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布道教育。教会办学的目的,原是布道,所以造就布道人才,当然是教会学校所注重的,所以最初就组织了许多『圣经研究班』与『圣经学校』。不过在一九○○年以前,程度是很低的,到一九○○年以后,不但程度渐渐提高,而且此种学校的数量,亦逐渐增多。在一八七六年只有二十个神学,二百三十一个学生,到一九○六年便有六十八个神学,七千八百七十二个男学生与五百四十三个女学生了。这些学生入学的程度,必须是中学毕业,这犹是一九○七年以前的限制,及至美国圣公会在武昌招收神学生中,有三个是大学毕业生,两个是大学肄业生。一九三年山东『齐鲁大学神学院』里,其中有八个是文学院的毕业生。当时的各大学中,差不多都附设『神学院』,如『燕京』『沪江』『约翰』等校,栽培出不少传道人才。至于独立的神学院,则有如:南京的『金陵神学院』,『金陵女神学』,滠口的『信义神学院』,广州福州的『协和神学院』等,都是造就高等传道人才的机关。此外有程度较低的各种『圣经学校』为数亦甚不少。
第四,师范教育。为应付各级学校的教授人才起见,不得不设立『教育学院』与『师范科』,训练适用的教员,曾经有人主张每省设立一『联合师范』学校,在厦门,福州,苏州,武昌等地都开始实行过。
第五,医药教育。这也是基督教教育范围中重要的工作,初期基督教便已注重到这一点。培植中国医药人才,实比由各国派遣医生来华,更为切要,所以从一九○○年以后,便有医学校次第成立了。一九一三年渖阳正式成立了医学校,一九○六年创办北平『协和医学院』,清朝慈禧太后亦曾捐输款项,并由政府颁给学位。在北平加有『华北女子学院』,一九一四年有二人毕业。上海有『女子医院』。广州有『夏葛医院』。山东『齐鲁大学』附设『医学院』中,在一九一四年时,有学生二十五人,教师四人。一九○二年在汉口有『联合医学校』,长沙有『雅礼医学院』,南京也有联合的医学校,一九一三年并入『金陵大学』。一九○八年又曾办『护士学校』,『东吴』『圣约翰』等大学设医学系,亦授医学博士学位,其他大学中亦多设医学预科。在杭州有梅医生继续训练医药人才;在福州曾设有『协和医学院』,一九二一年就停办了。『香港大学』亦设有医学系。广州有『华南医学院』和『中华医学会』所办的医院,按一九一三年的统计,全国有五百学生受医学的训练,更有不少的护士学校。被称为煤油大王的洛克斐勒(JohnD.Rockefeller)对于医药卫生事业,特别感到兴趣,因而组织一个『基金委员会』,到中国来研究医药学状况,根据这委员会的辗音,又组织了一个『中国医药董事会』,支配一笔巨大的款子,计划培植中国的医药人才,并津贴教会各医学校。又创办二个『肺病疗养院』,预备奖学金给中国出洋学医的学生。该董事会在上海重新办了一个医学校,又扩充了北平的『协和医院』,辅助湖南『雅礼医学院』和其他许多医院,大学中所设有医学预科的,都得着他的津贴。于医药教育上的贡献,实在不少。
第六,方言学校,是为刚来中国的西教士预备的。一九○○年以前已有此种设备,至一九一○年伦敦会在北年创办了一所『华言学校』,一九一三年扩充成一个联合的学校。在南京『金陵大学』附设了一所『华言学校』。广州和成都都有同样的组织,使初来中国的西教土,先在这学校里学习一年的中国话,然后分发到内地去做传道工作。
第七,职业学校。在济南有专制花边等工艺品的学校,上海兴化宜昌福州都有此种小规模的组织。
第八,平民教育。因为中国文字过于艰深的缘故,教育便不易普及,所以在一般提倡平民教育的人,研究如何改良文字,用简易的方法,来推行识字运动。『沪煤大学』董景安编著了一种六百字通俗课本,组织起『通俗学校』,各处教会都热忱地推行,在一九一六年成立了二百多个学校,但是六百字究竟不够应用,于是又增加到七百字。青年会重复加以研究,另编一种平民千字课本,晏阳初也是同样的提倡。一九二三年组织起一个『民众教育会』,推行这种工作。另一方面,用罗马字拚音翻译圣经,如宁波福州等处都曾热烈地实施。后来中国政府规定『注音字母』,来做普及教育的工具,教会最努力于这种工作,不但用『注音字母』译成单本圣经,且办理『学习注音字母学校』。同时,在『主日学』课本都加以采用。此外如『妇女半日学校』,各种『补习学校』,以及『盲童学校』,『聋哑学校』,『圣经函授学校』,亦皆属于基督教教育范围内的工作,现在我们不能一一详细说明。比较重要而极普遍的教育工作,则又莫如各教会一致办理的『主日学』。『主日学』的创始,虽然已经很久,但是在一九○○年以前,不过是传教士的一部份工作,教会中设立『主日学』的,只有八分之一。后来由『万国主日学学会』负责推行,编辑中文的课本,分儿童的,少年的,成人的,各种不同的程度,于是『主日学』的范围,不单是属于儿童的训练,也是普及到教会以外,成为『平民教育』的工作了。负责推行这件工作的,有『中国主日学会』,郁春圃尽了多年的力量,使全国各教会没有一处不有主日学的设立。因此,基督教的教友百分之六十的男子,百分之四十的女子,都能读圣经,其识字的百分比,实在比普通的人民高多了。用许多方法,减少文盲,当时有一句口号:『每一个基督徒必须能读圣经,每一个基督徒必须是不识字者的教师』。
〖四节医药〗
中国在医学上,本有很悠人的历史,与高深的哲理,不过是立足于形而上方面的,乃致以虚实邪正,阴阳五行为辨别病源的根据,陷入于抽象玄想之境。然而在大体上不是没有优越的地方,不过不能掩盖它的许多缺点。从西洋新医术传进中国以后,这种医术便发生了问题。推原介绍西洋新医术的功臣,不能不说是基督教。唐朝以来,已经有景教僧侣以西洋医术为中国人治病的故事,天主教中一般女修士,又往往具普通的医药知识,任『孤儿院』中的看护工作。更正教特别重视这种工作,认为是推行基督教布道事业的良好辅助,所以在百余年前『博济医院』的宪章中,已有这种明文的规定。直到现在,还是保持着原有的意旨,看医药事业与宣教工作一样重要。当马礼逊来华以后,便有伯驾医士哈信医士继续来华,伯驾在一八三四年奉美国公理会的派遣;先在新加波设立医院,后乃移至广州,成立中国最初的医院,就是『博济医院』,一八四七年英国伦敦会打发一个政吐哔医生到香港,在下环湾仔山上建立医院;次年又有哈信医士到了广州,在金利埠设立『惠爱医馆』;这都是中国最早设立的教会医院,他们的目的,不但要减少人身体上的痛菩,更是要拯救人的灵魂。所以大多数的医生,在没有到中国来的以前,都曾受过神学的训练。他们的责任,是要向病人宣传福音,使大多数就医的病人在离开医院的时候,得着一种宗教上的影响。对于一般贫穷的病人,不受医资,不收药费,使他们感觉到教会医院,完全是一种慈善事业,对于宗教方面,发生了兴趣。所以医院中在宗教方面的设施,非常的注重,一般看护士及职员,大都施以宗教上的训练,特别在每个医院之中,有专聘的传道人员或牧师,担任向病人讲道及分发布道**等工作。因此,感动了无数就医的病人,受洗而为基督信徒。教会当局,鉴于这种工作的成效,加倍努力以求其发展。从一八五六年以后,便有很稳定的进步,一八七四年有十个医师;到一八八一年便增加到十九个;一八七六年有十六个医院,二十四个药房,四一、二八一个病人,到一八八九年便有六十一个医院,四十四个药房,三四八、四三九个病人。十余年间,进步有这样的快。当时在每个比较大一点的传教机关里,至少有一个医生,一般无知的愚民,便造出许多离奇的谣言,说教会里剜病人的心,摘病人的眼去制药,去做电报,这种无中生有的谣言,现在看来,果然不值一笑,而当时却引起绝大的纠纷,大多数的闹教风潮,大都以谣言为号召群众的根据。后来民智渐开,这种误会,便渐渐地消灭了。
