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悔改---通往天国的大门
    第十章悔改——通往天国的大门

    又说,一个人有两个儿子。他来对大儿子说,[我儿,你今天到葡萄园里去作工。]他回答说,[我不去。]以后自己懊悔就去了。又来对小儿子也是这样说。他回答说,[父阿!我去。]他却不去。你们想这两个儿子,是那一个遵行父命呢?他们说,[大儿子。]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税吏和**,倒比你们先进神的国。因为约翰遵着义路到你们这里来,你们却不信他;税吏和**倒信他。你们看见了,后来还是不懊悔去信他。](马太福音二十一28-32)

    [两个儿子的比喻]还有一个同样达意的名字:[悔改的比喻],因为我们的主在这比喻中,清楚地说明和教导了祂对这个主题的观点。耶稣其它的比喻和教训中也多处论到悔改,但通常是恰巧提及的。此处祂则是刻意用比喻来说明祂对悔改的看法。我在仔细读过,并且反复思考之后,不禁深深被这个重要的主题所吸引。确实,我相信今天有那么多人留在教会和神国度的门外,是因为他们从未真正重视悔改在新约教训里的地位和意义。我越详细研究和思考,就越看出这个真理的重要性和关键性。任何熟悉新约的人都能体会这一点。请让我详加说明。

    首先我要指出,从新约的年代次序看,悔改乃是新约中第一个重要的真理。福音书出现的第一个传道人是施洗约翰。他[传悔改的洗礼,使罪得赦](可一4)。这是新约首次提到这位福音的先锋。下一个就是主自己。祂传讲什么?答案是,[约翰下监以后,耶稣来到加利利,宣传神的福音,说,『日期满了,神的国近了!你们当悔改、信福音』](可一14-15)。同样的信息,同样的重点。然后我们读到主差遣十二个门徒出去传福音和医治病人。马可如此记载,[门徒就出去,传道叫人悔改](可六12)。还是同样的信息。这是福音书的立场。再打开使徒行传,那里记载了基督教最初萌芽、诞生的经过。它也记载了彼得在五旬节的讲道。我们发现什么?那些听道的人转向彼得和其余的使徒说,[我们当怎样行?]彼得回答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徒二38)。仍然是同样的信息!再来看使徒行传另一位伟大的传道人——保罗,你会发现他的信息是,[世人蒙味无知的时候,神并不监察,如今却吩咐各处的人都要悔改](徒十七30)。圣经中其它地方还有许多类似的论述。单单从年代次序看,悔改乃是首先出现的重要信息。由此可见它的地位非同小可。

    但这个比喻也提醒我们另一个理由,证明悔改的攸关重大,那就是我们若要进入神的国度,必须通过悔改的大门。主耶稣此处说得很清楚,法利赛人、大祭司、长老都必须和税吏、**一样悔改。所有人都需要悔改。这是一个基本、主要的真理,而不是次要、可等闲视之的观点,不是人可以随意解释的。它乃是一个中心、不可或缺的真理。使徒保罗在他的讲道和书信中,经常提到这一点。他所讲的信息清楚证明[没有义人,连一个也没有],[好塞住各人的口,叫普世的人都伏在神审判之下](罗三10、19)。因此这是一个起点,其它一切都由此出发。一个人即使自称相信神,或从小在基督教家庭长大,也无济于事。那个小儿子对父亲的吩咐频频称是,但一无意义,因为他最后还是没有听命行事,不论我们的背景如何,我们若不悔改,就永远被排拒在天国之外。另一方面,我们若像大儿子那样一口回绝,继续沉溺罪中,我们也同样必须悔改。所以基督教是从悔改起头的,这样说一点也不为过。

