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上十四21~十五24;廿二41~50;王下八16~19;十一~廿五;代下十~卅六
犹大历史与以色列历史平行发展,但却超出约一百五十年之久。
第一节与以色列冲突时期
主前九三一~八七○(王上十四21~十五24;代下十~十六)
北方众支派退出后,国家中跟从罗波安的,大部份为犹大支派。罗波安所拥有的土地,与当初大卫在希伯仑被立为王时所拥有的版图差不多,事实上,当亚希雅首次向耶罗波安宣告关于国家**的时候,也提及只有一个支派仍然对所罗门的后裔效忠(王上十一31)。然而当时,他只给耶罗波安其中十片衣裳碎片(共有十二片),作为他即将统治之支派的记号,言下之意,另有一支派要加给犹大。便雅悯乃是那外添的支派,虽然当初她的忠贞与北方分离者相仿(王上十二20);从历史来看,便雅悯常与北方的份于联盟(注一)。但现今既追随罗波安(注二),自此,便经常被称作南方王国的一部份(注三)。这种变更的因由,并未加以说明,可能罗波安直接采取高压手段,感逼利诱,软硬兼施,使她的领袖转而向他誓忠;何况耶路撒冷刚位于便雅悯的边界上,因此,在犹大与北方新王国之间,迫切需要一个缓冲地带。
关于西缅支派,人们可能会问一个问题,就是约书亚在犹大境内,曾配给西缅支派十八个城邑(书十九1~9;代上四28~33)。那为何她的百姓不并归南方王国呢?这是因为在全国**之前,无数(或许大部份)西缅人都北迁至以法莲与玛拿西北部境内。历代志下十五章9节及卅四章6节中,西缅与以法莲和玛拿西相提并论,言下之意,当时(亚撒时代及其后)三个支派在地理上已经相连在一起了(注四)。
一、罗波安主前九三一~九一三(王上十四21~31;代下十~十二)
罗波安四十一岁登基作王,执政十七年。他行神眼中看为恶的事,并不效法他祖大卫的榜样。他深受所罗门晚年宗教腐败的影响。罗波安筑高坛(bamoth)、造偶像(masseboth)、立亚舍拉柱像(asherim)、并纵容当地猖獗的娈童(qadesh)(王上十四23~24)。这种背约的行为,说明当时多少又恢复了迦南人的宗教,这是大卫曾经从国中剔除的宗教,罗波安却恢复它,可能是受一群忠诚的皈依者所影响,他们默然等待,直至罗波安较缓和的统治来临。在士师时期,因为盛行迦南崇拜,神拒绝赐福,因此罗波安应该领悟神也会施行惩罚的。
1.战胜耶罗波安(王上十四30;代下十一5~13):罗波安曾与两个劲敌交战,一个是以色列的耶罗波安,一个是埃及的示撒。与前者的会战,罗波安颇为成功,但与后者他却遭受全盘失败,圣经说这是神因宗教腐败而施行的刑罚。
圣经记载罗波安与耶罗波安有接二连三的冲突(王上十四30)。然而,却没有明说是公开激烈的战争;事实上,神明明地禁止这样的冲突(代下十一1~4)。争执的焦点仍然是那缠绕不清的边界问题,特别牵涉到便雅悯地。罗波安需要便雅悯作为缓冲地带,耶罗波安自然也想据为己有。既然后来便雅悯与犹大同列,可见在这些争夺战中,罗波安比耶罗波安更胜一筹,这些胜利包括真枪实弹,击败耶罗波安的边界防卫;更有心理战术,游说便雅悯支派归服南方王国。罗波安希望一石二鸟,赢得领土及百姓的欢心。
与罗波安在便雅悯的成功互相辉映的,是他努力建设国防。他积极地坚固位于犹大与便雅悯的城邑(注五),至少有十五座(代下十一5~10)。既然这些城邑都位耶路撒冷的西方或南方,所以似乎主要是为防御埃及与非利士,而非防御北方的以色列。因此,这次的国防措施可能是在罗波安第五年,自埃及的示撒入侵后,才着手进行的。
2.败于埃及的示撒(王上十四25~27;代下十二2~12):埃及王示撒(主前九四五~九二四左右)是利比亚人(Libya),他是埃及第二十二朝代的创建者。罗波安备受其害。先前耶罗波安逃避所罗门,示撒曾经接济他(王下十一40)。现今,在罗波安第五年,他极力在巴勒斯坦重建埃及的声威。在这次战役中,示撒列出他所攻陷的城邑不下一百五十个(注六),大部份位于犹大南部,远至以东,甚至毁坏以旬迦别所罗门的炼铜厂。底璧,甚至伯示麦,虽然榜上无名,却可能也遭受其害,因为从城内的一些证据,证明在当时曾遭毁坏。然而,示撒未提及犹大中部的城邑,这很奇怪,而圣经记载了示撒自耶路撒冷城满载而去(王上十四26;代下十二7)。可能罗波安干脆以财宝呈献示撒,挽回他摧毁犹大本土的企图。这与神藉着先知示玛雅(Shemaiah)向犹大王所应许的相符。先知曾经向罗波安宣告说,因他的罪,神要藉着示撒的手施行惩罚;罗波安惊闻后立好悔改,因此,神应许使他们「略得拯救」(王下十二6~7),犹大中部竟能免受严重的损害,这种「拯救」的方式倒是意味深长的。
正如前章所提及的,以色列的北部,也感受到示撒的势力。示撒的名单上,有不少是以色列的城邑。其中之一是米吉多,城内有一块纪念碑的残片,刻上示撒的名字,正好成为这个城邑曾被摧毁的明证,埃及军兵甚至横渡约但河,直捣基列,其中一些城邑也列入名单内。这一切说明,在这次战役中,示撒侵占面广阔,而且成绩卓越。然而,埃及内部显然过份虚弱,不容许他长久持守这地。埃及在巴勒斯坦广张势力的企图,终未能如愿以偿(注七)。
正如上文提示的,可能自这次战役后,罗波安才坚固十五个城邑。因为当时示撒毫无受制的迹像。这种亡羊补牢的努力,目的为防御历史重演的危险。
二、亚比央(Abijam)主前九一三~九一一(王上十五1~8;代下十三1~22)
罗波安的继承人是他的儿子亚比央(注八),执政三年,他继续行他父亲所犯的罪。并且仍然与耶罗波安争战,也有较大成就。有一次,在洗玛脸山(Mt.Zemaraim,可能位伯特利东部)的以法莲地,双方爆发了一场大战(代下十三3~19)。虽然亚比央人数较少,却节节胜利,甚至控制了伯特利。伯特利是以色列南部重要的宗教中心。除此以外,他又攻取了较次要的耶沙拿(Jeshanah)和附近的以法拉音(即以弗仑Ephron)。然而,好景不常,因为继承者——他的儿子(注九)——亚撒遭巴沙猛力反攻。甚至有一次巴沙南侵至那路撒冷仅四哩的拉玛。
三、亚撒主前九一一~八七○(王上十五9~24;代下十四~十六)
亚撒统治四十一年之久,他是南方王国第一位信仰虔诚的英君。犹大十九位君王中,八位是合神心意的,以色列的十九位没有一位是好的,他们全被形容为邪恶的,两者成为尖锐的对比。意思并非说,在犹大的历史中,这八位君王神喜悦他们的程度是一样的,只是各人皆存心按摩西的律法引导自己和国家,并实际付诸相当的行动。
1.宗教活动(王上十五11~15;代下十四2~5;十五8~18):圣经提到亚撒有几方面的义行。他自国中除去娈童和偶像,并且贬了他祖母的后位,因她为女神亚舍拉造像。亚撒第十五年,在战胜埃及(下文详述)并获得先知亚撒利雅的鼓舞后,他召聚犹大与便雅悯的众百姓,与神重新立约,其中也有来自以法莲、玛拿西和西缅支派归降的以色列人。并从最近的战掠物中,取七百只牛、七千只羊献祭。他又为圣殿增添分别为圣的器具,并且更新神的坛。然而,百密一疏的,他并未除去古旧的迦南邱坛。
可悲的,在他的晚年,亚撒没有如当初一般讨神喜悦。他似乎变得骄横自恃。从他囚禁先见哈拿尼(Hanani)可见一般,因先见责备亚撒的不是。另一个证据是当他脚上有病的时候,他信赖医生过于信赖神(代下十六12)。
