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拜教育
基督徒的崇拜是一个与上帝在灵里相交的活动(即个人与上帝发生面对面的经验),是在互应中产生情感的一段共享时空。崇拜也是强调基督徒心灵诚实的信心表现。基督徒藉着崇拜可以达到五个目标(参:以赛亚书六1-8;出埃及记二十五22),即:完全降服与主;在灵里遇见主;成为圣洁;对圣灵的感动有所反应和行动;和明白上帝的旨意。崇拜是基督徒最重要的服事。事实上,这种服事亦须经由合宜、足够的教导和操练而更臻成熟。
一般说来,崇拜可分为基督徒个人式与公众式两种。个人式的崇拜较不拘于某个地点、某个场合、或某段时间,同时崇拜的媒介(如:音乐、圣经、祈祷等)亦随个人的情况、感动及意愿,依其自我之意识采行。
然而,由于基督的教会是团契性的,信徒间亦是互为肢体的,因此,信徒更不能忽略各经常性的公众崇拜。公众式的崇拜是会受限于时间、空间和个人自我意识的表达的。由于公众式的崇拜是众人所参与的,因此就得重视其中的每一个人。
欲使公众崇拜达到便利众人共同参与的目的和气氛,因而任何一个地方性的教会,均按其某些固定的方式和秩序来进行。通常公众性崇拜的媒介(节目)包括:祈祷、圣乐(含序乐、殿乐、会众唱诗和诗班献诗)、圣经(宣召文、启应文、信息经文)、证道(信息)、奉献、圣餐、洗礼等。以下将分别就这些崇拜的媒介,来了解整个公众崇拜的情况、过程和效果等。
崇拜中之祈祷
有人将祈祷比作「属灵的呼吸」。E.M.Bounds认为,祈祷是与基督在生命上产生合一的要素。Bounds氏亦一再地强调,只有在祈祷上有能力的人,才是圣灵所使用的人(参:E.M.Bounds着,「祈祷出来的能力」。香港:宣道书局出版,1966年,第二十四页)。
公众崇拜中之祈祷要注意其中的传达性——达到使他人听得清楚与明白,好叫众人可以真正参与。再者,要有具体的祈祷内容:感恩、赞美、认罪、祈求、代求、奉献等,而勿流于空洞。华而不实的语词,并不能满足参与敬拜的每颗心灵。
过分人工的感情化激动(如:呼天抢地般的喊叫、身体颤动、挥拳踢足等),并不表示就能达到真实的崇拜。激动的情绪在公众崇拜中未必能够引起众人的共呜(或许某些特别情况下有例外),有时还可能会产生令人疑惑或惧怕的心理,如此反而成了崇拜的障碍。即使个人喜以完全释放情感的方式表达,也以不妨碍他人或要求他人随同为原则。
此外,由许多赘词赘语所构成的冗长祷词,恐会让会众感觉疲惫或分心,这也是需要留意的。有人认为冗长的祷告正是个人最佳的属灵表现,是值得在众人面前炫耀一下的,其实
这样的动机是不合宜的。主耶稣曾经教训过门徒说:「你们祷告的时候,不可像那假冒伪善的人,爱站在会堂和十字路口祷告,故意叫人看见……你们祷告,不可像外邦人,用许多重复的话,他们以为话多了必蒙垂听,你们不可效法他们……。」(马太福音六5-8)公众崇拜的公祷词应以简明、真实、恳切和作有意义的表达为原则。
公众祷文还得避免向上帝及信徒「告状」或乘机作「教训」他人的祷词,一切不恰当的祷告内容,很可能成为破坏团契(基督身体)的利刃,以致无法达到与主生命合一的效果,上帝是不会「欣赏」这般的祷告的,因为如此的祈祷已失去了「圣洁」的成份(希伯来书十二14)。
许多地方的教会亦十分盛行邀请会众同声开口大声祈祷,此虽可行但却有可能会影响到部份不惯于这种方式的会众。请会众尽可能地放低自己的音量,或请众人静默祷告,再由一人甚至多位轮流领祷,亦不失为很好的祈祷方式,领会者可视情况来取决。
