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七 教会论 第贰章  教会的性质
    壹教会的要素关于教会的要素;罗马天主教,希腊正教和基督教乃有不同的观念,兹分论之:一、罗马天主教的观念

    早期的基督徒认为教会乃是圣徒的团契(CommunioSanctorum或称被拣选者的集团)。在第二世纪末期,因为异端猖獗,于是使他们不能不注意真正教会的问题,以及教会的特征。从居普良(Cyprian)的时期一直到改教运动,关于教会的要素,大家从教会可见的外形组织上加紧探索。教父认为普世教会乃包括分布在各处真正的教会,在主教团结合的范围之内,结合成为一个外在的有形的团契。由于时间的推移,教会外在组织的概念,乃日形显著,并且由是益发注重教职阶级组织,结果便以教皇政治(Papacy)作顶石。现在罗马天主教对教会的定义说:「教会乃是已经受浸,有同一信仰,领受同样的圣物,受合法的牧师所管教,在地上有形的元首之下的信徒的圣会。他们把教会分作两类,一为ecclesiadocens,乃为管制,教导与造就的人;一为ecclesiaaudiens,乃为受教导,被管制,领圣物的人。照此词严格的意义说:构成教会的乃为ecclesiadocens而非ecclesiaaudiens。前者直接分享教会荣耀的特质;后者只是间接的。天主教虽只承认教会有其无形的一面,但却宁欲保守教会一名作为有形的信徒的团契。他们虽时常讲「教会的灵魂」,但却与此词确切的含义,并不完全相符。照第范氏(Devine)的定义,「教会的灵魂,乃是那些被召皈信基督,由超凡的天赋与恩典和主耶稣基督联在一体的信徒的团契。」但是费默思氏(Wilmers)说:「构成基督教会的一切属灵的超凡的恩惠使其会友能够达成他们最后的目的。我们所称的灵魂,一般而言,乃为使身体有生命的,渗透的本质且令教会的肢体能够履行他们特殊的任务。一切信心,共同目标的渴慕,内在的成圣的恩典,超凡的德性,乃都归属教会的灵魂。」第范氏乃以教会的灵魂仅属于某种合格的人。而费默思氏却认为乃是普遍渗透的本质有如人的灵魂一样。可是罗马天主教却不承认无形教会在理论上应于有形教会之先。莫勒氏(Mohler)说:「照天主教的道理,有形教会乃是在先,——然后始有无形教会;前者乃产生后者。」其意所指,教会乃为信徒之母(materfidelium)。但是摩氏又说:从某种意义而言「内在教会乃是在外在教会之先;质言之,我们如不先属于内在教会,我们便不能做有形教会活的肢体」。关于这个问题,他在其所著的《象征主义》(或信条神学)或《教义的分辨》一书中对两者有详细的讨论。摩氏复强调有形教会与基督的合一。因此他又说:「有形教会乃是上帝的儿子,永远藉着人的样式,把他表明出来;又复一直更新,万世长春,——永远好像在圣经里面,道成肉身,甚至信徒乃被称为基督的身体。」二、希腊正教的观念希腊正教对于教会要素的观念,乃和罗马天主教有密切的关系,但于若干重大的要点上,却有显然的差异。希腊正教不承认罗马天主教是真正的教会,说他们乃徒以自称,妄自尊大。他们说:「只有一个真正的教会,这个教会就是希腊正教。」他们虽比罗马天主教更为坦白承认,教会乃有两方面的情况,一是有形的,一是无形的;可是他们却更为注重教会外在的组织。教会的要素,并非圣徒的团体;他们虽然不接受教皇政治(Papacy),但却保留主教的教阶组织。他们又坚持教会无误论。而这无误性乃归于主教们,因此就归于宗教会议。迦汶氏(Gavin)在其所著的《希腊正教思想》一书中说:「无形的教会乃持有上帝的恩赐与权能,乃负有重大使命,要改变世人,进入天国。有形教会,乃由信仰相同,习惯相同,运用神恩媒介的人所构成。同时又驳斥无形的和理想教会的理念;教会乃是实在的,确实的,有形的,并非一种不能想像,不能实现的理想。」