2.战胜埃及(代下十四9~15):亚撒经历两次规模庞大的外战。第一次是对抗埃及,光荣地凯旋而归。埃及军兵是由衣索比亚(Ethiopia)的谢位(Zerah)率领,他可能是埃及王奥梭冈一世(OsarkonI主前914~874左右)(注十)的军事领袖。也可能早已在埃及一个前哨担任指挥官,这前哨大概是示撒在沙鲁亨(Sharuhen)的据点。自示撒的袭击后,三十年一晃而过,我们假设谢位的战役可能发生于亚撒第十五年(注十一)。谢拉在沙鲁亨这地带发动攻击,特别是玛利沙(Mareshah)(注十二)和基拉耳曾卷入了战争中,亚撒仰赖神的帮助,并且如愿以偿,击败以人数优胜的埃及军,并为以色列夺获大量的战利品。
3.自恃地对付以色列(王上十五16~22;代下十六10):埃及战役的成功,可能是导致亚撒骄横自恃的部份原因。他一反以往依靠神的可嘉行为。至少在翌年,亚撒第十六年(注十三),当第二次外战发生的时候,他显出这种态度上的改变(注十四)。新的战争性质是经济过于军事上的,对象是以色列王巴沙。巴沙曾经渗透犹大北部的边境,目的为要在耶路撒冷以北仅四哩的拉玛筑垒,控制耶路撒冷南北交通。为谋求报复,亚撒依靠自己的判断,不寻求神的引导,向大马色的便哈达一世求援。新近掘起的便哈达乐于应允,为要一试自己的实力。他偷袭巴沙北部的一些城邑。为要维护自己的利益,以色列王被逼放弃拉玛。亚撒则将巴沙集中在拉玛的材料据为已有,加强迦巴与米斯巴的防御措施(注十五)。亚撒既自以为是明智之举,因此,当先见哈拿尼不称赞他,反而谴责他倚靠自己不倚靠神的时候,他便颇为吃惊,后来竟恼怒起来。先见告诉亚撒,他所作的并非如他想像的,为犹大带来真利益;相反地,竟使犹大受外邦国家的束缚,为未来的冲突铺路。哈拿尼暗示,若亚撒信靠神,必定会彻底地战胜巴沙,正如他曾战胜埃及的谢拉一样(代下十六8~9),并且也使他的国家,避免卷入这种遗害无穷的关系中。
第二节与以色列联盟时期
主前八七三~八三五(王上廿二41~50;王下八16~29;十一1~16;代下十七1~廿三15)
第二个时期的特点,就是与北方以色列存友善关系。前期的特点——战争——已告终止。现今在以色列,是暗利家的天下,而两国之间,已能和平共处。前章已经提到,甚至两国之间,早已签订条约了,虽然这个条约遗害犹大的宗教。这时期犹大最后的一位统治者亚他利雅,其实就是暗利之子亚哈的女儿。
一、约沙法主前八七三~八四八(王上廿二41~50;代下十七~廿)
亚撒的儿子约沙法继位,二十五岁开始执政,统治三十五年之久。其中有三年与他的父亲共同摄政(注十六)。亚撒的脚患上重疾,不宜于活动,需要他儿子代替施政。他宣告约沙法为王,与自己并肩而立。自所罗门与大卫短暂的共同统治后,这是犹大与以色列第一宗共同摄政事件。约一世纪后,以色列也采纳这种措施(注十七)。
1.正确的信仰行动(王上廿二43、46;代下十七3~9;廿3~33):按信仰而言,约沙法是犹大的第二位英君。他紧随父亲的脚踪,从国中消灭巴力崇拜的标帜,甚至废除不少邱坛(注十八),又更进一步的,特别下令利未人及其他人在全犹大教导「律法书」。从开始的时候,祭司与利未人的基本任务就是教导律法(注十九),但近年来,他们显然变得松弛散漫了。约沙法观察入微,他正确地认为,若要百姓遵守神的律法,必须先予以教导。
从摩押、亚扪和以东联手攻击约沙法的事上,说明他对神的信心值得称扬(代下廿1~30)。约沙法获悉这次敌人的入侵后,并没有萎靡不振,反而呼吁百姓在耶路撒冷禁食祈祷。神透过会中的一位先知,说明神听了王亲口说的祷告,并应许他们胜利。在歌唱的利未人率领之下,约沙法的队伍抵达敌营,发觉他们早已自相残杀,尸陈遍地了;犹大军兵唯一的工作是收集战利品。
2.强的统治者(代下十七10~19):我们不该因上述事件而下判断说,约沙法是弱将领残兵。事实上,他拥有五个师的强大阵容,三个来自犹大,两个来自便雅悯,可能因为这是一个出其不意的袭击,以致他措手不及。约沙法也注意到坚固国防措施,建设堡垒及仓库。他的雄才大略扬名海外,其他国家也裹足不前,不敢向他挑战,或许正好说明上述三国联军侵袭的原因。非利士人与阿拉伯人都实行亲善政策,纷纷致送珍贵的礼物。
3.司法规条(代下十九4~11):约沙法着手进行改善国内的司法程序。根据更改的内容之性质,可见摩西律法上的规令早已松弛怠慢下来了。因此,约沙法命令重新恢复神所命定的法则。他在主要的城邑中设立审判官,因此产生更多的地方法庭(是合法的规定:申十六18;十九12;廿一18及下文;廿二13及下文),而他力劝那些被立的要凡事公正严明。他又差派数名祭司、利未人及众望所归的领袖,在耶路撒冷的中央法庭任职(申十七8~13定规的)。若中央法庭所考虑的事与宗教有关,大祭司亚玛利雅(Amariah)便当主审;若属公民问题,百姓中的领袖西巴第雅(Zebadiah)便当主审。在这些规条中,我们看见约沙法以诚待神,也以诚待人,他也显出可称可颂的政治才能。
4.与以色列联盟(王上廿二44、48、49;王下三4~27;代下十八1~十九3;廿35~37):前章早已提及约沙法与暗利家联盟(注二十)。这事更进一步的说明他拥有政治家的天赋;就经济与军事上的价值而言,对他的国家或许稍有贡献;然而最重要的,就神的赞同而言,他却大受亏损。因为牵涉其中的是,他的儿子约兰与亚哈的女儿亚他利雅那可悲的联姻。亚他利雅效法她母亲那洗别的所作所为(注二一)。在未来的岁月中,约沙法有诸般的理由,多次的为这桩婚事后悔。
这次的联盟产生其他的问题。正如前章所略述的,约沙法为要遵守诺言,曾三次协助以色列众王。在基列的拉末之战,他助亚哈一臂之力敌挡便哈达,因而险遭杀身之祸(王上廿二29~33;代十十八29~34)。他与亚哈之长子亚哈谢携手合作,发展亚喀巴湾以旬迦别的造船业;但船队还未作**航行前,却遭破坏了(王上廿二48~49;代下廿35~37)。他与亚哈的二子约兰联盟,用武力攻击摩押(动机不良),强迫她重向以色列进贡,但途中因缺水,险些全军覆没(王下三4~27)。每一次,神的先知都干预:米该雅预言基列的拉末之战会失败,这足以使约沙法立即退而下战(注二二);鲜为人知的以利以谢预言约沙法的船只会破坏,因为神不喜悦他们的联盟;以利沙在他们极需要食水时,预言神的解救方法。约沙法应该从第一次事件学得教训,但他却冥顽不灵。
二、约兰主前八五三~八四一(王下八16~24;代下廿一)
约沙法效法其父亲,在最后四年执政期间,立他的儿子约兰为摄政王(注二三)。既然任命的时间,与约沙法在基列的拉末协助亚哈的年日相吻合,因此,约沙法这个策略的动机,可能是盼望自己出门长征时,他的儿子仍可在后方施政。在共同摄政期间,约兰应该从他的父亲有所学习;他可能在世俗而非宗教的事上颇有心得。在神的眼中,约沙法可说是犹大英明君王中的一位,但约兰却行事邪恶,他与奸险的亚他利雅成亲,这显然是有其原因(王下八18)。他父亲死后,他独自执政八年(代下廿一5),其间发生了五件不愉快的事。
第一是他杀死六位亲兄弟,他们全是约沙法的儿子,拥有父亲所馈赠的礼物:金子、贵重物品和坚固城邑(代下廿一2~4)。约兰的目的是除去对手,巩固自己的地位。除了他的妻子后来曾夺取领导权以外(王下十一1),约兰是犹大历史中,唯一犯这种罪行的君王,因此,亚他利雅可能插手在这个罪行上。