祈祷的重点并不在以怎样的声调、姿势或时间的长短来进行。祈祷的目的乃在于达到使信徒与上帝相交、成为圣洁、与主联合,并明白他的旨意。祈祷所在乎的是那个震撼撒旦权势的能力,让上帝的荣耀能在他儿女身上有所彰显。一个轻声温柔的祷告也会产生最大的属灵威力。「不住的祷告」、「恒切的祷告」、「凡事藉着祷告」……才是圣经所教训进入真实敬拜的途径。
崇拜中之圣乐
所谓「圣乐」意谓与世俗音乐分别为圣的音乐。因此,流行的音乐、摇滚音乐和迪斯可(Disco)音乐等,皆不宜安排在崇拜之中。
音乐亦是崇拜的一种媒介,它的目的是要将人带入赞美和敬拜的情境和心境。有效地使用音乐可使崇拜更富情感及动力。
在旧约圣经中,音乐崇拜是占有相当份量的,特别在诗篇中,就常有音乐的事奉。诗篇的主要作者——大卫,就是一名音乐家,他经常用歌唱和不同的乐器(琴、瑟等)赞美上帝。新约圣经虽然比较少提到音乐崇拜,但亦有「用诗章、颂词、灵歌,彼此教导、互相劝诫,心被恩感」的劝勉(以弗所书五19;歌罗西书三16b)。事实上,崇拜的音乐及诗歌皆可发挥教导、安慰、勉励和劝诫的功能,这样的果效是不能忽视的。
有几个安排崇拜音乐和诗歌的原则是这样的:
1.1.公众崇拜(特别是主日崇拜)时,最好不要选择难唱和完全陌生的诗歌。
2.2.可在举行崇拜之前,设法让会众熟悉将要齐唱的诗歌曲调;利用乐器弹奏或播放音乐带,甚至预先由专人教唱,都是很好的方法。
3.3.领唱者必须熟悉所要领唱的诗歌,咬音咬字都得准确。
4.4.唱诗当以不过份消耗众人的精力为原则,以免影响参与其余崇拜节目的情绪和精神。有些领唱者要求会众反反复复地唱一首歌,或其中某一节,或副歌等,同时又要求会众时起时坐,或大声地唱,或要众人举手,或作「带动唱」的表演,那些都是相当耗损注意力和时间的。
5.5.崇拜的诗歌(包括诗班献诗)应配合崇拜的主题,以加强敬拜的方向和信息的「教导力」。再者,每首诗歌亦应完整地唱完,使会众对歌词中的信息有全面和深入的领悟和受教。领唱者不宜随自己的情绪,邀请会众再三地重复唱某一节,而省略某一节或全首。诗歌本身所涵盖的教导功能是不应被轻视的。
6.6.避免使用内容空洞或华而不实的诗歌。选择有教导性、教义性以及有真正生命经历且富属灵意义的诗歌,才能帮助信徒的灵命有所长进。近年来教会流行使用一些所谓「敬拜赞美」的短歌,事实上,这类短歌绝大多易学、易唱,也有相当优美的旋律。笔者以为,短歌很好,但却不宜完全取代教会历史所流传下来的诗歌。传统诗歌的可贵在于其包含教义的教导,并流露许多作者属灵生命的宝贵见证,这不仅能让信徒在歌词中学习上帝的话,也能分享属灵前辈的生命经历。短歌有短歌的优点,传统诗歌也有它们的长处,设法将这二者平衡地安排在崇拜(或团契)的节目中,乃是智慧的作法。
此外,司琴者的配合亦是极为重要的。司琴者得十分熟悉歌曲和精确的节拍,不要在不适当的时候作夸张的弹奏,更不要将庄严的曲调弹奏得轻浮,或者将活泼的调子弹得拖泥带水。所使用的乐器是要达到伴奏和作正确导唱的效果,弹奏的技术必须恰到好处,才有助发挥整个崇拜的精神和美好的气氛。
偶而在崇拜之中,会发现有领唱者一再地去解释歌词,而形成短讲,占用了许多崇拜的时间,并影响其它节目的进行,这种情形也是须要避兔的。
崇拜中之圣经
宣读、传讲上帝的话是崇拜中极重要的节目,因为上帝藉着圣经向信徒启示他自己,并显明他的旨意。启应经文亦应配合整个崇拜与证道的主题。有时会众仅仅注意证道的经文,而忽略了启应经文在敬拜和学习上的意义。启应经文同样具有产生崇拜的意义,且可配合证道的经文,使二者产生相互补足的果效。
