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种鳟鱼很难钓,」他说道。「它们会把饵含在嘴里,一感觉到鱼钩的存在就马上吐出来。所以,你一定要在那一秒钟把线拉起来,否则鱼就跑掉了。」
「那当然,」我自信满满地看着他。我钓过的鱼不可胜数,不论是溪钓、湖钓或海钓,各式各样的鱼我都见识过。到科罗拉多山区钓鳟鱼,对我来说易如反掌。
那位向导又继续解说:「如果你把竽子甩到那一边,让鱼饵随着水流往下流大约二十到三十尺,可能会钓到一些鱼。」
我照着他的话做,可是却不见鱼儿上钩。过了几秒钟,只听到他说:「一条鱼跑掉了,又跑掉了一条。」
「你在说什么?」我根本没有感觉到鱼在吃饵。
「你不相信刚刚有两条鱼吃掉了你的饵?」我猜他准是看出了我脸上的疑惑。
「把竿给我,我示范给你看。」没一会儿功夫,只见他就从我刚刚甩竿的地方,钓上来一条又大又肥的鳟鱼。我简直不敢相信!
虽然我们一次又一次失败,但是那一位值得信靠的向导还是很有耐性地陪着我们。「你们必须从握竿的感觉和鱼饵在水中浮动的情况来学习如何引诱鳟鱼。」连续几个小时,他就这样子不厌其烦地在一旁为我们打气。几个小时下来,我一条鱼也没钓到,好气馁。突然间,一条鱼上钩了,就在我稍早垂钓的地方!现在我对这条河终于有「感觉」了。我终于开窍了!好兴奋喔!
那天下午稍晚,一个年轻人拿着一只红黄相间的大型钓鱼用冰箱走到我们正在垂钓的河边,我们都对他抱以鼓励的微笑。他走到河边后,就从冰箱里拿出一些一般用来钓鲈鱼,甚至是大型盐水鱼的大型鱼饵,我从来没有看过人用这种鱼饵够鳟鱼。我们的向导见状就走到他身边,好心地告诉他那些鱼饵鳟鱼并不会喜欢,只有某几种的鱼饵才可以吸引鳟鱼来吃。
没想到那个年轻人非但不领情,还叫他滚开。然后他就自顾自地用他喜欢的鱼饵钓鱼,那神情仿佛自己是位钓鳟鱼专家。
过没多久,那位向导就带我们到另外一处水流较急的地方垂钓。他在钓鱼背心的口袋找来找去,最后找出一种很特别的鱼饵。「想要在这条河的这个区域里钓到鳟鱼,根据我的经验只能用这种饵,昨天晚上我特地做了一些。这种鱼饵够重,在这种急流里也可以沉到水面下,而且几乎每次都可以诱鱼上钩。」
他说得没错。我们换上这种鱼饵之后,很快就钓到了鱼,而且钓上来的鳟鱼比刚刚都大。过一会儿我们又回到那位年轻人垂钓的地方。他依然一无所获,而且看起来有点挫折感。
「大笨鱼!根本都不吃饵。我讨厌钓鱼!」
我们的向导是位钓鱼大师。我们专心听他的教导,注意观察他的示范,慢慢地,每个人也都变成了钓鱼高手。诚如他所说的,关键就在于你是不是用对了饵,还有你拿钓竽的动作对不对。鱼往往就在你眼前,张大口要等着吃饵——就看你晓不晓得如何钓鱼。
假如你愿意合上你的钓鱼用冰箱,让我作你的老师或是钓鱼指导,我很乐意和你分享如何在课堂上成为得人的渔夫。在方法的部分,我会告诉你如何挑选正确的饵来钓鱼。并在「需要的诀窍」部分,我会告诉你如何握竿、如何放饵。
然而事实上,得人远比钓鳟鱼来得容易。不仅是因为人比鱼容易看得清楚,也是因为在大部分时候,人会乖乖地待在你面前整整一个小时,不像鱼一下子就溜走了。
我所认识的一些成功的得人渔夫,似乎每次都能钓到一整班的鱼。他们深谙挑饵的技巧,也懂得握竿的正确姿势。
至于坚持水里游来游去的尽是「大笨鱼」的你,我建议你现在就把鱼钩上的饵弃之不用,合上你那红黄相间的钓鱼用冰箱。水里的那些鱼已经是饥肠辘辘,正张大嘴巴要来吃饵。然而,你却眼睁睁地看着一条、一条的鱼从眼前溜走!
〖需要的方法〗
上课之前上课
发现需要集中火力预告需要感觉需要满足需要
分辨突显想像刺激教导
每年经常每周每周每周
〖步骤一:发现需要〗
由于透过整理之后的内容来满足学生的需要是我们主要的责任,因此第一个步骤就非常明显。老师必须「发现学生的需要」,并且「清楚分辨出来」。
然而,根据我的调查,大部分的老师并不了解学生的需要。当被要求列出学生的十大需要时,有百分之八十的老师写不出来——只晓得一、二种!难怪世界各地的学校都是毫无生气。我们用错误的饵费尽心思想要钓鱼,却不晓得所用的饵和学生毫无关系,也引不起他们任何兴趣。
我怀疑你是否也能依照重要顺序列出你班上学生的需要?想一想列出这些需要的重要性。等到列出需要之后,看到班上学生对你预备的内容兴趣浓厚,你就不会大惊小怪了。
藉由下列三种方法,你可以发觉学生的需要:直接、间接、开发需要。
〖1.发现需要的直接方法〗
只要看学生一眼,就能说出他们需要的人实在是罕见。有一个原因是,在现代社会,人人早已练就一身伪装「我很好」的功夫了。
千万不要忘了那些伪装,表象常常是骗人的。就好比独来独往,这个面具非但不是我们的好友,反倒是头号敌人。他会在彼此需要的朋友之间插上离间情感的楔子,也会误导我们这些教导的人以为学生没有需要或不需要帮助。
不要被我骗了。
不要被我的脸骗了。
因为我戴着面具。
我戴着一千个面具——害怕拿下这些面具,
然而这里面没有一个是我。
伪装是一门艺术
是第二个我,
但是千万不要被我骗了……
请你不要被我骗了。
我给你的印象
让我觉得好安全。
一切是那么美好
那么沉静
在我的内心和外表。
自信是我的名字。
冷漠是我的把戏,
一切都在我掌握之中
我也不需要任何人。
但是请不要相信我。
我的外表也许美丽,
但那是我的面具,
我那千变万化
自欺欺人的面具……
我是谁?
你也许很好奇,我是谁?
