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3.哥林多后书
    3.哥林多后书

    作者:保罗(1:1)(本书为保罗所作之内证非常明显,如保罗特有的文学词藻,神学观念,书内提及保罗生平轶事等,唯外证虽颇贫乏,但仍不缺,可是罗马的革利免对此书之存在竟缄囗不语)。

    日期:56A.D.秋(哥林多前后书相隔约只数月之久;参徒20:3,那是冬天时了)。

    地点:马其顿(2:13;7:5;8:1;9:2-4)。究竟在马其顿省那城写的是新约学者们辩论之要点,这辩论可归纳为二:(1)腓立比--这是传统性之观点,此说有一些早期抄本证实(注29)。(2)帖撒罗尼迦--此说根据8:1及帖前3:11二处(注30)。笔者认为前者之观点较多论据。持信人:提多(8:6,16,23;12:18)。

    目的:重建使徒的权柄与释明传道人之职责。

    主题:传道的职分。

    特征:

    (1)书信中最自传性的一卷。

    (2)充分表现保罗的感情--他的喜怒哀乐尽在其中,故有人称此为一封泪信(参2:4)。

    (3)是保罗书信中最欠系统次序的一本(可能因感情极度伤痛或激动的缘故)。

    (4)揭露一些保罗生平中,使徒行传欠缺的轶事(参11:23-28;11:32-33;12:1-4;12:7-9等)。

    (5)书内虽个人气氛处处流露,然一些重要教义性的阐释,只在此书内出现,如传道的职分(2:12-6:10);两约的对比(3:4-18);基督台前的审判(5:10-11);信徒的捐献(8-9章)等。

    (6)为研读保罗生平不可缺少之课本。

    (7)在多方面比教牧书信较教牧性。

    (8)钥字为职分、执事、患难、安慰、忧愁等。

    历史背景:

    A.两信(前后)间的哥林多教会

    从林后之内容可看出,哥林多教会的情形有了不同的转变。在前书中,哥林多教会问题重重,故前书送出后,问题不但得不着解决,反倒反对保罗的人增多了。

    一般学者相信(注31),前书带来的效果虽不是大功告成,也不至落到全军覆没。教会情形的演变必有些严重的因素,这因素从林后10-13的内容中,可寻到一些端倪,即是有一股犹太教派人士潜入哥林多教会内(那类意图倾覆加拉太教会的犹太教派人),搬弄是非,传播异端,毁谤保罗,自称真先知,其实是如撒但般装作光明的天使、仁义的差役(林后11:14-15),他们在教会内已掌握相当大的势力(林后11:20);保罗对此事痛心忧忡,使他对哥林多教会时而厉声呵斥,以图拒恶;时用软语温慰,以求挽回他们的情谊;由此可见他实是历代理想模范的传道人。

    B.哥林多后书著成的动机

    哥林多后书乃研究保罗生平必读之课本,然而要重建保罗写作林后动机之资料颇为零碎,整理实非易事。兹根据各处经文综合臆测,大概情形可能是这样:当保罗在以弗所差发提摩太(参前背景)送出前信后,他心中仍不安,因此他亲自去视察。他抄近路去,非从北部马其顿下来,而是从以弗所趁水路直趋哥林多(参林后2:1;12:14;13:1)。这样突变计划(非林前16:5-9之预告,而是即徒18:1-18),引起哥林多教会人批评他作事反覆不定(林后1:15)。

    在哥林多,他曾不顾危险严责那些怙恶不悛的人,但并无多大效果,于是他很忧伤痛苦的离开了那处。在路上或在家里,他为此事极其难过流泪(林后2:4),经深思后,便写了一封极严厉的信,又劝服提多带去,代表他解决那里之纠纷。

    后来他遭逼害离开以弗所(徒19:23-41;林后1:8-11),便转到特罗亚,在那里等候提多回来。但过了很久,提多还未回来,使他异常挂虑,无心继续工作(林后2:12-13),因他不能久待,就速往马其顿。在那里会了从哥林多回来之提多,得到哥林多教会之消息(林后7:5-6)。

