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II.教学原则1
A.耶稣的教学
耶稣是伟大的教师,是我们教学的榜样,作为圣经教师的,应该向主学习如何善用方法作教导。
1.善用故事
在主耶稣的教学过程中,最突出的教学法是使用比喻或讲故事。无论是孩童或成年人都喜欢听故事。故事是具体的,可以浮现在人的脑海中。善用故事,会产生很强的吸引力,能达到很好的效果。
讲故事是一种艺术,讲得不好使人打瞌睡,毫无印象﹔讲得好使人仿佛身临其境,跟着故事的情节掉泪受感动﹔或者惊心动魄、欢欣鼓舞﹔或愤愤不平、悲喜交集。耶稣讲故事使听陶醉在故事的情节中,印象深刻。
(a)耶稣所引用的故事例证
耶稣所引用的故事很多,蒲赖施博士认为,故事与比喻已被称为是「他教学艺术最圆满的成就」。在马可福音记载耶稣的言论中,约有四分之一是他的比喻﹔路加所记载的,约有二分之一是比喻。新约圣经约有五十次使用「比喻」这个名词。
(b)耶稣讲故事的特征
耶稣在教导的过程中运用故事吸引人的兴趣,是一个极有价值的教学法。故事有一定的功用,能使教学过程更为有效,至少可以从耶稣讲故事的特征中,获取以故事教课的长处。
1)以故事来引起兴趣:主耶稣喜欢使用故事或比喻,作为教导的开始,比如耶稣讲撒种的比喻,叙述四种的泥土,种子撒在不同的泥土里所结的果子必然不相同。有些种子落在不好的土壤中,结果不能长成﹔有些种子落在好土里,就生根结实,有三十倍、六十倍、有一百倍的。后来门徒进前来询问比喻的解释,他才仔细地教训他们。又比如从不义的管家的故事,引出下文,耶稣要讲论的忠心事奉作聪明人的道理。
2)以故事来解明刚提出的真理:耶稣常在讲论一个道理后,为了使听众更深入明白,就用故事来加强他们的记忆。比如耶稣讲论祷告的真理,又教导主祷文,之后为了要强调主听祷告,且会将最好的给求他的人,耶稣就以一个情词迫切向朋友求借饼的人的故事来阐明清楚。
3)以故事来应付刁难的听众:耶稣常会碰到一些故意刁难、或自以为有理的人,耶稣就以故事来教训他们。比如当律法师问谁是他的邻舍,耶稣就以好撒玛利亚人的故事来回答他。当有一个人请耶稣帮助他分家业时,耶稣就以无知的财主的故事来提醒听众,说人的生命不在乎家道丰富,有财宝却失去灵魂,实在可悲。当法利赛人和文士议论耶稣接待罪人时,耶稣一连用三个故事来讲失羊的比喻、失钱的比喻和浪子的比喻,来回应听众,说明神是多么欢喜一个罪人悔改。
4)以故事的全部教训听众:耶稣常常开门见山立刻就以故事的道理教训人,比如为要教众人常常祷告不可灰心,而讲了一个寡妇怎样恳切地求不义之官为她伸冤,说虽然这个不义的官不惧怕神,也不尊重世人,但因寡妇恳切的哀求,终于为她成全,更何况是神呢?还有,耶稣讲了一个欠债的人的故事,他如何蒙了王的怜恤而免了他的一大笔债,却反过来欺诈欠他不多钱的人,以此说明不饶恕人的人,天父也要这样侍他们。
2.并用视听
在教育界工作过的人皆知道,视听教材可以保持听众的注意力,加强听众对所学知识的记忆。耶稣似乎非常了解这个原理,所以有时他也并用了视觉与听觉来传递信息。
(a)常用图昼式的话语
耶稣常用图画式的话语,使他的教训有吸引的力量。他的教训是具体的,不采用哲学、理论或抽象的词汇,而是引用直觉的知识和实际的事物来讲解真理,致令他的教训很容易被人铭刻在记忆里。这种图画式的话语非常多,列举如下﹕
「你们是世上的光」;「你们是世上的盐」﹔「看见你弟兄眼中的剌,却看不见自己眼中有梁木呢?」﹔耶稣描写自己是「葡萄树」、是「好牧人」、是「羊的门」﹔耶稣还运用动物,如「蛇和鸽子」、「狼和羊群」、「绵羊和山羊」等﹔又用了自然现象如﹕「日头雨水」、「分辨天地和气色」、「闪电」等﹔描写天国如「寻财宝」、「寻珠子」﹔论灵界如「壮士打仗」、「国家自相残杀」等。他所用的语句,使人仿佛眼见实物,容易触物而记得有关的信息。
(b)使用视觉教材