我是你认识的某一个人。
我是你所遇到的每一个人。
一一无名氏
几年前我在一个特会上对一群年轻人讲道。第二天,我对那些负责管理这批年轻人的人说:「这里面有很多人在嗑药。」他们否认。「不然我们等着瞧。」隔一天晚上我就讲到禁药,然后请当中带禁药的人把那些安非他命、大麻、**等毒品拿到讲台上来。结果这些禁药足够我们堆成一座小山。当场最惊讶的莫过于那些不晓得学生真正需要的领袖。他们所教导的主题大大偏离了学生的需要,最教我感到意外的,是居然还有一个人专心在听课。
发现需要的直接方法并无任何窍门。直接开口问!当老师以一种不带任何威胁、绝对安全且亲密的方式询问学生时,学生那种开放的态度往往会教老师大吃一惊。你不仅可以从学生口中探知答案,从他们所流露的情感和态度,更可以明白他们看重哪些事情。看到学生不知不觉地说出你意想不到的需要时,千万不要觉得奇怪,那是很正常的。所以,你要非常小心你话中所流露的信息。
底下列举出六个寻找学生需要的主要方法。挑选最适合你自己的个性、学生的特质和环境的方法。
直接发问当上课的气氛很轻松时,可以直接提出问题。底下是一些示范。
·「贝蒂,我觉得你很有智慧也很有远见。我想请你帮个忙,让我的教学能发挥更大的功效。能不能请你告诉我,像你这样的人在今天这样的环境里,会遇到什么问题?请你列举出前面三项。」
·「约翰,我很关心班上同学的需要是不是得着满足。能不能请你告诉我,你希望将来在课堂上我们能够讨论什么样的主题?请你列出二、三种。」
·「史密斯先生,下一季的课,你希望我教些什么?」开放、直接地询问,让学生表达个人的意见。诚挚的口气和态度比较能引发人的反应,尤其是老师开口要求帮助。除去足以导致威胁和害怕的因素,养成提出好问题的习惯,到时候你会很讶异居然这么快就获得正确答案!
低调的问话如果想知道的不是个人的意见,而是全班的看法,这个方法会比前面那方法更少阻力。
·「玛莎,我注意到班上同学最近似乎很有压力。你认为问题是出在哪里?」
·「法兰克,你的孩子长得好快!他们几岁了?这个年纪的孩子多半会面对什么样的问题?」
·「史密斯先生、史密斯太太,你们有没有看到星期天报纸的社论,谈到现代美国人的负债情况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有人说负债是造成中年人家庭生活不和谐的主要因素,你们意下如何?」
用这种方法来揭露学生的想法和感觉,真是高招!低调的问话可以捕捉学生内心特别的想法,让你在预备上课内容时晓得如何切合个人的兴趣和时代的需要。
不具名问卷调查这是效果最显著的方法,问卷调查所包括的人数远比你个别询问还要多,而且内容涵盖面也比较广。问卷调查能否发挥功效端赖三个条件:
第一,受访者对调查的目的与用途必须有清楚的概念。这份问卷调查纯粹是供老师参考,还是拿出来公开讨论或宣布?如果目的属于后者,学生回答的诚实度可能会大减。
其次,受访者必须有绝对的把握,此份问卷调查绝对是不具名。若稍有迹象显示受访者的姓名将会曝光,学生回答的意愿就不会太高。
第三,问题必须事先经过审慎设计,如此一来,学生的回答才能瓜真实的情况。问题和答案同样重要。
我常常用3x5的纸张设计类似下列几种问题,请学生做不具名的回答:
我在工作上面对最大问题是……
我第次和配偶吵架都是为了……
我这一生当中最大的胜利是……
每次我对神生气,往往是因为……
上了天堂之后,看到自己的一生,我最懊悔当时该做而没有做的是……
·如果有人会对我养儿育女的方式提出建言,那应该是……
·我灵命上最大的问题是……
·如果用1-10来表示基督徒的表现,我在基督徒生活中评分最低的是……
·我最不容易得胜的罪是……
·用1-10来表示,你回答此问卷调查的诚实度是多少?
花几个钟头的时间来审查这些卡片——这些表达无异是一座需要的金矿。很快地你就可以知道学生的需要排行前十名的是哪些。其中可能是工作、家庭和灵命成长。把这十大需要写在圣经的最后一页,然后将前面三项列为刺激学生感觉需要的首要目标,其次是剩下的七大需要。不久之后,当你看到你所预备的内容均能满足学生的需要时,可别太吃惊了。
还记得那位加拉太书连教了两年,而还在第二章徘徊的牧师吗?午餐过后,他问我该怎么办。我就建议他使用不具名的问卷调查。
「我不可以在主日早晨发给会友问卷调查,」他说道。
「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我告诉他。「如果你关心会友,那么你就可以。]
「他们绝对不会把真正的想法告诉我。」
「他们会,只要你答应看过后,就把那些卡片撕掉,丢进垃圾桶。」
「好吧,那我就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接下来呢?」
「接下去那个主日讲道,先暂停你的加拉大书系列讲道,用神的话来回答第一道问题。到时候请你打电话给我,我想知道结果如何。」
他回去后果真就在主日早晨发给会友问卷调查表,当天下午他就打电话给我了。
「布鲁斯,我已经把问卷调查表发给会友了。」
「结果呢?」
「我哭了一个下午。布鲁斯,我一点都不了解我的会友,我真想不到原来我一直都不了解他们。」
「牧师,你有没有回顾你过去的讲道内容。」
「我看了吓一大跳。一年多来,我所讲的道根本没有触及排行最前面的三大需要,连边都没有摸着。」
「所以,接下来你打算怎么做呢?」
「我要先来处理排行第一的需要。下个主日早晨和晚上,我就要用神的话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个星期后他打电话给我。「布鲁斯,在过去几年的传道生涯中,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从会友身上得着那么多的回响。聚会结束后,那些从来不跟我握手的人居然跑过来把我抱住,频频向我道谢。他们含着泪水对我说:『牧师,谢谢你。这些真的就是我所需要的。』」
「你还要再继续讲加拉太书吗?」
「目前还不要!」
朋友,这个主**讲的是什么样的道呢?你教导的内容是什么?你的教会中有多少对的夫妻婚姻亮起了红灯呢?有多少父母不晓得如何将基督徒的价值观传递给儿女?一定超过百分之五十。事实果真如此,你打算怎么办呢?你是不是还打算用二十周的时间来讲解以西结异象中的圣殿呢?
与学生的家人产生交流方法有二:(1)从学生口中来认识他的家人;(2)从学生家人口中来认识这位学生。
用模糊、笼统、一般性的问题来问学生关于家人的情况,藉此方法来认识这位学生。从以下的对话中,你认为三十岁的史坦有什么样的需要?