第二和第三是关于两次成功的背叛事件。一是以东的叛变(王下八20~22,代下廿一8~9),早期她曾协助约兰与约沙法对抗摩押(王下三4~27)。以东臣服犹大,可能始于约沙法早期战胜联盟军的时候,以东是联盟的一份子(代下廿1~29)(注二四)。或许当时已安置一位以东的总督执政,以取代君王的地位(王上廿二47)。约兰奋力平息叛乱,但徒劳无功。另一个叛变的是立拿城(Libnah王下八22)(注二五)。这一次显然也成功了,因为没有任何记载说约兰会计划报复。
第四是非利士人与阿拉伯人(注二六)的入侵,犹大国遭受重大的损失。物质财产遭洗劫,而约兰所有的妻妾儿子都被俘掳,最年幼的亚哈谢除外(代下廿一16~17)(注二七)。对一位君王而言,没有比上述的遭遇更凄惨和可耻的。
第五是约兰自己那可怕的死亡。他死于可怕的肠病,正如以利亚(注二八)因他的罪所发的警告(代下廿一12~15;18~20)。总括来,约兰的统治是痛苦与失败的。
三、亚哈谢主前八四一(王下八25~28;九27~29;代下廿二1~9)
亚哈谢继承父亲,执政不满一年。他是家中最年幼的儿子(注二九),也是非利士、阿拉伯劫后的唯一馀生者。亚哈谢步其父亲的后尘,深受他母亲亚他利雅的影响,「因为他母亲给他主谋,使他行恶」(代下廿二3)。
虽然亚哈谢自非利士与阿拉伯人手中死里逃生,但却难逃耶户的刀。正如前章所述,在他北上探望负伤的舅舅约兰时,耶户将二人杀了,这是他整肃暗利家的步骤。亚哈谢曾经协助他舅舅对抗亚兰人,当时约兰不幸负伤。在耶斯列的时候,亚哈谢确曾避开耶户致命的一击,但后来却为耶户的手下捕杀,最后死于米吉多(注三十)。他的随从将尸身运回耶路撒冷安葬。
四、亚他利雅主前八四一~八三五(王下十一1~16;代下廿二10~廿三15)
1.暴政(王下十一1~3;代下廿二10~12):亚哈谢的母亲亚他利雅与那洗别不相上下。她为相同的目标而努力,也显出严厉无情、报复的性格(注三一)。在圣经历史中,二人的激进与残酷使她们颇为突出。亚哈谢逝世前,亚他利雅已露出真相。正如所提及的,她促使丈夫杀害他的兄弟。她也在犹大竭力设立巴力的崇拜,正如她母亲在以色列所作的(王下八18、27;十一18),但显然果效不大如理想,或许反对之声较烈。她的儿子逝世后,她犯更恶的罪,屠杀亚哈谢的众子(她的孙子)而篡了位,王位原属于被杀的嫡长子的。撇开祖母应有的怜爱不谈,按人之常情,她也应该哀悼其子之死,并设法安慰照顾他的后裔,然而,这不是亚他利雅的作风。她杀了亚哈谢的众子。除了婴预约阿施蒙了他的姑姑——亚哈谢的妹妹约示巴(Jeho一shabeath)偷救出来。亚哈谢的兄弟早已死于非利士与阿拉伯之叛乱中,这个好揽大权的妇人无需亲自动手。可能他们的早死,是首先刺激亚他利雅图谋夺位的因素。她的众子都死了,孙子又弱小无能(注三二),她朝夕以待的得势途径,似乎是通行无阻的。
自这件空前而可耻的事件后,亚他利雅执政六年。无论是在她僭位的时刻,或在后来的年日中,似乎无人想抗拒她,因为圣经没有记载任何此种勇举。也没有提到亚他利雅六年内的活动,但我们可以肯定她是尽力助长巴力崇拜的。耶户著名的血腥整肃中,曾给予以色列巴力崇拜致命的一击,这件事实可能刺激亚他利雅决心使巴力崇拜在犹大永存不灭;但也可能促使百姓对她有更强烈的反感。
2.约阿施加冕(王下十一4~16;代下廿三1~15):亚他利雅执政第六年,被亚哈谢的妹妹拯救的约阿施刚满七岁。长久等待与计划**亚他利雅的大祭司耶何耶大(Jehoiada),即约示巴的丈夫,认为时机成熟,应该采取行动,拥护幼童约阿施登基,取代亚他利雅。军事与宗教领袖都参与计划之中,既然民众对她的政策普遍不满,因此**是相当顺利,七岁的约阿施自藏身之所露面,受封为王。无数的百姓聚集,鼓掌欢呼「愿王万岁」。亚他利雅听闻喧嚷的声音,前来查明究竟,触目惊心之馀,绝望喊叫说「反了」「反了」,然后逃命。在耶何耶大下令处决她之后,这事立刻执行不误。
第三节四位合神心意的王
主前八三五~七三一(王下十二~十五;代下廿三16~廿七9)
接下去有四位在神眼中被称为义的君王,相继地开始统治犹大;加上亚撒、约沙法及其他印将统治的两位希西家和约西亚,共有八位获得同样的称赞。目前四位所获得的赞誉,与最后两位,或先前的约沙法是相形见拙的;但是在他们治下,犹大却享有为期最长而合神心意的统治——超过一百年之久。
一、约阿施主前八三五~七九六(王下十二;代下廿三16~廿四27)
执政四十年的约阿施是先驱。这位年轻的君王需要一位谋士,而年长敬虔的大祭司耶何耶大是合适的人选,他曾经护卫并膏立约阿施。约阿施初期的仁政,耶何耶大是功不可没的。
1.宗教改革(王下十二2~16;代下廿三16~廿四14):自亚他利雅倡导异教后,「犹大当前的急务是宗教的改革」。在耶何耶大的协助下,约阿施着手进行任务。亚他利雅输入的宗教物品全遭毁灭,包括巴力美耳刻庙,祭坛及像。巴力的祭司玛坦(Mattan)被杀,重新设立摩西律法所规定的人选及献祭。虽然其中一些邱坛仍然见用,但百姓已再度遵行真正的耶和华崇拜了。若干年后,当约阿施足以独当一面的时候,他命令重修圣殿,这殿曾遭亚他利雅众子损毁(代下廿四7)。然而,祭司与利未人筹款的行动十分缓慢,因此在约阿施二十三年,王建议筹款的新法。他在祭坛旁放置一个箱子,让献祭的百姓自由捐献。反应十分热烈。他们雇请工人,重修圣殿,甚至有足妙的馀款添置新陈设。全国弥漫着一种炽热的崇拜气氛。
2.堕落与刑罚(五下十二17~21;代下廿四15~27):耶何耶大任大祭司期间,约阿施自始至终是神忠诚的跟随着;但耶何耶大逝世后,王便改变了。这种变故发生于约阿施第二十三年后,因为该年他曾下令为重修圣殿捐献,但时隔多久则不详。耶何耶大死时一百三十岁(代下廿四15)(注三三),是在约阿施统治的后期。自这位伟人逝世后,王开始顺从新的谋士,他们都倾向于被废的巴力美耳刻崇拜(代下廿四17~18)。事实上,他受的影响极深,以致耶何耶大三子撒迦利亚(Zechariah)指责他的罪行时,竟被他用石头打死(代下廿四20~22)。
撒迦利亚被石头打死的那一年,约阿施在大马色王哈薛的手中蒙受极大的损失(注三四)。哈薛打败以色列后,南下夺取了非利士的迦特,然后转向耶路撒冷。他全面性的摧毁犹大,屠杀生灵,包括不少的首领(代下廿四23~24)。约阿施大量的呈献贡物(注三五),才说服哈薛饶了耶路撒冷一命,免受彻底的蹂躏(王下十二17~18)。
约阿施死于叛变者的刀下,这是神更进一步的刑罚(王下十二19~21;代下廿四25~27)。甚至他的臣仆也参与其中,因他们反对他在耶何耶大死后便更改政策。如此身亡是约阿施生命中悲惨的结局,尤其是多年来,他的统治成为犹大百姓欢欣的因素。
二、亚玛谢主前七九六~七六七(王下十四1~20;代下廿五)
上述的刺杀丝毫不改世袭统治制度,亚玛谢继承他的父亲执政二十九年,其中二十四年与他的儿子乌西雅共同摄政。亚玛谢的生活蒙神喜悦,他效法父亲的仁政,然而也没有完全废除邱坛。亚玛谢首先做的事之一,是消灭所有剌杀他父亲的人(王下十四1~6)。
