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卷 赎罪日
    利16:33“他要在至圣所和会幕与坛行赎罪之礼,并要为众祭司和会众的百姓赎罪。”

    赎罪的必要性

    “赎罪”一词(希伯来文kippurim,从意为“遮盖”的动词kaphar衍生而来)的意思是通过支付一定赔偿款项(即赎价)的方式来遮盖罪,从而使过犯得到足够的补偿(注意出30:12;民35:31;诗49:7;赛43:3中的“赎价”原则)。

    1.以色列人犯了罪,所以他们需要赎罪(利16:30),如果他们不赎罪,就会招致神的忿怒(比较罗1:18;西3:5;帖前2:16)。所以,赎罪日的目的本是要提供一次全面性的赎罪机会,因为以色人在过去一年的献祭中有的罪可能没有赎清。藉着赎罪日,以色列人就能够脱尽过去一年中的一切罪愆,转消神的忿怒,从而与神继续保持相交关系(利16:30-34;来9:7)。

    2.神渴望拯救以色列人,赦免他们的罪,并且使他们与自己和好,所以为以色列人预备了一种得蒙救赎的方法,即以无辜的生命,也就是祭牲代替他们受死。这祭牲背负众人的罪孽和刑罚(利17:11;比较赛53:4,6,11),它的血能够遮盖众人的罪。

    赎罪日的礼仪

    利未记十六章中详细描述了以色列人一年中最重要的圣日——赎罪日的情形。这一天大祭司要身穿圣衣,预先用清水洁净自己的身体,并且首先为自己的罪献上一只公牛犊,然后再替百姓赎罪。大祭司要把两只公山羊安置在会幕门口,为它们拈阄:一只成为赎罪祭牲归与耶和华,另一只则成为替罪羊(利16:8)。接着大祭司就宰杀那为百姓作赎罪祭的公山羊,带着它的血通过幔子进入至圣所,把血洒在施恩座的上面和前面,放置在神和约柜里的法版之间的血就遮盖了他们所违背的律法。这样,大祭司就在耶和华面前赎了以色列全民族的罪(利16:15-16)。最后,大祭司还要把两手按在那只活着的公山羊头上,承认以色列人所犯的一切尚未得到赦免的罪孽,然后把它送到旷野,以此象征百姓的罪已经被带到营外,在旷野消失了(利16:21-22)。

    1,每逢赎罪日会众都要刻苦己心,在神面前谦卑禁食(利16:31);这一点突出说明了罪的严重性,而神的赎罪之工仅对那些真心悔改和持守信心的人有效(比较利23:27;民15:30;29:7)。

    2.大祭司在赎罪日的赎罪工作使以色列人在过去一年中所有未赎的过犯、罪愆都在神面前得以赎尽(利16:16,21),大祭司必须年年如此为自己和百姓赎罪。

    基督与赎罪日

    赎罪日具有丰富的意义,它预示了我们的主和救主耶稣基督的救赎大工。新约希伯来书的作者强调,新约成就了旧约赎罪日礼仪所预表的真实含义(参来9:6-10:18;参“旧约中的基督”一文,页580)’

    1.所有旧约献祭礼仪都需要每年重复的事实表明它们具有暂时性。它们预示着基督将要来到世上,永远除去世人承认的一切罪(比较来9:28;10:10-18)。

    2.赎罪日献上的两只公山羊代表基督所成就的赎罪、赦免、和好以及洁净的工作。其中那只被宰杀的公山羊象征基督代替性的献身受死,以此作为罪的赎价,赎回罪人(罗3:24-26;来9:11-12,24-26)。另外一只承担百姓的罪并被放逐到旷野的替罪羊则预表基督把自己献为祭,好除去所有认罪悔改之人的罪以及他们内心天良的亏欠(诗103:12;赛53:6,11-12;约1:29;来9:26)。

    3.赎罪日时献上的祭牲只能“遮盖”罪,断不能除罪。但是,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流的宝血却为全人类付上了最终的赎价,能够永远除去世人的罪(比较来10:4,10-11)。基督是那完美的祭物(来9:26;10:5-10),他为我们的罪付上了完全的赎价(罗3:25-26;6:23;加3:13;林后5:21)。因此就成全了那永远有效的赎罪祭,使我们得以脱离神的忿怒,与神和好并且与神建立全新的相交关系(罗5:6-11;林后5:18-19;彼前1:18-19;约一2:2)。

    4.大祭司带着为百姓赎罪的血所进入的至圣所代表神在天上的宝座,基督受死复活以后进入了这个天上的“至圣所”,在神的宝座面前以自己的血替所有信靠他的人赎罪(出30:10;来9:7-8,11-12,24-28)。

    5.因为旧约的祭牲是基督这一完美祭物的表记,它们在基督献上自己为祭物时已经得到成全,所以当基督在十字架上受死以后,我们就不需要再用用牲畜献祭了(来9:1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