问:「史坦,很高兴看到你!结婚十年了,某蒂现在是不是还像从前一样把你当做国王般地看待?」
答:「开玩笑!茱蒂现在忙着在推销房屋,我根本难得看到她。」
问:「很忙哦!不过她的收入对你们的家庭应该会有很大的帮助,不是吗?现代人已经被满坑满谷的帐单搞得昏头转向了。」
答:「门儿都没有。我们现在的帐单比从前还多!茱蒂为了工作买了一辆二手车,前几天又告诉我,她要在车上装一支电话。你相不相信?我从来不知道结婚会这么辛苦。」
问:「嗨,玛莉(史坦十岁大的女儿),我刚刚听你爸爸说你妈妈最近很忙。现在你在家里是不是得帮忙煮饭了?」
答:「不用,我爸爸请了一个女佣。现在他什么事都不用做,整天就是坐在电视前看足球、吃比萨。不过说真的,我也不太想我妈妈……」
如果你懂得解读其中的密码,便可以从这一分多钟的对话之中找出半打以上的需要——其中有一些是相当严重的。这个方法的秘诀主要在于你是否能够创造一个安全、合适、接纳的环境,让对方无所顾忌地说出需要。
拜访学生的家庭或工作场合亲身造访一个人的家庭或工作场合往往会有很好的收获,这是认识对方真实一面的唯一方法。现代的课程设计太不自然也太过于组织化,学生少有机会流露真正的我。我们必须从他处着手才能一瞥真相。家就是我们拿下面具,浮现需要的场合。只要你是真心关心他,从他的家中便可洞悉他的环境、心态、家庭生活和谐与否、生活是否上轨道。
我生命中最快乐的时光就是在FellowshipofCompaniesforChrist服事的那几年。这个组织是由来自全美七百个公司行号所组成的,专门训练公司的负责人或老板,用基督徒的原则和方法来管理员工。过去七年来,我和许多公司老板变成很要好的朋友,他们的企业年销售额从二万五千到一亿不等。但是,每次我们一聊天,总免不了会谈到所属的教会。
虽然这些人都是委身程度极深的基督徒,对教会也都鼎力支持,但是对于牧师和主日学老师,鲜少用圣经去教导人如何在商场上过基督徒的生活,感到相当失望。一直到FCC诞生之前,这些人都还以为圣经并没有可以满足商人需要的经文!
在一个难忘的夜晚,我引领他们进入更深邃的思考。为何他们会认为这种情况极为普遍?有一个马上回答说,他的牧师根本不晓得问题所在,当然更不知道如何刺激会友面对问题。另外一个也深表同感,接着我就问他们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因为牧师连问都懒得问!」八个人异口同声表示,他们的牧师从未到公司来看他们。
如果你不知道需要在哪里,又如何能谈满足呢?如果你想认识学生,就应该去拜访他们的家庭和工作场合。
个人的观察这个方法就是教人注意观察几个线索——至少五个。
第一,学生在上课中或下课后所提出的问题适足以反映出其内在的需要。
第二,身体语言所传达的信息往往是显而易见的。双手抱胸、以手遮口、弯腰驼背、身体前倾且神情激动——这些都带着明显的信息。
第三,出席情况可能也是显示你满足学生需要与否的主要讯号。学生出席与否就是明白告诉你他们对你教课的感想。你所预备的内容越能帮助人,就会有越多的人来求帮助!
第四,课堂上的讨论反映出有待深思的需要。只要学生一直在某个主题停滞不前,你就知道已经命中红心了!
第五,课后的活动和谈话反映出学生真正的挂虑和兴趣所在,因为下课后他们不必受约束,不必顺应别人的要求。
这些都是发现学生需要的主要且直接的方法。但是,千万不要忘了,用间接的方法也可以获得相关的答案。
〖2.发现需要的间接方法〗
直接方式会强迫你直接面对学生,而间接方式则是透过其他人的研究和经验,来取得宝贵的资讯。虽然这些资讯往往能提供可靠的意见,不过还是必须经过审慎的评估,因为那些研究结果并非专门以你班上的学生做为研究对象。
收集资料有二个基本原则:(1)据你所知是你的学生最感兴趣的主题;以及(2)班上学生的年龄是属于哪一个阶层,特别注意他们的问题和倾向。
收集资料的来源有好多种,底下几种是比较主要的:
书籍正统心理学、儿童发展以及基督教教育的书籍对各年龄层的特质、问题和兴趣往往有颇为深入的探讨,值得参考。定期到基督教或一般书坊逛一逛,看看最新的畅销书是什么,如此有助于了解社会最新的动态和感兴趣的主题。请书店经理为你分析最新的趋势,并请问他和你班上学生同类型的人多半买些什么样的书。
写这本书的时候,畅销书排行榜上头几名的书谈的不外是金钱、商业动态、性和健康。仔细想一想,上一回你是什么时候和班上同学讨论金钱、商业动态、性和健康?
我有一位朋友在全美最大的教会里牧会,前不久他在辅导课里注意到一个现今人们非常关心的主题。许多人常常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娶(嫁)错人了。于是,他就决定在班上谈这个题目。他在班上宣布:「下一周我想要告诉你们,如果你认为你娶(嫁)错人了,该怎么办?」这个消息很快就传遍了整个教会,等到下个星期天,来听他上课的总共有两千多人。(没错,就是两千多人!)你是否也觉得他触及了真正的需要呢?
报章杂志因为报章杂志纯粹是以取悦消费者为导向,所以他们的目的就是满足美国人民瞬息万变的兴趣,因此常常能反映出学生的需要。密切注意报章杂志所探讨的问题、评论的书籍和其中的广告。
参考ChristionWoman,MoosyMonthly,Christ-ianityToday,Guideposts,DiscipleshipJournal以及其他基督教杂志。至于一般的杂志方面则有USAToday,USNews&WorldReport,Time,Newsweek,Reader-sDigest,SaturdayEveningPost.LadiesHomeJournal,McCalls,People,GoodHousekeeping等等。这些杂志里有一些不错的社论、探讨和问答专栏。记住,人们往往只阅读自己有兴趣的读物。不管你同不同意,专栏作家AnnLanders或者是DearAbby对她们一再重复的主题确实有深入的观察和研究,有时候也能获得读者震撼人心的回应。他们能够成为全美最受欢迎的专栏作家绝非偶然。
想要知道现代人的问题吗?拿一本Woman-sDay或其他知名杂志,看看里面的问答专栏,哪些问题才是人们真正想问的问题。下一个主日,用神的话来解答这些问题。我敢向你保证,没有一个人会中途离席。
研究报告和意见调查盖洛普民意调查的结果在许多问题上都能获得民众真实的反应和立场。
个人与社会的互动医生、牙医、理发师和美容师、心理辅导人员、心理医生、警察、老师、校长以及许多行业的人,对社会的脉动往往非常了解,可以请他们谈谈整个社会的走向。我常常请教这些「掌握社会脉动」的人,请他们谈谈对问题的看法。
3.为学生列出需要清单
经过初步的调查之后,将所获得的资料变成方便使用的格式:将你对班上学生的诊断结果加以整理之后,再依照先后顺序写在一张纸上。
整理调查结果的方法有很多种,最基木的步骤就是把前十项的需要按照先后顺序列出来。底下是几种型式:
依照主题分类把你所寻获的问题依照下列各样主题加以分列,譬如试探、罪、问题惧怕、焦虑、不足以及失望。把罪列在第一项,接下去是恐惧,然后以此类推。
依照时间分类将需要分为三大类:过去的问题、现在的问题、将来的问题。这个方法具有预防的效果。假如你的学生是高三的学生,教导他们如何过大学生活就等于击中目标。
依照角色分类依照我们所承担的责任来分列需要,譬如丈夫/妻子、父亲/母亲、爱人、供应者、朋友、老板、员工、小孩、父母、祖父/祖母、孙子/孙女、朋友、基督徒、老师、辅导。作妻子的五大需要是什么?员工的需要又是什么?
