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妙的道"——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赒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哥林多前书13:1-3)
让我们一起来祷告:
父神啊,我们切切祷告,求您使我们正确地理解什么是爱。"爱"这个词到处泛滥,看上去都失去了它的意义,甚至在教会里也是这样。我们向您祷告,求您叫我们真正明白到底什么是爱,叫我们知道您是多么爱我们。愿我们通过学习圣经,有血有肉地懂得爱。我们祷告奉基督的名求,阿们。
有人说,"表达"或曰"包装"是最重要的。连蛋糕上都裱上了花样。虽然不能说"表达"就是一切,但"表达"的确有其重要性。人们常常因为对传福音的人有看法,结果连信息本身也一起拒绝。假如你说话粗声粗气,态度很差,人们往往不会对你所说的内容感兴趣。对此,你们一定都有亲身经历。
我记得自己刚开始去教会的时候,遇到满脸笑容与真诚的眼光,我深受感动,认为他们真的是关心我。因为我小时候没有去过教会,所以对此印象极深。我从心里愿意与这些人在一起,不管他们说的到底是什么。我只觉得他们关心我。可是这些年来,我对那些精通"笑容可掬"之术的人有点不太信任,有时甚至有点反感。这倒不是因为笑容可掬本身有什么问题,而是因为这常常与真正的表达内容不相符合。在信仰的事上,我已经懂得了先知比哥们/同伴重要得多。我说这些,绝不是鼓励人说话粗鲁。在基督徒的相互交流中,在教会里,内容与表达方式都同样重要。保罗在《以弗所书》四章15节劝勉我们不仅仅说诚实话,而且是要以爱心说诚实话。所以,说话的方式也很重要。
在婚礼上,证婚人最常引用的就是今天早上我们要看的经文——《哥林多前书》十三章,或称"爱的篇章"。这里就有如何正确运用属灵恩赐的问题。这一章里虽然与我们这个系列的主题——神迹奇事的恩赐是在继续还是已经停止——没有多大关系,但这章圣经教导我们在运用恩赐时应有的态度,我们绝不可忽视。因此,今天早上我们就来讨论爱。我把这篇讲道取名为"最妙的道"。
使徒保罗从十二章开始进行属灵恩赐的讨论。十二章结束时,他说要指示我们最妙的道。最妙的道就是基督徒之间彼此交通、造就,彼此挑战、培养。当我们追求走这条最妙的道时,教会作为基督的身子就在正常地运作,神的名也因此更得荣耀。今天早上聚会开始的时候,我们提到了一下教会的敬拜程序,从宣读神的话开始;听到神的话后,众人一起祷告,在圣洁神面前承认自己的过犯与污秽;随后也听到领会的弟兄以神的话宣告我们的罪得赦免。我们在这里宣讲、聆听神的话,为人施洗,分领主的圣餐,唱诗赞美神,等等。这些是教会之所以称为教会的原因。同时,实行上述这些最妙的道,也是教会正常运作之道。今天早上我们要讨论的,就是我们对此应有的态度;这也是教会之所以是教会的原因。
保罗称之为最妙的道本身不是一种恩赐,而是我们在运用所有恩赐的时候所应有的美德。上礼拜我们在讨论恩赐的时候提到过,你不必做各种评估来决定你的恩赐在哪里,因为《哥林多前书》、《罗马书》和《以弗所书》上所列的27种恩赐并非一定就包括了所有的恩赐。你是身体上的一个肢体,你应当运用自己的恩赐。这里保罗教导的是:我们在运用这些恩赐的时候,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态度。这最妙的道当然是爱;这条道——这种美德——是何等重要!
