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舍才有得
近日,一家报纸刊出一条消息:《家长望子成龙,学生考证成风》,讲的是南京五年级一名小学生"怀揣"各种证书44份。据他的父亲介绍,孩子从三岁第一次登台演出以来,参加的各式各样的演出和比赛不下百次。当记者问他"有没有考虑到孩子的承受能力"时,他苦涩地笑了笑说:“我们不想失去任何一个孩子可以得到锻炼的机会,因为每一份证书的取得对孩子都会有所帮助,相信孩子会明白我们的苦衷。”
另一位五年级的小学女生有27份证书。不少"被迫"忙于考证的小学生说,他们放学后都来不及回家,就要赶去另一个地方,双休日也不能休息,晚上常常只能睡两三个小时。”长这么大,我还从来没到公园玩过。”一位小学生这样说。
看了这则消息,我真心疼这些从小疲于奔命的孩子,又同情那些为孩子的"前途"苦心竭力的父母。
美国作家梭罗说得形象:“我们的生命都在芝麻绿豆般的小事中虚度,毫无算计,也没有值得努力的目标,一生就这样匆匆过去,因此国家也受到损害。”
法国一家报纸进行智力竞赛时有这样一个题目:
如果卢浮宫失火,当时情况只可能救一幅画,那么你救哪一幅?
多数人都说要救达芬奇的传世之作——《蒙娜丽沙》。结果呢?在成千上万的回答中,法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作家贝尔特以最佳答案赢得金奖。
他的回答是:“我救离出口最近的那幅画。”
这个故事说明一个深刻的道理,成功的最佳目标不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有可能实现的那个。
在人生的路上,放弃什么,选择什么,是一门艺术。有时,放弃就是获得。
人们常说"舍得",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培育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什么都想学,往往什么都学不精;什么都想得到,往往得不偿失。
你到底要什么?这是所有的父母和孩子都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北京一所重点中学的教导主任孙先生,就经历了这样一场痛苦的抉择。
孙先生的女儿曾在他任教的中学读初中快班。女儿学习基础较差,成绩一直上不去。为此孙先生压力很大,认为自己很没面子,便一再给女儿施压。女儿学习情绪越来越低落,几度产生转学的念头。中考时,她坚决要报考中专。父女俩为这件事产生了激烈的冲突。
是尊重女儿的选择,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在这场痛苦的抉择面前,父亲最终选择了前者。女儿进入了她理想的中专。
情况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女儿上中专后,学习情绪高涨,在班级里名列前茅,入了团,还当了班长。女儿的变化,让父亲吃惊。他本以为女儿在自己身边,近水楼台,能够得到更多的关照,谁想身边有一个当主任的爸爸,对于成绩不佳却上快班的女儿来说,不但没有成为资本,反而成了压力与负担。离开父亲这棵大树,她反而找到了感觉,找到了目标。
我把父女俩请到中国教育电视台"知心家庭"栏目,请女儿谈谈她的感受。
“我和爸爸在一个学校时,我的心里一直很压抑。别人的孩子没考好,老师和同学觉得很正常,我要是没考好,老师和同学都会用异样的眼光看我,好像在说:主任的孩子还考不好?别的同学去补课,老师说他爱学习;我去补课,同学们会说是老师偏向主任的孩子。我很委屈,好像天天生活在爸爸的阴影中。我下决心离开他。中考时,我故意报了中专,避开高中,这样省得父母劝我考本校。我知道爸爸心里不同意,可他还是支持了我。他是顶了很大的心理压力,站出来支持我,我心里很感动,决心给爸爸一个惊喜。来到中专,我好像一下子解放了。我觉得我和别的同学一样生活在阳光下。我没有了压力,因为谁也不认识我,不知道我是主任的孩子。我放松极了,一心想好好学,我再也不说我不行了。说来也怪,我的成绩很快上去了,而且入了团,当了班长,我更来劲儿了,干什么都不甘落后,我爸说我进步的速度想压都压不住了。我说这是:天生我才必有用。现在我已经考上了大学。”
这位明智的父亲告诉我们一个人生道理:
人要学会"舍得",不能企盼"全得"。拥有的时候,我们也许正在失去,而放弃的时候,我们或许重新获得。明白的人懂得放弃,真情的人懂得牺牲,幸福的人懂得超越!安于一份放弃,固守一份超脱,这就是人生。
成长比分数重要
这是一个六年级孩子写给妈**"知心家信":
那天,我从老师手里接过数学试卷,糟了!58分,我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中,胆怯地靠在门旁边,眼睛盯着脚尖:“妈妈,我得了58分。”
“啪!”一记耳光落在我的脸上,妈**眼睛瞪得像铜铃,额上的皱纹形成了一个倒立的"八"字,左手叉腰,右手抓起苍蝇拍,照我的屁股上就是一下,嘴里说着:“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我辛辛苦苦送你上学,你不好好读书,才考了个58分,我看你疯了……”
一碗不知什么滋味的饭是和着泪水咽下去的。
“不争气的,还不去洗碗!”