依照生活类别分类把需要分列为身体需要、情感需要、知性需要、道德需要、属灵需要以及经济需要。
不论采行何种方法,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把获得的资料加以整理,方便使用。这些资料非常宝贵。列在一张纸上的好处是你一眼就可看出学生的需要,如此可大大激励你教学的士气。
这样的工作一年至少得进行一次,整个需要之律的运用便奠基于此。假如你不晓得学生的需要,就无法进入下一个步骤。你会一再使用错误的饵,然后不论你多么努力,永远也抓不到鱼。
〖步骤二:集中火力〗
在这个步骤你要从众多需要之中,找出一个需要在班上讨论,集中火力在此需要上。这个步骤需要常常练习。你所预备的内容系列有多久,这个步骤就要反复多久。
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步骤。假如你的调查正确,此刻对学生的需要和伤害想必已成竹在胸。底下这些问题并不罕见:
「我先生现在都不让我决定如何用钱。我猜他是想把钱藏起来,以防万一哪天我们离婚了,他就不怕没钱。我该怎么办?」
「我正在考虑要不要宣布破产。你觉得神对这件事的看如何?」
「我对性生活毫无兴趣。每次和我太太**,她好像都很没有兴趣,一心只想赶快结束。如果我到外面找女人,她可以怪我吗?」
「医生宣布我脑部出现肿瘤,不久后可能就无法照顾自己。我不想拖累家人。如果我自杀,神会赦免我吗?」
不论你是在哪间教会,身处这个国家或这个世界的哪角落,如果你曾做过这类不具名的问卷调查,一定会发现类似这样的需要——急迫、棘手、重大的需要。
但是并非所有的需要都同等重要,有些问题的确比较重要。你的职责就是一次只集中火力在最重要的需要上,尽量将工作简单化,一次只集中在一个需要上。但是,如何才能知道哪个是最重要的呢?藉着审慎的思考和祷告。
虽然步骤一大约一年只能做—、二次,但这个步骤却是你每次预备一系列讲道或上课内容时,都必须拿出来运用的。步骤一既费时又耗力,相形之下这个步骤就显得容易又轻松,而且不需要太长的时间。
集中火力在某一项需要上虽然有其优点,但是得注意不能过分强调。为什么要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错误的主题上呢?漂亮的鱼钩对引鱼上钩有什么用处呢?这个步骤进行到最后,你就必须再挑选一个需要做为下一个或下一系列的主题。
〖步骤三:预测需要〗
步骤一和步骤二是谈到如何选择正确的饵来吸引学生,步骤四和步骤五则是要教导你如何使用那个饵来引鱼上钩。
懂得选择正确的饵并不表示懂得使用饵来吸引学生。第一个步骤技巧在于你所做的选择,第二个步骤则在于你使用这个选择的能力。
还记得我在本章一开始就提到的那个经验吧?我一直钓不到鳟鱼,可是那位钓鱼专家用我的鱼竿和鱼饵,站在我所站的地方,却能够钓起鱼来。他深谙「玩河」的诀窍,知道如何用饵来吸引鳟鱼上钩。我的做法则仿佛是用鱼钩来钓鱼,这就难怪没有一条鱼愿意上钩。
经过了前面两个步骤之后,你手中已经握有正确的饵。可是你懂得用饵吗?你晓得如何让这个饵和学生产生关系吗?或者是,你眼睁睁地看着饵让河水冲走——看着学生连连打哈欠、想要睡觉?
步骤三就是衔接学生与饵的主要环扣,也是从发现真正需要进入帮助学生感受该需要之重要性的关卡。
完成此一步骤最好的方法就是暂时让自己也成为学生,然后「预测假如此需要获得满足将会有何结果」。运用你的想像力,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从他们的角度来看人生。为什么他们会渴望这个需要得着满足?有何正面和反面的理由,会刺激他们来追逐你放下的饵,让这需要得着满足?每周上课时要切记,反复自问这几个问题。
学生追逐你所放下的饵之后,会产生一些正面与负面的结果,此一阶段的重点便是将这些结果逐一列出。假设你为班上高中男生所选择的需要是「顺从父母」,想一想你当如何才能引发他们的兴趣,甚至迫切渴望能听你上课。
首先把「顺从父母」或「不顺从父母」可能出现的好处和坏处都列出来。等到进入下一步骤之后,你就能用所列出的这些细节,引导学生去感觉顺从父母的需要,并渴望照着去行。
正面的结果往往就是愉快的情绪和「我要……」的感觉,负面的结果则是痛苦和「我不要……」的感觉。此一步骤的要点在于列举出「要」和「不要」的结果,而且是学生立刻可以感受得到的,学习的动机往往来自期待快乐和害怕痛苦的感觉。满足此一需要的理由越强烈,你就越有机会在下一个步骤里引发学生的感觉和学习动机。
有效预测需要的秘诀有三。第一是从你的经验和想像世界中搜寻相关的例子。想一想,在你认识的人当中,有哪些人曾经因为顺服父母而获利或受害。想一想你所看过的书、听过的故事。看过的电视节目,一定很快就可以把正面、负面的结果列出来。如果你觉得困难重重,那何不开启创意宝库,尽情地发挥想像力——一个高中生若是顺服父母或不顺服父母,可能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第二个秘诀就是引用极端的例子。想一想,高中生若是顺服父母,最好的结果可能是什么?最悲惨的结果又会是什么?用例子将他们推向这两个极端。当人开始思及最好和最坏的可能时,内心的感觉最为强烈。强烈的渴望多半是来自对快乐强烈的渴望和对痛苦强烈的恐惧。
第三个秘诀就是找出班上同学中最有可能最顺从父母的人,以及最有可能最不顺从父母的人。然后把角色互换,想像当他们尝到结果时滋味如何。用你的想像力飞入他们的未来,想像你就是他们,然后透过想像力体验他们选择的结果。
这三个秘诀可以帮助你想办法去刺激学生的感觉,以致他们迫切渴望向你学习。
〖步骤四:感觉需要〗
你终于预备好要来引导学生进入感觉需耍的阶段了。前面三个步骤都是属于预备阶段。此刻你已经预备好要把饵抛入水中开始钓鱼了。学生会不会来追逐这个饵——就像井边的妇人对耶稣的回应一样——关键在于你懂不懂用饵的诀窍。步骤四便是着重于在「每周」刺激需要之余,如何「激励」情感。
请不要忘了,是因为耶稣钓鱼手法高明,那位妇人才会积极地为自己的需要寻得满足。同样的,你用饵的技巧也是决定学生是否感兴趣的主要关键。
技巧不佳的老师会带出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学生。每一次听到老师抱怨他的学生「又笨又被动」时,我都很想知道她到底是放错了饵,还是不谙用饵的技巧。
我永远忘不了那一天葛伦·艾斯渥用他的双翼飞机把我和儿子大卫载到偏远的阿拉斯加湖。那一天我们父子俩在那里钓鱼,从早钓到晚,饵都快用光了。另外一支钓竽的线卡住了,根本就卷不回来。一整天下来,只钓到几条小鱼。葛伦抵达前的两个小时,我们更是一无所获。葛伦说他还有一点时间,就拿起那支卡了线的鱼竿,抓起一个破破烂烂的饵挂在钩上,而且还露出好大一段的鱼钩。上好饵后他就站在我们身旁钓鱼。我很感激葛伦如此善解人意,愿意再给我们一点时间钓鱼。