1.战胜以东(王下十四7;代下廿五5~16):亚玛谢曾参与两次规模庞大的战役,第一次是与以东会战,结果全盘胜利。约兰时,以东叛乱脱离犹大,但犹大仍想得回此地,因为她提供了南方贸易路线的通道。亚玛谢雄心万丈计划再度辖制以东地,甚至以一百他连得银子雇请以色列佣兵,支援他的部队。然而,他的作为遭受一位「神人」的申斥,因此他遣他们回国,令他们大大不悦(注三六)。后来他察觉到无需他们的援助,也足以战胜。他杀敌一万,又掳掠一万人,使他们自山崖摔下,粉身碎骨。但是,凯旋后,他大大惹神愤怒,因他将以东的假神像带回犹大,并敬奉膜拜。一位先知严厉地指责他说:「这些神不能救他的民脱离你的手,你为何寻求他呢?」
2.遭以色列击败(王下十四8~14;代下廿五17~24):第二次是与以色列会战。亚玛谢因以东的胜利而自傲自信,竟向以色列的约阿施宣战。不久以前,以色列在大马色的哈薛手中,曾经满目疮痍,但现今却死灰复燃,显然亚玛谢是蒙懂不知情的。约阿施可嘉地意图劝阻犹大王(注三七),但亚玛谢坚持一战,结果战事爆发于耶路撒冷的西方,靠近伯示麦。犹大败北后,约阿施迈向耶路撒冷,摧毁约六百尺长的城墙,掳掠大量的战利品及俘掳。可能亚玛谢也在其中(王下十四13),若果真如此,这是严重的奇耻大辱。历代志的作者说:这一切的来临,为要刑罚亚玛谢,因为他寻求以东的神(代下廿五20)。若亚玛谢被掳,这与他儿子开始摄政非常吻合,在约阿施有生之年,他必定被囚禁在以色列(王下十四17),后来才获准回国重登政坛(注三八)。
3.亚玛谢之死(王下十四18~20;代下廿五26~28):关于亚玛谢归回后的统治,没有任何资料,但却有一个令人难过的记载:亚玛谢与父亲一样,尝到背叛的滋味。他逃亡到拉吉,却被迫赶上在当地被杀。他的尸身被运回耶路撒冷安葬。
三、乌西雅(又名亚撒利雅)主前七九一~七三九(王下十四21~22;十五1~7;代下廿六)
亚玛谢的儿子继承其位,他有两个名字,乌西雅和亚撒利雅,这两个名字的含意大同小异,或许是交互使用(注三九)。乌西雅是犹大最能干君王中的一位。他模仿两位前人的生活方式,倍受神的嘉许。神且用他天赋的才干,使犹大在世界中跃登高位。犹大在地位上的擢升,差不参与以色列在能干的耶罗波安二世治下扩展的时间相同。最后,二人所控制的领土,可媲美昔日大卫与所罗门的版图(注四十)。
1.共同摄政:乌西雅执政五十二年,较任何犹大或以色列的前王要长(王下十五2;代下廿六3)。起初二十四年与他的父亲共同摄政,而最后十二年却与他的儿子约坦共同摄政,因此,他独自执政仅十六年(注四一)。在他的父亲约阿施可能被以色列俘掳时,乌西雅年方十六(王下十五2)。他父亲被掳的九年间,乌西雅可能是以最高领袖的地位来施政(注四二),而自他父亲回国当政三年,他又身居次要的地位。乌西雅最后十二年,封立他儿子约坦为摄政王,原因显然时乌西雅开始患麻疯。这个疾病是从神而来的,当作是僭越祭司职份的刑罚(代下廿六16~21)。乌西雅漠视八十一位祭司的劝阻,意图亲自在圣殿献香。历代志的作者说,自这次灾难后,王被隔离,而约坦「管理家事,治理国民」(代下廿六21;王下十五5)。
2.扩展领土(代下廿六6~16):耶罗波安二世成为以色列的君王约十五年后,乌西雅开始独当一面的统治犹大。他与耶罗波安的才能是伯仲之间,因此是以效法他战夺土地的榜样;甚至自耶罗波安逝世后,乌西雅在世界上扮演一个更为举足轻重的脚色。
在南方,乌西雅坚固他父亲亚玛谢在以东的管辖权,除此以外,更在亚喀巴湾的以拉他建设港口,目的是通商(王下十四22;代下廿六2)。在东方,他收纳亚扪人的礼物,说明了他管辖他们;在西方,他战胜非利士人,抢夺数座城邑,其中有迦特城,这城是亚玛谢被掳期间,哈薛乘虚而入攻陷的。乌西雅为了坚固犹大,更筑营建垒,特别在耶路撒冷。他安置设计精巧的机械,用来发箭,并从城墙上发射巨石。他似乎也重组军兵,增强它的效率。总而言之,乌西雅除了坚固本土外,更有效地遥控死海的东部,南至重要的亚喀巴湾,西南至埃及的大河,加上耶罗波安二世在东郡与北部所拥有的广阔土地,使现今的领土,构成自王国**以来最大的版图。事实上,与先前联合王国的版图所差无几。
3.颠峰时期:紧接耶罗波安二世死后,乌西雅的影响力达到顶点。主前七四三年,亚述的提革拉毗列色三世第一次西征的时候,乌西雅已成为地中海沿岸最强的统治者了。五十年前,自亚大得尼拉力三世倾覆大马色后,耶罗波安二世曾是最强盛的;但他逝世后,以色列内部的混乱,和迅速的朝代更迭,使她元气大伤(注四三)。大马色以北的叙到亚,因亚述不间断地入侵,也只能苟延残喘而已,更无能率领对抗提革拉毗列色。故此,因着南方的功绩而闻名遐迩的乌西雅,便成为众望所归,被推举率领联军对抗好将来临的进攻者亚述。提革拉毗列色亲笔记载这个联盟与争战,肯定地说联盟军的统帅是犹大的亚撒利雅(即乌西雅;AzriauofYaudi)(注四四)。当时,乌西雅已经不再是年轻人了,该年是他统治的第四十八年,因此已达六十四岁(注四五)。能如此倍受众君王的尊崇,是乌西雅难以忘怀的场面。
四、约坦主前七五○~七三一(王下十五32~38;代下廿七)
约坦继承父亲乌西雅,统治二十年(注四六)。然而如前文提及的,起初十二年与他的父亲共同摄政。若乌西雅能领导地方联盟,相信在这些年间,他的麻疯病并未严重地削灭他的工作效能;因此,约坦受封为摄政王,主要是扮演「台前」的角色,接见众人,并传递能干的乌西雅所计划和颁布的命令。
同样的,约坦封立他儿子亚哈斯(Ahaz)为摄政王。有关的资料证明,这是约坦逝世前十二年的事(注四七),因此,出乎意料之外的,摄政时期竟有重叠之处。意思是说,约坦仍与他的父亲共同摄政期间,竟封立儿子亚哈斯与自己共同摄政。四年内(注四八),乌西雅是犹大最高的统治者,约坦是他的摄政王,而亚哈斯则是约坦的摄政王。亚哈斯在主前七四三年登基任约坦的摄政王,该年正值乌西雅北上率领盟军。最能解释这种不寻常之情况的原因是:约坦独自留守耶路撒冷的时候,担心他父亲参与此战之后果,若提革拉毗列色战胜盟军后,会对乌西雅本国不利;因此,约坦封亚哈斯为摄政王,以祈伸张声势(注四九)。显然他极怀疑他父亲能平安而归。
约坦是犹大第四位相继合神心意的君王,因此,在他统治期间,不断经历神的祝福,且又能维持国势,历久不衰。圣经只提及一次战事——与亚扪人之战,约坦凯旋而归。结果三年之久,以色列接受亚扪的贡物(注五十)。约坦也曾广泛地建设。他在耶路撒冷的俄裴勒城上(thewallofOphel)多有建造,并建造一座重要的殿门。在其他地方,约坦扩大城邑,建造「营寨和高楼」,以坚固国防。
但富庶与繁荣往往导致宗教上的疏忽,犹大现在就是如此。当时兴起服事的先知是出众的以赛亚,从他的话可见一般(注五一)。他常常攻击百姓,因舒适而产生骄傲与自私的罪。他警告说若百姓依然故我,刑罚便会来临。事实上,约兰逝世时,刑罚已经迫近眉睫了。以色列王比加和大马色王利汛,已经临近耶路撒冷城门,威迫犹大联盟背叛亚述(王下十五37)。亚哈斯继任国君之位时,正遇到这种困扰的情况。
第四节亚述管辖时期
主前七四三~**○(王下十六~廿一;代下廿八~卅三)
现今犹大比从前任何时期更直接及严重地体验到亚述的攻势。到目前为止,大马色与以色列一直是亚述战役的防堵线,但现今他们已是强弩之末,未多久便奄奄一息。犹大显然是难逃厄运的了。