“不争气的,还不去扫地!”
“不争气的,还不去洗衣服!”
今天,我从老师手里接过语文考卷,啊!100分!我哼着小曲像小燕子似的"飞"进家门,“妈妈,你看100分!”
“叭!”一个响亮的吻印在我的脸上。妈妈那大大的眼睛眯成一条缝,额上的皱纹变得温柔了,双手紧抱着我,嘴巴笑的合不拢:“哈哈哈我的女儿真好,真乖。”
午饭是猪肉,鱼汤
“别,碗不要洗了,油星子会溅到你衣服上”
“别,地不要扫了,灰尘会迷了你的眼”
“别,衣服别洗了,水冷冰冰的。”
我想多问一句:“妈妈您到底爱什么?是我?还是我的分数?”
孩子对母亲的描述多么形象生动,孩子对母亲的反问多么一针见血!
是啊,我们所有的父母都该认真想一想:您到底爱什么?是孩子,还是分数?
很多孩子考试爱紧张,为什么?因为怕考砸回去挨父母打骂!一个孩子没考好,老师让他把卷子拿回家请家长签字。第二天,老师问这名学生,你的家长有什么反应呀?孩子沮丧地说:“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男女混合双打-,过去是‘单打-,现在是‘该出手时就出手!-”
瓦伦达是美国五十年代走钢丝演员,一辈子走下来都很成功,但最后一次却从钢丝上掉下来摔死了。原因在于,以前走钢丝,从不思前想后,只专注于脚下的每一步。而最后一次,他总在想:这是最后一次,千万不能失败。结果反而丢掉了性命。后人把专注做好眼前每件事而不患得患失的心态称为"瓦伦达心态"。瓦伦达的失败,其实是败给了自己。生活往往是这样,父母把全部希望系于孩子,最终什么都得不到。因为,引领孩子成长的不是父母,而是孩子自己的心态。
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瓦伦达心态"无处不在。过分在意名次的运动员往往失利,过分在意表现的演员容易失常
许多孩子害怕考试,可我的同事杨金玲的女儿贺洋溢却偏偏不怕考试。一次,我把贺洋溢和她爸爸贺先生请到中国教育电视台"知心家庭"演播室,问她其中的奥妙。贺洋溢说:“我觉得考试只是一种测验,通过测验可以向大家展示自己的能力,所以我不怕考试。”
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父母的心态直接相关。父母期望孩子自然成长,所以孩子轻松自在。
贺先生说:“我不是简单地要求女儿考一个好成绩,我主要教她解题的思路,这样她就能触类旁通。”
主持人问他:“贺先生,从家长的角度来说,帮孩子在考试中放松,您有什么好的经验呢?”
