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与宗教信仰 古代文化与宗教信仰(2)
    古代文化与宗教信仰(2)

    [作者:池凤桐转贴自:《基督信仰探源》点击数:959更新时间:2005-2-23文章录入:admin

    ]

    取洁礼与骚魔有不可分的关系“附魔是灵魂不洁所招致的结果。取洁礼(purification)与驱魔的先决条件都是忏悔自诉,矢志改过迁善。取洁礼最通用的材料是水,水的来源是河川井泉,因此有圣河圣泉,如印度的圣河,法国露德山的圣泉。两河地区初期文化的寺院,均设有浴他,以备取洁之用。这个传统直至今日仍存于各教的寺殿,今日天主教堂门旁均设有圣水池,即是早期取洁用的浴他缩影,原始的意义依然存在。用水取洁为最普遍的礼仪,用火取洁也屡见不鲜。古新经和教会礼仪都有似火洁世之说(歹坏:十六;3一4则:二卜;1一5伯后:三,7,10)。以火取洁,可能采用不同的方式。苏美和巴比伦往往用泥,面制塑魔鬼恶人的肖像,或病者疼痛的形态,如头疼者,便以面制头疼者的肖像,涂以脂肪,投火焚烧,波斯的祆教以火为神圣,用火可以消除一切罪恶,驱逐任何魔鬼。时至今日,北欧农民尚保持古风,赶家畜过火,以祛灾殃,祭祀神明的祭牲,也要用火烧毁。古经多次记录全燔大祭(创:十五,17;肋:九,24,民:十三,19;lU:十八,38)。历代各地民俗均有用火给新生的婴儿取洁的礼仪,目的是祛除魔鬼。

    巴比伦和苏美王朝,均有隆重的取洁祛灾礼仪,如王或后罹有重病,王宫设立七个祭台,七个神龛,酒、油、水各七坛,备好待用。全部神职人士,和宫廷官宦,一律盛装礼服,登上皇宫房顶。首先扫除尘埃污垢,然后以水淋洗宫室墙壁、天棚地板,和一切用具,随后点起香火,姻薰各个居室,各个角落。水火取洁之后,全体参礼的人齐集于祭台的周围。祭台上摆着花果,燃着香火,举行烧燔大祭,为病人求痊。病愈后,仍须再行取洁礼,以水冲洗房顶墙壁,每一个楝梁椽檀,均需一一经过火薰。经过二次取洁后,病人才能重新进入社会,度日常生活。

    身体有病,视为恶神附体,应由取洁礼仪驱逐魔鬼。犯重罪的人,更为不洁,须躬行取洁礼仪,求得罪赦。犯有重罪的人,如谋杀无辜,不管是王公大人,或一介平民,必须穿上好衣服扮作神祗,到寺殿奉献鲜肉、香果、蜂蜜、奶油,和其它礼品。从半夜到日出的一段时间,走上屋顶,先行扫除,然后洒水,继以姻火薰炙,举行取洁礼的同时,口中诵念咒文1呼求善神,唾弃恶神“咒誓之后,举行祭典“祭物中必有红枣、寓意不详。礼仪的重心,向神祭奠,将祭酒、大小麦、种籽、葱蒜,和一切祥与不祥的物品,一并投掷火中,焚成灰烬时,罪人就完全清洁了。

    最重要的取洁用的工具是水与火,有时更加以油。在古代宗教礼仪上,油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中东地区,气候干燥,用油傅身,使人有舒适的感觉。因此油也代表神的恩泽,油与血有密切的关系。古代祭祀后,用祭牲的血傅沫祭台,用血洒向参礼的人。梅瑟曾用祭牺的血洒在民众的身上,奠定雅威的誓约。祭神的牲血,一经神的接受就被视为神血,有神的威力。后来往往以油代血,用油傅擦祭台人物就等于用血傅擦。受傅者受了神的抚摸,传递神的大能。因此犹太传统以油祝圣君王领袖,傅油医疾。直至今日,傅油的传统仍在犹太和基督徒的礼仪中普遍应用。