我若能说万人的方言,并天使的话语,却没有爱,我就成了鸣的锣、响的钹一般。我若有先知讲道之能,也明白各样的奥秘,各样的知识,而且有全备的信,叫我能够移山,却没有爱,我就算不得什么。我若将所有的赒济穷人,又舍己身叫人焚烧,却没有爱,仍然与我无益。(林前13:1-3)
这些都是极好的事、极美的行为。这是我们在历史上所看到的许多见证。乍一听上去,让人无法相信:人为了他们信仰的缘故被火烧死,却没有爱——这是不可能的事。但保罗是以极端的例子来强调:无论你的行为多好,假如没有爱,都是徒然。
这里保罗所强调的是明确无误的:所有的行为都必须从爱出发。假如我用恩赐,却没有爱,我就成了一面锣——什么都不是,什么益处都没有。但我必须说一句,这里谴责的是传信息者而不是信息本身。我说话时缺乏爱,就成了一面锣,对我自己没有益处。但这不应该是听信息的人用来作不理会信息的借口,就好象一位父亲榜样做得不好,不应该是孩子叛逆的理由一样。换句话说,我说话时看上去不那么可爱,并不意味着我所说的内容不正确。
在保罗所举的例子里,变成什么也不是的是什么人呢?是说方言的,是有知识的,有大信心的,有好行为的和殉道的。他们的缺乏爱绝不会使听众对所听到的先知的信息失去权威;也就是说,假如我说的是真理,虽然我说的时候没有爱心,但真理仍然是真理,对听的人仍有权威。我的错误是以缺乏爱的方式说话,有一种令听众不去注意信息内容的危险倾向,就像上述那位父亲激怒了他的孩子一样。也就是说,我说话的方式可能引起你们的反感,但若我讲的内容是真的,因着神的恩典,你们仍然会把它看作是真的。我之所以说这些,是因为今天我们的社会都很讲究表达方式,讲究包装。因此,我们对听到的信息必须十分小心、十分认真,而不应对传达信息的人或其说话方式太过于挑剔。同时,我必须认识到,假如我在讲台上传讲的时候缺乏爱,会造成你们生出反感而不去注意信息。有时候,我听自己的讲道录音。当我听到自己在谈论神、谈论神的事时,用一种任意驾驭的口气、态度时,那真是令我自己感到恶心。我认为最重要的,也是我最想要传达给大家的,就是我所讲的是比我伟大得多的东西。
任何人若运用恩赐是为了引人注目、出人头地,或自以为义,那就是很可耻的事。假如我们没有爱,那么运用属灵的恩赐既不能讨神喜悦,对我们自己也没有益处。
前面我已经说过,这段经文与神迹的恩赐没有多大关系;这点我们留着下次再讨论。有人把《林前》13:1作为那种含糊不清的现代方言运动的证明经节(这里我并没有故意贬低的意思,而只是作真实的描述而已),说他们讲的是天使的话语。这里有两点:第一,保罗或许是以一种美化的或诗体的方式说这句话的;第二,即使不是这样,圣经里天使都是用人能够明白的方式说话的。我们在圣经里看到的,比如天使对亚伯拉罕说话、对撒迦利亚说话等等,都是以正常的语言结构说话的,而不是什么听不懂的语言。这里我们就不多说了,把它留到下个礼拜。
关于爱的真理
基督徒应该以爱的态度运用神所赐的恩赐,这是很明确的。那么,什么是爱?爱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常常为人证婚;我对他们说:今天我们用爱这个字来表示任何事情。比如,天气很好,我们说,"我爱今天的天气。"这家餐馆不错,我们也说,"我爱这家餐馆"以及"我爱自己的孩子"等等。圣经里却有不同种类、不同含义的爱。假如我们对"爱"不加定义,爱就失去了意义。
谁来给爱下定义呢?是我自己吗?有些人把爱与真理对立起来;你们听没听说过这种说法:"教会里只要充满了爱,真理必定会来。"可是我们圣经说:"爱大于信和望。"让我来问你们一句话:"如果让你选择,教会也好,家庭也好,国家也好,你们愿意在哪儿生活?是充满爱的地方呢?还是真理当道的地方?"按我们社会今天的情况,大部分人会说:"在爱的地方";但这是一个危险的答案。为什么?
