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化与宗教信仰 古代文化与宗教信仰(4)
    古代文化与宗教信仰(4)

    [作者:池凤桐转贴自:《基督信仰探源》点击数:1118更新时间:2005-2-23文章录入:admin

    ]

    (三)文化演进与神只适应

    美索布达米亚地区的历史非常复杂。简略说来,南部近海区域称苏美(Sumer),较北贝IM巴比伦,最北端贝lJffi亚叙利亚。但这几个统称绝不能正确的反映实情,因为初民的文化不是国家文化,而是城市文化。城市文化的来源是一家一族的扩大。中国今日的许多城市尚冠以家族的姓氏,如石家庄,张家口。由家族的扩大而为城市,主持市政的仍为宗族。往来贸易繁盛时,许多外来商人,侨居城外,家族则为市民(citizen,cives)。中国人称为文化文明者,在外国语言就是市民生活方式(civili-zation)。中国在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前,就是由家族扩为城市,再扩展为国家如周.、陈、齐、魏之类的称呼,直接反映原始的家族社会。美索布达米亚的原始文化情势相似。两河流域的家族多为游牧民族,终年移动,追寻丰美的水草,因此很难断定地区城市各民族的移动和演变。

    两河流域地势平坦,往来无阻,许多游牧家族建立城镇,渐渐扩大为民族根据地。古经记述亚巴郎,就是全体家族由南部的乌耳(Ur)遣出,寻求水草丰盛的地区。移居较北部的哈兰(Haran,创:十一,29-32)。后来亚巴郎又率领近族南下,到达迦南地区”亚巴郎和族人在途中与敌人交战,扩张本族的势力,后代宗族奉承他的遗志,就渐渐扩展成为犹太民族。亚巴郎仅是古经文献所记录的一个家族。在美索布达米亚地区,有许多不同的家族,累积生活经验,与其他家族往来,相互通婚,民族就越来越复杂。况且各民族之问发生料纷,战争。胜者王侯,败者贼,失败的民族沦为奴隶,服事战胜者,胜老尊称为贵族。神祇也和民族一样,各民族城市也都有自己的神祇。神祇问的关系也和社会各阶级的人事关系相似。每城每族都有自己特敬的神祇。人有长幼尊卑,神也有大神小神。大城并小城,大城的神只也并吞小城的神祇。战胜者的主神渐渐成了某一地区的大神。大城互攻,胜者成为主宰,这个城市的大神也就成了全地方的最高神明,战败者的神只,自然也就变成了附庸小神。城与神不可分。诸神之长随着名城易手而易名。在其城统一全地区时,该城的大神也就成了最高的神祇。当另一大城统一全土时,大神也随之而变,但战败城市的神祇并不消逝,而仅随信徒的命运泠为次神。

    初民的神只为大自然的化身,最大的自然力量化为最大的神祇,较小的自然力量变为较小的神祇。因此各地均有类似的大小神祇,日神、月神、山神、河神、**之神,以及掌管一切生活琐事的神祇。城市合并时,神祇合并,数目和名称也就随之增多。神祇过多,自然形成混乱,解决的办法是给神祇划分职务,每神专司一职,免使过多的神祇失业,司同职的神祇并为同神异名,一神多名,随信徒之所好,各忠于自己的神名,或改换新神,或随自己的习好,或随神的灵验选择去留。

    各民族之间,以强吞弱,强弱之问的文化往往发生冲突,强者与弱者的神祇与德性也往往形成对立。最早的宗教文化已经遇到适应问题。信仰适应问题发生于文化的中心思想,不易通化,也不易妥协。如有尖锐的对立,必会影响社会的安定。世界史上的战争,屡屡发生文化心态的冲突。美索布达米亚和埃及地区的初期文化都是政教为一,称为寺院文化。司祭领袖以神的权威发号施令,某人得国为王,自然也都是奉天承命,天降大任。攻城减国,自然也是不敢不敬承天命,诛讨恶贯满盈的暴君。王的一言一行都是神的圣旨。犹太古经所载,犹太首领也常以雅威的口吻,号令下民:〔吾主上主这样说〕,〔吾主上主的断语〕。国王也是司祭,是神所委任的代表和仆役。他为全民之首,代表全民伏首于神像之前。神寺与王宫,为拜神施政的处所,同时也是最高法庭,最高教育机关,正如中国古代的明堂,为全民政教精神文化的中心。每一城市和护城的大神不可分,有时最高神和城市同名(如Ashur)。