    初民宗教最普遍的礼仪是全民举行悲号典礼(Lamentation)。每遇天灾地祸,瘟疫死亡,尤其天现异象,日蚀月蚀,山崩地震,或与邻国发生战争,本国战败,国家元首代表全民,公开自控,乞天垂怜,并诏告全民,举行悲号典礼。选定日期,全民不饮不食。国王贵族,粗衣赤足,剃光头发,撒灰头上,全体取洁。礼仪开始,由司祭团领导,循街**,一路哀号(hmen

    ta-tion),叙述不幸的遭遇,哀求神明垂怜,乞神示意,当如何赎罪。这个典礼,早期只举行于特殊情况,渐渐变成最通用的典礼。初由一城制作哀歌,叙述本城的不幸遭遇,渐为各城所借用,最后成了通用的悲号祷词。随着时代的演进,哀号与朗诵符咒(incantation并而为一。举行典礼时,先唱哀歌,继诵符咒,驱祛不祥,并邀神宠。哀歌的目的是忏悔过去,罪人不知神意,自觉有罪,悲泣自承,求神宽恕,免去惩罚,再获恩宠。这个认罪赎罪的自觉,偏存古代文化。古经中的若伯传,即是对于无辜受苦的质疑。若伯本非犹太人,他的遭遇和他的态度,表示宗教文化的演进。中国汉书记载,汉文帝因日蚀两下诏书,自诉自承,并邀请全民,上谏皇室,改过自新,捐弃前愆。这种以天象反常,影射君王领袖,获罪于天的观念,普存于初民文化。类似若伯书的文献,普遍存于两河地区的各代文化。

    哀歌礼仪渐成通行典礼。每月月圆之夜,则举行欢唱歌舞,月亏日蚀,则举行哀泣悲号。由初月到满月分为四段,每段七日,即今日全世通用的《一周》“每周的末日举行典礼,即是后代犹太人的安息日,基督徒改行于每周的第一日记念耶稣复括,称为主日,中国人误会以为是每周最后的一日,称为星期日,把第二日误译为星期一,把第七日的安息日误称星期六。中国人的误译使人误会安息日为第六日,实际是每周的末日。工作六天之后,第七天不准工作,整日祭祷神明。古经创世纪叙述创造宇宙的过程,第七日天主休息,就是根据一周工作的风习,安排造化天地的过程,实际一周七日的布局来自初月到月圆的四分法。

    除了初月和满月,以及每月四分法的一周的末日,称为安息日的庆祝外,每天的日出日落,也有特别祈祷仪式。根据每日的日出日没,每月的月亏月圆,以致一年一次的天时回转初民便制定了圣节庆日。今日的各大宗教仍继承这个传统将一年划分为季节,每节有庆日。犹太人和基督徒均有季节庆日。犹太人遵守每周末日为安息日,基督徒遵守每周第一日为主日。今日世界通称这两天为周末。中国人误译每周的日期恐怕来自周末的误解。今日的周末实为一周的末日和第一日的合并。初民一年一度的大典是春季的复活庆节,庆祝万物复苏。这个庆节普遍存于初民的宗教礼仪。从两河流域到坎及以至希腊罗马都举行类似的复活礼仪。各时代各地区的礼仪细节可能互有出入,所庆祝的复活之神,可能有不同的名称,但中心的观念,则属大同小异。

    苏美文化中的**之神,一般称为塔木兹,其妻为伊士达。夫妇结合之后,塔木兹为妻所杀,另一传统说他为野渚所杀,居于亡者下界数月之久。在此期间,全民举行哀泣礼仪(Lamen-tation)。春季到来,万物复苏,塔木兹复活,全民欢腾歌舞,即是复活节的庆典。这个礼仪有无数不同的礼仪细节,各地区各民族都有自己特敬的死亡复活之神,也都有悲悼的神母或神妻,最后全民庆祈死神的复活。这个礼仪的原始意义,是植物的生力在冬季消逝,春夏复生。初民将**力量位格化,奉为神明。阴阳**之道,始终是不可解的奥妙,各时各地区的宗教文化,用不同形式的礼仪,向最后**的神力致献崇拜,祈祷丰年。