新医术在中国的发祥地,要算广东,当南京条约尚未订立之前,在广东已经有一个『中国医药会』,后来中英战事爆发,大多数西教士都因此回国,这个『医药会』也感到很多的不便,但却仍旧在艰难中继绩维持下去,集中力量于广州的『博济医院』,这个医院曾由美国北长老会嘉约翰(J.G.Kerr)医生主持,历四十年之久,就医的人数有百万之多。又训练了许多中国人做医药事业,并编辑了许多关于医药卫生的书籍。他在一八七二年动议成立『疯人院』到一八九二年方在广州芳村建筑了一所房子,一八九八年落成。这是中国唯一的『疯癫医院』,开办以来,留医人数,前后不下三四千人。甫及三年,嘉医生即因病去世,由恂嘉理医生继任其职。求医人数,日渐增多,三分之二,是由官厅送来的,病者的种类不一,男女老幼,贫贱富贵,无所不有。因为住院人数之多,不得不谋扩充,本来仅估十八亩地基,房屋三座,可容一百病人,后便添置基地九亩,增筑楼房三座,平房九座,有旷地可资**运动,有工艺娱乐种种等场所,设备愈见完备,常有五百人住院。内附设礼拜堂,每日举行礼拜讲道,病人及工役等因此信教者颇多。
其次,我们可以特别提到的,就是北平『协和医院』的经过。这个医院开始于一八六一年,从伦敦会骆克和(Lockhart)医生创设一个『施医院』起头的,地址在英使馆的旁边,开办之初,远近来医的踵迹相接,乃于一八六三年添聘德贞医生来院襄助。次年,骆医生回国,由德医生主持院务,迁院址于米市大街,另建房屋,并收学生数十人,翻译全体通考,西药大全等书。一八九五年魏女医生于附近设立『妇孺医院』。嗣因庚子之变,全院俱毁于兵燹,至一九○一年权赁铺房,依旧开诊,由科龄医士接办,逐渐整理,悉复旧观,一九○三年更于院侧设大药房一所,一九○五年『协和医学校』成立,录取学生四十五名。成为中国唯一的最高医学校,后乃得美国洛克斐勒津贴,院务大加扩充,据一九一四年报告,初次来诊的有二万九百余人,复诊的有四万三千五百余人,住院男九百二十四人,女二百八十二人,至今犹为中国最大的医院。
同时,在汕头有英国长老会的『高德医院』,一八六七年新院落成,初仅容病人五十至六十人,至一八七四年可收容七八四个住院病人。伦敦会有个著名的医生名叫麦根司(Mackenzie)于一八七五年来到中国在汉口伦敦会所设的医院中服务,后来因他的夫人身体关系,就搬到天津。在天津治愈了李鸿章夫人的重病,因而取得官方的赞美,并捐助一笔款子,建造一个医院。同时麦氏也办了一个医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后来都在政界里服务。直到一八八八年麦氏去世,官方才停止他们的津贴,而这个医院的工作,就由伦敦会接办下去。
一个青年有才干的医生名叫萧斐德(H.A.schofield)抛弃了在英国的高尚事业,用自己的经费在一八八○年参加中国内地布道会在山西的医药工作,三年之后,竟不幸因伤寒而病故。苏格兰长老会在满州的医药工作,非常著名,有两个医生:一个叫亨德(JosePhM、Hunter),一个叫杜加(Dugaldchristie),一八八二年在沈阳设立医院,当时有人怀疑他们是英国军队的先锋,传出许多挖心摘眼等等谣言,幸亏他们的工作取得官厅和人民的信仰,因此,他信的医院反而扩充起来,西方药物渐为一般人所欢迎,并且也设立了一个医校。大英圣公会医生梅藤更(DuncanMain)一八八一年到中国,在杭州设立一个『广济医院』。伦敦会在上海设立『仁济医院』,美圣公会在上海设立『同仁医院』,以及英长老会之在厦门,英卫斯理会之在汉口,英长老会之在台湾,美长老会之在北平,美国教会之在福州,伦敦会之在香港,美以美会之在南京,中国内地传道会之在成都,等处,都有相当的医药工作,见后列医院表可知,这里用不着细说。
第一个到中国来的女医士,就是康医生(Combs)在一八七三年由美以美会派到了北京。同来的有哈医生(Howard),在天津设了个医院,他专门为李鸿章家属看病。一八七四年美以美会『妇女国外布道会』派了一位女医生到福州,美国『妇女传道联合会』,于一八八五年派了一位女医生韦太太(Mrs、Williamson)到上海,据一八九○年调查,在中国的女医士一共有二十一位。第一个中国女医士,要算是尤梅庆,她本是一个牧师的女儿,因为父母过世,由宁波长老会传教士米卡悌(D、B、Maccartee)帮助,学医于美国,回来便在『妇孺医院』中工作。第二个是福州人名叫吴敬恩,也是一个牧师之女,一八九四年赴美国菲拉特菲尔『女子医学院』学医;毕业回来,在一八八九年任『吴士登纪念医院』(WoolstenMemorialHoSPital)院长。更有石美玉医士,也是一个牧师的女儿,跟一位传教土到美国,在『密西根大学』医科毕业,一八九六年回国,在九江开设一个医院。这是几个著名的女医士,其他习医的女子,当然不少,这里不能一一详举。
这里且说一说关于医药上的译著,伦敦会胡医生(FrancisHobson)翻译了一些关于医药的书;卫斯理会史密斯(J.P.Smith)与嘉约翰(Kerr)都曾写过一些医药书。礼贤会罗医生(WilhelmLobScheid)曾写许多医药论文,美国在福建的奥医生(D.W.Osgood)翻译了Gray氏所著的解剖学,后来又经过了(Whitney)氏重编。先是『中国博医会』曾于一八八七年发行一种医药杂志。借这杂志推进医药教育,提倡公共卫生,统一医学名词,并且出版了一本医学和科学的名辞字典,和一部医学课本。后来合组而成的『中国医学会』,也曾出版一种杂志,并注意于新医术的介绍。
