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犹大王国 注释
    注一:伊施波设统治的支派中有它(撒下二9)。自押沙龙死后,大卫返回耶路撒冷时,有一个便雅悯人示巴曾领导背叛(撒下廿1~22)。

    注二:然而可能罗波安的管辖权从未延伸至便雅悯地。耶罗波安设立伯特利为宗教中心,虽然属以法莲地(代上七28),却位于便雅悯与以法莲的边境上(书十八13);后来巴沙坚固距耶路撒冷以北仅四里的拉玛,就是在便雅悯境内(代下十六1)。可能实际的边境不时地在改变。

    注三:例如王上十二21~23:代下十一1、3、10、12、23;十四8;十五2、8、9及其他。

    注四:历代志下三十四章6节提示,更准确的位置是北玛拿西,因为位在更北端的拿弗他利是与西缅相连的。西缅迁移的基本理由是因为这支派地位低微,她只获得一些城邑,而其他支派则配得土地。这种卑微的地位,与雅各的预言相关,他说西缅要分散在以色列中(创四十九5~7),而且西缅支派进入迦南地的人数稀少(只有二万二千人,最小的支派)。参考L.JWood,“Simeon,TheTenthTribeofIsrael”,Theolog,4(Fall,1966),六~一○页。

    注五:最北端的两个城邑是琐拉和亚雅仑,原是分配给但支派的(书十九41~42)。既然历代志下十一章10节说,那十五个城邑是属于便雅悯和犹大的,可见自但支派迁徙后(士十八章),这两个城邑(最靠近便雅悯地的)便被便雅悯支派吸收了。

    注六:刻在卡纳克(Karnak,译者注:埃及底比斯北部之废墟)亚孟庙朝南的墙外。图中见示撒正在击打亚洲人。当时亚孟神赐他十行列的俘掳,象征着所列名的城邑。关于图片,参考ANEP,图349;关于译文、论述及出版的书目,参考J.Simons,HandbookfortheStudyofEgyptionTopographicalListsRelatingtoWesternAsia(Leiden:E.J.Brill,1937),九○~一○一,一七八~一八六页。

    注七:然而示撒可能曾在迦萨东南部的沙鲁亨(Sharuhen,即现在的Tellel-Farah)仍保有一座营垒。这个营垒有一道坚牢的砖樯,二十三尺宽,被认为是属于示撒的,若属正确,可见他有意逗留在这个城邑中,以之作为当地的一个据点。参考Wright,BAR,一四九~一五○页。

    注八:历代志下十三章1节及下文称他为亚比雅(Abijah,非Abijam)。亚比央的意思是「大海之父」,亚比雅的意思是「耶和华是父」。他显然有两个名字。

    注九:因为亚比央和亚撒的母亲及祖母都是同名的(王上十五2、10;代下十五16),所以一些学者认为他们是兄弟,并非加王上十五8,代下十四1所说的,他们是父子;参考亚比央只有三年的短暂统治。但亚比央已年长,可以有孩子了(事实上,按代下十三21,他有二十二个儿子,十六个女儿,这些子女是十四个妻子所生的)。可能母亲玛迦和祖母亚希沙龙(Ahishalom)实在是亚撒的祖母和曾祖母。只是因为亚比央短暂的统治,玛迦便继续任太后,而因为敬拜偶像,被亚撒所废(王上十五13;代下十五16),参考Albight,ARI,一五八页。

    注十:一些学者认为谢拉就是奥梭冈O(serak)hon,但可能性不大:因为基本上的拼音就有差异;谢拉并非法老,而奥梭冈是利比亚的后裔,他不是衣索比亚人,而谢拉却是。参考G.Ricciotti,TheHistoryofIsrael(2d.trans,ed;Milwaukee:BrucePublishingCo.,1958),I,三五九页。

    注十一:泰利MNHK,五七~六二页支持此论点。他是根据历代志下十六章1节,他认为「第三十六年」这个年代的记号,是指当时犹大的历史年代,而非指亚撒已独自当政三十六年之久了。他反驳Albright时,有可信服的论点,参考“TheChronologyoftheDividedMonarchy,”BASOR,100(十二月,1945),一六~二二页。