    巴比伦的新年,正和中国的农历年一样,称为春节。严冬之季,**之神被杀,亡命地下。春日到来,万物复苏,**之神,重新获得生命“巴比伦的国王和全体朝臣,率领全国人民,在新年的第一日,**悲泣,哀悼**之神。青年男女扮作**之神与神的爱妻,举行**礼仪,神妻或圣母代表停止生育的大地,亡神代表枯死的植物。祈望大地回阳,生力复苏,扮作神祗的少男少女,举行交媾礼仪是根据初民信仰的原则,他们相信摹拟神力(imitative

    magic),利用男女青年摹仿男神女神的交媾,大地生力就会复苏。模拟**的礼仪盛行于两河流域和犹太地区“古经多次描写攻击这类礼仪,因以色列人受到邻人的薰染,往往效行,采用他们的宗教礼仪。希腊罗马时代,**礼仪继续存在,尤其在乡间愚民的敬神庆节和神秘礼仪中,盛行不衰。

    北欧各地直至近代,尚保存类似的**礼仪。春初开耕时,全体农民集于田埂,举行**祈年大典,选出一位身体健美的少女,裸身撒种,群众同声呼求上天,恩赐丰年。直至今日,若干地区的基督徒,在春季播种时期尚举行丰年**。在德国乡村四角均设有巨形十字架,祈祷丰年时,唱诵圣经于架下。梵蒂冈二次会议前,天主教的正统礼仪尚有正式祈祷丰年的祷文。圣马尔谷记念节日,即四月二十五日,举行祈祷丰年**(Rogationdays有major

    minor之别,后者在耶稣升天前一连三天).

    天主教的祈年礼来自罗马帝国时代流行的祈年**和祭祀(Rogigalia),也恰在四月二十五日,罗马农民和政府首长,一面**,一面呼求,直至罗马郊区麦谷神庙(Robigus),宰祭狗羊,祈祷丰年。祭后举行各种运动比赛.

    教会执事当局便沿循罗马千年古礼制定祈祷丰年的仪式和祷文,一直传流到二次梵蒂冈大会后的新礼仪,才取消这个仪式,今日的正式弥撒仪礼中已经取缔祷文与**,但在正式礼仪之外的祝祷经文中,祷文仍然存在。

    众生皆有死,没有例外。然而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惟有人类,一去不返!人既是万物之灵,何以不如物,一死百了?死亡后的命运,始终是人类所最关心的事。人在死亡之后是否还有生命?如有生命,生于何处?**之神,在下界过冬,到春天再返回大地,原来神只木不死亡。人类的命运如何?根据人生经验,死去的人,没有再度返回人世,那末人类是否一死百了,有无再生?死去的人,如果有生,住在哪里?初民的宇宙观念是三层世界:人世居中,上为天堂,下为地狱。死亡的人都居于下界,也就是土地的地心“这是一个十分具体的观念,可以解释为什么必需埋葬亡者,因为未得埋葬的尸体,无法进入下界,必须流连在这个活人的世界,成为饿鬼,企图返同旧居家园,致使许多古老的住宅闹鬼。时至今日,旧宅闹鬼之说,普遍流传世界各个角落。初民的埋葬用布条包裹赤身,然后埋于地下。在社会有地位者,有贵重的器物陪葬。若干地区的王公大人,且有活人陪葬,中国古代就有实例。一般平民则是赤身入土,卧式坐式均有。巴比伦有敬拜祖先的传统,主要原因是怕亡祖返家搔扰。

    两河地区的美索布达米亚各个不同的文化,都没有像埃及文化坚信来世“从最早的苏美文献(Gi

    lgamesh)来看,人的死亡,是无可奈何的命运。他们的国王走到天上地下,晋见天神地祇,寻求长生不死的秘密,然而遭到众神的拒绝。为什么人人必有一死?答覆是神的意旨,神只不准人类永生于世。古经的创世纪有同样的答覆:因为人类原祖亚当犯了罪,上主就决定了人类必死的命运。上主天主说:「看,人已像似我们中的一个,知道了善恶;如今不要让他再摘取生命树上的果子,吃了活到永远」(创:三,22)。这段经书显然是说至上神不愿让人类享受长生不死,人的死亡是神的意旨,人类的最后的命运是死亡。但犹太经书也同样没有解答为什么上主不准人类长生不死,只说不能让人活到永远。上主所说的《我们》到底都是指的谁呢?知善恶又是指的什么?难道说上主和天地神只都怕人有智慧,获得永生吗?