    每一城市,除至高神外,还有许多神祇,各司专职。当某一城市占领另一城市建立王朝时,胜利者的大神便成了全区的至上神。被吞并的城的大神与胜利者的神明并列,往往结成父子,如一方为女神,则二神结婚,化为夫妻。胜败均无所失。如有三城大神并列,则三神平等。当时虽无三位一体之说,但三神视为同神,各司专职(Triad)。各神合并时,他们的德能互通。应用于某神的专有礼仪,也可通用于另一神明。每次新民族入侵,自然也带来他们的神祇。两地神祇汇合,神的领域也自然扩大。经过几千年的涯合,就成了万神(pantheon),各地也适应新形式建立万神庙。在礼仪上,为敬拜万神,不使有一神遗漏便编制出来一种新形祷词,把所有的神名逐一呼祷,称为连排祷文(lit-any,中国天主教惯称祷文),即是将每一个神名和他们的德能一一呼诵。免使有遗忘忽略,开罪神明,祷文最后总结声明祈祷者的意愿,统称所有大神,无意遗漏任何神祇,祈神海涵。这个祈祷方式的目的是为解决地方神只相遇所引起的冲突,采用适应性的融合手段。

    叙利亚建立帝国时,将至上神化为抽象的圆圈,阳光四射,象征具体的太阳神。这是适应政策的一个重大进展。抽象化的象征易于适应各地区的具体神明,更容易吸取各地神只的德能与礼仪,同时也易于保存被征服城市的神只,保存他们的德能。各城市各神明的德行礼仪,均可任意假借交换。文化冲突由此获得解决。这可以说是最早的宗教适应的历史实例。

    叙利亚帝国建立于公元前九百年。奠都尼尼微(Nineveh),以亚述(Ashur)为至上神。为了便于通化一众神祇,亚述不采人像兽像,而似太阳光线作抽象的示意。新巴比伦倾覆叙利亚,对各城市神只的并合,继续前策。犹太领袖被俘到巴比伦,经过多年文化的冲击与薰陶,作了深刻的反省,承认雅威为宇宙的惟一神明。一神观念和大帝国的观念有不可分的关系。初民以城市为主体,各城市各民族均有自己的神只。当时所谓一神观念,只是肯定自己的城市民族敬奉一个至上神,并不排除其他民族城市神只的存在。大帝国的建立统一各部族,各城市的神祇,用抽象方式,统一神祇概念,宇宙只有一神,独一无二的概念渐渐萌生。亚历山大帝统一希腊,建立空前的大帝国,广播泛希腊文化,希腊哲学引导宗教神学走上更清晰的一神论。波斯帝国实为这个大同观念奠定基础。在帝国成立之前,波斯木敬泛神,大先知左洛阿斯特(Zoroaster

    c.1000B.C.)重整旧教,化众神为一光明之主(Ahura

    Mazda),全知全善。在人世间,光明之神尚非全能,因有恶势力反抗善神。今世便是光明与黑暗搏斗的战场。人生此世,或为善神光明之旅,或为恶神黑暗之徒。但最后光明之神必胜,毁灭黑暗,善人与善神同享光荣。这就是祆教。祆教的最盛时代则是日神教(Mithraism)的时代。同一时代也恰巧是基督信仰发展的时期。波斯帝国给初民信仰带来长足的进步。神只由大自然的象形变成抽象的原理。神学由神话变成理智的哲学。帝国时代同时保存了古代传统的神力观念,和形形色色的礼仪。宗教礼仪与信仰与人生哲学合而为一,代替初民的神话,成为有系统的神学。平民的原始的幻想变成文化的心态。