    注十二:玛利沙曾被认为是TellSandahannah,靠近基伊拉和亚革悉(书十五44;弥一14~15),不到两哩以北就是今日的BeitGuvrin。

    注十三:根据泰利的年代计算法;MNHK,五九~六○页。

    注十四:但我们必须注意,在两次战役之间,亚撒可嘉地在耶路撒冷召聚百姓,更新与神所立的约。事实上,所献上的七百只牛,七千只羊大部份是就地取材的,整个场面显然是出于一种感谢神恩宠的心,而不是出于炫耀。虽然如此,但亚撒显然在潜意识中,因着这一切的成就而骄傲。

    注十二:亚撒可能重立便雅悯北端的边界。后来在约西亚统治期间,他所坚固的迦巴也靠近北方边界(王下廿三8)。关于位置,参考第十章,二八一页,注二四;米斯巴,第九章,二五六页,注八二。

    注十六:参考泰利,MNHK,**~六六页中提及的有关证明。

    注十七:在约阿施统治的尾声,参考第十三章,三五五页。

    注十八:列王纪上二十二章43节和历代志下二十章33节说,邱坛并未废去,但历代志下十七章6节则说都废去了。可能的情况是:较著名的邱坛都除去了,但一般大众聚集敬拜的邱坛(王上廿二43)则未曾除去。

    注十九:参考第八章,二○一~二○三页。

    注二十:参考第十三章,三四三~三四五页。

    注二一:没有明确的记载说她是那洗别的女儿(王下八16~24),但却很有可能性。

    注二二:死里逃生后,约沙法也直接遭受哈拿尼的儿子,先知耶户的指责(代下十九1~3),责他与北方联盟。

    注二三:参考列王纪下一章17节,三章1节。关于辩论的内容,参考Thiele,MNHA,**~六八页。

    注二四:在罗波安时代,大卫在以东所拥有的管辖权已丢失了,约沙法的新战绩非常重要,因为它重新打通了往南部的重要贸易路线。

    注二五:有时立拿被认为是Telles-Safi,距亚西加以西四哩,位于以拉谷的入口;但更可能是它南边六哩的TellBornat;参考Albright,BASOR,15,一九页。

    注二六:早期非利士人与阿拉伯人惧怕约沙法,并且向他纳贡(代下十七11)。

    注二七:历代志上二十一章17节称这儿子为约哈斯(参考廿二1)。约哈斯与亚哈谢基本上是同一个名字,只有其中复合的拼写“Ahaz”和“Jah”位置互调而已。

    注二八:以利亚可能在主前八五○年逝世,在约兰于主前八五二年登上以色列的宝座后没有多久。犹大的约兰在八五三年开始摄政,可见这封信是在他统治的早期便来到,可能约沙法当时仍然在世。

    注二九:列王纪下八章26节记载他年二十二岁,这是正确的,历代志下二十二章2节的四十二岁是一个错误。因为他的父亲约兰死时才四十岁(王下九17)。可能这是抄写的人的疏忽,他将数目字kaph(20)与mem(40)混乱了。

    注三十,:参考第十三章,三六八页,注五六。

    注三一:亚他利雅的品性事实如此,虽然她经历到无与伦比的灾难:她母亲的尸身刚被狗吞噬;她的兄弟,以色列的约兰,在耶户整肃暗利家时被杀;她的丈夫最近因恐怖的肠病而去世;她的儿子亚哈谢遭耶户的部下追杀;而她其馀的儿子,刚被群起暴乱的非利士人和阿拉伯人俘掳了。

    注三二:亚哈谢死时年二十三岁(王下八26)。

    注三三:这年龄远超过当时的平均寿数了。所罗门仍然当政时,耶何耶大已出生了,因此,可能在亚撒部份的统治时期中当祭司,而在约沙法全部的统治时期中也当祭司。他们的仁政,耶何耶大是功不可没的。他膏立约阿施时,年约一百。他的妻子约示巴(Jehoshabeath)是约沙法的孙女,她的年纪显然比他年轻许多。