但是我却发现他钓得非常认真。他握竽的感觉就好像那支竿是他的手臂,然后在距离飞机起飞不到二十分钟之前,他竟然钓起了一条鱼——用一个空的鱼钩种一个坏掉了的卷轮。他是怎么办到的呢?他是钓鱼高手中的高手,晓得如何让那空的鱼钩看起来像是活蹦乱跳的饵,引诱那群一整天极力要避开我们那些鲜艳鱼饵的鱼。
你能用空的鱼钩吸引班上的学生吗?只要你懂得窍门就没问题。如果你懂得用饵,即使是空荡荡的鱼钩,他们也会争相追逐。
身为讲员,我这一生参加过许多的聚会,亲眼目睹了许多老师一次又一次用完美无缺的饵把学生赶走。也见识过许多高手中的高手用一个与听众全然无关的主题(错误的饵),透过纯熟。灵敏的技巧,引诱听众迫不及待地「追逐」他们预备的信息。他们都还没有讲到重点,听众便已经认定「这就是我最需要的信息」了。
步骤四不属于知性,而是感性。强调的不是事实,而是感觉。不在于传递资讯,而在于引发兴趣。情感是学习主要的原动力。因此,情感必须是你在这阶段里所要特别强调的。
想一想「需要」与「学习」之间的关系。假如需要的感觉不强,想想看学习的效果会如何?一定不怎么样。但是如果学生强烈感受到需要,相对的就会出现强烈的学习欲望。他们就会像井边的妇人一样,有满腹的问题想问你,而那些问题也正好带入你所预备的内容。在「需要的诀窍」部分,我会列举出七种帮助学生感觉需要的方法。
〖步骤五:满足需要〗
现在我们终于来到你追逐已久的目标了。这时候你应该可以透过内容和应用,帮助学生满足需要。最后一个步骤就是满足学生先前浮出水面的需要,以及用你每周所教导的内容来引导他们。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体验?满怀期待地打开一个包里,却发现里面空无一物?那种被欺骗的感觉很不好受。同样的情形也可能发生在你的班上。等到你摇身一变成为刺激需要的高手之后,对于满足你在他们内心所激发的期待想必是自信十足,但是我要提醒你,千万不要有太多的承诺。
过多的承诺无异是在做假。你的承诺必须真实又合宜,而且当你在实践承诺时务必要让学生能够在心底说:「太棒了!」记住,与其承诺太多,不如承诺太少——降低他们的期望,到最后自然就比较不致于失望。
两种情形都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欲望。老师在激发出正确又真实的需要之后,很可能满足需要的阶段惨遭滑铁卢。承诺不论大多或太少,久而久之都会衍生出冷漠、昏昏欲睡、无兴趣、讥讽和不尊重。还记得那个放羊的孩子吗?他因为喊「狼来了」喊得太多次,结果「狼」果真来把学习的动机全部吃个精光。
将先前所浮现的需要连结在内容上是非常重要的。也许你自觉预备的内容浅显易懂,可是学生也有同感吗?不要忘了他们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切记在整个课程中不时提到底下这几个句子:
·「你们知道如何……?」
·「还记得一开始时告诉你们的……?」
·「你们看看这是不是和……有关联?」
·「知道……是不是很棒呢?」
厉害的老师懂得织起一张细密的网,把整个课程里的每一根线都织进去。学生虽然掉进网中却毫无知觉,但是等到结束后却感受到极深的满足感。
实践你所承诺的。然后再送他们一些额外的「冰淇淋]和樱桃。但是要记住,没看到他们流口水绝不可以把好东西端出来。
〖需要的诀窍〗
这几个需要的目的是,期盼能用七种方法来协助你随时随地刺激听众的需要。只要一察觉学生欠缺学习的兴趣,不论是上课一开始、上课中途或上课即将结束,你都可以利用这七种方法来剌激他们的需要。
一开始你也许觉得不太习惯。不用担心,假以时日,你自然会得心应手。优秀的老师几乎都已经将这七大诀窍溶入生命——其中有几位每一次都能刺激一个需要。不论身处何种环境、年纪多大、授教何种主题,这些应用都能帮助人发现内心的需要。记住,这几种方法是要用来激动听众的情感,渴望能获得你所要教导的内容。
〖诀窍一:用具体的事实来描述需要〗
这就是资料的原则。具体的事实——透过统计数字、例证、图画——能够生动地将需要呈现出来。去年全美青少年怀孕的统计数目、破产人数的统计数目、青少年酗酒的统计数目、某一段时间离婚的统计数目等等,类似的统计结果多半能够在听众心目中造成相当大的震撼。USAToday是收集这类统计数字的最佳来源。
教导「今日年轻人的七大倾向」时,我就是使用这个诀窍。现代青少年在性、酗酒、嗑药和自杀等方面的统计数字是非常吓人的。列举种种事实具有良好的效果,因为我们会对现代青少年感到难过,内心自然涌现期盼找到解答的需要。
〖诀窍二:透过说故事的方式表达需要〗
这是认同的原则。用故事诠释原则,效果颇佳。
当你在叙述一则故事时,听众应该会感觉到「我也有同感」。大部分的人离开教室或会堂之后,可能很快就将你的讲道大纲或重点抛到脑后,奇怪的是对你所引用的故事却牢记在心。
慕迪就是个中高手——他的讲道是故事交织着内容。HO-wardHendricks,CharlesSwindoll,JamesDobson等人也都很擅长于用故事来刺激需要。
故事与学生的生活体验越接近,你描述得越出神入化,就越能够激发学生需要的感觉。用不了多久,你的学生就会在心里对自己说:「这就是我的感觉」,紧接着便是「我得专心听」。
你可以自行编撰——就和耶稣编造许多比喻一样——或者是叙述真实的故事。不论如何,重要的是听众能否产生共呜:「我不想变成那个样子」或「我希望变成那个样子。」
摘录自Time杂志(1983年4月11日)的一则故事,正是「美好人生」的最佳诠释。
菲尔和丽塔的生活就像广告中那么光鲜、迷人、的确,在外人眼中,他们的生活无异就是完美的化身:位于加州郊区,绿树成荫、品味高尚,价值十五万美金的毫华宅邸,以及两个亮丽、标致的孩子。菲尔,三十七岁,矽谷的微晶体销售经理,年薪三万美元;丽塔,三十四岁,簿记员,年薪二万美元。
就和他们那些精明、迷人的南加州朋友一样,菲尔和丽塔平时的休闲活动不外是打打网球、享受佳肴美食,外加从四年前开始吸食古柯硷。刚开始只是浅尝,渐渐地越来越多、越来越多。那就是为什么去年菲尔会数度产生幻觉,以为车库中躲着小偷,全身发烫且不停战抖地拿着手枪要去把小偷赶走。丽塔和她的先生一样变得憔悴不堪,幻想着卧室窗外站着能够透视一切的魔鬼,甚至害怕得躲到衣橱里。
当然,只要能再吸一口古柯硷,再回到那种腾云驾雾的感觉里,这种可怕的幻觉会消失无踪。菲尔整夜就一边啜饮着可乐,一边用玻璃管吸引毒品。丽塔则在另外一个房间享受那种轻飘飘的感觉。等到黎明来临,两个人就像条狗般地趴在地上找来找去,试图在地毯里找到掉落的古柯硷粉屑。这就是所谓的美好人生吗?还是嬉皮的生活?
