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历史书 三、每卷要义-1.撒母耳记上
    B、第二组:王国时期之历史1-撒母耳记上作者:撒母耳(犹太法典「他勒目」BabaBathra14b称作者是撒母耳,自25章后拿单及迦得二人补完,参代上29:29)(注10)。日期:1000B-C-地点:拉玛(7:17)目的:指出以色列为何厌弃神为他们的王,及记述神如何容让他们由一个「神治制度国」转为「王治制度国」的过程及后果。主旨:以色列王国的开端。历史背景:以色列在士师秉政下只能得暂时与局部性的复兴,惟不论国家政治、道德风化、宗教信仰、社会秩序都直趋下坡。当时的黑暗情形非笔墨可形容:那是(1)国政扰乱的时代(「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士17:6;18:1;19:1;21:25);(2)宗教腐败的时代(「当那些日子,耶和华的言语稀少,不常有默示」,撒上3:1);(3)道德衰落的时代(士19-21章);(4)急需复兴的时代(参撒上7:3)(注11)。大纲:一、撒母耳的治理(1-7)

    A、撒母耳的早年=1-3

    B、撒母耳的中年=4-7

    二、扫罗的王朝(8-15)

    A、扫罗的膏立=8-12

    B、扫罗的堕落=13-15

    三、大卫的兴起(16-31)

    A、为扫罗应战=16-17

    B、蒙扫罗喜爱=18-20

    C、被扫罗追杀=21-31图析:撒母耳的治理扫罗的王朝大卫的兴起1-78-1516-31撒母耳的早年撒母耳的中年扫罗的被膏扫罗的堕落为扫罗应战蒙扫罗喜爱被扫罗追杀身蒙约柜约柜厌弃选立僭越固执故意幼年少年中年世召被掳归回真神扫罗祭职刚愎违命牧童官侍亡命为王为王蒙神选召对抗顽敌与约拿单为友遭扫罗憎厌在迦特在亚杜兰在基伊拉在隐基第底一:次饶扫罗在巴兰旷野在西弗第二次饶扫罗在非利士地1-234-6789-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311-34-78-1213-1516-1718-2021-31最后的士师最初的王最合神心意的王摘要:本书论以色列从「神权政治」、「士师秉政」的制度转到「王治制度」的原因与过程。撒母耳记上是一本「过渡的书」,作者也是一名「过渡的人物」。他承先启后,由神权转到君王,由士师、祭司到先知。撒母耳为以色列最后一位士师(徒13:20),也是首位先知;他首创士师学校与先知学院(19:20;王下2:3-5;4:38),也是一名特别的祭司,身兼三职,也是一个时代伟人。一、撒母耳的治理(1-7章)当时以色列士师时代之末,国势衰弱、宗教腐败、社会混乱、人心黑暗,惟在以法莲山地有一位敬畏神之贤妇,凭信心求神应允一孩子,好使能挽救国家厄运。神后来应允这个虔敬的祷告,民族救星撒母耳应运而生(1章)。撒母耳在孩提时已开始在神殿中服侍神。当时祭司以利年老昏庸无能,家规不严(2:12-17,22-25,27-34;3:11-14),神早已定意一个「合他心意的祭司」(2:35)取代他的职份,是为撒母耳。撒母耳长大后所作所为全合神之心意。神使他为士师、祭司、先知,使神的默示传遍整个以色列(3:19-21)(2-3章)。撒母耳中年的事迹都是环绕着约柜,约柜是神同在外显的证据。以色列人以为这件「宝物」会祝福他们,故在出战时常以它为「护身符」,但神是看内心的(16:7),后来连约柜也遭敌人掳去(4章);唯神也看顾这件外证之物,神迹随它出现,最终回到以色列人手中(5章)。撒母耳有鉴于此,于是在米斯巴召集全国,训诲他们专一敬奉神。他不但为士师审判民务,也是先知,奋兴百姓之灵性生活,可见他是一位名奋兴布道家(7章)。二、扫罗的王朝(8-15章)撒母耳老年时遭儿子戏弄(8:1-3),百姓要求他立一王管理他们象列国一样(8:5,20),惟此事非神之心意,因为他们基本上厌弃神为他们的王(8:7),但神也容让他们这样做(8章)。本书次部份以扫罗为中心。扫罗在神允许之旨而非命定之旨下被膏立为王(9-10章),始初他还有敬畏神之心志,神也加上祝福,使他万事顺利,凡战皆胜(11-12章);惜后来因各事亨通而自骄自大,象一线曙光后便是乌云密布。作者选自三点指出他的堕落:僭越祭司之职份(13章),他是王不是祭司不应如此;固执刚愎,妄用王权,不理会兵士之软弱(14章);故意违命,不能澈底服从神之吩咐(15章);此后神为自己另立合他心意的王。三、大卫的兴起(16-31章)大卫的兴起是本书第三部份之中心。幼年时为牧童,在旷野有与神密交之经历(参诗19,23等),在神安排的环境下大显倚靠神之信心(17:45,47),胜嚣敌歌利亚,被扫罗所嘉赏(16-17章)。此后蒙扫罗喜爱纳为宫中之臣仆,又与王子约拿单一见锺情,互订金兰手足之约,是为英雄重英雄,信心欣赏信心之友谊,更蒙全国所爱戴(18:30)(18章)。但扫罗因妒而恨,由恨生杀之心。大卫被迫逃亡,前由牧童到宠臣,今为亡命之徒。大卫被扫罗亲自率兵追杀,四处逃命,他曾到敌方暂避,佯为疯狂,时而隐居山洞,时而在旷野亡命,处处蒙神保守,如同包裹的宝物一样,但处处显出胸襟无量之心(21-30)。此种品格之锻炼,使他日后登上王位方能作一合神心意的王。本书以基利波战役为结束(31章)。此战在以色列军史上为极大受辱之一次,不但无数兵士被杀,连受膏王也受重伤,因伤而自杀疆场,为的是免受敌人凌辱。在死时看重人之羞荣,在生时却轻看神之羞荣,看重人,轻看神,是何等愚妄呢!撒母耳记上附图大卫亡命漂流简图(撒上十九至三十章)(注12)

    http://localhost/shuku/showimg.php?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