    注三四:参考第十三章,三五二~三五四页。

    注三五:圣经形容贡物为他父亲本他自己「所分别为圣的物」,及圣殿与王宫库中一切的金子。

    注三六:从他们袭击的行动可见他们的不满。他们是否绕道回家,或后来才袭击犹大西北部的伯和仑则不详:他们杀戮三千百姓,抢夺大量的掠物(代下廿五13)。

    注三七:约阿施比亚玛谢更有智慧,虽然表面上要禁止亚玛谢,但事实上,他所采用的寓言,大大的轻藐犹大王,结果不仅没有改变犹大王的主意,反而激动他的怒气。

    注三八:泰利(Thiele),MNHK,八三~八七页论述的结果是:(1)在列王纪下十四章13节,言下之意似乎亚玛谢披俘掳;(2)列王纪下十四章17节出奇不意地说,约阿施死后,亚玛谢仍然存活十五年;可能约阿施死后,亚玛谢得释放,并回国统治犹大十五年;(3)在那时乌西雅成为摄政王,这就是最好的解释了。

    注三九:乌西雅这个名字出现在王下十五31、30、32、34;代下廿六1、3、11及其他;赛一1;六1;何一1;摩一1;亚十四5)。亚撒利雅在王下十四21;十五1、6、8、17、23、27;代上三12出现。亚撒利雅(‘azaryah)意思是「耶和华已经帮助」;乌西雅(Uzziyah)意思是「耶和华是我的力量」。

    注四十:参考第十三章,三五五~三五六页。

    注四一:参考泰利,MNHK,八一~八三页中关于与亚玛谢共同摄政的论述;一二○~一二三页关于约坦的相同问题之讨论。

    注四二:「九」这个数目是根据相关的年代而决定的,表示以色列的约阿施统治至公元前七八二年,在公元前七九一年,乌西雅登基后九年。

    注四三:参考第十三章,三五六~三六○页。

    注四四:某些学者因为年代的问题尚无法解决,并且这次的战役发生在犹大极远的北方,因此提议这位亚撒利雅是北方叙利亚某王国的君王。但在同一个时期,要有两个名字相同的君王,来自两个名字相同的国家,简直不会有这种巧合。关于这方面的论述,参考Thiele,MNHK九三~九四页;Unger,ISraelandtheAramaeansofDamascus(London:JamesClark&Co.,Ltd.,1957),九六~九八页。内容,参考ANET,八二页;或DOTT,五三~五六页。

    注四五:乌西雅已成为麻疯病患八年了,但显然对他的军事技巧与领导才能毫无妨疑。提革拉毗列色宣称他战胜了联盟军。

    注四六:列王纪下十五章30节说他统治二十年,而与其他君王合拼计算之下,事实上也吻合。列王纪下十五章33节和历代志下二十七章1节所提及的十六年,可能是指他统治的期限,在亚哈斯坚持之下结束;但约坦还活四年,合并起来刚好二十年。参考H.G.Stigers,“TheInterphasedChronologyofJotham,Ahaz,HezekiahandHoshea,”BETS,8(Spring,1966),八六~八八页。

    注四七:论述,参考Stigers,见前,八六~八八页。

    注四八:约坦统治的二十年中,前十二年与父亲共同摄政,最后十二年与儿子共同摄政,因此中间有四年是重叠的。

    注四九:亚哈斯成为最高的统治者后,采取亲善亚述政策,因此,可能是犹大的亲善亚述份子影响促成了这次的摄政事件。若事实如此,便成为这种特殊情况的第二个解释了。

    注五十:共有一百他连得银子,小麦一万歌珥,大麦一万歌珥。

    注五一:以赛亚在乌西雅王崩的当年接受呼召(或者是重新的任命;赛六1~8),他可能在稍前的时候已开始工作了。他继续在约坦、亚哈斯和希西家治下事奉(赛一1)。

    注五二:自主前七三五年他接管当政(约坦仍存活四年),直至主前七一九年,他的儿子相继接掌政权(亚哈斯仍然存活四年)。参考Stigers,见前,八八~八九页的讨论。无可否认的,亚哈斯与希西家的年代发生困难。参考Payne,BS,126(1969),四○~五二页此处讨论主要难题的处理方法。这种所提供的日期似乎最能吻合圣经的证据。