一、亚哈斯主前七四三~七一五(王下十六;代下廿八)
亚哈斯虽然年方十六(注五二),却身居众人之上,统治二十八年之久(王下十六2;代下廿八)。他与父亲共度十二年,与儿子摄政王希西家共度十三年,因此,他个人仅仅独立统治三年。
自统治的开始,亚哈斯就采取亲善亚述的政策。当约坦仍然存活的时候,我们有理由相信亚哈斯足以僭越他父亲的领导权(注五三)。或许耶路撒冷的贵族相信,臣服亚述的提革拉毗列色,较对抗他更为有利,因此,他们支持亲善派的亚哈斯夺位。
1.比加与利汛的围困(王下十六5~9;代下廿八5~21):鉴于耶路撒冷亲善亚述的气氛,以色列王比加和大马色王利汛联手围困耶路撒冷,强迫犹大投身背叛亚述。前面已经提到围困发生于约坦的晚年,但既然亚哈斯已僭取领导权,所以对抗的任务是无可推诿的。亚哈斯自知无能迎敌,并且企图维持与亚述的友好关系,所以向提革拉毗列色三世求援。提革拉毗列色就是九年前,他祖父乌西雅领导北方联盟对抗的征服者。亚哈斯致尔邀他派军上来,攻击以色列与大马色,强迫这两个围困者撤退。他以可观的金银利诱亚述王。亚哈斯的计划如愿以偿,因为提革拉毗列色浩浩荡荡而来(注五四),比加与利汛被逼而撤退回国了。然而,他们撤退以前,在犹大横加毁坏,杀死十二万百姓,掳去二十万人(注五五)。后来,因为神的先知俄德(Oded)的劝诫,这些俘掳随即被遗回犹大(注五六)。
神指责亚哈斯脱离重围的方式。正当亚哈斯考虑致函与馈赠提革拉毗列色的时候,以赛亚便传达神的责备(赛七~八)。先知宣告说,他真正的敌人并非这些弱小的毗邻君王,而是他正要寻求帮助的强大亚述王。未来三年内,提革拉毗列色普遍地欺凌犹大,证实了以赛亚之预言。他甚至强迫亚哈斯馈送赠品外,附加贡物(代下廿八20~21)。在紧接的年日中,接二连三的亚述统治者,更进一步的洗劫蹂躏犹大。这一切都兑现了先知的话。
2.宗教上的失败(王下十六2~4,10~18;代下廿八1~4,22~25):在宗教方面,亚哈斯并没有跟随四位前王的脚踪。他行神眼中看为恶的事,造巴力像,在欣嫩子谷(HinomValley)献婴透为祭,又在邱坛膜拜。征服者提革拉毗列色侵略的尾声,亚哈斯在大马色与他会晤的时候,看上了一座外邦神坛,其后他将篮图送回国内,命令祭司乌利亚(Urijan)为耶路撒冷建造一座。同国后,他设置这座坛成为圣殿正式献祭的地方,取代摩西律法所定规的铜坛。除此以外,他故意损毁圣殿内一些分别为圣的器皿,甚至关上圣殿的门,因此强迫百姓在他所拣选的地方敬拜。
3.军事上的逆运(代下廿八16~19):鉴于这种败德,犹大历经军事上的厄运是意料中事。第一次的恶运是以东再度叛变,甚至自犹大俘掳百姓,以先前亚玛谢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犹大再度丢失亚喀巴湾上重要的以拉他港。大马色的利汛曾经欲据以拉他为已有(王下十六6),可能事隔不久,犹大便将它丢失了。另一次恶运来临是非利士入侵犹大,带来严重的祸害,甚至占领了若干城邑,名字列在圣经中。历代志的作者暗示,亚哈斯致提革拉毗列色的信中,不单恳请这位亚述大君威胁以色列与大马色,更求他前往袭击以东和非利士。因此,提革拉毗列色的自述是意味深长的,他说自己曾击败非利士人,接受以东及其他国家的贡物。
二、希西家主前七二八~六八六(王下十八~廿;代下廿九~卅二)
希西家继承父亲,执政共四十二年,然而如前文所述,起初十三年是共同摄政的。他父亲离世前四年内(注五七),可能因为日渐得势之反亚述派的坚持,希西家开始执掌大权了。这一派反对亚哈斯采取亲善亚述的作风。可能希西家起初即位摄政王,也是这一派坚持的结果,然而当时亚哈斯仍然获准保持至尊的地位(注五八)。
1.蒙神的赞许(王下十八4~7;代下廿九2~卅一21):在神的眼中,希西家是犹大最好的君王之一。他被称颂为效法他祖大卫所行的(注五九),并且他对神的倚靠是所有犹大君王不能匹敌的(王下十八5)。自亚哈斯纵容异教风尚后,国中需要彻底的改革。希西家付诸实现了。他重开圣殿的门,吩咐祭司与利未人清除所有的异教物品。洁净并重新放置应有的圣物,恢复真正的崇拜。伟大的献祭与庆典,表明回复真正的摩西礼仪(代下廿九20~36)。另一方面,希西家吩咐百姓守逾越节。多年来逾越节早已被人遗忘了,甚至在亚哈斯当政以前也是如此,从别示巴直到但,希西家邀请以色列人守节(代下卅1~27)(注六十),百姓反应热烈。自所罗门统治以来,从未享受过这种筵席与崇拜的日子(代下卅26)。顺序而来的是普遍洁净全地。邱坛、木偶、亚舍拉的柱像、祭坛、甚至许多世纪以前,摩西在旷野所造的铜蛇(民廿一5~9),都被摧毁了。希西家更进一步的重建祭司与利未人的组织,要求百姓纳十分之一供养他们(代下卅一1~21),全地经历前所未有的改革。
2.希西家与亚述:希西家和他父亲适得其反,与亚述誓不两立。然而,撒珥根二世(Sargon2)在位期间(七二二~七○五)(注六一),他并没有明目张胆地背叛这个东方强国。撒珥根是能干的王,也是军事上的天才。他将其他臣服国的俘掳,迁徙安顿在以色列的领土上。撒玛利亚陷落的当年,他再度率领亚述大军西进,平息哈马所发动的暴乱(注六二)。其次,他在小亚细亚也是所向无敌的。事后,他又**迦基米施(Carchemish)的叛变,徙置国内的百姓。最后,他终于粉碎地方宿敌乌拉图国(注六三)的势力,这是前王无能为力的。对希西家尤其重要的是,在主前七一一年,撒珥根抵达非利士境,削平亚实突所领导的乱事;亚实突是昔日非利士主要的城邑(注**);希西家曾被邀请参加亚实突联盟,但他智慧地婉拒了(注六五)。
3.希西家与西拿基立(Sennacherib)(代下卅二1~8):撒珥根那较无能的儿子西拿基立(七○五~六八一)登基的时候,希西家便参与类似的联盟。他显然认为现今的时机成熟了。这个联盟的构成份子,较先前的为多,推罗是领导的城邑(注六六);埃及新王沙巴谷(Shabaka主前七一○~六九六左右)即位后,也答应予以更多的援助。然而,希西家意料西拿基立要采取报复手段,所以作全面性的戒备(代下卅二1~8)。他加强防御事工,制造新武器,增强兵力。他份外小心地切断敌人的洪水设备。同时提供百姓一个较方便的水源,他挖掘了著名的西罗亚地道(SiloamTunnel),自基训泉引水,流经俄斐勒山,抵达城中的低地。这是一件出色的工程(注六七)。
4.西拿基立入侵(王下十八13~十九37;代下卅二9~21;赛卅六~卅七):西拿基立在位前四年,终日埋首策动制服巴比伦。但主前七○一年,却举兵前往**西方的暴乱(注六八)。他首先解决为首的推罗,粉碎那里的反抗势力。推罗王努尼(Luli)只好逃奔塞浦路斯。当时,联盟中较为温和的份子——比布罗斯王、亚瓦底王(Arvad)、摩押王、以东王和亚扪王等——都纷纷投降。其后,西拿基立沿地中海南下,对付另一座领首的城邑——亚实基伦,将它的王西奎亚(Sidqia)俘掳至亚述。西拿基立控制了沿岸地带后,便转向内陆,进攻居第五位的耶路撒冷城。中途稍作停顿,围困拉吉(注六九)。当时,他收取自犹大来的贡物,说明希西家承认反叛的主张是错误的(王下十八14~16)(注七十)。约在同一个时候,希西家释放前以革伦王帕地(Padi)。帕地因为拒绝参与叛变,曾被联盟军解递囚禁在耶路撒冷(注七一)。但希西家这种臣服的表现,未能满足西拿基立的要求,他差遣三位将领(注七二)率领大军,进行心理战术,威胁希西家及其百姓(王下十八17~37;代下卅二9~16;赛卅六1~21)。他们的恐吓为要使百姓惊惶失措,也催逼了希西家求问以赛亚。王从他口中获得神的安慰。在千钧一发的时候,西拿基立风闻特哈加(Tirhakah)(注七三)率领埃及军前来援助联盟军,他只好暂时放弃耶路撒冷,转而迎敌。然而,当时他致函希西家,重申众将领威吓的话。手中持著书信的希西家,再度寻求神的印证。神的话透过以赛亚临到。这一次,先知安慰王说,西拿基立不会攻陷耶路撒冷,甚至不能靠近它(王下十九8~34;赛卅七8~35)。