    古代文化交流

    犹太人的宗教思想,耶稣基督的传授,和希腊罗马文化的累积,被中世纪入侵的新民族所钵承。这一系列的文化传统,就是今天所称的西方文化。希腊文化,往往被称为西方文化的始祖,然而希腊文化绝非由空而降,而是由文化发祥地美索布达米亚(Mesopotamia)和埃及递传而下者。处于埃及和美索布达米亚二大文化系统之间者,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民族,称为犹太民族。犹太民族未建立什么大帝国,在五六千年之久的时间中,却只有短短几百年的独立自由,其它的几千年都在流亡,真可说是历史上多灾多难的民族了。它因地处两大古文化交通的中枢,故南北的往来贸易都得经过这个狭窄的长廊。不要忘记苏伊士(Suez)运河的开通是近代的事(1869);古代的交通,由埃及到美索布达米亚是不须渡河的。埃及是世界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与埃及相对的北方地区,统称为美索布达米亚。在这个区域内,先后产生了几个灿烂的文化,与南方的埃及文化,遥相争艳。这些文化在历史上,统称为初期文化(First

    Civilizations)。由于饥馑寻食,战争移民,通商结婚等种种原因,在各文化集团之间,便产生了各种方式的往来,文化也因此传布到邻近各区。

    在美索布达米亚区内建国的,先后有苏美(Sumer)、亚述(Assyria)、巴比伦(Babylon)、海泰(Hittites)、新巴比伦等。这个区域没有天然屏障,门户洞开,易受外来民族的侵犯,因此文化复杂,且多彩多姿。在西部地中海边缘,有个叫作克里特(Crete)的小岛,是希腊文化的发祥地。这个海岛所处的海洋称为爱琴海(Aegean

    sea),位处地中海的东北部。希腊文化所据诸岛,就是爱琴海的东部和西部诸岛及邻陆。海泰和希腊东部的沿海诸岛相邻,这段滨海之地有时属于希腊,有时属于海泰,成为日后继海泰建国的佛利几亚(Phrygia)、黎狄亚(Lydia),此二者建国时的海岸地区已全属希腊。荷马(Homer)史诗所述的特洛伊(Troy)战争,就发生在这个地区。所以说希腊文化就是初期文化的延伸,并非言过其辞。但是在历史上,人们把这地区的文化分为东、西,这个「东」和「西」本是日后罗马帝国的分法,并非文化的不同。希腊本土被划为西方,对海的希腊人和沿海而东移到黑海周边的希腊人却被分到东方,这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希腊人的移民,不只限于以上这些地区,更远达非洲、西西里岛(Sicily)。今日的意大利国南部、法国南部、意国北部,曾一度为希腊人所汇集,这些地区的文化自然也都是希腊文化。

    希腊文化,不仅是初民文化的延伸,也是日后各文化相遇的结晶。初民文化的发祥地,美索布达米亚地区的许多民族,往往东迁西移。今日黎巴嫩(Lebanon)和以色列(Israel)诸地,原为腓尼基(Phoenicia)民族的所在地。沿地中海移民,到非洲北岸建国,且伸张到今日的西斑牙,此民族即是和罗马战争的迦太基(Carthage)。在纪元前六世纪时,中东地区出现了波斯帝国,居塞鲁士(Cyrus)大帝统一了中东各区,其中还包括了初期文化的发祥地美索布达米亚,更东展而达印度,南伸至非洲。东部的犹太和埃及也都相继入其版图,这是西方史上的第一次文化大会合。第二次是三百年后亚历山大帝建立的大帝国;第三次为罗马帝国;第四次则为罗马帝国销迹,新的入侵民族皈依基督,造成了一个空前的文化大会合,结晶是「西方」文化。然而溯本追源,这个「西方」文化实是发源于东方。把文化分为东