公众崇拜所使用的圣经版本最好是相同的,以免在宣读启应经文或证道经文时,众人各读各的,产生混淆和无所适从的情况。
有些教会亦将「使徒信经」列入宣读或背诵的节目,这也是十分合宜的。使徒信经是纯正信仰的告白和教义,经常在崇拜中宣读可让信徒们将正确的教义铭刻在心。
崇拜中之证道(信息)
证道(传信息)往往是公众崇拜中最占份量的节目。证道的目的不仅是要将上帝的话解明给参与崇拜的每一份子,证道还负有邀请信徒对上帝的话,作实际行道回应的责任。
基督徒的崇拜是非常注重崇拜者对上帝的旨意有回应的「结果」。倘若基督徒听了道却不能行,这种情况并没有达到崇拜的真实意义和目的,那与「打空气」是没有两样的。
证道必须具备「传达上帝心意」的具体和有意义的内容。使用例证固然有助于传达,然而却要避免证道词之中有过多的新闻、故事或笑话等。信息的内容应该来自上帝,传讲上帝的真理、宣告福音的好消息,让人领受之后,即能得着属灵的进步。证词除要传达信息和真理之外,更要将「如何实践」真理的方法和步骤明确地告之会众,同时还得热诚、恳切地邀请他们在日常生活中,力行真理、活出真理,成为行道的基督徒。将道讲完是不够的,能将「如何行道」和「邀请行道」的部份完成,才是真正负责任的证道。
综观圣经中的先知、祭司、圣者、使徒,以及耶稣基督的证道信息,至少可以归纳为七项特质:
1.1.单单传讲上帝的话。(参:撒母耳记下二十三1-2;以赛亚书三十四16;耶利米书一7-9;马太福音四4,7,10;二十二31;马可福音十一17;路加福音四16-21;约翰福音三34;七14-16;十二48-50)
2.2.正确放胆地传讲。(参:使徒行传五19-21,28,29;二十六26;二十八30-31;罗马书一16;提摩太后书一11-12)
3.3.无论得时与否都要传讲。(参:使徒行传二十一13;加拉太书一9-10;帖撒罗尼迦前书二2;提摩太后书四2
4.4.传讲耶稣基督。(参:使徒行传二14-38;四10-12;九19,22;哥林多前书十五1-28;哥林多后书四5-6)
5.5.不按私意解说上帝的话。(参:罗马书十17;哥林多前书二11-13;十二7-8;提摩太后书三16;彼得后书一20)
6.6.传讲的话语带着圣灵的恩膏。(参:路加福音四16-22;约翰福音七37-38;使徒行传二1-4,18)
7.7.力行传讲的真理。(参:约翰福音十18,37;十三34;十八37;腓立比书三7-15;提摩太后书四7)
崇拜所需要的是上帝的道。因此,传道者所传讲的道应该是上帝所赐下的信息。「传道人应当谦卑,时刻问自己,是否由上帝带领。最大的亵渎,莫过于又讲故事,又讲笑话,而称之日讲上帝的道。」(参:周联华着,「讲道法」。香港:东南亚神学院协会出版,1964年,第三十页。)
崇拜中之奉献
奉献应当包括献财与献身两方面的意义。奉献固然要出自信徒的甘心乐意,然而,奉献也是上帝对信徒的要求(出埃及记二十24;三十四27;利未记十七1-11;十九5;民数记十五1-31;罗马书十二1-2)。
旧约圣经中的奉献每每与献祭有密切的关连;献祭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赎罪和奉献(利未记十七11;希伯来书九22),一切的祭物是一种「替代」的意义,是代替罪人的罪而献上的。贯穿新约圣经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强调耶稣基督所为世人作的牺牲、奉献及救赎(约翰福
