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文法解经
语文的背景
何谓文法解经呢?即是按照原文的文法,去理解经文的含义。包括对一个字、辞汇、句子及一段经文都须深入考查,为什么要按照文法去理解呢?简单的说,圣经既是作者以当时所流传的文字用语写成的。那么今天的读者若要明白,自然要先了解当时语文的文法背景,所以要了解圣经作者的原意,文法解经可说是最基本的解经原则。
按圣经的原文,旧约是用希伯来文写成的,而新约则是希腊文,故最正确的解经应该是以原文圣经,并按照原文文法来解释。我们必须略懂一些文法,才可能归类、理解字和字彼此之间的关系,因为它会影响句子的意义;但是若没有受过圣经原文训练,而手中又只有中文版本的圣经,就只好根据中文翻译加以分析,为此缘故,除了阅读现今通用的和合本圣经外,也应参考其他较为可靠的译本(例如中文圣经由信义会出版的新译本)。
以下两点是以文法解经时当注意的:
一、字面的解释。
必须假设圣经作者在某些特定经文中,只是在表达一个思想,因此应该尽可能按着字面的意思去理解圣经,简言之,一个人若要表达他的思想,很自然的会以最直接了当的字句或形容词汇,使别人可以明白。按照字面解释,也可避免随意解经或造成灵意解经的错误,因为字面的文法有一定的规范,使解经者不致于太离谱。在中国教会史上,有所谓「灵意解经」,就是从圣经字句的背后找出所谓属灵的意义,动机原本是好的,却因为太过主观,以致造成许多不同的结论,莫衷一是,并未把圣经放在中心的地位,而是把自己解经的意思强行加到圣经里头。
例一:太八23~27记载了耶稣平静风和海的神迹。按照字面的解释,海上的确起了风浪,耶稣立即斥责风浪,使它平息,但是有人却把风浪解释为人生的风浪,如挫折、失败、痛苦、悲伤等;而主使遭遇这些挫败、忧伤的人心中可以得平静和安慰。这样的解经受成了心理治疗,而不是神迹,其实把耶稣平静风和海的事实,应用在人生际遇中的风浪上也未尝不可,但绝不可把字面的意义舍弃,却把整段的经文灵意化,因而失去作者原来的本意:例二:在路十30~37耶稣用了一个很出名的比喻:「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有人就很灵意化的去理解此段经文,把耶路撒冷指称为天堂,耶利哥代表为罪恶,当那人从耶路撒冷下到耶利哥时,即表示人从天堂犯罪后堕落,强盗表示是魔鬼和它的差役,犯罪堕落的人在魔鬼的掌握中受尽煎熬与逼迫,当那人被打得半死时,则表示人还有机会选择救恩。可以仰望神得重生,或是首心顺从罪恶而灭亡,祭司和利未人代表旧约的执事,而好撒玛利亚人是指主耶稣,包裹伤处即意谓圣灵的医治等。这是典型的灵意解经,这样的解释就超越了文法解经的范畴,迈入以私欲解经的领域。
此一比喻,耶稣明显是在答覆「谁是我的邻舍」,但被灵意化的解释后,就演成一套救恩神学;对敬虔爱主的信徒而言,还不至于产生太大的影响,但对一些不信派或者异端,往往就利用灵意解经来支持他们的学说,甚至做出极端不合理的行为,因此根据文法、按照字面的解释,是既正确又较易明了的方式之一。
二、上下文的连贯、分析。
在解经时要特别留意上下文,无论是解释一个字、词汇、或一句话、一段经文的含义,都要比照上下文,找出配合经文脉络的意思,否则就成了断章取义。
例一:彼前五8提到「狮子」,而启五5也提到「狮子」,但这两处所提到的「狮子」意思并不同,只要观察上下文,就会知道彼前的「狮子」是指「魔鬼」,而启示录中的「狮子」则是指「耶稣基督」,两者相距何止千里。
例二:腓二5保罗勉励信徒「当以基督耶稣的心为心」,究竟是什么意思呢?如果我们单凭这一句话来猜想,可能会想出许多千奇百怪的答案。
但只要留心观察上下文,即可明白,上文中提到,个人不可结党,而要谦卑且关心别人的事,所以这句话的重点乃在说明耶稣基督谦卑的榜样,至于耶稣基督怎么谦卑呢?就在下文中所讲论的,他为顺服神的缘故,甘心抛下天上的荣耀和丰盛,降世为人、服事人,甚至甘心走上十架道路,且死在十字架上,这就是耶稣甘愿谦卑自己,放弃荣耀至死顺服的表现。
所谓上下文不单指前后两、三节的经文而言,有时上下文也可包括前后两三段的脉络,甚至整卷书的主要思想。
例三:约翰福音记载了七个神迹,但这些神迹并非为了引起人的好奇,而是有目的的。盼望藉着神迹使人相信耶稣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儿子,并且藉着他可以得到永远的生命。了解这一点,可以给读者不少的启发,因为圣经的各部分都是彼此相连,密不可分,这就是最广义的参照上下文解经法,也是以往所讲的以经解经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