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卷 三. 管教与沟通
    三.管教与沟通

    (一)管教的原则1

    无论在家庭或教会中,对儿童的管教是不可或缺的。据一些研究结果显示,其中一个促进儿童和少年人犯罪案件增加的原因,是父母未能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管教。是故,作为教会、基督徒父母或从事基督教教育的教师们,有责任负起管教儿童的任务。

    1.管教的定义

    管教的定义是:「管教包含了纠正偏差的行为和为着孩子的好处而施与教导和操练。」意思是透过榜样、教导、习作、督促、游戏等方式施教,而惩罚只是管教的方法之一而已。

    2.管教的目的

    我们可以从圣经中知道管教的目的是什么:

    ~加增智慧(箴廿九15上)。

    ~免使父母蒙羞(箴廿九15下)。

    ~使父母喜欢和心安理得(箴廿九17)。

    ~避免糟蹋孩子的一生(箴十九18)。

    ~救孩子的灵魂免**间(箴廿三13-14)。

    ~预备孩子的心接受救恩并得着永生(箴廿二6)。

    3.管教的圣经原则

    圣经很清楚说明了管教的原则,让我们可以按着这些原则来管教孩童,使他们行在神的旨意中,到老也不偏离。这些经文是:

    ~爱的责打:箴廿三13-14;箴廿九15、箴廿二15;箴三11-12;启三19;来十二7-8;来十二10-11。

    ~让小孩子进天国:太十八2-3;可十13-14;太十八5-6。

    ~教养孩童:箴廿二6。

    以上的经文可归纳为以下的原则:

    (1)以爱出发:爱是一切管教的出发点,如果没有爱,管教就可能变成发泄情绪的机会,也可能是出于自私的动机。

    (2)适量的打责:圣经许可用杖责打孩子,然而不是要伤害他们,要适可而止,达到管教的目的便可。过严的责打会成为孩子的绊脚石,因而我们需要有智慧,按主的旨意管教孩童。

    (3)切勿放纵:放纵只会使孩童被愚昧蒙蔽,败坏堕落,所以要管教孩童,禁止他们行恶,并教导他们行善。

    (4)尊重的态度:管教者要知道自己不是完全人,会有做错的时候,此外,孩子也是天父创造和所爱的,因而我们要带着尊重的态度管教孩子,才不会落在错误的责打中。

    (5)委身的教导:管教是教养的过程,而教养则包括了指示、口头教导、栽培、陪伴、养育、教导、以身作则和委身施教等,因而管教者要全人投入的管教孩子。

    (6)指示道路:管教者要指示孩童走当行的道,就是要指导他们尽力的爱神和爱人如己(可十二30-31)。首先,我们要教导孩子爱神、敬畏神,好叫他们得着智慧的心(箴九10)。然后,要教导他们爱人、尊重别人。最后也要教导他们自爱自重,乐于承担责任健康地成长。

    (7)凡事交托:圣经应许我们,只要我们好好的教养孩子,使他们走当行的道,就可使他们永不偏离。这是一个信实的应许,因而我们要把孩子交托神,为他们祷告,深信神的大能一定会运行在孩童的生命中,保守他们健康的成长的(弗三20)。

    愿意我们按着圣经的教导,好好的管教孩童,使他们行在神的意旨中,成为神人同爱的人。

    4.管教的原则

    (1)爱与关怀

    a.无条件的爱:爱是管教儿童的基本原则,管教者应以基督的爱来管教孩子。没有爱的管教是自私的管教,也是一种充满折磨的沉重负担。基督的爱是无私、无条件的爱,无论孩子怎样顽皮、恶劣,怎样愚拙、不懂事,我们都要以基督的爱来爱他们,以基督的爱去关心、教导他们。当然,我们的爱不是溺爱,如果孩子出现问题,我们要执行管教,不能姑息了事,然而却要以爱和关怀的心来管教孩子。

    b.心平气和的沟通:纵使我们不同意孩子某些行为,然而也要平心静和的跟他们沟通,保持客观,对事不对人,不要一味的责骂,要跟孩子讲理由。

    c.接纳孩子有自己的意见:我们要欣赏孩子有个人的看法和独立的意见,尊重和接纳他们不同的见解,如果他们的意见有所偏差,要从正面去辅导他们,让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在哪里。