底下则是一则编撰的故事:
你曾否有过青蛙弗莱迪的感受——困在小小的洞中,无法逃脱这种又臭又脏的生活环境,自由自在地想跳到哪儿就跳到哪儿?青蛙弗莱迪的遭遇真的是一踏糊涂。他满怀心事在住家附近散步,没想到一不留神,掉进了一个好大好深的坑里。他一试再试,就是跳不出去——这个坑太深了。「我想到了!」他心想,「我可以找朋友来帮忙。」于是就伸长脖子,咯咯咯地叫得好大声。就在他叫得口干舌燥。声音嘶哑的时候,忽然听见两位青蛙朋友也咯咯咯地回答他。最后他们终于找到了他。「弗莱迪,怎么回事?」「我被困在这个洞里面出不去!」弗
莱迪从洞里回答他们。「再来一次,你一定跳得上来!弗莱迪,再试一次!」那两位青蛙朋友连哄带骗地对他说。弗莱迪再怎么跳还是跳不上来。最后他们拍拍屁股弃他而去。第二天,那两位青蛙朋友看到弗莱迪朝他们跳了过来。「你瞧,那不是弗莱迪吗?」其中一只青蛙问道。「可不是吗!」另外一只青蛙答道。弗莱迪跳到他们二人面前,「嗨!」「弗莱迪,怎么回事?我们都以为你出不来了!」一只青蛙忍不住问道。「是啊,我原本是跳不上来。一直到最后来了一辆大卡车,眼看再不逃命就完了,我只好拼了老命跳出来。」好的故事不仅能感动听众,更可以长存在他们的记忆之中
〖诀窍三:透过戏剧来突显需要〗
这是参与的原则。善与恶的冲突和解决方法,向来是人们最感兴趣的。透过独幕剧、对话或访谈、即兴短剧或事先安排的表演,观众的需要会被牢牢地抓住。你可以邀请人事先和你一起排演,也可以完全自己来。
戏剧不同于说故事,因为你不是用口说,而是用身体表演。你可以从圣经或世俗的角度来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化身为犹大、彼拉多、以利亚、目睹基督赶走兑换银钱之人的圣殿柱子、被马利亚用来骑到伯利恒的驴子、没有被挪亚砍下来造方舟却被观看挪亚造方舟之群众当做乘凉之处的大树。暂时忘记你是活在二十世纪,披上过去时代的外袍。底下就是一个例子:
我们从加利利一路争辩到圣城耶路撒冷,因为我们知道在这个星期里,弥赛亚要来建立他的国度。我们争论的内容多半是到时候谁会坐在他的右边。谁会坐在他的左边,还有等到革命一爆发谁会先遇难。我们都知道,为了国度,耶稣将来会使我们复活。
可是等到他开始为我们每一个人洗脚时,我觉得好受挫、好沮丧。我不想洗脚,只想打仗。洗脚是奴仆做的事!至于我,将来有一天要坐在他的右边。所以当耶稣走到我面前时,我并不想要他洗我的脚,当时的气氛好尴尬。这时只听到他对我说:「如果你不让我洗脚,我们俩之间就完了。你和我没有任何关系。」我听了差点从椅子上跌下来。天啊!我放弃了打鱼的事业,放弃一切来跟随他。现在只为了不让他洗脚,他就说我们之间的关系已经完了!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于是我就告诉耶稣,如果他真的那么坚持,那我全身都让他洗算了。没想到接着他却告诉大家,将来有一天我会背叛他。结果每一个人都张大眼睛看我!
透过彼得的独白,你可以轻轻松松地把他目睹耶稣被抓,到他三次否认耶稣时的感受表达出来。
底下是另外一个例子——浪子回头。与其照本宣科,何不让自己化身为那名浪子?
我实在不敢相信!九个月又三天之前,我老爹给了我二万四千五百美元!我全部的财产!这一段日子是我一生中最风光的日子。我吃了好多牛排,买了好多名贵的衣服,也到处结交了许多朋友。可是这一切就像一阵风一样,来得快、去得也快……现在我全部财产只剩下七块钱!
你也可以请班上的一位同学和你一起演戏:
汤姆,六个月前我来此地时,身上多得是钱。我为你买了这么多鞋子——我为你买了好多东西,你还记不记得?汤姆,现在我想请你帮忙。我身上一毛钱也没有了。你也知道我如果像个战败的公鸡回去,我老爹会怎么说。所以……
你也可以扮演浪子家门前的那棵老橡树:
突然问,从树枝之间,我看到远处有一个人朝这边走了过来。好像是他,可是怎么可能?可能是他吗?还记得他小时候老是喜欢在我身上爬来爬去。那时候我们好快乐。但是看看他现在,那么苍老。那么疲惫,步伐沉重。缓慢,而且看起来好像很害怕。难道他是在担心他父亲不能接受他?他不知道他那老父亲这一阵子每天坐在我的脚下,老泪纵横地望着远处,殷殷期盼他回来。我想我快要变成一棵爱哭的橡树了!
