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先有上帝与人的美好关系,才可能有人与人和万物间的美好关系
    第七章、先有上帝与人的美好关系,才可能有人与人和万物间的美好关系

    《圣经》十诫前四诫为神人关系,后六诫为人人关系。此为上帝律法的基础或总纲。(见:申5:6-21)主耶稣总结为:“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爱主你的神。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太:22:37-39)在人类历史的早期,上帝就已经确立了这神圣的次序和总原则。然而堕落的人类却一直都不承认和违背着,并不断试图想要在上帝之外,得胜罪恶,建立美善的人人关系。然而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在,无论是族群,还是个体,都在不断显明圣经的真理与可信,和人类的愚妄、失败和错缪。

    历史、现实和经验都使我们看到:人如果远离了上帝,没有对上帝的爱与敬畏。那就不能建立在法律约束与督责之外的,普遍存在的基本道德。假设没有法律的制裁,也没有死后的审判,叫你为所欲为,你将会怎样生活?你会为了满足自己而毫不在意他人,甚至宁愿众人为自己承受痛苦和死亡。所以没有神人的美好关系,人与人之间就不可能建立或达到真诚的彼此相爱与相顾。

    人人藉着上帝的普遍启示都会知道,如果自己行善、诚实、过圣洁的生活,将会得到更大的幸福与喜乐。反之作恶、诡诈、过污秽的生活,便是自害,自寻黑暗与痛苦。然而人却偏偏爱慕污秽罪恶的生活。全人类都在渴望追求,爱、诚实、良善、圣洁与公义,但人类又不由自主的被陷入到仇恨、诡诈、邪恶、污秽与混乱里。没有人不憎恶各样的罪行,但自己又常常被罪恶所吸引,陷入到恶念与恶行当中。人人都愿意做好人,老师长辈也都在想尽办法教导人做好人,但为什么学好不能,学坏却无师自通?如此被罪全然污染的人,若不先建立与上帝,就是与这位超越人类之上,绝对公义者的美好关系。是不可能建立人与人的美好关系的。

    巴文克说:“你还怀疑、拒绝否认上帝的存在,是否启示自己,这样你怎能够(敬畏上帝)爱上帝呢?这样作,那些拒绝爱上帝之律的相关性,就损坏了爱邻舍的第二条诫命;若认为没有上帝,还有谁会去爱上帝、爱邻舍呢?因此,那赞成不谈信仰(敬畏上帝)只讲道德的人,对爱人之背后的原则产生了无望的支离破碎。有些人以个人的兴趣作为爱人的根据,还有些认为爱是快乐之本,第三等人则认为是根据怜悯之德与慈悲为怀,第四等人则认为是根据良心,但他们都证明,若没有属上帝的权威来约束他们的良心,不然他们是无法爱人的。”——(《基督教神学》巴文克著)

    离开了上帝与人的关系,人就不能认识上帝与自身,及人在受造界的次序与位置。由此也就不能看见与持守人的本位,不能认识自己与其他受造物的关系。由此落入不是偏左高举人,就是偏右贬抑人的错谬里。高举人就是认为人可以解决自身问题,有能力拯救自己,这是人离弃上帝的必然后果。这样上帝原先赋予人的理性、能力便取代了上帝和《圣经》,成为了人判别是非的标准和赖以得救的。然而正如前面所说的,出于堕落人类一切办法与路径都失败了,都走不通。不单不能解决罪与死的根本问题,在其他方面也同样是失败的。另外,因着高举人而至对其他受造物的轻视,比会导致受造物的破坏与亏损。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与生物灭绝。

    反之贬抑人就是,否认人有上帝的形象的尊贵与特殊性,认为人不过是动物。若如此,杀人与杀羊就没有本质不同了。因此贬抑人必导致对人的不尊重、漠视、甚至恨恶与屠杀。进化论与法西斯主义,是典型的贬抑人而致的恶果。贬抑人给战争、抢夺、屠杀、种族歧视提供了充足理由。贬抑人的另一表现就是高举受造之物,甚至把它们(如星宿、树木、动物)当做神。后果就是阻碍了人去按着上帝的命令,去治理、研究、发现上帝彰显于受造界的荣耀,及上帝设立法则和创造的奇妙伟大。如果人以为某种受造物有神性,又怎敢去研究与治理它呢?