贺先生说:“第一是不给孩子施加压力,而是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越是在成绩不好的时候,孩子越需要鼓劲。批评或者打骂容易对孩子造成心理负担。鼓励的话应该讲究方式,不能为鼓励而鼓励。另外,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让他扩展知识面,知识丰富了,学习自然就轻松。这些虽然与考试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对学习却有辅助作用。”
最后,主持人问贺洋溢:“洋溢,面对电视机前害怕考试的同学,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
贺洋溢想都没想,大声说:“不要害怕,考试只是一种测验,你一定能行!”
父母应该懂得:
要以人为本,不要以分数为本,成长永远比分数重要。
在乎孩子的爱
生活中有些东西不必在乎,可有些东西不能不在乎,那就是孩子对你的爱。
贺宜芳现在担任北京国际艺术学校的副校长,她讲了自己的故事。
儿子小时候,贺宜芳在北京第二毛纺厂工会工作,晚上常常要加班。为尽人妻人母的责任,她下班第一件事是扎围裙下厨房做饭。
一天,6岁的儿子从幼儿园跑回来,满头大汗:“妈妈,你快来看!”儿子兴奋地叫着。
“看什么啊?”妈妈笑眯眯地走出来,只见儿子两只小手捧在一起,小心翼翼打开来。”这是‘老坝子-(幼儿园一个男孩儿的外号)给我的银子!是他奶奶给他的!”儿子惊喜地说,妈妈凑过去仔细看,儿子手里捧的是些不规则的小金属片。
“这是打戒指用的!妈,您也打个戒指吧,您就不知道打扮自己。”
孩子的话让妈妈一下子愣住了,看看"银子",再看看孩子,眼睛热热的,她小心翼翼地接过"银子",仔细收藏起来。
贺宜芳动情地说,“这个戒指我虽然没打成,可儿子的这份爱却一直温暖着我。”
担任大学讲师的任丽荣也讲了她的事故。
“我儿子小时候,我带他住在奶奶家。平时我不给他零花钱,因为家里不宽裕。有一天,我领儿子回姥姥家,有意给了他几毛钱,让他买点吃的。可没想到,他自己什么都没买,却给我买回了一个戒指。
“妈。我给你买了一个礼物,你看,戒指!”儿子一脸得意。我一看就气了,指着儿子骂:“你呀!尽给我丢脸,买这么一个假戒指,还美哪!”
“儿子一下懵了,低下头,把戒指紧紧攥在手里,一声不响。我当时只是想,我让你自己买吃的,你买这么个假戒指干嘛。我只心疼那几毛钱,没想到却伤了孩子的心。后来想起来,觉得特对不起儿子这份心!”
“从那以后,我特别注意保护孩子的爱心。”丽荣接着说:“上小学时儿子爆发力不错,跳高成绩很好。一次,我带他一起坐班车回家。路上,儿子神秘地告诉我:‘妈,我跳高得了第一名,还有奖品呢!你看——-说着他转身翻书包,‘呦!怎么没有?-儿子急了,左翻右翻没找到。”
“‘别着急,妈和你一块儿找!-我帮儿子找了半天,还是没找到。我平静地对儿子说:‘儿子,你今天得了第一,向妈报喜,妈高兴、知足了,有没有奖品都没关系!-儿子高兴起来,我体验到和儿子分享成功的快乐。以后,我很在乎儿子给我的每一点爱。儿子上了中学,用自己攒的8块零花钱给我买了一个漂亮的发夹,我用了好几年。我知道这是儿子的爱,我很在意。”
小小的戒指,未必值钱,但这毕竟是孩子的一颗爱心!这颗爱心是稚嫩的,你在乎它,它就会长大;你忽视它,它就会枯萎;你打击它,它就会死去。如果你想拥有一个爱你的孩子,你一定要在乎它、呵护它,精心培育它。
孩子们的爱,常常表现在细微之处,她或许不像100分、不像奖杯那么现实,但却是人生路上的丰碑,是父母亲辛苦付出后最殷实的收获。