耶稣所用的视觉教材如下﹕在登山宝训中,耶稣对众人说﹕「你们看那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蓄在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你们不比飞鸟贵重得多吗?」(太六26,28)。另有一次法利赛人和希律党的人要陷害耶稣,问起纳税的事,耶稣对他们说﹕「拿一个银钱来给我看」,他们就拿了来,耶稣问﹕「这像和这号是谁的?」他们锐是该撒的。耶稣说﹕「该撒的物当归给该撒,神的物当归给神。」(可十二17)又有一次耶稣和一班门徒看众人怎样投钱入库,看着财主奉献,也看着寡妇奉献,结果耶稣叫门徒来,称赞了寡妇的奉献,耶稣让门徒目睹奉献的情形后讲述道理(可十二41-44)。
B.有效的教学原则
1.清楚教学目标
当一个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清楚他所要达到的目标,其所教授的学生也就自然毫无学习中心,以致记忆也不深刻,甚至一无所得。有目标的教学和亳无目标的教学,在性质上、预备上、效果上都不同。正如一个毫无目标随便散步的人,和一个有一定方向走路的人,是完全不同的﹔如胡乱射箭的人和朝向箭靶射箭的人之迥异。教学目标清楚,教学方向就清楚,方向一清楚,方法就有效。这不单是对学生有好处,对教师本身,也能更增进他施教的兴趣和自我满足的心理。这个原理告诉我们,让学生看准一幅清楚的图画,教师和学生一起全力以赴去打中所定的目标,便可使学生照图画上的指示获得所要达到的结果。
论到教学目标的制定,第六章有更详细的指示。教师和学生的责任在于清楚知道教学的目标,并掌握达到目标的设计过程,按部就班地按照程序达到目标。
2.系统组织合理
好的组织系统容易使人明白,也容易令人牢记。同样的内容,以良好的系统或以凌乱的方式呈现,所得的效果将迥然不同。好的组织与逻辑思路有关,教师需要运用多方面的操练来整理课程内容,才可有合理的大纲、段落而组成好的系统组织。
一般的分段组织法可以归纳为下列四种类型﹕
(a)喇叭样式
观念的呈现,是从较广泛的观念缩小其范围到专论的题目,或者是从最专门的论题探讨较广泛的观念。比如﹕
律法——十诚——敬拜独一的真神(由大到小)
登山宝训——道德观——圣经论动机的问题(由大到小)
耶路撒冷犹太人与外邦人的争执——论旧约的割礼——神和以色列人所立的约(由小到大)
(b)三角样式
以一个论题为出发点,然后找出其分题来支持该论题,再由小段落来支持较大的分题,许多人喜欢采用三大段九小条的格式,不过,我们不一定都要用三九这同样数目的形式来分段。此类分段法是在演讲时最常见的式样。比如﹕圣经是神所默示的证明
1)考古学的见证﹕1234
2)预言的应验﹕123
3)圣经的保存﹕123
4)生命的见证﹕123
(c)轮子样式
从不同的角度平行地探讨一个观念或谕题。
比如﹕
i.基督徒在家庭的见证
ii.基督徒在学校的见证
iii.基督徒在社会的见证
iv.基督徒在教会的见证
又如:
i从佛教看救恩
ii从回教看救恩
iii从印度教看救恩
iv从圣经看救恩
(d)直线式样
以直线的程序来探讨相关联的内容,一般是根据历史的程序来排列段题,也可以地点、人物或事件来排列其段落。比如﹕
生平:
大卫的童年—大卫的蒙召—大卫的出头—大卫被追逐—大卫作王—大卫为家事伤心—大卫的晚年
地点:
在西乃—从西乃往摩押—在摩押—从摩押到迦南
人物:
俄陀聂—以笏—珊迦—底波拉、巴拉—基甸—陀拉—睚珥—耶弗他—以比赞—以伦—押顿—参孙—扫罗—大卫—所罗门一罗波安—亚比央—亚撒—约沙法﹂约兰—亚哈谢—亚他利雅—约阿施—亚玛谢—鸟西雅—约坦—亚哈斯—希西家—玛拿西——亚们—约西亚—约哈斯—约雅敬—约雅斤—西底家
3.事前事后大纲
在课程的开始,事先将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大网或教学程序陈列出来。比如教师可以把一个单元的目标张贴在海报上,使学生可以事先阅览所有的目标,对该课的主题先有个概观,看到整个课程的组织整体,与合理的段落,有助于学生建立学习的意向,使他们更容易学习、明白和记忆。