从西拿基立的报告中,我们得知他的确迎遇埃及大军,并且在以革伦的以得卡平原(Eltekeh)歼灭他们(注七四)。他也提及征服磷近的城邑,如以得卡、亭拿和以革伦,并且恢复以革伦前王帕地的王位,立他为征服地的统治者。西拿基立又记载说,除了无数的村庄外,他又攻陷希西家六十四座坚固的城邑,俘掳二十万百姓。然而,圣经的记载作最后的报导说,「耶和华的使者」击杀西拿基立的军兵不下十八万五千人,因此,战事突告终止(注七五)。关于这个结局,西拿基立避而下谈是意料中的事。但他的自述间接印证了事实,因为他并没有自称攻陷耶路撒冷,事情就显得不寻常了,因为从开始,耶路撒冷就是他主要的目标之一。他的报告仅提及在耶路撒冷围困希西家,「尤加笼中鸟一样」(注七六)。
5.希西家的疾病与声誉(王下廿;代下卅二22~33;赛卅八~卅九):希西家的生平中,另载有两段插曲,与这次亚述战役是唇齿相关的。第一段插曲是关于一场严重的疾病,幸亏神施恩的手医治,王才得以痊愈。时间是正逢西拿基立入侵,或许稍前(注七七)。希西家祷告神,求痊愈,神藉着以赛亚回覆,答应延长他的寿命十五年,并解救他脱离亚述的权势。希西家为国忧心如焚,以致他的病更重了,因为国家不能没有领袖。神体恤希西家情绪上的不安,所以给他一个特殊的记号,证明应许必得实现:日晷住后退了十度。
另一段插曲是关于巴比伦王米罗达巴拉但(Merodach一baladan)差遣使者访问耶路撒冷。事情发生于希西家病愈后不久(赛卅九1)(注七八)。这个访问队表面上佯装恭贺犹大王复原,实际上是为巴比伦与犹大反亚述的共同旨趣而来的。巴比伦曾经年累月的与亚述争闹,米罗达巴拉但个人被卷入漩涡,已达二十年之久了。他盼望任何一方面的支援。众使者馈赠希西家昂贵的礼物,而希西家则显示自己的财富。然而,他因此遭以赛亚严厉的谴责。先知说,有一天这些使者的国要来夺取一切的财宝。一世纪后,伟大的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2)得势,事情便如期发生了。
三、先知以赛亚与弥迦(Micah)
1.以赛亚:如前文所显示的,先知以赛亚对国家非常重要。他曾经规谏亚哈斯与亚述联盟的错误,他也忠告和安慰希西家。这些片段的插曲,显然只代表着无数性质相同的事件。例如,以赛亚必定与敬虔的约坦有接触;而且,与希西家所倡导成功、讨神喜悦的改革更不可分。虽然亚哈斯公然的蔑视以赛亚,但我们仍不能忽视他的影响。很可能当希西家年仅十二岁,就得以被立与亚哈斯共同摄政,这与以赛亚也大有关连的。希西家独自执政的时候,以赛亚曾经强烈地反对与埃及联盟(赛卅1~7;卅一1~3):这显然影响希西家拒签主前七一一年的盟约。然而,以赛亚却因此遭假先知的评击(赛卅8~11),希西家对主前七○一年的联盟改变态度,可能是深受假先知的影响。但希西家招惹麻烦后,转向以赛亚求助,先知并没有与他作对,反而全力合作。他了解王的难处,体会他的真诚,这些都足以激动他伸出援助之手了。
2.弥迦:当时,另一位活跃的先知是弥迦。他在约坦、亚哈斯和希西家的统治下作先知(弥一1)。他开始工作较以赛亚晚,但却与他同时期。弥迦来自犹大西南部的摩利沙村(Moreshath)。他不像以赛亚,常出现于宫中;但耶利米(廿六17~19;比较弥三11~12)曾提说他富有影响力,特别是对希西家。弥迦主要的信息是关于百姓的罪。尤其抨击社会的恶习与对耶和华的不忠。他所强调的,和锋锐地预言即将来临的刑罚,都与以赛亚的信息不谋而合。
四、玛拿西主前六九七~**二(王下廿一1~18;代下卅三1~20)
玛拿西继承父亲希西家,统治五十五年,是犹大和以色列君王中,执政最长的。起初的十一年与他父亲一同摄政(注七九),因此,他是第五位相继以这种方式开始统治的王子。
1.宗教上的失败(王下廿二2~16;代下卅三2~10):在宗教的事情上,玛拿西并没有效法他那敬虔的父亲,反而追随那违背律法的祖父亚哈斯,行神眼中看为恶的事。他恢复希西家所毁灭的可憎的异教物品;遍地设置巴力祭坛,甚至安放在圣殿中;承认亚扪的神只摩洛,在欣嫩子谷献上孩童为祭;他推行各种异教的占卜术,甚至在圣殿中,竖立迦南女神亚舍拉的像。凡抗议的,都遭杀害,因此,他流了许多无辜人的血。根据传说,以赛亚是被杀中的一位。这一切都显明,亚述流行的宗教活动,和腓尼基较原始的巴力美耳刻崇拜,这两种综合性的影响,在当时是显露无遗。圣经说,玛拿西引诱百姓行恶,较若干世纪前,神驱逐出境的列国更甚(王下廿一9)。神的先知不厌其烦地警告王的所作所为,无奈都是忠言逆耳。
2.刑罚与悔改(代下卅三11~20):神的刑罚并不迟延(注八○)。玛拿西被亚述王(注八一)掳去(注八二)。这一次俘掳的实情不详。可能是出于西拿基立的儿子以撒哈顿(Esarhaddon六八一~六六九),或孙子亚述巴尼帕(Ashurbanipal六六九~六二三),二人相继统治的时候,亚述国的势力达到颠峰时期。两位统治者成功地策动战役,南至埃及地,这是亚述国中史无前例的;亚述巴尼帕甚至在东方险峻的以拦山脉中,有重大的战绩。
有利于以撒哈顿俘掳玛拿西的说法,是这位统治者除了列出二十一位君王外,更特别提及玛拿西是他的藩属。他又说,这些王必须在主前六七八年,个别供给尼尼微珍贵的建筑材料(注八三)。然而,行文之间,并没有流露出一种俘掳的意味,虽然或许果真是如此。倾
向接受亚述己尼帕俘掳玛拿西的说法是,他平息地中海南部诸国的事实,玛拿西可能也牵涉其中(注八四),这是一种轻易导致被掳的场合。叛乱之火漫延得非常辽阔,甚至包括东方的巴比伦,相持了五年之久(六五二~**八)。既然圣经记载只提及策动掳掠的「将帅」(sare),可能亚述王并未在场,因此解释了为何没有官方的记录存入亚述的档案中。另一方面,第二种观点与圣经的故事较易吻合,暗示玛拿西的被掳发生于统治的末期,在他实行偶像崇拜多年之后。若坚持第一种说法,他被掳的时候,在他作王五十五年中直接统治的第十七年发生的;第二种说法则在他统治的第四十六年发生。
事隔不久,玛拿西获准返回犹大国,因为他在被囚的时候,深深懊悔,因而赢得神的欢心。他复职后,立即寻求补救罪行的方法——清除异教崇拜物品、恢复圣殿中真正的崇拜。他归回后,以这种方式统治的年限不详,可能是四、五年(注八五)。
五、亚们主前**二~**○(王下廿一19~26;代下卅三21~25)
