能發出的愛都澆灌在他身上,凡銀錢所能買到的東西也都買給他享受。我注意看那個孩子整天跑來跑去、自由自在,心里快活、毫無思慮;我就想起我們做天父家里的兒女的奇妙地位是何等的一幅圖畫!我心里說︰倘若這小孩子要為自己的一切思慮——吃的和穿的要怎樣打算,讀書和將來的生活要如何計劃——豈非最使愛他的人傷心麼?那末,我們大慈愛的父神,若看見了他的兒女們竟這樣急切地為自己思慮,他豈不更傷心萬倍麼?我因而明白我們的主耶穌為何要那樣著重地叫我們不要為自己的各樣事思慮(太六25-34)。
我們家庭里誰受最多的照顧呢?豈非小孩子麼?豈非越小的嬰孩所需要的工夫越多麼?我們都曉得嬰孩不勞苦,也不紡線,然而他卻能得喂養、得穿戴、得憐愛,並且比最窮苦的人還要多討人的喜悅。
所以我所論這憑信心度日的生活,簡言之就是要做一個天父家里的小孩子。明白了這點意義,便足以使勞苦重擔變成祝福和安息了。
但願你從你自己的小孩子學習應當如何倚靠神的功課。小孩子的完全信任和毫無思慮的心能叫你滿足。能得你喜悅;你就要照樣地倚靠神,把你自己放在他手中,切實地學習「一無掛慮」的教訓;然後你也一定能發覺「神所賜出入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里,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是一件事實。
「堅心倚賴你的,你必保守他十分平安,因為他倚靠你。」(賽二十六3)這就是聖經描寫我所論的信心生活的金句。這不是推測的理論,也不是虛構的夢想。一個人的心靈能于今生此時此地蒙保守在十分平安的狀態中,是的確有的一回事;達到這地步的關鍵,就是在乎要有個象小孩子一樣的心來倚靠神。
既然論過與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的生命合乎經訓的實際生活,也已經指出這生活的特點的大概了,下一個問題就是這生活要如何進入。
首先我得說明,這種幸福的生活決不能把它當作一項努力的成就,乃是白白承受的。我們不能借作工賺得,不能憑氣力爬進,也不能靠才智謀成;我們所能作的只是祈求而接受。因為這是神在基督耶穌里的恩賜(羅六23)。既然是恩賜,接受的人除了收下並感謝賜恩者之外,便用不著作什麼了。對于一件贈品,我們決不能向人說︰「請看我所作成的東西」,而夸耀自己的才干、聰明和努力;只好說︰「請看我所得著的恩物J,而贊美贈送者的愛心、財富和慷慨。在我們得救的事上,一切都是恩賜。從始至終神都是賜恩者,而我們只是接受的人;最豐富的應許並不是賜給那些作大事的人,乃是賜給「那些受洪恩又蒙所賜之義的」(羅五17)。
所以凡要進入這屬靈生活的實際經歷的人,必須抱著接受的態度,完全承認這生活是神在基督耶穌里的恩賜,不是由我們自己的努力行為獲致的。明白了這點,問題就非常簡單化了;然後唯一需要檢討的,就是找出︰神要把這生活賜給誰?和人要如何接受這恩賜?這問題的總答案是︰神要把這生活賜給完全聖別歸主的人,而人必須憑著信心而接受。
聖別歸主是第一件事——不是遵守法規的問題,也不是出價購買或立功換得的福分,乃是除去所有的攔阻而讓神能踢給我們。一塊泥土要成為一件美麗的器皿,必須完全交給陶人,毫無抵抗地放在他手中。照樣,一個人要作神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二21),也必須完全順服神,毫無抵抗地擺在他手中。這是十分簡單的道理。
有一次我向一位負責管理一間大醫院的醫師解釋聖別歸主的意義和它的必要,他似乎不能領會。最後我對他說︰「比方你看病的時候來了一個病人,他懇切地求你特別留意治他的病,可是他不肯說出他所有的征候,也不肯吃你所配給他的藥劑,只對你說︰『你所吩咐的事,有些我看為有益的我當然照著行,但有些我想不如由我自己決定更好,就照我自己的辦法吧。」你要如何對付這樣的病人呢?」「算啦!你自己辦罷!」他憤然回答說︰「我就走開不理他,由這樣的人自己打理自己。」「當然,」他接著說︰「除非他將他的病完全交我醫治,絕對听從我的吩咐,我便什麼也不能替他作。」「那末,」我說︰「醫師要治病,必須病人能听從他的吩咐才行;可不是麼?」「絕對的听從!」他著重的回答。「這就是聖別歸主的道理了,」我插嘴說︰「所以神必須我們毫無保留地將自己完全擺在他手中,並絕對地遵守他的命令。」他說︰「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我一定要照著行。神從此可以隨他的意對付我了。」