    这消息使保罗喜怒忧戚,喜则因教会情形较前为好(林后2:14),忧则严重的问题尚待解决,怒则教会来了一些自称为使徒者,恣意批评保罗,说他软弱,不善言辞(林后10:10-11;11:6),没有身外境界的经验(EcstaticExperience),不是正式使徒(3:5),传假福音(2:17;4:2-3),辖管人(1:24),虽不受哥林多人供给(11:1),而暗中取巧图利(7:2;12:16)等。

    故此保罗被迫辩明自己的身分职分,他作迫不得已的自夸,才著成哥林多后书,藉此在未到他们之先,郑重警告他们,要他们悔改(12:20-13:2)。这是哥林多后书背后之历史背景及写作动机(注32)。

    C.哥林多教会与保罗的关系

    从使徒行传及哥林多书信中,看出保罗与此教会有莫大的关系,兹将拟定的次序排列,作为重建整个故事前后的关系(注33)。

    1.在哥林多

    (1)在第二次旅行传道时建立哥林多教会(徒18:1-18)。

    (2)在那里住上年半之久(徒18:11)。

    (3)离开后把工作交由亚波罗接替(徒18:18-19,27-28;19:1)(后亚波罗到以弗所参与他的工作,林前16:12)。

    2.在以弗所

    (1)在第三次旅行传道时,在以弗所居住三年(徒20:31)。

    (2)从以弗所到哥林多作一简短访问(林后12:14;13:1)。

    (3)差遣提多往哥林多发动捐款(林前16:1-3;林后8:6,10)。

    (4)写第一封致他们的书信(林前5:9)(此信己遗失)。

    (5)革来氏家的人及亚波罗来到,报及教会内之分争事(林前1:11;16:12)。

    (6)差遣提摩太由马其顿到哥林多(徒19:21-22;林前4:17;16:10-11)。

    (7)哥林多教会代表三人到访(林前16:17;并参林前7:1;8:1;12:1)。

    (8)写第二封致哥林多教会信(即哥林多前书)(林前16:8)。

    (9)巴勒斯坦犹太教派人到哥林多,掀起反保罗浪潮(林后3:1;10:12-18;11:22-23)。

    (10)提摩太由哥林多返抵以弗所(林后1:1,3-12),报告反保罗之暗潮(林后10:7;10:10;11:23)。

    (11)书第三封致哥林多教会书信,差遣提多带往哥林多,并约在特罗亚相会(林后2:3-4,12-13;7:6-9)(此信亦遗失)。

    (12)提多去后,保罗突访哥林多(林后2:1;12:14;13:1),但蒙一些反对者之侮辱对待(林后2:5-8;7:12)(此突访之次序可在上文第(3)与(4)或在第(4)与(5)点之间)。

    3.在特罗亚

    (1)在特罗亚事奉,等待提多返回(林后2:12)。

    (2)久等不待,迳往马其顿(林后2:13)。

    4.在马其顿(腓立比)

    (1)提多返抵,报告教会情形,保罗心中的忧忡释然(林后7:6-7;11章全)。

    (2)写第四封致哥林多教会书信(即哥林多后书)(林后7:5-15)(注34)。

    (3)再差发提多携信至哥林多,并完作捐献之事(林后8;6,16-18)。

    5.在哥林多

    (1)由腓立比到访哥林多,住上三个月(徒20:3)。

    (2)在哥林多写罗马书(罗15:22-29;16:1,23)(罗马书的宁静气氛表明哥林多教会的困难已完善解决)。

    大纲:

    A.简纲(为背诵用)

    一、辩明(自己)(1-7)

    A.关于自己的生活(行事)=1-6上

    B.关于教会的生活(为人)=6下-7

    二、释明(捐献)(8-9)

    A.榜样=8

    B.原则=9

    三、证明(自己)(10-13)

    A.使徒的权柄=10

    B.使徒的自夸=11-13

    B.详纲(为参考用)

    一、引言(1:1-11)

    A.问安=1:1-2

    B.感颂=1:3-11

    二、辩明(自己)(1:12-7:16)