说到『麻疯医院』的设立,要算广东北海伦敦会医院所附设的为最早,成立于一八九一年,创办人为傅特医生,他鉴于广东地方麻疯患者之多,乃请求『万国麻疯救济会』帮助,创设此院,收容男女麻疯一百多名,强行注射,成效卓著。调查麻疯患者,以闽粤两省为最多,他省亦不少,总计全国不下有百万人之多,于是各省医院咸注意到这种麻疯救济的事工,一八九二年杭州梅藤更医生,也在『广济医院』附设一『麻疯院』,于一九一四年在与市场较为隔远的松木场建立新院所,分男女两部,共收病人六十余名,该院背山面湖,空气清洁,为全国最合适的病院。一九○五年德国长老教会的柯纳医生(Dr、Kuhne)得『英国万国麻疯会』之助,在东莞创设一『麻疯院』,收容患者有三百多人,省政府按月津贴五百元。一九○七年天主教康神父(LoUisCon.rady)在广州石龙建筑一『麻疯院』,一九一三年得省政府的津贴,大加扩充,收容息者不下七百人之多。该院大小房屋有三十余幢,麻疯人居此,仿佛成一村落,男耕女织,各勤操作,惟宗教色彩太浓,每天必举行几次弥撒,对于医治注射方面不很注重,未免美中不足。此外大衾岛『麻疯院』,发起于一九一四年浸会力约翰牧师(JohnLake),至一九二五年建筑完成,曾得伍廷芳捐资,规模甚大,可容五千息者。福州东西门外有麻疯村二处,历史甚久,由官厅与教会人士发起组织『闽北麻疯救济会』,设立大规模『麻疯院』一所。完全由中国官厅自办的『麻疯院』,只有汕头一处,于一九二四年成立的。其他如孝感沧州兰州梧州福清仙游烟台云南省城,均有英国『麻疯救济会』的工作,引起中国人士的注意,才组织『中华麻疯救济会』,并在香港汕头福州厦门设立分会,聘邬志坚任总干事,为拯救此百万麻疯息者而努力。关于麻疯救济,可以说是一种社会服务工作,但也是一种医药事业,所以在这里加以叙述。
根据一九一四年的调查,旅华西医士,男的有三百人,女的有一百三十五人,西看护有一百十二人,中国医士有九十四人,住院养病的有十二万七千人,门诊的有二百十三万人,教会在华医药事业的发达,由此可见一斑。其时虽值欧战,旅华的英德医士,多数回国服务,而在中国医药工作上,并不发生什么影响,因得洛氏基金委员会尽量资助,反见扩充而进步。一九一六年欧美返国的医学生,在上海组织了一个中国医学会。一九一七年『中国基督教博医会』与『中国医学会』开联合会于广州,通过的议案中,有几件重要的事,即反对吗啡私运入华,主张设立公共卫生部,更主张设立中央医务部,计划全国医学校的课程与程度,使教会医学不致落人之后。当时全国医学校,共有二十六处,有一千九百三十八个学生,在二十六校中有八校是由中国人自办的,学生则居总数之半,而教会所办的医学校,似感不及,应如何加以改进,便是这次大会所注意的一件事。
『中国医学会』成立虽不甚久,会员人数日增,类皆毕业于东西各国的医学士,乃能不分派别,谋医药前途的发展。『中国博医会』,已有很久的历史,开始于南京条约以前的『中国医药会』,为西医士所组织。至此,中西两医学会,乃联全青年会办理公共卫生事业,如预防传染,禁止鸦片吗啡,提倡清洁等等运动,都是由医学界在中间主动的事。有医学士毕德门氏,周游通都大邑,开会展览,登台演讲,计各处听讲人数,不下十数万人。
一九二一年又开联合大会于北平『协和医校』内,到会会员有五百人,其间有八十余中国人,以教会医士占最多数。其余则为地方代表与东西各国代表,不啻是一个『万国医学大会』。讨论许多医学上的推进问题,特别注重学术上的演讲,演讲题目有一百八十件之多。并改选两医学会职员,龚孙(C.L.JohnSon)为博医会会长,俞凤宾为中国医学会会长。
当革命军北伐与非教风潮的时候,教会医院遭遇着不少困难,一九二六年竟有若干医院受地方政府与党部的干涉,有勒闭、强占、掳掠、捣毁等出人意外的事,尤以河南福州上海长沙杭州等处受损失最大。医院本是无偏无党的机关,凡需求医药上服务的,无论属于何方,都有不能推卸的责任,决无借故加罪的理由,所以此种对医院所施的**,足以引起国内外医学界的惊异。不过这种施行暴举的人,大都是外来的军队,与一般仇教分子在内策动,并不是当地人士,因为当地人士对于医院多数表示好感,予以相当的同情与维护。当时的医院情形:
在国民政府治理下的在北方政府洽理下的
医院总数一六五七○
照常办事的三五(百分之二一·二)四九(百分之七○)
暂时维持的七一(百分之四三)一七(百分之二四·三)
被军事当局占用的四(百分之二·四)无
闭歇的五五(百分之三三·四)四(百分之五·七)
在这表里河地云南等处,尚未列入,可见当时医院所受打击之大了。除了被军队强占与被迫闭歇的以外,有些医院,因负责人他往,由一般职员暂维现状,也有一小部份医院,把事业移交到华人手里。不过这种现象,却是暂时的,不到二年,逐渐恢复,各地官厅的态度也多改善,尤其是中央政府本不赞成这种行为,所以对济南当局封闭『齐鲁大学医院』,曾加以制止,广州医院的未遭占据,亦是为此。凡属医院,必须登记,是这次风潮以后所得结果。教会医院;绝不反对登记,只因登记条例,多由就地自拟,绝不一致,有些地方,非常苛严,遂大感困难。
教会医院自经此次打击后,不但不因此而衰落,却反得着特殊的进展,即从前由西国人主持的医院,至是有许多变为中国人主持了,从前称为外国人的医院,至是人多称以西医了;从前华职员处于被动地位,至是则因西人离开职守,都由华人出来负责,而变成主动了。多数教会医院于此皆经改组,由华人充任院长,与由华人组织董事部;此皆在事变中所获得的成功。从此以后,基督教医药事业,便在平顺中得着相当的进展。到一九三二年,『中国博医会』,与『中国医学会』,合并而成为范围较大的『中华医学会』。据『平信徒调查团』(FactFindingCom.mission)李诺克斯(Lonox)在一九三二年报告中说:『华医与西医的比例,在一九二○年为百分之五五,至一九二五年为百分之五七,一九三○年为百分之六七』;可见得中国医生的逐渐增加。『一九三○年,住院病人共一七八、四六七人,至施诊所受诊者共三、一一一、四六七人』。在教会医院任职的外国医士,共二七五人,有相当资格的华医,至少有四百人,大半由医学校最近毕业的。在各医院服务的华看护,共约有七百人左右,每一个医院里,都有他们自己训练的看护士。而这些医生与看护士中,百分之八十四是基督徒。以前教会医院的经费,都仰给于外国,近年来因外国经费锐减,多数医院不能不当地筹募,中国人的捐款数量,在比例上日见增高,但大部份仍来自外国,所以几年来所讨论的移交问题,要求中国人自负经济上的全责,尚未能完全办到,不过中国国民政府对于教会医药事业,颇能予以合作,最显著的是年来在公共卫生方面的进行。在中日战事中,教会医院虽受相当的损失,常受敌机轰炸,与沦陷区中的破坏,而对于筹设伤兵医院与参加前线救护工作,实曾相当的努力。可见教会医院与政府合作程度日愈增高了。兹将现有各教会所设立的医院,列表如下:
(原表非常不清,已略)
这表是很据一九三六年第十三期基督教年鉴编成的,其间没有东三省的医院在内,因为从『九一八』以后,关于东三省的基督教现状,非常模糊,所以在这斯年鉴里便没有东三省的记录。从两年以前的调查,知道在东三省本有十八个医院,现在情形怎样,却不得而知了。这张表里所列入的公会凡三十四,加以学校附设的与数公会合办的,共计有二百六十个医院。此外尚有许多小规模的医药机关未列入,可见基督教在医药方面的努力了!