    (2)环境控制

    「预防胜于治疗」。教师要在孩子还未出现问题之前,预先防止问题的产生,这是最好的。「环境控制」的意思,就是控制孩子的环境,避免他们做出不合宜的行为。例如说,当父母带孩子坐车时,孩子通常都会有破坏性的行为。如果父母能预备一些吸引他们的游戏或玩具,就可以避免孩子无理取闹的事情发生。所以主日学教师要学习环境控制的原则。如果教师能控制儿童上课的环境,一般来说,儿童在课堂上的行为问题,如捣蛋、破坏、暴力行为等,都可以避免。因而教师在上主日学之前,要留意以下的事情:

    ~课室的安排是否舒适?

    ~课室的灯光是否合适?太强的灯光可能会使孩子有过度活跃的表现。

    ~课室的空气是否流通?温度是否合宜?太冷或太热都会影响孩子的行为。

    ~课室环境是否太过嘈杂?过度活跃的孩子通常对噪音会非常敏感,减低杂音会减少过度活跃的行为。

    ~课室的布置是否永远不变?更换图画或创新布置能使孩子觉得舒服,也会改变他们学习的心情。

    当父母或教师面对孩子的行为问题时,最好先问一下,是否可以改变四周的环境?环境控制是避免问题发生的原则。

    (3)纪律规则

    为了使孩子有良好的学习气氛,必须要定下一些合理的规则。家有家规,校有校规,在纪律生活下的儿童才知道如何处事为人。因而,教师要儿童不断实践给予他们条例规则,直到他们了解其中的关系和好处为止。

    教师要让儿童明白,他们要学习对自己负责,就要在群体生活中学习服从规则,作一个有责任感的人。

    条例规则包了规矩、责任感和礼仪习俗等,这些规条对儿童的成长是重要的。教师必须要让儿童清楚明白这些规条,并让他们知道不遵守这些规条的结果会怎样。无论在课堂上或家里,他们都要遵守这些规条。其次,教师要操练儿童的责任感,让儿童自小就学习承担责任,例如玩耍后要收拾玩具、自己穿衣服、照顾弟妹等,这些任务能操练孩子的责任感,让他们在当中学习成长。另外,教师也应教导孩子的礼仪,教导他们要有礼貌,训练他们习惯对人说:「谢谢你!」、「请!」、「对不起」等。同时也要教导他们尊重别人、不随便动用他人的东西等,作一个亲爱朋辈、尊重长辈的儿童。

    无论是教师或父母都必须从儿童年幼开始,就教导他们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有规矩、有礼貌,晓得待人接物的道理。

    (4)管教一致

    纪律必须要恒常一致地执行,不能反复无常,自相矛盾,否则不但不能帮助孩子过一个有纪律的生活,反而会导致更多的行为问题出现。因此父母与教师的管教要一致:

    ~家规一致:父母之间要有一套共同的道德准则,如果父母的教导自相矛盾,只会令到孩子无所适从,不能分辨是非黑白。因此父母的教导一定要一致。

    ~老师一致:如果主日学由不同的老师轮流任教,老师之间就要彼此了解,制定共同的规则,只有在共同的准则下,学生才能清楚标准;例如祷告时的态度要敬虔;发问时要先举手等,让学生有一致性的教导和学习。

    ~教会与家庭要一致:教会与家庭所灌输的的价值观要一致,否则会使孩子感到混乱,不辨是非。不一致的管教很难让孩童发挥良知的功能,因为孩子学不到什么是「是非好坏」。所以,父母和老师一致性的教导是管教儿童的有效根基。为此,教会与家庭要有良好的沟通,同一步伐,并通力合作,让儿童得着一致的教导,能清楚地掌握圣经的道德观与价值观。