    或许我们可以更进一步说,主耶稣一再清楚强调:人被定罪,被阻挡在国度的门外,主要是因他们拒绝悔改。这也是此处对大祭司和长老的指责,[因为约翰遵着义路到你们这里来,你们却不信他;税吏和**倒信他。你们看见了,后来还是不懊悔去信他。]或许你还记得,祂也因同样的理由谴责和咒诅哥拉汛、伯赛大,和迦百农人,因为他们不肯[披麻蒙灰悔改]。

    我们在这里看见新约提到悔改信息的几个重要性;它是新约最先传讲,也是使人印象最深刻的信息;它是我们进入神国度必径的大门;我们若拒绝悔改,就必被定罪,受责罚。这是基督教真理极中心和重要的一环。

    今天我们的教训、讲章,以及一般的观点却极少强调这一点,岂不是令人纳闷?这岂不正是现今许多教会软弱不振、缺乏强而有力的见证,而一般人对基督教大感困惑的原因?如果我们在起点上就摇摆不定,又怎能勇往直前?如果我们在根基和最首要的原则上有了偏差,又怎能指望在其上坚立一个坚固的大厦?我们若连字母都不会,又怎能把握住博大精深的教训?这正是今天人们的立场。他们滔滔不绝地讲论神的国度,却对悔改一事只字不提。他们愿意进入神国,为其效力,却拒绝通过国度的大门——悔改。这个题目在今天的确不受欢迎。

    有些人特别厌恶有关悔改的主题,避之惟恐不及。他们说,[悔改]一词本身就具有警察机关的意味,让人想到司法和正义,这似乎与神的爱大相径庭,把神贬低到世上那些动辄发怒的强人之层次。他们觉得若坚持人必须悔改,主张这是人在神面前惟一当有的态度,这种要求即使没有抵触神的爱和怜悯,但多少限制了神的大爱和怜悯。悔改和爱,两者似乎背道而驰。他们辩称,如果神仅因人拒绝向祂屈膝,就不肯赦免人,那么祂就算不上是一个慈爱的神。他们说,[这可不是耶稣所描述的神。]然后他们就试着删除和修订耶稣有关神的公义和圣洁之论述,只引用那些合他们口味的经文。

    真正可悲的是,即使他们最喜爱的经文,也清楚教导了有关悔改的教义。除非你完全消灭基督的教导,不然你不可能从基督的教训中删掉悔改的信息。让我举例说明,那些人经常引用浪子回头的故事,以显示所谓神的爱是与保罗神学中对救赎的律法观点相对立的。他们说,[这才是耶稣对神和神的赦免之观点。浪子的父亲岂不是一直在耐心地等待着他的儿子吗?]但最叫人讶异的是,浪子的比喻中有一句话是,[他醒悟过来。]换句话说,他有了真正的悔改。你可以在那个有关法利赛人和税吏的比喻中看到同样的情形。人们往往只强调神的爱,却未提到税吏的忏悔。他们不但如此对待主耶稣的比喻和信息,也如此对待祂的行动、神迹,和祂怜悯的作为。他们辩称,[祂使未坚持悔改为必不可少的条件。]但他们未察觉到,那些人已经悔改了。对那些已经俯伏在地的人,你当然不必再传讲悔改的信息。他们已经符合了这条件,可以直接而立即地被赦免。所以我们可以说,在新约这一切彰显神白白大爱的荣耀例子中,总是以悔改为前提的。没有悔改,就没有神的爱,也就没有赦免。我们务必谨慎,免得被自己的小聪明所误,以致曲解圣经,并导致灭亡。除非你悔改,你无法享受神的爱。这点一定得弄清楚。不要一味依赖神的爱,这爱只赐给悔改的人。要进入神的国度,除了悔改,你没有其它捷径。我们毫无其它借口。前面已经提过,这是新约一再强调的真理。