    注五三:关于理由,参考Stigers,见前,八七~八八页。

    注五四:在他七三四~七三二著名的战役中;参考第十三章,三六○页。

    注五五:可能在围困的时期中,发生一些重大的战役,才能解释丧失生灵的原因。根据以赛亚书七章6节,盟军虽然有意立他比勒(benTabeel)代替亚哈斯。参考Bright,BHI,二五六页,注十一。

    注五六:俄德在撒玛利亚与大军相遇,而那些俘掳则披送往耶利哥蒙释放。显然因为没有将他们直接解回耶路撒冷,避免了一些困窘的场面。

    注五七:证据如下:(1)列王纪下十八章13节说,他在位十四年的时候,西拿基立举兵袭击,而按亚述的记载,这次的袭击是在主前七○一年,因此,希西家的统治始于主前七一五年。但(2)列王纪下十六章1~2节明说,亚哈斯自比加统治十七年后(主前七三五年),只执政十六年,因此,日期大概是主前七一九年,在七一五年前四年。答案可能是希西家在七一九年接掌大权统治,而亚哈斯则活至七一五年,列王纪下十八章13节提到年代是从希西家独自执政的那一年关始计算,参考Stigers,见前,八六~九○页。泰利(Thiele)忽略了希西家的摄政期间,因此未解释列王纪下十八章1节、9节、10节的年代问题。

    注五八:当时,希西家可能只有十二岁;参考Stigers,同上,八三页。注意列王纪下十八章1节、9~10节的年代说明是根据希西家,而不是根据仍然存活的亚哈斯的。

    注五九:亚撒(王上十五11)、约沙法(代下十七3)和约西亚(王下廿二2)都得着类似的称赞,但亚哈斯前任的四位好君王约阿施、亚玛谢、乌西亚或约坦则没有被称赞。事实上,圣经说明,亚玛谢「不如他祖大卫」(王下十四3)。大卫的所作所为自始至终成为后代君王的准绳。

    注六十:庆典可能在希西家第一年举行(代下廿九3),这大概是他独当一面的那一年,即主前七一五年。撒玛利亚早在六年前已失陷,因此,他们可以邀请远至北方的但。可见希西家曾竭力在以色列进行改革,正如他改革犹大一般。参考Keil,KDC,Chronicles,四五四~四六二页,但他认为改革以色列是希西家统治后期的措施。

    注六一:在提革拉毗列色三世之后(七四五~七二七),是撒缦以色五世(七二七~七二二),然后是撒珥根二世;参考第十三章,三六○~三六二页。

    注六二:撒珥根的碑文记载,大马色与撒玛利亚也有份于哈马所领导的暴乱;参考Ricciotti,TheHistoryofIsrael(2ded.Trans.;Mil-waukee:BrucePublishingCo.,1958),三五六~三五七页。

    注六三:乌拉图族是亚述多年来强大而麻烦的敌人;参考E.A.Speiser,IntroductiontoHurrian(AASOR,20,1940~1941)。

    注**:自提革拉毗列色在主前七三四年蹂躏迦萨后,亚实突显然挺身而出,领导反叛。埃及的第二十五朝代应允协助叛变,而撒珥根记载犹大、以东和摩押也被邀参与。然而,撒珥根平息暴乱的时候,埃及的协助并未兑现,甚至当叛军的领袖逃奔埃及求荫庇的时候,竟被解送到亚述手中!参考ANET,二八六页的内容。

    注六五:他没有入盟可能是得以赛亚的忠告;参考以赛亚书二十章1~6节。

    注六六:领导权现在由推罗肩负,因为迦萨与亚实突在主前七一一年已元气大伤,无能加入任何联盟了。但亚实基伦和以革伦也加入。以革伦帕王地(Padi)因为拒绝联盟而被废。参考ANET,十八七页。

    注六七:在燧道口发现的碑文说(有关内容,参考ANET,三二一页),发掘的人自两端进行工作。他们相接的地方显出凹凸不平,但是他们计算斜度及方向的技巧是令人惊讶的。碑文说燧道的全长是一千二百肘。现今所测量的长度是一千七百七十七尺(也有认为是一千七百四十九尺的),因此,一肘约等于十八寸。参考列王纪下二十章20节;历代志下三十二章30节。