    三、基督教的观念改教运动,就一般而论,乃反对罗马天主教的外表主义;就特点而言,则乃反对其外形教会的概念。他们重新把教会真理彰显出来,教会的要素,非在外形的组织,而乃为圣徒的团契(或被神所拣选者的集团)。路德与加尔文都认为教会乃是圣徒的团契;质言之,就是那些皈信基督,在基督里成圣,且和基督联合,以基督作教会之首的圣徒的团契。这乃是改正宗信条的立场与主张。比利时信条说:「我们相信一个普世的教会,这乃是真正基督信徒的圣会,都盼望在主耶稣基督里得蒙救恩,都被他的宝血洗净,被圣灵成圣与膏抹。」第二次海尔弗信条也宣布同样的真理,「教会乃是从世界呼召出来的信徒的集团;是所有圣徒的团契,他们乃真正认识上帝,按着正意敬拜,复藉着圣灵的话,事奉在救主耶稣基督里的真神上帝;他们藉着信心,要分享上帝在基督里自由所赐各样美善的恩赐。」西敏斯德信条从拣选的观点,对教会作定义说:「普世的教会,是无形的,乃包含所有上帝的选民,他们在教会之首主耶稣基督之下,已经或将要被聚集起来成为一体,并且成为那充满万有者的新妇。」普世教会,乃是照上帝计划而存在的教会,乃被认为是上帝选民的总体,他们都有永生的盼望。但是那真实存在地上的教会,乃被视为圣徒的团体;这不但是无形的教会,且又是有形的教会。这并不是两种教会,因此乃只有一种要素。无论是那一种,就要素而言,乃是圣徒的团契(CommunionSanctorum);但是无形的教会在上帝的眼光之中,其中乃只有信徒。有形的教会,照人的眼光来看,乃是那些带着他们的儿女承认主耶稣基督的人之团契。这种教会,其中可能包含尚未重生得救的人——其中可能有稗子和麦子(参太一三24一30)。使徒保罗在他的书信里面,一方面他毫不犹疑的称他们是圣徒;但另一方面,他不能容忍那些邪恶的,要把他们排出。例如他说:「若有称为弟兄是行**的,或贪婪的,或拜偶像的,或辱骂的,或醉酒的,或勒索的,这样的人不可与他相交,就是与他吃饭都不可。」(林前五11;并参帖后三6、14;提多三10)教会是一个属灵的个体,而以主耶稣基督作其神圣的元首;他乃受一个灵,基督之灵的感应;大家有同一个信仰,同一个盼望,事奉同一个君王。他又是真理的堡垒,把上帝属灵的祝福传授给信徒的机构。教会既是基督的身体(弗一23)乃被命定要把上帝救赎恩功所表明的荣耀反映出来。教会从他理想的意义说:照上帝所预定的,乃是我们信仰的目标,所以信条说:「我信圣而公之教会。」

    贰教会的特质教会的特质,可分以下各点加以检讨:一、斗争的和得胜的;二、有形的和无形的;三、机体抑为制度。兹分论如后:一、斗争的教会和得胜的教会

    教会在现今的时代里,乃是一个斗争的教会,她乃被呼召,现在乃正在从事一个神圣的战争。这当然绝非指互相残杀,而乃为负起一个神圣重大的使命,要在教会之内,或教会之外,和这个敌对上帝的世界不住的从事各种方式的争战;并「与那些执政的、掌权的、管辖这幽暗世界的,以及天空属灵气的恶魔争战。」(参弗六11一17)祈祷默想虽是非常必需与重要,但教会不能袖手不动,夜以继日,把时间完全花在祈祷上面;更不可在象牙塔里,自我陶醉,享受她属灵的福分。她应当奋其全力,为主的国度争战,不但取守势,还要取积极的攻势。倘使在地上的教会是斗争的教会,则在天上的教会,便是得胜的教会。于是胜利的棕树代替争战的刀剑;得胜的凯歌代替打仗的呼喊;皇冠代替十架。苦斗已经过去,战斗已经得胜;由是圣徒要与基督一同作王,直到永远。教会所经历的这两个时期,乃反映她在天上的主卑微之境和尊荣之境。罗马天主教会不但讲斗争的教会与得胜的教会,且又讲所谓受苦教会。照他们的说法,这种教会乃包括那些已经离世,而尚未进到天上乐境的信徒,现在他们乃为他们馀下的罪,在炼狱里面受苦。二、有形的教会和无形的教会上帝的教会一方面是有形的,一方面是无形的。把教会这样加以分别的,乃为马丁路德,其他改教者也承认其说,而把它应用在教会方面。可是这个分别并未被时常正确了悟,甚至发生误会。反对改教者误以为他们乃把教会作两种,因此加以非议责难。路德对于这非难,曾加说明,指称无形的教会(ecclesiola),在有形的教会(ecclesia)里面。他和加尔文特加强调,他们所说的有形的教会和无形的教会,并非指两种不同的教会,而乃指一个主耶稣基督教会的两个层面。无形教会一词,乃有各种不同的解释:其一乃指得胜的教会;其二乃指在世界末期的理想的圆满的教会;其三乃指人所不能看到的万国和各地的教会;其四乃指在逼害的时候隐藏的教会。对那些在地上的人来说:「得胜的教会,乃是无形的。」加尔文在他神学名著Institutes一书中也把得胜的教会包括在无形教会里面;但其首要的意思乃用以指战斗的教会。改正宗神学家通常也是这样应用。他们强调,在地上的教会,乃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教会被称为无形的,因为她在实质上乃是属灵的;在她属灵的实质上是不能凭肉眼加以描写的,因为不能正确无误的决定,到底谁是属她,谁是不属她。信徒与基督的联合,乃是一个奥秘的联合。使他们联合的圣灵在其中构成一条无形的带;而得救的祝福——如重生、真诚的悔改、真正的信仰和基督属灵的交契,乃都是无形的,是属血气的人的眼睛,不能看见的;但是唯独这些乃为构成教会真正理想的特质。「无形的」一词,乃有其历史的根源,在改教运动时候,乃把有形的和无形的加以分别。圣经把几种荣耀的特质归属教会,称她是救赎的与永远的祝福的媒介。罗马天主教把教会视为一种外在制度,而且更是一种特殊的教阶组织(ecclesiarepresentiua),成为救恩祝福的配给者;于是就漠视并且事实上否认神的儿女和上帝直接的交契,把人为的中保祭司隔在神人之间。这乃是改教者所要根本革除的谬妄的制度;因此强调教会不是一种外在的制度,而乃为主耶稣基督属灵的身体;这于现在于属灵的实质上乃是无形的。有形的教会,现在仅有一种相对的和不完备的形体,这要到世界的末了始有一种完善的可见的形体。