    然后我们必须问,悔改是什么?许多人在这里被绊倒。唉!多少悲剧就是因人不了解悔改的意义而产生的!今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因不明白这真理而沦丧。世界上有无以计数的人不能被算作真正的基督徒,仅仅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悔改的意思。导致这种错误的原因不一。有人太轻描淡写悔改的意义。他们认为悔改不过是对自己作过的事存着一种肤浅的歉意。只要他们对所犯的罪感到难过,就是悔改了,神已经饶恕他们,所以他们可以上天堂。于是他们继续犯罪,然后再为罪忧伤。我们可以看出这种观点是多么疲弱无据。

    还有一些人替悔改一词的意义加油加醋。他们把新约所未提到的意思也读进去了。这些人很容易把悔改这件事本身,和它偶然附带出现的情形混为一谈。他们读了本仁约翰的悔改经历,或某些类似的记载,发现本仁有十八个月之久,陷入极可怕的痛苦忧虑中,仿佛被打入地狱,几乎可以闻到硫磺的气味,看见熊熊的火焰。他们又读到其它生动的描述,例如有人几个月之久不曾合眼,感觉完全被弃绝,因自己深重的罪和与神隔绝的事实而忧伤痛苦,力不能胜。但有些人从未经历过这一类事,他们就以为自己尚未真正悔改,因此也未得救。他们未曾经历痛苦,或未看见可怕的异象,就以为自己的悔改是虚假的。他们一直等待着这些现象发生,或许还试着在自己里头制造这种惊天动地的感觉。他们抱着这种目的读圣经,对他人坦白分析自己的状况,企图引起别人对自己的谴责。他们几乎盼望自己犯过滔天大罪,至少这样他们就能对自己有正确的观点。为达此目的,他们几乎无所不用其极。唉!就因他们未明白新约对悔改的教训,以致于产生这些不必要的困扰。

    那么真正的悔改是什么呢?此处用一种非常简单而直接的方式提出了答案。让我们分析一下这个比喻,以发现其中的原则。然后我们可以指出这个教义非但未抵触神的爱,反而更证明了神爱的伟大和荣耀。

    悔改是什么意思?

    很显然的,悔改首先是指心意的改变,承认自己错了。这位父亲对大儿子说,[我儿,你今天到葡萄园里去作工。]他回答说,[我不去。]稍后他却懊悔,就自己去了。显然这个儿子必须先改变心意。起先他抗拒父亲的命令,自言自语说,[哼,他有什么权利吩咐我作这作那?]他对父亲说,[我不去!]然后就径自待在屋子里。这个儿子悔改的第一步是,他开始对整件事重新思考一遍。他大可不必如此。他可以把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然后去作别的事。但他却又回过头来把整件事仔细想过。为什么?我们不知道,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他心中必然感到不安,有一些东西在那里搅扰他,谴责他,怂恿他重新考虑这件事。这股驱策的力量一直持续着。于是他坐了下来,再度仔细思想。他没有藉着忙碌或娱乐来忘却这事,把它抛诸脑后。他只是坐下,把事情的来胧去脉从头到尾想一遍。这始终是迈向悔改的第一步。浪子的故事和其它许多例子都是如此。今天的悲剧是,许多人根本不思想这事。他们趋附潮流,轻视信仰,因个人的偏见而拒绝思考这一类事。人一旦开始面对这些问题,他就有希望了!一旦他开始参加敬拜,聆听福音,他就走上了得救之道。从某方面说,福音产生的第一个效果,就是要求人三思而行。