〖五节社会〗
『我来不是要受人服事,乃是要服事人』,这是耶稣亲口诏诰门徒的话,是以历来的基督教会,莫不本此意义,实行社会服务。如上文所叙述的教育,医药,文字等等,本来也是社会服务范围内的事,但是这里所要说的,是单指『拯困济危』『改良风俗』的一方面。
中国风俗的亟宜改良者,除破除迷信外,莫如烟酒嫖赌。说到烟,最先努力谋所以铲除的,莫如一九○八年所组织的『万国改良会分会』。该会以丁义华为干事,专门劝人戒除烟酒嫖赌。时中国正在努力禁烟,政府与英国订定十年禁绝条约,所以该会对于禁烟问题,为第一入手工作。他们曾经(一)联合中国政府暨各省当局,认真严禁。(二)联合各报社,宣布鸦片流毒,使人人有所注意,(三)联合高学各界,在各处各学校演说鸦片毒史。(四)通函各国新闻报,请各慈善家辅助中国进行,(五)组织全国『禁烟联合会』,一面请政府设立专管机关,由内务部设立『督查禁烟处』。(六)函请各省官厅,凡有缉获烟土,定期当众公焚。(七)联合『英国国民禁烟会』,鼓动英国政府,提前禁烟,以免流毒邻国。经此努力,果生奇效,当时各行省中,已有十四省已告禁绝。又曾联合各省教会及青年会,设立分会,于扑灭烟毒之外,更劝人戒吸卷烟禁止赌博。该会自设立以来,编著书籍,刊印图书,函电纷飞,东西奔走,工作异常紧张,耗费亦属不赀,然所用经费皆仰给于美国,故当欧战发生时,华盛顿总会不遑兼顾,遂不得不谋经济上的独立,改名为『中国万国改良总会』,并购置北京王府大街民房为会所。正在顺利进行的时候,希望数十年烟毒,可以从此扫除,想不到竟功败垂成,前此七八年的努力,都付流水。因为当时上海洋商存有六千箱烟土,中国政府竟徇洋商之请,命上海道蔡乃煌与之订立合同,准其运销江苏江西广东三省,以制药为名,设立专卖局,这不啻公然开禁,奸商乃乘谋利,军阀又借此抽税,死灰竟至复燃,该会亦因此无形消灭。间接继承其工作的,在这一年十月间有『天津拒土会』的发起,设总会于北京上海广东武汉山西河南等处,皆次第设立分会。联合呈请政府取消公卖,徐世昌总统便毅然明令烧毁存土一千四百万金,禁烟前途,又呈乐观。曾几何时,毒焰复职,不但鸦片遍满全国,加以吗啡,高根,**等毒物,源源而来,于是『中华全国基督教协进会』联合『青年会』『医学会』等团体,发起组织『中华国民拒毒会』,一九二四年八月成立于上海。规定九月二十八日为『全国拒毒运动日』,印发担毒图书,全国报章特刊专号,并公开演讲,举行大规模**,以期唤醒民众。发行拒毒月刊,规定五年计划,经长时间的奋斗,始获国民政府赞助,严厉禁种禁吸,毒氛几告息灭。又不意七七事变发生后,沿海沦陷区中,复毒焰漫天了。
次言赌。中国赌风之盛,莫如广东,是以『广东基督教联合会』于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开会时曾讨论劝释奴婢及戒烟戒赌一案,推李育泉起草,次年李氏提出铲除烟酒赌级四害意见书。一九一九年年会时认禁赌为先急之务,因决定三条议案:(一)请愿政府严禁赌博;(二)请愿警厅禁止未成年男女吸烟及赌博,(三)禁止信徒赌博(无论麻雀扑克凡属赌具一律严禁)。并召集各教会各学校代表,推定委员会负责进行。规定一月间一星期为拒赌礼拜,一九二○年一月十六日开成立大会,到会男女有五千多人,广事宣传,分三部进行工作,(一)调查,(二)广告,(三)征求,自五月三十日至六月二十日止,已征求拒赌会员五万零二百九十人,于是设办事处,聘请驻会干事,发行拒赌周刊,后来此组织也影响及于他处。
对于这种不良习惯,力谋加以改革的团体,有好几个,例如:『妇女节制会』,也是以反对烟酒娼妓组织的。当一八八六年时,有美国『万国节制会』代表来华,**演说,乃于上海镇江等处设立支会,因缺乏相当负责人员,上海会务,几乎无形消灭,直至一九○七年,『万国节制会』又派代表来华,重复唤起国人的热忱,并推定上海长老会范女士为『中国妇女节制会』总会长,负责推行,连任数年,由九江美以美会石美玉女医士继任,对于会务,多所擘划。一九○九年北京公理会美国富轲慕慈夫人,任『万国节制会』驻中国干事;她是一个非常热心的人,在中国宣道,已历有四十年之久,对于中国的风土人情,无不熟悉,任事之初,即从事于书籍小说图书等等的著作,广事宣传,到处演讲,组织支会。除镇江外,有支会四十六处,无一非夫人所手创,后来由梅云英以至刘湛恩夫人为该会总干事。工作范围,逐渐推广,不但曾参与『中华拒毒会』的发起,举行拒赌运动,及宣传香烟酒的害处,更设立『尚德部』提倡家庭道德,『女工保护部』谋求妇女工人的幸福,『幼童部』培植儿童智德体育的发展,『社会服务部』创设妇孺教养院一所,院址在兆丰路,来院教养者有百余人,出院后类能谋得自立的生活,『国际和平部』谋铲除战争,增进人类友爱;『学生部』举行作文竞赛,演说竞赛,暑期演讲等。当上海一二八战事发生时,因多数会员避难租界,乃创办一『上海女子公寓』。又创办了一个『节制女子家事学校』于江湾,在这个学校里一切事务,都由学生自己操作。最近自八一三战事发生以后,迁于租界,改为『新生女子职业中学』。可见节制会的工作日愈扩大了。
一九一八年上海公共租界各团体,鉴于娼妓充斥,要求工部局,设立一『正俗委员会』,工部局局邀请『基督教教士公会』『基督教妇女禁酒会』等十七团体,开联席会议,结果,组织成功一个『风俗改良会』,到一九二○年改名为『进德会』。专门谋**事业的减少,规定妓院必须领照,每年按照抽签,减去百分之二十,以期五年抽尽。并且设感化所,收容沿街拉客**,成效卓著。其进行工作:(一)尽力营救陷于罪恶中的**妇,(二)研究妇女本身的难题,助其经济独立;(三)警告人用正当的花柳病疗洽,免受欺骗。又发行进德报,在学校中提倡性教育及卫生。关于救拔**的问题,早为一般基督教人所注意,先是在一九○○年有西国女士五人,因见上海**的痛苦,遂同心祈祷,计划设立『济良所』以资拯救,至次年果然成立,初有包女士及中国张女士留所办事,不数年建有房屋五处。至一九一五年,任事者有西女士六人,中国职员二十三人,女佣十三人,住所妇女四百七十人,前后十四年中收容九百二十人,由所择配的约三百人。起初立所于西华德路,后又移至浙江路,复在宝山路建二层楼房一所,中有读书室,有工业场,占地十三亩,会所于是扩大。当一九○五年时,有沪绅十一人,捐资设立分所于四马路,后移至南京路南香粉弄,专门收容会审公堂所判送的**。来所之人,半日教以读书识字,半日教以女红烹饪,后入工业场作工,予以相当工资,使能自立自养。