然而,遗憾的是,有些父母只知道为孩子奉献爱,对孩子给予自己的爱却视而不见。他们更在乎孩子的分数、名次。饭后,妈妈在厨房洗碗,孩子探进头:“妈,我来洗!”“去,去,念书去。你将来想当厨师呀,没出息!”晚上,父亲看电视,儿子从屋里出来,沏好一杯清茶端上来,“爸,喝茶!三姑刚送来的新茶,喷儿香!”“谁要你倒茶,我自己不会倒?我就知道你在屋里坐不住,借倒茶出来看电视,真是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儿子委屈极了,他沮丧地回屋做作业,以后再也没有心情给父亲倒茶。
都说现在的孩子冷漠,可你给过他爱你的机会吗?急功近利的父母们,常常无意中就淡漠了孩子的爱心。有的孩子心灵的世界由爱变成恨,由荒芜变成沙漠,而父母们却全然不知,他用自己精心调制的苦酒,麻醉了自己。
爱是一个大口袋,装进去的是满足感,拿出来的是成就感、幸福感。一味向孩子施爱,孩子并不觉甜,更不懂得珍惜,一旦父母学会接受孩子的爱,孩子的价值得到体现,才会产生无比的快乐!
接受孩子的爱吧!因为施比受更有福!
有用的是忠告
一对新婚夫妇生活贫困,要靠亲友的接济才能活下去。一天,丈夫对妻子说:“亲爱的,我要离开家了。我要去很远的地方找一份工作,直到我有条件给你一种舒适体面的生活才会回来。我不知道会去多久,我只求你一件事,等着我,我不在的时候要对我忠诚,我也会对你忠诚的。”
很多天后,他来到了一个正在招工的庄园,他被录用了。他要老板答应他一个请求:“请允许我在这里想干多久就多久,当我觉得应该离开的时候,您就要放我走。我平时不想支取报酬,请您将我的工资存在我的帐户里,在我离开的那天,您再把我赚的钱给我。”双方达成了协议。
年轻人在那里一工作就是20年,中间没有休假。
一天,他对老板说:“我想拿回我的钱,我要回家了。”老板说:“好吧,我们有协议,我会照协议办事的。不过我有个建议,要么我给你钱,你走人;要么我给你三条忠告,不给你钱,然后你走人。你回房间好好想想再给我答复。”
他想了两天,然后找到老板说:“我想要你那三条忠告。”老板提醒说:“如果给了你忠告,我就不会给你钱了。”年轻人坚持说:“我想要忠告。”
于是老板给了他“三条忠告”:
第一,永远不要走捷径。便捷而陌生的道路可能要了你的命。
第二,永远不要对可能是坏事的事情好奇,否则也可能要了你的命。
第三,永远不要在仇恨和痛苦的时候做决定,否则你以后一生会后悔。
老板接着说:“这里有三个面包,两个给你路上吃,另一个等你回家后和妻子一起吃吧。”
在远离自己深爱的妻子和家庭20年后,男人踏上了回家的路。一天后,他遇到了一个人,那人问他:“你去哪儿?”他回答:“我要去一个沿着这条路要走20多天的地方。”那人说:“这条路太远了,我认识一条捷径,几天就能到。”他高兴极了,正准备走捷径的时候,想起老板的第一个忠告,他回到了原来的路上。
后来,他得知那个人让他走所谓的捷径完全是个圈套。几天之后,他走累了,发现路边有家旅馆,他打算住一夜,付过房钱之后他躺下睡了。睡梦中他被一声惨叫惊醒,他跳了起来,正想开门看看发生了什么事,但他想起了第二条忠告,于是回到床上继续睡觉。起床后喝完咖啡,店主问他是否听到了叫声,他说听到了,店主问:“您不好奇吗?”他回答说不好奇。店主说:“您是第一个活着从这里出去的客人。我的独子有疯病,他经常大叫着引客人出来,然后将他杀死埋掉。”
他接着赶路,终于在一天的黄昏时分,远远望见了自己的小屋。屋里的烟囱正冒着炊烟,还依稀可见妻子的身影,虽然天色昏暗,但他仍然看清了妻子不是一个人,还有一个男子伏在她的膝头,她抚摸着他的头发。看到这一幕,他的内心充满了仇恨和痛苦,他想跑过去杀了他们,他深吸一口气,快步走了过去,这时他想起了第三条忠告,于是停下来,决定在原地露宿一晚,第二天再做决定。天亮后,已恢复冷静的他对自己说:“我不能杀死我的妻子,我要回到老板那里,求他收留我,在这之前,我想告诉我的妻子我始终忠于她。”
他走到家门口敲了敲门,妻子打开门,认出了他,扑到他怀里,紧紧地抱住了他。他想把妻子推开,但没有做到。他眼含泪水,对妻子说:“我对你是忠诚的,可你背叛了我”
妻子吃惊地说:“什么?我从未背叛过你,我等了你20年。”
他说:“那么昨天下午你爱抚的那个男人是谁?”