    注六八:西拿基立在一根棱柱上刻载这次战役的过程,这根棱柱叫泰勒棱柱(TaylorPrism),现在放在大英博物馆内。参考ANET,二八七~二八八页;DOTT,**~六八页。

    注六九:西拿基立的棱柱,并未提及向耶路撒冷的迈进,或围困拉吉的事件。虽然他在尼尼微的宫中,绘有围困拉吉的图画(参考ANEP,图371~374)。关于这幅图画的描述,及自拉吉发掘的证据,其中包括一个埋葬一千五百人的深坑,参考Wright,BAR,一六七~一七二页。

    注七十:西拿基立记载的贡物有三十他连得金子,八百他连得银子,但圣经记载是三十他连得金子,三百他连得银子(王下十八14),关于银子数量的相差,参考Robinson,TheBearingofArchaeologyontheOldTestament(NewYork:TheAmericanTractSociety,1941),一○○页。西拿基立宣称,贡物包括宝石、嵌花的卧榻及椅子、象皮、希西家的女儿、妃嫔及音乐家。

    注七一:圣经记载并未提及这位以革伦王,但西拿基血提及了。

    注七二:他们的名字(王下十八18)是亚述高级官员的头衔:他珥探Tartan(turtannu)意思是「第二高官」;拉伯撒利Rabsaris(rabu-shareshi)意思是「太监长」;拉伯沙基Rabshakeh(rabshaqu)意思是「军事长」;参考M.Burroughs,WhatMeanTkeseStones?(NewHaven:AmericanSohoolsofOrientalResearch,1941),四三页及下文。

    注七三:因为主前七○一年,特哈加仍未成为埃及王,(他在主前六八九年才封立为王);而且因为有人认为他甚至在主前七○九年才出生,所以许多学者认为,圣经的记载是指两次战役:一次是在主前七○一年,另一次是在主前六八九年。西拿基立的碎文没有记载他最后八年的事迹,因此也没有什么帮助。但圣经并未暗示有第二次的战役,而列王纪下十九章8~9节(赛卅七8~9),暗示西拿基立与特哈加的会战,是紧接着围困拉吉的事件后的。因此,我们接受只有一次的战役较为合适。至于特哈加的问题,这位军事长可能是另一位王,而不是后来成为埃及君王的那一位。圣经称他为「古实王」而非埃及王,可能是一个线索,(虽然当时的埃及王都是古实血统的)。M.Macadam认为埃及王特哈加是在主前七○九年出生,这个观点也受到挑战,因为这使列王纪下九章9节称特哈加为「古实王」的这句经节,成为一个预释了,参考Kitchen,AOOT,八三页。至于Albright,他则反对两次战役的看法:参考BASOR,130(1953),八~十一页;BASOR,141(1956),二三~二七页。

    注七四:这次与埃及的会战,可能发生于特哈加战役之前。若果真如此,西拿基立便曾两度攻打埃及人了。

    注七五:希罗多德(Herodotus,译者注:主前五世纪的希腊历史家,世称史学之祖)的记载,使一些学者联想神刑罚这些兵丁的方法。希罗多德说,西拿基立的大军遭田鼠的袭击,这些田鼠群集遍布他们的营地,吞噬了所有的箭囊、弓及盾牌的把手。众学者认为,鼠疫是神采取的方法。这种解释可能令人怀疑,但希罗多德的记述至少间接地印证圣经的神迹,因为他的描述正是类似之神迹的结果。参考Herodotus,II,141;Finegan,LAP,二一三~二一四页。

    注七六:DOTT,六七页。

    注七七:从给希西家的应许(赛卅八6),及年代的推算都说明了这点。希西家成为最高的统治者共二十九年(王下十八2),因此,廿九年减去十五年(现今加添给他的寿数),他患病的时候正是第十四年,与西拿基立入侵的时期相吻合(王下十八13)。

    注七八:米罗达巴拉但统治巴比伦的期间是主前七二一~七一○,以及七○三~七○二年。自七○二年后,他继续逃亡以拦,表示抗拒亚述的辖制。当时,他可能藉着这一次差派的特使,寻求犹大的支持。