    离开了上帝与人的关系,人就走向了两个错谬的极端。一方面高举人,以为自己可以解决自身问题,有能力拯救自己,甚至把自己当做上帝。而落入必然的失败。另一方面又贬抑人,把受造物当做上帝。以致不能发现与认识上帝要人明白和看见的真理。为什么人离开了上帝与《圣经》,就必然陷入错谬与混乱呢?因为除《圣经》以外,世间根本没有一个,人类可以全然信靠和依据的绝对标准或权威。更何况人类不单有限,而且为罪所污。所以人唯有相信并透过《圣经》,人才能够看见并回到自己的本位,把上帝当做上帝,把人当做人,把物当做物。即人在其他受造物之上,上帝在人之上。并由此保持人与人,与其他受造物之间的美好关系。而人与人的美好关系必会带来,家庭、社会与经济秩序正常稳定,及人人的平等与自由。就因为每个人都是罪人,人才要在法律之下。而人越是不敬畏上帝,就越失去道德,就越陷入罪恶。从而便需要更加严酷的法律来管束和刑罚,以致更加的没有自由。

    人们往往忽略了一件事实:人虽然活在物质层面,但其生命本质却是属灵的,就如《圣经》说人是有灵的活人。人类的一切对真理的探索与追求,本质上也是属灵的活动。是人类追求非物质的永恒和超越性事物的结果。事实上人类一切伟大的情感、科学创造、艺术和哲学,无不是随着人类对永恒与超越性事物的追求而来。但是当人不敬畏上帝,不信永生时。他就会无可避免的注目于有限的、暂时的事物,去追求物质或现世生活的满足。他会把今生或物质生活当做生命的全部,而落入追求性、食物、私欲满足的世俗生活。这样人对永恒事物的关注与追求,就会大大受到阻碍。就会把一切与物质生活无关的事物当作无用的,不现实的,从而把它们从自己的思想中剔除。这样他们就只会追求关注,对今生物质生活有益的事物,而一切永恒和超越性的事物,对他来说都是不现实或无意义的。于是他们便失去了探索与追求真理的动机和理由。

    不敬畏上帝之人的可悲还在于,他们所认为的现实,即今世一切的满足与利益,却没有一样真正属于他的,因为死亡会使人失掉这一切。这样他所作的,实质上没有一样是具有意义与价值。所以不敬畏上帝者以为的现实,实际上却是暂时,并最终是虚空的。而他们也无奈的承认以上事实,可却因着不敬畏上帝,又不得不把目光注目于今世。于是就不得不认为自己的生命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一切对科学与艺术的追求,对他们来说也是没有意义的。

    原来最现实的事物,就是我们眼睛看不到见,耳朵听不到的。因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才是永远的!那么人是不是更应追求永远?正因为人心中有永生,才促使着他去追求永恒的事物,也使得他远超于动物。如果人心中没有了永生,那么他与动物又有什么本质不同呢?一切的科学、艺术、哲学又怎会出现呢?因为这一切本质上是超越物质的,是人类对永恒事物关注与追求的结果。可是当人否认上帝和永生时,他怎能真正认知或追求永恒的事物?

    可见当智慧与知识与上帝脱节时,知识虽仍可能是知识,但却退化致属世的知识领域中,在上帝看来乃是愚拙。任何科学、哲学或知识,以为它本身可以自给自足,而在其假定上将上帝排除,这就使凡靠赖此种知识的人堕入虚幻和更大的迷惑。所以有人说:“这世界被一个厚重的大幕遮盖着,哪怕是全世界所有人的力量都加起来,也无法将它揭开。而人们只有藉着源于上帝的爱、诚实、同情心,才能掀起大幕的一角,看到后面那闪闪发光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