妻子说:“那是我们的儿子。你走的时候我刚刚怀孕,今年他已经20岁了。”
丈夫走进家门,拥抱了自己的儿子。在妻子忙着做晚饭的时候,他给儿子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一家人坐下来一起吃面包,他把老板送的面包掰开,发现里面有一沓钱——那是他20年辛辛苦苦劳动得来的工钱。
这个来自西班牙的民间故事读起来令人回味,发人深省。
对于成长中的孩子,需要懂得一些人生的道理,记住一些人生的格言。
13岁的小杂技演员黄阳是下岗女工的女儿,她的绝活是"单手顶",她的胳膊受伤,做过三次大手术。一次演出前,她的胳膊肿出4厘米高,疼痛难忍,可她咬牙坚持下来。每当这时她就想起妈妈常说的话:“因为你是我的女儿,所以你要坚强!”一句简单的话,让黄阳浑身充满力量。
“因为你是我的女儿,所以你要坚强!”这句朴实的话,出自一个下岗女工,她用自己坚强的心培育了女儿,这样的人生格言比金子还宝贵!
那么,在孩子人生的道路上,您给了他们什么样的忠告呢?
为孩子喝彩
有位父母天天冲孩子喊:“你瞧人家考100分,你才考80分;人家当大队长,你才当小队长,人家比赛得第一名,你才得第10名,我怎么养了你这么个不争气的儿子!”
儿子生气了,也冲父亲喊:“爸,你瞧人家李叔叔当局长,你怎么才当小科长?人家张叔叔每月挣5千,你怎么才挣2千?人家隔壁王大哥家有个‘大屏幕-,咱家怎么才是21寸的电视?我怎么有你这么个爸爸?”
爸爸一听急眼了:“小子,别跟人家比,人比人气死人!”
儿子说:“那您怎么老拿我和别人比呀?”
爸爸哑口无言,聪明的孩子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仔细想想,生活中不就是这样:自己过自己的日子,用不着和别人家比!他家有什么和你家没关系,中国老百姓都懂得这点,所以大家心平气和地享受着各自的生活。
对孩子也是同样!
教育的目的,在于让"不同"的孩子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孩子接受教育目的,也是寻找"最真实的自己"。不必总让自己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竞争,应该在乎的是你的孩子明天要比今天更棒!
“你真棒!”这句话,正是开启孩子心灵宝藏的一把金钥匙。
我常常和孩子们说:你的爸爸妈妈有千千万万的**和卵子,在结合中都壮烈地"牺牲"了,只有一个最棒的**和最棒的一个卵子结合成功了,生成了人,而这个人就是你!你生下来就是最棒的,你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任务就是把你"棒"的地方奉献给这个社会,让世界因为有了你而更美丽!你没有理由瞧不起自己,即使大家都瞧不起你,你也要对自己说:“我是最棒的,我一定能行!”“走自己的路,让人家去说吧!”