    、西是人为的,而非自然的划分。

    东、西文化自古即是互相采取溶化的。例如巴比伦和犹太传下的故事,大都雷同。巴比伦的创世纪所载洪水灭世和犹太旧约所记的大同小异,并不足为奇。犹太人的圣祖亚巴郎(Abram),本是出生于巴比伦的乌尔城(Ur),是地地道道的巴比伦人。创世纪(十一,28)记载他来自乌尔,并叙述美索布达米亚区的各国名称(十一,8一10);又提及巴比伦的建国,和巴贝耳塔(Babel)的停建,乃因语言杂沓,人种众多之故。但这些语言不同的种族又为何均聚集于巴比伦呢?况且创世纪又明确地记载他们都是同一个民族,一直向东部盆地迁移。这个盆地接近波斯海湾,巴比伦市就建在此地。创世纪说至上神要惩罚人类:

    「让我们到城里去,使他们的语言混乱。」这样他们就会被迫停建这座穿天纪念塔。这个大城,名闻遐迩,各地商人游客,接踵而至,南腔北调,语言复杂,但这个地区附近的各个民族原本是同宗的。犹太人的经书为此区初期文化的共同史料,记述各国风俗事迹和考古出土的文献,相互印证,多相符节。

    在纪元前二三千年,初期文化经过长久的往还,早已形成一种综合的文化。文化是由人类传播的,人类为了改善生活,交易馀货,不断移动往来,争食争利,不免发生料纷;战争、商业、旅游及婚姻,便成了传播文化的工具。犹太经典记述他们的先祖,屡次因饥馑而流亡异土。最早的记载是圣祖亚巴郎,因饥馑逃荒到埃及,谎称自己的美妻为妹妹,以免法郎(Pharaoh)加害,并可因妹妹的得宠,幸得青睐。这段记载说明了犹太文化早就和埃及文化有所交流。日后圣祖雅各伯(Jacob)又因饥馑而逃往埃及,族人若瑟(Joseph)曾作过埃及的首相,但是日后犹太人沦为奴隶,受尽虐待。埃及王的一个太子,犹太人认他为族人,更尊之为圣祖的梅瑟(Moses),率领犹太人逃出埃及,沿着红海西岸北上,征服了当地的民族而自立。这段在埃及为奴的时间中,犹太文化和埃及文化不免熔化为一炉,虽未至炉火纯青,全部同化的境界,至少在许多信仰习俗上,也是难分泾渭了。

    纪元前六世纪,巴比伦占领了犹太,并俘虏其领袖和知识份子,长期侨居巴比伦。根据创世纪的记载,犹太人的祖先,本来自巴比伦,其被俘侨居,并非因文化的格格不入,而是在心理上,不免忧时忧国之苦。同时和新的环境人事相切磋,犹太文化便渐渐达到成熟的境地,完成了日后的西方文化心态:一神的信仰和天人的关系,都因长期思考反省而升华,成为今日世界宗教哲学的基础。

    继巴比伦(亚述帝国Assyrian)而崛起的是波斯大帝国,帝国版图包括中东地区内的大小国家,统一了初期文化的发祥地美索布达米亚、埃及和犹太。纪元前五世纪,波斯帝国统一了复杂的东方民族,融汇了几千年的文化传统,这个文化交流的过程,延续了三百年之久。直到纪元前四世纪时,亚历山大(A1-exander)由希腊北部的一个城市崛起,不只统一了希腊各城市,而且还并吞了波斯帝国,建立了空前未有的大帝国。这个大帝国很像秦始皇的统一天下,只是昙花一现,仅十余年,但是他融汇文化与民族的政策,却是千秋万世,代代相继。亚历山大帝去世后,部将各自占地为王,帝国遂分为四部。但是文化汇合的过程,则是萧规曹随,持续未断,直至罗马帝国,又钵承这个文化大汇合的过程。自波斯帝国到耶稣诞生,达六百年之久,在这六个世纪的时间,整个中东西欧地区的文化,都已汇合于一流。耶稣诞生后,他的门徒又继承发扬这个文化传统,至西罗马帝国覆亡,中古世纪(Middle

    ages)西方文化的兴起,继承了经过千年交流的古代文化,也造成了共同的文化心态(Mentality)。昔日地方性的人生哲学和信仰,由五花八门的现象,渐渐臻于类似的超然境界。人类思想经过了千锤百链,已达炉火纯青的阶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