亚们(Amon)继承父位,但只执政两年。他恢复他父亲治下极力推行的偶像崇拜,显然丝毫不为后期的改革影响。甚至他的臣仆也厌恶他的所作所为,因为其中一些人共谋将他杀死在宫中。但是大部份的百姓,并不准许任何刺杀行动,所以也杀戮这些谋叛者的性命。
亚们八岁的儿子约西亚(Josiah)接续他作王。
第五节巴比伦开始强盛
主前**○~五八六(王下廿二~廿五;代下卅四~卅六)
约西亚登基后,犹大国的历史便进入了尾声。亚述已不足为惧了,因为亚述巴尼帕的晚年,鲜有军事活动,自他以后至主前六一二年,尼尼微失陷的时候,相继统治的都是庸君。然后,巴比伦却一跃为世界的领袖,产生了所谓新巴比伦帝国时期,这种权势的转移,发生于约西亚三十一年统治的末期。因此,他在位期间,免受外来的干扰与危险,但其后的三位继承者,却深深卷入这个新的权势之中。最后,犹大终于被巴比伦俘掳了。
一、约西亚主前**○~六○九(王下廿二~廿三30;代下卅四~卅五)
约西亚治下的三十年,是属于犹大国所享受过最美好的日子之一。它的特色是平静、富庶和改革。没有外来的敌人宣战,百姓可以集中力量建设,而约西亚则重新制定摩西律法所命令的规条,以讨神的喜悦。
约西亚年方八岁便受封为王。因为亚们恢复玛拿西早期的劣行,所以偶像崇拜非常猖獗。但透童约西亚显然有敬畏神的谋士,取代了他父亲的影响,因为约西亚回转跟随耶和华。年仅十六,他便独自「寻求他祖大卫的神」(代下卅四8)。到了二十岁,他开始洁净那路撒冷和犹大,清除他父亲与祖父引进国内的异教物件(代下卅四3~7)。在国内获得成功后,约西亚甚至在北方的以色列执行类似的任务,废除祭坛与假神像(注八六),当时亚述的管辖权已是名存实亡了。
1.约西亚的改革(王下廿三25;代下卅四8~卅五19):约西亚年二十六岁的时候(主前六二二年),对所成就的事十分满意,但眼看仍然有百废待举,故此付出更大的努力,带来犹大历史中,号称最彻底的改革。这一次特别的努力,主要是因为发现(注八七)「摩西所传耶和华的律法书」(代下卅四14)(注八八)而深受影响。当工作人员修补圣殿的时候,大祭司希勒家(Hilkiah)发现了律法书(注八九)。书记沙番(Shaphan)将书卷带到王面前诵读。约西亚发现当时所行的,与书卷所规定要求的背道而驰,心中甚感烦扰。王寻求女先知户勒大(Huldah)的忠告,她警告说,因为这种背道,刑罚是难以避免的。然而,在约西亚的日子,刑罚不会来临,因为他曾竭力按神的心意行。其后,约西亚向百姓诵读律法,并颁布命令,实行改革。
所有异教的物件,都自圣殿、耶路撒冷城及遍地彻底清除;异教的祭司被革职,举行宗教**的房子被摧毁;在欣嫩子谷向摩洛献孩童的祭礼被废除;排列在圣殿的进口,献给太阳神的马匹被移走并将战车焚烧;最后,在耶路撒冷外,所罗门为假神所立的邱坛都被拆除了(王下廿三4~14)。
约西亚并不因在犹大实施了改革而心满意足,他眼看亚述已是强弩之未,便乘此也颁布北方的改革计划。特别引人注目的地方,是久为金牛犊崇拜中心的伯特利;根据三百年前的预言(注九十),约西亚在耶罗波安一世所立的坛上,焚烧假祭司的骸骨,然后毁灭祭坛与邱坛。
可能约西亚改革最有意义的一面是遵守逾越节(王下廿三21~23;代下卅五1~19)。按记载,自先知撒母耳的日子以来,百姓从未如此慎重地遵守逾越节(注九一),神起初的命令是要百姓每年恭谨地守逾越节,但百姓却视若无睹,约西亚命定当年的节期要按规而行。
3.约西亚之死(王下廿三28~30;代下卅五20~27):约西亚是能干的君王。他所推行的扫荡式的改革,绝不是一位平庸之君所能促成的,况且当时反对之声必定四起。正如上述的,甚至以色列昔日的省份,也感受到他的权势,因而扩大犹大影响力的范围。然而当他不自量力,企图在某方面左右世界局势之发展的时候,却自取灭亡了。
事情牵涉到主前六○九年,他竭力阻止埃及的法老尼歌二世(Necho2)北上。尼歌进军为要协助亚述,尝试压制巴比伦成为世界上的新领袖。主前六一四年和六一二年,亚述的两个要邑一亚述和尼尼微,先后被玛代人(Medes)和巴比伦人攻陷(注九二);而亚述的残兵败将,在亚述乌巴列二世(Ashur-uballit2)的率领下,逃奔西方的哈兰(注九三)。主前六一○年,巴比伦王拿布波拉撒(Nabopolas-sar)攻下了哈兰,结束了亚述的国运。主前六○九年,刚继承森美忒库一世(PsammetichusI)的埃及新王尼哥(注九四),挥军北上帮助亚述的残兵,目的为要使埃及取代巴比伦,重登世界煊赫的地位。约西亚尝试在具有战略性的米吉多拦阻埃及,这或许暗示他仍然亲善巴比伦,但犹如螳臂挡车自取灭亡。尸首被运回耶路撒冷安葬。
二、第七世纪的众先知
约西亚的日子是先知活跃的时期。主前六二七年,约西亚第十三年(耶一2),耶利米(Jeremiah)开始传道,直至主前五八六年耶路撒冷陷于巴比伦为止,西番雅(Zephaniah)也以约西亚的统治(番一1),定他写书的日期,可见他与耶利米差不多同时开始,至少是在约西亚改革之前,因为他也提及异教的礼仪仍然风行国内(番一5)。那鸿(Nahum)并未以君王之年号定他写书的日期,但将他安置在约西亚时期,是最适合不过的,因为全书的主题是关于尼尼微的失陷,事发于主前六一二年,约西亚逝世前三年。哈巴谷(Ha-bakkuk)的预言必定是在约西亚统治的末期,或相继统治的约雅敬(Jehoiakim)期间,因为他提及迫近眉睫的巴比伦侵略(哈一5~6)。
如此密集的写作先知共同见证,是以色列或犹大史无前例的。其中的意义是,神要藉此给予犹大最后且最严重的警告,刑罚必速速来到。约西亚能改革成功,显然大部份要归功于这些勇敢坚贞的先知。王当然必须以身作则,但这些先知也予以极大的帮忙,鼓励他的运动,劝告百姓接受。例如耶利米严严斥责那触目皆是、罪无可恕的偶像崇拜(耶二5~13);警告百姓,若不立刻悔改,刑罚必然临到(耶三1~5,19~25)。西番雅预言,犹大必受严厉的处分,因为她的罪(番二4~三7)。那鸿的警告较间接,预言尼尼微的灭亡;但显然这是传讲神必刑罚几为非作歹的人之信息。哈巴谷再度直接谈论巴比伦,作为神公义的工具,来对付犹大(哈一1~11)。
三、约哈斯主前六○九(王下廿三31~33;代下卅六1~3)
约西亚有三个儿子,各按其时统治犹大。以色列或犹大诸王中,没有任何一人有这样特殊例子(注九五)。但是他们三人都不效法父亲顺服神。
第一位执政的是二子约哈斯。百姓放弃长子,拣选年二十三的约哈斯承继约西亚。然而他在位仅三个月。因为自从约西亚失败后,法老尼哥便管辖犹大,他命令长子以利雅敬(Eliakim)取代约哈斯。以利雅敬后来改名为约雅敬(注九六)。尼哥显然有某种理由,认为约哈斯会与他处处为敌,而长子则会与他充份合作(注九七)。当时,尼哥命令犹大进贡,要求一百他连得银子,一他连得金子。而约哈斯被掳到埃及,死于该地,应验了耶利米的预言(耶廿二11一12)。
四、约雅敬主前六○九~五九七(王下廿三34~廿四7;代下卅六
4~8)