    但这本身还不够。那个大儿子不仅反复思考这问题,而且清楚看到了自己的亏欠。他毫不犹豫地承认自己犯了错。单单去思考,还不算悔改。悔改最主要的因素是改变心意,承认错误。这也是浪子故事的中心点。他到了一个地步,开始动脑筋思想。然后他领悟到自己的行动多么愚昧和错误。他诚实地面对自己,无意再找借口。他似乎这么说,[我的愚行毫无借口可推脱。我实在是个傻瓜,没什么可说的了。]在那个税吏和法利赛人的比喻中,税吏的态度也无分轩轾。他承认自己的错。他对自己从前所作所为有了新的感想。这一向是悔改的第一步。你是否真正面对自己和自己的生活?不妨现在就诚实地面对它。你有借口吗?你总是对这些事争辩不休吗?除非你承认已过,停止再为自己辩护,否则你无法踏上悔改之路。你还在振振有词地为自己的罪辩个不停吗?你仍然试着说服你自己和别人相信,这些原本一无害处吗?若是这样,显然你和浪子、税吏、这个比喻中的大儿子不一样。这些人至少肯诚实地面对真理,然后降服。你必然知道这些事是不对的,那么就不要再强词夺理。只要承认你错了。目前你毋须对别人说什么。你只要向自己承认,这是第一步。

    但这只是第一步。大儿子承认自己的错之后,他就去向父亲,向整个世界承认:他已改变心意,愿意去作先前拒绝作的事。换句话说,悔改的第二个原则是,我们在神面前认罪,对自己冒犯神的行为感到后悔。那个大儿子发现自己的错误之后,一定这样对自己说,[这实在不是为人子女当有的行径。毕竟父亲一向对我疼爱有加,不论如何他都是我的父亲,他有权吩咐我作事。我实在不该对他说出这番话。这样作不但不负责任,不合礼数,而且伤了他老人家的心。这种行为实在无可原谅!]这个原则也见于新约有关悔改的事例。你记得浪子对他父亲说的话吗?[从今以后,我不配称为你的儿子,把我当作一个雇工吧!]换句话说,他深感愧疚。他看到自己的劣迹败行,承认他实在不配再享受父亲的爱。他已丧失了一切权利。税吏的情形也一样。他俯伏在地,捶胸顿足,觉得自己如此不堪,甚至不敢抬头望耶稣,他只喃喃地说,[开恩可怜我这个罪人!]

    我还需要将这番话运用出来吗?那个儿子为自己对待父亲的方式懊悔不迭,浪子在异乡外地体会到亏欠老父,有辱家风时,不禁伤心悔恨,这些故事都不错。但是朋友,你的情形又如何呢?你与天父的关系如何?如果你连自己都对不起,更何况对神呢?如果我们世上的父亲尚且因我们的悖逆而心如刀割,何况天父呢?你能够继续忽视祂,批评祂,把祂当作仇敌吗?你能继续愤怒地问道,[神为什么这样作?为什么那样作?]你仍然感觉惩罚不合理,觉得神对你不公平吗?其实祂是创造你、持守你的主。你拥有的一切美好事物都是从神来的。多少次祂本可以一举歼灭你,但却保全了你的性命?多少次祂在你毫不察觉的情形下约束了你?是的,思想一下祂如何差遣祂的独生子为你而生,而死,将一切赐给你,而你却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甚至像那个大儿子一样说,[我不去!]当然你现在可以看出其中的敌意。你一定感觉自己好像一个无赖。你必然同意税吏和其他罪人的看法:你一点也不配得神的爱,而且你无咎可辞。你愿意承认吗?你现在是否能告诉祂,向祂认罪,并且完全依靠祂的怜悯,不再争论、不再讨价还价?这是悔改的第二个原则——不仅看见自己的错,而且知道得罪了神,为自己过去的行径懊悔。

    耶稣在这个比喻中又提到了真悔改的第三个原则。大儿子不但知道自己得罪了父亲,并且为自己的行为感到抱歉。他用实际的行动来证明他心中的悔悟,就是去作当初一口回绝的事。从某方面说,这是一个试金石,是最重要的步骤,因为我们若不把自己完全放在神手里,遵照祂的吩咐去行,我们就尚未真正承认神,向祂认错。但这是最难做到的部分,也是我们面临的最大考验。你知道犯了错,甚至知道得罪了神,并萌生悔意,这是一回事;但实际去谴责自己,完全向神认罪,却是另一回事。这正是那个年轻富有的官所面临的难题。到目前为止,他还算一切顺利。但耶稣要他付上代价,好证明他对永生的渴望,并实际要求他变卖所有以周济穷人时,他就裹足不前,最后忧忧愁愁地走了(可十22)。单单说你因过去不顺服神而感到抱歉,这还不够。你必须拿出实在的证据,证明你如今愿意顺服祂,在有生之年全心遵行祂的旨意。因为这是神的心意——祂要掌管我们的心思。因此祂一开始就设下这个测验。大儿子的榜样实在是最佳注解。没有进一步的争论和犹豫。他径自去作父亲要他作的事,如此而已!不需要其它理由,唯一的理由是,这是父亲的要求。我们的天父也正在等候我们这样作。