音一29;以弗所书五2;希伯来书七27;九1-14,22;十5-7;十12-18)。
保罗在罗马书中以苦口婆心的态度,劝勉基督徒献上自己作为活祭,这样的奉献更具有意义,同时亦是对耶稣基督的牺牲和奉献所作之最真切的回应。一个肯将「主权」交给上帝的基督徒必能和基督的生命发生更紧密的联合。
事实上,基督徒的献身乃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们木是由基督的血所重价买来的,我们生命的源头亦来自上帝(罗马书十一36;哥林多前书六19-20;哥林多后书八5)。生命献给基督就是作为「义的器皿」献给主用(罗马书六12-22)。
基督徒对上帝献财和献身的奉献,也是一种让上帝享受他儿女给他的爱的机会,这样的共享时刻,就产生了自然而又真实的崇拜。
传收献金经常是崇拜中被列入的一项节目。传收献金的方式亦依各个教会的习惯或看法而有所不同。有些教会利用奉献盘或奉献袋在公众崇拜中轮传收取;也有些教会在会堂外设置奉献箱,信徒可以随时受感而投下献金,在这种情况下,崇拜进行中就没有安排献金这项节目。笔者以为,献金一项亦应安排在崇拜的节目中(亦可将奉献箱放在讲台前,众人循序走至台前投入奉献),让信徒对崇拜有更全面的认识。
奉献的重点在于甘心、乐意和成为享受;奉献的作为和结果也都为了崇拜和讨上帝喜悦。事实上,金钱或物质的奉献也不一定能讨他喜悦,他不要人对他「行贿」的奉献。他曾说:「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山羊的脂油。」(撒母耳记上七22)其实,「听命」与「顺从」乃是一位作活祭的人所应具备的属灵认知和特质,这也是上帝所珍视和享受的奉献。
崇拜中之洗礼和圣餐
洗礼和圣餐是圣经中两个重要的圣礼。洗礼是主耶稣早期传道生活中曾作过的一个见证,而圣餐乃是他亲自设立的;前者为的是「尽诸般的义」(马太福音三15);后者则「为的是记念我(指主耶稣)」(路加福音二十二17-20)。
洗礼的方式最常见的有三种,即点水礼、浇水礼和浸水礼;其中以浸水礼较广为教会所接受,因为浸水礼较能表达与主同死、同埋葬和同复活的意义,正如罗马书六章三至五节中所讲的:「岂不知……与他联合」。洗礼所当着重的问题也许还不在于外在的形式,或应当在怎样的场合中进行;圣经中曾提及一些洗礼的场合,有在河里的(马太福音三13)、路边的(使徒行传二41)、家里的(使徒行传十六31-34),和水源处的(使徒行传八26-38)等。洗礼的重要意义是要在众人面前作见证,表示接受圣灵内住的洁净。洗礼也是基督徒的一个崇拜的时刻。
教会多注重青年人和成年人的洗礼,往往忽略为儿童安排洗礼的机会。其实,若儿童确实明了悔改、认罪、并接受耶稣基督作其个人的救主,就应当成全其接受洗礼的意愿,为其安排这样崇拜的机会。上帝能在青年人和成年人内心动奇妙的善工,亦能在儿童身上行使他的大能。