天下的孩子相貌不同,个性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渴望听到喝彩!
美国有一个家庭,母亲是俄罗斯人,她不懂英语,根本看不懂儿子的作业,可是每次儿子把作业拿回来让她看,她都说:“棒极了!”然后小心异异地挂在客厅的墙壁上。客人来了,她总要很自豪地玄耀:“瞧,我儿子写得多棒!”其实儿子写得并不好,可客人见主人这么说,便连连点头附合:“不错,不错,真是不错!”
儿子受到鼓励,心想:“我明天还要比今天写得更好!”于是,他的作业一天比一天写得好,学习成绩一天比一天提高,后来终于成为一名优秀学生,成长为一个杰出人物。
这就是孩子。你说他行,他就行;你说他不行,他就不行。你为他喝彩,他会给你一个又一个惊喜,你说他不如别人,他会用行动证明他真的很笨。大人就是这样用语言来塑造孩子的。
记得我儿子三四岁时,我妈总和我说:“你儿子就是懂礼貌,来客人还会给人家倒水呢!”姥姥越这么讲,儿子越发懂礼貌,一来人就忙乎。一个大热天,一位老爷爷来家里串门。儿子见了,立刻找来一个大芭蕉扇给爷爷扇。老爷爷高兴极了,摸着儿子的头说:“这孩子可真懂事,这么小就会照顾人!”爷爷走时,儿子一直跟到门口。老爷爷对儿子说:“留步吧,孩子,别送了,你这么小就会送客了,真懂礼貌!”儿子瞅着爷爷手里的扇子说:“爷爷,我给您的扇子还没留下呢!”大家笑成一团!儿子就是在这样和谐的环境中长大的,以后也形成了他幽默的性格。
设想一下,如果换一种做法,来了客人,孩子出来"接待”,大人不耐烦地说:“去,去,去,写作业去!来人有你什么事?别找机会出来玩!”在这种挑剔责怪声中长大的孩子能不变得自私、冷漠、不合群吗?
成人的评价对孩子的成长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对孩子来说,有没有天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没有兴趣,有没有自信。特长并不一定都能发展为职业,但可能发展为爱好,爱好广泛的人,生活会更多彩,思想会更活跃,可施展才华的舞台会更广阔。
大胆为你的孩子喝彩吧!别瞧人家!请相信,你的孩子会创造奇迹!
别跟孩子"较劲"
江苏镇江市王伊雯同学,曾经给"知心姐姐"杂志社寄来一封她写给爸爸的信。信中,她把与父母之间的"对抗"描绘得活灵活现:
记得有一次吃晚饭的时候,我滔滔不绝地对您(指爸爸)说,一个歌星唱的歌挺好听的,我很爱听。可是我刚说完,您就发火了,一拍桌子吼道:“不把心思用在学习上,专做这种无聊的‘追星族-!你有没有出息啊!”
倔强的性格让我喊了一句:“我爱听歌,并不代表我就是‘追星族-!我是‘追星族-,也不代表我就没出息。您什么意思啊?总把我想得那么差!”
您听了,真火了,拿起筷子顺手给了我一下,我委屈地哭了。说实在的,我不是“追星族”,我真的很委屈。可我知道这时候越向您解释,您就打我打得越凶,所以,我干脆不解释了,把委屈埋在心里。
还有一次,您提着两个包回来,一个拎进了房间,一个放在电视机旁。我好奇地跑去翻开看,原来是一张碟片。您见我翻东西,便给了我两下,然后横眉竖眼地教训我:“告诉你过多少遍了,别碰大人的东西!!”