自分所开设以后,数年中收容有一千八百人之多,每晚在分所宣讲福音,礼拜日举行『主日学校』,并派员赴会审公堂女监中及**中讲道。一九○六年复于江湾开设『爱育学校』,专为培植脱离妓院的**而设,特建三层楼房一所,大厦一座,可容百人,内分幼稚初小高小等级,与普通学校相同。一九○九年开设医院一所,一九一三年建立礼拜堂一座名『思裘堂』。一九一二年复于唐山路购地建屋,专收被拐迷路无处安插的男女幼孩,收容有八百余人,此外在沪西亦设有分校,亦收容拐孩及被主人虐待的婢女。此种工作,到现在还是继续地维持着。同样在其他通商大埠上,亦有此种救拔不幸妇女的工作。数年前厦门的教会中人,曾有救找婢女的组织,亦曾收容数十婢女。关于解救妇女的事,又有天足的提倡,中国妇女缠足的风俗,已有很悠久的历史,推其弊害,不但有背人道,抑且使女子身体孱弱,影响到国民体质。一八九五年李德立夫人李提摩太夫人商议创立天足会,宣传缠足的害处,利用广学会的书报,广事宣传,于是发刊了许多小册和劝世文,分散到各地。各处教会,亦多响应,教会学校的女生,先行放脚以资提倡。李德立夫人又亲身游历南北各省,开会演说:并请求各省督抚大员及皇太盾出谕劝导全国,实行放脚。奔走数十年,发生巨大影响,至今中国女子已完全脱离缠足恶习,推本穷源,不能不归功于四十年前李夫人。此外如天津雍剑秋曾发起『养真社』,在消极方面,亦注重戒嫖戒赌等改良工作;在积极方面,提倡敬天,齐家,爱国,互助,孝亲等运动。主张修养四真五爱:何谓四真?一曰灵真,要将一切迷信打破,笃信上帝,遵守上帝博爱世人之旨。二曰心真,要将一切私心打消,遵行上帝真理,以基督为模范。三曰体真,要将一切有伤身体之事扫除,不作嫖赌纳妾之事,坚守一夫一妻之义,借保天真。四曰行真,要将一切虚伪欺诈,屏除净尽。何谓五爱?一曰自爱,二曰爱人,三曰爱家,四日爱国,五日爱和平。当时入社同志有三千余人。南京长老会牧师孙喜圣发起『南京改良会』,于一九二三年十一月十日开成立大会于『协进会』,入会的有二千余人,推定宣传员二十四位,规定宣传事项:(一)戒鸦片,(二)戒香烟,(三)戒饮酒,(四)戒赌博,(五)戒邪淫,(六)戒纳妾,(七)戒奢侈,(八)戒淫书,(九)戒裹足,(十)戒迷信。提倡之事亦有十项;(一)公共卫生,(二)公共游戏场,(三)通俗学校,(四)通俗报,(五)残废院,(六)流民习艺所,(七)**演讲,(八)博物院,(九)惜牲会,(十)赈灾会。后在汉西门,溧水县,湖熟镇,山东济宁府,峄县,登州府,次第设立分会。并请求『全国基督教协进会』,通函各省教会提倡。
总之:中国当时一切社会恶习,无论烟酒嫖赌等嗜好,风水星相等迷信,偶像鬼魅等崇拜,都是基督教所极端注意,而竭全力以反对的。
次言拯困济危。天下最困苦的人,莫如盲目聋哑与孤儿,特别在中国,这种人的痛苦更利害,因为一般社会对于他们没有什么救济的办法,譬如生一盲童,他的父母,看做一个废人,男的叫他学习星相算命,女的叫她学习歌唱做瞽妓,一生命运,便入于悲惨之境。基督教教士,本其人道主义,设法予以救济,当一八四○年的时候,有某教士偶然收容瞽士六人,因中国此时尚无盲人学校,故分送二人至美,四人至英,入盲人学校受适当教育,至英中的四人中,后有一人返国充宁波『瞽人院』院长。一八七四年,始有某教士在北京设一『瞽人院』,以后在汉口奉天福州九龙保定成都湖南宁波上海等处,相继设立,收容男女盲童,虽皆施以适当教育,尚未注意到工艺的学习,有之自一九一一年『上海盲童学校』始。该校为美国傅兰雅独力捐资而设,中分四种功课:(一)为家庭部,即学习家庭中的种种操作,(二)为六学部,学习中西文字及打字。(三)为音乐部,学习弹琴唱歌。(四)为工艺部,学习编织等手工。其所用书籍,系用硬纸制成凸字,读时以手代目,自左而右。此种凸字,是以六凸点变换而成五十四音,计前音十八,后音三十六,如中国固有切音方法,把前后二音合成一音,而得四百四十字音,各盲校皆以此为教授根据,并且曾用此点号印成了新约全书,这学校经傅步兰(傅兰雅之子)继续办理,进步甚速,其毕业生受各处盲校之聘而为教员的为数甚多。又组织西乐队,及创办印刷部,发行盲人月刊。学生中有毕业圣约翰大学而得文学士学位者一人。一九三一年又创办女学部。
其次如广州的『明心瞽女学校』,始创于一八八二年,当时在博济医院中的一位美国女医士,名叫赖马西,一日见路旁有一被弃的失明女孩,年仅周岁,怜而携归,未几,又收得失明女孩三人,寄养于医院之中。并聘得香港巴陵会『育婴堂』瞽目女教员,教授该孩等凸字。后来盲生渐多,不得不另租校舍,但屋小仅容三十人,乃别谋建筑校舍,蒙恂嘉理医士以所购上芳村空地十五亩,让与建筑。但赖医士妙手空空,初无的款,以前费用,皆出私囊,转辗向亲友们捐募,直至一九一○年始行落成,计女生宿舍两座,男生宿舍一座,校务日见发达。一九二八年赖氏因年迈回美,由嘉秉道女士继承办理。该校自创办至今,已历五十余年,所收男女学生,共有三百七十五名,毕业者有任传道或教员的,也有借手工谋生的,类能自食其力。当一九一二年时,广州警察厅取缔瞽女**事,乃将学习弹唱瞽女七十一人,送至『明心学校』教养,那时的『明心』,已患人满,因此另立一个『正心学校』。
还有福州圣公会创办一个『灵光学校』。一九○○年以前在厦门本来有过一个盲童学校,但不久即停办。一八九八年有一位澳洲教会的奥女士(AmyOxley)到了福建的连江,是担任医院的看护的,她很同情盲童的痛苦,在顺昌遇到一位久办盲人教育的教士叫柯先生(Cook)他本是发明华音凸字的人,她便采用这方法在连江创办一个学校,于教授读书之外,又教授织席工艺,其出品甚为著名。一九○○年庚子乱起,遂即停闭,女士例假回澳洲,乘机募款,以备重建,次年回华,与旅福州医士魏更生(Wilkinson)结婚,遂于医院附近租得大厦,开始其计划已久的盲校工作。特别发展其工艺,学生所编竹篮,所结草席,曾得南京工业展览会与巴拿马展览会的奖章。在工艺部内,有织席机十架,并有修琴室,制藤椅,热水铅壶等各工场,毕业生有任教员传道打字等各职外,大都以工业谋生。一九○三年又有英国『印度妇女传教会』教士司蒂芬女士在福州创设『明道盲童女校』,学生亦甚多,小学毕业后,即令学习织补缝级等手工。先是一八九七年,德国教会在九龙创设『瞽女书院』,起初附学于『明心』,后学生渐多,乃自建校舍,有学生七十九人,并设分校于香港,有学生四十六人。九龙校中兼收瞽目婴孩,故课程有自幼稚园而至高等:其音乐与织造,成绩最佳。