    可是,无形的教会,正如人无形的灵魂一样,要用一个身体,透过身体来表达其自己;无形的教会也需一个有形的样式,要有一个外在的组织,藉以表达她自己。教会乃是藉基督圣徒的信仰和行为、圣道的传扬、圣物的授与,以及外在的行政,变成有形的。麦克弗逊氏(McPherson)在他所著的《教义神学》中为着分辨无形教会与有形的教会说,基督教乃是要企图在罗马天主教超奇的外在主义,以及那些过分贬低藐视一切外表礼仪的人之间,谋一种适度平衡之道。我们须加注意,虽然无形的教会和有形的教会都可视为普世的,却不可因此完全等量齐观。有些人虽属无形的教会,可能从未作有形教会的会友。例如照有些宣教士说:那些在临终时悔改的人,还有些人曾暂时排除在教会之外,还有一种因过犯而禁止领受圣餐的人。从另外一面看,那些虽然属于有形教会的人,却从未重生得救,虽于外表上宣称相信基督,却是对主并无真诚的信心,在这种情况下的人,他们虽属有形的教会,却并不属无形的教会。关于有形教会与无形教会的定义,可于「西敏斯德信条」中得到很好的准则。三、教会是一种机体抑为制度这两种对于教会的分别,不能和前者作同样的看法。关于有形教会和无形教会的分别,乃是仅讲一个有形教会两方面的情形,所谓一物之两面。如果以为教会变成有形的,乃是仅仅因为有职位,有圣道的传讲以及圣礼和某种行政管理的方式,那也是一种错觉。即使这些条件一样都不存在,教会仍要藉着圣徒交契的生活,信徒信仰的表白,以及他们一致不与世俗为友分别为圣的态度,成为有形的。我们所讲的两者的分别,乃是在有形教会之内的分别。我们不可忽略,无论教会是一种机体或为一种制度(apparitio或institutio)乃都有他们属灵的背景在无形教会里面。可是,话又说回来,这虽仅是一个有形教会两种不同的情形,却仍是有其重大的异点。从教会是一种机体而言,乃为信徒的交契(coetusfikilium)中藉着圣灵的结合,联在一起。从教会是一种制度而言,则乃为信徒之母(materfidelium),乃是救恩的媒介,又为使罪人悔改圣徒成熟的动力。从教会乃是一种机体言,乃能激起信徒的热情,由于各样的恩赐与才能的彰显,用来从事主的事工。从教会乃是一种制度言,则由上帝所制定的职分与方法,教会乃有各种的模式,发挥不同的功能。两者乃是同等的,但却又是彼此顺从,推诚合作,且能相得益彰。

    叁教会的定义教会乃是一个多方面的整体,所以乃可从各种不同的观点作不同的定义:一从拣选的观点说;二从呼召的观点说;三从浸礼的观点说。兹分论之:

    一、从拣选的观点说有些神学家说,教会乃是选民的团体(coetuselectorum)。这个定义,有些人却会发生误解。这乃仅指从理想的观点而言,在上帝的心意里,这要到世界的末了,才能实现,而并非现在教会的实情。拣选乃包括一切属基督身体的人,不论他现在和教会实际的关系如何。反之,那被拣选的,如果还未出生,如果尚未认识基督,以及尚在教会的境界以外,当然不可能说是属于教会。二、从呼召的观点说

    为要避免对于上述定义的反对,于是就转变方向,从那些属于教会的主观属灵的特质,尤其是从实际的呼召或信心,来下教会的定义。这样就有三种方法为教会下定义:一则称教会乃为被上帝的灵所呼召的选民的团体(coetuselectorumvocatoram);二则称教会是实际被呼召的信徒的团体(coetusVocatorm);三则,更普通的说法,则谓教会乃是信徒的团体(coetusfidelium)。第一、第二种定义,其意乃在讲教会无形方面的意义,而第三种定义,乃重信心,这乃是由信徒信仰的表白与行为显现出来。三、从浸礼的观点说从浸礼(信仰的表白)说,教会乃是那些已经受浸与表示他们真诚信仰的人之团体,或是那些同他们儿女表示信奉真道之人的团体。这乃都是以外在的表示,对教会所作的定义。神学家加尔文对有形的教会作定义说:「教会乃为分散天下的圣徒的团体,他们宣称敬拜在基督里独一的真神上帝,藉着浸礼表示他们的信心,见证他们对教义的一致,藉着参加圣餐表示他们对肢体的爱心,对上帝的道,表示他们的共信,并且传扬福音,善尽主耶稣基督所任命的圣职。」