    A.使徒向教会的表白=1:12-6:10

    1.为动机=1:12-14

    2.为行为=1:15-2:17

    3.为职分=3:1-6:10

    a.传道人的职事=3

    b.传道人的生活=4-5

    c.传道人的工作=6:1-10

    B.使徒向教会的表明=6:11-7:16

    1.愿他们分别为圣=6:11-7:1

    2.为他们欢欣放心=7:2-16

    三、释明(捐献)(8-9)

    A.以榜样激发=8:1-15

    1.马其顿众教会=8:1-8

    2.救主耶稣基督=8:9-15

    B.派代表劝勉=8:16-9:5

    1.代表的介绍=8:16-24

    2.代表的工作=9:1-5

    C.述原则鼓励=9:6-15

    1.人方面=9:6-7

    2.神方面=9:8-15

    四、证明(自己)(10:1-12:13)

    A.使徒的权柄=10

    1.权柄的目的=10:1-11

    2.权柄的界限=10:12-18

    B.使徒的自夸=11:1-12:13

    1.夸囗的目的=11:1-15

    2.夸囗的界限=11:16-12:13

    五、结语(12:14-13:14)

    A.个人计划=12:14-13:4

    1.迟去之因由=12:14-21

    2.再去之态度=13:1-4

    B.劝慰祝祷=13:5-14

    1.劝慰=13:5-12

    2.祝祷=13:13-14

    摘要:

    在论前书时已提及,哥林多前后书按性质上分析,可归在教牧书信内,因这二卷书信均论及教会与教牧的问题。前书论教会的问题,后书论教牧工人的问题;前书论教会的样式,后书论传道人的样式;前书劝效法我,像我效法基督一样(林前11:1),后书把他那工作的样式和生命流露出来(注35)。

    本书除却书信格式的引言(1:1-11)及结语(12:14-13:14)外,可分三大段:(1)辩明(1:12-7:16);(2)释明(8-9章);(3)证明(10:1-12:13)。

    一.引言(1:1-11)

    A.问安(1:1-2)

    在启语问安时,作者开宗明义表明自己的权柄与身分(奉神的旨意,作基督耶稣的使徒)及收信人的身分(神的教会),这不仅是书信之格式,也是藉此提醒作者与他们的关系及他们本身的地位。

    B.祝颂(1:3-11)

    在这段祝颂里,作者当时的心情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他写神是赐安慰的神(1:3),因此(包括作者)在患难中才能领略他的安慰(1:4a),这样才能(1)造就人(注意叫你们各字)(1:4b-7);(2)使自身得更有倚靠神的心(1:8-10);(3)加添祈祷的功效(1:11)。

    二.辩明(1:12-7:16)

    由1:12起,作者为己给教会的误会申辩(原因参历史背景),向他们表白心迹(1:12-6:10)及表明心愿(6:11-7:16)。

    A.表白心迹(1:12-6:10)

    1.为动机(1:12-14)

    作者表白自己向他们(向你们,1:12)的存心、动机、行事为人,均诚实无伪,不靠己之聪明,乃靠神的恩惠。

    2.为行为(1:15-2:17)

    a.第一次分诉(1:15-24)--作者为己表白(参我字在中译出现29次之多),他先向他们解释,以前曾宣布探问他们但后来改变计划之因,乃是为了要宽容他们(1:2-3),使他们快乐,信心坚立(1:24),并非反覆不定,又是又非(1:17)。他表白一生的行为,均以所传的道为准;道是不改的,是实在的(1:18-20),有圣灵在良心作证(1:21-22)。

    b.第二次分诉(2:1-11)--在这段再次的分诉中,作者对他们体贴入微之心是何等伟大,受人敬佩。他之改变计划全为他们着想,如他按计前往,他必带着刑杖去,这样便只会叫人忧愁,教会受亏了(2:1-4)。至于那反对他之人,受了教会的责备便够,总要以爱心赦免与接纳他,免得他沉沦而陷在撒但之诡计里(2:5-10)。

    c.第三次分诉(2:12-17)--最后一次的分诉可说是上两次的结论,作者在此表白行动上虽反覆不定,改变计划,但无论在各处的行踪中,常得着基督的帅领,在各处显扬那因认识基督而有的香气(2:15)。

    3.为职分(3:1-6:10)