爱与真理非但不相互排斥,他们是相辅相成的。离开了真理,爱就成了难以捉摸的情感。那些在男女关系上乱来的人不都是打着"爱"的旗号吗?这是"爱"这个字今天通常的用处之一。这难道是真的爱吗?离开真理,你连问都不能问这种人"什么是爱?"我听到过有人把极恶心的事也称为"爱"。但是,当我指出这里的问题时,我就被指责为"骄傲"。他们说:"你有什么资格来定义爱?"今天的电影、电视界把环境、灯光、气氛与爱划上等号,让观众接受这就是爱。
但保罗在这里说"爱"的时候,是从教义、从真理的角度上说的。真正的爱是从圣经真理流出来的。既然福音是神的大能(罗1:16),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说,真理不仅仅给爱下定义,真理也产生出爱来。我们在这里不仅是在研究什么是爱,并且当真理得到宣讲时,它就成了爱的泉源。当一个教会里宣讲真理时,这个教会就成了神用来产生爱的器皿。这就是我对神、对邻舍产生爱的源头,因为神出于祂的真爱,打开了我的眼睛,让我看到了祂对我的爱。这是怎么发生的?是通过宣讲真正的福音开始的。没有定义的"爱"所产生的是混乱与放纵。今天,无论谁,无论什么时候,你打开电视,就知道这是真的。
保罗深知这点;他为爱作了如下的定义或教义: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林前13:4-7)
这里我们不必对爱作详细的考查。如何爱神、爱人都已经总结在"十诫"里了。当然,我们不能说"十诫"里没有包括爱在人内心的工作。保罗在这里论述的正是这种爱在内心的工作。如果说,"十诫"都是爱的零件的话,那么这里说的爱就是润滑油。爱当然包括外在的责任与行为,同时也包括内心的态度。假如我偷窃邻居的东西,就不能说我爱邻居。当然,我对邻居的爱绝不仅仅限于不偷不拿,而是要深得多。
这段经文里连续三次重复了爱的忍耐——是"恒久忍耐"。神学家凡尔思这样定义爱:"爱是一种品格,在面对容易被激怒之事上自我控制、不立即报复或惩罚;爱是发怒的反面,是与恩慈连在一起的。"雅各说得好:
我亲爱的弟兄们,这是你们所知道的。但你们各人要快快地听,慢慢地说,慢慢地动怒;因为人的怒气并不成就神的义。(雅1:19-20)
我虽然很软弱,但我给自己定了一条"48小时"的规矩:假如有人冒犯我,我要等待两天之后再说。我会在这两天里祷告,安静下来,以及寻求别人的意见。
爱不是情绪激动的反应,而是保罗所说的"恒久忍耐",也就是说,真正的爱包含温和之意,这当然是源于忍耐。
"爱是不嫉妒。"约瑟的哥哥们因为嫉妒父亲对约瑟的爱而行了大恶(徒7:9)。一个人缺乏敬虔的知足之心是难以有真正的爱的。假如你不明白神的全权,你在生活中就会产生不知足;从不知足就会产生出嫉妒。一旦我们有了嫉妒之心,爱就消失了。当我们看到朋友很富有、很顺利时,我们应该与他同乐。假如我们心里感到不是滋味,就会产生苦味来。我们应当知道,神一定恩待行为正直、走义路的人,一定将最好的赐给他。但当我们以为神应该给我们更多,神可以变得更有智能时,我们就会对别人产生嫉妒,觉得神也应该多给我们一些。这不但是对神的权能不理解,也是对神的慈父般的性情不了解。
爱不是表演,不是夸耀。一个真正行出爱来的人不会挂招牌。最难的是,当你默默无声地努力但却被指责为失职。结过婚的人知道,你在家里默默地付出,但却被说成是不负责任。这时,你就容易要来数算你所做的一切。我们不要被引诱来向人显示你的爱。你若不能敌挡这种引诱,那么就会犯骄傲的错误。
保罗写道:爱是"不做害羞的事",不做不合体统的事。一个有爱心的人,无论是说话、行事,总是注意照顾到周围的人,运用自己的恩赐考虑到别人。比如说,有人遇到难处,在哭泣,你就不应该扔过一句《罗马书》8:28去;你应当与他同忧。有位妇女总是在大庭广众面前数落她丈夫的不是,这就不合体统,对丈夫缺乏爱心了。有时候你应该说,但必须注意到周围的环境和人。