〖诀窍四:透过你的传递来增加需要的强度〗
这是强度的原则。传递的方式往往比传递的内容产生更大的冲击力。身体语言、说话口气、手势、眼光的接触以及说话的速度等等,都是激动情感的主要元素。愤怒、惧怕、信任、接纳、爱、盼望、不安全种种感情,都很容易就传递给对方的。即便是片刻的沉默,也能引起更多的注意力和需要。变化你传递的方式以求达到最大的效果,并且随时注意加强学生的注意力。
精挑细选的用语在激发情感上的效果相当强烈。读主祷文。诗篇廿三篇、盖茨堡宣言。大声朗读美国总统雷根的演讲,一面读一面注意你有什么感觉:
我们推崇历史上的巨人,不是回到过去,而是迎向他们遥遥预见的那个梦想。时代的洪流将我们推向一个全新的大挑战——一个充满盼望与机会的美国第二次的革命;一个将我们推回知识与太空的拓荒时期,藉此领我们迈入进步之新高点的革命;一个激发美国魂的精神革命,是前所未有的激励我们发奋图强;一个带给人类在和平的世界中得享自由之美丽应许的革命。让我们携手向传统的知识发出挑战:人类的智慧没有极限、人类的精神没有围墙、我们的祈祷也没有障碍——除非是我们自己竖起了障碍。我们站在起跑点上,摆在前头的目标是突破极限的大能大力。我们的经济并没有衰老、退化,而是越来越年轻、越强壮。我们的经济不需要休息和监督,而是需要全新的挑战和更大的自由。而这个自由的世界正是我们所欲点燃之美国第二次革命的主要关键。
传递信息甚至可以让看似不太重要的题目变得重要。假想有一个能言善道、活力十足、肺活力超强的人透过昨天晚上的电视节目来向你推销产品:
想一想,如果可以拥有一个可供你千变万化的东西,让你将想像力发挥到淋漓尽致的境界,把生活安排得舒舒服服的,那不知该有多好!没错!使用了这项产品,你就能享受前所未有的安定感。秩序和平安。在很短的时间内,你将可以感受到那种笃定、稳妥。自在的自信感。
这项迷人的产品不仅能帮助你规划生活,更可以充当书签——如此一来,你就不至于忘记上一回看到第几页了。把它全部打开,就是一张漂亮,而且可以重复使用的餐垫——如果你家里乱七八糟,这项产品是再合适不过了!假如你的孩子或孙子喜欢涂鸦,那你就更应该多预备几个。
此外,这个东西也可以权充广告招牌,告诉左邻右舍你打算买车子或在自家车库里办一个跳蚤市场——想说什么就写上去,说不定有好几百万人会看到哦!还有,你也可以用它来画直线!
本产品的爱用者可以百万计,所以你买了它之后,就可以和数百万的人共享温馨的「同好」之谊。你甚至也可以召集左邻右舍成立爱用者俱乐部,彼此分享使用这项奇妙产品的心得。本产品颜色柔和,可以搭配任何室内装潢色彩。这项产品同时也拥有非常精致的手工,而且每个产品的样式不尽相同。
你愿意花多少钱来购买这深受百万人喜爱的产品呢?五百?一百?五十?都不用。只要你在半夜十二点之前打电话来,就可以享受特价优惠,每个只要十元!没错,就是十元!但是这是限时抢购的价钱。订购一打,优惠价只要一百一十九元九角五分!想一想,从此以后你的生活将会是何等舒适、安定、满足和快乐,只要你拥有我们的……折叠纸夹!
变化你说话的口气和速度。必要时提高声调,不过有时候轻声细语反倒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上课之前,好好想一想你传递信息的方式。
〖诀窍五:透过音乐提升需要的强度〗
这是激发需要感觉的原则。独唱、合唱或乐器演奏,即使是录音带,也能提升学生对信息的需要。选择学生熟知的音乐——可能是「火战车」、「洛基电影主题曲」、「仰望他」。所选的音乐必须和你渴望刺激的需要有密切的关系。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在教会里要唱诗歌,崇拜之前有独唱,音乐有助于我们预备心。需要是包含在情感之中;你感觉需要,可是脑子里也许不认为需要,音乐能比其他方法更快速地激发人里面的需要。
千万不要只在上课前或上课中用音乐来刺激需要,上课之后也可以使用。传递完信息之后播放合适的音乐,给学生一点时间来思考刚刚听到的信息。
〖诀窍六:用图表来呈现需要〗
这是想像的原则。小小的图表所能传递的信息是相当惊人的,黑板或挂图有时候就好像是位小老师。圆圈可以用来代表一个人,箭号代表人的成长。会幕的图表可以用来说明人类需要藉由亲近神而成为圣洁。
有些老师没有黑板或挂图根本就上不下去。让黑板成为帮助你传递概念的活动看板,在黑板上画箭号、惊叹号,不要在乎画得漂不漂亮,只要能达到沟通的效果便可。
听起来可能有点奇怪,不过使用图表是非常情感化的。你不能对学生讲的,可藉由黑板来表达。你可以用手捶黑板表达你的情绪,也可以借用不同的色彩。人很容易对图画产生认同感,图表可以一刀切入你想要触摸的核心。底下是上课的一段插曲,请仔细想一想:
我们就假定这个圆圈是你,这个箭号是要来攻击你的试探。这支箭并没有射中目标,因为你拒绝向试探低头。接着撒但又射出另外一个试探,结果还是没有命中目标。你一直向试探说「不」,可是你依靠的是自己的力量,不是神的力量。
最后,在你很软弱的时候,有一支试探的箭射中了你,插入了你的皮肤,在你人生的表面上留下了一个伤口。下一次当试探之箭再朝你射过来时,你发现想要再说「不」已不是那么容易。这些试探之箭不断地朝你射过来,没多久,你的防卫开始放松,那个伤口就这样一直扩大、一直扩大,颜色也越变越深。
接着你又受到另外一种试探,而由于你非常软弱,所以在还未察觉之前,你已经向它低头了。接下来又是另外一个罪。过不了多久,你的生命里充满了罪的黑点,慢慢地侵蚀你的全人。
在这堂课结束之前,我要告诉你们圣经是如何教导我们抵挡试探,过得胜的生活。你们都会有足够的能力向试探说「不」!
试看看效果如何?一个圆圈外加几支箭和几个黑点能教每一个人坐立不安,激发强烈的需要。
〖诀窍七:用图画来象征需要〗
这是解说的原则。一幅图画、一张照片、一支录影带或是其他的图片,对刺激需要具有戏剧性的效果。瘦骨如柴的儿童图片常常被用来当做广告,为全球饥饿的人筹募基金。为什么呢?因为这一招很有效。
当你走过一座大森林时,你有什么感觉?或者是,坐在溪旁的小岩石上,你的感觉是什么?站在海边观看巨浪冲向海岸,那种感觉又是什么呢?或者是,在春天的黄昏里注视着日落西山,这幅景象能激起你什么样的感触?神的创造就是能让我们深受感动,不是吗?
