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分卷 冥契神学
    托名为亚略巴古的议员丢尼修着

    冥契神学

    都孟高谢扶雅同译

    冥契神学

    第一章

    何谓的幽暗

    超越所有本体,神性,和良善之三位一体的主啊!祢这以上天的智慧教训基督徒啊,恳求祢指导我们,领我们到那超过光,比超过知识还要幽渺的奥秘圣言之绝顶高处,在那里,单纯绝对而决不更改的天上真理之诸玄,被掩藏在潜妙秘密的“沉静”中,如在能争光的非常黑暗,并以全然触不着,看不见,超过一切美丽的荣耀,凌越着我们无知的理智!我为这事祈求主;亲爱的提摩太啊,我劝你当恳切地以密契的静观,撇弃诸官觉和理智活动,并为官觉或理智所能认识的一切事物,以及凡不存在或有存在的,以无知之路向着那超过存在和智力的祂,与之合而为一。因为你若不断地全然弃绝你自己和万物,你必会清洁脱去万物,离却一切的牵缠,因而必可领带到神的幽暗那超越存在的光辉。

    你切不可把这些事告诉那尚未懂得秘诀的人,我所指的这些人就是坚执人类思想所及的事物,而否定那种超乎本质之外的实在,并以为能用人类的理解力认识那“以黑暗为藏身之处”(诗18:11)的祂。倘若这神圣的秘诀是为这样的人所不能及的,那么,我们关于那些用众生中最下级的品质来形容那超绝万有之“大原”,并否定有任何超过他们所捏造的各种不敬虔的妄论之更无知的人要说什么呢?他们须知,关于万有的一切肯定的论题都应该肯定地归于祂,因为祂是万有的大原,然而严格地说,却要全然否定,因为祂超过它们一切;所以肯定和否定没有什么相反,为的是祂是前于并越于一切说明,所有肯定和否定的话都不相干。

    至少这是有福的巴多罗买所遗的教训。因为他说神学的内容是茫渺又是精微,而福音本身兼具广度和窄小。就我意见,他说这话即是表明他神奇地解悟了那万有之良善大原,是非常雄辩的,但又缄默寡言,甚或无语,不具语言或知识,为的是祂超本质地超过万有,只以其赤裸裸的真理启示给那些经过了洁与不洁之别,越过了圣山最高的孤峰,又留遗一切神光灵响并自天上来的说话,而且投入“幽暗之处”,在那里,正如圣经所说,是那超越万有者所居住的(王上8:12)。因为有福的摩西所受的吩咐不是无理由的:主吩咐他先要自清,然后再从那未受清肃的人们分隔开来(林后6:17);俟一切净礼完毕之后,他听到大声的号角,又看见从各方面清楚闪射出来的万道光芒;于是他全然脱离了人世大众,而与那些入选的祭司们一齐迈进上至圣山的最高峰。虽则他未与上帝本身会面,但是他看见了(当然不是祂,因为祂是看不见的)祂的住处。我想,这事是指明:那为肉眼或心眼所看见的最神圣与最崇高的事物,不过是象征的言语所表达一些隶属于上帝的事物,而祂自己则是超过这一切的。祂用这些事情显示祂的不可能被认识的实在,只是祂在至圣所的高峰所步行之迹象,为心灵所见到而已。于是祂忽然离开了所见的事和见到这些事的心灵,使那果真掌握了秘诀的人投入这“无知的幽暗”里;在那里他是弃绝了一切悟性的理解,而披上那不可捉摸和不可看见的,完全属于超乎万有之祂而不属于他自己或别人的;这样,由于他一切理解力的休止,他得藉赖最高机能与那全然不可能认识的祂合而为一,并由于他的无知而达到那超过他悟性的知识。

    第二章

    怎样必要与那超乎万有而为万有根源的祂合一并供奉赞美

    我们祈求祂使我们可能到达那超过亮光的这个“幽暗”,并因弃绝眼光和知识而才得看见,并知道那超过一切眼见和理解的事(因为这把我们机能都停息了才能委实看见和委实知道);又使我们可供奉超越性的赞美诗给那超越万有的祂。我们要弃却一切存在物,正如雕刻家从一块大理石塑成一个人像时,要除去那妨碍清楚看见人像的物料,就因这样除去而才显出那被掩蔽着的美丽的像身。我们必须把这种否定从肯定说法区别出来;因为在后者中,我们先提出最普遍的公理,然后藉着媒介词演绎到最后的特殊条项;但在前者中,我们既从特殊条项层升至普遍公理,就要褫除一切附属质素,以便到达明知那“无知”,即那伏在一切存在物中,并被一切知识的对象包裹着的无知;这样,我们可以看到那原为诸物之光所掩蔽的超本体的“幽暗”。