约雅敬即位时年廿五岁,比被废的弟弟大两岁。约雅敬在神面前行恶,而且庸碌无能,可能当初百姓拣选较年幼的约耗斯继承父位时,约雅敬的昏庸早已显露无遗了。耶利米轻视约雅敬,宣告他将被埋葬,好像埋驴一样(廿二13~19)。约雅敬获得这样下场的特别原因,是他为自己建造新宫殿。他不满父亲的宫殿,所以耗费国孥、劳役百姓建造新宫。约雅敬也愚不可及地割断并烧毁耶利米的书卷,以为因此可以稍为减轻那些严重的警告。这书卷是耶利米按神的吩咐写成的(耶卅六23)。除此以外,加上为要向尼哥进贡,就征收令人憎恶的人头税(王下廿三35),都足以激怒百姓,造成极度的不安。当日世界局势的转变,巴比伦出现成为世界的新强时。更加强这种动荡不安的情绪。
五、巴比伦的得势
在主前六○九年,尼哥与巴比伦相会晤的时候,巴比伦仍未获得地中海岸各国的管辖权,虽然埃及的法老未能从拿布波拉撒手中夺回哈兰,但他却能阻止巴比伦得寸进尺。在西方,埃及继续傲视四方三年之久(注九八)。拿布波拉撒与他那天才横溢的儿子尼布甲尼撒,只好发奋自强,伺候时机了。
主前六○五年初叶,双方在幼发拉底相冲突,改变世界局势的迦基米施之战爆发的时候,机会便来临了。尼布甲厄撒率领巴比伦大军,因为他年老的父亲卧病在床。这位巴比伦的青年人,大显身手,使埃及军一败涂地。尼哥撤退至俄隆提斯河的哈马,希望重整旗鼓;但尼布甲尼撒不给予他机会,穷追不舍,最后全盘歼灭埃及仅存的残兵败将(注九九)。从此,尼布甲尼撒赢得他父亲朝夕期待的统治权,巴比伦成为世上新的领导者。「赫帝(Hatti)全地」(注一○○),即叙利亚,和巴勒斯丁直至埃及的边境,都呈现在这位新的征服者的面前,他只要声言统治权就可以了;于是尼布甲尼撒即时采取步骤,他南下至耶路撒冷,强迫约雅敬及邻近其他君王臣服他。
尼布甲尼撒于这些新征服国中的时候,他不但期望这些主要的城邑归顺他,更希望搜罗精英,以便安置在巴比伦,成为政府未来的人选。可能各城邑被逼交出最优秀的青年。其中来自耶路撒冷(注一○一)的有但以理(Daniel)和他的三位朋友:哈拿尼雅(Hananiah)、米沙利(Mishael)、亚撒利雅(Azariah)(注一○二)。在主前六○五年八月,尼布甲尼撒正分身不暇的时候,突然接获患病之父规的死讯,只好迅速返回巴比伦,接受冠冕,成为尼布甲尼撒二世。然而同年的秋季,他又重返西方,继续未完之策略。主前六○四年,他提到非利士的城邑亚实基伦是他的重要战果,这座城邑是经过猛烈的攻击后才失陷的(比较耶四十七5~7)(注一○三)。主前六○一年,尼布甲尼撒直捣埃及,在边境与尼哥相遇。会战中双方损失惨重,且不分胜负。尼布甲尼撒被击退,收兵回巴比伦。
六、约雅斤(Jehoiachin)主前五九七年犹太被掳
(王下廿四8~16;代下卅六9~10)
尼布甲尼撒的撤退,仅使当地有短暂的喘息机会,因为主前五九七年他卷土重来,横加摧毁。约雅敬的叛变是导火线,他再度仰赖埃及的援助(王下廿四1)(注一○四)。有一段时期,巴比伦王只分遣部队**暴乱,由亚兰人、摩押人和亚扪人增援(王下廿四2;耶卅五11),但最后,他体会到战役是必须的,所以亲赴战场。
主前五九八年十二月尼布甲尼撒离巴比伦,同一个月内约雅敬在耶路撒冷逝世(注一○五)。约雅敬十八岁的儿子约雅斤(注一○六)即位,承受了五九七年三月巴比伦致命的一击。约雅敬会期待的埃及援助成为泡影。约雅斤被掳到巴比伦,随行的有太后、皇族、巨仆和战利品。著名的先知以西结(Ezekiei)也同时被掳(结一1~3);此外,另有一万名优秀份子,包括木匠、铁匠一千人(王下廿四11~16)。
七、西底家(Zedekiah)与主前五八六年的被掳
(王下廿四17~廿五21;代下卅六11~21;耶卅九1~10)
尼布甲尼撒立约西亚的第三子约雅斤的叔叔玛探雅(Mattaniah)为王。他当时年廿一岁,较他的长兄约雅敬年轻十五岁。尼布甲尼撒效法法老尼哥对待约雅敬的政策,为他易名西底家。然而,犹大百姓似乎自始至终不承认他为王,可能因为他是外邦人尼布甲尼撒所立的,他们反而将王的尊荣仍归于被掳的约雅斤(注一○七);结果,加上约雅斤可怜的判断力与庸懦的才能,他的统治期间,充满了长期的动荡与不安。除此以外,西底家的谋士极力耸恿他背叛巴比伦,最后西底家终于唯命是从了。从尼布甲尼撒早期对待耶路撒冷的暴行来看,我们会以为犹大百姓必定会保持温驯顺服,但情况刚相反。
1.背叛巴比伦(王下廿四20;代下卅六13):在耶路撒冷内,强烈反巴比伦份子极力主张背叛,逼使西底家再度向埃及求援。以东、摩押、亚扪和腓尼基级成新的联盟(耶廿七1~3),而耶路撒冷的煽动份子盼望犹大能加入其中。假先知随波逐流,杷他们的运动宣告说,神已经粉碎巴比伦的轭,而两年内,犹大被掳的百姓要归回耶路撒冷(耶廿八2~4)。然而耶利米否定这种说法,申斥它的虚假性,并力劝百姓继续接受巴比伦的管辖(耶廿七1~22),西底家的第四年,在犹大以外有两种时势可助长暴乱之火,在埃及森美忒库二世(Psammetichus2)继承尼哥为五,在巴比伦本上,发生了一个小规模的叛乱。然而,西底家仍然不为反巴比伦的份子所摇动。他反而显出良好的判断力,差遣代表前往巴比伦觐见尼布甲尼撒(耶廿九3;五十一59),甚至可能亲自前往,以表达犹大的忠贞不移。
但五年后,西底家却被说服了。他拣选背叛,向埃及求援。联盟国之间,详细的国防协调未有记载,但当时犹大确实与埃及缔结某种盟约。主前五八八年,合弗拉(Hophra)继承父亲森美忒库二世,成为埃及的法老,他更积极地推行干预亚洲的政策。因此,主前五八八年初叶,尼布甲尼撒再度迈向西方(注一○八),他的军队围困耶路撒冷;埃及遵守诺言,差遣援兵,暂时替犹大解围,但巴比伦在援军还未与被困者联络以前,轻而易举地瓦解他们的势力。尼布甲尼撒的军队随即重围耶路撒冷的城墙。
2.耶利米在同胞手中受苦:其间耶利米在犹大的同胞手中,遭受极大的折磨。当围困暂时解除的时候,他预言巴比伦军必然速速重来,结果立即遭耶路撒冷的首领监禁。(耶卅七1~16)。忧心忡忡的西底家前往探望他的时候,再度听闻耶路撒冷失陷的预言;西底家稍为恢复先知的自由,使他住在护卫兵的院中(耶卅七17~21)。但是众首领因此深感不满,再度强制囚禁他在一个泥泞的水槽中(耶卅八1~6)。他在这个恶劣的地方被囚多久,并未明说。但最后王准许他的一位臣仆以伯米勒(Ebed-melech)解救他(耶卅八7~13)。然而,耶利米不顾这些**,仍然忠心耿耿的传达神的警告与忠告。
3.耶路撒冷的陷落(王下廿五1~21;代下卅六17~20;耶卅九1~10):主前五八六年七月,耶路撒冷城陷在巴比伦人的手中,应验了耶利米的预言(注一○九)。西底家企图逃亡,但在耶利哥附近束手就擒,被解押到尼布甲尼撒的总都利比拉(Riblah)。西底家目睹他的众子被杀后,他的双眼被剜。他与众多的百姓(注一一○)被掳到巴比伦,而耶路撒冷在尼布甲尼撒之属下尼布撒拉旦(Nebuzaradan)的手中,遭受严重的损害。其中包括已屹立四个世纪、所罗门建造的宏伟圣殿,也被彻底摧毁。
拉吉的书信(注一一一)证明,当时犹大全地也饱受蹂躏。其中的一封信,是一位在了望台站岗的军宫写给拉吉的官长的,他说,亚西加的烽火讯号已经消失了,暗示这座城邑刚失陷于巴比伦。耶利米明说,在恐怖的猛攻以前,亚西加和拉吉是最后仅存的两座城邑(耶卅四6~7)。巴比伦王使犹大永无翻身之日。
[sea于2006-05-2713:41:12修改此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