    这大段是作者为自己职分受毁谤之辩明(参又字,3:1)。前两段(1:12-2:17)作者因小问题论大道理,此处作者因大问题论大道理。此大段之总主题可称为受职与尽职。

    a.传道人的职事(3:1-18)--(1)非自我举荐的职事(3;1-3)劝勉毁谤他职分的,乃是犹太教派(或称为守割礼派)的人(参直到今日,3:14,15,暗指他们今日仍守律法),他们认为保罗的职分不及他们崇高,故道理也不为高;在此作者申辩本身之职事非自我举荐,若要荐信们当中有人可以举荐他。(2)乃新约称义的职事--(3:4-18)作者的职事不是自己所能承担,而是出于神的新约(3:4-5)。新约与旧约在目的上有别(3:6-11),在性质上亦有别(3:12-18),兹引表代述:

    旧约新约

    目的叫人死(3:6a)叫人活(3:6b)

    (3:6-属死的职事(3:7)属灵的职事(3:8)

    11)是罪的职事(3:9a)称义的职事(3:9a)

    尚有荣光(3:7,9a,10)更大的荣光(3:9b)

    废掉的荣光(3:11a)长存的荣光(3:11b)

    旧约新约

    性质帕子蒙脸(3:13)帕子废去(3:14)

    (3:12-不能看(3:13)得以看(3:18)

    18)帕子在心(3:15)帕子除去(3:16)

    受捆绑(3:16)得自由(3:17)

    蒙着脸(3:13)敞着脸(3:18)

    摩西的荣光(3:7)主的荣光(3:18)

    镜中像(3:18)主的形(3:18)

    b.传道人的生活(4-5章)--在上章,作者论如何受职,今二章论如何尽职。受职与尽职是分不开的,这二章的思路在本书信内最难分段与明了,兹简述如下:

    (1)表明真理(4:1-6)--一个真传道人,不但要讲真理,也要行真理;行真理即将真理表明,不但不谬讲真理,也要弃绝与真理对立之生活(4:2)。

    (2)表明信心(4:7-15)--真传道人的生活也是信心的生活,在环境方面(4:8),虽艰难重重,里外逼迫,但因为主的原故,要有忠心至死的表现(4:11-12),这才是表明信心(4:14)。

    (3)表明盼望(4:16-5:10)--因真理产生信心,信心产生盼望,有了盼望,便能忍受至暂至轻的苦楚(4:16-18),因地上的帐棚总有一天要拆毁,与主同,在基督台前接受赏报(5:1-10)。

    (4)表明为主(5:11-15)--因主是可畏的(5:11),所以一切的行为以此为中心;因主爱所激励(5:14),所以从今以后(中译漏此语)不再为己而活,而是为主(5:15)。

    (5)表明新人(5:16-21)--所以(5:16a)启述此点,因为心窍开了,成为主新做的人,对主的看法与前不同(5:16b)。既是新人(5:17),便蒙托付新的职分(5:18);因此作者在此总结:既有新的职分,这职分就如作基督的使者一般(5:20),便要表明真理、信心、盼望、为主。

    c.传道人的工作(6:1-10)--传道人的职分既是重要,而职分藉着工作的表明(6:4a)更为重要,因他与神同工作(6:1),因神今日正在施拯救悦纳,故此要格外当心,免诸事(6:4c-10)叫人有妨碍,使职分受人毁谤(6:4b)。

    B.表明心愿(6:11-7:16)

    作者向教会表白,辩明他的心迹后,便向他们表明自己的心愿,他的心愿可分两方面:

    1.愿他们分别为圣(6:11-7:1)

    作者向他们坦白心愿,如同父对儿女说话一般(6:11-13),态度表白后,便指出心中之愿望:要他们过成圣的生活。他把旧约原则,应用在信徒与非信徒相交之事情上;对外,与世界有别(6;14-18);对内,洁净自己(7:1)。

    2.为他们安心欣慰(7:2-16)

    作者提及当他从提多悉闻他们长进时,他内心之欢欣与安慰洋溢于字句的表面上,如同父亲看见儿女长进,就安心起来,心石放下一般。

    三.释明(8-9章)