中有一既盲而又聋哑的学生,后来竟能借工艺以自食其力。而长于音乐的,又为各处礼拜堂聘为琴师。该校中又设『师范班』,其毕业生都任一般盲校的教师。在肇庆德庆亦曾分设『盲童小学』,此外在汉口有『训育书院』,长沙有『瞽女学校』,奉天有『重明女学』,保定有『盲哑学校』,以及其他,类皆由基督教教士所擘划经营,共间少数会受官厅津贴,而大部分经费,都由教会捐募而来。据一九二六年统计,中国盲人学校,共有三十八处,收容男女盲人有一千余人,不幸因一九二七至一九二八年政潮影响,多数盲校已缩小范围,并有若干处遭受抢却书籍物品,全被毁坏,越二年始恢复旧观,以至于今。聋哑之人,痛菩更甚,因为凡聋者必哑,以其未尝闻人的语言,故遂不知如何发言。泰西诸国教聋哑人以语言及文字,不但能发言,亦能懂人的话,一如普通人一样。有一个美国教士名叫梅理士与夫人耐德女士同在中国登州传道,却不料生了个聋哑的儿子,耐德女士便悉心教他,使他能懂得语言文字。因此,她想到中国这样大的地方,一定有许多聋哑的人,所以在一八八七那一年,创设一『聋哑学校』,把她自己的经验与美国所施用的聋哑教授法,来救济这些痛苦的人。不意来学者甚为寥寥。未几,梅理士去世,耐德女士乃于一八九八年把学校迁到烟台,购地建屋,以谋扩充。复从美国聘来了哈爱德女士,乃添设女学讲室,总名曰『启喑学馆』。至此来学者乃渐多,而学生中有高丽李某,杭州周耀先,福州黄女士,学成后各归本地创办学校。一在杭州白马庙巷口福音堂内附设『聋哑学校』,学生九人。一在福州曲城妹妹会女学校内附设『聋哑学校』,学生数人。其他学生学工学艺,类能自谋正业以维生活。
至于救济孤儿,在天主教是十分注重的一件工作,凡在大城市里的天主堂,差不多都附设着一个育婴堂或孤儿院的。他们那些修女们称为姆姆的人,都是负担着照顾婴儿与教育儿童的义务。从上海土山湾的情形推之,亦可以略见一班。上海土山湾的育婴工作,是由『圣母院』负责办理的,起初有薛孔昭司铎,于一八五五年创设『圣母院』于青浦的横塘,一八**年迁到王家堂,一八六九年再迁到徐家汇土山湾,第一任院长,是个多明尼的姆姆,经营擘划,主持有三十
年之久,使院务蒸蒸日上,达到今天的宏大规模。现在院内分为『育婴堂』,『幼稚园』,『聋哑学校』,『启明女校』,『圣诞女校』,『徐汇女中』,『施医处』,『洗衣厂』,『刺绣所』,『花边间』,『裁缝作』,等部份,拯亡会长戴步贤为现任院长。其『育婴堂』收容初生至五岁的无靠婴儿,自成立以来,前后收容过二万五千多名,目前有婴儿六百五十名。有完善的医药设备,自蓄乳牛二十四头,以新鲜清洁牛奶育养这班婴儿。六岁以上,即受『幼稚园』教育,一年以后,送入士山湾『孤儿院』,继续修业。若女孩则学习缝纫、刺绣、花边、编织、及其他家庭工作。及至长成,堂方即协助择配,与奉教男子结婚。结婚以后,如仍愿在堂工作的,堂方则给以工资,始终维持密切的关系。男子则令学习工业:有印刷、有铜匠、有修琴、有绘画等等自办工场即不在院内工作的,亦能各有一谋生技能,以维个人或家庭生活,平时又受有相当的宗教训练,大多数都能恪守人生的道德而取得人家的信仰。天主教对孤儿的教养,不但是规模宏大,且亦办理完善,实为更正教所不及。
更正教亦办有不少『孤儿院』,据一九一四年的调查,有『孤儿院』三十七所,大抵为各教会所设立,收养的孤儿,约有二千五百余名,男女各半,分布在全国,江苏最占多数,计十一所,鄂浙二省次之,各五所,大多数是成立在一九○○年以后的。成立在一九○○年以前的,为数不多。最早的则在香港,是一八五一年创办的,其次则在上海,开办于一八八四年。大抵这种『孤儿院』的设立,的一共同的情形,即有几个热心的基督徒,抱着基督的博爱精神,对于一般无依无靠的男女孤儿,负起教养的责任来。譬如上海『孤儿院』的发起,则由高凤池顾念劬等在普陀夏令会时因见一无家童子,激发怜悯之念而起头的。宁波『恤孤院』也是同样从杭州的傅道大会中,的几个志同道合的人,偶然谈起的。如果调查每个『孤儿院』创办之始。十九是这样起头的。同时,也有同样的办理情形,除向国内外各教会各个人劝募捐款,维持衣食生活外,授以相当的普通教育,及予以生活上的技能,兼办各种工艺,如印刷、织布、制造藤器、木匠、种植等种种小工业。比较天资聪颖的人,继续资助升学,有升中学或大学,甚至留学东西洋的。从来这些孤儿,类能在社会上谋生或竟占着重要的地位,这是一般孤儿院大概的办理情形。因为没有详细的统计,不能反每个孤儿院的经过,一一叙述,故举一二,以例其余。
上海『孤儿院』成立于一九○五年,初借城内长老会的『雨化堂』为院址,后来在龙华获得旷地二十余亩,募款建筑院宇,分男女两院,通常住院学生有男生三百女生一百人,半工半读。教育方面,是一个完全的二级小学,六年课程,在工艺方面:则分藤工、木工、旗工、医药、音乐、缝纫、烹饪、绒线八科,亦会办过织布、种植、编草、漆工等科。出院学生,有升送中学的三十余名,入商务印书馆任职六十余名,学习看护及医生的八名,当工艺教员的八名,入印刷所的二十余名,入公司工厂的三十余名,留学日本『帝国大学』的一名,入『南开大学』的一名,升『香山慈幼院』习工的七名,其余在院读完小学课程,各能自谋职业。女生中由院择配十余人。
广州浸信会『孤儿教养院』,创始于一九○六年,男女学生五十余人,大都附读于该会『培正』『培道』等男女学校,并学习农林畜牧的工作。宁波『恤孤院』,发起于一九○九年,由宁波六公会维持,男校设在高桥,女校设在余姚,男生七十五人,女生二十五人,由院办完全小学,曾办拍照、缝纫、理发、烹饪、农业外,又曾派毕业生到地毯专校学习四年,同院办理地毯科,所制成的堂毯车毯椅毯,颇受社会欢迎。其学生中有升中学、道学、大学、师范、医科、牙科、影片等专科的,有任教会传道,教会机关干事,以及中小学教员,公司经理,工厂主任,医院院长的,其成效可知。他如山东曹县江苏兴化等『孤儿院』,则以刺绣纺织,编帽制履著名,『香山慈幼院』,以及长沙杭州松江泰安郑州等等,莫不工读并重,造成自食其力的人。尤其注意的,则为宗教教育的训练,男女孤儿,不独敦品励行,更能以传布福音为天职,长沙某孤儿竟能跋涉长途,传教苗人之中,其热心圣教,可见一班。上述的各『孤儿院』,都属地方性质,各自办理,毫无统属,惟在一九二八年孔祥熙等所发起『中华慈幼协济会』,方是全国性质的慈幼组织,是以谋全国一万万二千万儿童幸福为宗旨的。分五部工作:(一)儿童保障部。