對于有些人,若以「放棄」一詞代替「聖別歸主」,或者比較更可以說明這個意思。但不管用什麼詞句,我們的意思是要將自己——靈、魂、體——完全交出給神,絕對由他管理,隨他自己的意去對付。我們的意思是要我們心里的思想,在任何情況之下。在每一動作之中,都惟「願你的旨意成全」(太二十六42)。我們的意思是要放棄一切抉擇的自由。我們的意思是要有無條件順眼的生活。
對于一個不認識神的人,這好象是困難的問題;但對于神的兒女,這就應該是最愉快和最放心的生活。他是我們的天父,他愛我們,他知道什麼最好;所以無論在任何情況之下,他對于我們的旨意一定是最幸福的。我不明白為何竟有許多信徒看不透這事實!好象神自己的兒女反倒看神的旨意比別的什麼還要可怕——其實他美好可愛的旨意,對于他們卻是滿有恩慈、憐憫和無窮福分的呢。已不得我能夠給大家說出神測不透的旨意是何等甘美的!天堂有無窮的福樂,就是因為神的旨意在那里得以完全照行。在我們的生活上,我們所得的福分是多大,要看我們遵行神的旨意有多少。他愛我們——我要著重地說「愛我們」——愛的願望就是賜福給被愛的人。我們有經歷的人就明白愛是甚麼一回事,也知道只要能照著我們的意思來愛人,我們所愛的人就不勝我們知道,靠耶穌赦罪的道理不管听了多少,我們若不信而接受,這恩典卻不會與我們發生關系。但論及要活出信徒的生活來時,許多人便把這個原則忘掉,以為既然因信得救了,以後就應當靠行為而活;不想繼續白白地接受,反倒打算自己努力去行。因此,我們說「與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的生活要憑信心進入」這句話,對于這等人便好象是完全不可理解的。然而聖經卻明明說過,我們「既然接受了主基督耶穌,就當遵他而行」(西二6)。我們是因信接受了他,沒有借著別的;故此我們也當照樣因信遵他而行,更不能借著別的。我們從黑暗的權勢遷到神愛子的國里(西一13)是因著信,我們進入這個藏在神里面的生活也要因著信;我們所把握的目標雖然不同,而信心卻是一個。「從前」我們信耶穌是救我們脫離罪的救主,已經因我們的信而為我們成全了;「現在」我們當信他是救我們脫離罪權的救主,也必照樣因我們的信而為我們成全。「從前」我們靠他赦罪,已經為我們成全了;「現在」我們當靠他稱義,也必照樣為我們成全。「從前」我們認他作救主指望他救我們脫離將來的刑罰;「現在」我們當認他作救主以救我們脫離今世罪惡的捆綁。「從前」他是我們的「救贖主」;「現在」他是為我們活的「生命」。「從前」他救我們出深坑;「現在」他叫我們與他一同坐在天上。
這一切都是指著經驗和實踐說的。按神學和公正的立場說,我知道人一悔改成為信徒時,這一切就已經得著了;然而在經驗上說,人憑信心接受之前,卻一件也還沒有得著。「凡你腳掌所踏之地……我都賜給你們了」(書一3)。神「在基督里,曾賜給我們天上各樣屬靈的福氣」(弗一3);但我們用信心的腳掌踏上這些應許之前,事實上都不是我們的。主給我們成全什麼事的準則,是「照著你們的信」(太九29)。
然而我所說的信心,必須是屬于現在的信。將來式的信是不算數的。一個人若信他的罪將來才得赦免,他始終也得不著平安。他必須信這是現在的事,照著他現在所有的信心說「我的罪現在赦了」,然後他的心靈才能得著安息。同樣地,指望將來才能得救脫離罪權的信心,必不能帶人進入我們所論這生活。魔鬼當然歡迎這種將來式的信心,因為他曉得那是毫無效能和沒有實際成就的。但他若看出信徒果然要求現在的拯救,也果然認定自己是「現在」就要擺脫他的權勢了,他就得戰兢逃跑!