你知道为什么电影会如此受欢迎吗?因为电影运用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人的情感。翻开杂志,你会发现里面的图片是如何刺激你的情感,引发你阅读的欲望。每个人都渴望视觉的刺激。
你最近在课堂上运用多少视觉刺激呢?
前不久我在一个宴会上讲了一段话,最后有一个人用幻灯片请大家看一段大自然的影片,一旁还有赞美的诗歌做为配乐。那气氛真的是太棒了!到最后,现场没有一个人的眼睛是干的。每个人心中都充满了赞美。结果当天晚上的信息便牢牢地深植在每个人心中,那种效果是其他触媒所无法取代的。为什么呢?因为当天晚上结合了刺激需要最有效的两种触媒:音乐和图画。刺激需要的触媒结合得越多,得到的效果就越好。
〖结论〗
在需要之律一开始,我们就读到了井边妇人的故事(约四)。透过这个故事,我们在意到耶稣基督是如何细心且刻意地激发她里面的需要,以及她是何等迫切地企盼为这个需要寻找解答。她从漠不关心变成迫切渴求,而她所寻求的也正是耶稣基督极欲她得着的。
无可否认的,这段经文所欲表达的是非常清楚的:耶稣以内行人的眼光,刻意挑选「饵」,并且在「竿和卷线」上下功夫,以致「鱼儿」甘心情愿地追逐「鱼饵」。
耶稣是教师中的教师,不只因为他拥有她所需要的信息,不只因为他的动机是为了她全然的益处,也是因为他拥有吸引她的正确方法。
今天没有人会质疑基督的信息。
今天没有人会质疑基督的动机。
你是否还要继续质疑基督的方法吗?
你是否仍然觉得,刻意安排上课的内容——就和基督一样——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是不合宜的?你是否仍然觉得,引导学生从不感兴趣到感觉需要再进入真正需要的层面——就和基督一样——是不合宜的?
你是否宁可守株待免地耐心等候机会,而将此一刺激需要的步骤弃之不用?或者是,你认为应该完全「依靠圣灵的工作」,然后期盼奇迹发生,学生自然而然就会生发学习的欲望?难道你认为,主就是像这样子糊里糊涂?缺少事前的思考和准备是主的仆人应有的做事方法?难道我们不应该好好研究耶稣的脚踪,好晓得如何跟随他的脚踪行?
为什么有些教会生气蓬勃,充满了属灵的活力,人数也不断在成长,而有些教会却死气沉沉、灵命呆滞,聚会人数直线下降呢?虽然这个问题的答案很多,但是我个人认为其中有两个是与教师绝对有关的。
第—,教师有错误的观念,认为自己没有责任和义务去满足学生的需要——那是神的责任。既然如此,那么教师也就没有责任认真研究上课内容并慎选适合的题目,以求满足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种种需要了,不是吗?
第二,教师误以为他没有责任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这件事当然也应该由神来负责。学生既然来上课,就应该「自备」学习的动机。既然如此,他也没有责任认真预备上课内容,以求学生能受感动而渴望认识并体验所教导的真理。
这两种教师自动放弃身为教师应该预备的「作业」,他将主所指派给他的工作推回给主。主定意要训练他成为「得人渔夫」,他却故意拦阻主的旨意。你认为基督对井边的妇人说那些话纯粹是出于偶然吗?
你是否仍旧在班上使用那些陈年旧饵,从不费心思考到底鱼儿喜不喜欢?
你是否期待学生主动对你预备的内容产生兴趣,等到发现他们普遍不感兴趣或眼光呆滞时,再一古脑儿将责任推到他们身上,或是归咎整个教育制度或上课时间不妥?
深愿需要之律的这两章能打开你的心眼,明白基督在对跟随他的人说:「来跟从我,我要教你得人如得鱼」时,心中真正的意思。
结束这个部分之前,我们要来为约翰福音第四章那段引人入胜的故事做一总结。当耶稣将那妇人的注意力引到自己身上之后,她有何反应?她回到她的乡亲中间,把耶稣用在她身上的那一套也照样拿出来用!
那妇人就留下水罐子,往城里去,对城里人说,你们来看,有一个人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莫非这就是基督么。(约四28-29)注意隐藏在她的方法之下的信息。首先,她先把他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你们来看,有一个人将我素来所行的一切事,都给我说出来了」不要忘了,这个妇人是城里的**,而她说话的对象是城里的男人。她马上就吸引了那些人的注意!
接着她进到了第二步——引发他们的好奇心:「莫非这就是基督么?」
就因为她教导的方法得当,以致最后能享受成功的快乐。圣经记载:[众人就出城往耶稣那里去](30节)。合城的男人在大白天放下工作、关起店门,宁愿生意受亏损……只为了那妇人所说的两句话。
因为将世界的救主介绍给该城的居民,那位井边的妇人就变成该城的老师。因着她激发需要的方式,合城的人都来寻求耶稣。
你看出对她而言刺激需要是何等重要了吗?需要一旦被激发出,合城的人都会来寻求耶稣。
所以,下一次当你伸手去打开教室的门时,记住,成功与否的关键全在于你。注意,属于你的「井边妇人」来了!
〖问题讨论〗
1.你认为班上学生的需要是什么?请列举出前面十项。记住要按着重要的顺序。然后发给学生一份不具名问卷调查表,看看你对学生了解到何种程度。(一般而言不会超过三项。)得到的结果是什么?
2.根据不具名问卷调查的结果,学生的第一大需要是什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该项需要会名列第一?想一想,如果一个人的这项需要没有得着满足——不论是在工作、家庭生活、休闲生活。人际关系上——可能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请列举。假如学生在这方面能够得着全面的胜利,他们对你和你所预备的上课内容会有什么感想?
3.当个小小的侦探。到附近的一般书店里浏览一下最新的畅销书,然后把那些书所呈现的需要找出来,再列举出前面五大项。然后翻阅所陈列的杂志,列举出所呈现的五大需要。如果你连续五周在主日学里教导这五大需要,你想会发生什么事情?此外,把你最近所教导的五个主题写出来。其中有多少能够真正搔到学生的痒处?
4.你刚刚因为心脏病突发而被宣告死亡。因为你先前曾接受耶稣基督的救恩,所以众天使就在天堂的门口欢迎你。此刻你已经完全脱去一切的自我,得以用神的眼光来看世界。顿时你的看法和思想有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在神的眼里,今日教会的前五大需要是什么?假如你依此五大需要来设计来年的教导计划,结果会是什么?
5.假如你能够全然以神的眼光来看自己,你的前五大需要可能会是什么?靠着圣经和圣灵的帮助,你能否将这五大需要做为下半年个人灵修生活的主题?倘若这些需要都得着满足,你有何感想?何不信靠神的话并寻求他的智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