对于一切虐待婢女、学徒、童养媳等,设法予以救济,或代向地方警权机关申诉,遇的必需收养的儿童,或介绍其他慈善机关收容,或由该会附设的『慈幼教养院』收容(二)儿童教养部,当山东河南诸省发生灾荒时。曾汇寄赈款,救济灾童,并收养孤苦儿童三百多名,分别寄养于各地『孤儿院』,并在上海设立『慈幼教养院』,收容无靠孤儿。(三)儿童卫生部,在贫民汇集的地方,设立若干处慈幼保健医病所,施诊施药,并演讲卫生常识,(四)儿童研究部,敦请儿童教育专家,组织『儿童研究委员会』,举行心理与生理的测验,发行慈幼月刊及婴儿保健表孕妇保健慈幼丛书等出版物,并设立儿童图书馆等(五)社会教育训,举行慈幼运动大会,卫生运动大会,唤起社会同情。宣传慈幼事工,普及慈幼知识。因为要推行这种工作,便组织了一个执行委员会。委员十七人,如孔祥熙余日章陈鹤琴郭秉文夫人等,皆属知名之士。历来办理虐待男女儿童案件,不下百余起。规定四月四日为全国作童节,已经政府核准。每逢儿童节,钱国各大城市卸举行盛大典礼,又在南京筹建『模范教养院』,并增设『保健所』,『工人托儿所』。北平南京等处成立『慈幼分会』。召集全国慈幼领袖会议。呈请立法院厘订儿童法律,设立儿童法庭,取缔妇孺贩卖。救济雏妓、童工、难童,特别收容战区妇孺。以一九三五年为儿童年,使全国人民都注意儿童生活的改善。最近慈幼月刊改称现氏父母,并编辑了许多小册,如怎样教小孩子,为儿童造良好的环境,义麻雀与家庭教育等书,有吴维德陈钱陈征帆等先后任该会干事,负责进行。先是在青年会本有童子事业,其性质只限于教育方面,而不及于救济,容于下文叙述青年会事业时再详。
任何人都承认青年会是一个基督教社会服务的机关,他的历史与事工,也值得我们注意的。中国之有青年会,是始于一八九五年,其实在一八八五年北通州『潞河中学』,福州『英华书院』,都曾组织一学校青年会,这才是青年会在中国最初的发轫。到一八九五年『北美青年协会』派来会理到中国来,首先在天津创办了一个城市青年会,一八九九年路义思又创办上海青年会,其后青年会事业,在中国奠定了坚固的基础,由试验而开拓,由开拓而扩张了。分为城市青年会,学校青年会两种,其进步情形,列表如下:
青年会历年会员比较表
年份市会会员校会会员
一九一四三四一○、○○○一二○七、○
一九二○三四三二、三三○一七四一五、五五五
一九二五四三四四、五五○二○八二七、四八七
一九三一三九三六、二一五
一九三五四○三七、**八一二二八、四二四
当一九二一年在天津第八次全国大会举行二十五周纪念祝典时,到会者有千二百七十一人,代表十八省二十九处城市青年会,一百三十一处的学校青年会,和七处海外青年会,十五处基督教团体,实为中国青年会开一新纪元,见得二十五年来进步之速。总青年会一切事工的,则有『全国青年协会』。协会组织于一八九六年,其时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总干事穆德第一次来华,巡视各地教会学校,促进学校青年会的组织,得二十九处校会派遣代表,于十一月三日至五日**于上海,是为青年会第一次全国大会,产生总委办,其名曰『中国学塾基督幼徒会总委办』,以潘慎文为总委办会长,来会理为书启,其时所谓书启,即今日所谓干事。后来就有中国人做总干事,如王正廷,余日章以及良小初等。一九○一年第三次全国大会集于南京,因韩国青年会加入中华青年会之故,改称为『中韩香港基督教青年会合会』。在第五次大会中又删去香港二字,又变成『中韩基督教青年会总委办』。后来因为将韩国青年会分出,改称为『中化基督教青年会组合』,呈请国民政府内务部立案。一九一五年第七次大会始改为今名,即『中华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当协会初创的时候,借上海青年会四楼的一室为事务所,其任务为通信及巡视各学校。编行学塾月报。即后来的青年进步。一九一○年成立学生立志布道团,聘丁立美为旅行干事,亦为协会事业之一。一九二○年协会新会所落成,范围日广,其工作分八部二组。八部即宗教,职工,庶务,体育,智育,干事,学生,书报等部;二组即校会组、市会组。属于智育部的事,有科学演讲、平民教育、公民教育、图影教育、学校教育等。在宗教方面,派干事巡游演讲,并指导查经布道方法,训练查经领袖,鼓励个人谈道,举行职员退修会,敦请世界名人举行布道大会,如穆德艾迪等曾在十几个大城讲道。在智育部方面的工作,则有科学演讲,如饶伯森携带仪器,赴各大城市演讲。其次为平民教育运动,为晏阳初傅若愚两人所发起,编千字课本,激发各地开办平民学校,并用图书幻灯及电影等到处演讲,备有八百余卷关于道德,卫生,知识等电影片,曾出租于四十余大城。关于学生方面的事工,除联络各校学生,发展各校会务等以外,尤注重每年夏令会的召集与指导。又的所谓童子部,是由一九一三年克乐恺来华办起的,组织俱乐部,举行旅行童子营,演讲会,以及征求会员的工作。同时,因提倡自治精神;有童子养成团的组织,欲发展个人天才,有演剧团的组织,并提倡服务,开办『惠寒学校』与组织『社会改良会』,『个人布道团』等事。一九二三年第九次全国大会,提倡公民教育,聘刘湛恩为干事,负责进行,全国校会市会纷纷组织『公民研究社』,有九十七处之多,组织『公民宣讲队』,到处演讲,又举行公民问题论文竞赛,规定五月三日至九日为『公民教育运动周』。当时颇得『中华教育改进社』『江苏省教育会』的赞同与合作,中央教育部各省教育厅亦多来函褒扬,认为是切要工作,其他如书报部及学生立志布道团等工作,前文已略及,此不复赘。而近来最有价值的工作,则莫如战时服务。当一九一四年第一次欧战发生,有十五万华工,在法国参加后方工作,青年会特派干事约百人,就华工中设立一百六十一处青年会,备些乐器玩物及象棋之类,使他们在操作余暇,得一娱乐之地。也是中国参加欧战的一种贡献,而青年会为了要鼓励这班华工的精神与高兴,并解除中西问的隔膜与误会,去担任这服务的工作,这也是对欧战一种间接的贡献。并且把青年会工作,推行到军队之中,成立了『军人青年会』。等到欧战结束,华工回国,这班干事担任一切招待事宜,使他们安然到家。并且在青州周村设立了二个『职工青年会』,天津济南汉口南京各地青年会,也添设了职工部,专门为这班回国华工及普通工人提倡通俗教育。在九一八东三省事变与三八淞沪战起时,组织『基督教战地难民救济会』,设立『难民收容所』,并组织『战区服务全国委员会』,敦聘全绍文为前方战区服务部主任,办理伤兵招待处,伤兵医院俱乐部,军官俱乐部,及慰劳等工作。