    那么神对我们的旨意是什么呢?祂要我们作什么?主耶稣如此回答,[信神所差来的,这就是作神的工](约六29)。这是神要我们作的。这也是讨神喜悦的方式——相信主耶稣基督,承认祂是神的儿子,祂来到世上生活,受死,并且复活,是为了拯救你。你必须承认,若离了祂为你成就的这一切,你就无可救药。你要单单依靠祂的大功,为祂所作的献上感恩,许诺你将一生顺服祂,靠着祂的恩典和力量,你就能离弃一切罪。这是神对我们的命令,是神要我们去行的——相信祂已经赦免了我们,因为基督已为我们死,相信祂为这缘故,以祂的大爱,差遣基督到世上来。我们当舍弃充满罪污的生活,让神来保护我们,持守我们。这是天父对你的要求。祂只要求你这样作。这是悔改的最后一个步骤。为罪伤痛、在世上行善,都无法取代这个步骤。祂的旨意是要我们[信神所差来的]。祂并未要求你有非同凡响的感觉,祂也未要求你一定得了解或明白透彻,祂只要求你单纯地相信主耶稣基督,向祂降服,从罪中转回。论理争辩或讲价还价乃是大儿子未悔改之前的举止。他本来犹豫再三,左思右想,决定不去葡萄园工作。但他悔改之后,就义无反顾地去了。

    你是否愿意效法他?或者你情愿等候某种感觉,直到你觉得近况好转,比以前更强壮,更适合作基督徒的时候?或者你想等明白基督如何拯救你,或等看到神迹之后再顺服?其实这就等于悖逆地对神说,[我不去!]神要你此时此地就相信福音,并采取行动。祂要你信任祂,不需依靠神迹或感觉。祂已经差遣祂的独生子来,祂要求你接受祂;不必有多深的了解,只是相信,并起而行动。祂要你变成小孩子的样式说,[我相信耶稣基督为我死,我相信神因此而赦免了我,所以我今天就愿意离弃罪,依靠耶稣基督会保守我,看顾我。]如此而已!你愿意这样作吗?若不采取这一步,你就还没有真正悔改;若没有悔改,你就无法进入神的国度,无法享受神的爱,更不能得救,你的前途将充满灾难和毁灭。要作聪明人,效法这个大儿子的榜样,起来,现在就开始行动!

    在结束本讲之前,我必须作进一步的呼吁,指出这个有关悔改的教训不仅未抵触神的爱,而且实际呈现了它最荣耀的一面。

    首先,神的爱是如此浩瀚无涯,只要我们悔改,祂就心满意足了。如果祂要我们赔偿所积欠祂的,或补偿过去一切错误,我们可怎么办?祂有足够的权利这样作。或者祂转过来对我们说,[好吧!我现在不毁灭你,也不惩罚你,但你别指望重新获得我的宠爱和欢心。我可以收容你,但你只配作我的仆人或奴隶,你必须穷尽余生来补偿你过去造成的损失!]即使这样,我们也无权抗议。然而神的爱是多么长阔高深!祂要求我们的,只是一个谦卑悔改的心。祂只要我们承认自己的罪,离弃罪恶,接受祂的宽恕和赦免,单单依靠祂的大能。换句话说,祂所求于我们的,只是接受祂的恩典。一旦你到祂面前悔改,你就如同从未犯过罪一样。你过去的罪孽过犯都一笔勾销了。祂把你当儿子对待,用各样恩赐来祝福你。惟一的条件,就是悔改。多么划算啊!多么奇妙的爱!我们毋须付金钱和其它代价,只要认罪,承认我们需要祂,就能进天堂。我只要承认自己一无所有,一无所是,我的每一项罪就能得赦免。只有这么简单的一个条件,就是看见自己需要被赦免。