    (5)调停干涉

    如果孩子出现了错误的行为,如打架、发脾气等,父母和教师就要进行调停干涉,以下是进行调停干涉的步骤:

    a.细心观察:在没有干涉孩子的问题以前,教师先要观察事情发生的经过、时间和地点,行为问题通常发生在什么时候?是否在孩子饥饿时、困倦时、厌烦时、跟某些孩子相处时?等等,观察有助教师目了解问题的起因,好使教师在处理问题时能够更准确、更全面地把问题解决。

    b.干涉行动-干涉行动属于处罚的范围,干涉行动可分为下列几类:

    口头干涉:口头干涉通常包括三方面-理智的讨论、直接的声明和情绪的控制:

    理智的讨论:理智的讨论需要双方的沟通,彼此坦诚相向,接纳对方的解释。然而如果孩子在闹情绪,就需要等待孩子冷静后再好好的与他交谈。总的而言,如果成人能有智慧地使用这个技巧,将会有助孩子培养良好的人格。

    直接声明:教师要用肯定的语句,简洁清楚地指出孩子的错误,并且要指出他们犯错后应作的事情,给予清楚的方向,并说明结果。孩子可能会很易把规条忘记,所以要常常提醒他们。

    情绪控制:包括瞪眼、厉声(但不是高声喊叫)、手臂的姿态等以加强管教者的情绪表现。这种调停的方式,若能智慧的运用,会有果效。但切忌滥用,因会为孩子立下不良的榜样。

    非言语的干涉;非言语的干涉是指管教者用表情如面露不满、手势如指着对方或停止说话等表现。教师若能成功使地用非言语的干涉原则,表示了教师在孩子心中有权威和地位,得到孩子的尊重。如果教师能少用粗暴的行为,就会较易最得孩子的合作。

    没收物件:这原则较常用在幼儿的身上,当年幼的儿童发生争执,各人都为自己辩护时,较好的方法是没收引起争执的物件,或停止他们的活动。这种处理的方法要加上解释,并说明除非他们愿意彼此分享,分工合作,否则不会归还被没收的东西,活动也要因此而中断。

    幽默的干涉:这方法较适用于年长的孩子或少年人,在尴尬的情况下,如能用一些幽默的话来调停,会较易消除紧张的气氛,并能把问题解决。然而,这方法要在良好的关系中使用才会有果效,不然,可能会对幽默的语调产生误会。

    积极的干涉:积极干涉的意思是称赞孩子的长处、说鼓励的话、亲亲孩子或送小礼物等。当孩子遇上问题时,教师对孩子的鼓励和关怀会有助孩子纠正错误。无论如何,管教者要观察孩子的需要,且要明智地喜用积极干涉的原则,必能达到管教的目的。

    (6)给与奖励

    适当的奖励,能够建立孩子正面的行为,鼓励他们重复好的行为。对孩子的奖励可包括爱的奖励和物质的奖励。爱的奖励如称赞、拥抱、拍拍肩膀等。而物质的奖励如给他们糖果、带他们去旅行等。但我们不可毫无限制的给与奖励,要适可而止,因为过多的奖励会养成孩子功利主义的人生观。因而教师要灵活的善用这个方法。

    (7)惩罚原则

    如果上述的方法都无效,最后才用惩罚的方法。惩罚可分为三类:

    a.责打:如果管教孩子必须用体罚的话,管教者应当在冷静的情况下执行,否则会下手过重,伤害了孩子的身体和心灵。然而最好不要用这个方法。

    b.隔离:一般来说,当孩子被隔离、不准与别的孩子在一起时,他们会冷静下来,自我检讨。然而教师要把所期望的行为说明。另外,使用隔离要注意效率,时间过长或太短都会失去效用。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会有所不同,管教者必须要仔细的观察,灵活变通。一般而言,隔离的时间大约是十至十五分钟,让他们有安静及思考的时间。教师要小心和灵活的运用,才能达管教的效果。

    c.口头责罚:口头责罚包括了批评、教训、大声责骂等。有些孩子非常敏感,不需要施行体罚,单用责骂便可使他们因内疚、羞愧等而有所改变。然而使用这方法也要小心,免得伤害了一些孩子的自尊心。

    一些责罚的建议:

    ~先用他法:使用惩罚前,先用其他管教的方法。

    ~预先警告:孩子首次犯错时,不要立刻惩罚他们,可作口头的警告,并讲述正确的规则。

    ~爱的动机:惩罚要建基在爱与关怀的基础,并要理智的执行。

    ~保持关系:惩罚当建立在良好的关系上,才能最得良好的效果。

    ~掌握时间:惩罚必须马上进行,据实验研究证明,进行惩罚的时间愈长,管教的功效就愈少。

    ~控制程度:惩罚的程度要合宜,避免过宽或过严。过宽会失去功效,过严会造成伤害,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清楚解释:教师在施行惩罚前,如能解明原因,就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其中包括指示孩子如何更好的处理问题,并说明禁止他们做出某种行为的原因。

    ~主动沟通:惩罚过后,必须跟孩子有很好的沟通,表示仍然爱他们,关心他们,跟孩子保持良好的关系。

    ~对事不对人:我们要惩罚的是孩子的恶行,而不是他们的本人。所以惩罚时不要针对孩子的人格,也不应破坏彼此间的感情,而是对事不对人。比如孩子功课不及格,我们应针对他们的学习,而不是把他们当作傻瓜。

    (8)以身作则

    a.身教:教导孩子有良好品德的最佳方法是父母和教师的身教,孩子会非常留意成人的举止,并会模仿他们,因此,如果父母是自私自利的,便没法期望孩子有爱心。如果教师是言行不一的,就没法期望孩子会以真诚待人。因此我们要以身作则的教导他们,让孩子学校我们的品格、爱心和信心。

    b.行教:据观察所得,能影响子女有良好行为的父母,通常本身都是一个能管制自己的行为、也能影响他人的人。孩子不单从我们的言谈中学习功课,也会从我们的行为中学习功课。无论是父母或教师,孩子会常常在无意中模仿我们的行为,因而我们要以身作则,有良好的行为,为下一代树立良好的榜样。

    以上所讲的管教的原则,盼望能让主日学的教师或父母有一个指引,让我们靠着神的爱、圣灵的帮助和祷告,以身作则、尽责的管教下一代,好让我们的孩子能够行在神的真理中,作个诚实无过的人,荣耀神。

    (二)沟通的原则2

    一个成功的教师,不单要掌握教学法,也要懂得沟通的则原与技巧,才能明白学生的需要,跟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这样的教导才会有成果的。下文会提供一些沟通的原则、障碍、技巧及内容等,让教师参考,盼望对教师的教导有帮助。

    1.沟通的原则

    如果想有良好的沟通,教师要遵守以下的沟通原则:

    (1)付上时间

    良好的沟通需要付出时间,跟孩子相处,关心他们的需要,因此无论是父母或教师,都要付上时间跟孩子一起,跟他们交谈,听听他们的心事,明白他们的想法和需要。

    (2)单独的沟通

    单独的沟通能够帮助我们了解孩子个别的需要,深入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这样才能适切的教导他们。因而教师不要只是责备批评,要更多的个别关注孩子的需要,好让孩子知道老师爱他、关心他,那么孩子自然会敬重老师,听从老师的教导。

    (3)尊重对方

    每个人都需要尊重,包括孩子在内,成人不要因为孩子年纪小就轻视孩子,这样会令到孩子自卑。因而,教师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了解、接纳孩子的感受,好好跟他们沟通。

    (4)了解对方

    当我们跟孩子交谈时,要了解孩子的世界,从他们的角度听他们分享,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嗜好、困难、长短处、家庭背景、跟父母的关系、信仰的情况及在学校的情况等,如果教师能够对他们有深切的了解,就能跟他们有良好的沟通,同时也能有更好的教导果效。

    (5)保持关系

    良好的沟通必须基于良好的关系,教师若能把孩子当朋友和自己的孩子看待,爱孩子,孩子就会无所不谈,很坦诚跟老师的分享他们的内心世界,让老师深入了解他们的需要。因而师生间要常常保持良好的关系。

    2.沟通的障碍

    如果想跟孩子有良好的沟通,教师要避免以下的沟通障碍:

    (1)命令的语气

    大人很容易用命令的语气跟孩子交谈,除非在管教的情况下,否则不宜用命令的语气,例如是「不许这样,只许那么」等,因为会破坏孩子跟大人的关系。教师应视孩子为朋友,以和谐的语气和亲切的态度跟孩子交谈,这才是良好的沟通。