及至芦沟桥事件发生,揭开中日战事的序幕,青年会即分三部份工作服务:(一)为军人,(二)为学生,(三)为难民。当战事初起,即由协会主持成立『全国青年会军人服务委员会』,以梁小初为执行干事,分设支部五十处,担任慰劳与招待,裹伤与救护,训练与教育,游艺与娱乐四种工作。设立『军官俱乐部』,『军人俱乐部』,『伤兵招待处』,『医院服务处』,如代军人写信,分发慰劳品,供给茶水,教授识字唱歌,报告时事,演讲,戏剧,电影,音乐会,游艺会,游戏,游泳,布道,个人谈话等等。各地方青年会如广州南昌长沙宁波上海北平汉口等处,亦都有同样军人服务。战事蔓延,文化机关被炸,战地学生,流离失所,上海刘湛恩等发起『学生救济委员会』,其后,香港福州昆明成都重庆贵阳桂林沅陵北平宝鸡西安延安江等地亦相继有同样组织。救济工作分:(一)工读及贷金,(二)旅费津贴,(三)设立经济宿舍,(四)学生公社,(五)医药补助与药物品供给,(六)学生合作社等。并在西南各重要城市如重庆贵阳成都昆明建立学生会所,招待流亡学生,使他们得到精神上的安慰。此种救济经费,大部分是国外捐来的,在上海设有『全国学生救济委员会』,黎照寰为该会主席,分拔款项到各地委员会,实施救济工作。而该会办事人员都是由男女青年干事义务担任。救济难民,虽为基督教普遍的工作,亦属青年会主要服务之一,从各战地流亡的难民数,无虑千百万,各地的情形虽不同,而青年会所担负的工作,大约有四点:(一)受地方政府委托,办理难民收容与遣送事宜:(二)与当地社会团体合作,负责经营『难民收容所』,(三)联络当地基督教团体,进行一般救济工作;(四)为战区难胞募集捐款及物品。尤其重要的,在『难民收容所』内,实施教育及服务。这是青年会在社会服务方而一般的工作,筒路的叙述如此。
同时,又有女青年会,其大部分的工作亦相等。一九○○年以后,中国文化起了极大的变化,美国女青年会鉴于中国妇女的亟待服务,便派遣潘女士来华计划设立中国女青年会,于一九○六年成立上海城市女青年会,以顾恩慈为干事,一九一三年潘女士返国,顾女士乃任为协会总干事,当时成立的市会不过三四处,校会三十余所,至一九二二年,市会已达十二所,校会有八十余所,顾女士八年成绩,可见一班。顾女士病故,继任者为文自立女士,一年以后,文女士回国,由丁淑静女士代理,为中国人任总干事的第一人。一九二三年在杭州举行第一次全国大会,规定协会的典章,以联络发展中国各地女青年会,促进女子德智体群四育为宗旨。发行女青年报。其工作大旨与青年会相同,在德育方面,办理查经班,灵修会,主日学,宗教演讲,及各种退修会等。智育方面,出版书报,提倡平民教育,半日学校,及家政、烹饪、缝纫、音乐、美术等。体育方面,训练体育师资,提倡正当游戏,演讲卫生等。群育方面,设『寄宿舍』,『休憩所』,『东道庐』及提倡娱乐交际等。此外又注意劳工事业,农村服务,家庭改进:和公民教育等运动;又与『青年会』及『基督教协进会』等教会机关办理各种慈善事业,如此次战事中的救济难民工作。至最近一九三五年,共有市会十八处,会员四千余人。校会九十五处,会员五千余人。男女青年会在最近几年中提倡『团契』,由两会学生部推行,许多校会已改成了基督徒团契,另外又有所谓少年运动与少女运动,亦有非常的进步。
末了,略为述说基督教一般的救灾恤难情形。救灾恤难一类的慈善事业,本为基督教活动中重要的部份,据『华洋义赈会上海分会』调查,在上海的慈善团体有七十三个,而实际能担负这种救恤事工的,要算『中国红十字会』,『华洋义赈会』,『上海华洋义赈会』,『经字会』,几个团体。而这些团体中,大半是基督教所组织的。每遇什么水灾旱灾兵灾,基督教便引为唯一的义务,负实施救济的责任,例如一九一四年广东连年水灾,美教士湛罗弼等,联合基督教各团体,成立『娠灾会』,电外国及华侨及本国信徒劝捐放赈,教堂学校尽为灾民收容之所,一九一八年直隶水灾,基督教合组『华北水灾赈济会』,募款、制衣、收容、尽力救济。同年汕头地震,房屋倾倒,人民压毙者甚多,教会亦出动救护。一九二○年华北五省旱灾,赤地千里,灾情尤重,每万人中有二百八十人冻饿而死,二百○八男女灾童被卖。除『红十字会』『华洋义赈会』一致努力娠济外,基督教亦组『赈灾会』,在工作上捐款上均尽相当的力量。北平『华洋义赈会』请内地会安先生至甘肃主赈务,请贝克教士至山西主赈务,其他各处都托教会主持。一九三一年长江流域大水灾,淹没田地达七万方哩,一八三二年东北又生水灾,基督教人士尤多尽力。遇有战事发生,往往担任救护难民工作,自革命军兴,以至于连年内战,各处教会都会为救护难民而努力。如一九二五年齐庐内战,沪宁一带庐舍为墟,人民失所,南京教会便组织『战地救济会』,与『红十字会』同时出发工作。近如九一八之役,三八之役,以及最近七七以后,各地基督教莫不联合组织,礼拜堂尽成为『难民收容所』,天主教亦十分尽力,饶神甫在上海南京以及汉口等处设立难民区,赖以保全生命的,无虑数百万众。又曾奔走号呼,向中外人士广募捐款。而更正教全国牧师教友,几乎全体动员,为难民捐款服务,此为尽人目堵的事,将来当有专书记载的。
此外基督教人士曾热心提倡农村合作,农村改造等等运动,自一九三三年『基督教协进会』在河北定县讨论平教运动,基督教的农村事业便为人所注意;以华北为最发达,如公理会在潞河举办的乡村服务,保定樊家庄同仁学校的乡村工作,滦东三县的妇女教育,昌平清河龙山福山等处农村服务实验,『铭贤学校』在山西改良种植,以及新德『农业试验场』等等,可谓农村运动的先锋。其他如『华东教会』亦多办理农村事业,如苏州青年会划唯亭为『农村服务区』,女青年会最初在辽宁四乡,山东福山,广东台山,江苏大场及宋墅办理农村妇女教育。后来又在湖南汉寿,湖北皂市,四川壁山潼南温江等县,进行乡村服务工作。『浙沪浸礼会』之于上虞『金陵神学』之于淳化镇,『金大农学院』之于乌江,皆有农村服务的实验工作。华南方面,如福州『协和大学』的『农村服务委员会』,新宁女青年会的服务乡村,广东协会在人和墟提倡农村基督化。华西方面,四川教会对于农村工作亦发生兴趣,重庆成都皆有农村服务工作。江西基督教会在黎川县举办农村实验区,定县有平教运动,凡此皆基督教对于农村运动的情形。最初在一九一四年有『义农会』的组织,及一九三二年农村合作的推行,全国成立『合作社』有八十余所。这些都是基督教对于社会服务的大概情形,因限于篇幅,不能一一详述,举其纲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