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阅读 卡夫卡的《城堡》
    在现代西方文学著作中,卡夫卡的《城堡》是一部近乎荒诞、魔幻的小说。这使许多读者对其作品内容难以理解,在文学的领域也有过诸多争议。不过,在繁荣和发展文学形式上,无疑,卡夫卡是现代表现主义流派的创始人。在50年代,世界就掀起了一股卡夫卡热,学术界把超现实主义、黑色幽默、魔幻式的创作方式称为卡夫卡式。中国也有一些作家模仿他的写作方法,比较著名的有王小波,史铁生,格非等作家。英国莱恩称:“如果比较莎士比亚和卡夫卡对人之痛苦及普遍异化的揭露,那么是卡夫卡而不是莎士比亚对此做出了更为强烈和更为全面的的揭露。”

    现在我们就一起看一看有关卡夫卡的背景资料并走进《城堡》的世界。弗朗茨·卡夫卡出生于1883年,卒于1924年,享年只有41岁,因为肺病而过早离世。他是犹太人,住在奥匈帝国(今捷克地区)。一直接受德语教育,曾在布拉格大学读日耳曼语言文学。后迫于父命,改读法律,获得法学博士。毕业后供职于保险公司。他的作品用德语,著述不多,主要有:《审判》、《城堡》、《变形记》、《饥饿艺术家》等。他对自己的作品要求非常严格,因为毕生不得志,遗愿要求烧掉全部未竟手稿。《审判》、《城堡》都是过世后,他的好友马克思·布洛德违背他的遗愿,才出版,从而挽救了一种文学流派。

    卡夫卡的语言表达清晰而幽默,思路游走于真实和虚幻之间。对话精炼而寓意深邃。这些正是卡夫卡表现主义文风的魅力所在。卡夫卡在《城堡》一书中屏弃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主人公的行为方式犹如行走在梦境中,从叙事和对话上再现的却是真实的个人和社会生活画面。应该称道的是卡夫卡确实具有非凡的创作才能。

    《城堡》是讲述一个土地测量员K寻求进入城堡,而最终疲惫不堪,致死也没有成功的故事。“K抵达城堡的时候,天已经很晚了。村子被厚厚的积雪覆盖着。城堡山笼罩在雾霭和夜色中毫无踪影,也没有一丝的灯光显示巨大城堡的存在。K久久站立在由大路通向村子的木桥上,仰视着似乎虚无缥缈的空间。”K和城堡就这样横空出世了。

    当K入住在村子里一家客栈的时候,遭到驱逐,因为他自称是城堡聘来的土地测量员,却又拿不出任何证明,于是遭到严厉盘查。原来城堡曾发出一份土地测量员聘请书,但是村子却不需要土地测量员;官方办事机构往来信件交流繁琐,因着村长的疏忽,使得这件事一直没有答案,因而K的身份始终处于悬置状态。城堡没有办法安置K ,K也见不到城堡的上层长官,因此他只能住在城堡管辖的村子里。

    K为此不得不自行努力,争取获得城堡的认可。要想入住城堡的最简捷方式,便是和城堡居民结婚。于是他勾引城堡主人的旧情人,一个贵宾楼酒吧女服务生弗丽达……然而K并不爱弗丽达,因为这位酒吧女飞扬跋扈且其貌不扬,K的目标很现实,一切都是为了取得城堡居民的资格。结婚后,K仅仅得到一份校役的工作。K想面见城堡总管,谈谈他的土地测量员身份,但是没有成功。

    K与城堡官方联系的纽带是一个信差,这个信差是个非专职的工作,信差经常为了自己的生意,耽误信件的传递。K对此毫无办法,酒吧女告诉K: “你是个外乡人,在此地没有资格要求什么。一个本地人如果需要找助手,就可以自己找人,如果他长大想结婚了,就可以找个老婆。官府对这些事也有很大影响,但主要还是每个人自由决定。而你是外乡人,就得靠赏赐,官府高兴给你助手,就会派给你助手,高兴给你老婆就会给你一个老婆。”

    K最终精疲力竭,死在村子里。《城堡》这本书没有写完,K始终进不到城堡。他的结局便是卡夫卡想要表达的意向。那么城堡和K的故事里,作者到底想寓意什么?从卡夫卡是犹太人的背景来看,他是否想表达犹太人心里对神的渴望和寻求?卡夫卡死于1924年,距以色列复国尚有廿几年,他和其他犹太人一样,记得神的应许,却又感到无比的无奈。假如神是存在的、万能的,为何犹太人流落四方,到处被人欺负?

    城堡给了K一个邀请,一个应许,但是当他要努力进去时,却屡被拒绝,最后绝望而死。这是许多犹太人对神的感觉。他们有伟大的历史,怀抱着神无数的应许,但是当他们想得到那应许时,却发现自己一直在门外徘徊。神在哪里?神的应许又如何去支取?为什么他们进不到神的恩典里?为何一直活在异族的威胁之下,被外邦人统治和欺凌?进不到城堡,怎么也进不去。

    城堡是K心中的圣地,走近了,却只是一个荒凉的地方。但它仍然散发出无比的魅力,因为那是他心中的追求。书中的城堡显然有规则地在运作。调度着城堡内和城堡外的居民。这里有信差、客栈、村子、官员、档案、酒吧等等,一应俱全,但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进入城堡。

    K不愿意遵行城堡的指示安排他的生活,因而遭到城堡代表的拒绝。K对此发出了极为不敬的抱怨。马克思·布洛德评说道:“城堡象征着神的恩典,那么K努力谋求与神的恩典挂钩而不得,从而发出对城堡的不敬言论,这只是K从人的角度理解上帝的仁慈安排和个人意愿的差距。”K内心虽则也对城堡规则心存敬畏,但K企图与村子和城堡建立联系的徒劳努力失败后,K说:“怎么干都是错的。”这句话经典的概括了K——堂吉诃德式行为,违背上天秩序的诉求是注定没有出路的。

    有很多人像犹太人一样,他们相信神有恩典,但是却不想按照神的方法,去取得他的应许和恩典。但是耶稣说:“我就是到道路,真理,生命,如果不是借着我,没有人能到父那里去”(约14:6).犹太人拒绝耶稣,不同宗教的人也想搭梯子,但是人若不走神赐下的道路,相信耶稣,接受耶稣完成的救赎之恩,最终只能像K一样,努力一生,绝望而终。

    写于2016年6月刊于《追求》杂志103期