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 交友 第三章 布菲式和邮购式
    在未讨论"约会"这个题目之前,我要声明圣经里面没有"约会"这个观念。事实上,约会是近代的一个行为模式,文化色彩极浓。一个地方通行的风俗习惯在另一个地方未必行得通。

    不同国家的基督徒对约会的观点也不同。例如应不应该有约会、什么时候开始有、约会的对象、约会时做什么等问题。我们若不小心,很容易会用自己文化里的标准去衡量判断别人文化里面的生活方式。

    圣经既然对约会没有下面提示,本章所讨论的内容便有改变和更正的可能。作者写这个题目(甚至写整本书)的目的不外乎激发一种开放坦诚的态度,使大家对约会可作细心的观摩。我相信教会应该培养一种敞开讨论的风气,使青年人可以自由地讨论一些他们感到很重要的问题,约会是其中之一。

    许多年青人和我说他们心中的疑难和迷惘,我非常感激他们。相较之下,他们处理这些问题要比他们的属灵领袖更认真和实际。后者往往不愿面对现实,只一味避讳不谈。可是困难不似晨雾,困难不会自动消散。

    许多时候我问那些受困扰的青年朋友:"在你的生活圈子中,有没有谁可以分担你的难处呢?"有些人能够肯定答覆有。但是不少青年人表示:"我找不到这样的朋友。"

    要一个人诚实已经相当困难,要他赤裸裸、披肝沥胆则是难上加难。有些人觉得承认自己的无知等于自取羞辱;承认自己的弱点无疑自招攻击。许多年来,我也持守这种安全措施,尽量避免讨论一些争持不下的问题;下刀不要太深,只须看见毒瘤便可以了,何必把它割去呢?

    神知道我至今仍在努力学习诚诚实实,披沥肝胆,有勇气去正视问题的态度。无论你是初出茅庐的青年人,或富有人生经验的传道人,我把同样的挑战放在你们面前:以赤诚的态度去面对你们的困难和责任。现在言归正传。

    一、约会的目的:

    约会是指异性相约在一起见面的一种社交活动。可以是集体约会、四人约会或单独约会等。本书对约会一词的用法都是指一男一女单独的会面,除非作者有特别声明。

    约会最少有四个目的:

    (一)了解自己:

    藉着认识两性之间的差异,我们可以更加认识自己。知道自己可以从自己的德、智、体、群各层面获得,也可以从知道别人而得。知道别人便可以知道自己是高是矮,是聪明是愚笨,情绪是否稳定,灵性是否活泼。知道别人可以增进对自己的了解。

    同样道理,认识女性的特征可以帮助我认识自己男性的特征。认识前者越多,对自己的了解也越明显。

    当然对异性的认识不一定单从约会获得。但若说有些知识只有从约会过程中才能获得大概不会错吧。你的一些优点和弱点只有在与那特别的一位来往时才能发掘出来。

    (二)学习与异性相处:

    在现今文明的社会,男女来往及接触的机会很多,约会是很好的练习机会,帮助你学习与异**往的基本认识与态度。

    (三)了解未来配偶的画像:

    约会可以帮助你更多认识异性,使你更清楚知道主要为你预备怎样的一个配偶。

    人际关系是一件冒险的事。越深入认识一个人,冒险性也越大。当然这个冒险不一定含有消极的意味。事实上,人生中值得争取的东西没有几件是不带有冒险的成份。要中学或大学毕业,就要冒不能毕业之险;要收成便要冒产品损坏之险;要生育一个健康的婴儿就得冒流产或生育残缺婴儿之险,要生意营利就得冒赔本之险。

    约会是冒险的事。当事人一定要小心谨慎,因为人的感情是脆弱的;又要忍耐和为别人着想。在单独约会之前最好能先在集体约会或四人约会中观察对方。但是单有集体约会或四人约会是不够的。两人的感情到了某个程度便有需要藉着单独会晤来加深彼此的认识。这个时候,单独约会虽有风险和恼人的副作用,却是无可避免的。

    今日仍有一些基督徒确实认为约会是不必要的。他们认为主若已经为你预备一位配偶,你所要做的是等候。主会按着他的时间来成全。我完全尊重这些人的看法。甚至对那些仍然持盲婚观念的少数基督徒,我都愿意脱帽向他们致敬。我相信从圣经的观点来看,盲婚是说得过去的。当然大家要小心,圣经没有反对盲婚,并不等于说它该成为今日的规范。若有人以废除约会作为属灵基督徒的标志,我可不耐烦了。

    这种"主有预备,无须约会"的观念,其论点是很弱的。主知道你将要去那一间大学,但不等于说你不需要写信去学校申请;主知道你将要在那里工作,但不等于说你不需要找工作。不错,主知道一切,我们应当为此高兴。但千万不要因此逃避自己的责任。神的预知甚至预定和人的责任应有一个好的平衡。

    假如读者中有人因为相信神的预备而不要约会,我不打算与你辩论。最要紧是你的信心确确实实坚定在主里面。你若有坚定不移的信心,神的计划若是要你结婚,他一定不会使你失望。神看顾那些敬畏他的人。