爱是不寻求自己的益处。真正的爱不求回报。我们之所以在上述的忍耐、不嫉妒、不张狂、不自夸、不做害羞的事上失败,往往都是因为心里有个想得回报的小算盘。时间到了,没有得到回报,我们那些可怜的爱就显出本相来了。真正的爱是给予,而不是要等待回报。因为我们马上就会看到,我们已经得到回报了。我们爱别人是因为他们爱我们吗?是为了等待回报吗?不!我们爱别人是因为神爱我们的大爱。我不能想象,假如一个教会,一个家庭,一个国家,人人都要等着别人回报,那这个教会,这个家庭,这个国家怎么还会像神所要他们成为的样子?这种等待回报的爱是很容易被激怒的。假如我不在乎有没有回报,我就不会在未得回报时生气。也正是这种假的爱会想到恶念。《新美国版圣经》这样翻译:"爱是不计较受冤枉。"另外一位神学家也作过一个很好的解释,称爱为"不动坏脑筋"。真正的爱绝不记仇,不翻老账。
真正的爱绝不喜欢不义。假如我对别人的怀疑是真的,他们是犯了错、做了恶,我也绝不应该暗自庆幸,那是没有爱的表现。你们大概都有类似的经验:你假如与某人相处不和,后来发现对方果然犯了错误,我们心里就会有一种诱惑,感到快活,有出气的感觉。这不是爱。我们应当为恶事悲伤,为真理当道喜乐。
爱是"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忍耐。"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这难道是说爱是没有智能吗?是不分是非吗?当然不是!"凡事忍耐"前面已经讨论过了。"凡事相信"——难道是相信相互矛盾的事,是黑白不分吗?不是。爱是不过分猜疑。加尔文在这段经文的注释上这样说:
基督徒遇事的时候,情愿自己心胸宽大来承担,也不愿对他的弟兄作任何不友善的怀疑。
假如你总是认为别人不好,怀疑他们图谋不轨,你就是在引诱他们真地去那么做。你有没有碰到过人说,你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你难道会去攻击对方的这种态度吗?这是多么蠢的事啊!我想,保罗在这里说的"凡事相信"就是相信别人会做正确的事。
"凡事盼望"是知道、盼望神的大能改变人的生命,赐人悔改之心。解经家马太.亨利说:"当你心里有这个愿望,但却不能相信别人时,你仍然盼望。只要有一点理由,你就继续盼望对方会好起来。"也就是说,既然对方失败了,做错了,很伤你的心,你仍然对他存盼望,而不是视他为不齿于人类。
保罗第三次提到真正的爱是"忍耐",这也是在强调他下面的论点:
爱是永不止息。先知讲道之能,终必归于无有;说方言之能,终必停止;知识也终必归于无有。我们现在所知道的有限,先知所讲的也有限,等那完全的来到,这有限的必归于无有了。我作孩子的时候,话语像孩子,心思像孩子,意念像孩子;既成了人,就把孩子的事丢弃了。我们如今仿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如今常存的有信,有望,有爱;其中最大的是爱。(林前13:8-13)
对保罗所说的"等那完全的来到"这句话,似乎有点争议;这很可能是指基督的再来。这里与我们所讨论的主题——神迹恩赐到底是仍然在继续还是已经停止——并没有多大联系,我们就不多讨论了;这里我们对方言、知识等等就不一一下定义、作解释。保罗所指出的是:与信、望、爱相比,恩赐不过是短暂的、次要的。
长大成人
保罗的这段话里含有批评的口气,因为哥林多人对待他们的恩赐有点像小孩子。你们有小孩的人大概都有类似的经验:你给孩子们买了件很好的礼物,不一会儿就发现他们在为谁先玩那只盒子而争吵。这实在是件糟糕的事。他们在争论次要的事,却把这些事的实质和目的给忘了。保罗的观点看上去好象是说,哥林多人把恩赐当作了它们本身的目的,忘了有一天它们都会消失的。无论是什么恩赐,或是教导,或是热心,或是行神迹奇事,这些恩赐都有其目的;一旦完成使命,都会停止。运用神的恩赐却忘了神的爱,就是一种孩子般的行为,是不成熟的表现。
这些年来我在作教导的工作。当我发现自己在运用恩赐时是为了要赢辩论而与人辩论,这实在是**了所得的恩赐——以一种孩子气的方式在用恩赐。神所赐的恩赐应该以成熟的方式来运用。这点保罗在第十四章里会详细地论述。