我反驳说:“我又不知道这是什么东西。”
“你不知道的东西还多着呢!”您越发的凶了。
“对抗"就这样发生了!孩子与家长各执一辞,完全不去考虑对方的想法,只想改变别人,不愿改变自己。
提早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正处在成人感迅速增强,但心理却并不成熟的阶段,渴望得到成人的尊重,但他们对成人尤其是父母缺少基本的信任,总觉得父母"跟自己过不去”,也因此形成强烈的的逆反心理,心灵的大门朝着同龄人开放,却对成人紧闭。这时候的孩子特别需要心灵关怀,需要理解和尊重,需要知心朋友。
提早进入更年期的父母,由于工作、生活压力很大,面对孩子常常心急气躁。这时的父母同样需要关怀,需要理解和谅解,需要知心朋友。
所以,处于不同年龄阶段的两个特殊生长期的两代人,有着共同的要求:理解、尊重和沟通!双方都改变一下自己,情况就大不一样了。
《中国中学生报》的小记者、北京高二学生董诚和他的妈妈杜女士都是我的老朋友。他们母子俩就是在"碰撞"中磨合成为好朋友的。
在和我聊天中,他们讲到了三条秘诀。
秘诀一:对抗变对话,从亲子相互欣赏开始。
杜女士说:“以前逛商场,儿子要看光盘,我要看服装,总有矛盾。后来,我看中什么衣服,就请儿子当参谋。我偷偷看儿子一眼,他点头我就试穿。我觉得儿子有男孩的眼光,会把妈妈看得很美,妈妈衣服选得好不好,他一下就能看出来。儿子是我最好的参谋。”
董诚说:“跟妈妈出去特别轻松。妈妈能让我当参谋,我当儿子的当然得有自信。”
秘诀二:对抗变对话,亲子互相支招儿来转变。
杜女士说:“我把孩子当成最好的朋友,我有什么话跟他说,他有什么话也跟我说。儿子大了,有他的思想,要了解他就必须学会倾听。儿子有时候背着书包进门:‘妈,我和你说个事-我不管多忙都听他说完。如果你说:‘炒菜呢,哪有功夫听你说-就等于拒绝,下次儿子就不会跟你说了。”
秘诀三:对抗变成对话,关键是亲子相互理解。
杜女士说:“从当妈妈那天开始,就不光孕育了一个生命,更是多了一个朋友。这个朋友一点点长大,我一点点了解他。现在我40多岁,孩子15岁,更年期碰撞青春期,我有时也挺有失落感。儿子总是问:‘妈,您现在怎么变得这么絮叨?-我说:‘我也不知道,其实还是挺想让你心疼妈**-儿子说:‘以后我会好好孝顺您。但我现在大了,是一个男孩子,我有自己的事情要做。’”
妈妈向儿子交心,这使儿子非常感动。对于怎样愉快地接受走向更年期的妈妈,董诚做得不错,说起妈妈,他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这对平凡母子总结的三个秘诀,的确意味深长。
岁月流逝,孩子一天天长高,父母一天天变矮。孩子要学会俯下身去,倾听父母那充满爱的"唠叨”,而父母完全可以放下长者之尊,高兴地说:“终于长得比我们高了!”
心灵成长需要尊严
一个人心灵的世界是靠尊严支撑的。不怕没有钱,就怕没有尊严。
我们培养孩子从小要有骨气、有尊严。
尊严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有一个乞丐跪在地铁通道摆着铅笔摊乞讨。来了一个商人,丢下一美金,匆匆离去。一会儿,这位商人又跑回来,认真地对乞丐说:“咱们都是商人,都是卖东西的,我刚才付给了你一元钱,没拿东西,现在我要拿走。”说着,蹲下来,挑了几支铅笔走了。
商人的话,让乞丐大为震动。他第一次听到有人称他"商人”,第一次听到有人说他"卖东西”,他一下子找到了做人的尊严。他迅速站立起来,掸掸身上的土,开始认真经营起他的铅笔摊。经过几年的努力,他成了名符其实的商人。一次,他衣冠楚楚去参加一个商界聚会,在那里,他见到了那位商人。他毕恭毕敬地走过去,深深地鞠了一躬,充满感激地说:“谢谢,先生!是你让我找回了尊严!”