    人类的经验证明,没有一个人长生不死。人生只限于此生此世。死亡是不可解的恐怖。人生最大的希望,只是今世享乐。敬神拜神,只求神的赐福,企得欢乐。一死百了,人生究有什么意义?有几个人真正获得幸福快乐?虽然如此,人只有这一生,只好尽情享乐,正如依撒意亚先知责斥当时的民众心理:「吃喝罢!明天我们就要死啦!」(依二二十二,13)。可惜的是当时食物不丰,免强糊口,并没有几个人能够享受口福。如果死后没有生命,没有赏罚,人生确是可悲:「的确,世人的命运同走兽的命运都是一样,前者怎样死,后者也怎样死;气息都一样,人并不优于走兽:因为都是虚无,都同归于一处;既都出于尘土,也都归于尘土」,(训:三,19一20)。既然死后没有生命,自然也就得享用今生,然而人生寿短,好似云姻,人生究有何义?这是初期文化普遍的悲观人生。后世虽不可知,巴比伦文化却有行善避恶的理论,人生行善避恶是为避免现世的祸患或神只的惩罚。

    (二)巴比伦的星相卜筮

    人既无力控制自己的命运,祸福均系于神旨,如何预卜神旨,求吉避凶是古今中外,全体人类的一贯向往。犹太创世纪记录上主自动和亚当谈话,亲自质问加音,训令梅瑟晋见法劳,指导他率领选民逃出埃及。这种直接启示少见于其它文化。中国人一贯主张天无言,其它文化也少有至上神与人交谈的记录。代替至上神直接启示的神旨,是人的寻求神的旨意,因此古今文化均有预神旨的记录。预卜的方式,绝非如犹太人的记录,至上神亲自降临,口授圣旨,而是表现于大自然的现象,如中国的易经所说的,《圣人设卦观象》,《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古者包牺氏……仰则观察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初民文化的智者,观察天象,以日月星辰为象神的象形。日神月神的寺庙遍存于各个城市。神名虽异,以日月象形则同。天上有无数星辰,地上有无数神人。每一个神明,每一个神灵,都有星辰现形。日月星辰的移动运行,相遇相离,夜月的光暗圆缺,日的光照和日蚀,都影响人生和天下大事。天体的表现,风云雷雨,即是表现神只的喜怒。云的变幻,形象和颜色,风吹的方向,天气寒热温凉,一切天象地变的交错,都暗示未来。每人的灵魂都来自天上,经过日月星辰的变化,而降于母胎,因此日月星辰和人的一生有不可分的关系。生辰决定一生命运。天象代表人事,天人相应。欲知未来,必须观察了解天象,这就是古代的星相学说。星相属于宗教礼仪,月缺月圆,日蚀月蚀,全国举行大礼。古代民众均对日蚀发生恐怖,各地区的文化,均有类似的记录。汉文帝就因日蚀下诏,自诉自承,说天降凶兆,因帝失德。两河地区的宗教礼仪,几乎全部都是依天象而建立者。时至今日,仍有若干宗教,以欢呼歌舞庆祝月圆,遇有日蚀月蚀则举行哀祷。古代的宗教年历,每日献祭一神。某神定于某日,乃由某神的星辰鉴定。后代基督徒执政,极需取缔外教神只庆节礼仪,便设计以圣人顶替神只。没有相应的圣人时,不惜炮制圣人的名字与言行,以期适应传统神只的专责,达到完全取缔外教神只的目标。

    天象影响人事,神的意旨可由天象表现。但人类推测未来的欲望,促使人类积极采取手段,向神求象。利用日常习见的事物,推测神的秘旨,如查看风水,观测鸟飞,抽签算卦,目的无非是想要测得未来的休咎。中国古代利用甲骨,专家解释甲骨裂纹,预卜吉凶祸福。初民的心理,认为祭牲一经神只享用,便成了神祇的身体。祭牲最重要的部分是心肝。古代的知识分子认为人灵存于血内,或存于肝中,直至柏拉图和阿里斯铎才主张人的灵魂存于心和脑,但仍承认较低的神灵存于血和肝。但极古文化则以肝为神灵的居处。随着文化的演进,以牛羊代人作祭牲,因此羊肝就成了卜筮的重要工具“西方文化自古就衅右恶左,肝的左部就代表凶事,肝的右部就代表吉祥。羊肝易病,因此呈现不同颜色的肿瘤。从祭牲羊肝渐渐演变到许多其它方式的卜筮工具,如洒油水上,观察油滴,预卜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