    肆教会与神国这可分:一、神国一词的意义;二、神国观念的简史;三、神国与无形教会;四、神国与有形教会四点来讲。

    一、神国一词的意义神国一词,原来乃是一个末世的概念(eschatologicalconcept)。在圣经里面,国度基本的意念,不是在基督里复兴的神权政治的神国——这主要的乃为一个以色列的国度,这乃为前千禧年派所主张的;也非卫理公会(或称监理会,美以美会)所信的,是一种社会的新秩序,藉着基督之灵的渗透由世人用各种外在的方法,例如良法、文化、教育、社会改造等等,求其实现。在圣经里面神国首要而基本的意念,乃为上帝所建立的统治与法度,由于圣灵大能的感召,使罪人悔改重生,由衷的心悦诚服的接纳,从而保证他们因救恩而得的没有限量的祝福。这种统治在地上乃仅在原则上实现;要到主耶稣基督有形有体的荣耀显现的时候,才能到达其极峰。现在所实现的,乃是属灵的和无形的。主耶稣基督藉着他的教训,使这个末世的概念,深切著明,为众所共喻。他清楚阐明神国属灵的真实和普世的特质。他又复亲自使其实现,到达前所未有的程度,而且远大大增加神国现在的祝福。同时主耶稣基督又坚定的提示,神国将来在外形上荣耀显现时候之有福的盼望,以及救恩圆满的祝福。二、神国观念的历史

    在初期教父时期,神国乃为最大的至善,他们认为神国主要的乃为一种将来的实体,乃为教会现在发展的目标。有些教父,认为神国就是弥赛亚在将来千禧年的统治;但是历史并不证实有些前千禧年派言过其实的论点。奥古斯丁把神国视为一种现在的真实,且把其与教会视为一物。他又把神国与虔诚的圣者视为相同的,教会乃是信徒的团体。罗马天主教坦白承认神国和他们的教职阶级制度(Hierarchicalinstitution)是相同的。但是改教者却认为在现今的时代里(dispensation)神国就是无形教会。由于康德,尤其是黎敕尔(Ritschl)的影响,就把神国的宗教性完全剥夺,而变成一种伦理道德的社会。降及今日,社会福音派,就把这种说法推广到社会里面,想把各种关系,加以改变,本乎爱的动机,由于人的作为,以建立道德的体制,为他们最高的目的。三、神国与无形教会在某种程度上,神国和无形教会乃是相同的,可是仍须深思熟虑的加以明辨。神国子民的身分与无形教会会友的身分,都须同样的以重生为决定的准则。教会是主耶稣基督奥秘的身体,若非在教会里面,就不可能在神国里面。信徒由于他们与主耶稣基督的关系,构成神国,以主耶稣基督作他们的主宰;复由于他们与世界分开,对上帝的皈依,以及彼此在机体上的联合,从而建立教会。就教会而言,信徒乃被上帝呼召,为他所用,预备主的道,使万事达到理想的境界;从神国而言,他们就要在他们中间把神国理想境界,作初步实践的表现。

    四、神国与有形教会罗马天主教既不加明辨,坚持神国与教会乃是相同的,因此他们认为他们的教会对于人类生活每一领域如科学,文艺商业,工业,以及社会与政治的体制,乃有管辖权和司法权。这乃是一种完全谬误的观念。由于他们对于教会观念的谬误,他们以为基督教学校的团契,无论老年人或少年人所自动组织的研究基督教原理及其实际应用的团体,基督教劳工会,基督教政治协会,凡此种种乃都是教会机体的各种表现,因此便都受有形教会高级职员们的直接管制。这乃就是神国的表现,也是把神国的道理在每一生活领域里加以应用。有形教会与神国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相同的。有形教会乃当然可说是属于神国的,乃是神国的一部分,甚至乃可说是神国权势最重要最具体的表现。有形教会也有无形教会的特质,藉以使神国实现。神国乃似有形教会,因此分担从罪恶世界而来的缺陷。这可从主耶稣基督麦子稗子,以及撒网的比喻得到明示(参太一三章)。有形教会既是用来建立并发展神国,因此乃是从属的,乃为达到目的之方法(ameanstotheend)。神国乃可说是一种广义的教会,因为其目的乃为对于全部人类生活的表现,加以完全的控制;乃是代表上帝对于人类努力每一领域的统治。凡此乃为天主教会混淆神国与有形教会之谬见。

    伍教会的时代这大概可分一、先祖时代;二、摩西时代;三、新约时代三大部分来讲:一、先祖时代

    在先祖时代乃以信徒的家庭组成各种宗教的「圣会」,教会乃由虔诚的家族作标识,父亲就作为祭司。那时虽尚没有正式的崇拜(Cultus);但是创世记四章二十六节说:「塞特也生了一个儿子,起名叫以挪士。那时候的人才求告耶和华的名。」那时的「神的儿女」和「人的儿女」乃有分别;后来人的儿女渐占优势,而且目中无神,犯罪作恶。「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耶和华……心中忧伤。耶和华说:『我要将所造的人,……都从地上除灭』……惟有挪亚在耶和华眼前蒙恩。」(参创六5-8)所以在洪水泛滥之时,仅仅挪亚的家庭教会在洪水时得救。因为「挪亚与上帝同行」,「出方舟挪亚的儿子,就是闪、含、雅弗。」(创九18)特别是闪的后裔,后来在恩典里昌盛繁殖起来。但是世人的心总是悖逆上帝,当真的宗教将趋消灭之时,上帝就呼召亚伯拉罕,和他立约,并用割礼,作为他们与世人分别的记号,并且成为上帝的子民。直到摩西时候,先祖乃是上帝真道的保持者,一方面敬畏耶和华,一方面事奉主,使真道继续活泼长存。二、摩西时代以色列人自从出埃及以后,不但建立国家,并且组织上帝的教会。他们建立各种的制度,他们有家庭的灵修祈祷,部落的信条教义,且有全国的宗教。教会虽无独立的体制,却在全民的生活里有制度的建立。他们乃采取一种「教会——国家」(Church-state)的特殊模式,但我们不能说这两者乃是完全合并在一起的。公民间的与宗教的职务,在国家的范围之内,乃是分开的。但是同时教会乃由全国所设立,教会乃于以色列一个国家之内。外国人民倘能结合在国家里面,也可进教会。在这个时期,教义有显著的发展,因此对于真理乃有更清楚的认识。关于敬拜上帝的规则,乃有无微不至的,非常详密的规定,大部乃是关于礼仪的、仪式的。而且都是在一个中央的圣所。