    犹太教会因遭过饥荒,受种种窘迫的困难,便托付保罗到各教会担任捐输的事(参加2:9-10)。保罗欣然允诺,并不推辞,更热心而作;他并不是单为自己教会需要而热心,也为别人的教会热心,故他向哥林多教会捐钱,以三步骤进行:

    A.以榜样激发(8:1-15)

    1.马其顿众教会的榜样(8:1-8)

    作者以马其顿众教会在极恶劣环境上(患难、大试炼、极穷)的极好表现(乐捐、过力量、甘心乐意、求准有分、先献自己、归付使徒)(8:1-5)为榜样,要更有福分(8:7)的哥林多教会在捐献事上显出他们爱心的实在(8:6-8)。

    2.救主耶稣基督的榜样(8:9)

    在捐输事上也应效法主,因他把本来的富足为世人成了贫穷,使人因他的贫穷,可以成为富足,这是舍己为人的榜样,他们应效法(参腓2:5-10)。

    3.使徒保罗个人的意见(8:10-15)

    作者归纳上引二个榜样,又参入自己的意见,劝勉他们办理这事时要:(1)有始有终(8:10-11);(2)按自身的丰富而为(8;12);(3)人人有分,彼此相助(均平之意)(8:13-14);(4)明白经训(8:15)。

    B.派代表劝勉(8:16-9:5)

    1.代表的介绍(8:16-24)

    为了要把收集捐献之事办理有条,也表明自己做事光明磊落(8:21),保罗打发三名同工前往,这三名弟兄在热心与殷勤上已得众人的称誉。

    2.代表的工作(9:1-5)

    代表团比作者先抵步(9:4,5),把捐献的事预备妥善,免得若有其他人到访时才现凑(林前16:2),如是这样就显出他们捐献乃出于勉强而非乐意了(9:5)。

    C.述原则鼓励(9:6-15)

    除却以榜样、己见等激发外,作者再述一些有关捐献的原则,再接再厉鼓舞他们。

    1.人方面(9:6-7)

    在人方面看来,他们要(1)明白经训(9:6)(称为种在祝福的原则的,必在祝福之原则上收割);(2)随本心酌定(9:7a);(3)捐得乐意(9:7b)。

    2.神方面(9:8-15)

    在神方面看来,捐献即是(10增多神的恩惠(9:8);(2)顺服经训(9:9);(3)多得种子与果子(9:10);(4)感颂的表示(9:11-15);(5)承认基督的福音(9;13)。

    四.证明(10:1-12:13)

    从第10章起,作者的笔锋突转凌厉,与1-9章的温和友善显然不同,因这心理上之不可能(Psychologicalimpossibility),使很多学者认为当作者写到第9章时,哥林多教会反对他的声浪传到他耳中,故他要为己极力证辩申诉(注36)。

    要明白作者当时的心情,这数章的背景极为重要(参历史背景)。当时传犹太教之假使徒到处宣扬保罗气貌不扬,言语粗俗,道理肤浅,不值一信(10:10),因此作者在下面力卫自己之身分与权柄。

    A.使徒的权柄(10章)

    1.权柄之目的(10:1-11)

    作者申证有权柄的人不是趾高气扬,而是谦卑勇敢(10:1-2)。权柄乃是属灵的武器,是神的能力,攻破一切自高之事(10:3-5)。权柄之目的乃是要造就人,使他们归属基督,不是败坏人(10:8),使他们沉沦。

    2.权柄之界限(10:12-18)

    假使徒(自荐的人)(10:12a)用自己的标准(界限)(10:12b)比较自己(抬高自己),但保罗照神所给的界限,先到哥林多那里(10:13-14),在那里展开开荒工作(不像假使徒仗别人所劳碌的夸囗),及因他们信心增长(如同量给保罗界限),以致

    福音能传到他们那里去(10:15-18)。作者在此引证他们之归主(作者之夸囗),乃是使徒权柄的明证。

    B.使徒的自夸(11:1-12:13)

    1.夸囗之目的(11;1-15)

    作者为他们受假先知所迷惑而愤恨(11:1-2)。他们本是许配给基督的童女(11:2b),但受诱如同贞洁童女受诱(11:3a),也如夏娃受诱一样(11:3b),因假使徒所传的皆不合纯正福音(11;4)。