如果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法是讲故事的方式,最好不要在讲故事前,就将主要的内容和结果讲出来,免得学生由于巳得悉故事内容而觉得枯燥乏味,失去听故事的兴趣。讲故事不可以制造已经知道其大致内容的感觉,乃要制造渴望想知道下回分解的心情。但如果其教学内容是理论或教义性质的,教师若能在事前先陈列大纲内容,就较可能使学生有很好的思想准备,而随着思路的发展进行学习。
在课程的结尾时也是如此,教师在结束作结论之前,须重新浓缩主要的内容大纲,而且给每一段拟出一个主要的重点,然后才作出最后的结论,以加深学生的了解和记忆。
4.善用新奇方式
另一个教学原则,就是要善用新奇的方式来教学。所谓新奇的方式,就是令人觉得新奇,深入人的印象中,使人牢记难忘。它可以用不同的形式出现,它的特征是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是外在的动机,也可以是内在的动机,使人深深记住,难于忘怀。采用此原理,主要有下列两个不同的目的﹕
(a)用新奇的方式创造成熟的学习
成熟的学习是指学习的准备度,也就是在教学的前面部分,即引言的部分,制造一种对学习的准备,引起学习的动机,如此一来,紧接着所教的内容就可以很容易被学生吸收。这个新奇的方式,可能是近来出现的极吸引人之事件,可能是有趣的小故事,可能是一种新奇的活动,可能是一个启发人思考的问题,可能是一个扣人心弦的图画,也或者是新奇特殊的实物教材。总而言之,非常特殊、新奇和深刻的印象,可使学生产生好奇,引发想知道的动机,有了好学的心,立意追求其中的内容,也就提高了学习的准备度。
(b)用新奇的方式灌输主要的论点
教师必须清楚教学内容中的主题和中心,然后尽量用新奇的方式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去。据说宋尚节博士的讲道就有这种特色,他常用实物教材,如小火炉、小棺材等来灌输讲道中的主题信息,使人难忘。这个原理不仅可以用在整个课程的主题信息,也可以用在每一个段落的主要论点上,让每一段的主题论点都以新奇的方式深入学生的脑海中,容易明白、记得,而且深刻不忘。
5.学生积极参与
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能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教学的过程。学生积极参与的方法很多,可以是属观感的参与、思想的参与、脑中图象的参与、言论的参与,以及活动的参与。
(a)感官的参与
使学生参与的最重要方法就是感官的参与。人类主要是用眼睛和耳朵这两种感官来接收信息,就视听媒体的基本原理而言,同时并用两种感官比只使用其中一种,效率要大得
多。参看下列图表:
图表1显示,在同样限定的时间内学习,使用视听媒体与方法者的效果,比不使用者的理解度高出15倍。此外,学生能完全理解内容所花的时间,是不使用者落后于使用者12倍。即是说,不使用视听方法者比使用视听方法者要多花12倍的时间来学习。
图表2显示,100名学生,单用耳听来学习,测出其经过一段时间后,对学习内容的记忆之保持数。刚开始时,100人全记得﹔过了24小时后,只有75人记得,25人巳遗忘了﹔过了48小峙后,只有50人记得,另一半人忘了﹔过了4天,只有15人记得﹔等到16天后,则只剩下2人记得。
图表3显示,使用口述法,只让学生听,3小时后的记忆保持70%,3天后是10%。如果让学生眼看耳听并用,则3小时后之记忆保持率有85%,3天后是65%﹔由此统计资料显示,3小时后只相差15%,但3天后其差距则高达56%,在一倍以上。由此可知,视听教育除了可使学生学得多、学得快以外,还记得更久。
图表一.