    三、新约时代从本质上说:新约时代的教会和旧约时代的教会乃是一体的。因为就彼此基本的性质而论,两者都由真正信徒所组成,而且只有真信徒。但是从其外形的组织而言,则两者都是良莠不齐。都有麦子,也有稗子,混襟在一起。可是因为救主耶稣基督所完成的恩工,新约时代的教会乃发生重大的改变。教会脱离了国家的生活,而有其独立的组织。职是之故,教会就突破国家疆界的羁绊。以往受国界限制的教会,现在已摄取普世的特质。我国教会若干学者,没有认识教会普世的特质,也没有深明文化之真谛,因此倡导所谓「本土神学」,「本土教会」;削足适履,要修改基督教神学,甚至僭妄亵渎,藉中国文化独特为理由,要和上帝分庭抗礼,另立「中国本圣经」,「中国本新约」,使基督圣道名存实亡!著者心焉忧之,特披肝沥胆,著书辟之。教会不但有其普世性,而且为求实现其普世性,还要赞扬教会的宣道性,使教会成为普世宣道的中心,把救世福音,传遍天下。忠实履行主耶稣基督复活以后,升天以前所交付我们的大使命(太二八l8一20)。复次,新约时代教会的礼拜,乃以属灵的敬拜取代以往礼仪的敬拜。如上所陈,无论是旧约时代或新约时代的教会,虽于制度上和行政上乃有差异,两者乃是相同的。各种信条的教义,也与此相符。比利时信条说:「教会从世界的开始直到世界的末了,都以主耶稣基督作永世的君王,君王必有他的子民。」这和海特堡信条乃完全相同。其中说:「上帝的儿子,主耶稣基督,从世界的开始直到末了,从人类里面聚集他们,保护他们,维系他们,使他们皈向他,在真道里联合起来,组成教会,有永远的生命。」上文曾一再提说:教会乃是信徒的团体,而这个团体乃从旧约时代即已存在,直到现在,还要继续存在,一直到世界的末了。从这一点来说:我们不能赞同那些前千禧年派的说法。他们受了自相纷争的时代派的影响,以为教会乃完完全全是新约时代的制度,在五旬节圣灵降临浇灌以前,根本未曾存在,到了千禧年开始的时候,又要从地上移去。他们对教会作定义说:教会乃是「基督的身体」,这在特性上乃是一个新约的名称;他们却不知在新约里教会亦称是「上帝的殿」,是「耶路撒冷」,这无疑的乃为带有旧约的意味的名称(参林前三16、17;林后六16;加四26;弗二21;来一二22)。复次,即在旧约里面,这乃为显明的事实,不能闭目否认,「教会」一名,(照希腊本旧约,乃将希伯来文的gahal译作ekklesia)即在旧约里面也会一再应用。(参书八35称「全会众」;拉二65称「会众」;珥二16亦称「会众」。)事实上,这乃是一个翻译问题,在旧约里面乃将原文译作「会众」等名称,在新约里面,乃译作「教会」,致引起误解;其实一而二,二而一,两者乃都是指上帝子民的会众。主耶稣基督一方面似乎要在将来建立教会,例如在马太福音十六章十八节说:「……我要把我的教会建造在这磐石上;阴间的权柄,不能胜过他。」同时他却又似承认教会乃是一个已经存在的制度。例如他在十八章十七节说:「若是不听他们,就告诉教会……。」司提反讲以色列人在旷野里的教会(参徒七38)。使徒保罗乃见证以色列人与教会属灵的合一(参罗一一17一21;弗二11一16)。从本质而言,以色列人建立旧约时代上帝的教会仅于外形的制度上有不同而已。

    陆教会的属性关于教会的属性,照基督教的道理,原来乃以之归属于无形的教会,以之为一种机体,其次才归于有形的教会,以之为一种外在的制度。可是,罗马天主教,却以之属于他们「教职阶级制度」的机构。基督教说教会乃有三种属性,一为合一性,二为神圣性,三为普世性,天主教却又加一种。兹分论之:

    甲教会的合一性一、天主教的概念罗马天主教通常仅认照「教职阶级组织」的ecclesia才算是教会。教会的合一性乃由世界各国教会普世性的机构自己彰显出来。她真正的中心,并不是在信徒,而乃在「教职阶级组织」及其集中的小圈子里面。其下层的乃为低级教士、神父,和其他下级职员;其上则为主教较小的圈子,再上则为大主教更小的圈子,最上乃为红衣主教(或教廷内阁员)最小的圈子——而由教皇覆盖其整个「金字塔」顶,作天主教会有形的元首,对他属下乃有绝对管辖之权。

    二、基督教的概念基督教强调教会的合一,根本并非外形的,而乃为一种内在的属灵的特质。此乃为主耶稣基督奥秘身体的合一,而以所有信徒为成员。这个身体,乃由一个元首,主耶稣基督所统制;他也是教会的君王;教会乃从一个灵——基督的灵得到生命。合一的含义,乃谓凡是属于教会的,乃有同一的信仰,由共同的慈绳爱束把信徒凝结在一起,且对将来乃同有一个荣耀的前途与盼望。这个内在的合一,也在信徒的行为上从外面表现出来,他们一同公开敬拜一位在基督里的上帝,参加同一个圣餐。毫无可疑的,圣经明白晓谕我们,无论在无形的或有形的教会,乃都是合一的。诚如哥林多前书十二章十二至三十一节说:「……肢体虽多,仍是一个身子;基督也是这样。我们不拘是犹太人,是希利尼人,是为奴的,是自主的,都从一位圣灵受浸,成了一个身体。……」其含意就是指教会的合一。复次,使徒保罗在以弗所书四章四至十六节说:「身体只有一个,圣灵只有一个,正如你们蒙召,同有一个指望。一主,一信,一浸,一神,就是众人的父,超乎众人之上,贯乎众人之中,也住在众人之内。……他所赐的,有使徒,有先知,有传福音的,有牧师和教师;为要成全圣徒,各尽其职,建立基督的身体,直到我们众人在真道上同归于一,认识神的儿子,得以长大成人,满有基督长成的身量;……连于元首基督……」保罗所讲的,乃为注重教会的合一;他也显然有有形的教会在他心里,因为他提到教会各种职位的名称。由于教会的合一,所以他劝勉大家,「总要肢体彼此相顾;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若一个肢体得荣耀,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得快乐。」他又勉励地方教会要供应彼此的需要。罗马天主教对于教会的合一,乃是尊重他们「教职阶级组织」的有形教会的合一。改教运动者和罗马天主教**以后,并未否认有形的教会的合一,而却加以维护。可是他们却不见在「教职阶级组织」里面有真正的合一。维系教会合一的,非在外形的组织,而乃在传扬纯正福音的真道,以及正确的行圣餐礼。此乃与比利时信条所说的相符。该信条又说:「我们相信一个圣而公之教会,乃是真正信徒的圣会,一同盼望在主耶稣基督里的救恩,由他的宝血洗净罪恶,藉着圣灵成圣而膏抹。」真正教会的特征,乃为:「传讲福音的真理;遵照主耶稣基督所制定的方式,施行各种圣礼;执行纪律,惩罚罪行;总之,凡事都要遵照上帝圣洁的道而行;否则就要坚拒,毫不徇情;尊重主耶稣基督是教会唯一的元首。由是就可确知真正的教会,而无人可有权自行与他分离。」在改教运动以后,改正宗神学家也传讲有形教会合一的道理;而苏格兰神学家对此尤加重视。华格氏(Walker)说:「基督的教会只有为着暂时方便的理由,彼此有分开的组织,否则乃为苏格兰神学家所绝对不能容忍的。」在荷兰,由于教会的多形化,教会合一论,曾湮没一时。教会之所以分化,乃由两种原因,一则由于地区和方言之不同。此则无碍于合一。一则由于教义的偏差以及圣礼之妄用。前者乃由于上帝护理的引导,后者乃由于罪恶的影响,以致心地昏黑,昧于真道;或则由于心地刚硬,作私意斗争,教会对此应当为真道竭力争辩,加以克服。但是一个无形的教会乃无需一定要藉一个单一的组织把他表现出来。且事实证明,把所有教会联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庞大的外形的组织,并不会产生好的结果,仅是一种拘泥虚套的外表主义、礼仪主义和律法主义。复次,倘使由于上帝护理引导的多形性的教会,此乃基督教的本质,而又合乎变异法(Lawofdifferentiation)的道理,照这个法则,一个机体在他发展的时候,就从同种的(Homogeneous)变成异种的(Heterogeneous)。因是,教会的机体固有的丰富,很可能在其多形性中比在一个单一的外在组织里有更美善与更丰富的表现。但这又并非说:教会不应当努力求其更臻于合一的境界。现在且有一种强大的教会联合运动。他们大声疾呼,奔走呼号,但倘无内在的合一,此乃舍本逐末,恐将劳而无功。至若为求合一,妥协迁就,牺牲真理,则尤不合圣经的教训;虽或可获工作上一时的功效,却于灵性上不能得到实益,此乃得不偿失。巴尔德氏(KarlBarth)说:「关于教会合一的问题,和关于主耶稣基督的问题,乃是相同的。合一的祝福,不能和赐福的主耶稣基督分开。因为在他里面,有祝福之渊源和真实,此乃藉着他的话和灵,使我们得着启示,而又藉着我们的信心,成为我们的真实。」