尊严有如此大的力量,它能让乞丐变成商人,也能让一个人变成失去灵魂的乞丐。
一个孩子是不是有尊严,不取决于家里物质条件的好坏,而在于他们生长和教育的环境。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学生顾盼,就是一个自信自尊的中国女孩。
顾盼出生在一个特殊家庭。她的父母身材矮小,父亲身高只有1米3。顾盼从小就生活在别人的非议和嘲笑中。但是,她从不自卑,因为她有一个很有尊严的父亲。
我第一次见到顾盼,是在中国教育电视台《知心家庭》演播室。当顾盼领着父母走进演播室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站在两位矮小的父母中间,是一位个子高高的、眉清目秀、眼大有神的美丽女孩!她脸上带着微笑,热情开朗,青春洋溢。身材矮小的父母和清秀高挑女儿之间的极大反差,让在场的人充满好奇。
顾盼说:“我跟父亲出去的时候,街上经常会有一些人对我们指指点点,我觉得非常不好受,并不是埋怨父亲长得矮,而是觉得,为什么这些人会以这样的眼光看人?!可是,我父亲面对这些目光,非常坦然。所以我觉得,我的开朗跟父亲的坦然有很大关系。父母为了我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很多,从小我就把父母的辛苦看在眼里,也记在心上。我不会因为父亲不能让我像其他孩子一样享受而自卑,因为父母给我的一切已使我感到满足。”
女儿说着,顾先生不时地点头,面带笑容地说:“我很开心!很多邻居、朋友、同事羡慕我女儿成绩好,长得漂亮。但是,最令我欣慰的是我女儿的为人。她没有现在独生子女那些普遍的弊病,比如:任性、自私、骄傲、自以为是、不能和人家融洽相处我是一个残疾人,身高只有1米3左右,有时也招来一些奇异的眼光。但是我想,我对工作是兢兢业业的。我希望能好好地教育女儿,使她成为一个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人。我是一个有心人,很注意向别人学习,不断改进。所以我能够顺利地走到今天。”
我问顾先生,教育孩子的核心问题是什么?顾先生说:“我教育孩子第一理念就是:育人先育德。我认为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是品德培育的基础。我从培养她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培养孩子的爱心。她才几岁时,中国大熊猫濒危,我就带她去捐款。那时,我们杭州有一个‘援助孤儿-行动,我也带她去捐款。我认为大人有爱心,孩子就有爱心。”
这位残疾父亲给予孩子的是精神上的财富!他身材不高,却有着高大的人格。女儿从父亲那里接受了人格的教育。
正是父母给予了女儿这份人生的财富,顾盼拥有了健康美好的心灵和乐观的心态。
人人都需要尊严。尊严是人生的丰碑,尊严的丰碑树立起来,人生就会创造辉煌;尊严的丰碑一旦倒塌,心灵就会被践踏。贫困、残疾家庭出生的孩子需要尊严,那些学习差的孩子也需要尊严,有时这些父母、老师眼中的"差生”,缺的不是分数,而是人格尊严。
一群全校闻名的捣蛋鬼,毕业前被集中打入"差班"。”差班"第一天上课,新班主任的开场白是这样说的:
“同学们,把头抬起来!人生好比一场马拉松,暂时的落后并不代表最后的失败。从今天开始,我和你们一同起跑”
犹如春风拂过荒原,犹如暖流涌向冰川,这些"差生"的心灵被强烈震憾,就在这堂课上,一颗颗"顽石"下定了痛改前非的决心。
从此,“把头抬起来"成了这个班同学的常用语。现在,他们都已长大成人,每逢过年,他们之间还通过手机短信把这句话互相传递。他们说:“这普普通通的五个字,充满了强烈的情感和人生的哲理,是它,改变了我们的人生道路。”
“把头抬起来!”这五个字唤起了孩子作人的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