视听媒体与方法不使用使用
理解的程度694
所花时间比例121
图表二.
经过时间记忆者人数
开始时
24小时
48小时
4日
16日100名
75名
50名
15名
2名
图表三.
使用方法记忆保持率(3小时后)记忆保持率(3日后)
只用耳听(口述法)70%10%
只用眼看(视听方法)72%20%
用眼看又用耳听(视听方法)85%65%
(b)思想的参与
若要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思考,就需要有一些具有挑战性的言论,以问题来刺激他们的思想。虽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会参与激烈的讨论,但至少这种思想的交流令学生在思考方面有更多的参与,而且事实上,下列所有的参与方法都离不开思想的参与。思想的参与也就是指学生全人的投入,和全副精神的注意力。
(c)脑中图象的参与
成功的教学经常能在学生的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犹如一幅图画一般。所谓头脑图象的参与即是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经过教师的刺激而在脑海中浮现一幅图画。主耶稣的教学就有此特征,让听众的脑海中留下一幅代表性的图画,即深入人印象中的图案。耶稣善用图画式的话语,圣经教师若能使学生如此参与,加上一些活动令学生尝试使观念画成图画,或将图画转成文字,经过在想象中不断地交流,便能使学生有更清晰的思想。比如﹕当探讨有关教会的真理时,让学生尝试将教会的属灵意义画出来,然后再用文字解释,予以清楚表达﹔当讨论称义的道理时,让学生将它用图案表达出来。这些活动均旨在让学生深入思考真理,意义深刻。
(d)言论的参与
如果学生能够经过深入思考后发表言论,参与讨论,所学到的真理将会比较深入其记忆。言论的参与可包括下列范围﹕
1)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真理的论点
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机会用自己的话说出真理,或用自己的话重新解释真理的意义,当一个人可以用自己的话来阐明一个论点时,他就更进一步明白其中的意义。
2)让学生用己自的话举出具体例证
不单是用自己的话解释,若能也用例证来说明所学的真理,举出具体的实例来解释,一定可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3)让学生来比较不同观念间的关系
为了使学生更深入了解一些真理的观念,要让学生有机会比较不同观念之间的关系,找出其相同点或相异点。所以在解释一些名词时,可以尝试用同义词或反义词,经过比较之后,便可明了彼此之间的关系,从而加深理解。
比如﹕论重生真义时,让学生尝试将重生和得救、称义、悔改、相信、圣徒、成圣、受洗、教会会友等,加以比较讨论,就会更全面理解重生的真义。
4)让学生在个案中发掘问题的解决法
为了使学生有更深切的投入,教师可以用在现实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来作讨论的内容,以真理为根基找出问题的解决法,锻炼圣徒运用真理的原则来解决生活上的问题。
比如﹕论非洲严重饥荒问题,许多人都参与救灾工作,基督徒有三种救灾的心态﹕
i.赶快传福音给他们,当然若是可能也要救济他们,但最主要还是赶紧传福音﹔
ii.要照圣经的教导以爱心救济他们,但我们更盼望他们得救,所以救济是媒介,得救是目的,但如果不被批准传扬福音,救济就变得毫无意义﹔
iii.我们自然要救济他们,不管他们肯不肯接受主,给不给我们机会直接传福音,先救他们是第一,因为爱,所以为救济而救济,单纯是因基督徒当有爱心和德行。
你认为哪一个心态是正确的?