    乙教会的神圣性一、天主教的概念罗马天主教关于教会神圣的概念根本也是外在的。这不是藉着圣灵成圣的奇工,使教会成员有内在的圣洁;而乃把教会外表神圣的礼仪放在首要的地位。照第范神父(FatherDevine)之见,教会第一要先神圣,这才可以「在她的教义上,在她的道德观念上,在她敬拜上,在她的纪律上」,「都是清洁,无可指摘,……这才可胜任除去罪孽邪恶,且能助长崇高的德性。」第哈比神父(FatherDeharbe)也说:「教会是神圣的,因为教会里常有圣徒,他们的神圣,乃由上帝用神迹和特殊超凡的恩典,予以证实。」

    二、基督教的概念可是基督教关于教会神圣性的概念,乃和天主教完全异趣。他们一反宗教的主观主义,而乃从一种客观的意义来讲。教会绝对神圣,这乃完全从主耶稣基督来讲,由于他救赎的恩功,义的代替不义的,因他中保性的义,使教会在上帝面前,算为神圣。在相对意义上,也认为是主观的神圣,此乃谓在其生命内在的性能上,乃真是神圣的,且要臻于完全神圣的境界。因此她乃称为圣徒的团体。神圣一义,首先乃为内心的(innerman),但也在其生活上,形之于外。职是之故,神圣也归属于有形的教会。教会的神圣,其意乃指,要与世界分开,全心皈向上帝,为上帝所用。而在伦理的意义上,又要和主耶稣基督有神圣的交契。有形的地方教会乃由信徒和他们的子孙所构成,则所有不信的和邪恶的分子,自当加以排除,这才能成为真正的圣徒的教会。

    丙教会的普世性一、天主教的概念罗马天主教把教会的普世性(Catholicity)归属他们,似乎只有他们才有权称为普世教会,故天主教又称为公教会(CatholicChurch)。像其他教会的属性一样,他们把普世性应用到他们的有形组织上面。并且他们还认为唯独天主教会乃为真正有普世性的教会。他们自称这乃是因为他们的教会乃遍满普世天下,且能适应各种国家和各种政府的制度,又因他们乃从最初即已存在,其他的教派盛衰无常,但是他们的教会乃始终有其「臣民」与忠心的「儿女」。这乃是因为他们乃有完善的真理与恩典,且要把真理与恩典传给普世人类,又因他们会友的总数乃超过一切**的宗派之总和。

    二、基督教的概念基督教乃把普世性主要的归属于无形的教会,无形教会的普世性乃远较一切现存的有形的组织,更为真实,天主教也不能与之相比。他们不满罗马天主教妄自尊大的态度,把这个属性拿来为他们的「教职阶级制的组织」所用,而把其他教会一概排除。基督教坚决主张,无形教会在根本上乃是真正普世教会,因为她乃包含普天之下无论任何时期的信徒在内,没有一个人除外;又因她乃有福音传到的世界各国教会的会友;复因她乃对于世人整个生活无论在那方面都有统御的感力,所以乃有普世性。其次,他们又把普世性归属于有形的教会。我们在上文讲论有形教会合一性的时候,已经显明看到改教者和改正宗信条已经表明他们对普世有形教会的信仰;而这个信仰,荷兰、苏格兰和美国改正宗神学家又一再加以表达。但是,我们又不能否认,现在这个学说,乃发生许多难题,尚待加以解答。这一个普世性的有形教会究竟何在,乃不易确切指出。除此以外,还有如下各种问题:(1)对于宗派主义,是否应照范大克氏(Dr.HenryVanDvke)的主张,要加以完全驳斥?(2)这是否指某一种宗派是真教会,而其他宗派则乃属虚妄?(3)从那一点可以决定某一个地方教会或宗派不再构成一个有形教会整体的一部分?(4)有形教会的合一是否必需只有一个单独的制度或组织?这些问题,尚待作更深入的研讨。柒教会的特征

    教会的特征,可从两方面说,一为从一般而言;一为特征的认辨。兹分论之:甲从一般而言一、特征的需要

    当初的教会乃单纯合一,没有觉得有何特征的需要。可是后来异端猖獗,于是就必须指出若干特征,俾能确认究竟何者是真教会。在初期教会的时候,已经有对比需要的意识,中古时候,变得不甚显明;但是到了改教时期,对此需要就大为加强。在那个时期,不仅整个教会,分成两大部分,而且基督教会自己也分了几个教会,且又分了许多宗派。职是之故,结果对于教会特征的需要,就越发觉得要加强,俾可明辨教会之真伪。改教运动即为事实证明。改教家一方面不否认上帝保守他的教会。一方面教会却易趋于偏差,离弃真道,以致完全堕落;但上帝的道,却永远常存,所以教会当谨守遵行,永矢勿渝。二、神学家之见改正宗神学家对于教会特征的数目,乃有不同的意见。贝才氏(Beza)、阿斯特氏(Alsteds)、阿梅修氏(Amesius)、海但纳斯(Heidanus)、马尔秀士(Maresius)认为只有一种,就是纯正福音的道理。有些神学家如加尔文、浦霖兀氏(Bullinger)、尚基斯氏(Zanchies)、琼尼斯氏(Junius)、戈马罗(Gomarus)、马斯屈利氏(Mastricht)以及阿马克氏(amarek),认为乃有两种:一为传扬纯正的福音,一为施行各种的圣礼。还有些神学家如哈泊理士(Hyperius)、马底尔氏(Marty)、郎新纳士(Ursinus)、屈尔卡修士(Trelcatius)、海特格氏(Heidegger)、温特林纳士(Wendelinus)等则认为乃有三种,除了上列二者以外,还要忠实施行纪律。西敏斯德信条(WestminsterConfession)说:唯一不可少的(特征),乃为信奉真道。荷兰神学家凯伯尔氏(Dr.AbrahamKuyper)认为传扬圣道以及正确施行圣礼,乃为教会真正的特征。纪律与此二者并非对等的。凯氏并非否认忠实施行纪律为特征之一。可是这三种特征,不可等量齐观。严格地讲,宣扬真道,乃教义与生活的准则,实为教会真正的特征,如果缺乏这特征,那就没有教会,施行圣礼以及执行纪律,都应以此为决定的标准,乃为教会圣洁绝不可少的要素。