    注七九:泰利(Thiele)支持这种摄政的看法,他认为这是解释多馀之十一年的最合理的方法,结果使犹大后代的君王之统治期,与披掳前所馀下的年日刚好吻合。参考MNHK,一五六~一五九页。

    注八十:后来更大的刑罚临到——犹大被掳到巴比伦。列王纪下二十三章26节明说,甚至约西亚所有的改革,都无法抵消玛拿西在神眼中的恶。

    注八一:历代志下三十三章11节说,他被带到巴比伦。某些学者认为这里所提及的位置有错误,巴比伦应改作尼尼微。但以撒哈顿自他父亲摧毁巴比伦后,又重建它,将它与亚述帝国合拼。玛拿西可能也被困于此。关于内容,参考Lukenbill,AncientRecordsofAssyriaandBa-bylonia(Chicago,1927),secs。646,647.。

    注八二:圣经(代下卅三11)形容他被钩与铜链捆去。他们的习惯是用铜链捆锁犯人,用钩钩他的嘴唇,使俘虏可怜地顺服他的带领。有关的讨论与证据,参考Ricciotti,TheHistoryofIsrael(2ded.trans.;Milwaukee:BrucepublishingCo.,1958),三八九~三九○页。

    注八三:刻在以撒哈顿的B号棱柱上(PrismB);参考ANET,二九一页所论的内容。

    注八四:亚述巴尼帕将玛拿西与二十一位其他的君王同列,当地迈进埃及的时候,二十二人皆臣服他(参考ANET,二九四页)。但没有明文记载玛拿西被掳至亚述。

    注八五:我们无法知道玛拿西被囚的时间有多长。圣经只记载,当时他悔改,神拯救他。若他在第四十六年被掳,他可能被囚四年或五年之久,所以他返回耶路撒冷后,仍存活四至五年。

    注八六:他能够在亚述的管辖下,如此明目张胆,可见昔日的亚述已日渐衰弱了。

    注八七:玛拿西可能毁灭一切他所伐到的律法书,因此促使一些人将这一卷律法书密藏,甚至被遗忘了。也有可能所罗门将这一卷放置在圣殿的房角石下,这是昔日的普遍作风。

    注八八:可能是摩西五经之一。许多人认为,约西亚当时竟仔细地守逾越节,暗示这卷书可能不只是申命记(参考G,Wright,Interprete’sBibleII,三一一~三三○)。我们必须注意,圣经没有任何记载暗示这卷书是新近写成的,这是一般敌对的批评学者历来的看法。不错,约西亚早已施行改革了,希西家的早期也实行这种措施,可见无需这卷特别的经卷,他们也知道神律法中所要求的。这次的发现,使约西亚有更进一步详细的了解。

    注八九:正如早年的亚他利雅一样,玛拿西与亚们的败政导致忽略了圣殿,甚至故意按着外邦的风习,擅自更改。

    注九十:这预言是「神人」向耶罗波安说的,那时刚设置金牛犊崇拜中心后。参考第十三章,三三七~三三八页。

    注九一:意思是说,他们遵守逾越节较希西家改革之时更小心详尽。参考本章,三九一~三九二页。

    注九二:米所波大米北部的西古提蛮族也宥份。他们是近年崛起的民族。主前六二七年,他们越过非利士地;约西亚早期(参考耶六22~26),他们在犹大制造恐怖的气氛;埃及的森美忒库一世曾藉着祷告与礼物拦阻他们(希罗多德,I,105);主前六二四年,击败玛代的西阿克萨里(Cyaxares),现今却反敌为友,协助玛代奥巴比伦对抗亚述。

    注九三:C.J.Gadd在大英博物馆发现片断的「巴比伦年鉴」(Babylonianchronicle),涉及六一六~六○九年的事件,这块残片对这个时期提供可观的资料;参考ANET,三○三~三○五页所谈及的内容;关于内容与论述,参考DOTT,七五~八三页;又D.J.Wiseman,ChroniclesofChaldeanKings(London:TheBritishMuseum,1956),这本书有详细的论述。