    (2)威胁的口吻

    时候,大人会在不知不觉中用威胁的口-对孩子说话,例如说:「你若是这样,就把你关在黑房里!」如果孩子有什么问题,不要动不动就威胁他们,应该跟他们解释原因,而不是无缘无故的禁止他们的想法或行为,如果教师光是威胁,渐渐孩子就不会再愿意跟老师分享的了。

    (3)长篇大论

    有时大人在跟孩子沟通时,如果孩子的意愿稍为不合他的心意,就会长篇大论的教训孩子,这会使孩子觉得成人活在跟他们不同的世界里,不明白他们的需要,这样也会破坏师生之间的沟通。

    (4)批评责怪

    大人经常会用审判的语气批评孩子,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责备他们的不是。这样会使孩子觉得自卑,渐渐会缺乏勇气跟大人分享,免得捱骂。教师如果是这样,就会破坏了师生的关系。

    3.沟通的技巧

    教师除了要知道沟通的原则,避免沟通的障碍之外,还要掌握沟通的技巧。

    (1)聆听的技巧

    聆听包含了爱、尊重和接纳。好的聆听是良好沟通的开始,所以教师要注意学生的倾诉,有兴趣和主动地聆听,如有不明白的地方,要问个明白。以一颗敞开的心去聆听,让孩子觉得老师重视他们。无论孩子分享兴奋的事或伤心的事,教师也要身同感受的倾听。聆听的要诀是:

    ~在合宜的时间内积极的聆听:

    教师当拨出时间跟孩子沟通,特别在心情好的时候,可特意安排机会跟孩子沟通。

    ~懂得在什么时候暂时不听孩子倾诉:

    当我们没有时间或情绪不好时,最好暂停不跟孩子沟通,因为我们不好的态度可能会破坏了日后的沟通。当然这是一般的情况,如有什么急需,也要随时跟孩子沟通。

    ~给孩子构会解决问题:

    聆听最好的方法是让他们自己去寻找解决的方法。因而教师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为他们提供答案。直至他们没有办法,才提供答案。

    ~在聆听过程中不断给予反应:

    我们的反应能让孩子觉得被尊重,知道老师在听他分享。我们的反应可以是点头或是口头的回应「唔!」等。

    (2)非言语的沟通

    沟通可通过三个表达的媒介进行,就是内容、声调和身体语言。非言语的表达包括了讲话时的声调和说话时的表情、姿势及动作等。有一个研究说明了在谈话中三者的百分比,内容占了7%,讲者的声调占了38%,而身体的语言则占了55%,换言之,身体的语言是很重要的。例如教师说:「外面下雨,不要往外跑!」如果教师说话的时候语气粗暴,态度严肃,那么他只是警告孩童,而不是出于爱心的提醒。教师要留意和善用非言语的沟通,让师生建立更好的关系。

    (3)避免感情用事

    如果教师的情绪失控,就很难跟孩子心平气和的沟通,而谈话的内容、声调、姿势也可能会破坏沟通。这样师生间就会出现紧张的关系。所以教师要避免感情用事,要以事论事,公正合理,对事不对人。

    (4)避免唠叨

    唠叨的意思是不断批评和挑剔。明知孩子已知道当做的事,但仍不断提醒他。唠叨很易引起反效果。大人之所以唠叨,是因为大人的话未得孩子的注意。另一原因是大人只有含糊的回答。如果教师要求孩子收拾玩具,孩子回应说:「等一会!」教师可要求清楚的答案:「等一会是什么时候?」当我们说明了对孩子的要求时,就不必再唠叨了。

    4.沟通的内容

    师生间要有哪些沟通内容才使沟通更好呢?以下是一些参考:

    (1)自然常识

    年幼的孩子好像一张白纸,需要我们把一些正确和良好的知识灌输给他们。我们可以让孩子认识周边的事物,大自然的常识,例如花草树木的生长、为什么会闪电、下雨等。另外一些世界的新闻也可以是沟通的内容,比如是世界哪个角落发生了什么事?等。还有,我们可以教导孩子认识做人的道理,如何尊敬长辈、要有礼貌等。这一切都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教导他们。