    有些人在大好青春的时候反对约会。但卅岁渐渐逼近的时候,心中开始恐慌起来。他们的信心摇动。开始怀疑神的信实。有些人因此生出不满,好挑剔的态度,并且还塑造了很低下的自我形像。有些可能与非信徒闪电成婚,也有更极端的例子,有人因此而精神崩溃。

    (四)满足与异性相近的天然渴望:

    这种渴望对于一个人在生活上的平衡是很重要的。人有合群的天性,很自然的想与别人建立关系。事实上,我们的人生乐趣大部分在乎我们能否与别人建立及维持一些有意义的关系。而渴望与异性相近的态度也是正常的。"那人独居不好"(创2:18)。这节圣经告诉我们这种渴望是神准许和赐予的。甚至始祖犯了罪,神对夏娃说:"你必恋慕你丈夫"(创3:16)。

    在这里我们要清楚申明:千万不可以这种渴望为理由而利用他人。在一般男女社交活动中,我们这个渴望也可以得到相当程度的满足。

    在未结束这段"约会的目的"之前,我要从反面概括的说说一些不正当的约会目的:

    (一)为了在朋友面前炫耀自己风头之劲;

    (二)为了彼此利用;

    (三)为了表示自己也很正常,周末也得来个约会;

    (四)为了故意激怒父母,或前任男友或女友;

    (五)为了找寻刺激。

    二、男女可能有的分别:

    我说"可能",不说"基本",原因有二:第一男女之别很难一概而论。第二有些人未必符合这里所说的特征,我不愿意他们因此而怀疑自己的身份。

    话虽如此,我仍然认为男女一般来说的确有些很明显的差异。当然不是所有男女都会不偏不倚符合这些特色,但是男比女更多拥有所谓"男性的特征",女的也顺此类推,这点是不容置疑的。

    男女一般性特征:

    男:分析力强,重理智;依事论事;眼见足以挑起**;易疏忽细微的事;火山爆发式的情绪――急来也急去;以事业为重;较偏向自大狂。

    女:重情感,凭直觉;感情外露;眼见个还需适当的说话、动作、气氛及环境等;观察入微;慢火式的情绪――慢来也慢去;以家庭为重;较易生嫉妒。

    有关上面这个比较表,我有几点要声明:

    (一)这些都是概括的特征,是笔者个人的观感,例外的情形一定很多。

    (二)这些虽然不是绝对的真理,但一般来说是颇具准确的。

    (三)这里列出一些项目不过要帮助你在了解男女的差异之后,与异性相处可减少一些困难。差异不一定表示对或错,较好或较差。这些差异有时可以成为你的助力,有时却是你的阻力。与其愤慨激昂的问:"他(她)为什么会这样做?"不如以幽默的眼光来看彼此的差异。圣经上说:甚至恶人在神的计划里也有他特定的角色(参箴16:4)。

    三、两种极端不同的约会方式:

    前面我们已提过约会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自由世界的华人散居各地,受各种不同文化的冲激,对约会的看法、接纳程度和采用的方式也因地而异。在这里我要特别讨论两种极端不同的约会方式:一种是西式约会的翻版,另一种则深受中国传统盲婚思想的影响,差不多完全摒弃约会。我分别称它们为:布菲式(Buffet)约会和邮购式(MailOrder)约会。

    布菲式:眼见才信;信心基于凭据;以亲身观察为准;婚姻甚至于爱情;在关异性的知识不但重要并且有用;找机会与异性一起;视与异**友为美;两人的爱情是公开的;追求。

    邮购式:信心如同眼见;信心产生凭据;以父母或监护人意见为准;婚姻甚至于委身;有关异性的知识既无谓又污秽;避免与异性在一起;与异**友,不但危险,且自寻烦恼;两人的爱情是秘密的;退缩。

    这两种不同的约会方式是根据两种截然不同的哲学思想。从布菲式约会的观点来看,人是自主的,他不需向谁负责。他可以自作主张并担负一切后果。从邮购式约会来看,人是服在权柄之下。而父母握有儿女婚姻的大权。做儿女的不应有自己的选择,他只要服从父母之命。他不但要向自己负责,更要向他父母负责。

    在布菲式的约会里,男女约会是很平常的事,并不一定需要默契。甚至约会的目的不一定为了寻伴侣。事实上,好的约会伴侣未必会成为理想的终身伴侣。这种约会通常在十来岁便开始。

    在邮购式的约会里,男女约会是一件严重的事。又认为除非对方极有可能成为你的终身伴侣,否则你不应与他单独会晤。一个女子在公众地方与一个男女在一起,无疑挂上"名花有主"的招牌。所以,通常一对男女要宣布订婚消息才在一起露面。

    我特别提出这两种非常不同的约会方式,目的使你在未开始约会前先有心理的准备;使你和你要约会的人可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及伤害。假如你住在大城市里,你对这方面的认识便更加重要了。因为在大城市的华人,受西方文化感染的程度不同,对约会所持有的态度也因此很悬殊。有些人可能一贯布菲式的作风,有些则采取另一种极端。当然大多数人都会走中间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