    让我们进一步观察,神究竟是向谁应许下如此丰盛的恩典?这是整件事最奇妙之处。如果神只应许给那些犯罪较轻微的人,或许我们还不会感到讶异。但此处告诉我们,这也适用于税吏和**,和那些放纵情欲,罪大恶极之人。祂论到那些人,[你们看见了吗?他们正通过国度的大门,进入永生。他们是谁?税吏和*女,是被社会拒绝、唾弃、轻视的人。你看,天堂和永恒的祝福正展示在他们面前!]他们如何进去的?有什么秘诀吗?他们作了什么?哦,他们不过是悔改罢了!他们相信施洗约翰与耶稣基督所宣讲的教训。何等奇妙的爱![祂对你一无所求,只要你觉得需要祂。]但祂暗示说,这爱还有更伟大之处。第三十二节指出,即使法利赛人和大祭司也可用同样的代价得赦免,进入神的国:只要他们肯悔改。连那些自以为义,并且指控耶稣亵渎,百般侮辱祂,又硬着颈项的法利赛人都可以进去。神的爱实在广阔无边,令人叹为观止。

    这个比喻中有一个词——[以后]——或许最能突显出神的爱,[以后自己懊悔就去了。][以后]!这是何等蒙福的词!这个词拯救了我们,否则我们都必灭亡。我们都拒绝神,对祂说,[我不去!]甚至可能发咒赌誓,坚持不去。如果神就任由我们,会有什么后果?但祂并未如此。祂又给了我们一次机会。[以后自己懊悔就去了。]一旦他去了,先前的拒绝就被忘得一干二净。那个与耶稣同钉十字架的强盗从前一再拒绝祂,经常说,[我不去!]但[以后],是的,他在临终之际悔改相信,终于得救了。何等奇异的大爱!神如今依然不变。你曾经无数次拒绝祂,对祂的声音充耳不闻。你拒绝祂的邀请。如今为时未晚。再好好想一下。现在就改变你的心意。进入天国的大门仍然洞开。神仍然能在基督里接纳你。过去的悖逆和拒绝已被遗忘,事实上,一切都成为新的了。何等的恩赐!何等的爱!你只要悔改、接受,这样有一天别人会这样论到你,[是的,他多年拒绝神的福音,坚持对神说,『我不去!』,但后来他幡然悔悟,最后进入了神国。]

    但愿每一个听见这道的人,都能有这样的经历。

    [疲倦的人请来,我要赐你安息。]

    耶稣温柔声音,向被**者发出。

    祂应许赐下祝福,赦免,恩惠,平安,

    和无止境的喜乐,永不止息的大爱。

    [漂流的人请来,我要赐你亮光。]

    耶稣慈爱声音,使黑夜变欢欣。

    我心沉重悲伤,有如迷路的羊;

    但清晨带来喜乐,黎明发出歌唱。

    [软弱的人请来,我要赐你生命。]

    耶稣平静声音,止息我一切忧虑。

    仇敌猖狂凶猛,战争惨烈冗长;

    但你使我刚强,胜过威武壮士。

    [任何人都可前来,我绝不悍然驱逐。]

    耶稣忍耐声音,使我疑虑尽消;

    祂呼唤每一个罪人,尽管我们不配,

    但丰富大爱白白赐下,亲爱主,我来就你!

    迪克思(WilliamChattertonDix,1837-18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