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课 救主在客西马尼园的祷告
    (经文:马太福音二十六章36至46节)

    我们在思想和祷告中应该经常到访两个地方——第一个是「名叫髑髅地的地方」(路二十三33),第二个是「名叫客西马尼的地方」(太二十六36)。我们到访客西马尼时,会预备好明白加略山的重要性。客西马尼(意思是「榨油处」)是位于橄榄山的一个园子。我们来到这?时,看见救主和门徒一起。但让我们先将思想集中在救主身上,特别留意马太福音二十六章36至46节,以及马可福音十四章32至42节和路加福音二十二章39至46节的平行经文中他的七个属性。

    1.救主的真实人性

    马太福音二十六章36、37、38节和路加福音二十二章43节让我们看到这点。我们的主「忧愁起来,极其难过」,并「有一位天使,从天上显现,加添他的力量」,这些记载都强调他是真正的人。我们的主以前和现在都是神,但他是以「基督耶稣这个人」,身为代表的人这个身份进入客西马尼园,并在十字架上代替我们受苦。他喜欢自称「人子」,这强调了他那真实的人性。他是完全的人,有人类的祖先,有人类的外貌,有人类的构造和人类的软弱。他被试探,他需要祷告,他也明白人类所受的苦。

    2.救主的全然谦卑

    马太福音二十六章39节告诉我们,耶稣祷告时,「俯伏在地」;路加福音二十二章41节说,他「跪下祷告」。这?并没有矛盾,因为我们必须将这些陈述放在一起阅读。救主的态度对我们那漫不经心的不敬畏是多么大的责备啊!我们的主虽然是成肉身的神,以独特的意义是他天父的儿子,但仍然俯伏在他父亲脚前——参马太福音六章9节。我们亲近神或向神说话时,必定不能疏忽或不敬畏他。让我们好像耶稣那样,并效法他——阅读马太福音十一章29节,并比较出埃及记三章3至5节。

    3.救主的完全倚靠

    虽然他是那么伟大又那么荣耀,但在地上为人时,他从没有脱离天父独立地行事,马太福音二十六章39节强调这个事实——阅读并比较路加福音二十二章42节,阅读并仔细研究约翰福音五章17至20节、五章30至31节和七章15至16节。

    4.救主的大信心

    马太福音二十六章39节和马可福音十四章36节带出这点,在那?我们听到救主说:「阿爸,父阿,在你凡事都能。」在这?,我们看到主对神的能力有绝对信心。有些人胆敢提出,在这个园子?,救主的信心动摇,但事实并非如此。他完全明白自己来到世上的目的,他也准备好完成和完结他要来做的工作(太二十六46;来五7)。

    5.救主温柔的怜悯

    从马太福音二十六章40至41节中留意这点。我们的主是不是在责备门徒?可能是这样,他的话肯定包含失望的成份;但最重要的是,他的话证明他对门徒将会遇到的痛苦和苦难充满爱和谅解。我们留意到在自己可怕的折磨中,救主对自己的朋友的需要显示出这种充满爱的关怀(可十四38),他不是要求他们为他祷告;而是要门徒为自己祈祷,他彷佛对他们说:「我知道你们将要受什么苦,我希望你们做好准备。」

    6.救主那可怕的痛苦

    阅读马太福音二十六章37、38和39节,然后阅读马可福音十四章33、34和36节,并比较路加福音二十二章44节和希伯来书五章7节是多么感人啊!救主的痛苦是很大的,什至令他筋疲力尽(路二十二43–44)。为什么他想到自己快将来到的死亡时,会经历这样的痛苦?那是因为那「杯」的成份,如果要令罪人得救,他便要喝那杯(太二十六39)。那「杯」是一个比喻,用来指无罪的救主背负我们的罪(赛五十三6);除去我们的罪(约一29);为我们成为罪(林后五21)时,神的审判落在他身上。当救主预期这一切,以及他会经历的拒绝(太二十七46)时,他被那痛苦慑服。

    7.救主的完全顺服

    救主的旨意和天父的旨意没有任何冲突(太二十六39、42、44;太二十六45–46)。耶稣说了:「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后,转向门徒说:「起来!我们走吧。」(46节)——去哪??为了你和我去加略山(诗四十7–8;赛五十5–6)。这是令人十分谦卑的一课。我们观看救主在黑暗的客西马尼园时,还有没有得到其他教训或鼓励?思想以下几点:-

    祷告是我们在困难中最好、最实际的解决办法(太二十六36)。

    有些祷告只能够独个儿献上(太六6;太二十六38–39)。

    我们也可以以亲密的关系来到神面前(太二十六39;可十四36)。

    祷告和所有事奉的最高目标是神的旨意(太二十六39;徒九6)。

    我们即使在最好的时候也是软弱的,所以必须不断儆醒和祷告(太二十六41)。

    主耶稣总会温柔地责备我们的骄傲和自信。马太福音二十六章40节;马可福音十四章27节(我们的主对彼得说话,他刚刚自吹擂和过份自信——参太二十六33–35)。

    我们也能够得到天使的服事和神足够的恩典(路二十二43;来一13–14;诗九十一11–12;林后九8,十二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