「耶穌現在救我」這句話,我們若把它一再朗誦,並且順序著重其中的意義,很可能叫我們領悟一篇意義深長的真理。
「耶穌」現在救我——「耶穌」是唯一的救主
耶穌「現在」救我——「現在」是他作工的時候
耶穌現在「救」我——「救」人是他的任務
耶穌現在救「我」——「我」就是他要救的人
總而言之,要得著這既有平安又能得勝的高超生活,就得進行兩個步驟——第一、完全的交出,第二、絕對的相信。無論你特殊的經歷、難處、環境、個性是怎樣,這兩個步驟若己切實照行,且能堅持到底;遲早必會帶你進入這個與基督一同藏在神里面的生活,而快樂地在青草地上和可安歇的水邊度日。這是你可以確信的指望。你若排除一切的顧慮,單純地全心注意這兩個步驟,清楚堅決地照行,你一定會進步得很快;你的心靈達到它所指望的安息,也必將比你所預期的時間早得多。
讓我把這兩個步驟再說一次,免得有人弄錯。你是神的兒女,你羨慕討他的喜悅。你愛你的救主,你不願因罪叫他擔憂。你渴望得著釋放脫離罪的權勢。過去你要自救的一切嘗試都失敗了;現在你在失望中呼喊說︰「那心靈快樂的人所說有能力也肯救人的耶穌,是否也果真要救我呢?」當然你自己心里一定知道他是要救你的——救你脫離眾敵人的手正是他降世要作的任務。那末你就倚靠他罷。你要毫無保留地將自己的事托付他,相信他必承接辦理;你知道了他的任務和他所說的話,就當立刻斷言他是現在就救了你的。你起初既然信他曾照著他的話救你脫離罪,你現在就當信他也必照著他的話救你脫離罪的權勢。你現在當用心把握住在基督里的新能力。你已經倚靠他作替你死的救主,現在就當倚靠他作替你活的救主。他是來救你脫離將來的刑罰,他也是來救你脫離現在的捆綁。他是來擔當你的鞭傷,他也是來替你活出信徒的生活。對于一件事你既然無能為力了,對于另一件事你也是沒有辦法的。倘若你能使你自己脫離罪了,難道你不能使你自己稱義麼?基督——惟獨基督,才能為你成就這兩件事;你對于這兩件事的本分,只是簡單地把事情交托他,然後相信他必照辦。
有一位姊妹,現在以能靠主聞名的,當她在黑暗苦悶中追求進入這生活時,曾對樂意幫助她的朋友說︰「你們總是說『交出自己倚靠主,交出自己倚靠主」,但我不了解那是什麼一回事。我希望你明明白白地說出來,好叫我看清楚你是怎樣作的。」現在要我明白告訴你嗎?
「主耶穌,我相信你不但能,並且肯救我脫離我信徒生活的一切思慮、不安和捆綁。我相信你死是為要釋放我,不但關乎將來,也是此時此地的事。我相信你的權能勝過魔鬼;我雖然極端軟弱,你必能扶助我,救我脫離魔鬼的網羅,叫我不去听從他。主阿!我要一直地靠賴你保守。我曾自己嘗試過,可是不能成功,反倒慘重地失敗。我自己絕無辦法,所以我現在倚靠你。我將我自己交托你,不再有所保留。我將自己的身體、靈魂,都交在你手中,正如一塊泥土一樣;願你按著你的愛和智慧,把我作成合你使用的器皿。現在我是你的。我相信你接受了我所托付你的;我相信我這貧乏、軟弱、愚拙的心,已經蒙你接收了;我也相信你此刻就開始在我里面動工,叫我立志行事成就你的美意。我全心倚靠你,現在就倚靠你。」
有一個人有事情要下去一個深坑。他得攀緣一根扎在坑口的竹竿下去。那根竹竿照估計是夠長的,但他到了竹竿的下端時,腳尖還踏不到坑底。他無氣力再爬上來;想要放手墜下去,又怕太深了會跌得粉身碎骨。他抓在竹竿直到筋疲力竭,末後只得索性放手讓自己墜下去,滿以為不死也要跌傷了。不料手一放,腳立刻就踏著堅實的坑底。原來腳尖離地只差三寸多!
你敢不敢采取這一個步驟?會不會怕太快了,好象真的是跳進黑暗里去呢?你知道不知道信心的腳步所落的地雖似虛空,卻必定是堅固的盤石呢?你若要進流奶與蜜的榮耀福地,你遲早都得踏下漲溢的河,因為此外沒有別的道路;你若現在就走這一步,定規可以省卻不少的失望和憂傷。請看神的話怎樣說︰
「我豈沒有吩咐你麼?你當剛強壯膽;不要懼怕,也不
要驚惶;因為你無論往哪里去,耶和華你的神必與你同
在」(書一9)。
基督教書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