    注九四:森美忒库早已对亚述存好感,他甚至在主前六一六年,率领大军支援亚述,阻止米所波大米的拿布波撒拉的大军。尼歌跟随他的领导。

    注九五:以色列的亚哈最为相仿,他有两个儿子先后执政:亚哈谢和约兰。

    注九六:以利雅敬的意思是「神已建立」,约雅敬的意思是「耶和华已建立」。既然两个名字基本的意思相同,因此,可能尼歌要他改名,为要显明自己有此权柄。

    注九七:当时,尼歌在俄隆提斯河的利比拉(Riblah)扎营,要与巴比伦对抗。约哈斯被召往利比拉接受被废的消息。

    注九八:尼歌在犹大随意废立君王的作风,只是代表着他在这些地中海国家的辖制权而已。

    注九九:除了注九三的参考书外,详细内容,参考Thiele,MNHK,二二~二七页;D.N.Freedman,BA,19(1956),五○~六○页;Albright,BASOR,143(1956),二八~三三页;H.Tadmor,JNES,15(1956),二二六~二三○页;J.P.Hyatt,JBL,75(1956),二七七~二八四页。

    注一○○:尼布甲尼撒如此称呼这地,参考DOTT,七九页。

    注一○一:根据Tishri的推算法,这是约雅敬的第三年(但一1);根据Nisan的推算法,这是他的第四年(耶四十六2)。参考Thiele,MNHK,一六五~一六六页。

    注一○二:犹大被掳七十年(耶廿五11~12;廿九10)是从但以理被迁徙的时期开始计算,在这后期中,更多的百姓被掳。归回的日期是主前五三八~五三七年。当时许多青年被掳(但一1~6)。这次被掳的事件是整个被掳过程中的第一次被掳,而主前五九七年、五八六年是第二次和第三次被掳。

    注一○三:参考DOTT七九~八○页,H.L.Giasberg,BASOR,111(1948),二四~二七页,其中讨论在埃及发现的一封亚兰文的信,是否可能就是当时亚责基伦王写给法老,恳求他的支援。

    注一○四:参考D.J.Wiseman,见前,二六~二八页。

    注一○五:比较巴比伦的年鉴及列王纪下二十四章6节、8节,可以获得准确的日期。耶利米对约雅敬的死及埋葬之方法,有苛刻的预言(耶廿二18~19;卅六27~32),因此暗示他在一场与盗匪的争战中,战死沙场,而且当时的情况不准许正式与尊荣的葬礼。

    注一○六:列王纪下二十四章8节及历代志下三十六章9节记载只有八年,但这个显然是抄写之人的错误,他漏掉一个yodh,代表「十」的字母。

    注一○七:我们从发掘出的水瓶把手能证明此事。在TellBeitMirsim(可能是底壁)和Teller-Rumeileh(可能是伯示麦)所发掘的把手,印有「以利雅敬——约雅斤的管家」等字。因此,在西底家时代,王室的产业仍被认为是属于约雅斤的。然后在巴比伦的宫中,发现文件上有关约雅斤的头衔是「犹大王」,表明他曾住在那里,因此,与列王纪下二十五章27~30节相吻合的,他仍然被看为犹大的王。关于内容,参考ANET,三○八页。关于论述,参考H.G.May,AJSL,56(1939),一四六~一四八页;Albright,“KingJehoiachininExile,”BA,5(1942),四九~五五页。

    注一○八:他在巴勒斯坦北部俄隆提斯河上的利比拉设立总部。可能自此遣派部队。自主前五八七至五七四年,他围困推罗。拉吉书信记载所有犹大的城邑;参考DOTT,二一二~二一七页。亚扪可能也是目的物;参考以西结书廿一章18~32节。

    注一○九:围困始于西底家第九年的第十月(即主前五八八年一月),持续至第十一年的第四月(主前五八六年七月),共十八个月。

    注一一○:耶利米计算只有八三二人(五二29),但是请比较,第十五章,四五○页,注三一。

    注一一一:在拉吉城门发现的二十一块瓦片文,日期从当时开始。它们合并成为一扬审讯的记录,可能发生于拉吉失陷在巴比伦人手中的时候。除了注一○八的参考书外,另参考Albright,BASOR,82(1941),一八~二四页的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