    因此作者迫不得已夸耀自身的工作,旨在与假使徒各一比较,使哥林多教会分辨是非。他以自己为例,指出真使徒的模样有三:(1)知识非粗俗(11:6);(2)白白传福音(11:7);(3)没受他们供给(11;8-9),这一切均显出爱他们的凭据(11:10-11),为的是**假使徒的行为(11:12)。他指出假使徒的模样有三:(1)行事诡诈(11:13a);(2)装作基督的使徒(11:13b);(3)装作仁义的差役(11:15),如同撒但的作为(11:14),他们的结局是可预料的(11:15)。

    2.夸囗的界限(11:16-12:13)

    这段作者续写他夸囗的范围,可分四方面:

    a.更多的苦难(1:16-33)--这是作者十字架的道路,苦难是神仆的印证,是荣耀的道路,是主耶稣的印记(参加6:17)。

    b.更大的启示(12:1-5)--启示是神仆人特有的权利,是真使徒才会有的经历。作者以第三者的笔法描述自己的经验,目的是显出与假使徒的分别:(1)在基督里--真信徒,非犹太派;(2)十四年前--是史实非幻想;(3)身内身外--不宣明,免误会;(4)神知道--神作证;(5)在乐园--神所在;(6)隐秘语--保罗的启示录(注37)。

    c.更大的软弱(12;6-10)--以自己的软弱彰显神的大能(假使徒不会如此谦恭)。

    d.更明显的凭据(12:11-13)--在一切事上,特别以神迹奇事显出使徒的凭据,这是假使徒无法行出来的。在结束为己证明时,作者附上一句请他们原谅之语(11:13),因他不欲累着他们经济上之负担(如他们供给假使徒一样),而给他们误会以为他是骄傲的人,其实这是作者故意显明他与假使徒有别的地方,这也是显出作者是真使徒的凭据。

    五.结语(12:14-13:14)

    A.个人计划(12:14-13:4)

    1.迟去的原因(12:14-21)

    作者在结语时,再度解释他迟去哥林多教会的原因。他先述过去的工作全是为爱他们,造就他们,非牢笼他们,害他们(12;14-19);然后才述三个迟去之原因(12:20-22)(注意三个怕字):(1)恐彼此没预备好相见(12:20);(2)恐还有分争、嫉妒、恼怒等各类的罪还未对付清楚(12:21);(3)恐因还不肯悔改,至忧愁更深(12:22)。

    2.再去的态度(13:1-4)

    作者宣布再去时所要采取的态度,就是对那些犯罪还没悔改的人,他必不再如前般宽容他们。现今此行是为警戒,非宽容他们(13:2-3),这次去是必成的了(两三个人定准了((13:1)。

    B.劝慰祝祷(13:5-14)

    在最后数行字里,作者把天涯海角的圣徒串联在一起,虽身体散居各地,心灵却一起相通,在地若天,手足相关(13:13),连于一位元苜(13:14a),靠一位的爱悯(13:14b),这是最伟大的结语。

    *****

    哥林多后书为专论神的工人之书,作神的用人,他一生心多受苦难(有心灵及肉体方面),这似乎是必具的条件(参路21:17;约15:20;太5;11-12)。观圣经中之伟人,教会史中之先圣,无一不日日与苦难相伴,但苦难只不过是神的工人之身分证而已。

    保罗没有在苦难中退后、灰心、跌倒,反倒在苦难中显出基督莫大的能力(4:7),以基督的死来显明基督的生(4:10),以无比的勇敢(参6;4b-10)表明他是神的用人(6:4a)。这是作神的仆人所必经之路,靠着主的恩,他一切都能胜过。在苦难中他发出馨香之气(2:15)。为什么他能如此作?因为他欣赏主的厚恩(12:9),爱惜自己的职分(6;3),加上主爱的激励(5:14),虽外面的苦(11:28a)及内里的虑(11:28b)天天压在身上(11:28c),他都以为可喜乐的(12:10b),因为一切都

    是为基督的缘故(12:10a)。

    我们能否像保罗那样能欣赏主恩、主爱,及主托于己的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