信是对神和祂的旨意的认识;望是在信心里忍耐。将来在荣耀里这两样都不需要了,因为我们与神面对面,不需要信了;所望的已经实现,望也就不需要了。但爱却是永恒的。以爱心运用恩赐会促进信、望、爱。我想这不必多加解释。若有人爱你,那不就更加促进你爱对方吗?因此,我们应该停下来思考一下,以祷告的心思考一下,看看我们在实际生活中是否如此行,是否像保罗所说的那样,运用神所赐的恩赐,体现出爱来。爱不是由我来定义,而是由神自己来定义的。
我们谈论了很多关于爱的事;我认为我们应该再往前走一步。我来问你们大家一个问题:"爱是律法呢,还是福音?"爱是律法。今天早上我在这40分钟里所讲的,都是律法。爱听上去那么好,但却是律法。最大的诫命是什么?是爱神、爱邻舍如同自己。这是命令,是律法,因为所有的律法都包括在这两条里了。假如我单单讲律法,对你们就没有益处。我们刚刚说过:"我应该去爱别人,因为神先爱了我。"这是律法呢,还是福音?这是福音。主耶稣说:
我赐给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约13:34)
有一次我在电台上主持"加尔文主义五点论"的讨论。顺便提一下:加尔文主义是立根于圣经的基督教教义。它指出:"人完全败坏,死在罪中;人不能带任何东西到神面前,连他自己的信心也是神赐的;神无条件地爱我们,拣选了我们,不是因为我们身上有任何德性;基督在十字架上的赎罪之工有效地拯救那些神所爱、所拣选的人;神的爱通过圣灵不可抗拒地征服我们悖逆的心;神的爱是如此之大,以致于祂的真正儿女都能在神的恩典里坚忍直到进入荣耀里。换句话说,我已经死了,神使我活过来;祂如此爱我,不是因为预见我会有任何优点。祂差了祂的儿子来,死了,为的是带给我生命。我从来也不能带给神什么;事实上圣经说,过去我是与神为敌的——我咒诅祂,我蔑视祂,我藐视一切关于祂的属性。我即使没有公开声称,我的生活本身就证明我对祂的叛逆。然而,就是在我这种充满了罪的光景中,神的爱不可抗拒地征服了这一切;祂把我的一颗背逆之心改变成了一颗顺服之心。这就是神对我们的爱——我们还在作罪人的时候,基督就为我们死了。
有本字典上对神的爱是这样解释的:"除了神自己的美意之外,神的爱是没有任何其它理由的。"
一位听众打电话进来,温和地批评我说:"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停止讨论这些个主义,多谈谈爱呢?"我几乎能听到全体听众抱怨般的"阿们"之声。我想要解释的是:除非我们理解神对我们的全备之爱,就是上面我所简述的,被人称为"加尔文主义"的神恩典的教义,我们是不能理解怎么去爱别人的。假如我应该像神爱我一样来爱你,那么我们在领圣餐的时候就应该好好思考祂是如何爱我的,而不是我应该怎样来爱自己。这也就是为什么当世界上的人不知道神对他们的爱时,他们中间是不会有真正的爱的。今天的这个世俗社会鼓励人们要"自爱",要"建立起自信",然后才能去爱别人。这是行不通的;根本就不是那么回事,这种论调已经在我们的社会里遭到了惨败。我们用"偶然的机遇",用"进化论",取代了创造我们、拯救我们的神。巴克斯塔说:"那些相信我们是从一池子粘乎乎的原始泥浆里进化过来的人,已经为相信进化论的人们定好了归宿——进化回到原始泥浆中去。"
我们必须明白这个概念:有一位神;我们悖逆了祂。正是这位神,没有任何理由、单单是因着祂的美意,爱我们;差了祂儿子为我们死,好叫我们得生命。当我们明白了这种爱,我们才可能开始按神要我们去爱别人的方式去爱别人。
让我们一起祷告:
父神啊,我们真是感谢您,感谢您对我们的大爱。看哪!这是何等的爱——您竟然称我们为您的儿女!您接纳了我们,就好象我们是可爱的婴儿一样,而实际上我们是悖逆的。但您征服了我们的悖逆,您以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以耶稣的宝血征服了我们。父啊,愿我们不要把单单属于基督的功德归到我们自己头上,愿我们认识到这伟大的爱。父啊,愿我们知道了这一切之后,努力将这种爱行在别人身上。
我们祷告奉基督的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