儿童绝对有得救的可能和把握,成年人亦应当对上帝在儿童生命中的作为产生信心,不要一味地认为不可能。许多人常因不了解儿童发展中特有的性情,而错误地「要求」他们也像某些成人一样,一旦表明接受了耶稣,生命就立即有一百八十度的转变。一个接受耶稣的孩子,通常是不允许(不被接纳)有过份活泼或调皮的行为出现,而是一切要显得「中规中矩」方符合「圣徒」的标准,否则人们就怀疑他是否已重生得救。事实上,这样的要求对孩子而言是不公平的。儿童得救的问题不宜光凭其外在活泼好动的行为来判断;孩子好动的天性也是童年生命中的一部份,我们不应去否定它。得救是瞬间的事,成圣则是一个过程——重生之后持续被更新和调整的经历。撒尔博士说:「救恩不是在瞬间叫人长大成熟,而是在人堕落后与基督生长出新的关系。」(参:米勒-撒尔原着,「基督徒心理学」,台北,中国主日学协会出版,1981年,第三十页。)
教会儿童主日学不妨一年举行一次洗礼的机会,好使那些真实接受救恩的孩子们有机会表达他们的信仰。倘若教会从不安排这样的圣礼,似乎预设了儿童不可能得救的前题,或是让儿童误以为得救不是他所该去思想和慎重面对的问题。
主日学教师和家长亦应经常在孩童面前,作个人得救的见证,让孩子更清楚个人的重生得救是一个严肃的问题,藉此将促使他们更加渴慕去成为上帝的儿女。教会要为那些决志受洗的儿童,在圣礼之前,安排一段时间,邀请他们加入专为他们开设的「基础信仰造就班」(必修课程),好教他们对救恩有更确定和一贯的认识,并迎接未来的洗礼。
再者,鼓励儿童参与(观礼,或加上献诗的节目)青年人和成年人的洗礼崇拜,也是帮助儿童在灵命与属灵事工上之一项合宜和必要的学习。
圣餐不仅只是记念主耶稣的一项圣礼,也是上帝施恩给他儿女享受其爱情的一个崇拜时刻。圣餐之礼给基督徒带来记念、感恩和团契的意义,故此,凡上帝的儿女亦当存着奉献的态度,在这项崇拜节目中对上帝作具体之爱的回馈。
领受杯和饼的重生基督徒(哥林多前书十一27-29)在圣餐过程中应彻底省察自己,不要带着不洁之罪参与这样的崇拜举动(马太福音五23-24;哥林多前书十一31-34)
一名真实重生得救的儿童亦可领受圣餐。儿童主日学大都缺乏洗礼和领受圣餐的实际教导,儿童平日至多由成人的圣餐崇拜中略有片断的认知。有些孩童甚至好奇而有争着吃饼和喝杯的动作,造成崇拜之中小小的混乱。事实上,儿童主日学的合班崇拜,是教导洗礼和圣餐的好时机,主日学教师可以「联合教学」的方式,作洗礼和圣餐的崇拜教学示范,慎重且敬虔地邀请儿童思考个人与主的关系,鼓励儿童接受耶稣基督作其个人生命的主,以有份于主生命的团契和爱筵。
崇拜中之其他礼仪
除了上述各式崇拜以外,婚礼和丧礼也是特别的崇拜举动和经验,信徒亦当以敬虔的心情和态度参与,并珍惜上帝临在的祝福及安慰。
建立教会美好的公众崇拜,必要藉助于牧者和众位参与者的努力。公众崇拜的确是信徒与主和肢体间相通的分享过程,透过众人的努力和合作,必能达到真实和讨上帝喜悦的崇拜目的。
崇拜不在乎某种固定的仪式或程序。然而,保持良好的行进秩序、气氛和一贯的主题却是必要的。若是可能,公众崇拜最好备有节目程序单(有些教会则列入在「周报」内),将该日崇拜的经文、诗歌、启应文、献诗歌词,甚至证道的大纲一并印妥,以便于整个崇拜节目在紧凑、安静、和秩序中进行。事实上,崇拜节目单尚有其教育性的价值,利用它的背面作文字信息的传播,亦不失达到一举两得的功能。
若有对会众的报告事项,最好安排在崇拜之前或之后,以免众人因为聆听冗长的报告,而削减了专心崇拜的注意力,使崇拜失去了一气呵成的精神和气氛。当然,合宜的报告也可以成为敬拜的一部份,它能帮助会众用感恩与赞美的心来敬拜,并关怀神家中的事;琐碎或流水帐式的报告(可刊登在周报上),则可能会造成负面的效果。教会的教育委员会应注意这个问题,并研商合宜的进行细节。