(e)活动的参与
学生从活动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学习活动。学习活动是强调学生的创意,不是为打发时间而活动,而是与所学的真理有密切关系的活动,目的在于加深对真理的学习经历,从活动中学习。活动的种类基本上可以分为下列范围﹕
1)书写的活动
所有用笔书写的学习活动都包括在其中,教师可按不同的年龄来安排适合各人的书写活动。比如,写信给特定的人物、写一篇见证、编写一则故事、写短小精悍的启应文、写诗文等。
2)述说的活动
述说的活动可以包括所有用口述的学习活动。比如,自述或独白,扮演某一个特定的人物,口述他的经历﹔以访谈的方式,访问某一个特定人物﹔分享各人在某一个特定情景下的经验、感触或感想。
3)绘画的活动
绘画活动的目的,不是展示艺术或绘画的才能,而是借着图画来体验所学的真理,至少是重温所学的真理。对年幼的儿童可以是﹕着色图画的活动﹔绘画的活动﹔在一组里共同绘制大挂图或壁图﹔将真理用代表图显示出来。
4)手工的活动
对年幼的儿童常可用学习手工的活动使学生参与。做手工必须配合所学习的真理,并非用来打发时间。手工的活动可以有纸折的手工\剪贴的艺术品、制作立体人物圆形﹔用厚纸作立体的手工,可以有古代犹太人居住的房子模型、会幕的模型、圣经时代所记载的物件的模型﹔也可用粘土来做出各式各样的模型等。
5)动作的活动
动作的活动主要是用行动来表现,范围也很广泛,可以发挥创意。比如,以假想的动作来表示你孝敬父母的行动﹔在本周内行一件事表示你对真理的实践尝试﹔尝试打一个电话表示你对别人的关怀﹔尝试在本周内对一个人表达你服事人的爱心﹔尝试在本周内向一个人见证基督的福音等。
6)圣经的游戏
圣经的游戏按年龄各有不同的意义,如果能将所有圣经考试以游戏的方式带出来,就可增加对圣经学习的兴趣。有的是属于静止性质的,有的是属于活动性质的,有的是属于猜谜性质的,总言之,学生能从游戏的参与中,对所学的真理得到深刻的认识并巩固记忆。
7)强调生活应用
圣经教导不只灌输真理的概念,或头脑的知识,而是深入信徒的生活中。单有圣经知识却没有生活的表现,圣经的真理便是空洞无意义的。所以在教授圣经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强调使之应用在生活中。以下是一些建议:
i.学习活动
上文所提让学生参与各式各样的学习活动,是一个把圣经的真理引申到日常生活中去的最具体方法。尤其是动作活动的安排,就给学生有机会尝试将真理实践在日常生活中。
ii.喻道故事
喻道故事就是指现实生活的小故事,其主要的目的是充当教导真理的例证。喻道故事可以是流传的寓言,古代传言,民间故事、假想的故事、世界名人小故事、教会历史名人小故事等。把喻道故事当作例证解释圣经的真理,可使学生有真实感,而不致显得是发生在遥远年代的事迹,与现代人的生活并无直接关系。
iii.生活见证
在讲论圣经真理时,如果能引用现生活中发生的事例作见证,让学习真理的人有真实感,这不只是对真理理论的探讨,更是可见证、可经历、可体验的真理。
iv.生活讨论
生活讨论是将真理应用在现实生活中的另一个方法,即对日常生活中问题的探讨。当大家在进行讨论时,经过思想的交流就会体验真理,至少可有机会尝试用真理的原则来处理现实生活中可能遭遇的难题,或面对现实生活中可能有的矛盾。
v.个案研究
这个方法是最容易把学生从真理的理论中带到生活的实践中。在个案的例子中,找出问题的解决法,就可锻炼信徒以真理的原则来处事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