    第三章

    关于肯定及否定的神学

    在我所着的神学大纲里,我曾提出了一些最适当于肯定说法的概念,并表明了上帝的圣性在那样意义下是单一的,在那样意义下是三重的;我们所归给于父位和子位的性格是什么;信经所论圣灵的意义又是什么;“至善”之内在光辉(即子与圣灵),怎样从那非物质的和不可分割的善良(即父)而发出始终不变地静止于其本身及其“大原”之中,并与其出发同样永久;超乎本质之上的耶稣,怎样采取真的人性,以及圣经上一切其它启示,——这一切都为我神学大纲所论及的。又在拙着神的名称中我思考了关于上帝名号的意义,如“良善”(可10:8),“今在”(启1:8),“生命”(约14:6),“智慧”(所智7:25),“权能”(太25:64),以及理解力所可构造的其它名号。在拙着象征神学中,我又思考了那从感官界所采取以适用于上帝性格的一些比喻名称;例如我们想到上帝时所构成的精神的或物质的造像,或所归给于祂的活动功能和工具是些什么;又如祂居住的所在和祂穿着的袍服是什么;上帝的愤怒,忧愁,和恼恨,或其醉酒发脾气,各是什么意义;上帝的起誓,咒骂,睡眠,醒觉,以及比喻象征上的一切其它可感的构像又是什么意义。我想你也理会到对于上帝性格的道理,以后的名称比以前的名称遥为众多,这是因为讲解祂的名称自然要比象征神学为简括的缘故。因为我们愈向上冲升,我们的言语就愈收缩成为纯粹睿智的概念,比方我们现在冲入超理智是幽暗处所,我们就必发觉不但说话减少,而且转至绝对沉默,无言无思。在我上次着作中的辨证程序,因为是由最高层推演至最下层,所使用的概念,由每层的降下而增多;但今次论文所处理的,却是由下级升至高级,以达超级,而越升高就用词越递减,等到全然到达顶层,便将哑口无语,为了最后就全然与那不可言说的祂合而为一。你或者会问:肯定方法为什么由最高范畴开始,而否定方法,却由最低范畴开始呢?理由是:那超越一切肯定之上的肯定,必从与之最近似处出发,立下那最根本的肯定。但那超越一切否定之上的否定,必从与之最远离处出发。就肯定而言,我们肯定上帝为生命,为良善,总比说祂是空气或石头为确实;但就否定而言,我们否定祂是醉酒或怒气,总比否定人可以知道祂,可以说到祂,更加来得得真确吧。

    第四章

    官能所觉得万物之“超卓根源”并不是官能所及的任何事物。

    因此,我们主张:这超越万有的普遍根原,不是无存在的,无生命的,无理性的,无悟性的。祂既不是一个物体,所以不具外形,没有格式,无质或量,更无所谓轻重;祂也不住在什么地点,也不能被看到或触及;祂不以官能觉知,亦不被跟能所觉知;祂因不受尘世情欲干扰,故而不感任何烦恼或失调;祂不是软弱无力而给一些物质偶然事象所压抑包围,祂也并不缺少光明;祂不变迁,不朽坏,不分割,不减不增;简言之,官能所可觉得的任何事物,祂既不是,也不具有。

    第五章

    那作为一切能领会的诸物之“超卓根源”自己并不是其中的一物。

    更进一步,我们主张:祂不是灵魂,不是心性,不禀有想像,测度,推理,或理解之任何机能;祂既不是理性,也不是理解力;祂不是可说的或可知的;祂不是什么数目,级次,不是大或小,等或不等,似或不似。祂不站住,不动作,不静止;祂没有力量,又不是力量,不是亮光;祂并不生存,不是生命;祂不是存在,不是永远,也不是时间。祂不是理解力所及的,祂既不是知识,也不是真理;祂不是王权,不是智慧;祂不是一物。也不是统一,甚至祂也不是神性或良善;祂不是照我们所理解的“灵”,祂也不是子或父的身分。祂不是我们或其它存在物所能认识的任何其它事物;祂既不是“非存在者”,也不是“存在者”;凡存在者都不知道祂究竟是什么,反过来,其实祂也不知道所有存在者究竟是什么①。祂不具有理性或称呼或认知;祂非黑暗,非光明,亦非谬误,非真理,任何肯定或否定说法,对祂不能适用。虽然对那次属于祂的诸位伦辈可以适用肯定词语或否定词语,然而对祂不能这样,因为祂既是万有的完全唯一根原,故而超过一切肯定,又因祂单纯而绝对的本性之卓绝,超脱任何限制并越过它们一切,故亦超过一切否定。

    ①祂只知道祂自己,并亦只有在万物的超本质观点去知道万物,却无从就万物而知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