    乙特征的认辨一、正确传扬基督圣道此乃教会最重要的特征。真确传扬基督圣道,乃为维系教会主要的方法,藉以使教会成为信徒之母。这乃真正教会特征之一,经文乃有显明的指示。例如约翰福音八章三十一至三十二、四十七节:「耶稣对信他的犹太人说:『你们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门徒;你们必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你们得以自由。』……出于神的,必听上帝的话;你们不听,因为你们不是出于上帝。」主耶稣又在约翰福音十四章二十三节说:「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约翰壹书四章一至三节说:「一切的灵,你们不可都信,总要试验那些灵是出于上帝的不是;因为世上有许多假先知已经出来了。凡灵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就是出于上帝的,从此你们可以认出上帝的灵来。」约翰贰书九节说:「凡越过基督的教训不常守着的,就没有上帝;常守这教训的,就有父又有子。」把这个特征归属教会,并非说一定要能够把基督圣道传讲得完完全全,那教会才能算为真正的教会。因为我们在地上乃不能达到这种理想完美的程度;所以只能以相当完美纯全之道理归属于教会。一个教会若能传讲相当纯正的道,就不失为真正的教会。但是话又说回来,这乃是有限度的,否则就要谬讲或竟离弃真理的道,那就要变成假的教会。所以,如果否认了真道基本的信条,教义和生活不受上帝圣言的约束,那个教会就要名存实亡。

    二、正确施行各种圣礼圣礼和上帝的道乃不可分离。因为圣礼本身没有内容,而乃得自上帝的道;圣礼乃可说是把上帝的道用有形的方式传讲出来。所以必由合法的教牧遵照神圣的定制,对信徒施行。如果离弃了福音的重要真理,那就要影响圣礼的真确施行,罗马天主教即犯此病,他们偏离了正确的模式,照神学家柏可夫(L.Berkhof)说:他们有必要的时候,甚且容许助产士施行浸礼。他们的圣礼乃离开了上帝的话,反说乃有一种神秘的果效。圣经里面,乃有许多经文晓谕我们正确施行圣礼乃真正为教会的特征,并和圣道的传扬有不可分离的关系。例如马太福音二十八章十九节说:「……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浸。」马可福音十六章十五至十六节说:「……你们往普天下去,传福音给万民听。信而受浸的必然得救,不信的必被定罪。」使徒行传二章四十一至四十二节说:「于是领受他话的人,就受了浸。那一天,门徒约添了三千人,都恒心遵守使徒的教训,彼此交接、擘饼、祈祷。」哥林多前书十一章二十二至三十节更详细的说:「……主耶稣被卖的那一夜,拿起饼来,祝谢了,就擘开,说:『这是我的身体,为你们舍的,你们应当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饭后,也照样拿起杯来,说:『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约,你们每逢喝的时候,要如此行,为的是记念我。』你们每逢吃这饼,喝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来。所以无论何人,不按理吃主的饼,喝主的杯,就是干犯主的身、主的血了。人应当自己省察,然后吃这饼、喝这杯。因为人吃喝,若不分辨是主的身体,就是吃喝自己的罪了。因此,在你们中间有好些软弱的与患病的,死的也不少。」

    三、忠实严格施行纪律此乃与维护教义的纯正,圣礼的神圣,至关重要的条件;如果纪律松弛,则迟早要看到消失真理之光,毁损其原有之神圣。所以为求确保教会在世上可能达成的理想境界,就要精勤不懈地严格维护教会的纪律。圣经对此有严厉的警告。例如马太福音十八章十八节,主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凡你们在地上所捆绑的,在天上也要捆绑;凡你们在地上所释放的,在天上也要释放。」哥林多前书五章一至五、十三节说:「风闻在你们中间有**的事。这样的**连外邦人中也没有,……把行这事的人从你们中间赶出去……要把这样的人交给撒但……」十四章三十三、四十节说:「……神不是叫人混乱,乃是叫人安静。……凡事都要规规矩矩的按着次序行。」启示录二章十四至十五、二十节说:「然而有几件事我要责备你,因为在你那里,有人服从了巴兰的教训;……吃祭偶像之物,行**的事。……也有人……服从了尼哥拉一党人的教训。……容让那自称是先知的妇人耶洗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