主领公众崇拜的人员,在崇拜之中亦担负属灵领导的使命,他的举止、态度,甚至谈吐、衣着、服饰等,都以显得端庄、朴实、悦目为宜。Segler博士说得很好:「领导崇拜的人,永远也不该想到自己是演员;实际上,他们都是仆人。」(参:E.M.Seglger原着,「教牧学要义」,香港:浸信会出版部,1968年,第二零一页。)
崇拜必需有圣灵的参与和引导。崇拜节目、主领者和接待人员,以及崇拜的参与者谨慎的预备(如:预备心、环境、工具——圣经、诗歌、乐器、圣餐杯、饼等)和敬虔的态度,都是不可忽视的。
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崇拜中的任何一项节目,皆应达到使参与者有具体回馈行动的目标(包括更新、决志的态度和实际),如此,必能避免落入崇拜的外表和仪式之中。我们不要忘记,崇拜的时间不是一段为了要「打发」光阴的时间,更不是「欺哄」上帝之「我来作礼拜了!」的时间。
教会牧者平日除了在圣经、教义、领导和生活哲学等方面努力下工夫教导信徒之外,一些有关崇拜的知识和当有的礼貌,是必要教导的。特别在公众的崇拜中,有些被认为是不太合宜的「小事」(如:聚会之前高声喧哗、聚会中交头接耳、打行动电话、经常翻阅周报或书籍,或允许幼儿在会中奔跑等),很可能就成为搅扰崇拜的一些「瑕疵」和不当。
以下是几项关于公众崇拜的基本教导,兹举出和诸君同勉:
1.1.参与服事的人员和会众要建立准时参加崇拜和不早退的习惯和礼貌。
2.2.领会者当多次向会众清楚说明诗歌的页数、要唱的节数,以及要宣读的经文和启应文等。
3.3.迟到的会众不宜于祈祷时进入会堂(或在堂外说笑),以免产生干扰的噪音,或因找寻坐位而妨碍他人。
4.4.若有操难辨口音者带领公祷,则不宜过长,以免让人心生厌烦。
5.5.在众人各自一同祈祷的公祷时刻,祈祷所出的声音原则以不影响邻座为宜,以兔有人无法适应。领会者更不宜对着扩音器高声祷告,使某些会众深受干扰。
6.6.教导会众在崇拜之前不要高谈阔论,养成静下心来预备聚会的好习惯,若遇见相熟的人可以微笑和点头示意,将社交的节目放在崇拜结束之后。
7.7.鼓励信徒懂得随时帮助不熟悉圣经者找寻经文,但不宜作声。
8.8.崇拜进行中不宜吃食,或嚼槟榔、口香糖等。
9.9.参加公众崇拜不宜穿着奇装异服。诗篇告诉我们「当以圣洁的装饰敬拜耶和华」(诗篇二十九2)。圣洁的装饰包括:整洁的服饰、美好的仪容和诚实的心灵。
10.若有公开给会众作见证的崇拜,亦当避免某个人占用过多的时间。要求众人养成守时的习惯是非常很重要的。
11.励全家人坐在一块儿参加崇拜(尤指主日崇拜),将有助于基督化家庭的属灵学习和长进(养成家人的属灵亲密度)。若有适龄参与儿童主日学的孩童,亦可先参与数项简短的崇拜节目之后(如:宣召、唱诗、启应文、诗班献诗),再由主日学教师有秩序地将他们带去各人的学道班级,或予以特殊照料。
最后,仍然引用F.M.Segler的话,作为本文的结束:「崇拜是教会生命之门,也可以很适当地称为『教会的生命』。事实上,上帝才是教会的生命,……。教会的首要功能,是对上帝的崇拜……真正的崇拜提供了生活、见证和服务的动机和能力……。基督徒的整个生命,是在于对上帝的崇拜。在他必须『证明自己是基督身体的一个肢体。』」(参:Segler,1968年,第187页。)
研习作业:
1.何以说:「当崇拜死了,教会其他的功能也死了。」呢?
2.试思想崇拜对你个人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