    (2)基督教的价值观

    无论是父母或教师,都要把基督教的价值观灌输给孩子,因为如果我们不教导孩子,孩子就会受这个世界的价值观所熏陶。所以我们要及早把基督教的价值观如永生、事奉主的赏赐、为基督而活的满足和喜乐、舍己的精神等等教导孩子。叫孩子追求永恒的生命,不会看重世界的一切物质享受。

    (3)圣经的道德观

    基督教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有着密切的关系,圣经的真理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和道德标准。物理学家爱迪生对圣经非常熟悉,他认为圣经的教训,乃是人类最伟大崇高的行为规范,亦为指示人生道路不可缺的指南。因而我们要教导孩子遵行圣经的道德观,以下是一些建议:

    a.改良孩子的粗言秽语

    家长说甚么话,孩子便学习。也有些例外,家长没有说粗言秽语,孩子也会从电视、刊物、杂志、报章…不良读物学会,或是左邻右里常有讲粗言,孩子很易学了,且琅琅上口。要改变其习惯非三朝两天的功夫,教师须不断的提示和警惕才收效的。

    b.纠正孩子撒谎的习惯

    很多孩子的撒谎是无意的,因智力与辨别能力未发育完全,未能分辨是现实还是幻想。记忆力薄弱,把一件事实与另一件事实混淆在一起,教师误会而责备,日后;孩子会不说真话而自言自语。

    有些孩子说谎是父母或教师的影响,他们漫不经心承诺却忘记或其身不正,他们为求达到目,夸张也无妨、言行不一致、自欺欺人…等,其不良榜样怎能不叫孩子成为「说谎者」,要改善孩子先改善自己,其实人人都是说谎,要纠正孩子时,就是教学相长的时候。

    c.性知识的讨论

    **是每个成人的正常心理现象和需要,女孩子会发觉自己的**官和男孩子有别,当然觉得奇怪,家长或教师因难为情故作神秘不正面答复,孩子的好奇心就更加强烈会尽力四处去找答案,易陷入**圈套,因现时社会**泛滥。是故生理的教育也顶重要,教师可用自然轻松语调告诉他们,例如要用毛巾洗净**和**,这些地方也是身体一部分等。

    (4)喜怒哀乐

    孩子的情绪很脆弱,他们很容易受打击而伤心。他们很需要有人帮助、开导和分忧。因此,教师如能有时间关心每个学生,倾听他们的心事,对孩子会有很大的安慰和支持。我们要设身处地的体恤孩子的困难,给予他们适切的援手,这样他们必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5)学校生活

    良好的沟通包括了了解孩子的日常生活。教师应当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比如是他们要好的朋友是怎样的?他们最喜欢的老师是怎样的?因为他们会影响孩子的信仰、价值观和生活的习惯。此外,也要了解一下学校所灌输的价值观;和了解他们学业的情况,他们喜欢什么学科?他们感到最困难的学科是什么等等,都要了解,给予帮助。教师了解孩子愈多,就能愈了解孩子的问题和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6)家庭生活

    教师除了要了解孩子的学校生活外,也应了解他们的家庭生活。孩子跟父母的关系怎样?父母的教养态度怎样?生活怎样?有什么困难吗?教师要在谈话中了解孩子的家庭情况,若有困难尽量帮忙或为他们祷告。此外也要保持秘密,不要把孩子的家事传开去,要做一个可靠守信的教师。

    (7)主日学的情况

    教师要经常关心孩子在主日学学习的情况,了解一下他们学习的感受,有没有什么学习的困难,例如是没有兴趣上课,不喜欢做功课等,教师要找出原因以解决孩子学习的问题。另外也要跟孩子的父母保持联络,把孩子在主日学的情况告诉他们,请他们关心和跟进,例如是做家课等。

    以上是一些沟通内容的建议,当然不限于此,如果教师发现有其他的沟通内容,而又有助跟孩子的沟通的,也可以加进去。总的而言,这些沟通的建议,需要教师灵活的运用,按着不同的需要跟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好让师生间有良好的关系,使教学得以结果累累。

赞助商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